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感想

2024-05-24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感想(精选15篇)

篇1: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感想

参观苏区历史博物馆的感想

我想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我选择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提出个人看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随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热潮。

苏区经济建设首先提出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经济建设的头等重要的任务。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创办了劳动互助社,这是我国农业合作社的雏形;此举为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社奠定了基础。第二,发展工业生产,鼓励合作社和个体经济;为了保障战争需要和维系新生的红色政权,兴办了以中央兵工厂为主体的一些军需工业,除此之外还兴办了一些公营矿产企业和民用企业,个体经济在苏区社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我个人认为鼓励多元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措施,不仅为国家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市场经济提供了借鉴。多元的经济结构为苏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大便利。第三,加强财政、金融管理,建设了统一的财政金融体系,为了有效地统一财政,加强管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方面建立了健全了各级财政机构,一方面制定和颁布了各项财政规章制度,如预算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制度、审计制度、现金和出口登记制度等。中央苏区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研究和总结中央苏区三年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对中国国情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些经济规律的认识,是有所裨益的。在当今社会,依然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切实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就拿“农民工”来说,其身份认定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农民工的待遇是否要改善?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仍未解决,当我们回首苏区经济建设,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取得经验,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新中国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面对城乡差距扩大,当今政府也许可以从当年苏区经济建设中获得经验,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百姓生活安康!

通过本次参观苏区博物馆的活动,是我更多的了解有关苏区经济建设的知识,我们学习历史不熟抱着老祖宗的信条不变,而是通过历史获得经验为现实服务!

12历史

华萍

篇2: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感想

一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自然博物馆,我就被眼前这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是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它的个头太大了,站在它的脚下,根本无法拍照下它的全貌。于是,我急忙跑到楼上,才勉强拍到了它完整的全貌。

随后我又看到很多的恐龙骨架,有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

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真让我目不暇接。

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并且我还了解到现在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濒临灭绝,就像恐龙那样永远的在地球上消失,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

篇3:参观义乌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映入我眼帘的是两匹石马相对站立, 我马上想到了电影《古墓丽影》。我在想博物馆里肯定很有意思。

我走进“义乌史迹陈列馆”, 就看到两个猿人。一位傅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那时候生活的情景。看, 一个猿人在钻木取火, 旁边还放着石斧、石刀等生活工具。真是神奇啊!

我还看到了古时女子使用的镜子, 叫铜镜。纹理清晰, 设计堪称精美。傅老师说:“古时候, 人死了, 胸前都会放一把镜子。”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照妖镜。

看到了双林铁塔, 对双林铁塔的秘密至今还未被研究出来, 让我对古人惊叹。傅老师还说:“义乌有个罗汉村。村里的人口数量很奇怪, 既不会多起来, 又不会少下去。有一个人死了, 肯定会有一个小孩生出来。”我想:真有那么神奇吗?

到了二楼, 我还有幸看到了镇馆之宝———金龙的照片。

篇4:参观上海博物馆

啊,上海博物馆到了!眼前的博物馆高大雄伟,共有四层楼,外形像个中国古代的青铜大鼎。走进馆内,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一楼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这两个馆内陈列着许多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制造的青铜器和雕刻的塑像,这些文物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参观完一楼,紧接着,我们上二楼参观中国古代陶瓷馆。馆内的展品中,我最喜欢的是景德镇窑粉彩蟠桃纹橄榄瓶。它整体是白色的,形状像一个橄榄,花瓶身上画着一颗大蟠桃树,树上结着又大又圆的粉红色蟠桃,画面非常逼真,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博物馆的三楼是中国历代绘画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法馆。书法馆展出的是从甲骨文起始,直至楷书的历代书法作品,包括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佳作在内的名家真迹七十余件,这些展品十分珍贵,书写出了“篆隶行草楷”的无限可能性,让我大饱眼福。我最喜欢书法家米芾书写的行书《景楼诗册》,这幅作品布局精巧别致,书写苍劲有力。

最后,我们来到四楼,参观中国古代玉器馆和中国明清家具馆。我比较喜欢玉器馆,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就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馆内三百多件精美的玉器,从红山、良渚时期的质朴神秘,到明清两代的精雕绝品,无一不让我为之心动。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有近百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有十三万件,藏品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等二十一个门类,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特色。

上海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了众多中国古代的文化,真是不虚此行啊!

