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2024-05-01

论伟大的抗战精神(共6篇)

篇1: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专家访谈:伟大抗战塑造伟大民族精神

2005年08月14日19:2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李宣良、梅世雄)题:伟大抗战塑造伟大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中国的革命进程、社会形态与结构、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转折发生在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郭德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伟大抗 战塑造了伟大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使国民心理发生显著变化

郭德宏教授说,经过抗日战争,中国的国民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二是爱国主义的增强。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就在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之中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但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在全体中国人之中形成,很多人仍然只知有家,不知有国,一次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终因没有全国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势单力薄而失败。”郭德宏教授说。

“经过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就在全体中国人之中形成了。”为了说明这一变化,郭德宏教授引述了著名民主人士晏阳初1937年10月11日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农民抗战的发动》中的观点:“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救亡运动的第三次高潮

郭德宏教授介绍,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三次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潮。第一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纲领;无数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投入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收回路矿权利运动,并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第二次高潮出现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孙中山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民族主义解释为对外抵御侵略强权,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此,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更加明确。但是由于经济生活的分散,封建宗法制的长期统治,中华民族仍被视为一盘散沙,一头“睡狮”,还没有形成全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没有凝结成一股坚如磐石的力量。

“日本帝国主义敢于大规模侵略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人团结不到一起,不用很多兵力就可以很快把中国打垮,灭亡中国。”郭德宏教授说,“但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民族救亡运动迅速出现第三次高潮。”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郭德宏教授说,这首悲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祖国各地,唱出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从此,中国这头“睡狮”终于醒了过来,中华民族终于以空前觉醒团结、统一、奋发的新姿态,崛起于世界。

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伟大力量

“随着民族意识的形成,爱国主义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成为普遍的国民意识。”郭德宏教授说,“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或其他各界群众,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

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是“送儿、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浪潮,到处是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国共两党抛弃前嫌,团结御侮,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也积极地捐款捐物,甚至直接回国参军参战,支援祖国抗战。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郭德宏教授说:“不管是哪个阶级、阶层,哪个民族,哪个党派团体,都积极地参加到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来,从而使抗日战争具有前所未有的全民性。”

“正因为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不再只是—个软弱的政府,一支孤军作战的军队,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是亿万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它的侵略就不能不遭到彻底的失败。”

“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团结奋进。”郭德宏教授说。

篇2: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行仓库”满目疮痍的高墙尤在,那段枪林弹雨、战火硝烟的历史却已翻跃八十三载。抗日英雄,魂兮归来,三千万英烈护华夏,感君拳拳爱国心。

“中国绝不会亡的,中国的人心没有死。”

曾记否,七十五年前,是前线无畏牺牲勇猛杀敌的中国军人,昂扬着必胜决心,用血肉之躯为四万万百姓筑就壕堑。他们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定如铁,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而战线后方,更是涌现出大批鼎力支援、奔相疾走的爱国青年、普通群众,他们组织捐资捐物、主动参军作战,为战事提供物资和一切便利,默默诠释着“小人物”的爱国心。

“中华民族不会亡”。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它将被建设得越发繁荣富强。正是那些不惧牺牲流血,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家国破碎之时执着坚守的人儿,铸成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让这个国家即使饱受屈辱和折磨,仍然顽强有生命力,仍然坚决和侵略者战斗到底。

魂兮归来,中国是绝不会亡的,定将日益昌盛,我无比确信。昔日你们血荐轩辕护国土,今朝有我辈勇挑使命谋复兴,中国的人心永远热血澎湃!

