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办

2024-05-02

查办(精选6篇)

篇1:查办

依法依纪办案要坚持五个“统一”

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依纪依法办案不仅是对办案工作的定位要求,对办案决策、执行和绩效的评估方式,更关系到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关系到维护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尊严,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纪检监察机关在调查处理案件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法纪意识,正确把握政策、纪律、法律,做到执法以公、执纪为民,既严查腐败,又善待党员干部;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策略。做到五个“统一”。

办案的合法性和积极性相统一。克服轻程序、重实体的惯性思维,既要做到手段、证据、程序合法,经得起法律、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又要增强责任感,积极寻找案源,坚持有案必查、及时高效办案。

办案的严厉性和文明性相统一。既要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长期斗争,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强化查办惩处的严厉性,有效震慑和遏制违纪违法行为;又要人性化文明办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涉案人员的权利,办案中用法的公正,融入人的情愫,体现人文关怀,把握宽严相济的政策,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办案的政治性和法纪性相统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案件检查工作,始终做到既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又注重发挥职能作用。既要坚持党委的领导,把握办案的正确方向,确保案件检查健康稳妥的开展,达到最佳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又要坚持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性,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向党委建言献策,加强汇报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办案的独立性和合作性相统一。既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反腐败的职能作用,调动好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扩大案件线索,增强办案力量,提高办案效果,减少重复办案,降低办案成本;又要尊重其他执法执纪机关的职能要求和个性特征,做到牵头不包办,组织不揽权,协调不越位。

严格依纪依法与正确运用政策策略相统一。要坚持把严格依纪依法办案贯穿于案件的初核、立案、查处、审理等全过程。还要讲究政策策略,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坚持严格依纪依法与正确运用政策策略的有机统一,才能提高办案效率,增强办案的法纪、政治和社会效果,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篇2:查办

一、发挥防范教育职能,强化案例教育效果

我们充分发挥执纪办案、掌握大量反面典型素材的特点和优势,深入剖析典型案件,教育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1、开展专题教育。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选择一些教育重点,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对党员干部进行正面教育。一是坚持党风通报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党风通报会,及时总结当年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当年案件的特点、规律,进行深刻剖析,揭示根源,深入浅出地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二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党支部会议、党委会议为主要形式,调查组到场通报案情,并加以启发和引导,由发案单位与会人员自己分析、自己评述,在辩论中明辨是非,在辩论中形成共识,从而达到警示教育效果。这种形式一是发案单位人员参与度高;二是现场评析气氛浓;三是自我教育效果好。

2、开展案例教育。我们一是通报典型案件,把某一段时间内案发相对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案件作为典型案件来抓,特别对一些挪用专项资金、违反财政纪律、公费旅游、腐化堕落、赌博等案件,将类案汇总进行专题通报;同时,也选择一些贪污、受贿等典型个案进行通报,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二是制作案件录像教育片,在查案过程中,我们选择在本地区影响力比较大的、教育意义比较强的案件,如永昌镇原党委委员郎某某贪污案、胥口 镇原党委书记章某某受贿串案等,突出违法违纪人员的忏悔、移送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出庭受审及宣判等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情节,制成录像教育片,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3、开展特色教育。我们会同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市管干部诫勉制度,加强了对市管干部教育的力度。制度规定,对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又不够党纪、政纪处分的市管干部,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警告,予以书面诫勉,要求其限期改正。诫勉期限一般为6个月。诫勉期间,干部不能提拔使用,非特殊情况不能调动工作单位。同时明确规定三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诫勉者,应予降职或免职。诫勉制度不仅加大了教育党员干部的力度,而且还是医治“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现象的有力措施。以来,我们先后对四名市管干部,实施了诫勉。去年我们还将这项制度延伸到乡镇,在一般党员干部中也实施诫勉。

二、运用多种防范手段,开展建章立制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案件检查职能,重调查、重分析,增强预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找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有效遏制与减少违法违纪案件。

1、个案预防。案件查结后,针对查案过程中发现的发案单位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去年,我们查办了粮食系统经济违法违纪案件,共涉及党员干部7人,其中乡科级干部2人,中层干部5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人。在案件基本查清后,我们来到市粮食局,开展案件防范工作。一是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月活动;二是安排局班子成员分别找重点对象谈话,敦促有问题的人员尽早主动讲清问题;三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四是积极挽回经济损失,筹措资金归还套取的财政补贴,追回转制中流失的国有资产。会后一星期内,有8人主动向组织谈了自己的问题,市粮食局下属三家公司对改制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纠正漏评、漏报的国有资产共计348万余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行业预防。在查案中,我们选择案件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业部门,剖析案发原因及客观条件,查漏补缺,共同改进,以杜绝和遏制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我们对市建设局下属单位5年内发生12件违法违纪案件,其中6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思想上教育不严,极少数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吃拿卡要现象仍有存在;二是在管理上监管不够,有的下属单位还在延用落后的经营管理制度,重创收轻管理,致使“抓黄鱼”及违反财务制度现象时有发生。根据上述情况,我们督促市建设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结合行业特点,加强法制教育。同时举一反三,重新制定下属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规范办事程序,设立统一收费窗口,杜绝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

3、重点预防。在开展个案预防、行业预防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关注社会热点,做好事前预防,遏制不良倾向蔓延。去年上半年,我市群众不断反映棋牌室扰民、党员干部出入多等问题,根据市委领导意见,我们在市公安局的配合下,对棋牌室进行明查暗访,发现存在一些隐患。一是城区内有一定规模的棋牌室有100余家,营业时间一般均超过规定时间直至凌晨;二是确有党员干部在棋牌室内活动;三是棋牌室活动方式复杂,确有赌博活动存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控制,马上会成为新的腐败点,从而发生违法违纪案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要求公安、文化部门严格控制棋牌室的规模,坚决查办违规经营、赌博等违法行为;二是通报明查暗访情况,警示广大党员干部,指出交友复杂的党员干部极易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三是制定了《关于狠刹赌博歪风的若干规定》,规定了市管领导干部“四不准”:不准进入棋牌室等公共场所参与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不准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参与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不准在下基层工作、出差期间参与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不准在下属、村级班子负责人及企业主家中参与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明确了参赌党员、干部的处理程序。从而加强了对棋牌室的管理,遏制了党员、干部经常出入的现象,群众反映与评价较好。