指导老师:龚菊芳

篇5:鲁迅博物馆参观感想

上周日是5月18号,我们党课课程组织去北京鲁迅博物馆参观,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情不自禁的热血奋涌,想到了好多事情。

在纪念馆中,我了解到了鲁迅充满坎坷的人生。1898年5月,鲁迅离开家乡,独自去南京求学,这一年他18岁。1902年3月,鲁迅东渡日本留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家庭条件窘困的情况下,在社会局面不稳定的时局下,鲁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学习之旅,这对于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在《致曹白》中写道:“我们总要争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到后来。”这句话诠释了鲁迅的一生,鲁迅正是这样一个在动荡社会中不断寻找光明的文人志士。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鲁迅先生战斗的人生。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鲁迅用尽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摸索潜行,为的只是探求一个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他曾立志学医以此来拯救病态的中国人,让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但当他在日本看到麻木的留学生时,他明白了学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身体却不能医治人民的愚昧,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了最有力的武器,向旧社会作白刃战的,刀刀见血的斗争。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让他在“枪林弹雨”中“不惮于前行”,让他在“禁锢的黑屋子中”高声“呐喊”。

参观完后,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么一个身材弱小的躯体这么顽强地战斗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信仰力!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二的信仰!信仰力就是动力。这是鲁迅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为了革命事业他义无返顾,他愿意“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忘却了敌人无孔不入的侵蚀着正义之士,危险可谓在近尺之内。他依旧把生命的热血泼洒在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决不退缩。

一个人若没有了信仰,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不再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信仰就是旗帜,信仰就是方向。那么作为我,该拿什么作为自己的信仰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应该面对未来,坚定信念,把自己的理想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与共产主义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只要有了这个信仰,那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只有在为这个远大理想的奋斗过程中,我的生活才会有方向,事业才会有坚定的基础,人生才能无憾。

这不仅是对每个一心向党的人的要求,也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恩格斯曾说过:我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应当学会善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然后再想想我们何不也拥有了一份飞蛾对油灯的那一份执着?

岁月这样度过,我渐渐从中悟到了人生有了信仰的那份幸福与无悔。我将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我对党的信仰,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1320042 13生工宋凡

篇6:参观博物馆感想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2011年10月22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许力院长、副教授沙智华老师和茅以升班全体同学参观了大连大学博物馆,感受科学氛围,体验创新思维。大连大学旅游专业的学生为同学们做了详细地讲解。

博物馆里的一切着实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同学们慨叹于自然科学之奥妙,惊异于艺术展品之绚丽,惊骇于生命科学的神圣与伟大。览古今中外之乐器,赏名人良师之佳作,仿佛徜徉在文化的长河中,沉醉不知归路。列展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亲临操作,更觉妙不可言。

此次参观活动开阔了我茅以升班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图片、实物展览等参观,大家对科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提高了科学创新的积极性

篇7:参观雷州博物馆后的感想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未,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观了雷州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到雷州的历史文化。在雷州博物馆内陈列着陶瓷器、金银器、玉器、石刻、古书画、钱币等项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动物化石约3000件。经全国及本省著名专家鉴定,其中1级文物16件,2级101件,3级428件。这些文物中以当地古墓群、古遗址、古窑址出土的文物最具地方特色。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

让我印像最深刻是里面的陶瓷瓦罐。在唐宋时期,雷州的手工业经济已经相当发达。陶瓷、纺织、铁工、木雕等项目成为重要的行业。尤其是雷州陶瓷生产,曾发展成为古雷州半岛最具特色、影响最大的手工业部门。它兴起于唐宋时期,是古代广东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其造型美观,技艺精湛,色调鲜明,是当时远销国内外的精品。明代,由于实行海禁,导致雷州航运业的衰落,陶瓷外销被迫停止。由此,雷州的陶瓷业也陷入了一蹑不振的境地。直到现在雷州的陶瓷还是有一定的名气的。从博物馆内的一些壁画和资料中我们都还可以隐约看到雷州当年灌溉农业的发达程度,因为从宋代开始,雷州半岛的引水灌溉工程,是广东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北宋时期,雷州城西有西湖,城北有特伯塘,湖、塘均筑有引水渠道,可以引水灌溉农田。南宋时期,引水灌溉工程又大规模开发、修建,使之纵横交错,灌田方便。绍兴年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凿扩大特侣塘的面积,增大容水量,并且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开挖出3条引水渠道,起名为东渠、南渠、西渠。东渠即从特侣塘向南流动,汇入湖水,灌溉城东片;南渠既从西湖引水东去,灌溉城南片;西渠是从西湖导水西出,灌溉城西片。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雷州的水灌溉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各种设施,也越来越好。据史料记载,乾道的数年中,又有两度大规模地整修了引水渠道,增建了有关设施:一是在已堵塞的东渠东面,另外开通一条渠道,以引塘水南流,并修筑8条支渠,支渠的两头还各建有水闸1座,二是在已堵塞的南渠北面,又增加一条渠道,继续引导湖水和东渠合流。三是在特侣塘加建8座水闸、24条渠道,以扩大灌溉面积。四是修筑拱海大堤。经过这一番整治和新建工程之后,一马平川的雷州城郊东西洋,“沧海变桑田”,成为“万顷连云”的良田佳景,有力地促进了整个雷州半岛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流传“洋田丰,雷州足”,“洋田歉,合浦饥”。的确,这里素称“雷州粮仓”,当之无愧!

