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通信复习总结

2024-04-12

舰船通信复习总结(精选5篇)

篇1:舰船通信复习总结

线路和链路的含义

链路:表征一套完整的设施,它完成通信所必备的设备、经验及程序。

线路:表示建立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途径。一个通信线路就是一种通信途径。极低频、高频、超高频的频段

极低频:30——300HZ

高频:3——30MHZ

超高频:3——30GHZ海军数字通信的构成略C4I系统的含义

C4I系统是军事术语,意为自动化指挥系统。“4C”指的是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指的是Intelligence。国防通信系统四条主干网络的组成A,自动数字网——数字分组交换网

B,线路交换话音网

C,自动保密华音通信系统

D,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超高频卫星通信网海军电信系统的构成及提供的等级任务

海军电信系统的构成:1,战略通信;2,远程通信;3,战术通信。

海军电信系统提供的等级任务:1,正常标准通信;2,战术通信;3,最少基本通信。7 海军舰艇外部通信的种类

岸舰通信、舰舰通信、舰空通信等等。舰船通信的特点

A,属于移动通信的范畴;

B,保证水面和水下通信,使用的波段很广,因此舰船上需装多个波段的通信设备; C,通信设备在严酷的外界条件下工作;

D,海上遇险或救援要求设备、应急通信设备及“遇险救生”通信设备海上战术通信提供哪些技术?

A,执行指挥和控制功能;

B,支持传感器数据的分法和配置;

C,控制作战和武器系统;潜艇战略通信使用那些链路?

A,维丁线路;B,桑格文系统。海军通信中覆盖范围与那些参数有关?

频率范围、灵敏度海军舰用外部通信业务有哪些?

A,话音;B,记录报文;C,数据;D,传真;E;视频电压转换成频率,相位转换成电压用哪些器件?

压控振荡器,鉴相器。频率合成器的分类及含义 用高精度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通过合成技术能产生一系列具有一定频率间隔的高清度频率源,分直接频率合成、锁相环频率合成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三种。锁相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锁相环存在的问题:A,分辨率与锁定时间的矛盾;B,分频器与VCO输出频率的矛盾。

解决方法:A,插入固定分频器;B,下边频法。锁相环的构成及其基本原理

锁相环的构成: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分频器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基本锁相环是由鉴相器(phase detector)、环路滤波器(loop filter)和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 oscillator,VCO)组成的一种相位负反馈系统,鉴相器的输出信号v D(t)是输入信号 v i(t)和振荡器输出信号 v o(t)的相位差,该误差电压信号通过环路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和噪声后,输出低频信号 v C(t)作为CO 的控制信号。在控制电压 v C(t)作用下,VCO 输出信号 v o(t)的频率发生变化并反馈到鉴相器。由此可知,锁相环是一传递相位的反馈系统,系统变量是相位,系统响应是对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而不是对其幅度而言。17 锁相环的工作状态及锁定特征

锁相环的工作状态:捕获,锁定,跟踪,失锁。

锁定特征:瞬时频偏为零。短波频段及其特点

不详短波盲区的产生及克服办法

段波盲区的产生:短波在传输过程中,地波传输最远的一跳和天波最近的一跳之间覆盖的区域。

段波盲区的克服办法:A,尽量加强地波场强,延长地波的传输距离;B,尽量缩短短波天波第一跳反射回地面的距离。ICS—3的含义及组成、与ICS—4的区别

ICS—3是英国的舰载系统。

ICS—3的组成是:A,分射系统;B,接收分系统;C,分配管理系统;D,自动报文处理系统。

ICS—4在ICS—3的基础上引入了微机控制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

实时选频技术、高频自适应通信技术、调频通信技术、扩频通信技术、超快速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甚/特高频支持舰艇哪些通信?

甚/特高频支持支持战术通信、海事无线电话甚/特高频信号特征

A,在VHF/UHF频段大气噪声随频率升高而减少到热噪声之下;

B,VHF/UHF无线电信号以直线传播,不受电离层反射的影响;

C,在VHF/UHF能够使用的信号频带比在高频中使用的频带宽;

D,在舰载VHF/UHF接收机通常设计得有很高的灵敏度,以适应非常大范围的信号强以及能抗干扰。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及使用窗口

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从多模到单模;从短波长到长波长。

使用窗口:0.8um;1.31um;1.55um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及调制方式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发射、接收、光纤传输系统

调制方式:外调制、内调制。光纤的含义及特性

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围的包层同轴组成的圆柱细丝,用来约束传导光的一种同轴介质光

波导。

光纤特性:纤芯的折射率比包层高,损耗比包层更低,能量主要在纤芯内传输。27 卫星通信含义,主要特点及业务

卫星通信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以此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

优点:

A,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

B,具有多地址连接能力;

C,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D,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

缺点:

A,传播距离远,信号到达时有时延;

B,10GHZ以上频带受降雨雪的影响;

C,受太阳噪声的影响;

业务:

不详军事卫星用途、优点

军事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发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海上编队通信网的任务

在编队执行海上作战任务期间为编队内的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等作战平台,以及编队与编队之间提供指挥与通信联系。航母通信系统的要求

A,为编队指挥官提供综合通信设备,该设备应该成为专用通信能力的指挥中心; B,为编队指挥官提供对战术态势进行总体观察能力的显示与决策实施;

C,为编队指挥官提供能完成草拟作战计划进行作战,情报评估等参谋功能的操作与分析设施;

D,应能完成战术指挥通信,作战态势报告兵力协同通信,后勤支援通信,以及反潜作战,防控作战、水平作战中指挥控制所需数据传输等多方面任务,一般需要多达数十个通信网络。31 潜艇通信系统的要求

A,潜艇通信系统的运用必须保证潜艇的安全和隐蔽;

B,能够保证潜艇和岸基指挥所能够实施隐蔽通信、单向接收通波及战场情报以及战术数据传输与交换;

