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

2024-05-22

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精选16篇)

篇1: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

今天早晨我起床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沿着清香来到外婆家的后院,只见一棵美丽的腊梅树上结满了蜡梅花,淡黄淡黄的,晶莹透亮。它有两层花瓣,里面一层有六个花瓣,椭圆的。外面一层有八个花瓣,尖尖的。听妈妈说蜡梅花还有很多药用价值,可以治烫伤,百日咳。可我最喜欢它那不怕寒冷的顽强精神,在这萧条的冬天给我们带来沁人心脾的花香。

篇2: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

其实,不是那样的。虽然冒着风雪去看梅花,但是你到了梅花跟前,你就会被它惊呆了。

“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的诗句写出了梅花的美丽,在满眼放去都是白色的冬天里,人们常常会把冬天里的里两种事物作比较:梅和雪。这两种美丽的事物却让诗人们伤透了脑筋: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所以才有“骚人搁笔费评章”这样的诗句。美丽的梅让不少诗人纷纷为她作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王安石;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的李商隐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表上,还体现在它的内心。

冬天到了,万物凋零。大地一片荒凉,只有梅花高傲的开着。令荒凉的大地顿时有了生机。而且多么凉的雪压在它们的肩上,也依然坚挺着。傲霜斗雪,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还有,他的包容。是《卜算子·咏梅》里形容的“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心态。是在春天,那万物的时刻,无声退去的想法。是那在独自绽放,却不求回报的精神。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该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梅花了吧。

是的,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在这残酷的世界存活下去:坚强、包容。成为生活的统治者。

篇3:浅析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 故事式导入

三年级学生对故事最感兴趣, 一上作文课,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 最后再分头写作, 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批“优”等, 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 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大家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自己积累语言

人常说“厚积薄发”,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开学初, 班上成立了“图书角”, 全班选出两名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 学生利用中午、课间、自习时间借阅图书。到后来, 这已不能满足许多学生阅读需求, 各小组成立了自己的图书角, 由组长负责借阅, 学生把自己家的图书拿来, 互相传阅, 可供阅读得书籍一下子多起来了。我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开展“读书会”, 交流读书的方法及体会。因为学生读的多了, 写作水平无形中得到提高。

1. 引导学生说真话, 写真情

尽量避免让学生去刻意模仿、套用某种格式, 这样做的结果, 将直接导致作文教学陷入死胡同, 到头来学生没有自己的话可说、可写。要相信只有写出真情实感, 才是好作文。

2. 给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3. 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感受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刚开始, 可能有许多学生不知写什么, 怎样写。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 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时间一长,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指导作文, 切忌泛泛而谈

1. 写前指导要说写结合, 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指导, 教师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当学生看到写作题目及要求后, 或展开想象, 或马上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 或引用别人出色的材料, 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渴望。这时, 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 倾听别人的说法, 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 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为动笔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限制, 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 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 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 缺乏活力。

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 选择合适的题目, 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即使学生在选题上稍有出入, 也不能一步封杀, 扼杀学生的仅有的一点写作兴趣。

3.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篇4: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是用来赞美那芬芳馥郁的梅花的,可谓是字字铿锵有力。学习不也是这样的吗?若没有背后的勤奋刻苦,怎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若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怎么能散发出那沁人心脾的芳香?

那一缕缕幽香是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才绽放的啊!风雪中,只有她傲然挺立在茫茫的白色之中。其中的滋味,风知道,雪知道。寒冷和孤独不能使她让她改变自己的性格——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人们都说红梅映雪,是啊。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只有那洁白无瑕的梅花挺立在风雪中,毫不畏惧。梅花是最有品格的花,是最有骨气的花,也是最有灵魂的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为祖国而英勇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把敌人引上绝路,而不顾个人的安危,最后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这整个民族,毫不犹豫地在生死之间选择了后者。

篇5: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

梅花花瓣大多是黄色的,黄得那样可爱,那样柔美,像初生小鸡的嫩黄绒毛一般。花瓣周围还有一圈淡淡的红晕,可漂亮了。它的花瓣很娇小,是水滴型的,有的尖,有的圆,大小疏密不一。凑近一看,有的欣然张开笑脸,完全盛开;有的娇羞妩媚,半开半合;有的低头掩面,含苞待放,真是风情万种。一簇簇花朵在寒风摇曳中散发出阵阵清香,它的香味既不像玫瑰那样浓郁,也不像兰花那样热烈,而是一种淡淡持久的香,令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