“你们为何而战?为了正义和自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条抗日英雄血肉筑起的长城,护住的不止中国人民,更是维护了世界的正义和自由。

妇孺儿童等手无寸铁的百姓被肆意杀害,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残忍暴行无疑是反人道主义的。这一战,势在必行,为了正义和自由,抗日英雄义无反顾地奔向炮火中,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没有人生而勇敢,不过是他们选择了坚强,在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之际,抗战英雄披甲上阵、勇毅出征。

一纸血书,两行热泪,硬汉也有胸中柔情。是“娘,孩儿不孝了”的纵身一跃,是“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么死都成”的以命相搏,是“山河破碎,男儿许国”的大义担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方能扶大厦之将倾,谋后世海晏河清。

篇3:论陕甘宁边区的体育抗战精神

一、“八一”运动大会的体育抗战精神

1937年8月1日, 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十周年纪念日, 也是中华民族抗战全面爆发的紧要关头。为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也为了对日益急迫的抗战形势做好动员工作, 由西北青救会发起、苏区体委主办, 在延安地区举办抗战动员运动大会, 也就是“八一”运动大会。“八一”运动大会的会址设在延安的南关公共体育场, 历时六天。“八一”运动大会的名誉会长朱德, 名誉副会长林伯渠、徐特立, 会长冯文彬, 副会长高郎山、孙强。毛泽东、洛甫 (张闻天) 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在开幕词中,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后关头, 举行这次抗战动员运动大会, 其意义在于“立刻动员全国的民众, 工农商学兵, 各党各派各阶层, 一致联合起来, 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的斗争”, 所以, 这次运动大会的目的是“准备出发到河北去, 准备到抗日的最前线去”。洛甫的讲话也表现了鲜明的抗战主题, 他指出:全中国人民, 全边区人民, 全体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都在“准备随时出发到抗日前线上去”。两位领导人发言激起了全场的抗战热情,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 将抗战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参加此次运动大会的运动员来自于延安、陕甘宁边区、关中、抗战前线部队等15个单位, 共计469运动员。所有的运动员怀着一腔抗日保国的情怀, 在“把我们的身体锻炼得像铁一样, 好到抗日战场上去”的口号鼓舞之下, 以饱满的热情和矫健的身姿, 进行了国术、田径、球类、军事体育、政治测验等项目的竞赛活动, 还有团体操、刺枪、防空演习等表演项目。延安小学的小学生们的拳术表演给大会增添了欢乐气氛, 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八一”运动会的闭幕式上, 毛泽东亲自致闭幕词, 毛泽东热情地赞颂这次大会是“运动精神很好, 此边区第一次”, 并希望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全边区乃至全国去。《新中华报》为“八一”运动大会刊发了“八一体育运动大会特刊”, 高度评价了这次运动会的体育抗战精神, 并鼓励体育健儿们投身于抗战最前线, 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去抛洒一腔热血。可以看出, “八一”运动大会不仅仅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次体育盛事, 更是一次成功的抗战动员大会, 成功地起到了激发边区乃至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的效果, 对当时边区的抗战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九一”运动大会的抗战精神

1942年, 中华民族的抗战已由惨烈的战略防御阶段进入到了平稳的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 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 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 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 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在此阶段, 日军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陕甘宁边区, 由于抗战形势的好转, 战争有了间隙, 边区的体育活动也开展得更加频繁而专业, 并由最初的动员参战转向了“担负繁重的抗日救亡活动, 建设新中华”的主题上来。于是在这种形势之下, 1942年9月1日至9月7日, 中央领导决定在延安召开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 这也是抗战期间最大的一次运动会, 即“九一”运动大会。

由于当时的战争形势相对稳定, 所以较之“八一”运动大会来说, 大会的组织者有了较充裕的准备时间。从1942年6月开始, 大会就进入了准备阶段, 大会明确规定:此次大会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反法西斯残酷的战争与繁忙的革命工作, 使每一个国民都有强壮的体魄, 方能担负起繁重的救国工作, 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九一”运动大会委员会由朱德担任会长, 贺龙、柳湜任副会长。政副总裁判长是李富春和肖劲光, 裁判委员有徐向前、曹里怀、王震、刘景范、徐特立、吴玉章、邓发、谭政等。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为叶剑英, 委员有胡耀邦等。从这高规格的领导阵容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九一”运动大会的重视程度, 也可以看出“九一”运动大会的影响力。

参赛的运动员由来自于延安各机关、学校、部队和下属各县市, 还有晋西北根据地的120师和新军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体育盛会, 运动员总数达到了1300多名, 比“八一”运动大会的人数多出了一倍多。为鼓舞士气, 营造更好的抗战与反法西斯氛围, 延安的艺术家们创作了一首满怀抗战激情和反法西斯精神的会歌, 歌词云:“民族的健儿, 革命的勇士, 来, 咱们一显好身手, 让国际青年反侵略的战友, 向这里欢呼拍手, 在水里是蛟龙, 在陆上像猛虎, 看司令台上朱贺将军指挥我们前进!”

