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地下文物勘探申请书

2024-05-12

建筑工程项目地下文物勘探申请书(共3篇)

篇1:建筑工程项目地下文物勘探申请书

建筑工程项目地下文物勘探申请书

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局: 我单位拟在宜阳县城北区锦屏路东侧、纬二路北侧进行香泰花园二、三期工程建设。按照《中华人国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洛阳市文物管理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申请对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下文物调查勘探。

申请人:

单位(盖章)

联系电话:

****年**月**日

篇2:建筑工程项目地下文物勘探申请书

1 工程概况

7号楼总建筑面积578.84 m2, 高8.48 m, 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砖木结构, 竖向承重构件砖柱和砖墙由青砖 (或普通黏土砖) 和白灰混合浆砌筑, 砂浆强度较低, 砖墙风化严重, 房屋裂缝较多。

1.1 7号楼平移线路

平移时先向北平移24.27 m, 再向西平移5.6 m。向北平移时设置6条下滑梁, 其中下滑梁2为单肢下滑梁, 其余均为双肢下滑梁;向西平移时设置6条滑梁 (见图1) 。

1.2 平移工程特点和难点

(1) 房屋年代久远, 原始资料不全, 考证困难; (2) 房屋砖墙局部风化破损严重, 平移前需进行加固; (3) 房屋整体稳定性差, 采用何种措施不破坏房屋保护立面是工程难点; (4) 老建筑平移时要合理选用滑移装置, 从而减少平移过程中的振动, 确保结构安全; (5) 由于各滑道间的轴线荷载和轴线顶推力差异均较大, 要解决因此产生的位移同步差异对设备要求很高。

2 平移方案确定

7号楼平移工程是北京市文物系统的第一个文物建筑平移项目, 为确保平移施工万无一失, 各参建单位对7号楼平移项目进行大量调查和研究。

2.1 房屋加固方式选择

加固难点: (1) 房屋外立面不能破坏, 必须保持原有建筑风貌; (2) 房屋整体结构破损情况严重。

在做平移施工方案前, 施工单位铲除所有内部装修, 对房屋整体结构进行重新鉴定。由于碎砖补砌, 贯通裂缝很多, 房屋整体性比前期预想的要差, 经多次模拟实验和专家论证, 最终确定了“外箍、内撑、局部补强”的加固方案。

(1) 外部加固方式:采用16A槽钢顺外墙垂直放置, 首层与二层必须贯通, 水平间距1.8 m, 每层上下0.5 m处采用φ18 mm的螺纹钢筋和φ20 mm的高强螺栓与原结构联成一体, 从而形成“外箍”。

(2) 内部加固方式:对于存在碎砖补砌、贯通裂缝等的墙体, 首先铺设φ6 mm@300 mm的钢筋网片, 再用40 mm厚1∶2.5水泥砂浆分层抹平, 以加强局部墙体的承载力和整体性。

(3) 门窗洞口加固方式:宽度大于2 m的门窗洞口采用80 mm×80 mm×6 mm角钢顶撑加固方式。

(4) 大空间加固方式:采用增设钢桁架支撑和圈梁位置增设对拉钢筋的加固方法。

实践证明, 加固方案大大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性, 房屋平移过程中没有出现局部开裂的现象。

2.2 地基加固方式选择

轨道平整是平移行走的关键, 为保证轨道平整, 除需严格控制滑梁混凝土浇筑、砂浆找平、钢板铺设阶段标高和平整度外, 还需严格控制旧基础、新基础、新旧基础间的地基承载力和均匀度, 避免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轨道不平整。

