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2024-04-13

作战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初探(共3篇)

篇1:作战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作战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个体成才的有效办法,也是组织开发人才的有效手段和保留人才的最佳措施。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干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部队应提供的辅助措施,能够把二者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组织和大学生干部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基层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生长干部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地方大学生干部逐步成为部队干部队伍的主干力量。回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地方大学生干部以其智慧和心血为部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在基层部队成才率不高、发展不顺甚至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职业生涯规划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终极目标,就是以个体能力素质的最大发挥来求得组织目标的最大实现,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导入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既是为了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打的赢”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也是为了部队更好的留住人、用好人、发展人。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联系分析

职业生涯,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终生的职业经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从事一个职业,也可能经历若干个岗位、若干个职业甚至若干个不同的行业。职业生涯中的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的个人因素、所在组织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匹配,那么他很容易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否则,他在职业生涯中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成功的职业发展源自于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和组织结合的产物。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必须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否则,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地方大学生干部之所以在部队出现诸多发展不顺的现象,不是部队对大学生干部没有需求,而是大学生干部和部队之间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一方面,地方大学生干部没有对自己在部队如何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任何人才的成长都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内部驱动与外部策动的统一。对于地方大学生干部来说,在部队健康成长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分析,了解职业要求、适应职业需求,把自己的成长进步根植于职业的发展之上;二是正确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与职业的匹配,调整个人的职业理想,实现性格与职业的吻合、能力与职业的吻合及职业性向与岗位的吻合;对部队来说,就是要为实现大学生干部与职业一系列的吻合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帮助,最终达到二者发展目标一致,发展需求同步的目的。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部队的人事管理效益,而且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地方大学生干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特别是刚刚入伍的大学生干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地方大学生干部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分析。任何一个人要想成功地做一件事,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发挥所长,避己所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根据自己的优势“顺势而为”,将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要避免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等“背道而弛”,以免取得事半而功倍的结果。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从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需要及其目标的评估开始。地方大学生干部自我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暴露和解剖的过程。自我分析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劣势分析。二是个性分析。个性心理品质对军事人才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事业心、兴趣爱好、坚韧精神、气质类型等。一般来说,部队的指挥和政治工作岗位,需要的是活泼好动、反映迅速、直率热情、精力充沛的性格特征,而研究和技术性工作则需要沉稳、善于观察细节的性格特征。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去从事军事指挥工作显然不合适。

同时,大学生干部也要找出自己的劣势和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明白和别人相比自己的弱势在哪里,这和找出优势是同样重要的。具体的说,首先要明确自己性格的弱点。人天生都有弱点,这是我们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这就意味着,人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是你力所不及的。

2.环境分析。人是环境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发展的条件、成功的机遇,同时,也可能给个人的发展形成障碍。个人如果能很好的利用环境的利我因素,就会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成功。否则,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地方大学生干部进行环境分析关注点应放在单位环境内部。在军事人才成长的亚环境中,单位环境对军事人才的成长影响最甚。首先,要通过分析单位工作性质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对单位的政治氛围进行分析。再次,对单位的人才结构进行分析。一个单位犹如一部精密的机器,除了要有性能良好的零部件,关键是组装要科学合理,才能发挥高效。如果单位各类人才按照比例有机组合,智能发挥互相互补,大学生干部必然在其中受益,推动其不断提高自己智能水平。最后,对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行分析。主要是看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否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符。对大学生干部来说,必须在生活条件追求上要合理,要符合部队的实际,否则因为生活条件追求过高而与现实产生矛盾,不利于职业理想的实现。

3.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在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后,地方大学生干部就要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抉择。即,是向军事指挥线发展,还是向政治工作发展,还是专业技术岗位;是先走技术线,再转向管理线目标„„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

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

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现在部队需要的指技合一、军政兼通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更为大学生干部的职业路线选择拓宽了渠道。大学生干部只有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特长、经历、学历、兴趣、成才动机,以及结合部队环境等,确

定出自己目标取向、能力取向和机会取向,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才能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4.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职业生涯目标以及路线确定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成功的问题。

5.生涯目标的修正。职业生涯的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可以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规划进行评估,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作实践中人的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拓展、性格的完善,以及组织目标的提升,个体会追求更高的职业愿望。