三、发挥案检职能优势,形成案件防范网络

“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协同作战”是查办大要案的成功经验。同样,案件防范工作,也需要纪委组织协调,发挥职能部门的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1、建立内部的案件防范网络。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觉得只有紧密结合案件检查职能,以办案为基础,案件防范工作才能有所作为。一是发挥查案工作的威慑作用。通过查办和揭露违法违纪案件,惩处了违法违纪人员,震慑了少数有违法违纪问题的人,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从而遏制和减少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二是查案工作是案件防范工作的切入口。通过查办案件,我们能深入了解到违法违纪人员的心理特征和演变轨迹,认识到违法违纪案件的特点、规律和形成原因,发现发案单位在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科学性的案件防范对策与措施。几年来,我们已逐步形成以纪检监察室为主体,宣教、信访、执法等科室共同参与的案件防范网络,形成了内部合力。

2、争取发案单位的支持配合。案件防范工作必须讲究方法,取得发案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变成一次被动式的“训教”,产生“讲的讲过,听的听过”的消极现象。去年7月,在查办粮食系统经济违法违纪串案中,我们没有急于立即展开案件防范工作,而是先到市粮食局,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会上我们通报了查案情况,分析了发案原因,并重点指出了该案的严重危害性,分析了粮食局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应承担的责任,提出在全系统开展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月活动的要求。通过这次会议,粮食局党委主要领导正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我检查,主动配合我们开展案件防范工作,为以后成功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3、加强职能部门的协同防范。一是主动联合检察机关开展协同案件防范。一方面及时交流信息,共同商讨案件防范工作的形式、办法、措施;另一方面发挥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宣传载体多的优势,利用检察机关音像资料齐全的特点,制作录像教育片,合力营造案件防范氛围。二是发挥职能部门在案件防范中的作用。财税、审计等职能部门参与案件防范工作,能运用其专业知识特长,更准确地分析案因,更科学地落实防范措施。我们曾查处了两件乡镇总会计贪污案件,我们会同市财政局一起分析案情,发现这两件案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两人都是长时间在本乡镇担任财政总会计。这样我们推出两项制度,一是建立总会计定期考核检查制度,二是推行总会计异地任职和轮岗制度。这在总会计中引起了较大的震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和预防作用。

篇3: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难题及对策

商业贿赂是一种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 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名义, 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一些经营者采用商业贿赂获得交易机会或交易条件, 严重破坏了经营者之间的公平竞争, 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影响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多年来, 工商部门下大力量查办了各类商业贿赂案件, 有效遏制了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但在办案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突出表现以下方面:

(一) 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不足

1、查账能力欠缺是基层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最大障碍。

商业贿赂行为对于行贿方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经营费用、销售费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受贿方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其他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等。现阶段我们相当一部分基层执法人员财务知识欠缺, 不懂得基本的会计原理, 或查看账目不精, 财务账目关系不明, 不具备鉴别假账、违反常规账的实践能力, 或造成线索遗漏, 进而不能从账册上发现违法交易行为线索, 影响调查取证的效果。

2、办案技巧不足是影响商业贿赂案件查处的重要因素。

当前, 商业贿赂案件不断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 犯罪领域不断向热点领域、垄断性质的部门扩展;作案方式更加隐蔽, 时间长、次数多;行贿、受贿手段多样化, 除直接物质利益之外, 间接物质利益以及非物质利益也成为“交易”的标的;案中有案、窝案、串案情况十分普遍。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具备一定的执法嗅觉和较高的询案技巧。而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缺少灵活敏感性, 在调查取证中往往使一些重要线索和证据轻意漏掉, 在对当事人及相关证人的询问时, 由于缺少技巧和心理对抗素质, 易出现被动应对, 使案件调查难以顺利进行。

3、执法惰性造成基层执法领域难以拓展。

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基层执法人员习惯查办那些顺手好办的案件, 怠于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工商法律法规, 对于商业贿赂案件的法律法规不熟悉、执法业务不精通、案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而且不知从何下手, 不想查、不会查、不敢查, 产生“执法惰性”, 大大阻碍了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 执法领域更是难以拓展。

(二) 监管的区域性特点造成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屏障

1、单位间关系微妙。

在查处商业贿赂高发的领域如土地出让、工程建设、医疗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与经销等, 涉及的相关部门如土地、医院、电信、电力、财政以及卫生、教育等单位。在县 (市) 级区域, 这些工作单位之间彼此配合、相互沟通, 甚至长期以来形成互利互惠关系, 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时, 就会碍于职能上的相互牵制和情面, 有所顾忌, 不能深入严查, 最终会造成基层执法机关在查处涉及一些机关单位商业贿赂案件时, 立案后难以结案, 久拖不决, 或出现执法上的“变通”,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2、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而言, 许多基层工商执法人员的亲属、同学、朋友等, 在一些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相关单位工作, 甚至有些是中层以上干部, 为处理好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时无疑成为办案的障碍。

3、基层辖区地域狭小, 商业贿赂案件敏感化。

在一些基层执法人员观念中, 存在着“深查即是整人”的错误认识,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敏感化, 不敢放开手脚, 造成检查工作中的浅尝辄止、应付了事的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关系到个人商业贿赂行为时, 又往往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情份影响, 难以一查到底, 从而使一些本来线索明朗的案件难以查清, 无形中放纵了商业贿赂行为。