C,保证其他舰艇、潜艇和飞机等海上兵力实施战术通信,以及情报以战术数据的传输与交换;

D,保证潜艇指挥员对各部和站位指挥通信;

E,具有遇险救生的通信能力;

甚低频通信的特点

A,入水前利用地表传播,传播稳定;

B,受电离层干扰和季节变化小;

C,通信可靠适宜在磁暴、太阳黑子爆发、核爆炸或者有极光的情况下进行短距离通信; D,衰减小,在空气中衰减2dB/km—3dB/km,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率为3dB/m,对海水有一定的穿透力;

篇2:舰船通信复习总结

备 2.电话机的拨号方式:脉冲拨号方式、双音多频拨号方式

3.语音信源编码主要可分成三类:波形信源编码、参数信源编码和混合信源编码。

4.波形编码技术包括 时域:脉冲编码(PCM)、差值脉冲编码(DPCM)、子带编码(SBC);

频域

5.脉冲编码:线性编码、非线性编码

6.非线性PCM编码:(1)代码变化法(2)直接

编码法(考大题,参考16、17页的例1例2)7.图像压缩编码基本方法: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熵编码

8.预测编码:利用差分编码调制取出图像数据间的空域冗余度和时间冗余度,可以再一帧图像内进行帧内预测编码,也可以再多帧图像间进行帧间预测编码 9.电话网的结构分为三个等级:国际网、长途网、本地网

10.本地网分为:市内电话网、本地电话网

11.市内电话网:单局制市话网、多局制市话网、汇接制市话网 12.程控交换的整个过程(考大题)13.一个呼叫处理的基本过程:(1)主叫用户A摘

机呼叫(2)送拨号音,准备收号(3)收号(4)

号码分析(5)接至被叫用户(6)向被叫用户振铃(7)被叫应答和通话(8)话终 14.采用统计时分复用时,用户数据交织传输的方

法:(1)比特交织(2)字节或字符交织(3)分组(或块、帧)交织

15.逻辑信道:将这种完成子信道的功能而又实际

并不存在的概念上的信息流通路成为逻辑信道。

16.分组交换的方式: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 17.虚电路方式:是指两个用户终端在开始互相发

送和接收数据之前,需要通过网络建立起逻辑

上的连接(并非存在一条物理的链路),一旦这种连接建立之后,通信终端间就在网络中保持一个已建立的数据通路,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按顺序有这个逻辑上的数据通路到达终点。

18.虚电路方式的特点:1)一次通信具有呼叫建

立、传输和呼叫清除三个阶段 2)数据分组中不需要包含重点地址,因而对于数据量较大的通信来说传输效率提高。

3)数据分组按已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络,在网络终点不需要对数据分组重新排序。

4)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能导致虚电路中 断,此时需要重新呼叫建立新的连接 5)可向用户提供永久虚电路服务

19.数据报方式:将每一个数据分组当作一 份独立的报文一样看待,每一个数据分组都 包含终点地址的信息,分组交换机为每一个 数据分组独立寻找路径,在网络的终点需要 重新排序。

20.数据报方式的特点:(1)用户之间的通 信部需要经历呼叫清楚阶段(2)数据分组 的传输时延较大,而且数据传输分散度大(3)对网络故障的适应能力强

21.路由选择分为:扩散式路由法,查表路由法(清楚工作过程)

22.分组交换的通信协议:

X.25分组终端与分组交换网PAD 非分组终端与分组交换网 X.75分组交换网间

23.简答题:虚信道和虚路径的区别与联系 133页

24.数字复接主要有复接等各种方式

25.HDB3,2DPSK,FSK编码(见课本182页,习题:

7、13)

26.光纤通信:是以光波运载数字信号,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27.光纤通信的特点:(1)线径细,重量轻(2)损耗极低(3)传输的频带宽,信息容量大(4)不受电磁干扰,防腐和不会锈蚀(5)不怕高温,防爆、防火性能强(6)光线通信保密性好。28.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道、接收设备

29.光纤的导光原理:光纤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来导光的30.光纤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课本198页 例1例

231.微波通信:微波是指频率在0.3~300GHz范围的电磁波,利用此频段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就称之为微波通信。

32.微波通信的特点:(1)通信可靠性高(频率高,不易受天线电、工业噪声干扰机太阳黑子变化影响)(2)微波通信又称市局通信或接力通信(微波通信要远距离传送信号,必须把信号一段一段地往前传送)(3)传输信息容量较大(频带宽)33.微波系统的组成、收端站

34.一个完整的长途传输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由终端站、枢纽站、分路站及若干中继站所组成35.抗衰落得措施:(1)自动增益控制技术(2)频率分集技术(3)空间分集技术(4)自适应均衡技术(5)交叉极化干扰补偿技术

36.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成37.站、上行线、下行线和通信卫星等五大部分组成 38.卫星通信的特点:(1)覆盖面积大,通信距离远(2)设站灵活,容易实现多址通信(3)通信容量大传送业务类型多(4)卫星通信一般为恒参信道,信道特性稳定(5)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6)建站快,投资省

39.卫星通信传输线路性能参数(考计算题课本285页 8题)

40.同步通信卫星的组成统、遥测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 41.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多址方式(FDMA)、时分多址方式(TDMA)、空分多址方式(SDMA)、码分多址方式(CDMA)42.VSAT网络的组成:站从网络结构上分为星型网、网状网、混合网 43.数字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就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的交流。44.移动通信的特点:(1)电波传输条件恶劣(2)在强干扰条件下工作(3)具有多普勒频移效应(4)移动用户经常移动

45.移动通信的组成:由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交换中心(MSC)组成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又通过中继线与市话通信网连接

46.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的组成:交换系统(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系统(BSS)、移动终端(移动台MS)、操作维护中心(OMC)47.我国GSM业务网的三级网络结构:一级汇接局、二级汇接局、端局