三、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条件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部队的认可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干部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个人一厢情愿的产物,毫无实际意义。

1.地方大学生干部潜力评审。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评估是为了确定大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否现实。潜力评估的目的是达到“人事相适,量才使用”的目的,促进人才效益的发挥。可通过几种不同渠道对大学生干部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估:首先是入伍信息中的兴趣爱好、受教育情况以及工作经历等。其次是当前的工作情况。包括绩效评估、群众反映、考核情况、参加的各种培训等。通过对大学生干部的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管理能力、职业兴趣、气质特征、军事素质、一般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结合其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安置适当的工作;较全面地分析地方大学生干部的长处与不足,在使用中扬长避短;针对不足,拟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根据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上述特点,结合职务分析的结果,对其进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否正确评估每个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能力和潜力是职业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它对基层部队合理地开发、利用人才和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情况看,部队对大学生干部潜力的评估主要是通过绩效评估这一方法来进行。其实这种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会造成许多失误。第一,工作绩效评估不可能真正地评估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其潜力,因为在工作绩效评估中往往会因评估人的偏爱或歧视以及评估体系的局限而造成效度和信度低;第二,即使通过工作评价发现某些地方大学生干部在目前的岗位上干得不错,但也无法确定他具有能力和潜力去从事更高或更复杂的工作,同样也不能说明某些在目前工作上干得不理想的大学生干部就不能胜任更高或更复杂的工作。同时,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一些领导通过“一事一时”对地方大学生干部进行评价,造成人才培养使用上的“短视”行为。

2.构建干部队伍内部人才市场。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任何组织中,如果一个人长期甚至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岗位上,那么很容易使成员产生惰性,使人才的潜能被封闭,创造性被禁锢,进而影响组织的活力。一个组织没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那么就会进入死亡状态,即成为一潭死水。部队大学生干部如果能横向流动、纵向流动、能左能右、能上能下、岗位异动,即进行不同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相互流动可以产生显而易见的优势。不但形成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的交流效应,还可以形成不同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交流,使大学生干部对工作产生新鲜感、使命感和满足感。同时,内部流动还可以有效的弥补大学生干部的不足,增强其工作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满足其成才的需求,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

3.工作岗位信息发布。大学生干部在设立职业目标前,需要知道有关岗位选择及其机会方面的信息情况,包括可能的岗位方向、职业发展道路、岗位要求以及岗位的发展前景等。大学生干部通过这些信息以及适当的沟通途径,了解什么能力是自己意向岗位所必需的,在发展这些能力时需要什么经历。部队要鼓励大学生干部去思考不同岗位的成功者都经历了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为其勾画出职业发展道路与前景。

大学生干部要制定出自己在部队切实可行的职业计划,就必须获得组织内有关岗位选择、岗

位要求、岗位竞争标准等方面的信息。职业发展就是干部能有逻辑性的从一个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更高、更复杂,对其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上去。

4.清除职业通道障碍。职业通道是个体实现职业理想和获得满意工作或者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部队要为地方大学生干部疏通职业通道。在大学生干部职业发展通道中可能会遇到障碍,扫除通道上的障碍是部队的重要工作任务。部队必须开辟二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主动为大学生干部提供发展咨询,帮助个人分析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发展战略的指导,既使个人能够明确组织的发展规划、目标,又能了解各种与自己发展相关的信息,尽最大努力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干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部队,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破除配备干部“绝对服从”、干部晋升提拔“论资排辈”等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落后观念,真正为“能者上庸者下”疏通渠道。

篇2:作战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组织或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 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 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1) 是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以及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测试、规划, 结合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要求, 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则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其中, 知己、知彼是抉择、目标、行动的基础, 其内容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大学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能力提高较快, 其职业兴趣逐步趋于稳定, 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开始形成, 这就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于20世纪初起源美国, 最初只是作为解决失业、就业问题的一项工作。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实施, 20世纪8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在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名称也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起步较晚, 即使现在有部分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 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还是不能避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不高, 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许多高校的师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是一个有待发展的新课题。

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压力和问题

1. 定位不准, 服务地方经济不强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全方位的, 既需要学术型人才, 也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 有些高校不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 置身于社会之外, 不顾自身条件, 向一流大学看齐, 盲目追求学校规模大、学科专业多、人才培养规格高, 忽视地方经济的优势、特点, 造成办学模式相似、缺乏个性、竞争力不强, 缺乏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