雷州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在隋朝之前,由于地处天涯海角,瘴雨蛮烟,所以,这里的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从唐代开始,雷州出现了“阎有塾堂、巷有校室”的喜人局面。唐宋名宦:李晋、寇准、李纲、胡桂、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良等先后受贬南来,他们在雷州不遗余力倡教办学,传播辉煌的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为雷州的文化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北宋名相寇准的功绩尤为显著。成淳七年(1271年),雷人在旅忠词旁边兴建了一所“莱泉书院”,既以纪念寇公,又以培育雷州立子。从史料统计得知,到了明代,雷州城区已拥有9所社学和雷阳、平湖、崇文、怀坡、文会等5所书院。清光绪年间,雷阳书院已经发展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这些社学、书院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发展雷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大家者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的海康县就孕育出22名进士。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而教育为年轻人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基础。当代雷州的发展大计还是落实在教育上。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革命斗争史室,展出本地区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文物。有大革命时期的农会会旗、农协会会员证章、农民讲习所学员证章、农协会传单,武器、文件。抗日战争时期宣传印刷品、土地雷等,还有日寇在雷州的暴行图。解放战争时期粤桂边区纵队编印的《人民报》、《半岛导报》。还有革命烈士黄学增、黄杰、程庚、廖培南、欧汝颖等的照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连环图。展室内陈列着雷州各个时期革命烈士英名录,反映了雷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史实。这个展室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有人说:“参观历史博物馆,就是感受前人的生活文化,搭乘一次免费的时空之旅”。走在雷州博物馆内,到处都可以领略到古代文明的气息。铜器有战国铜剑,宋代纪年墓出土的铭文铜镜、元代纪年铜权、康熙铭文铁炮、乾隆铭文铁钟等。馆藏古书画,有雷州清代福建巡抚陈瑸、清翰林院编修陈昌齐;翰林院庶吉士李晋熙;进士蔡宠;举人陈乔森;兵部主事吴应性;拔贡梁成久等人的书画和著作手稿以及民间画家陈鹤年、林槐等人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雷州清代名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清咸丰年间举人陈乔森的书画更为其中之伎住者。该馆除了固定展览外,还举办临时性展览,先后举办《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展》、《香港回归图片展》;并引进《康熙皇母太后宫庭珍宝展览》、《广东博物馆珍品展》等30多个展览。所以在如此的文化熏陶下,我们雷人都会变得更有内涵。

篇8:参观啤酒博物馆

咦?啤酒博物馆?我听说过西安的军事博物馆,北京的自然博物馆,上海的汽车博物馆……这啤酒博物馆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说,正当我纳闷儿不已的时候,我们的脚步已经随着讲解员滔滔不绝的解说,来到了A馆——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着青啤的神秘起源、它的悠久历史、它数不胜数的荣誉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历史……