48.我国GSM信令网采用三级网络结构:以及信号转接点、二级信号转接点、信令点

49.GSM系统的基站BBS由基站控制BBS部分和基站发射BTS两大部分组成。

50.数字移动通信三大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

51.简答题:虚信道和虚路径的区别与联系答:(1)虚信道是一个逻辑信道,由信头中的虚信道标志VCI识别,虚信道上传送的ATM信元具有相同的 虚信道标志。(2)虚路径由具有相同通道的虚信道组成,由信头中的虚路径标志VPI识别。(3)每个VP可以用复用方法容纳多达65536个

VC,同一个VP的不同VC有相同的VPI。52.简答题:VP交换和VC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答:(1)VP交换时,交换节点根据VP连接的目的地,将输入信元的VPI值改为可将信元导向接收端的新VPI值赋予信头并输出,在VP交换过程中VCI值不变。(2)VC交换需要与VP交换同时进行,在交换时,交换节点终止VC连接和VP连接,信元中的VCI和VPI将同时被改为新值。(3)一个VC连接终止时,相应的VP连接也要终止,该VP连接上的VC连接,可加入到不同方向的新的VP连接。

53.卫星地球站的组成:天馈分系统、发射机分系统、接收机分系统、通信终端分系统、监控管理、电源分系统

54.课后题:试从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原理出发,说明T接线器可以单独使用,而S接线器却不能,进而说明引入S接线器的目的。

答:T接线器实现时隙交换原理是利用存储器写入与读出时间不同而实现交换的,而S接线器只是在复用线之间进行相同时隙的空间交换,而没有时隙间交换功能。所以不能仅由S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但通过S接线器可以扩大交换范围,增大容量。

55.通信网的组成: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以及传输链路三大要素组成。

篇3:舰船电力载波通信的阻抗匹配设计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指采用调制/解调技术,是利用传输工频电能的电力线传输数据和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通信方式。如今陆地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家庭高速上网服务和远距离抄表控制[1,2,3,4],但对于电力载波技术的船舶应用,还没有深入研究,舰船的电力线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5]。如果能将舰船配电网络复用为通信网络,即采用PLC技术实现舰船电气设备的通信,相对于传统的通信网络,将会有工程量小,投入成本低;增装简便;减少了故障源等优势,使舰船电网趋于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6,7,8]。

舰船电网指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到用点负载之间的电缆连接。船舶负载种类和数量较多,不可能每个负载都直接由主配电板或应急配电板供电, 有许多成组用点设备是由区、分电板供电,由主配电板直接供电的电网叫一次配电网络,而由区、分配电板供电的网络叫二次配电网络。船舶配电网络分为[9]:a.正常照明配电网络。该电网则由照明变压器副边算起通过主配电网的照明负载馈电各照明分配电板,再由各分配电板供电给全船所有照明灯具。b.动力配电网络。指供电给三相异步电动机负载的电网,也包括供电给380 V三相电热负载的电缆。该网络输送的电能约占全船全部电能的70%左右。c.应急电网。当主电源失电时,应急电源自动启动并通过应急电网供电给应急用户。d.小应急电网。由24 V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提供给各应急设备。e.弱电电网。全船无线电通讯设备、各种助航设备、信号报警系统等用户供电的低压支流电网或中频电网。将电力载波技术应用于区域舰船照明电网,有以下优势:

(1)照明电网中变电装置少,各种谐波干扰和开关脉冲噪声较少。电力载波通信应用的最大制约在于,与专用通信网相比,电力线网络具有复杂的信道特性:线路的阻抗、衰减、传输特性随着不同负载和接入地点的变化,会呈现频率选择性的剧烈变化,相差可达50 d B以上。对于照明电网来说, 到了区域配电一级就不再有变电装置,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产生的谐波影响可以降到最小[10]。

(2)照明电网的负载简单,其对信道特性的影响可以评估。照明电网的负载是各种船用灯具, 功率较小,状态平稳,其电阻、电感、电容等参数已知,可利用经典传输理论评估负载的对电力线信道反射系数和特性阻抗的影响。

(3)照明网络分布广,符合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要求。

为实现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发射端的最大发射功率和负载端的最大接收功率以实现最长距离的通信,必须要对舰船照明配电网进行阻抗匹配分析。 本文按照舰船照明配电网的特点设计电力载波耦合器的阻抗特征,目标是实现发射端的共轭匹配和负载端的阻抗匹配。

1照明电缆参数计算

1.1舰船区域照明配电网的网路计算

图1为典型舰船区域配电网结构。按照规范要求[11],每个支线以两个插座计算,每个照明插座应按二个灯头计,则支路负载系数为1。支线5负载功率P2 -5= 2× 2× 60 W =240 W,支线电流I2 -5=1.091 A。 干线分支2的功率为P2=3×240 W ×ρ =960 W ,ρ 为负载系数,干线分支2有六个插座,负载系数0.75。 干线分支2负载电流I2=4.364 A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区域照明配电网路计算结果如表1。

则支线负载电流以1.091A计,干线分支电流负载电流以1.091A计,干线负载电流以13.88 A计。船用电缆载流量表确定电缆规格。船用三芯照明电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即可。

按发热要求的安全载流量如表2中所示。

根据表2,照明支线电缆为截面积为1 mm2,干线分支电缆为2.5 mm2,干线电缆需用4 mm2。表3为船用三芯电缆线芯的电阻和感抗值。

1.2交流电阻的计算

电力载波通信需要采用高频信号通过船用电缆,所以会产生显著的趋肤效应[12]。研究表明,导线中电流密度从导线表面到中心按指数规律下降, 导线的有效截面积减少而电阻加大。工程上定义从表面到电流密度下降到表面电流密度的1/e时的厚度为趋肤深度Δ:

其中: f为频率; μ 为磁导率;ρ 为电导率。对于铜介质, μ =1.257 μH/m , ρ =5.714×109S/m ,均为20℃时的数值。那么交流电阻R与直流电阻的关系可表示为

则交流电阻R =K ⋅R0, K的值与频率有关,R0为直流电阻。计算可得三种线路的交流电阻如图2所示。

可见随着频率增加线路交流电阻会不断变大, 原因是由于高频信号的载流截面由于趋肤效应变得非常狭小。10 MHz时的电阻可为直流电阻的80倍。

1.3交流电感的计算

电缆电感包括两部分:外电感和内电感。外电感决定于电缆结构的几何尺寸,与频率无关。电力电缆相间的聚氯乙烯绝缘层不导磁,所以一般情况下外电感可以忽略。内电感的数值与传输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趋肤效应愈显著,内电感越小。 交流电感可用式(4)计算。

其中: r为电缆芯半径; Δ 为趋肤深度; ρ 铜的电导率。三种电缆的交流电感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1.4相间电容的计算

分析对象为聚氯乙烯船用三芯电缆,型号CVV90[13]。电力电缆对于工频电能的相间绝缘一定符合要求的,所以在考虑导线间电场影响时我们忽略工频电能只关注高频载波信号。利用计算通信电缆相间电容的方法计算载波通信下的电缆电容,几何特征上符合电力电缆要求,屏蔽层的组合绝缘介质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力电缆一致[14]。

1-铜导线;2-聚氯乙烯绝缘;3-非吸湿性材料填充物;4-聚氯乙烯包带;5-聚氯乙烯绕包衬垫;6-铠装;7-聚氯乙烯外套

图4为船用三芯电缆结构图。将其简化为无限长圆柱导线,半径设为R ,带点线密度设为 λ ,其周围的电场具有圆柱对称性,可用高斯定律求出电场强度为

将式(5)积分,选择r =r0处电势为0,可得电势为

在r ≥R处,电势δ(r) 与R无关,所以可以假设导线收缩为一条线密度为 λ 的直线,电势仍不受影响。

如图5所示,对于三芯导体来说,3、2径向之间的电场存在1导线的分量。

则3、2之间的电势差可以积分求得,积分路径为R到d , d为导线芯间距。

那么相间电容公式为

电力电缆绝缘材料特性如表4[13]。

绝缘层为软聚氯乙烯,则介电常数ε =ε0εD, 其中ε0=8.854e -12 。可计算出截面积为1 mm2、 2.5 mm2和4 mm2的CVV90船用照明三芯电缆相间电容分别为74.938 p F 、 84.940 p F/m和88.141p F/m 。

2舰船电力线信道特性参量的计算

根据单口网络的传输特性[15],分别计算出特性阻抗、传输系数、负载阻抗、负载反射、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得出三种电缆带负载的输入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如图6所示,负载为阻抗参数已知的船用荧光灯。图中实线为特性阻抗,虚线为输入阻抗。

对于有损耗的传输线,由于线上有损耗,使输入波和反射波的振幅沿着各自的传播方向指数衰减,致使越靠近信号源端,驻波起伏越小,阻抗的波动也越小,最后接近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耗传输线的这种特性,在损耗大时更加明显,因此可把足够长度的有耗线用作匹配负载。

3阻抗匹配计算

阻抗匹配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6]:一是如何从微波源中取出最大功率,这就要求信号源与传输线输入阻抗实现共轭匹配;二是如何使负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我们采用第四代OFDM电力载波芯片LME2980,中心频率352 k Hz,带宽96 khz,则频率范围为256~448k Hz。

以CVV/1 mm2用于支路的照明电缆为例,通过计算,在频率范围内的特性参量范围如表5所示。

3.1发射端共轭匹配

发射端共轭匹配的要求为

即耦合器电阻等于传输线输入电阻值,耦合器电抗等于传输线输入电抗的共轭。当发射端共轭匹配时,负载与传输线并没有实现匹配,所以一般情况下,传输线上电压时行驻波分布。输入阻抗公式与负载有关,因此发射端匹配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3.2负载端阻抗匹配

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上特性阻抗时的匹配称为负载匹配,负载匹配可以使负载从发射端中吸收最大功率,传输线功率容量最大,微波源工作状态稳定。本文中即是使耦合器的输出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3.3耦合电路阻抗匹配设计

耦合电等效图如图7示[17,18]。

右侧为电力线端。其中L1=LS+M ·Lm,等效为线路自感与互感之和,M为从电力载波端到电力线端的变压器互感系数。变压器为1:1 ,实现电力载波端和电力线端的电气隔离。耦合电路阻抗为

设通信线路长度为d ,按照匹配原则,可以计算出R1、L1、C1的取值范围如表6所示。

为取得更好的高通特性和品质因数,应尽量减少电感值。从左端口看入,耦合器为RC高通滤波器,设截止频率为10 k Hz,,则截止频率近似为

可求得等效电容C1的取值约为5.3 μF / d2。从右端口看入,耦合器为LC高通滤波器,设截止频率为100 k Hz,,则截止频率近似为

计算可得等效电感L1的取值约为0.11 μH ×d2。 设通信线路长度为30 m,利用Multisim验证元件取值,得出耦合电路幅频响应如图8所示,耦合电路符合高通滤波和匹配要求[19]。

4结论

本文将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应用于舰船照明配电网,减少了负载噪声和谐波对载波通信的影响。在计算出舰船照明电缆的各类型参数基础上,得出特性阻抗、输入阻抗与频率的关系,针对第四代OFDM载波芯片,给出了实现发射端共轭匹配和负载端阻抗匹配的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耦合电路设计。并通过电路仿真,验证了所设计耦合电路参数符合高通滤波的要求。

