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中秋记事散文

2024-04-11

缘聚中秋记事散文(精选5篇)

篇1:缘聚中秋记事散文

缘聚中秋记事散文

又到了中秋,圆圆的月亮,像是充满感情地圆了。

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傍晚降临,玉兔东升,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的吹着小风,而那宜人的月光却把我们的思念连同祝福一起带到了亲人的心上。

又是一年月圆日,寻梦的新生来到了这里,来到这圣洁的花园,来到文化浓厚的城市,用他们的智慧与爱心推开初绽的蓓蕾。郎朗月光,承载着他们太多的梦想。九月,对于老生来说每一个闪光的日子都是一朵飘逸的时光音符。然而,新生的到来装饰了校园秋天的黄金梦境

花好月圆夜,浓浓师生情。九月二十二号,是中秋节,是人月两团圆的日子。然而,王秋生书记、韩泽春副院长等学校领导及老师却放弃与家人团聚,来到我们海南学子的身边扯扯家常,给予了我们家庭班的关心与温暖。虽然有些老乡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地过中秋,心里可能有点想家,但学校领导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来与我们欢度中秋佳节,让大家感受到了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是老相识还是新面孔,学长学弟、学姐学妹,大家都欢聚一堂,畅叙畅饮,在校领导及老师的祝福声中拉开了聚餐序幕。此时,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还摆上了象征团圆的月饼,吃着月饼,心里就像月饼一样甜滋滋的。华灯初上,聚餐仍继续着,老乡们用他们特有的青春活力,结合着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编自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有唱歌的,跳舞的,还有老师给我们带来优美的歌曲,把聚餐活动推向了高潮,其间还穿插了小游戏,在哪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师生的感情。

中秋之夜的月亮真圆,高挂在天上,像一个大圆盘。月光的皎洁,把银白的光洒向人间,洒向神州大地。今夜是个团圆夜、狂欢夜、欢乐夜,我们轻展相思的素笺,画一轮圆月;今夜,面对浓浓的月光,我们从这里起步,相信下个月圆之时,我们定会分着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内心收获的欣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将这份美好永存于心,共同把忻州师院这个“家”装扮得更美丽!

篇2:缘聚中秋记事散文

夏日的最后一个夜晚,山谷里走来阵阵柔语轻风,芳草摇翠的田间,斑驳着你陆离的容颜。我无数次问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走到灯火处的阑珊,让我把永恒的心,印刻在刻骨的眷恋,融化进甘冽的溪水林间,鸣唱着美丽的歌,欢步于永远。”

酷热的土,炙斜了浓荫下的小木屋。逃离喧嚣的山谷,一座小阁楼,也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幽路,听,切切私语声,和着飘逸的方竹,走进了阁楼的僻静处。阁楼,是我用诗歌织就的爱住,它美丽而温柔。宛如羞涩的楚楚,痴痴迷迷地构筑,武侯八卦的兵阵图。

楼前那颗我亲手植下的小树,俨然着玉立成长。微热的风,温润着入沁的花香,蝉韵缕缕荡荡,使人不知不觉间,便想起了,虞世南人格化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凝视夜色中的天空,一轮新月从远处朦胧的山巅,冉冉升起,谁道闲情抛掷久?想来灵犀还依旧。日日花前流连里,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独立小桥风满袖,这大自然的馈赠难道还不足以消愁?

是啊,十年的时光,有多少的爱,在山涧小溪流淌?有多少绿色的希翼,在贫瘠的山石上疯狂?多少个启明星相伴的日子,多少回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多少个夏日夜色中茉莉飘香,伴着走进甜蜜的梦往……

清晨告辞而去,正午的阳光灼灼,似说梦想与现实太远,爱情金丽子在人生的舞台会变得淡然无光。

我其实是最没资格回答有关爱情的话题,看着渐渐远逝的背影默默思索。抑或是那些淌进心里的泪滴,灼伤了心系,我仿佛看见遥远异域的星陨,毁灭了人世间神圣的眷己。

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我能听见冬日干枯小草心底的叹息。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富可国敌。我能读懂百花千卉的心语。那一间临河而筑的屋舍已然斜立,昔日繁花似锦的花园渐渐灭寂。只有那小河水,仍痴痴地缠绵着我的闺蜜,犹如我记忆里的爱情知己。时间渐渐逝去,而我踌躇的脚步,还是没有走出小楼深深的记忆。