(三) 治理商业贿赂的强势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1、大众辨别意识不强。

商业贿赂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有着长久的历史, 甚至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所渗透, 在大众的思想认识里已带有“惯例”的色彩, 大众对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认识不深, 即使商业贿赂行为在身边发生, 也会见怪不怪, 举报意识不强。

2、宣传气势不足, 社会舆论监督滞后。

当前无论是工商部门还是各种社会媒体对商业贿赂方面的宣传还比较滞后, 没有形成强势的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一些部门和地方对商业贿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认为查处商业贿赂会影响企业发展和当地的投资环境, 因而对商业贿赂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导致商业贿赂在一些地方泛滥蔓延。

(四) 部门间缺少配合沟通, 无法形成执法合力

1、执法主体混乱。

市场交易过程出现的商业贿赂问题, 不仅工商机关有权查处, 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赋予其他一些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权力。这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混乱状况必然导致不同部门在对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把握上存在分歧, 执法尺度不一, 加大了执法成本。

2、部门配合不够。

纪检监察、工商、审计等部门都有查处商业贿赂的职责, 但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只是靠执法部门领导间的熟人关系来维系, 表现出的“私人化”, 具有“短期性”、“脆弱性”特点, 没有一个有效的部门间的执法协作机制, 在执法过程中表现出乏力无助, 不能借力执法, 难以形成合力和有效监管。

(五)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执法难度较大

1、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协调、统一。

由于商业贿赂行为表现形式复杂, 涉及领域宽、行业广, 一方面,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规中, 虽然对商业贿赂作了明确的规定, 但并未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统一、协调的体系, 存在诸多漏洞和冲突。

2、法律上有些规定不明确。

如对折扣的财务处理规定较为滞后、模糊, 给准确区分合法折扣和违法回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合法附赠与商业贿赂在立法上没有明确的界限, 造成定性上的难度。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 致使可操作性较差, 往往造成在实践中对某种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贿赂存在不同的认识, 认定较难。

3、强制措施手段单一, 执法力度不够。

在治理商业贿赂相关立法上均没有给予工商部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权力, 对那些变相以实物相折扣的贿赂行为很难及时取证, 在办案实战中成为掣肘, 致使执法中常常出现行为人转移物品、销毁证据、逃避制裁等问题;调查取证手段不够有力, 往往造成基层执法机关对行为人拒不接受检查、不提供有关材料等行为束手无策, 执法难以顺利进行。对于出现商业贿赂的企业, 工商部门只能从其账面上找问题, 而且不能把对方的账本带离企业, 增加了查找企业涉嫌商业贿赂证据的难度。

二、针对基层查办商业贿赂工作中难题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培训, 进一步提高基层办案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查处商业贿赂的专业执法队伍, 有效打击商业贿赂违法行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培训工作:

1、培训形式多样化。

以交流代培训, 组织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一线执法人员进行经验交流, 对各地典型案件进行集体研讨;以参办案形式代培训, 由基层执法机关申请, 法制部门协调, 使基层执法骨干分期分批到执法经验丰富的执法机构进行实习, 由“成手”带“生手”, 在办案实践中学习, 领会办案技巧, 增强会计查账等专业办案技能;用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强化受训人员的实战能力;用直接授课的方式巩固基层执法人员业务知识的掌握。还可编印《商业贿赂典型案例汇编》和《商业贿赂样板案卷范例》等资料, 指导基层执法工作。

2、培训、考核制度化。

县、市、省三级建立分级分层定期培训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常规性培训与突击性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与日常业务知识培训相结合, 对基层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办案技巧、实战能力、相关专业能力进行定期考核, 培训与考核制度、用人机制挂钩, 以督促和激励基层执法人员在自学和办案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 建立协作机制, 凝聚执法合力

1、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 明确各相关

部门的职能分工, 做到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通过成立“商业贿赂协查协调机构”, 由政府牵头, 协调各执法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工作上的配合和合作。

2、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

查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 由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建设、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机关定期公布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 把商业贿赂的企业和个人列入诚信“黑名单”, 公之于众, 并实现联网, 达到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协同作战, 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整体合力。

3、建立民众广泛参与治“贿”机制, 健

全投诉举报制度、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和保护举报人制度, 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行业的投诉举报,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反商业贿赂, 拓宽线索来源渠道。

(三) 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 积极引导和治理

1、加大宣传力度。

舆论监督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监督, 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商业贿赂对社会的危害及国家有关制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具有典型性、老百姓关注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通过媒体进行及时曝光, 以舆论“高压”态势强化全民监督意识, 扩大案件来源。对查出的典型商业贿赂案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帮助人们正确识别正常的商业交往与商业贿赂行为, 澄清人们种种认识误区, 增强广大消费者及各类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与监督意识。

2、加大引导力度。

教育企业正确认识市场转轨时期的特点、规律, 切实认识到商业贿赂行为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危害, 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侵蚀。

3、加大警示力度。

适时公布查处的商业贿赂典型案例, 以案说法, 使广大市民和经营者通过案例认清商业贿赂的现实表现和巨大危害, 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

4、加强行政指导。

深入到商业贿赂多发行业、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 送法上门, 帮助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增强企业抵制商业贿赂行为的自觉性。

(四) 完善立法, 推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中国现有专门打击商业贿赂的规范性文件明显不足, 立法层次太低且规定滞后, 无法满足打击和惩治商业贿赂的需要。从法律层面看, 惩治商业贿赂不仅限于刑法修改, 还应当将分散在各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例加以整合, 将实体性法律规范 (包括刑事、行政和民事) 及程序性法律规范统一在一部法律之中, 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 以填补法律体系的重大缺陷, 应对日益严峻的商业贿赂形势, 以维护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同时完善会计监管制度、信用管理制度,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体制, 推行失信惩戒和退出机制, 建议出台有关治理商业贿赂会计责任的具体规定, 缩小惩罚作假账行为的自由裁量幅度, 加大对公司、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出具账目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实行严格的会计责任经济罚和资质罚, 将有商业贿赂行为的经营主体驱逐出市场, 让其永无立身之地。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一些经营者采用商业贿赂获得交易机会或交易条件, 严重破坏了经营者之间的公平竞争, 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影响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文章就目前工商部门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篇4:查办贪官,她创下了纪录