摘要:舰船电网是具有各类负载和变电装置的移动式独立电网。首先提出在舰船照明电网中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具有信道谐波干扰少、负载简单、脉冲噪声可评估,分布广的优势。而后在考虑趋肤效应的影响下分析计算出包括交流电阻、交流电感和相间电容在内的照明电缆参数,根据传输线理论得出舰船照明电网电力线信道特性阻抗、输入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实现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耦合电路与舰船照明电缆线的两种匹配:一是发射端的共轭匹配,使发射功率最大;二是负载端的阻抗匹配,使接收功率最大。同时给出了适用于舰船电网的电力载波耦合电器的阻抗设计参数。

篇4:移动通信复习总结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小区分裂,划分扇区。

慢衰落:阴影效应,大气折射;快衰落: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

图传播损耗因素:地形地物,天线高度,载波频率、传输距离。

多径影响:幅度变化,瑞丽衰落、直射波接受信号莱斯分布;时间扩展,码元串扰。脉冲成型:矩形脉冲经过限带信道,脉冲在时间上扩展,造成严重符间串扰(ISI),可减小ISI和调制信号的带宽,分升余弦滚降滤波器、高斯脉冲成型滤波器。Nyquist准则。均衡:矫正信道传输函数,使其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抵消码间串扰,时、频域均衡。分集:多路不相关衰落路径传送相同信号并合并,对抗衰落和延时串扰。分集技术图。语音质量评价:客观法:信噪比;主观:MOS平均意见得分,DRT,DAM。

语音有冗余要压缩:短、长时相关性,准平稳性,静音特性。人耳听觉:对信号相位特性不敏感;掩蔽效应:能量掩蔽、频率掩蔽。

扩频多址SSMA:跳频码分多址(FH-CDMA)直接扩频码分多址(DS-CDMA)跳时码分多址(TH-CDMA)

DS-CDMA系统2特点:多址干扰:多用户共用频率,接收机叠加多信号;远近效应:近处的强信号抑制远处弱信号的接收,克服方法: 功率控制

三中扩频码:沃氏码64,短、长码序列图

GSM: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89生效91问世92使用。其组织结构: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主要特点:规范化,模块化。四大子系统:BSSNNSOSSMS及其子系统功能。重要图。图。一个BSC可管理几十个BTS,点到点,多点,点环。

HLR选填。EIR存有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移动台:移动终端ME量级图,客户识别卡SIM内有CPU,3存储器,串行通信单元。网络接口:A接口、Abis接口、Um接口要图。

GSM频带:900MHZ频段(上下行链路分配细则,共124对载频),一个信道带宽200KHz,分若干周期(帧),每周期8时隙。小区半径0.5—35KM。

各空中信道H:FCCH频率校正、SCH同步、BCCH广播控制、PCH寻呼、RACH随机访问、AGCH准许访问、SDCCH独立专用控制、SACCH慢速随路控制、FACCH快速随路控制、TCH话务。GSM系统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CGI、位置区识别码LAI图。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位置更新和漫游管理、切换(重要)、呼叫管理、用户鉴权加密、移动台状态。

GPRS: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一种新GSM(9.6Kbps)数据业务,给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分组数据接入服务,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数据速率最高可164kb/s,与GSM不同的是8个时隙都可供给一个用户。

GSN是GPRS网络中最重要的网络节点,有SGSN(服务GSN)和GGSN(网关GSN)。PCU分组控制网元。图

E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 GPRS + EDGE,两种调制模式GMSK、8PSK。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统称IMT-2000,工作频段2000MHz,波长15cm,最高业务速率2000Kbps。下载峰值速率 车速环境:144kbps步行环境:384室内环境:2048。图3GPP、3GPP2。

CDMA:比特(Bit),符号(Symbol),码片(Chip),处理增益:最终扩频速率和比特速率的比,图3信号可以小于噪声,解扩后为窄带

WCDMA:图IMT-TDD、IMT-FDD,功率控制上行功控、下行功控各1500HZ、开环功控、闭环功控。图切换软切换。载波间隔5MHz。

CDMA2000:物理信道:前向后向。码片速率: 1.2288Mcps,前向功控:800Hz。多图无线信道的特性:各种干扰和衰落。4G OFDM技术。

3G各效应:多径效应:接收天线会收到直达信号和多条反射而有延迟的信号,产生衰落。呼吸效应:随业务量的增加(或减小),小区覆盖半径收缩(或扩大)的动态平衡现象。阴影效应:移动台在运动时,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引起接收点场强中值起伏变化。同心圆效应:各业务扩频因子不同,故覆盖为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远近效应:同一手机用户有时靠近小区边缘,有时靠近基站,近处的强信号抑制远处弱信号的接收。多普勒效应: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TD-SCDMA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系统。每载波带宽: 1.6MHz,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频率,每时隙16个码道。

LTE综述: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高速、高效、低时延、简单、灵活统一、节省成本。重要图P4峰值速率:下行100Mbps,上行50;时延:控制面< 100ms用户面< 5ms;移动性:350 km/h;带宽:1.4MHz~20MHz。图网络架构扁平化、简单化图SAE网元:MME移动性管理、Serving GW、PDN GW分组路由转发、PCRF、HSS归属用户服务器。

MIMO多出多入。SON自组织网络。IMT-Advanced 要求的峰值速率1Gbps(静止低速)100Mbps(高速)一次会议。LTE信令时延<100ms,业务环回延迟<10ms。

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接入方式多样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异构性。LTE-Advanced(LTE+):真4G,峰值速率:100MHz带宽下,下行1Gbps,上行500Mbps,趋势一堆。提高频谱效率、峰值速率,室内场景优化。

LTE关键技术:LTE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高阶调制技术增益受信道条件影响较大,靠近基站有增益。

信道质量的信息反馈CQI,eNodeB基于CQI来选择调制方式、数据块的大小、数据速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技术。宏分集技术。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抗多径衰落,频谱效率高,带宽扩展性强,频域调度和自适应,实现MIMO技术较简单。不足:峰均比高,对频率偏移敏感,小区多址和干扰抑制。