我不能主宰梦魂的牵挂,犹如那个冬日的风,不能阻隔雪花的风沙。当飘零的冰尘带给我心灵的桎梏,我噙泪的目光被阴阳封闸。从此,我的快乐被封冻在冬日雪景中十年之久,而那些伤痛忧郁,像四季长青的藤蔓,缠缠绕绕让人暗哑。

夏日蝉鸣的不安中,我隐约看见你一脸飞扬,一身的青画,微红的微笑灿烂天下;梦中的夏日弥漫着童话般的`呻吟,我曾经殷勤的青鸟一次又一次展翅飞临。

一声沉重的叹息击碎了心的尘封,莫名的情愫震响着我的心痛。真的心有痛吗?不安的魂灵在思绪外无端地呻吟,我感到了伤痕累累的心裂成了千百万片碎空。

记忆里的爱情是那样的纯粹。我用微笑着面对,精心经营的美丽花园,为爱情织一方绿色浓荫。那些无限的柔情,为我织就了一张大大密密的心魂。

有风有雨的爱之旅程,我们相爱,也曾彼此伤害。你说无心的伤害,只是想让我知道你的爱有多深。我说过要嫁给幸福,可幸福对我却弃如薄履。城市七彩的霓虹迷离了昔日的爱恋,我飘泊的足音渐渐远离了执着的等待。当季节在风雨后的阳光下显露美丽的姿态,我终于明白生离与死别是我永远再也不敢触及的雷区。

篇3:中秋节记事

过节前几日,爸爸特意从元祖买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淇淋月饼,有火山豆口味、巧克力豆口味和草莓口味的,我十分爱吃。这些月饼,除了被妈妈尝了一口之外,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动过。

中秋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要带月饼一起去奶奶家。爸爸问我要不要带几块冰淇淋月饼给奶奶尝一下,我表面上同意了,其实心里纠结得很,临出门时,才磨蹭着走到冰箱前,从里面拿了一盒,心里老大不愿意。

一路上,我都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十分不情愿把冰淇淋月饼带到奶奶家,恨不得在路上把一盒都吃了。直到进了奶奶家,看见一桌子好吃好喝的,我的心里才稍微平衡些。

前一天,两个姑姑和妹妹就到了,只等我们到来,全家人就可以吃上一顿团圆饭了。

妹妹是二姑的女儿,她在床上翻滚着,整齐的床单被她折腾得满是褶子;我不理她,侧靠在被子上看肥皂剧。奶奶进屋来,满是疼爱地责怪了妹妹一下,又轻声对我说:“回去时把冰淇淋月饼带走吧,我和你爷爷吃不了。”听到这话,我心里翻腾了一下,有些内疚。

妹妹不时踢一下或踩一下我,甚至还用头撞我的肚子。我无视她,继续面带微笑,看似淡定地盯着电视;殊不知,我的心情早已是“忍无可忍”了!正好二姑进来,我急忙说道:“姑姑,你快把她带走,我的忍耐快到极限了。”姑姑看着妹妹,对她喊道:“别惹姐姐!”妹妹不听,继续骚扰我。说时迟那时快,在姑姑转身离去的那一个瞬间,我将妹妹玩散的被子像渔夫撒网一样撒开,把倒在床上装死的妹妹盖住,对准她的小屁股,一顿猛捶乱打,打完后迅速将她一推,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看电视。只听被子里“呜哇”一声,我期待的美妙“音乐”开始了。

大人们都在前屋忙着做饭,没空管我们。我只听见妹妹的哭音从低到高,从高到低,抑扬顿挫,曲曲折折,直到无声……待我回头看她时,她已像小狗似的一边往衣服上擦鼻涕,一边眼泪汪汪地盯着电视看呢!见我看她,她可怜巴巴地说:“姐,我渴了。”我有些不忍,取出一块冰淇淋月饼递给她说:“给你吃。”然后自己也忍不住吃了一块。

终于吃饭了,桌上菜很多,全都是好吃的。大姑做了拿手的红烧鲫鱼,二姑做了拿手的老鸭煲,奶奶做了我最爱吃的腰花炒青椒。一家人吃吃喝喝,十分热闹和开心。

妹妹被我修理后变得很乖巧,一直黏着我。我帮奶奶把两位姑姑和我家带给她的月饼搬进后屋,妹妹在旁边帮我。我一边搬,一边在心里念叨着,一定不带走任何一盒月饼,好让奶奶多吃一些。