2. 经费短缺, 人才匮乏

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但一些地方高校由于近些年来规模发展较快, 基础建设投入大, 经费相对更加紧张。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高校由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 发展相对顺利许多。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高校, 就会出现入不敷出、“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导致高校教学条件无法改善、教职工待遇无法提高, 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更有甚者, 由于地方高校难以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对现有人才也很难留住, 出现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办学质量受到严重制约。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 地方高校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笔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堂讨论时, 近90%的大学生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 85%的学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正规的规划。由于笔者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高校工作, 较多的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体现出被动性, 认为等到毕业再进行也不迟, 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前的短期培训。一些大学生认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 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转变观念, 认为大学生找工作肯定没有问题, 另外, 有些学生对专业前沿、行业前景、市场动向不熟悉, 没有明确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2. 对地方人才的供求及与自己相关的职业认识不足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显示, 76%的学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也表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 对自己所能从事的职业的实际需求缺乏信息来源的途径, 对社会、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不清楚。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没有明确的认识, 自我认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大学生不清楚自己适合和喜欢什么样的职业, 对职业取向的模糊和对专业学习的应付现象, 处于迷茫的状态, 害怕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3. 由于地方高校经费紧张, 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对职业进行全面理解之后才能进行的。在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教师大多属于兼职教师, 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不长, 急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同时由于地方高校资金紧张,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师资队伍、测量设备的不足, 很难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指导。

四地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意见

1. 服务地方经济,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以突出地方经济优势和特色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 由于较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薄弱,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感到迷惘、困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不是太了解, 更不了解求职目标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不知道在大学期间需要进行哪些针对性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准备。部分大学生临近毕业参加招聘会时, 才知道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大学生的“求职目标”, 还看重大学生大学期间做了怎样的准备, 如取得过什么与求职目标岗位相关联的证书、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有哪些实习和兼职经验等。

2. 结合地方实际, 以专业为依托确定职业目标

地方高校除了在专业的设置上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适应外, 还要依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以便于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发展。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 大学生缺乏确定一个明确目标职业的能力。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操作性强的方法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如先定向再定位的方法。定向, 就是根据大学生现在所学的专业, 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定位, 就是大学生需要对已确定方向的职业群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 定向时需尽量扩大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 定位则需要尽量缩小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在大学期间参加招聘会、实习、兼职等方式进行实践和体验, 感受所选职业是否适合自己, 是否与自己的主观想象一致。

3. 依据地方特色, 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地方高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每个地区的发展各不相同, 如沿海地区和内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就不相同, 其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具有不同特点。高校应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 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虽部分缓解矛盾, 却难以予以根本解决。高校应提高重视, 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 而不只是在大学生毕业前才开展的一项工作, 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习兴趣与专业学习目标的培养, 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切合实际,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能顺利进入社会。

4. 以发展为目标,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的发展只是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的, 高校应依靠自己的科研团队为地方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提出有效措施。如实现校企合作, 不但能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基地, 还能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系统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高校的师资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掌握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 同时努力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按照不同专业, 邀请适合的企业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毕业生等介绍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篇3:作战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初探

关键词:大学生;地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190—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天赋和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组合,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规划目标的过程。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教育形式更是多样化。我国地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比较薄弱,同时我们从现实生活中也发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太盲目。频繁的没有规划的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度,使得择业者承受就业压力时间变的更长。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必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为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的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了某地方高校师范、理工、社科三大类五个系425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420份(其中理工类100名,师范类214名,社科类106名;大一137名,大二168名,大三94名,大四21名),回收率为98.82%。

2.调查工具。在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教授的指导下,结合已有的一些生涯规划问卷及学生实际特点,自行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该问卷经预测,最后筛选出25道题(其中,23道为封闭性问题,2道为开放性问题)作为正式调查问卷,问卷从态度、需求及已采取或打算采取的行动三个方面测量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3.程序。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作了检验,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全院16个系中随机抽样5个系,在被抽样系中分年级随机抽样进行调查。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态度

学生将来想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主要还是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所以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见表1):