我正看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不觉已随着人流来到了B馆——生产工艺流程区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德国古老制酒设备,并通过一台放像设备模拟当时的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由百年前的德国人用紫铜制造的巨大机器,好似一台正在工作的搅拌机,金黄的上半身又好似一个金光闪闪的啤酒瓶,仿佛装满了清澈透明、泡沫丰富、细腻而持久的青啤。旁边有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还有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只见一位头戴白色劳动帽,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师傅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测量数据,另外几个工人师傅也是全副武装,头戴蓝色工作帽,身穿蓝色工作服,脚穿大雨靴,正专心致志地翻着金黄的小麦,它们栩栩如生,我看的那真叫一个“眉毛掉钥匙——开眼”。我仿佛听到了百年前的德国监工正恶狠狠地大声呵斥着劳动工人“快点啊,快点啊,认真点,不许偷懒”,我仿佛看到了劳动工人正挥汗如雨地翻麦芽,每一滴醇香四溢的酒中都融入了劳动者的血水与汗水……思绪还在飘忽当中,一股刺鼻的味道窜入我那敏感的鼻孔,我的胃里顿时感到翻江倒海,好似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原来,这才是正宗青岛啤酒发出的诱人香味。爸爸和妈妈都领到了一杯免费的青啤,细细品味,都不由自主地说:“好清爽”“纯正”“就是这个味”……整个大厅里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那表情,那滋味……真是“天上能得几回尝”呀,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小口,既不像我平常喝的果汁那般酸甜,也不像白开水那般索然无味,碰到舌尖的一刹那黏而不腻,清香四溢,哦,这就是传说中青啤的味道吗?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大开眼界,各种各样的制酒仪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向我们解释着酿酒的流程工艺,我心中忍不住对劳动者的聪明才智竖起了大拇指,点了个“赞”,你们太伟大了!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门口的“天上来酒”了——地上有一个大木桶,它的上面是一个没有连接任何管线的水龙头,可它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水,我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前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也没搞懂是怎么一回事,太神奇了!

走出青啤博物馆的大门,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只有6700平方米的展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篇9:参观博物馆感想(模版)

回首历史

——参观博尔塔拉博物馆感想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接触交错地带。一些民族兴起,消亡,更多的民族则逐步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诸多古代文明在新疆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其基本内核逐步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主流中之中,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我们高二16班全班同学有幸地跟着老师参观我们美丽的家乡的博物馆,作为文科生,我们为此感到深深地崇敬,对于历史,我们学会了敬畏,我们会记住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教训,特别是对于新疆地方史,我们觉得,也很稀缺,更多新疆史实,让我们了解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耸立这一座令人向往的丰碑。

首先,我们第一个进入的是历史馆,正对着我们的是一尊鼎,虽然我们已记不清它出土什么时候,它叫什么名字?但是,我依然可以记得那个锈迹斑斑的鼎,显然已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岁月,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它是多么的辉煌。接着身后,就是数年前的化大——象牙,它们象征着时间匆匆而过。再接着,我们走过一个弯曲处,看眼前,如同天边苍穹虽然近在眼前,感觉却是那么辽远,看脚下的复活节的石人,庄严而肃穆,它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在遥望着什么?在祷告着什么?……任苍穹变幻,他们依然不改自己坚守的位置,再往

前走,这是科技的发展,利用物理的倒影成像,给我们展现了察哈尔部落西迁的艰难历程,如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献典籍,各种饰物……还记得我们第一个伊犁将军朋瑞,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这是何等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要向前发展,就要让我们高中生以史为鉴,明辩是非,这样,才能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1年5月18日

高二16班博尔截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观后感 2011年5月18日下午,我们班组织去参观博物馆,对于从未去过的地方,内心总是充满期待,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上都吵吵闹闹的。

博物馆颇为壮观,还没有进入馆内,就被博物馆特殊的气势所感染,我们尤其钟情于楼梯上铺的红地毯,有一种参加颁奖典礼的感觉,鲜艳的红触动了我们那根不安分的神经,大门两侧具有民族风情的雕饰,精致又华丽,让我们对馆内的好奇更深了一层。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历史馆和民俗馆,步入历史馆,就像是进入

了时空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它不是它的器形,凝缩了博州几千年的信息向你释放着。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什么是巧夺天工了。在浏览神来各异的瓷器时,想的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的运行,让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步入民俗馆,有种步入大草原的感觉,蒙古包、银耳坠、人物像、牛羊像、蒙古刀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一塑塑逼真的人物像,精细的,每一根胡须,每一根眼睫毛都分明可见,掌心的纹理也清晰分明,刚看到时,心也不禁为这颤动,活灵活现的,蒙古包更是迷人,毡内摆设齐全,像家一样温暖,甚至边蒙古人的民俗元素丰富又美妙,各式各样的衣着让我们眼花缭乱,馆内还展示了蒙古人的历史,蒙古人的文字,蒙古人的生活用品。让我们对民族风情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还展示了关于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的一些历史及物品,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离开博物馆,我们还意尤未尽,还三五成群的讨论着馆内的物品,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华这真是博大精深啊。