其实,只要翻开谢健的历史,处处可见“杰出”的记录。尤其是近年来,“江苏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尽被其收入囊中,人们形容她成了奖牌“收割机”。

梅花香自苦寒来。但凡了解谢健的人们都知道,这些成打的奖牌,是她用热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是她忘我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结晶。

五年查办41名处、厅级贪官一个区检察官创下的纪录

初见谢健,给人第一印象是清秀文静,温婉谦和,但查处腐败分子,纤纤女子却充满了阳刚之气。

2001年6月,江苏省纪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省供销合作总社进行资金专项审计,审计中发现了该社主任周秀德的严重经济问题。“双规”审查后,因其触犯了刑律,被移送至鼓楼区检察院作进一步审查,谢健接手了此案。

有人提醒谢健,周秀德是改革能人,在全省乃至全国供销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且此人担任十多年的正厅级领导,上层关系多,你要小心行事,好自为之!反腐除贪,谢健从未想过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她坚定地说:“只要是定下来的案子,我就不怕得罪什么人,要查就要一查到底!”

在省供销系统,周秀德是一个说一不二、独断专行的人,再加上他参加过全球财富论坛,自恃见过大世面,根本不把谢健这个女反贪局长放在眼里。审讯时不但不如实交代问题,还态度蛮横,甚至破口大骂,对办案人员进行人身攻击。

一天早饭后,周秀德又开始耍无赖,他大叫腿疼,又哭又闹,口吐秽语,还用双手撕扯自己的衬衣,在床上左右翻滚,装出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正准备提审的检察官怕出意外,立即向谢健报告。

谢健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周秀德的“表演”。

半小时后,谢健突然说话了:“周秀德,你也是堂堂的正厅级干部,即使你真有病,也要有话好好说,这样闹有失你的风度吧!”

谢健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语气中透着严厉,眉宇间射出威严。正闹在兴头上的周秀德知道这个女反贪局长不好对付,呵呵了两声后,安静了下来。后来,谢健请来医生给周秀德会诊,结论是“健康无大碍”。

较量失败,周秀德仍不甘心,继续进行丑恶表演,要么大谈自己的“丰功伟绩”,要么信口胡说,与办案人员周旋。

谢健有个脾气,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啃。在省纪委和省、市、区检察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打破了传统的依赖口供,由里而外的侦查方法,采取“零口供”定案,从外围调查取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查清了周秀德利用职权受贿14万元,单独和伙同他人贪污近900万元的犯罪事实。

1997年,谢健根据举报,调查中国交通物资华东江苏联营公司的巨额亏损案。她通过查账入手,很快发现了两条“大鳄”,一个是南京赫赫有名的车管所长查贵今,一个是当时金融界红得发紫的“改革”名人南京城市合作银行城北分行副行长朱昌红。

查贵今闻讯慌了,为逃避审查,他通过各种关系打听谢健的家庭住址,派人专门守候在谢健上下班的路上,先后派了18人次请谢健赴宴,但谢健就是不吃这一套。你在我上班的路上等,我就绕远路上班;你在我下班路上等,我就推迟下班。一个请吃饭,一个拒赴宴,像捉迷藏一般。查贵今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个被人称为“世界上最老的车管所长”、“在南京城没有办不成事”的人,竟不能将一个普通的女检察官请来吃一顿饭。谢健通过内查外调,终于查清了这起涉案金额达8000多万元的特大窝案。查贵今、朱昌红先后落入法网,另有19人也因涉案而遭到查处。

谢健一身正气,敢于碰硬,成了腐败分子的克星。自1998年担任鼓楼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以来,她先后主办和指挥查办了151起案件,其中犯罪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4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犯罪要案41人(厅级3人),没有一件错案。

千根丝线织成两件饰物审查对象表达的敬意

在谢健办公室的抽屉里,有两件用红黄丝线织成的小饰物,红的是十字架,黄的是小葫芦。这是一个审查对象送给她的特殊礼物,是对她坚持人性化办案表达的深深敬意。

唐军,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南京分公司财务科原会计兼出纳员。从1994年开始,他就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犯罪,至1997年10月,将公司的355万元现金占为己有。

当该公司两位负责人到鼓楼区检察院报案的时候,唐军已潜逃至新加坡。

唐军逃到国外后因做生意钱被骗,签证也很快到了期。他企图逃至一个不知名的小国家,因护照有假被查出而未能去成。万般无奈之下,唐军只得回国,到了上海,这时,带走的355万元只剩下1400元了。在上海混不下去,唐军又悄悄地潜回南京,谁知刚进岳母家,就被人举报,落入法网。

在看守所里,唐军看了一些法律书籍,方知自己罪行严重,“按律当斩”。此时,他神情紧张,尤其思念60多岁的老母亲,想当年全家下放甘肃,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如今父亲去世了,姐姐出嫁了,自己快要见阎王了,就剩下老母一人,孤苦伶仃,从国外回来时也未能与她见上一面,好好聊一聊。每每想到此,唐军泪流满面,伤心不已。

唐军的这个变化,被细心的谢健发现了。她想到唐军作案多年,要查清问题须待以时日,必须先稳定他的情绪。另一方面,多年的办案实践,使她深深感到,要取得好的办案效果,不能靠嗓门大,要用法律的威严,人间的真情。

想到这儿,谢健心中有了主意。在到唐军母亲家追缴赃款赃物的时候,她特地让人以收集有关资料的名义,为唐母照了几张相。

当唐军看到日夜思念的老母亲的照片时,不由得热泪盈眶。

为了表达对谢健的感激之情,唐军想送一件礼物。他想到盖的棉被套上有丝线织的彩色图案,就将被套上的丝线一根根地抽出来,精心编织了一个小葫芦和一个小十字架,提审时送给了谢健。