7号楼整体性较差, 经与设计、施工单位多次沟通研究, 做出严格控制滑道面标高和平整度、滑道相对水平误差不得大于3 mm的规定。7号楼新、旧基础之间为杂填土, 且新基础旁还有一个废弃的化粪池, 地基承载力较差且极不均匀, 如何提高地基承载力且与新、旧基础的地基软硬度一致成为此次地基加固方式选择的重点。由于工程工期紧, 且又在冬季施工, 经比选最终选择向回填地基上高压注水泥浆的施工方案。加固原理:利用压力, 通过注浆管把水泥浆液均匀压入土层中, 以填充、渗透和挤压方式挤走土层中颗粒间的部分空气和水分, 使土体密实。同时, 水泥浆具有固化作用, 浆液与土颗粒形成一个整体, 改变土颗粒间的结构关系, 大大提高土体强度、刚度和压缩模量等性能参数, 从而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

向回填地基上高压注水泥浆的施工方案优点: (1) 提高地基承载力; (2) 通过对注浆量的控制, 可改善土体均匀性, 使其地基软硬度接近新、旧基础的地基软硬度; (3) 施工工艺简单, 工期短, 且可以满足冬季施工的要求。

设计参数: (1) 注浆孔直径为100 mm, 孔深约为基础梁底以下5.4 m, 间距1.5 m, 平面呈正方形, 均匀布控; (2) 注浆压力0.3~0.7 MPa; (3) 水泥浆水灰比为0.8~1.0, 为提高水泥浆的固化效果并适宜冬季施工, 可掺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剂; (4) 经计算, 注浆流量宜为10~15 L/min, 回填土的水泥用量应大于186 kg/m3。

2.3 平移托换方案选择

目前, 平移托换主要有墙下施工托盘梁 (单肢梁) 和墙两侧施工托盘梁 (双肢梁) 2种方式。

单肢梁托换方案见图2。方案优点: (1) 梁体设计简单, 托盘梁受力明确, 可看成墙下圈梁进行设计计算; (2) 单梁托换混凝土用量相对较少。缺点: (1) 因墙体下施工梁体, 需分段在墙体下凿洞, 分段距离约为2 m, 导致梁体施工缝较多, 整体性不好; (2) 分段施工, 工期相对较长, 总体造价将会增高; (3) 在墙体下施工, 下滑梁顶面平整度很难保证, 而轨道平整度是房屋安全平移的关键。

双肢梁托换方案见图3。方案优点: (1) 在墙体两侧施工, 掏洞仅在横纵交叉点处进行, 尽可能减少对墙体的凿除; (2) 施工简便, 可多条滑梁对称施工, 工期相对较短; (3) 施工滑梁顶面平整度容易控制, 确保房屋安全; (4) 技术成熟可靠, 托换可靠性高; (5) 滑道梁可一次性施工完毕, 避免一条滑道梁分成若干段引起施工误差。缺点:工程量相对较多, 受力计算相对复杂。

两种托换方式经比选确定采用双肢梁托换方案。

2.4 移位装置比选

移位装置是指上下滑梁体系之间的接触方式, 也可看作上下滑梁体系间的行走装置。目前, 采用较广泛的有滚动式平移装置和高分子材料支座式滑移装置。

滚动式平移装置即在上下滑梁之间摆放滚轴 (见图4) , 下滑梁上设置钢板, 上滑梁设置槽钢, 滚轴采用实心铸钢材料或钢管混凝土。优点: (1) 磨擦系数较小, 实际磨擦系数为0.05~0.1, 所需移动动力较小, 对动力系统要求低; (2) 造价低。缺点: (1) 滚动产生竖向振动, 对建筑物安全不利; (2) 易产生平移偏位, 移动过程中经常需人工调整钢管位置, 增加辅助工作时间, 延缓移位进度, 且精度不易控制; (3) 部分钢管由于受力不均可能变形或损坏, 结构变形外加推力急剧增加; (4) 对施工时下滑梁的标高、平整度要求很高。

高分子材料支座式滑移装置即在上下滑梁之间摆放支座 (支座采用钢构件) , 下滑梁上设置钢板 (见图5) , 平移时在滑动面上涂抹黄油等润滑介质。优点: (1) 平移时较平稳; (2) 偏位时易调整, 便于纠偏, 适用于高精度同步控制系统; (3) 平移过程中辅助工作少, 平移速度快, 可缩短总体工期; (4) 较适用于旋转或转向平移。缺点: (1) 磨擦系数相对较大, 平移需提供很大动力; (2) 对施工时下滑梁的标高、平整度要求很高; (3) 共需布置99个固定支座。