2011年5月18日

篇10:参观军事博物馆之感想

胡雍丰(2003级研究生英语党支部党员)

早春季节,三五成群,我们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我的中学时代,而今天,我在这里宣誓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使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都显得格外有意义。

军事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观众,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馆内陈列以中国军事历史为主线,展示了近五千年来主要的军事事件、军事人物、军事论著、军事科技、兵器发展,以及现代中国国防建设与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新成就。分七大展馆展出,分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兵器馆、中国古代战争馆、中国近代战争馆。其中中国古代战争馆和中国近代战争馆的设立,标志着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史扩展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军事史,初步形成了中国军事通史陈列。军事博物馆有藏品13万余件,历史照片45万余张,图书资料10万余册。其中如西周薛师戟、秦兵马俑、汉兵马俑、汉匈奴铁剑、丁汝昌战袍、孙中山手书,以及毛泽东、周恩来起草的作战命令和文电手稿等,都极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诸多展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战争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执掌中国军政大权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正忙于剿共,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于四个月内占领东北三省。中国部分爱国军队和各界群众,出于民族义愤,自发进行了抵抗。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积极发动和领导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至1936年,中共中央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西安事变和多次国共谈判后,形成了以国共两党为基干,包括各族各界群众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发动和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抗日战争历时八年又一个月,据日本方面不完全的统计,侵华日军共伤亡85万人以上,最后投降125万人。八年中,中国军队伤亡近400万人,平民伤亡1800万人以上,共达3500万人,战争消耗和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起一百年间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一胜利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诸多历史人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军队伍中的普通成员。他们有的只留下了照片,照片上的面孔露着纯真的笑容,似乎代表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有的只留下了名字,看到他们的名字,我在猜测他们的面孔,想象他们站在队伍中的样子。他们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是永远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们。

时间飞逝,大浪淘沙,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学会珍惜,学会继承,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离开军事博物馆,心情还是沉重的,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脚下的路还很长,困难和挑战也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保持着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保持自信,保持勇敢。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09-12-10 13:02:54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作者:徐欣

【字体:大 中

小】

11月29日,地学院607班的党员和部分团员,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进入军事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雕像,他风姿飒爽凝视东方,顿时让同学们感觉到整个大厅变得庄严肃穆,心中油然满腔敬畏之情。走进大厅深处,一件件展品映入视野。一步两步大家迈着缓慢的步伐走着,因为虽然这些展品谈不上精美,甚至是在生锈的部件上重新涂抹了绿漆,但是每一个它们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回忆,是警醒?是启示?是自豪?是耻辱?是自闭?还是一片崛起的辽阔大地?它们都会向大家一一道来„„

古代战争馆里呈现着古代中国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武器和战术。从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前走过,不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家经典术语惊叹,而为赫然映入眼帘的多国语言版本的《孙子兵法》而惊讶;在秦兵马俑前驻足遐思,遥想千年以前,强兵壮马,万里驰骋,横扫六合,一统中国,是何等的恢弘浩荡„„最终脚步停在了一个明朝舰船模型前,因为有十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坐在它的前面画画,他们不知道自己稚气的铅笔下却勾勒出了明朝鼎盛时期世界海事霸主的地位。

走进近代战争馆,它记述着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斗争史。同学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英军进犯厦门时使用的火炮;与法军在镇南关作战的兵器; 沙俄侵略军的步枪、军刀、军号;圆明园的实景复原模型„„而让人无法释怀的是那张近代战争赔款的列表,它这样写着: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这些条约让大家的心情由沉重转为了倍感羞辱。

但接着这样的心情在走过抗日战争馆和全国解放战争馆后转为了激进和奋发,因为这是一段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团结御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抗日战争馆进口处是雕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气概迎面扑来;八路军简陋的装备和缴获的日军武器和国旗,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岗村宁次投降呈交的佩刀,是日军侵华失败的象征。全国解放战争馆里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政权黑暗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史。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思考着,一个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我想是信念,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过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日渐日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人,我们社会主义青年一定会不负众望向着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信步走来!