在1942年9月1日运动大会开幕时, 朱德亲自致开幕词, 他指出:“ (体育运动的方向就是) 把许多人都锻炼成坚强的人”, “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大会制定的体育员誓词为“提倡体育, 普及运动;强健身体, 战斗准备;打倒法西斯, 革命精神;遵守纪律, 团结作风;胜不足骄, 败不足馁”。当时, “九一”运动大会的比赛设施粗糙而简陋, 都是因陋就简地修造而成, 据当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云:“这里没有大理石砌成的司令台, 简陋的土台子, 不是同样庄穆吗?这里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的会场大门, 用野草扎成的门楼, 不是同样严肃吗?这里没有整齐排列的看台, 那铺着青石板和草褥子的山坡, 不是坐着成千上万的看客吗?”来自于各地的1300多名体育健儿在设备、训练、营养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 进行了田径、球类、游泳和射击等项目的竞赛, 还有团体操、马术、跳水、举重、武装渡河、武术等表演。《解放日报》这样描写当时的比赛盛况:“一千三百多个运动员———有的是驰骋在漠地的骑兵, 有的是敌后挺战了五年的政工人员和指战员, 有的是工厂的员工, 有的是抱着孩子来参加运动会的母亲……你是久经锻炼参加过世界运动会的选手吗?你是从冀中入伍的老百姓吗?他们都来了。日本人、朝鲜人、蒙古人、回民、苗民、藏民、老人、小孩……啊!你们穿着草鞋的、布鞋的、甚至光着脚、穿着红红绿绿服装的各色各样的运动员, 你们创造纪录吧!”此次运动大会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 取得了男子100米12秒、跳远6.10米、推铅球13.24米的好成绩。

三、对两次体育运动大会的分析

从“八一”运动大会到“九一”运动大会, 中间间隔了五年的时间, 也正是抗战的转型时期。正处于抗战严酷时期所召开的“八一”运动大会, 明显地带着战争的伤痛和惨烈, 带着一切以抗战为重的肃穆气氛。因此“八一”运动大会的主题是动员民众参战, 动员民众在有着健康体魄的前提下, 投身于民族抗战的最前钱, 去抗击入侵者保家卫国。所以“八一”运动大会显得匆忙而潦草, 没有什么固定的章程和会议组织, 似乎对于比赛的结果也并不重视, 至少没有留下关于这次比赛成绩的纪录, 就连报界对“八一”运动大会的报道, 都集中于报道其抗战精神和民众的抗战热情, 而不是报道运动会的比赛结果。

时至五年后的“九一”运动大会, 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 后方根据地的稳定和日军侵略气焰的减弱, 后方根据地已出现了相对轻松的氛围和一片建设繁忙景象, 因此此次运动会的主题也由动员抗战而转向支持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使每一个国民都有强壮的体魄, 以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上来。从整个运动会的运作程序来看, “九一”运动大会已没有“八一”运动大会的那种肃穆感, 带之而来是体育技术上的提高与体育文化视野的开阔。除了参赛的人数更多 (已增加了女子组和少年组) 、参赛的项目更多 (增加了更多的体操与球类、马术活动等) 和竞技技术更高之外, 此次赛事还关注到了边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九一”运动大会的闭幕式上, 朱德发表讲话时, 号召大家“必须保持经常与普及”的体育活动, 又在大会上通过“九九为体育节”及成立边区体育总会等决议。这说明抗日战争的局势不仅影响到全国民众的生存状况, 也影响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而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 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 此时的体育活动也从作为抗战动员的一种形式而转化成正规的竞技比赛活动。更应当看到的是, 随着中国抗战形势的好转,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已把目光从抗战自救而投向国际反法西斯的世界大联盟上来, 并把中国抗战的形势与国际反法西斯侵略联系在了一起, 表现出高尚而博大的国际主义情怀, 这一点, 在“九一”运动大会的会歌里体现得很明确。