谢健收下了这两件小礼物,严肃而和蔼地对唐军说:“罪是你自己犯下的,要活命也只有靠你自己去争取,上帝在我们的司法程序里是不起作用的。”一番善意的告诫,说得唐军直点头。后来,他如实交代了作案的过程。

像这样与时俱进,坚持人性化办案的事例,在谢健那儿还可以找出许多,在对周秀德一案的涉案人员、港商周茵(化名)取证期间,不仅对其生活上关心,还尊重她的信仰,带她到栖霞寺烧香许愿,使周深受感动,提供了周秀德贪污犯罪的大量证据。

在家一整天 同吃三顿饭儿子对妈妈的最大愿望

谢健有个儿子,如今已上初中。一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你们的最大愿望是什么?”谢健儿子的回答让人心酸:“能有一天和妈妈在一起,一天三顿饭都和妈妈一起吃!”

儿子的心酸答题,映衬出妈妈的无私奉献。

谢健从事检察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在她的时间表上,几乎没有节假日、星期天,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反贪事业上,她放弃甚至牺牲了许多人生乐趣,其中包括亲情。

儿子是谢健生的,可带大他的却是外公外婆,家务和孩子的教育则全都交给了丈夫。整天忙于惩腐反贪的谢健,很少有时间和儿子在一起亲热。有一次办专案,谢健在办案点上一呆就是近两个月,没回一趟家。儿子给谢健打电话,哭着问:“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孩子的话使谢健泪流满面,她答应星期天一定要带儿子去逛公园。然而,由于案件到了关键时刻,她的许诺又落空了。

谢健无暇顾及儿子,对老人也欠下亲情。当年迈的父亲吐血不止,需要女儿在身边照顾时,她却忙于打击药品回扣的专项斗争;当远在河南的公婆相继去世,需要媳妇奔丧时,她却因承办的案件正处在攻坚阶段而无法回去料理后事。

2002年初的一次劳模体检,谢健被查出身体某部位有一块肿瘤,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切除,可是上手的案件一个接着一个,她实在抽不出时间,至今还未去做手术。

对亲人、对自己,谢健顾不上关照,可对部属,她却想得十分周到。她对自己订了一条规矩,她分管的部门,不管是谁,只要生了病,都要去看望,家庭遇到困难,都要关心到。今年春节前,反贪局有个干警的父亲心脏病发作住院,她白天没空,晚上抽空去医院看望,还送上自己的800元慰问金;有个科长的母亲患癌症住院开刀,她除了去慰问外,还特地让这个科长请假照顾母亲。大家觉得在她领导下工作,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反贪局因此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篇5:查办案件业务知识

1、什么是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

答:广义上的违纪行为,泛指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一切违反党章和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狭义上违纪行为,专指上些违纪行为中,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

2、什么是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答:指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行为。

3、党纪处分和行政处分种类有哪些?

答:党纪处分有五种: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行政处分有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4、处分党员必须履行哪些手续?

答:⑴、必须经过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⑵、党支部大会讨论对党员的处分时,应通知受处分党员到会,允许本人申辩,也允许其他党员为他辩护。⑶、党组织作出的对党的的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认真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⑷、党组织作出的处分决定(或结论),经上级批准后,应给本人一份,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⑸、处分决定批准后,要及时将批复抄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

5、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对违纪党员的处分时为什么要通知犯错误党员到会?

答: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时,除特殊情况外,应当通知受处分的党员本人到会。一方面便于犯错误党员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另一方面使党组织有机会更好地听到犯错误党员本人的申诉,有利于更全面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作出正确的、恰当的决定。党支大会通过处分决定后,应当把书面的处分决定交给本人阅看,让他签署意见,然后报上级审批。

6、在犯错误党员未到会的情况下,支部大会作出的处分决定是否有效?

答:一般情况下,本人不在不要急于召开党支部大会,更不要急忙作出决定。特殊情况下,如本人关押、出走或长期外出不归,党组织无法通知本人参加党支部大会,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支部仍可作出处分决定。如果犯错误党员本人拒不参加支部大会,要做弃权论,支部大会通过的决定同样有效。

7、党支部书记犯了错误,支部召开大会讨论给其党纪处分,应由谁来主持会议?支部大会作出的处分决定由谁来签名盖章?

答:召开党支部大会时可以由支部副书记主持会议,但须有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未设支部副书记的支部,应由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主持会议。支部大会形成处分决定后,由主持支部大会的人写出说明,代表支部签名盖章。

8、支部大会讨论对违纪党员的处理时,可不可以要求非本支部的办案人员在会上介绍案情?

答: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精神,办案人员受党支部委托,列席会议介绍案情是可以的。但最好的办法是办案人员可先将案件的调查情况向支部负责人或支委会作详细汇报,召开支部大会时,由支部成员介绍案情,办案人员可根据支部的要求作补充。

9、支部大会讨论对党员的处分时,有两种意见,人数各占一半时,支部以支委会的多数意见决定给这个党员的党纪处分并上报,这种做法对吗?

答:支部大会讨论对党员的处分,在两种意见人数各半的情况下,以支委会多数人的意见决定给予某种处分上报是不妥的。支部大会上两种意见人数各半或有几种意见分歧不能形成决议时,支委会不要匆忙地做出决定上报,应进一步向党员介绍违纪党员的错误事实、性质,并结合学习《党章》、有关党纪处分条规等,充分酝酿后,再次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如果仍然不能形成决议,支委会应将支部大会讨论情况和各种意见一并上报上一级党组织,按照审批权限,由上一级党组织作出对该党员的处分决定。

10、党员违犯纪律,未经支部大会讨论,可否由支部委员会决定免予处分?

