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简历一投即中的妙招

2024-04-27

让简历一投即中的妙招(精选2篇)

篇1:让简历一投即中的妙招

1、求职信的写法

求职信尺度要掌握好,相信大多数同仁在网投简历时都会附上求职信,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武器了。问题在于,你的求职信,会写些什么。首先你不要寄希望hr会很详细地看你的求职信,所以求职信最忌讳篇幅过长以及与简历内容重复。求职信篇幅以两三百字为宜,说些对于你所申请职位的见解以及你针对这个职位所具备的优势等等。

2、新颖的邮件标题

人事经理每天收到大量的求职电子邮件,求职者一般会按企业要求把邮件题目写成:

3、简历最好放照片

简历附照片,还是好一点,毕竟看起来全面一点,多少也表示了你对这份工作的诚恳、认真的态度,也是对面试官的尊重。没有照片,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没有诚意,连个照片都没有,不是没有诚意就是没有本事,用个证件照或半身照就可以了。

4、让你的邮件永远在最前面

你要知道每天人事经理看求职者邮箱,他们其实是很懒的,100多页简历邮件他们最多只看前5页,你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你的求职简历永远没有回。

所以发邮件到企业指定的邮箱时,怎样才能让你的邮件永远排在最前面,让人事经理每次打开邮箱都首先看到你的邮件?只要在发邮件前,把电脑系统的日期改为一个将来的日期,如,因为大多邮箱都是默认把邮件按日期排序,所以你的邮件起码要到20以后才会被排在后面。

5、经常刷新简历

当人事经理搜索人才时,符合条件的简历是按刷新的时间顺序排列,而一般只会看前面一两页。很多求职者其实并不知道刷新简历可以获得更多求职机会。因此每次登陆,最好都刷新简历,刷新以后,就能排在前面,更容易被人事经理找到,

6、切忌投寄同一个公司多个职位

现在的求职面试中,面试官经常问道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发展的方向,才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事半功倍,达到双赢的效果。投寄简历的时候,切忌一口气投寄同一个公司的多个职位。特别是一些根本不相关的职位。比如说同时应聘“技术部高级经理和“销售部高级经理。这样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和信心不足。

7、简历的投递格式

如果是通过各种求职网站投寄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网站上要求的格式输入邮件标题。比如说“姓名+应聘岗位+信息来源。否则,会被一些企业的内部邮件系统自动归类到“垃圾邮件中。您如果在该网站已建立了最新的与该职位相匹配的简历,那么不妨点击“申请该职位通过该网站发送简历,这样做的好处是:hr能及时收到你的简历,而不会当做垃圾邮件删除,而且对你应聘的职位一目了然。

8、要用私人邮箱

在给用人单位发送简历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私人邮箱,切勿用公司的信箱。还要选择稳定性、可靠性高的邮箱,尤其是免费邮箱的选择更要注意,如果不稳定,发送的简历对方没有收到,或者对方回邮的过程信件丢失,那太可惜了。

9、投递简历的时间

投递时间的掌握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职位,应聘的人何止千万,如何让你的简历脱颖而出呢?如果你的简历时间上最后投出,它的位置就是在hr邮箱最上层,而又如果hr在这个时候恰好打开邮箱,你的简历见天日的机会不就大大增加?相信你看东西也不是从最后一页看吧?所以,了解hr的工作习惯就十分重要了。hr一般会在上午9点半左右以及下午两点左右打开邮箱,在上午11点、下午三点左右通知你面试;每周二、周五看邮箱的几率稍大。

篇2:让简历一投即中的妙招

销售是广告活动的根本目的,作为广告受众的消费者究竟是怎样认知和接受广告的,能否准确的把握广告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告活动的根本目的能否实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需求的层次上的变化是在进行消费时,不仅仅满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而是更多的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的考虑,即通过消费来获得个性的满足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同时,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不断注意消费者潜在心理因素的变化趋势,而广告活动的实质就是要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因此,企业在策划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当然也要包括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二是注意创造热点,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向有利于营销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潜在心理因素的研究,设计完美的引导型策划,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三是对消费者进行划分,确定自身产品的目标消费群的主导心理态势,通过对主要心理态势的研究和分析,牢牢抓住消费者的主要心理因素进行策划,构思出引导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创意广告,才能有所作为。