12月13日上午,我们党支部参观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整个过程持续大约两个半小时,我们仿佛沿着中国历史的长河,泛舟,从现实划到历史深处,又从历史的远方,划回到现实。感触颇深。

华夏历史的主线基本上是一首战事动荡和和平缓和交替进行的交响曲。换言之,中国的历史中,关于战争和军事的部分几乎一半,这一半也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中国涌现了举世闻名的军事家及其军事着作,譬如孙子及其,吴起与他的等等而关于军事的论述也在其他的着作中:如老子的,鬼谷子的着作中也有精辟的见解。而到了近代,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高级指挥将领中,涌现出大量的军事家,他们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中,同样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尽管如此,我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卓越和杰出的中国军事行为是保守性的,是很少带有侵略性的。在三楼展厅里展出的中国古代史部分,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古代地理版图里,中国的军事大都是围绕收复自己的失地,驱逐外来侵略,平定域内叛乱而发起的。中国的军事行为里几乎都包含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中国的军事实践里处处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子——和平为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捣毁的看起来只是战败方的军事力量,而归根结蒂摧残的是百姓。但凡同情百姓,亲近劳苦大众,爱护生灵的统治者,领袖,主导力量,都是将军事视为换取和平,造福百姓,使之安居乐业的一种方式,甚至是只是在被迫无奈,无可变通时所采取的一种激烈的方式。

而中国近代战争也照样折射出中国的这种文化,这种思想。比如,解放战争。国名党当时占据南京,本意为凭借长江,划江而治,国中之国。如果真的实现了此种方式的格局,战争恐怕还会发生,矛盾不但不会缓和,反而会不断的升级,摩擦自然不会消失,而冲突也很大可能会发生。中国的文化里,“我之榻上,岂容他人酣睡”的思想早已刻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早已化成中国人具有实际指挥权的思想指导。长江是消除不了身处矛盾中的国共两大军事集团所感觉到的来自于对方的威胁的。于是,战争如期发生,于是,历史和人民最终并且如愿的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和平,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不喜欢战争,那个时代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百姓早已厌倦了战争,而分裂无疑是为战争埋下了伏笔,并且最终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篇11:参观丝绸博物馆感想

我们首先来到了介绍各朝代服装设计的展厅,这里陈列了许多古代人的丝绸服饰,有的衣服袖子宽宽的,还很长;有的衣服呈H型,没有收腰;有的衣服袖子很短,袖口还很紧衣服微微的收点腰;有的衣服高高的领子配上短袖,看上去很有气质的样子,总之每个朝代款式花色都有自己的.特色。我还发现了古代成年女子穿的鞋子笔我们现代人的要小很多,看起来像我们现在小孩子的鞋子。看完这个厅,不禁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了敬佩之情,佩服他们可以用双手缝制出这么多款式各异,美丽动人的服装。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讲有关丝绸的展厅,这里摆放了许多花样、色泽精美的丝绸。有的上面绣着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栩栩如生好,好像马上就要飞出来展柜似的,有的上面绣着一条金黄色的大龙,张牙舞爪的,仿佛要把坏人统统吃掉,还有的上面绣着一只可爱的小猫,它是那样的楚楚可怜,惟妙惟肖。只要看见它的人,无不被它那天真的表情迷住。参观完这个展厅,让我大开眼界,知道我们的祖先不但勤劳而且聪明,在很早以前就会用蚕丝织成布,并在上面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还以地域分为,苏绣、湘绣、杭绣等。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丝绸的历史和各朝代服装的变化。我想如果我穿上古人的衣服会怎样?

篇12:陕西美术博物馆参观感想

当我站在那简朴而古感的楼体前,身心上的困乏却出乎意料地被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感替代。它是一座轻现代式、有着鲜明风格的建筑,气势恢宏但不失典雅的风情。独特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它的艺术价值。穿越那幽深的大门,一置身于弥漫着幽雅气息的前厅,我立刻就与整个馆内的典雅气息相融了。

首先观赏了具传统形式结构和现代审美韵致的山水画。从展出作品可以看出,虽然同学的手法还有些生疏与稚嫩,但也赋予古代山川新的意蕴。随着另一个展厅,进入眼帘的便是同学们的陶艺作品。正因为是学生作品,才呈现出某种特殊的孩童独有的鲜活。也使得我在欣赏的时候不经意的感受到一种童真童趣和身心的轻松。

对于油画作品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叫人赏心悦目的。用任何文字来赞美这些学生能做出的画作都不算过。因为是孩童所作,才能让画作达出意想不到的大胆创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能力。