2.5 顶推施工工艺选择

采用传统顶推工艺时, 往往由于荷载差异和设备局限,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油缸不同步对顶推房屋造成的附加应力, 从而引起结构变形和开裂, 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工程采用PLC液压同步顶推技术, 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取得良好效果。工作原理:PLC控制液压同步顶推是一种力和位移综合控制的顶推方法, 这种力和位移综合控制方法建立在力和位移双闭环的控制基础上。由液压千斤顶精确地按照房屋实际荷重水平阻力, 平稳顶推建筑物, 使顶推过程中建筑物受到的附加应力下降至最低, 同时液压千斤顶根据分布位置分组, 与相应位移传感器 (光栅尺) 组成位置闭环, 以便控制建筑物的位移和姿态, 同步精度为±2.0 mm, 可以很好保证顶推过程的同步性, 确保结构安全。

PLC控制液压同步顶推系统由液压系统 (油泵、油缸等) 、检测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液压系统由计算机控制, 可以全自动完成同步位移, 实现力和位移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 系统原理见图6。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1) 具有友好的Windows用户界面; (2) 整体安全可靠, 功能齐全; (3) 软件具有位移误差控制、行程控制、紧急停止、误操作自动保护等功能; (4) 油缸液控单向阀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及管路失压, 从而保证负载有效支撑; (5) 所有油缸既可同时操作, 也可单独操作。

3 结束语

篇3:建筑工程项目地下文物勘探申请书

关键词:地质勘探 建筑工程 作用 探讨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项目实施区域的地质背景,决定了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工程的地质条件是当地大范围地质环境的缩影,它受整体环境的影响和支配。因此要让工程得以顺利安全地实施,就必须首先做好地质勘探工作。

地质勘探主要是对工程实施地貌,地基的土岩力学特性,实施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地质勘探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工作步骤:

1 地质勘探的准备工作

开展地质勘探工作前,应当编制好地质勘查设计,依照设计大致可有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设计几个方面。设计时要详细收集好实施地域原有的地质水文资料,及前人已经勘探好的各项数据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让设计内容更加充实,增强其可操作性。勘查设计必须符合当前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洁,工作重点要突出,附图,附表一应齐全。设计编制完毕后,先要进行内部初审,初审通过后,再报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审查,审查通过后,由上级下达《设计审查意见书》,此后项目单位才能够组织实施。

此外,通过现场勘查绘制出施工作业设计图也是准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施工作业设计图的绘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具体操作方法也不同。根据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选用合适的比例尺。对于像工厂一类的建筑,可以选用1:500比例尺来进行绘制;而对于像水库这样的大型项目一般选用1:50000就足以达到建设的精度要求。此外岩土特性,实施地点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工程地质现象都是必须进行仔细认定的地质因素。

通过认真仔细地作好上述准备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避免走弯路,让工程项目的实施有个良好的开端。

2 工程建筑的地质勘探方法

2.1 地球物理勘探。这是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物探方法。一般是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岩土的各项物理特性进行全面的测定,再通过处理分析测量数值,即可以得出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整体考量,其具体操作方法有地面勘探和井下勘探两种。

使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勘探方式,节约初期经费的前提下,迅速而大范围地进行探测。通过不同方位多个剖面生成三维模型。再依托这些资料,能够比较直观地在各控制点和异常点上针对性地布控,进行勘探,这样可大大减少盲目勘探造成的人力物力上不必要的浪费,又较以往的勘探方式大大提高了勘探精度,同时结合井下物探法提高勘探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多种勘探方法结合,可立体的获取完整地质因子数据,再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地质解释的质量,扩大地球物理勘探解决问题的范围,从而达到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地球物理勘探虽然经济易行,便于操作,但也有一个缺点,即它需要间接解释,因此决定它的应用条件限制是只有当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或某种物理性质具有显著差异时,应用地理物理勘探就会是最佳选择。