我们要回家了。奶奶把积攒下来的草鸡蛋,刚从菜园里摘回的各种新鲜蔬菜,还有切成块的咸肉等,一个劲儿地往蛇皮袋里装。很快,奶奶精心挑选的土特产就装满了几只大口袋。接着,她不停地往汽车后备箱里塞这些口袋,又担心把我们家的车弄脏,丢了她儿子的脸,以至在忙碌中还得小心翼翼的。傍晚,我们的车子驶离村庄,奶奶在老屋前朝我们挥手,直到我们看不见她。

篇4:人物描写优秀散文:缘聚

这之后,整整十年过去,,恰逢香港回归那年,梁婉冰首先实现了彼此的践约,背着重重的行囊,一路风尘,从香港飞到南京,又在市区打了一辆马自达摩的,黑灯瞎火的,找到了还住在南京郊外一座小区里的冯亦同老师。

在冯亦同家里,梁婉冰与冯亦同老两口相聊甚欢,聊到很晚。老两口又叫了摩的,一直把梁婉冰送到公交站台。这一来一去,又过去二十年。

这几十年里,他们也只是有过几回信件往来,谈的也都是青春理想,文学信念,友谊缘分。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香港再见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时,梁婉冰已经年过半百,体态丰腴,谈吐持重了。

从大堂,到冯老的房间,我们几个老人面对面的坐着,听他们在回忆往事,在叙述着同窗另外几位的踪影下落。看上去,这三十年后的重逢,彼此丝毫没有生疏感和局促感,一切好像都在诚信的“践约”之中,一切又那么随意和天然,既妥帖又流畅。

从梁婉冰的“港普”叙述里,我们得知她没再走文学之路,成了一位港人公务员,做的是护理职业。她说她依然热爱文学和诗歌,也多次在港媒上发表过。说着,从挎包里掏出一本画报大小的杂志,上面有一篇她的散文。

冯老也从行李箱里取出几本自己的作品集,工工整整签上自己的名字,递给了梁婉冰。看得出,她很激动,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绿皮火车上,被同窗偶遇的内地几位著名诗人用文学和诗歌点燃的那一幕。

方老在房间狭小的空间里,忙着为几位沏茶,吕老也跟着忙前忙后的照应着,我打开电脑想记录点什么。后来发现,短促的见面时间,冯老和梁婉冰之间的交谈是蒙太奇式的跳跃句式,没有太多连贯性,看得出来,他俩都很动情,毕竟南京一别又过去二十年。谁心里都清楚,又不清楚,下一个十年,会不会再次重逢呢?

梁婉冰要赶着中午回去上班,不能再聊什么了,好像到了双方礼节性互赠礼物的时候了,一切也都那么行云流水,几乎在同一时间,双方的礼物都捧在了手上。梁婉冰却说:她是公务员,香港政府有规定,不能随意接受礼物。冯老在一阵短暂的迟疑过后,还是请她收下了自己随身带来一盒“雨花茶”。再三强调这只是私人交往之间最普通的礼物,不带任何功利交换。

午餐匆匆选了路边一家很小的茶餐厅,梁女士点了一份茶点单上最便宜,也是最简单的三明治,极其利索的用餐速度足见当地公务员的生活和工作强度和节奏。

这段不足两小时的重逢,足足预热了二十年。想象得出,他们彼此事先准备好,想说出的很多话,不知将哪句放在开头,哪句搁在中间,哪句作为再次分别时的结束语。梁女士又上了我们的车,她说,她想再送我们一程,到了铜锣湾那站,梁女士依依不舍的下车了,长时间站在路边朝我们挥手,她的身影越来越小,越远,很快消失在铜锣湾茫茫人海和湍急的车流中。

那晚,不知冯老的思绪是如何汹涌激荡的,我,原本一个局外人,原本只是作为一位想通过见证他俩这次跨世纪的重逢搜集素材,完成策划执行工作的导演,却被深深触动了,感染了。回到房间,来不及平静整理自己的心绪,汹涌澎湃,洋洋洒洒写下了这首短诗(节选):