二、消费心理

人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无一不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例如是否购买某种商品,购买何种品牌、款式,何时、何地购买,采取何种购买方式以及怎样使用等等,每一环节、步骤都需要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判断。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换言之,消费心理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它支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通过消费行为加以外观。

广告是对消费者的诉求艺术,其目的是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体,使消费者接受它的观念和所宣传的商品,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促成消费行为。因此,广告的制作必须能够从不同角度影响或“击中”消费者的心理。从三元牛奶的“美丽谎言”广告案例,不难发现结合消费者的心理来策划、创意的重要性。如何能从芸芸品牌中脱颖而出,三元牛奶不走常规路线,不着重宣传牛奶的品质,如营养成分和浓度等,而是从牛奶中挖掘关爱的故事和美好的回忆,以此作为广告素材,大打“亲情牌”。

以情感来创意取胜,的确比事实更易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障碍,获得人们的共鸣。著名跨国广告公司盛世长城的“单一共通的真理”所主张的:找到那些使我们感到共同的东西,如食物、取暖、水、住所、爱情、关心、美等等,为品牌进行定位,可以让品牌跨越国界,向全球化发展。因为它们是每个人内心真正所需的东西,是真正感动我们的东西。三元牛奶通过广告与生活经历的共鸣作用而产生沟通的效果和震撼的力量,达到了预期目标,这种基于消费者心理层面深度沟通的创意往往会有很强的效果。

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在广告创意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进行广告策划时,要格外的关注消费者在生活中的细节,力求尽可能的了解消费者的想法和心理。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60年在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学说,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在1970年又作了补充将其发展为七大类需要,既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认识和理解、以及审美的需要。就每一个消费者而言,都会具有马斯洛所分析的七大类需要,他的需要理论为分析商品消费市场,进行广告创意策划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的广告,在于诱发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同类产品广告中没有说出来的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充分挖掘他们潜意识里的欲望,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当你把一种产品定位在这个层面上时,前来购买的并不一定都是处于这个层面的消费者,也可能还有其他层面的消费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农夫山泉纯净水了,从消费者行为看,矿泉水一向被认为是“低卷入”产品,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很少会有太多的考虑,大多凭直觉、包装、价格、品牌、购买习惯等因素决定购买。因此,广告诉求也就多用感情诉求法,力求以情动人。而农夫山泉的广告策划则另辟蹊径,围绕“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核心价值主张,出其不意地从另一角度挖掘矿泉水的特质———不是无味,而是略甜,从而把自己和其他矿泉水都区别开来。目标市场首先锁定中小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作为市场切入点,以包装中的运动盖为重点去引导他们。中小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哆哆”拉动瓶盖的声音使那些爱搞恶作剧,具有逆反心理的调皮学生心情急切,跃跃欲试,购买农夫山泉的欲望更加强烈。策划者用此小计,传递了一个产品包装上与众不同的信息,将无声之水变有声,揭示了包装上的吸引力,响声同时又起了提醒和强化记忆的作用,使那些成年消费群体,也在“哆哆”声的引导下,带着想品尝一下“那点甜”的心理,对农夫山泉采取购买行为。进而使农夫山泉的红色风暴开始席卷全国各地,这是那些同类产品所望尘莫及的。企业用这种“引导消费,创造需求”的策略,主动出击,统一各类具有不同心理偏好的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跟着自己走,使自己取得主动权。这种跨层次的心理定位,只要合情合理,往往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永远是有所需要的,旧的需要被满足,又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是推动消费者进行各种消费行为最普遍的内在动因,因而也是决定销售的首要动力因素。消费者的需要,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不同的购买活动中。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对于了解社会消费现象,预测消费趋向,促进营销活动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对于广告策划来说,其任务就是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挖掘其潜在的需求或最核心的欲望,并将其转化为购买的动机。