上行多址技术:LTE采用在频域实现的多址方式: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下行多址技术:OFDMA正交频分多址图。

LTE物理层:支持的信道带宽(对应传输带宽配置RB数目)1.4 MHz(6个)3(15)5(25)10(50)15(75)20(100)。双工方式:FDD,TDD,HFDD半。

一个PRB(物理资源块)时域上包含7(6)个连续OFDM符号,频域上包含12个连续子载波。RE:1个符号*1个子载波。PRB的大小和下行数据的最小载荷相匹配。PRB的时域大小为一个时隙,即0.5ms。物理资源:时隙,子、无线帧,OFDM符号,基本时间单位,天线接口。LTE移动性管理:跟踪区(TA)。移动性包括空闲状态下、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小区选择、重选属空闲状态下的移动性。切换属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LTE的切换属后向切换。

篇5:舰船通信复习总结

我们把实务部分的18节内容归纳成5个问题,每年考试的案例分析题基本上都会考到这5个问题。这5个问题分别为:

1.通信工程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问题 2.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3.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问题 4.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环境保护问题 5.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其它问题

1.通信工程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设计问题

施工准备实际上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所以这里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实际上往年考试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中重要的考点,基本上每年都会在案例分析题中考到施工准备。这部分内容包括教材上的以下内容。包括内容

熟悉:建设实施阶段工作内容 掌握:通信工程施工的现场准备 掌握:通信工程施工的技术准备

掌握:通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结构要求 掌握: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掌握: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

一、建设程序(这里指建设单位,本教材主要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分析问题)

二、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通信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由初步设计、年度计划安排、施工准备、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投标、开工报告、施工等七个步骤组成。

(一)初步设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由建设单位(业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做题时要注意是否得到批准)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项目的建设方案、设备选型及项目投资概算。

(二)年度计划安排

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做出年度计划安排。年度计划中包括通信基本建设拨款计划、设备和主要材料储备(采购)贷款计划、工期组织配合计划等内容。年度计划中应包括单个工程项目和年度的投资进度计划。

经批准的年度建设项目计划是进行基本建设拨款或贷款的主要依据。(如果施工单位不能按时得到工程款,一般认为建设单位的年度计划安排有问题)

(三)建设单位施工准备

建设单位做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落实各项报批手续。

(四)施工图设计

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主要通信设备订货合同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是控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重要文件,是办理价款结算和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

(五)施工招投标

(六)开工报告

建设工程开工前一个月,向主管部门提出开工报告。

(七)施工

施工承包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条款、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前策划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进行施工,、对隐蔽工程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委派的监理工程师或随工代表进行随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完工并自验合格后方可提交“交(完)工报告”。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通信工程施工的现场准备(指施工单位的现场准备与技术准备)

一、施工进场准备的一般要求

1.落实技术准备工作的各项工作内容。

2.进行现场勘察,核对设计重点部位的工程量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可行性。3.线路及管道工程应设立临时设施。

设立临时设施的原则是:距离施工现场就近;运输材料、设备、机具便利;通信、信息传递方便;人身及物资安全。(2007.33)

4.进行必要的材料厂验,签订材料的供货合同,及时采购承包的主要材料及计划内的辅助材料、劳保用品,做好材料、设备的清点、进场检验及标识工作,并对其数量、规梅等进行登记,建立台账。材料和设备进场检验应有建设单位和监理在场,并由建设单位和监理确认,将测试记录备案。5.清点施工机具、仪表和工具,并建立台账。

6.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组织分工、任务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安全、环境保护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7.安装调试施工机具、设备、仪表,做好施工机具和施工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8.办理施工许可证。

二、光(电)缆线路工程施工现场准备(2006.35)

三、管道光(电)缆工程施工现场准备

四、设备安装工程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做好冬雨期施工准备工作。2.应做好特殊地区施工准备工作。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通信工程施工的技术准备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技术资料准备,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技术准备,参与施工图设计会审和设计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项目施工人员的资格认定,安全技术交底,编制工程设备和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以及仪表的需用计划等。

一、施工图设计审核

(一)施工图设计的自审(与会审之间留有一定的时间)施工图设计自审的记录应包括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对设计图纸的有关建议等。施工图设计自审的内容包括: 施工图设计是否完整、齐全,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施工图设计是否有误,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 3 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 4 对施工图设计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施工部分或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部分,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 明确施工项目所需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供货情况; 6 施工图中穿越铁路、公路、桥梁、河流等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7 找出施工图上标注不明确的问题并记录。8 工程预算是否合理。

(二)参加施工图设计会审

施工图设计会审一般由建设单位主持,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参加,参加会审的各方共同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会审。

审定后的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会审纪要,都是指导施工的法定性文件,在施工中既要满足规范、规程,又要满足施工图设计和会审纪要的要求。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

二、制定技术措施

工程中主要应制定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三、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工程施工前由主持编制该工程技术文件的人员向实施工程的人员说明工程在技术上、作业上要注意和明确的问题,是施工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制度。

(一)技术交底的依据

技术交底应在合同交底的基础上进行,主要依据有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工程摸底报告、设计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各项技术指标、管理体系要求、作业指导书、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其他书面要求等。

(二)技术交底的内容(2006.31)

工程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应向施工人员作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以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交底的主要内容为: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工程特点、难点、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进度安排、工程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专业工序施工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还应向施工作业人员作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包括该专业工序的过程、工序的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要领、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如编制有关键及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特种环境及特种作业的指导书以及“三新”技术的应用等,均应向施工人员交底。工程中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也应一同交底。

(三)技术交底的实施

施工技术交底可以用会议、口头沟通或示范、样板等作业形式,也可用文字、图像等表达形式,但都要形成记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形成记录并归档。