其实,我不光喜欢梅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凌风傲雪,永不退缩的顽强品质。

“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不是轻柔温和的春风,而是刺骨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柔和的雨水,而是寒冰冷雪;照耀它的不是和煦温暖的阳光,而是深冬腊月那一缕带着寒意的残阳。“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在与严寒风雪的斗争绽开的。在其它花都不敢伸出头时,它却傲然怒放,提前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虽然,梅花也会凋谢,但它高贵的品格却永远不会在人们的心中褪色!

篇6:赞美梅花三年级作文

这是我第一次见梅花。在路上,我脑子里始终有一个问号:如此有气魄的花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要知道,现在窗外可是下着小雪,而且地上还积着一层薄薄的雪。可据电视上说,现在正是梅花刚开得时节。

总算到了梅花园。只见人山人海的游人几乎人手一台摄像机,要么拍梅花,要么委托别人为自己和梅花照张像。过了好一会儿,我的视线才从游人转到梅花上来。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梅花,我一下子惊呆了:梅花的枝头上时不时掉下一些积雪融化后水,甚至有一些梅花瓣上还有积雪哩!可是,梅花依然绽放,花瓣依然艳丽,熟知依然向上伸展,那么挺拔,丝毫没有要下垂的意思。我便开始细细观察起一颗梅树上的花来,远看,这些花儿傲然挺立,神气十足;近看却令我吃了一惊:花里面还盛满了积雪融化后的雪水,它们试图把花冻僵,让它们失去生命;可坚强的梅花却丝毫没有向这冰冷的雪水屈服,颜色依然白里透红。

也许,梅花颜色在百花之中不是最娇艳的;也许,梅花在百花之中向人展现自己美丽的时间不是最长的;但有一点,却是没有任何花能与之匹敌的,那就是梅花顽强的气魄!想想看,除了梅花外,哪朵花能在百花凋谢时依然绽放呢?

★ 赞美梅花小学六年级作文

★ 六年级赞美祖国的

★ 赞美祖国作文

★ 赞美老师作文

★ 赞美长城作文

★ 赞美白衣天使作文

★ 关于赞美发言稿

★ 赞美诗歌

★ 赞美教师

篇7: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漫谈

一、读——指导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语言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只有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 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提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语言积累光靠课内是不够的, 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课外书, 让他们饱览群书, 从中积累写作材料。课外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另外,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逐步加深对语言极其应用的印象。

二、导——激发兴趣, 树立习作信心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练笔,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透彻了解教材内容, 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写作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后, 教师再让几个学生复述, 然后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写完。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活动式导入

小学生生性好奇, 精力旺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者小游戏等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亲身的参与和设计, 学生都会有感而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 情境式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开展活动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想、写,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练——设计练笔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 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

(一) 随文仿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时, 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天空、小河和原野的语句, 感受文章的色彩美和语言美。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结构进行《家乡的秋天》的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 所以, 稍作引导, 文思便喷涌而出:“家乡的田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金黄金黄, 饱满的豆荚笑得咧开了嘴。稻田里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漂亮极了。……”

(二) 随文续写

可以续写的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三袋麦子》就可以进行续写。当然, 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三袋麦子》一文给学生介绍了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 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三年三个小动物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既发挥学生的想象,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四、评——注重讲评

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 学生写作文, 老师改作文, 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 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作文讲评,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两三篇, 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 出示习作, 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在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我们才能留住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3].杨九俊,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篇8:梅花三年级作文

我喜欢梅花,说到外表梅花并不非常漂亮,构成它的只有五片粉色的小花瓣。但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外表,却给我一种不寻常的感觉。说香气,梅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香气让我顿时感到很舒爽,只要闻到清香,一整天都会感觉精神饱满。

号称“报春梅”的梅花,在大地还是一片苍凉的时侯,在人们期待着春天早日到来的时候,它第一个冲破严寒映入人们的眼帘,预示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不久,植物陆续发芽,大地马上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梅花请来了春天,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生机。

篇9:梅花三年级作文

梅花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是我喜爱它的原因。白梅和红梅是常见的两种梅。梅花开之前是紧紧包着的一个圆形的骨朵儿,呈深红或白色。花开之后,颜色逐渐变淡,成了粉红色或浅白色。梅花的花瓣非常多,在花瓣的中心,便是很多很多的花蕊。凑上鼻子去闻一闻,一股醉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怪不得古代的诗人在诗中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呢!