2.2 钻探法。采用这种勘探方法,可以最直观,最快捷的获取工程地质条件的整体情况。利用钻探法可直接得出工程建筑物的布置范围,然后分析出工程建筑物对地质构造形成的影响,分析工程建筑物可能对岩土层完整性造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损坏情况,进而找出工程建筑物最优良的持力层,避开可能对建筑物稳定性构成威胁的软弱夹层、断层或裂隙。

另外地下水流向及侵蚀情况也是钻探法需要重点勘探的对象,利用钻探法对地下水进行全面的监测,时刻注意与地下水相关的各种动态情况。

利用钻机钻孔的方式在现场进行多点测试,将监测范围覆盖整个工程实施区域及周边范围,确保所有对工程地质条件构成影响的地质因子处于可控状态下。

钻探法因为其基本不受地面径流,地下水与勘探深度影响的特性,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之一,而早期的钻探法有个明显的缺点是不易获得软弱夹层岩心样品,且钻探法也不适用于大型现场勘探。对于钻探法的这一缺点,目前多数采用的弥补方法是用大孔径钻探技术及在探头上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填补钻探法的死角。

钻探法的工作成本比地球物理勘探要高的多,因此实际操作时,可以考虑将钻探法与物理勘探法配合使用的方式达到勘探目的。利用工程地质测绘辅助物理勘探法,探明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再以此为基础,规划设计出钻孔的位置,深度,方向,这样可缩减工作量,同时又能保证较高的精度。

3 地质勘探的结果判定

室内土工实验与现场原位测试经常用以评价地质勘探所得出的勘探结果,是否达到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的要求,因此室内土工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是工程地质勘探一个非常重要的判定步骤。

室内土工试验是对外业勘探获取的样土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各项参数进行测定。

而现场原位测试则包含对建筑物实施现场的静力触探测试及承压板载荷测试、地应力量测试等。获取的参数结合国内现行标准,即可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定量的评价。

在设计建筑规模较小工程建筑时,通常采用室内土工试验的方式即获得建设初期所需的各种参数。但如果为重要建筑物的施工作业图提供参数,仅靠室内土工试验就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大型施工作业要求对现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进行采样,此外地层含水层的测试也不可能在室内完成。因此大型建筑或重要建筑要采用现场原位测试的方式获取液态软粘土,强裂隙化岩体之类的参数。

4 对地质条件进行长期观测

需要长期进行观测的对象主要为两个:

首先,要对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长期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岩体的位移范围,位移方向,地层内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对地层的侵蚀作用。

其次,工程建筑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此项观测工作不仅要在施工时进行,就是到完工交付使用后都还要继续下去。其主要的观测内容包括:岩体内破坏面的压力变化,定向爆破引起的近地点速度;峰值质点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统的载荷变化等等。

通过长期的观测建筑活动对地质条件的作用而引起的变化,将获取观测数量进行系统的处理分析,可直接用于对工程地质的评价,检验工程地质预测的准确性,对不良地质作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实施。

5 结束语

通过进行地质勘探,能够在规划阶段就能掌握建筑区域内的地质特点,地质构造格局,可以大致判定出工程建筑活动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能够将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与初步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选出最为合理的基础位置提供科学依据。在具体施工时地质勘探的参数可直接用于初期设计,或用于改进施工方法。通过开展各种土工实验和原位测试获得的数据,并结合长期的工程地质条件的观测,可以完全掌握工程建筑物与地质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地质勘探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起到了指导及前期铺垫的作用,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妙月等.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2]史诃.地球物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姚姚.地震波场与地质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4]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5]熊翥.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

[6]张剑秋,张福炎.地球物理勘探可视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

[7]宋维琪.应用地震属性与测井数据反演储层参数.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26(3).

[8]李心太.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结实[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林望(1983-),男,河北武邑人,大专,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中班班级特色活动小结下一篇:党风廉政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