总之, “八一”运动大会与“九一”运动大会都是抗战时期发生在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体育赛事, 因为发生在不同的抗战阶段中, 就有了明显的差异。但不管差异有多大,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两次运动大会都有着鲜明的抗战主题, 都是中国抗战事业的组成部分。

摘要: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于抗战期间召开的1937年的“八一”运动大会和1942年的“九一”运动大会是最有代表性的两场运动会, 其所表现的抗战精神, 至今令人传颂。

关键词:“八一”,“九一”运动大会,体育抗战精神,陕甘宁边区

参考文献

[1]体育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体育史料 (四)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3.

[2]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9.

篇4: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关键词:抗战精神;中华民族;中国梦

D61

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我们完成了中国民族独立的任务,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探索时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抗战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精神既是那个年代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一 、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对于什么是抗战精神,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抗战精神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战胜侵略者的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新路的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事业贡献力量的奉献精神。”毛泽东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全面升华。毛泽东指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唯有坚持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才能够引导我们民族走解放之路。”[2]他将抗战精神概括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同生死共患难”的团结精神,“奋斗到死”、“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不管如何概括抗战精神,贯穿始终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才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一)爱国主义铸就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精神。

爱国主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它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正是在爱国主义的鼓舞和激励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够排除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84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思考一条救国之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企图挽救危难中的中国。

日本侵华的历史久远,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发动了无数的战争,在日本田中义一内阁的精心策划之下,1931年9月18日一声炮响,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占领了华北五省,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各阶级选择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在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党派人士、及其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只有全中国人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二)爱国主义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的精神

日本憑借自己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经受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凶残的侵略战争。在抗战的过程中,面对强敌的残酷侵略,中华儿女毫不畏惧,奋力抵抗。在战场上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怕牺牲,浴血杀敌,舍身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在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为国捐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八路军冀中军分区指挥员孔庆同、女英雄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的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三)爱国主义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乐观的民族精神

在抗战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们始终坚信抗战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在艰苦岁月,我们发动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大生产运动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江南”。抗日民主政府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人员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也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 正是这种坚持、奉献的精神才才使我们赢得了最后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抗战精神,实现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抗战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是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之下取得胜利的。 “中国梦既是中国的国家梦、中华民族的民族梦,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人民梦。”[3]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人努力。”[4]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然需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只有我们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艰难的抗战时期,正是我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支撑我们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党员的希望告诫,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希望。但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我们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这种艰难时期的抗战精神,有人用钱包鼓鼓、六神无主,形容中国人今天的生活。说明随着物质水平的迅速提高,很多人已经丧失了理想信念,丧失了再前进的动力,只有弘扬抗战精神,才能凝聚人心,才能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抗战精神是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环境的需要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到现在,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但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面临许多困,还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从国际社会看,随着中国国际实力的增强,西方某些国家企图分化、分裂中国的阴谋并没有改变,我们的钓鱼岛、南海争端依然存在。经济方面,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市场資源的争夺愈发激烈;从国内来看,中国既处在发展的黄金期, 同时又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仍需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政治方面,腐败问题依然存在,人们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有待提高,法制建设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生态环境方面,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缺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雾霾严重威胁者人们的健康。总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弘扬抗战精神,发扬中华儿女在抗战期间百折不挠、克服艰难夺取胜利的英勇精神, 教育人民勇敢地面对现实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弘扬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弘扬抗战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途径让抗战精神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加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宣传活动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以一种排山倒海、声震寰宇的气势展示在世人面前,是中国强大的象征,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体现了我们捍卫国家利益、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这次阅兵也是一次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教育效果、普及程度、影响范围是空前和深远的。在每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都应该举行类似的活动,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历史,以此来鞭策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进一步加强抗日战争旅游景点的开发、宣传与保护