1.技术交底应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责任。

2.技术交底要做到逐级交底,直至交底到施工操作人员。交底必须在作业前进行,并有书面交底资料。3.安全技术交底的范围包括高空作业、地下作业、大件运输、爆破作业、带电作业及其他高风险的作业,对此应进行作业环境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

4.技术交底的记录将作为履行职责的凭据,技术交底记录应有统一的标准格式,交底人员应认真填写并签字,接受交底人员也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5.交底文件的归档工作要求技术交底和记录应由交底人整理归档。6.通信工程技术交底的重点

7.项目经理部应在技术负责人的主持下建立本项目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一般情况下,施工技术交底仅做一次是不适宜的。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现场施工环境状况和施工条件等文字介绍,1.工程特点:

其内容一般包括工程概况:建设规模、工程技术要求和施工特点等内容。2.现场施工环境状况 3.施工条件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批准的施工图设计,设计会审纪要,规程规范,施工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施工合同,摸底报告等。

三、施工方案

四、工程管理目标及控制计划(2007.34)工工程管理目标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进度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控制目标、环境控制目标等。还应依据施工方案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重点内容,重点叙述)

五、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包括用工计划、施工车辆、机具及仪表使用计划、材料需求计划等。

六、对建设单位的其他承诺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七)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传输工程、移动工程和微波工程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在用设备的正常运行。施工组织设计具体内容:

一、工程概况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应重点介绍机房施工准备情况和机房内已有设备的情况,并说明施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于传输、移动和微波工程,还应说明站点沿线的交通情况。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所依据的文件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及会审纪要、相关定额及规范和规定、施工合同、摸底报告等。

三、施工方案

对于电源工程,可以按照配电室、油机室、电池室、地网等位置分别进行施工,单独考虑施工的起点。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的技术措施应重点考虑在用设备的保护和设备割接的内容。割接方案应得到建设单位批准以后才可以使用。

四、工程管理目标及控制计划

五、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六、对建设单位的其他承诺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八)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通信线路工程可以分为架空工程、直埋工程、管道工程三类。线路工程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通信线路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编制。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同时还应依据施工图设计及会审纪要、相关定额及规范和规定、施工合同、摸底报告等编制。

三、施工方案

1.编制工程管理计划 2.分解工程项目

3.确定施工的起点和流向

(1)架空线路工程中,终端杆位置一般均可设置为施工起点。施工流向可以从一个施工起点开始向另一端进展,也可以从两个起点开始向中间进展。(2)直埋线路工程的一个中继段中,施工起点一般确定在终端或光缆接头处。施工起点设置在光缆接头处时,要求光缆的配盘必须准确,否则不可以把光缆接头处设置为施工起点。过河或入管道需要变换光缆程式的工程,可以把过河点和管道入口处设置为施工起点。直埋线路工程可以从施工起点向另一端进展或从两个起点位置向中间进展。4.确定施工顺序 5.制定技术组织措施 6.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四、工程管理目标及控制计划

编制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境的管理目标及控制计划。项目经理部应重点做好进度控制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和安全控制计划的编制工作。

五、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六、其他对建设单位的承诺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九)2.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每年的案例分析题是一定要考的,书上本部分内容占篇幅比较多,分布在几个地方,这里放在一起讲。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教材上的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掌握:通信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规范规定 掌握:通信工程施工重要过程的控制 掌握: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点

广播电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掌握:广播电视工程的质量控制点 了解:广播电视工程供配电要求 通信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掌握:通信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特点 掌握:通信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掌握:通信工程质量事故的防范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 掌握:施工质量控制对策在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应用 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在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应用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通信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规范规定

一、依法承揽及分包工程

施工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不得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二、建立质量责任制

三、做好项目施工前质量策划及设备器材检验工作

施工单位应按行业的相关要求,参加设备和器材出厂或施工现场开箱的检验工作。(2007.32)

对工程材料(自购材料, 有合格证的材料也需要检验)进行检验。检验的设备、材料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对不能从外观检验判断质量的设备、材料,在使用或测试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自购的设备、材料应立即更换,与此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向供应商获得索赔;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应向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汇报,由建设单位确定处理办法。

四、按标准及规范要求施工

施工单位应按国家和部颁有关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工序管理,坚持“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应有记录,隐蔽工程在实施隐蔽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五、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2007.32)

质量监督机构具有典型的第三方检验的公正性。部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全国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个行政区内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施工单位应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为质量监督检查提供方便,并与之积极配合。

六、提供竣工资料及工程返修、保修

施工单位在施工完毕后,应提供完整的施工技术档案和准确详细的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应满足存档要求,表格中的签名应手签完成,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签字的地方不能疏漏。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一)掌握通信工程施工重要过程的控制

特别注意重要过程的识别,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而且不同类型的通信工程有不同的质量控制点。后面安全,进度,环境,成本等问题也有类似的过程。

一、重要过程的概念

重要过程:是指对工程的最终质量起重大影响或者施工难度大、质量易波动的过程(或工序)。特殊过程:在重要过程中有一些对形成的产品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其产品缺陷可能在后续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或交付后才显露出来的过程,或过程的特性不能经济地检测。

关系:特殊过程是重要过程的特例,他们对工程质量都存在质的影响,都应重点加以控制。

二、重要过程的识别(2007.33)

主要对最终质量起重大影响或者施工难度大、质量易波动的过程。

l.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过程,这些过程涉及到重要过程的重要部位,如材料检验、光(电)缆及管道的沟深、焊接过程、性能指标测试(包括检测装备的精度)等。

三、重要过程的控制

对重要过程的控制是实现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应重点控制质量控制点。从事特殊过程的人员应满足相应得资格与能力要求。

(一)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识别出重要过程以后,就要在这些过程中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是反映该过程的质量状态的,是一个或一组数据。质量控制点可以设一个也可以设多个,每个点必须是可测量或可识别的。

(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 1.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重要过程和特殊过程,制定过程控制措施。质检员负责过程(工序)的质量检验及认定,对过程进行工序质量监控。2.进行技术交底 3.落实“三检”制度