三、“注意”在广告策划中的作用

在广告策划中,除了要适应消费者的心理特性,还要讲究心理策略,运用心理影响强化广告作品的心理感染力,进而提高广告宣传活动的市场冲击力。从广告对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影响可以发现,广告信息作用于消费者的感觉器官时,只有在“注意”这种有意识的觉醒状态下,消费者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因此,广告对消费者影响的第一步是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日本学者顺腾久说过:“要捉住大众的眼睛和耳朵,是广告的第一步。”消费者从接受广告信息到做出购买决策要经过五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过程,即心理学上所讲的AIDMA法则:第一个字母A指Attention,即吸引注意;第二个字母I指Interest,即引发兴趣;第三个字母D指Desire,即激起欲望;第四个字母M指Memory,即强化记忆;第五个字母A指Action,即促成行动。在这个原则中的第一步就是吸引注意。可见,从消费者接受心理上讲,注意被认为是发挥各种影响的前提,是广告产生效果的基础,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注意是其成败的心理基础。

第一,基本范畴。注意作为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是指人的知觉对某一刺激的指向和集中。人时刻都在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刺激,这些刺激有些是可以被人感觉到的,有些则不被人感觉到。人的知觉不可能同时反应所有的刺激,在一段时间只能集中到某个刺激上,这就形成了人的注意。注意是可以靠人的意志来调节的,根据意志对人的注意的调节作用的强弱,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当消费者已经做出决定要购买某一商品时,为了买到自己更满意的产品,他会主动寻找有关这类产品的广告信息,尤其当他要买的产品对他具有较大意义时,如汽车或房子等。这种意义越大,越会使他主动地有目的地注意有关广告,并用意志努力,克服一些困难,四处搜寻有关信息。这个时候,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称为有意注意。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消费者面对广告信息是在一种被动情况下,广告是单方面的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者可能当时并不需要购买的商品信息,以期激发消费者的某种购买欲望,即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把它称为无意注意。在现实中,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只有有意注意才能引发消费者的需求。因而,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应当正确地运用和发挥注意的心理功能,使消费者实现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转换,从而引发需求。当消费者对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本没有兴趣时,策划人员唯有借助相对强烈的因素去引起消费者注意,使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这样,才能达到最有意义的售卖目的。例如贵州茅台酒在190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金奖,注意在这里立了头功。博览会初始,各国评酒专家对其貌不扬、装潢简陋的中国茅台酒不屑一顾。眼看博览会一天天临近结束,一天博览会展厅内客商较多,中国酒商急中生智,故意将一瓶茅台酒摔破在地,顿时香气四溢,举座皆惊,从此茅台酒名声大振,走向了世界。成功的广告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广告宣传中,要使广告被消费者接受,必然要与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生联系。

第二,广告怎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众多的著作中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无外乎从两个大方面,一个是广告本身这个客观刺激物;另一个是消费者本身的主体反应。细分的话则包括广告的大小与强度、新颖性、颜色、位置、变化与活动、形状等诸多因素。广告作为对消费者的刺激物,如果新鲜奇异,会吸引消费者的无意注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官转向新异刺激,以便感知这一刺激。喜新可谓人类的本性之一,这意味着创新对广告的注意是具有基本意义的。创新的作用不仅仅旨在“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让他从其他对象转移到该广告上来,而且还能维持注意力于广告信息的进一步加工。这里有个广告案例就能说明这个问题:美国“美林证券公司”长期使用某个固定的电视广告片,效果平平。为了重新唤起消费者对其关注,他们特别策划、创意出一个出其不意的新的电视广告:一群健壮的牛对着镜头扑面奔腾而来,同时配上牛蹄踏地的动人心魄的隆隆巨响,使人感到耳目为之一震。随之推出“美林认为美国的行情看涨”的字幕。狂奔的牛群,暗示了证券市场上的“牛市”,表明美林证券让你牛气冲天,财源滚滚。奔腾的牛群,隆隆的巨响,新奇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的视听,使美林证券名声大振。因为新奇会引起注意,尤其是无意注意,于是广告人挖空心思想新招,你看到一个人在地上站着不以为然,但如果看到一个人倒挂在房顶上,则会格外注意。于是在广告大师的作品中,为了突出某种粘合剂的强力效果,在电视中把一个人倒立起来,鞋底涂上胶,粘在房顶上,于是此人就倒挂在房顶上了,这种创新的广告策划引起消费者对产品效果的称奇,因而达到了广告的目的,可谓匠心独运。