梅花那顽强的精神使我更爱它了——记得那年,天上的雪鹅毛似的飘洒得纷纷扬扬。我正在院子里堆雪人,忽然,我看见了一支在寒风中傲然屹立的梅花。我走近点,发现它正在迎风怒放。“啊!

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呀!

我不禁赞叹到。梅花这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赞扬、歌颂吗?所以,便有了”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

篇10:梅花三年级作文

人们都说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在春天开放的花朵是最美的。而我认为开放在冬天的梅花才是最美的,才是最值得人们喜爱的。

梅花,它的根不像大树那样粗犷,它的枝也不像杏花那样茂盛,它的香味也不如桂花那样浓郁。但是,它有一种纯朴的美。梅花有五六片花瓣,中间长着几根黄黄的花蕊,粉色的花瓣环绕在周围,这完美的色彩搭配为洁白的冬天点缀了美丽的色彩。梅花不仅外观美丽,还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气,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它也是历经了种种磨难后,才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芬芳。

篇11: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一、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 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利用多种媒介,提供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起 着重要作 用。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 突出翠鸟的外形。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 观察翠鸟的头、背和腹部的羽毛。最后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课文后,教师还可以 指导学生 写一个小 动物,要求他们学习《翠 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二、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 也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常用方法, 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比如,讲了《赵州桥》一课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写一篇《家乡 的黄河大 桥》,让学生模仿《赵州桥》 第二段的写作方法 , 观察黄河 大桥的正 中→两边→下面→河水等, 然后再动笔写下来。学生通过多次仿写训练,能够加深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同时也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对小学生来说,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因此,除了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学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黄河大桥、古镇建筑物、荷花池等,指导学生按从下到上、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 然后让学生将观察结果写下来。通过多次训练, 能够使学生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 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校园生活 是学生生 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应通过引导,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 富多彩的 课内外活 动 ,让每一位学 生都参与 到活动中 来 ,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 ,用耳听一 听 ,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等,然后鼓励学生将亲身经历写下来。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充分展示真实的性格。如,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妇女节 ”和妈妈做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父母不在家时当一回小主人, 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随父母参加一次亲朋聚会等。然后启发学生把所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五彩缤纷,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 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去公共场地打扫卫生; 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等。这些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

实践证明, 三年级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在习作指导中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 作文教学 的目标———“对 写话有兴 趣 , 写自己想 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就不难达成。

篇12:梅花三年级作文

春天把种子种在地里面,到了冬天,他会把石头掀翻,在冰天雪地里傲然挺立。

一天我来到公园里,大部分的花都死了,只有梅花和万年青在公园冰天雪地上生长,这一朵花可真厉害。梅花在冬天里开放,是因为他很热爱生命,显出了他高贵的身份,别得花在别的季节里开放体现不出它们很热爱生命。而我正要学习的不是梅花的品质吗。

上一年的时候,每一天我都在早上和爸爸一起早一点起床在公路上去晨跑,夏天的时候我们在五点的时候去晨跑,有一次我生病了就不想去了,到了冬天的时候下雪的时候我也不行去,我就骗爸爸说:“今天外面太冷了,我不想出去了。”爸爸一定要我和他去,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总是偷懒,爸爸问我跑步了吗,我就说跑了。我不想跑步,因为跑步很累,现在我们在学校也跑步,我总是跑,不偷懒,因为这样才会锻炼好身体。

篇13:梅花三年级作文

到了外公家,我到田野里去玩耍,突然一股幽香钻进了我的鼻孔里,我不由自主地去寻找这香气的来源。

不一会儿,我发现墙角边长了一棵小腊梅。哦,原来就是这棵不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小腊梅散发出来的香味啊!

