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以“平衡”为主题

2024-05-11

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以“平衡”为主题(精选3篇)

篇1: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以“平衡”为主题

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范文:以“平衡”为主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

[申论范文]

平衡

——倍道而进诚可贵,张弛有道价更高

孔子有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社会心态、企业战略、教育方式等均发生深刻变化。兵家云:“兵贵神速。”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快与慢,质与量,孰优孰劣,在于节奏的控制,尺度的把握。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快与慢的关系,既要在“快”中学会博弈,也要在“慢”塑造品质,实现快与慢的平衡。

平衡社会心态,让生活充满意义。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大众有更多的存在感、参与感和获得感。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国人外出旅游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却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氛围,成了“行走的钱包”。此外,“举头看电脑,低头玩手机”的时代,现代社会中人的健康是一个“大健康”概念,关注的是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是要有尊严地活着。近日,华为公布了2016年年报,平均到17万华为员工身上,人均薪资高达63.1万元。但也有网友戏称这是“赚得多,死得早”。诗人纪伯伦曾说过:“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生活节奏越是提速,我们的心态就越应该降速,身体跑的太快,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滴水穿石靠的就是慢。

平衡企业战略,让发展切合实际。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历经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需要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企业战略布局应顺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企业发展的平衡点就是“做正确的事情和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清楚企业的现状和想要的未来,解决多数企业存在的,产品设计缓慢、业务布局欠缺、管理结构陈旧、科技结合落后等问题。马云做阿里巴巴是他的第五个公司,前四个都失败了,而今

阿里巴巴市值2000亿美金。企业发展“方向第一,努力第二”,平衡好眼前利益和长远规划,稳中求进,从而能够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平衡教育方式,让孩子自在成长。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资源分配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矛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教育的模式化与人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都成为困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一大难题。化解中国困境的根本出路、中国的再次崛起,有待于中国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在教育体制上的创新。所以,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人才培养,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考试制度。中国只有改革最根本的考试制度,才能培养有用之才,才能扭转乾坤、转移风气,播撒新社会的种子和希望。“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这是爱因斯坦眼中的教育真谛,让孩子们能够保有“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

李克强总理曾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快与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快、慢本无边界,钟表摆动速度很快,但人生很漫长;太极看似很慢,但实则以柔克刚。如何协调快慢,方显智慧人生。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控制节奏,该慢时则慢,该快时则快,这样的人生才进退有节,这样的社会才错落有致,这样的国家才和谐有序。

(来源于网络整理)

篇2: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以“平衡”为主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四川省考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

【给定材料】

2016年6月27日夏季达沃斯开幕,上午10点40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克强指出,我们倡导创新的理念也包含着共享的精神与意识,共享经济也是众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互联网日益普及,为人民群众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将推动双创把精英与草根、线上与线下、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融合起来,与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微行为汇成创新发展的众力量。高效力地运用众智、汇集众智就可以汇集众力,这样可以使科技研发专业知识合作共享,共享经济也是众创经济,它可以让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为每个人都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壮大中等收入的群体,也让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去追求人生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请认真阅读上述资料,以“发展共享经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匀称、有一定理论性,800字。【参考范文】

扬共享理念 促经济发展

6分58秒,100亿,跨过零点没多久阿里巴巴就发布了天猫双十一购物节的即时交易额数据。从2014年的全天交易额500多亿到2015年的900多亿,再到今年预计将突破1200亿。不难发现,越来越多人选择网络渠道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来,而这一趋势正是当今共享经济时代固有的特征。何为共享?关键在于“空”,即通过各种渠道将价值共享出去,以实现价值利用最大化,最终达到一种空明、无限丰富的境界。

共享经济是打造全新消费理念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消费理念也经历了变化的过程,从生活水平较低的理性消费时代迈入消费要求渐高的感性消费时代,人们对于产品的服务与价值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共享经济时代,一个电饭锅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煮饭;一辆车的价值不单单满足于方便出行;一套房的价

值不仅仅是居住的需要。在“空”价值的影响下,更多民众形成了将价值发挥到极致的思潮,并在这一思潮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形成了实现“空”价值的消费理念。

共享经济是改善资源利用方式的新举措。在传统经济时代,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价值,然而这种价值往往只能被有限利用,久而久之必导致资源的挥霍与浪费。就如国内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不少人炒高房价,囤积居奇,使真正的刚需得不到满足,而被投机者购买的商品房却无人居住,无法发挥出其价值。而在共享经济时代,这种资源的浪费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为了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达到利用率最大化,发扬“空”的价值的举措势在必行。

共享经济是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新道路。十三五期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从重视需求端到提高供给质量与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解决钢铁等落后重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降低房地产市场中未有效发挥价值的库存量。这些计划中无一不体现着中央希望提高价值利用,实现价值之“空”,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愿望,也只有这一理念才能真正改善经济结构,让中国经济走上更为平稳、科学的发展道路。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的这一哲学理念放在当今依然合适,在共享经济时代下,发挥出价值最大化,实现价值之“空”尤为重要。这一理念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甚至有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升级,实现提振共享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篇3:2018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文章:以“平衡”为主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

【给定资料】

随着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经济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已低排放、低消耗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必将第四次掀起全球经济变革浪潮,发展低碳经济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和引擎。

请以“大力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明确,观点鲜明;联系实际有针对,条理清楚;语言流畅,800字左右。【参考答案】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此时,“低碳”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过上低碳生活”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因此,惟有主动出击、从我做起、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建设低碳社会、过上低碳生活的梦想。

“低碳”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既需要政府、企业制定切实有效地对策,也需要我们每个普通人积极参与其中。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增强建筑和生活技能。建议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提倡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能多种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此外,在经济产业链中,公民消费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发挥公民的力量,依法行使公民对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事务的环境知情权和环境监督权,增加对企业的低碳发展方式约束。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低碳习惯。人们的生活习惯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过量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自身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我们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到多节约、不浪费,有环保意识,将低碳形成一种习惯,我们的低碳生活也就随之而来。

总之,走近低碳生活,对每个人来说,与其说需要一种能力,不如说需要一种改变习惯的毅力。改变习惯则改变命运,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点滴做起,就能聚沙成塔,就能形成巨大的能量,促进低碳生活的早日实现。

上一篇:正能量的小故事演讲稿下一篇:寒假计划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