第三,如何强化注意效果。在广告策划中,有意识地加强广告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效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心理方法,充分利用注意的心理功能是提高广告效果的重要环节。但是,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只有达到这个目的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吸引注意只是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是否笑到最后,还要看后边的步子如何迈,落脚点在何处。广告必须合情合理,符合人们生活的逻辑,突出产品特性,诱发消费者购买的念头,这才是广告成功的核心。因此,广告在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同时,更要考虑许多其他的因素,如消费者的动机、文化背景等,这样才能使广告符合人心,获得成功。例如,贝纳通时装广告,采用对人类有普遍意义的题材为广告主题,如疾病、暴力、灾害、贫穷等。如其一则广告“浑身油污的鸟”,海湾战争使数以百万吨计的石油漂浮在海面上,广告中一只浑身沾满油污的鸟,凝望着黑色油污的海洋,正等待着死亡。这种以类似新闻题材的摄影照片为广告,别具一格,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与理解不同,因而造成同一幅贝纳通广告在某地成功并获奖,而在另一地却遭到禁忌。如贝纳通1991年的一则广告,画面是一对正在温情亲吻的牧师与修女,此广告在意大利受到禁止,在其他一些国家引起公愤。而在一些教会影响较小的地方则得到理解,在英格兰却获欧洲最佳广告作品奖。由此可知,广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吸引人们注意,还要考虑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之中还有消费者已有态度、观念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广告策划时,要谨记两句话:”“最好的广告是使产品最好卖的广告,而非最漂亮的广告。”

四、如何让广告策划“击中”消费者的心理

人生活于社会、组织和群体当中,他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现象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性的,而必然是社会性的。这种社会性的心理,或者说群体心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态度,对广告都有根本性影响。需要及动机上的共同性、一致性,在群集着的人群中,反映为群体心理,并发展为社会态度。但即使在这个群体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由于他们年龄、性别、收入、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消费心理。这些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对广告有着不同的接受和理解状况,广告策划要真正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年龄

根据年龄划分,可分为儿童消费群体、青年消费群体、中年消费群体、老年消费群体四个层次,由于各个年龄段的社会阅历不同,从而形成他们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心理。儿童性格天真活泼,接触客观事物较少,思维简单,感受单纯,喜爱简单、鲜艳、明亮、活泼的色彩和造型,能表达出儿童天生的活力和奔放情趣。青年人思想敏锐、开放、活跃、较少有保守思想,对新观念、新事物极易接受,颇具有超前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有求新、求美、求奇、好胜的购买动机。而人到中年,各方面趋于成熟,心理也逐渐发生变化,在购物上具有一定的习惯性、理智性和自信力,以显示其成熟魅力,寻求均同性。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但就总体来看,他们在艰苦朴素传统美德的熏陶下生活了多年,历经沧桑,阅历较深,自尊感强烈,有充分理由依据自己的生活状态来构建自己的老年塑型,因此,对商品最主要的要求是实用、方便、舒适、庄重、大方。在购买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理智性和自信心。习惯于购买自己所熟悉的商品,挑选性强,对新产品持怀疑态度,但一旦排除这种怀疑,克服了心理障碍,求新、求奇的心理也会萌生。

如图,这是麦当劳在新加坡的一则印刷广告,用不同的字体来突出“麦当劳”汉堡包的“巨无霸”,并且在字词排列上不是一行的整齐排列,而是散乱放在一起,让消费者自己去读顺它。就像青少年都喜爱的一种串字联句的游戏一样,迎合了青少年群体的爱好,同时也吸引了其他消费群体的关注,“击中”了他们的好奇心理。

还有一些广告,它的目标受众是婴儿,而购买群体却指向了他们的父母。如庄臣婴儿护肤品的印刷广告,把婴儿小手、小屁股等部位的大照片安置在广告几乎整版的位置上以吸引注意,而把它的产品形象放在右下角的视觉落脚点上,以加强记忆:这则广告以可爱的婴儿作为视觉导入的线索,显然是做给婴儿的父母看的,以激起他们无限的关爱,使视线最终落到了产品信息———庄臣的身上。