篇13:参观黑龙江博物馆感想

这次参观,让我对黑龙江博物馆有了些了解。黑龙江省博物馆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省级博物馆,是保管、研究、展览黑龙江历史、文物、艺术与动植物等的科学中心。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

通过参观,我对哈尔滨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

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包括临时展览为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近3000平方米。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文物标本107400多件,其中一级藏品84件,一级标本1件。此外有图书4万多册。馆藏自然标本较多。岩石、矿物、土壤、动植物和古生物化石标本共7万多件。历史文物、少数民族文物及绘画等共有3万多件。金代文物和赫哲族文物较为丰富。字画以现代画为重点,著名艺术大师潘天寿的作品收藏较多。“ 北大荒”版画早期的代表作也是馆藏特点。

二为史:

该馆原是1904年俄人所建的莫斯科商场。1922年由俄国人发起建立东省文物研究会,并于该处筹备成立了博物馆。该馆曾先后由俄国人、日本人经办管理,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松江省科学博物馆”,1954年松江省同黑龙江省合并,该馆始用“黑龙江省博物馆”。

三为详:

《黑龙江古代历史文物陈列》该陈列分为《黑龙江的原始文化》、《唐代渤海时期的黑龙江》、《辽、金时期的黑龙江》、《元、明、清时期的黑龙江》4部分。以900多件文物为主,辅以图、表、照片、文录,揭示黑龙江历史的发展概况。《动物陈列》陈列标本重点突出该省特产动物,也有少量世界珍稀动物,如丹顶鹤、东北虎。对重点展品多用生态景箱展出,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古动物陈列》该陈列重点展品中有黑龙江平头鸭嘴龙、披毛犀和松花江猛犸象大型骨骼化石,它们都是该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掘的。富拉尔基出土的披毛犀,出土时十分完整,脚上的小指(趾)骨都保存齐全,在国内同类标本中是较大、较完整的个体,被定为一级标本。松花江边肇源县出土的猛犸象化石骨架,是中国第一具较完整的猛犸象化石。

四为美:

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哈尔滨的美无处不在。独特的传统服饰,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哈尔滨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哈尔滨的精神文明之美。

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黑龙江古代历史文物、邓散木艺术陈列馆、自然陈列、生命启航、蝴蝶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各种藏品生动地反映了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先民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联系与交流,以及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风貌。

篇14:朱洪艳参观北大荒博物馆后的感想

数学研修班 朱洪艳(建三江分局七星一中)

为增强我们对垦区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理解北大荒精神的新内涵,2009年11月21日上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建三江校长、教师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在分局教育局夏局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北大荒博物馆。本次参观不仅让各位学员了解了黑龙江垦区的历史文化,也让北大荒的精神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每个学员的心中。

北大荒博物馆内共设有6个展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北大荒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了解到了我们北大荒的发展历史,开荒人的光辉事迹,感受着开荒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看到馆内的图片、实物、模型,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农垦人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史,感受到了老一代垦荒人为垦区的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北大荒精神。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感人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素材,无一不使我们对北大荒人那“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看着北大荒博物馆内的浮雕,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雄伟,更是心灵的一次震撼。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五十年代,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复转官兵、内地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和科技人员等群体,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现代化的农场、先进的耕作机械、丰富的北大荒文化、实力雄厚的垦区龙头企业,这些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用先进人物教育人,用光辉事迹感染人,用现实活动鞭策人。通过此次参观活动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通过参观,我深深体会到,北大荒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它令我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祖国、热爱北大荒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名北大荒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的父辈,在开发北大荒中,不但创造了人类农业开发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更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北大荒人的殷切期望,作为北大荒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感到身上的责任,因为我们肩负着为垦区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深深地懂得:要使我们北大荒可持续发展,要使我们建三江分局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努力拼搏,更需要我们的后代持之以恒的追求,他们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前沿理念将决定着我们北大荒的未来。

篇15: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了解和学习中国妇女历史的发展的很好的机会。其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大楼之后,长安街沿街,从地理位置下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全国妇联,对于妇女儿童发展历史和未来的重视。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历史和未来有一个经典的论断,“我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很普遍的,一个群体,拥有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它未来的走向和前进的路程。