答:党组织在决定对违纪党员进行处分时,应当认真调查和研究有关材料,仔细听取本人申诉,交党小组讨论。在集中党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处分决定。未经支部大会讨论,支部委员会无权决定免予处分。

11、临时党支部是否有权处分党员?

答:临时党支部一般由执行某项临时任务的党员组成,他们临时在这个支部过组织生活,没有赋予临时党支部执行纪律处分党员的取权,因此不能对违纪党员作出处分决定。

12、党员犯了严重错误,支部大会决定开除其党籍,在上级党委(纪委)批准之前,是否可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答:党员犯了严重错误,仍然可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因为支部大会的决定,必须经过上级党委(纪委)的批准,才能生效。

13、对党员的党纪处分决定是由谁作出的?

答:对党员的党纪处分决定是由党支部大会作出的,上级党委(纪委)下达的是批复。

14、处分决定与本人见面时本人不签意见怎么办?处分决定是否生效?

答:经党组织正式讨论对犯错误党员作出的处分决定,同本人见面时,本人对处分决定要签署意见。受处分党员如果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有关党组织应在处分决定上注明“已经本人阅过,但拒绝签署意见”,以便备查。受处分党员是否在处分决定上签署意见,不是处分决定是否生效的条件,即使受处分的党员拒绝签署个人意见,只要处分决定按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经有关党组织批准,即可生效。

15、同一案件中涉及多个不同级别的人共同违纪,且都应给予党纪处分,应怎样履行审批手续?

答:按照级别管理原则,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按照其中职务级别最高的党员的批准权限进行统一审批。二是由有批准权限的党委、纪委对所有违纪人进行统一平衡后,提出处分意见,然后按照处分批准权限分别审批。这个有批准权限的单位指对职务级别最高的违纪党员有批准权限的党委、纪委。

16、党员犯错误后调到别的单位,应怎样处理?

答:党员犯错误违犯了党纪,只要本人工作调动之前参加了讨论对他处分的党支部大会,本人也表示了意见,调离后原支部的上级党委可以审批对他的处分,但要抓紧办理。如果调离时没有召开党支部大会,原支部就不要再讨论其处分,可将有关情况转给调入单位。

17、对受刑事处罚的党员进行党纪处理时,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履行审批手续?

答:党组织对受刑事处罚的党员进行党纪处分时,除需从司法部门取得判决书或不起诉决定书,摘抄或复制主要证据材料处,还必须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的要求,写出审理报告。党组织履行党纪处理的手续,仍须根据党章的规定,由支部大会作出处分决定,按照批准权限、程序报批。

18、给予因违法犯罪被关押、判刑的党员党纪处分时,怎样履行审批手续? 答:一般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特殊情况下,如果确实无法与本人见面,应将这一情况记录在案,报有关领导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将上述材料存入档案。

19、党员在代理职务期间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是否应按当时所代理的职务报批?

答: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凡是由领导临时指定或口头宣布代理某项职务的,在代理期间犯了错误,需给予党纪处分时,按其原职务的权限审批。如是组织正式行文任命代理某项职务的,在代理期间违纪需给予党纪处分,应按所代理的职务的权限审批。

20、对离休、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由谁审批? 答:对离休、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仍按原任职务规定的批准权限办理报批手续,离休或退居二线后提高了政治待遇的,按提高后的职级报批。

21、党员干部因犯错误被停职检查的,在正式处分决定作出后,是否需要办理撤销停职检查手续?

答:在正式处分决定作出后,如果所给予的处分是撤销党内职务以上的处分,则不需要办理撤销停职检查措施的手续,如果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及以下处分或免处,则应将处分决定抄报批准采取停职检查措施的机关,由他们办理撤销停职检查手续,恢复正常工作。

22、对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的党组织应当如何处理?

答:根据《党章》规定,对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应该给予改组或解散。给予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纪律处分,由该组织的上一级党委作出处分决定,并需报再上一级党委审查批准。

对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领导机构,应当予以改组。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外,均自然免职。

对于全体或者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应当予以解散。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宣布除名;有违纪行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

23、如何理解撤销党内职务和留党察看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组织任命的党内各种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出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的职务,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留党察看处分,分为留党察看一年、留党察看二年,对于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党员,期满后仍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再延长一年留党察看期限。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对于担任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24、党纪处分的时限是如何规定的?是否办理解除或撤销手续? 答:党员受到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恢复党员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得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其规定。受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后要求重新入党的,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后,报县委审批。

25、对公务员的政纪处分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处分期限:行政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26、如何解除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

答:人事部、监察部人发[1999]100号文件《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应由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所在单位根据受行政处分者改正错误的表现,向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批准解除行政处分。做出解除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应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本人。

监察机关提出监察建议,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解除行政处分。

27、留党察看期满后恢复党员权利如何办理手续?

答:党员受留党察看期满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权利。首先由本人向党组织写出要求恢复正式党员权利的申请,报告自己对所犯错误的认识,留党察看期间改正错误的情况,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支部大会根据本人的申请和考察情况进行讨论,如确认其已改正了错误,就可以恢复其正式党员权利。恢复党员权利的决定要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正式批准后生效,并报原批准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委(纪委)备案。

28、预备党员违纪能否予以党纪立案和给予党纪处分,如何处理? 答:纪委不能对预备党员予以党纪立案,也不能给予党纪处分。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尚可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29、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如何处理? 答:应当区别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一是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

二是对除前项规定的情况以外(指不需要开除党籍的),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30、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的,或者死亡后又发现有严重违纪问题的,如何处理?

答:对于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开除其党籍;对于应当给予留党察看以下(含留党察看)处分的,作出书面结论,不再给予党纪处分。

31、党纪处分决定和政纪处分决定应当从何时算起? 答:从按照审批权限的机关作出该决定之日算起。

3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是何时颁布试行,试行到何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何时颁布实施?

答:1997年2月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并自发布之日起试行。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3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何时起施行?