他和她的故事很短

短得像一节绿皮车厢

那时的她像少女一样

那时的他也还风流倜傥

他俩的故事很长

长过香港二十年的回归

长过他和她文学的梦想

在同一个窗格里

定格过87年春天初次的偶遇

快闪过他们彼此的神采飞扬

在同一节车厢里

写下过洋雨滚烫的诗行

列车的轰鸣声

掩饰不住他们远大的理想

他和她的同窗纯的不能再纯

她和他的践约准的不能再准

约好十年,正好十年

他们的约定

神奇见证了香港回归的辉煌

。。。。。。

在三十年前的绿皮车厢里

他只知道她是一位做着诗歌梦的香港女孩

她只知道他是一位值得仰望的文学兄长

他只闻到她们鼓鼓的行囊里飘出的阵阵书香

她只为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渊博倾倒

冥冥之中她把他化身成文学的偶像

三十年匆匆而漫长

他和她的情缘和践约

丝毫没有非分的杂陈

额外的私情和幻想

这正是文学的圣洁

这也是诗歌的向上

岁月将绿皮车厢的身影拉的很长

拉成二十年彼此心间“三原色”的幻象

期待再一次践约

一直是这位白发老人默默的念想

香港回归一个十年过去

又一个十年蹒跚走来

三十年前的那位冯作家

鹤发飘逸飞来香港

维多利亚港湾的那个早晨

老人约到了婉冰

从一片浓重的海洋气味里

还是分辨出

当年在她身上透出的

明显亚热带绿叶的味道

二十年后的重逢

也只能有两个钟头可以倾述家常

缘聚香江的话题

也只能匆匆裹在一顿三明治午餐里

道别在铜锣湾的街道边

蒸发在五月香港的暖阳

这一别会是几年

会又是一个十年吗

这一回聚了又分

藏在叶彤心里的“勿忘我“静静开着

春牛首,秋栖霞

一枚经霜的枫叶

又悄悄夹进婉冰的笔记本里

。。。。。。

写完后,我捧起电脑,径直去了冯老的房间,恰逢吕老,方老都在。顾不上多余的赘述,当着三位大咖诗人的面,竟然朗声诵读起自己的小诗。

篇5:缘聚缘散随缘散文

大凡人之间的聚散,像历史,像天上的云,像水中的浮萍,时而聚合,时而分离。聚聚合合,属于常规,不足为奇。站在宇宙中看个人是非常渺小的,青春是瞬间,生命更短暂。命运无法由自己操纵,遂而听天由命,于是无奈一切“随缘。

“随缘”,凡事不强求;把人的聚散一场,全说成是一种缘分。到底什么是缘分呢?字典上的说法是自然的机遇。什么又是“自然的机遇”呢?问到后来仍然是一团茫然。

年轻时候追求,年老时候逃避。人的一生里,最初,我们凡事好奇,渴望认识新的朋友,接触新的环境。这世界其实是由无数小圈圈、小团体组成的,就像中央车站发出的各班列车,你买了票,追上了车,希冀它带我们到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在起点和终点之间,你认识了一些人,由聚而散,最后总要分离。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比较悲哀的,原先想打进去的小圈子,接纳了你,你也成为小圈子里的一个成员,到了后来,你却又觉得无趣而自动逃离,如此周而复始——参加团体又脱离团体。和朋友亲近,又和朋友疏离。从希望开始,到失望结束。在聚聚散散之间,最后我们剩下的.是一颗苍老、寂寞而孤独的心。

人为什么对别人失望?或问,别人为什何会对我失望?你可以说是误解,但有时更因为是了解。“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人和人之间的聚散,总是一方无意一方故意,在无意和故意之间,就像天空里飘走的两片云,他们或许还会相遇,但心境早已不同,那份心中的美感早已荡然无存,有时再相逢形同陌路,真的是相见不如不见。

聚散的故事说不完,有时聚散两依依,有时互相躲避,惟恐窄路相见,真是“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聚是欢乐,散是苍凉。但友情和爱情走到后来,有人硬是宁选苍凉而舍快乐,必有其锥心之痛。

人生故事,无非都是聚散一场,好像一部电影一出戏,一旦开演,总会结束。一堆朋友,无论七位八位九位……甚至自称十三太妹或十三太保,今天聚明天聚,聚到后来,仿佛彼此的欢笑声还在回荡,但仔细回想,甲到了天国,乙在异域,丙正和病魔挣扎,丁失踪了,戊财务有了困难逃之夭夭……原来人人都有困境,少年时候的朋友,星散各地,全失去了音讯,也有的明知对方在哪里,却彼此装作不知道,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所谓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朋友之间另一种散,这一种散,岂是当初彼此相见恨晚之时所能想象。

上一篇: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下一篇:三篇入党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