理工科学生的工作需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做后盾,所以他们更多地期望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而社会科学类的学生将更多地与社会、政治、经济打交道,所以他们更多期望成为富商;师范类学生就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因为他们中很多人认为当教师没有多大前途,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也说明他们不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现状及前景。在其他选项一栏中,许多同学填的是平凡、快乐、开心的人,表面上看是他们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职业,只要过得幸福就行,其实质是他们缺乏对自我及职业的了解。

从人生目标的实现时限看,近期计划为一至四年,长远计划为四至十年,调查发现,理工类学生的计划实现期限最短,而社科类学生规划的比较长远,师范类学生处于中间,这与被调查者的专业特点有关。

2.大学生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需求

从表2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分别有55%、21%、49%和71%学生希望通过指导了解如何把握自我发展。

大一学生刚进大学,对大学生活了解不多,但他们意识到一些问题,如个性的重要与竞争的迫切;40%大二学生思考大学应该学些什么;大三学生需要在考研与就业之间提前选择,但仍有近一半的人在考虑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大四学生面临就业,有至少23%的还没有正确定位自己,71%的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这说明,到毕业时还有近3/4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去规划。

究竟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关键是学生不了解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不了解;5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就业指导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就业态度,80%的大一学生希望得到职业方面的指导,但由于学校在这方面的指导工作做得很不够,学生得不到指导;到大二、三时,就对学校的职业指导已不抱希望了,大三学生中,21%表示无所谓,将来干什么都行,但仍有43%的学生希望得到指导;到大四时,由于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再次希望得到指导。

3.大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行动

大一、大二、大三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尽了50%以上的努力;30%学生尽了不到30%的努力。到大四时则正好相反,剩下30%左右学生认为自己为了实现目标尽了50%以上的努力,近70%学生表示自己的努力不足30%。学生努力普遍不足,且大一、大二、大三与大四之间有强烈的反差,这源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缺乏指导性,而导致学生的大学学习陷入盲目阶段。

三、对策建议

1.对地方高校及其管理者的建议

(1)引导和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首先,高校应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举办专题讲座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与活力,让学生了解各行业知识结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大学生从大一就有一定的职业观和就业危机感。加强指导,使学生改变为了修学分而选修课程的现象。其次,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清环境。大学生只有对自己及所处环境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才能制定一个成功的战略计划,取得事业成功。因此,高校要定期不定期的邀请不同行业专家为学生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帮助学生尽早知晓人才需求动向,适时做出调整。(2)帮助学生科学准确的完成个人职业规划。高校应在了解本校学生特点与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收集各种社会需求信息,然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分类整理信息,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予以准确、快速的发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高校要建立、健全职业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分析、评估学生所制定的规划是否科学合理。(3)提供给学生规划初步执行的必要条件。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心理学和人力资源学方面的专家或邀请有关人才市场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以及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就职业规划与就业方向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同时高校多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并与他们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了解市场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特点,依据实际需要培养人才。

2.给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建议

(1)大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首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准确地评估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等进行全面评估,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通过职业性向测验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与职业之间的分配,避免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的盲目性,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其次,分析外部职场中存在的机会和挑战,看看那些地区、行业存在就业机会,那些产业是新兴产业,并根据经济形式来预测未来的就业走势,把握好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以未来的社会发展对个人的要求为依据,同时评估就业市场对自己的不利因素,最后,做出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2)大学生要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择业观。大学生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成现实,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更应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等去确定职业期望值,要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以实现职业理想。同时,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我们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择业观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给自己合理的定位。(3)大学生要重视环境评估。个人的发展必然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估是关键。首先通过相关专业组织或机构,对各行业的现状、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例如,理工类学生不能只看到近两年就业情况比较好,就盲目乐观,而应该从整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和相关人才需求方面考虑。其次,考虑到现代职业的区域性和行业性。例如,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等因素都影响着个人发展。目前我国师范类学生已趋于饱和,传统的教师岗位已所剩无几。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必然需要新的一批教师队伍,而且教师要走向社会化。

总之,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应该多关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为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以便降低大学生求学的迷茫性、找工作的盲目性、换工作的高频性、改善高校氛围、提高高校就业率、促进社会的稳定性、最大限度挖掘人力资源潜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J].中国青年研究,2003,(8):9-12.

[2]万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6,(4):217-219.

上一篇: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我家有个小九妹教案 湘艺版下一篇:转租合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