答: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令第125号发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同时废止《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何时起施行?

答: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5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4年9月6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35、《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何时起施行?

答:2007年4月4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36、中共中央纪委中纪法复[1997]2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97年9月1日,中共中央纪委颁布了中纪法复[1997]2号文件《关于对犯有贪污、贿赂错误党纪处分的数额界限问题的请示的答复》。其主要内容为:

㈠、贪污、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于贪污、受贿在5000元以上,未被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且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减轻处分情节的,也可以不开除党籍,须给予留党察看处分;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三十条(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为第三十条)的规定,一律开除党籍。㈡、对于贪污、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的党纪处分标准,在中央纪委未作出具体规定之前,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具体情节酌情掌握。

㈢、处理贪污、贿赂错误规定的违纪金额标准,只是违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一个方面,在实际执纪工作中,还应考虑其他情节。

㈣、中央纪委以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答复相抵触的,1997年10月1日后以本答复为准。

3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处分执行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答: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

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不按照规定落实党纪处分决定和其他相关手续的,应当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其中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理。

38、党纪处分对考核结果的影响是怎样规定的?

答:1998年4月8日,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㈠、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㈡、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因其他错误而受到严警告处分的,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㈢、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按其新任职务参加考核,按规定条件确定等次。㈣、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㈤、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㈥、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可以参加考核,在其受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党纪处分的,按照规定补定等次;给予党纪处分的,视其所受处分种类,分别按前述五条的规定办理。㈦、受党纪处分同时又受行政处分的,按受党纪处分的情况确定其考核等次。㈧、企业、事业单位对受党纪处分人员确定考核等次,可以参照本意见执行。

39、审理案件的“二十四字”方针要求是什么?

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40、如何理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原则? 答:㈠、事实清楚。指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必须清楚,这是对违法违纪行为正确定性量纪的客观基础。定案的事实必须清楚,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含糊不清,更不能把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颠倒是非、随意夸大或缩小的材料,作为定案所依据的事实。

㈡、证据确凿。指据以认定违法违纪行为和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处分的证据必须能够充分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存在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对不能够充分证明违法违纪行为客观情况的证明则不能采信。证据确凿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⑴、证据必须真实。所取得的证据要能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⑵、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内在的联系,与案件没有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⑶、证据必须充分,能够将违法违纪事实证明清楚,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⑷、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排除。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能认定违法违纪;证据确实、充分的,即使犯错误的本人拒不承认,也可以认定违法违纪。

㈢、定性准确。指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对违法违纪行为人所犯错误事实的性质的认定确实无疑。准确判定案件的性质,是正确处理案件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纪律能否得以正确执行。要做到定性准确,必须要有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的依据。即党纪处分条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的决定。除此之外,任何规范性文件都不能规定违法违纪行为和处分幅度。要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决定中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构成要件来认定案件的性质,切忌将此行为认定为彼行为。

㈣、处理恰当。指根据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恰当的处理,要做到轻重适度,不枉不纵。给予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处分是否恰当,对于正确执行党纪和公务员纪律,惩处违法违纪行为人,挽救犯错误人员,教育广大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处理轻了,难以使违法违纪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惩处,起不到教育挽救本人的目的,还会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产生消极作用。处理重了,滥施纪律,就会损害违法违纪行为人的合法权益。

㈤、手续完备。手续是指案件查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书面材料,即案件调查处理要经过受理检举控告、初核、立案、调查、错误事实材料和本人见面、形成调查报告、移送审理、基层党组织提出处理意见、案件审批、下达和送达处分决定等程序,每道程序都要有相应的文字材料存卷。如果某一程序的手续未到位,就不能进入到下一程序。

㈥、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有两层含义:一是调查处理的程序是法定的,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二是调查处理程序中每个阶段的任务、手续、要求是法定的。受理、初查、立案、调查、审理、处理,都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

41、什么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务院的决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怎样? 答: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

行政法规: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法律的授权,制订并颁布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以及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地方性法规: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法律授权和特别权的形式赋予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文件。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须经国务院批准,这是行政规章,或者称为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级人民政府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不得同部门规章相抵触。行政规章要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与地方性法规处于一个级别。地方政府规章除了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外,还要服从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决定:国务院为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就某方面或某项工作,发布的发布行政决定,行政命令。

国务院决定与行政法规不同,决定与命令的对象是比较特定的,使用的范围比较窄。制定行政法规是行政立法活动,程序更严格,对象是不特定的,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使用,具有宏观性,目的是为了落实宪法行法律。

42、在党纪处分决定书和行政处分决定书中告知被处分人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怎么写?

答:在处分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告知被处分人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如果对所给的党纪或政纪处分不服的申诉途径和申诉期限。

党纪处分决定:本决定自某年某月某日(指党委或纪委研究批准该党纪处分决定的日期)起生效。如对本决定不服,可向某某乡纪委等提出申诉。(注:不服党纪处分申诉没有期限限制,但申诉必须按规定逐级办理)

政纪处分决定:如对本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本机关申请复审。

43、一份处分决定书能否下达多人的处分决定?同一人的党纪处分和行政处分能否用一份文件下达?如何行文? 答:不能。处分决定书只能一人一下,并且同一人的党纪处分决定和行政处分决定也必须分别下文,党纪处分决定书只能用党委或纪委的文件下达,政纪处分决定书只能用行政机关的文件下达。

44、什么是报批案件的请示?能否用“报告”或“意见”来表达? 答:指党委、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对本机关审议后决定给予处分的案件,按照党纪处分的批准权限和行政处分权限的规定,报请有批准权的上级机关审查批准的正式文书。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上级机关必须答复。“报告”、“意见”则不属于必须答复的公文。因此不能用“报告”或“意见”代替“请示”。

45、如何写报批案件的请示?