我发现腊梅的花蕊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花朵里面。花瓣的颜色是黄中带银。远看整棵腊梅,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花朵可爱极了,在风姐姐的抚摸下,随风摇摆,显得更加小巧玲珑。

在我正看得入迷时,一阵寒风不停地向我“袭”来,我冻得直发抖,可腊梅,却还挺拔地站在那儿,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妈妈,妈妈只笑着对我说:“腊梅最坚强了。”

篇14:梅花三年级作文

走进公园,一股淡淡的清香便扑鼻而来。放眼四周,桃树才冒出嫩芽,而梅花已经陆续开放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远远望去,它们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

我走近一棵梅树,细细地端详着:只见它粗糙的树干根部涂抹了白色的石灰水,树枝抽出了新的枝条,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开得正盛的梅花了,它有着火红的花骨朵儿,各色的花瓣和金黄的花蕊。一个个花骨朵儿就像红色的小球,挂满了嫩绿的枝头;花瓣好似大型的彩色萤火虫翅膀,一根根花蕊丝就像无数金灿灿的触角。花间不时有蜜蜂在翩翩起舞,获取花蜜。我惊奇地发现,花蕊丝的顶部有个小黄点,当蜜蜂采获花蜜后,小黄点就消失了。

看着这美丽的梅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呀,梅花不畏严寒,在冷风刺骨的日子里,就陆陆续续地盛开了。梅花飘香送暖,它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篇15: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兴趣, 再难的事也敢做, 并且都可以做好。所以, 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必须从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就要贴近童心。 (1) 命题要贴近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宁可低一点, 不搞“一刀切”。 (2) 指导要贴近“童调”。要把教师的架子放下来, 要用商量口气, 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 (3) 评改要贴近“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就会留心观察, 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 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生活事例可写, 所以老师应指导学生用耳朵听、用手触摸, 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多组织学生活动, 以此积累作文素材。西方有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有心人, 通过自身留心观察, 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做到有话可写。

1. 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 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 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外活动, 如春游、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积累写作素材。只有生活丰富了, 学生才有富足的作文素材, 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

2. 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 以便积累遣词造句、选材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 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 举一反三。

三掌握基本的写作思路

1. 学会审题

作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题, 因为作文不能靠死记硬背, 需要靠积累并掌握写作的方法。刚接触作文时学生大多不会审题, 没有读清楚题目要求就动笔写。针对这一情况, 应注重写作前的审题方法指导:让学生先读习作的题目和要求, 然后从题目和要求中寻找关键词, 明确写些什么, 重点是什么, 抓住什么来写, 最后根据选定的素材构思写作顺序。经过反复练习, 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断提高, 基本杜绝了写作偏题的现象。

2. 掌握文章基本结构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 文章结构不能讲得太复杂, 我就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开篇要紧扣作文题目来写, 以引出下文;正文部分要紧扣关键词语, 叙述要完整;结尾要呼应开头, 总结全文, 紧扣题目抒发感情。总分总的结构在讲读课文中常有出现, 在阅读教学课上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找出中心句, 让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在习作指导课上, 让学生根据习作题目进行开头结尾的训练, 然后指名部分学生在班上读自己的作文, 集体评议, 点评开头和结尾的优劣, 最后由全体学生自己修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基本掌握如何布局谋篇。为了降低写作难度, 还可结合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仿写。

四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 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 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即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 带有很大的创造性, 但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 怕写作, 不想写作。如果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 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而是老师的否定与批评, 那种滋味可想而知。因此, 批改作文时应写些鼓励性的话, 使学生看了批语, 心情激奋, 爱写作, 想写作, 下次写作文时, 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 学生就会灰心, 就会讨厌写作、怕写作, 那么, 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篇16:描写梅花三年级作文

我来到公园,走过长廊,一阵风吹来带着淡淡的香气,转头一看,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每棵树的枝头都长得满满的,一朵朵粉红色的梅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心,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的马上要裂开似的。我正看着入迷时,妈妈来叫我吃饭了。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姐姐和哥哥,我们三个人狼吞虎咽的吃完饭。拿着纸盒又来到公园,采集梅花,我们把梅花分成三种,一种是花瓣全展开的,另一种是花瓣没全展开的,还有一中是花骨儿,所以我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不然会放错的。因我的小姐姐要求非常高,说回家要做鲜花饼的。

上一篇:律师法律咨询的口才技巧下一篇:2022澳洲研究生留学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