(二)性别

女性消费者观察商品一般是细腻深刻的,选择商品时比较挑剔,而男性消费者,一般不愿在柜台前花太多的时间挑选和咨询,大体过得去就可以;女性消费者容易受商品外在因素,如诱人的气味,艳丽的色彩,新颖的造型等的影响而产生感性购买,而男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偏重于理性。如广告语:“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朴实的广告语言使众多的消费者由于心动而记住了“丽珠得乐”(一种治胃病的药),广告以平凡的普通男性做广告人物由《演员篇》、《养路篇》、《摄影师篇》、《教师篇》、《建筑工人篇》、《货车司机篇》组成,每篇都强调同一个主题———“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寓理于情,感人至深,在这个以女性消费为主导的广告市场中,这则广告可谓正中男性下怀。

(三)收入

现实生活中,收入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作为低收入者来说,他们在采取购买行为时,一般把价格因素放在第一位,追求“物美价廉”。例如台湾统一保健运动饮料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当时市面上有很多同类产品采用350CC铁罐包装,每罐18元台币,其中以舒跑牌销量最好,统一在改良了口味之后,决定用375CC的利乐砖七层复合纸盒包装上市,由于纸包装成本低,售价可定在15台币。份量多且价格低对消费者而言是大好事,然而为什么便宜?是否便宜没好货呢?为了打消消费者的这层顾虑,广告决定用理性角度告诉消费者便宜的理由,广告策划用一个小市民形象的演员,他对着观众说:“喝完了罐装饮料,把罐子这么一丢,丢钱呀!”接着便说出统一饮料便宜的理由。这是在向消费者传达一种合情合理的购买理由,就像你面对货架上众多的洗衣粉品牌而犹豫不决时,只要权衡自己的消费能力,脑子里闪现出一句广告语:“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你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雕牌洗衣粉一样。

广告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找出选择商品的标准,但是,由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也会不同,假如能使其换一种标准作评价,则结果也会大不一样。以前苏联的《消息报》做的一则征订广告为例,由于苏联解体,物价飞涨,报刊也不断涨价,面临着失去大批读者的危机。如广告文:亲爱的读者:从9月1日开始征订《消息报》,遗憾的是明年的订户将不得不增加负担,全年订费为22卢布576戈比,订费是涨了,在纸张涨价、销售劳务费提高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报纸将生存下去,我们别无出路。而你们有办法,你们完全有权拒绝订阅《消息报》,将22卢布576戈比的订费用在急需的地方。《消息报》一年的订费可以用来:在莫斯科的市场购买924克猪肉,或在列宁格勒购买102克牛肉,或在车里亚宾斯克购买1500克蜂蜜,或在各地购买一包美国香烟,或购买一瓶好的白兰地酒。这样的“或者”还可以写上许多,但任何一种“或者”只有一次享用。而您选择《消息报》———将全年享用。事情就是这样,亲爱的读者。这则广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把价值的标准用对比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让他们做出评判选择,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在心理上去征服消费者,以获取消费者的共鸣。

五、结束语

消费者是广告作用的对象,广告要想获得成功,务必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广告界的一句名言说得好:“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法则的”,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且非人人可做到。广告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广告从业人员具有广告学专业知识,还要研究一切于广告相关联的学科,如市场学、心理学、消费学等等。对消费者要“真诚对待,用心体会”,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培养和提高能力。但是广告从业人员除了要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还要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达到能力的提高,不应该舍本逐末,以此迎接未来的挑战,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人在不断的鞭策下登上高峰,去领会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的那句话“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中所蕴涵的深意。

摘要:消费者对事物接受程度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构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心理上的差异性。作为广告受众的消费者究竟是怎样认知和接受广告的,能否准确的把握广告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告活动的根本目的——销售能否实现。企业在策划中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注意创造热点,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向有利于营销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潜在心理因素的研究,设计完美的引导型策划,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广告策划

参考文献

[1]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3.

[2]张理,支庆达.消费心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10.

[3]何佳讯.广告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2.

[4]於春.处处放光彩——成功广告语访谈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03.

上一篇:同路相伴陌路告别情感散文下一篇: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