妇女这一群体的过往,从史前时期到今天;从屈指可数的几件文物到大量的文字和实体资料;从石质的纺锤和“精美”的贞操带到西路军女战士战斗过的痕迹;从班昭《女戒》、七出三从,到能顶半边天;从十里红妆、札扎机杼,到婚姻自主、拿枪抗炮……这些的背后,是一个性别群体的抗争和解放,当然,也象征着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现实和未来。

历史博物馆通常的意义是让而今的人们了解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妇女博物馆同样具有如此的意义.但同中华民族从辉煌到压迫,再到崛起的大背景下的历史不同,妇女的历史,除去短暂的母系氏族社会,几乎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开始就已经开始遭受压迫和奴役。倍倍尔说,妇女是最先做奴隶的人类,一语道破。总是说我们现在的史观是“男性史观”,为统治者服务的历史对于女性之记载,多则成句,少则一语带过,几乎是无迹可寻的(当然这不包括譬如武则天和慈禧太后这类“异数”)。

从妇女博物馆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前的文物和文字资料来看,相比较其它的博物馆,的的确确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只是“情景再现”,已经没有原始文物了。而从那些残存的,少量的文物资料来看,戊戌变法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无非只属于几个限定的场所:婚前的家庭、婚后的家庭、儿子的家庭——和“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是如此之相配。甚至武则天,也摆脱不了她的”前夫“,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的王朝,也没有把那个”武周“政权延续下去。这说明,在奴隶或者封建社会下给予女性的活动范围是毫无自由的,她们在特定场所下进行男权历史所规定的活动——纺织、持家、生儿育女、厅堂厨房。她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甚至要为那个她们根本不了解不喜欢的男人戴上耻辱的”贞操带“;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事业,甚至她们要为男人自己的空间和事业付出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她们甚至都不能自己左右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符合当时男性”变态“的审美,用三寸金莲严重摧残着自己身躯和精神。她们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不属于自己性别的人服务,几乎没有自我。我想她们其中的很多人也许怀疑过、不满过、甚至抗争过,但很明显的,都又不得不屈从于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实。

当然,女性不是从没有出头之日。凤毛麟角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词人,曲艺家、史学家,等等。其实从自身情绪出发,班婕妤本人和她所书《女诫》,究竟是给予此后的女性一个确定的行为规范,还是给予她们了一个永远跳不出的牢笼。但凤毛麟角仍旧是凤毛麟角的,和庞大的男性群体所构成的社会和政治体系相比,女性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少的可怜。当然也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是如此情况。

不论戊戌变法的人出于何种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他们仍然是打开了号召妇女解放的新的篇章。后来的辛亥革命、天足运动、兴办女学,等等,可以说是展开了妇女等待了几千年的春天。我们不否认封建残余的顽固且巨大的力量,但终究是有所发展和有所解放。此后,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女性得到更大的解放和长足的发展。她们的身影穿梭在新中国诞生前那片混沌黑暗、等待曙光的大地上。不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西路军上,与男人无异一样高寒缺氧雪山草地的女战士们,还是十里洋场上海滩上以美貌智慧周旋其中的地下党们;无论是在国外港澳奔走呼吁新中国的民主人士们,还是在淮海战场上缝军衣纳军鞋的农村妇女们……她们无疑不是贡献了青春汗泪、甚至生命永恒的。所以宋庆龄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副主席,无人异议,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女性在解放全中国的道路上那些卓绝的风险和无私的牺牲。

当新中国比《宪法》出台都早的《婚姻法》保障了一夫一妻制的准确实行时,当毛泽东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时,当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一位飞行员、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们驰骋在自己的道路上时,当妇女职业学校培养第一批职业女性时,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女性地位质的飞跃和女性自身人格尊严的崛起。(当然排除掉一定特殊时期内矫枉过正的现象吧~)

现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她本身自己是很男人气的性格,其实现在社会的确是越来越欣赏那些像众多优秀的男性一样,有担当、责任心、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飒爽英姿的女性,她们在目前仍然可称为“男权”的社会上挑战着一切残余思想里对妇女“矫揉造作、柔弱无骨、小鸟依人”的错误观念,她们冲击着男性自身对很多领域的控制欲望。尽管有时男同胞们会对这样的女同胞冠以一个他们认为是贬义的“女强人”De称号,尽管很多男同胞们会排斥像男人一样强势的女性,但这显示出新的世纪以来,女性在这个社会里为自己、为自己这个群体,得到平等重视和待遇的奋斗。

上一篇:家训家风征文下一篇:基层民警党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