抗日战争相关红色旅游景点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相关景点的开发、宣传和保护工作,对弘扬抗战精神具有深远意义。人们在游览、观赏这些景点的时候, 就可以亲身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的艰难,就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抗战精神,这也是弘扬抗日战争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更多关注自然景点,对红色旅游景点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重视对抗战旅游景点的开发,做好宣传工作,让人们愿意去红色景点。不少旅游景点在向群众开放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广大人民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旅游过程中做“文明人”,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景点的保护以及修复工作, 最大程度地保护旅游景点的完整性和历史性。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核心,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是对祖国义不容辞的担当。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民族、为祖国、为尊严而战,将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的领土上赶了出去,实现了我们民族的独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艰难岁月,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很多仁人志士选择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流行,影响了某些人的价值观。因此,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流价值观。通过公开演讲比赛、办讲座、树立正面典型、实地参观、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引领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年09月4日。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页。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作者简介:

篇5: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今年7月7日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纪念日。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纪念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4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篇6: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同志们:

2022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8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他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要正确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下面,我们就伟大抗战精神的内容进行学习。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1939年5月18日,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姣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信中说道:“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得注意的虫,虽然是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里程碑。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发扬抗战的民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党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母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民族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193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争到底。

1938年7月,武汉举行群众大会纪念抗战一周年,国民参政会最年长的参政员、老翰林张一麟致辞说:“‘七七’是最光荣的一天”,“希望大家加强团结,抗战到底,‘永远竖起一条脊梁’。”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以武装抗击为主的艰苦斗争,揭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1938年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军人的英勇抗战让日军为之胆寒,不得不承认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堑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共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

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战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烈士在与日军周旋5天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不畏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日军也为之震惊。

(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坚信“只有抗战,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动全面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依靠坚定毅力坚持了持久抗战。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长久,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强敌的民族自强信念。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表示:“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二、要充分掌握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三)抗战精神能够给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注定要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在砥砺前行的奋斗中,伟大抗战精神能为我们提供巨大精神力量,激发强大爱国热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今天,不论面对什么困难与挑战,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化作冲破各种障碍的强大力量。抗战中,中国军民依靠无比的英勇和顽强的毅力,经过持久作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只要保持这种无畏精神和坚强意志,我们同样能够压倒困难和强敌。中国国力与日本国力差距巨大,但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从历史与苦难中走来的我们,明白和平与发展机遇的可贵,更懂得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共克时艰。要读懂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涵养火热的爱国情怀、践行如磐的初心使命,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是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粗暴打断了我们的民族复兴进程,将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灭种的境地。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团结和凝聚全民族力量,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历史雄辩地证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铸就的。历史已经也必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中国前进的方向。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复杂形势,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才能迈过一个个陷阱、冲破一道道封锁,直至夺取最终胜利。

(二)要进一步增强必胜信心。

抗战前后的中国处于国弱民穷、科技落后、生产停滞的状态。在敌强我弱、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抗战胜利77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完整产业体系、最完善产业配套的制造业大国,2010年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75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77年前的世界。但77年前被唤醒的民族自觉不会泯灭,77年前被鼓舞起来的民族凝聚力仍在不断生长。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经受一场又一场考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朝着光辉彼岸破浪前行。

(三)要进一步激发革命斗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饱经沧桑的民族,党的事业也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一路走来的。正是一次次困难和挑战,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回望那场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带领人民最终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充沛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惧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们必须要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个别西方国家在贸易、科技、金融、军事等领域频繁挑衅中国,我国发展面临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应对这些重大风险挑战,既是综合国力的深层较量,也是意志与精神的激烈比拼。“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唯有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四)要进一步激扬奋进力量。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是血与火铸就的壮丽史诗,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对民族的担当、对国家的责任。正是怀揣着这种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历史担当,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挺身而出、共赴国难,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上一篇:川兴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北辰社区宣传教育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