答:报批案件的格式有文头、文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名称、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日期、加盖印章、主题词、抄送机关等构成。

标题:由受处分人姓名、处理意见和公文类别组成。如“关于开除XXX党籍的请示”、“关于XXX贪污受贿案件处理的请示”。

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简写。包括受分人的姓名、职务、错误性质、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处分意见、报送的主件名称、结束语等。如:“XXX村党支部书记王XX,贪污公款XX万元,经XXX乡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开除王XX党籍。现将《关于开除王XX党籍的决定》送上。妥否,请审批。”另一种是繁写。包括受处分人姓名和现任职务、本案简要办理经过、认定的作为处分依据的事实(应简单明了)、定性和处理意见、结束语等。

46、留党察看处分应从何时算起?由其他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的,其留党察看的时间又从何时算起?

答:计算留党察看处分的时间,应从上级党委或纪委批准的日期算起。由警告、严重警告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留党察看的时间应当从批准机关改变处分的时间算起。由开除党籍处分改为留党察看处分,留党察看的时间应当从原批准开除党籍的时候算起。如果开除党籍处分的时间已经超过两年,可以在改处分决定的同时,一并决定恢复其党员权利。

47、党员因过失犯罪,或因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造成犯罪,被判处较短的有期徒刑而收监执行,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的,其考察期应从何时算起?

答:其考察期应从刑满释放之日起算起。因为他们在监禁期间,已停止过党的生活,党组织无法直接进行考察了解,只有在他们刑满释放后,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活动,组织才便于进行直接考察。

48、党员触犯刑律,被判处拘役(或宣告缓刑)、管制、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宣告缓刑),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其考察期从何时开始计算?

答:其考察期应分别从刑满释放、解除管制和缓刑期满时算起。在服刑和缓刑期间,停止党的组织生活。

49、延长留党察看时间,由哪里批准,从什么时候算起? 答:延长党员的察看时间,应该由党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基层党委批准,并报原批准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委(纪委)备案。延长党员的留党察看时间,应从原留党察看期满的时候算起。

50、留党察看期满不申请恢复党员权利的怎么办?

答:期满后本人不提出申请,经组织反复做工作,仍不申请的,说明他对自己的错误没有认识,仍坚持错误不改,党组织就要坚决按照《党章》规定严肃处理,或延长留党察看一年(只针对原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或开除其党籍。

51、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满,支部讨论恢复其党员权利,本人有没有表决权?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在上级党委或纪委未批准前,有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支部大会在讨论恢复其党员权利时,本人可以参加,但不能参加表决。在上能党委或纪委批准前,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2、党员受处分后不久,党组织又发现他隐瞒错误怎么办? 答:这说明他不接受教育,对党不忠诚老实,应根据其全部错误事实重新处理。

53、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又犯同类性质的错误,怎样处理? 答:说明该党员没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因此在决定对他的处分时,不仅要根据这次错误的具体情况,而且应当将他前后所犯错误联系起来考虑,一般应给予比前次较重的处分。如果后次错误轻微,也可以给予较轻的处分或不给予处分。

54、审理申诉案件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不错不纠)。二是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处分基本恰当的原则。三是分级办理的原则。四是申诉期间原处分决定不停止执行的原则。五是客观、历史、辩证的原则和全面审查的原则。

55、什么是申诉案件的分级办理原则?

答:指办理申诉案件,要按照党纪处分的批准权限和行政处分权限的规定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分别办理。

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的申诉,先由原批准处分的党委或纪委承办,作出结论。申诉人如果对复议、复查结论仍然不服,由批准的党委或纪委将申诉人的意见及复议、复查的结论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上一级党委或纪委审查决定。申诉人对上一级党委或纪委的审查决定不服,有权再向作出审查决定的上一级党委或纪委,直至中央委员会或中纪委申诉,上级党委、纪委如认为需要,可以调阅有关材料审议或直接派人处理。

申诉案件要做到“首诉必理,首理必办,办有结果”。

56、什么是申诉案件的复查、复议、复审、复核?

答:“复查”指党的组织和纪检机关,对已经处理的党纪案件重新调查核实。

“复议”指党组织和纪检机关对已经处理的党纪案件,不再重新调查核实,只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对审查结论、处分决定和证据材料进行复核。“复审”指不服监察机关的处分决定,由原作出处分决定的监察机关对已作出处分决定的案件重新审查后,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处分决定。

“复核”指不服监察机关的复审决定,由上一级监察机关对作出复审决定的案件重新审查后,作出维持、变更、撤销原复审决定的决定。

57、“复议”适用于什么案件?

答:一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申诉人只对定性、处分提出不同意见的案件。二是申诉人虽然对错误事实提出不同意见,但案卷材料齐全,能够解决申诉人提出的问题,审理部门可以得出结论性意见的案件。三是其他只需要审查案卷材料就能解决问题的案件。

58、“复查”适用于什么案件?

答: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调查补证而又不适宜或不需要退回原办案单位的案件。

59、申诉案件怎么处理?

答:申诉案件经复议、复查或复审、复核后,由纪检监察机关根据不同情况按照批准权限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处分或原结论的决定,并下达相应的文书。

60、哪些人员是行政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 答:一是国家行政机关。

二是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工勤人员。三是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委任、委派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人员,实行招聘、选举、租赁、承包等制度的企业事立业单位中经国家行政机关委任、聘任等方式批准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只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下文或决定任命有职务的人员,与其是否是国家公务员身份无关。

篇6:查办案件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案件协调配合机制。成立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反腐败查办案件工作。建立统一工作规范,实行案件线索移送共享,重大案件联合办理。

二是建立案件线索统一管理机制。注重对各类线索的排查和整理,不断拓宽案件线索来源。第一,重视信访主渠道作用,采取电话举报、信件举报、网络举报等方式,对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初核,提高成案率。第二,关注实事,从身边发生的事件中获取案源。第三,加强案件查办的连续性,从办案中获取案源。

上一篇:乡路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不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