4.确保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对不合格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二)掌握通信工程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

1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

2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性质划分工序,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设定质量控制点,并对其进行动态控制。

一、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点

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按照其实施过程,可分施工准备、硬件安装、性能测试、竣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施工工序包括:施工现场勘查——施工图复核——器材检验——安装走线槽(架)——抗震基座的安装制作——机架、设备的安装——电源线的布放——电缆的布放——信号线的布放——加电本机测试——系统测试——竣工文件的编制。一些可设置质量控制点的位置:

(一)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二)设备安装阶段

4.室外设备的安装(2006.34)

(三)设备测试阶段

(四)竣工阶段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三)

二、线路工程质量控制点

通信线路工程的质量控制,可分准备、实施、竣工三个阶段进行。

控制工序包括:施工现场路由复测——线缆单盘检测——挖沟(立杆—拉线—吊线)——敷缆——回填及保护——线缆接续及测试——中继段性能测试——竣工图的绘制及竣工文件的编制。下面列出—些可设置质量控制点的位置:

三、管道工程质量控制点(2006.31)

通信管道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按照其实施过程,可分准备、实施、竣工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工序包括:施工地段、路由现场勘查——材料进场检测、检验——沟槽、基础施工——管道敷设、包封及回填——人(手)孔施工——管道试通——竣工图绘制及竣工文件编制。可设置质量控制点的位置: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四)通信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特点

一、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有技术方面的原因、管理方面的原因、操作方面的原因、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技术方面的原因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勘察、设计、施工时技术上的失误,如对现场环境情况了解不够,技术指标设计不合理;重要及特殊工序技术措施不到位等。

管理方面的原因是指管理失误或不完善,如施工或监理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到位;设备、材料检验不严格等。

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主要是指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如下:

1.建设单位:全面规划不够,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在工程建设方面往往先施工、后设计或边施工、边设计、边投产的“三边工程”;将工程发给不具备相应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向参与建设的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够准确、完整;任意压缩工期;工程招投标中以低子成本的价格中标;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等。

2.监理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具体制定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不能针对具体项目制定适宜的质量控制措施;监理工程师不熟悉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和工程验收标准;现场监理人员业务不熟练、缺乏责任感;在监理工作过程中不能忠于职守。

3.勘察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强制性标准及设计规范进行勘察设计;勘察不详细或不准确,对相关影响因素考虑不周;技术指标设计不合理;对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未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建议;设计中未明确重要部位或重要环节及其要求等。

4.施工单位:工前策划不到位,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承担施工任务的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不能胜任工作;未给作业人员提供适宜的作业指导文件;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不善或失准;未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设备及材料进行检验;相关人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感以及违规作业等。

5.器材供应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器材性能的检验制度,供应人员不熟悉器材性能、技术指标和要求,不熟悉器材检验方法,把不合格的器材运到工地,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二、常见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 1.影响范围广 2.经济损失大

3.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

4.通信技术、产品更新快,施工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增多;易产生质量缺陷,形成事故隐患。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五)通信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一、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要求

1.施工单位由于自己的管理疏漏及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自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2.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时,应由施工单位计算事故损失情况,分析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研究分析处理办法,尽快处理质量事故。

3.对于工程中发现的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质量事故再次发生。(处理任何质量事故都要分析原因,以防下次发生类似问题)

通信工程质量事故的防范(重点关注管道工程和光缆线路工程)

一、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质量事故预防

1.直埋光缆埋深不符合要求的预防措施:开挖沟深度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验收标准执行;挖沟时应加强质检,不断进行巡回检查;放缆前沟底应清理平整;回填土应满足规范要求。2.光缆敷设时打结扣的预防措施(2007.34)3.光纤接头衰耗大、纤芯在接头盒中摆放不整齐,接头盒安装工艺不合要求的预防措施 4.光缆对地绝缘不合格的预防措施(2007.34)

二、杆路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 1.电杆倾倒的预防措施

三、市话电缆工程质量事故预防

四、通信管道工程质量事故预防.

1.塑料管孔接头断开造成管孔不通的预防措施

3.硅芯管漏气的预防措施:硅芯管运到工地后,应作保气试验;敷设时禁止在地面拖、压;回填土时,不要使石头等尖状物体损坏硅芯管;用接头管接续时,一定要保持接头严密;每段接续(两人孔之间)完成后,可回填部分细土,应按要求作保气试验,确认不漏气后,再回填土。

五、室内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事故预防

六、天、馈线工程质量事故预防

七、铁塔工程的质量事故预防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六)通信与广电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重点关注人、机、料、法、环因素,)

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从工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判断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力。对于判定的影响质量的因素,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明确相关控制要点。

二、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要点

(一)认真贯彻质量管理体系

(二)明确质量控制所依据的内容

(三)加强组织管理,明确责任目标,坚持“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2006.32)

(四)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七)施工质量控制对策在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控制等手段和方法,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是质量控制最有力的手段。质量控制对策的制定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二、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三、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数理统计方法在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应用

二、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3.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八)3.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问题

通信与广电工程的进度问题实际上与工程的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就可以节约成本。而调整进度,比如压缩工期一般会增加成本。很多因素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这就涉及到合同的管理问题,有时需要进行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往年考试是往往把这几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考,所以这里把这3个问题放在一起。

在这进度、成本、合同管理问题中,重点关注网络图与横道图的绘制、进度的调整以及费用、工期索赔问题。它是每年考试重点内容。本问题包括教材以下内容: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工序合理划分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合理调整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问题

掌握通信与广电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 掌握降低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成本的措施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合同风险的识别、防范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合同变更处理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 掌握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索赔处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十九)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工序合理划分

一、工序特点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具有以下特点:

(一)各工序的分工界限明确

(二)工序的前后顺序相对固定

工序前后顺序的不可调整性存在两种情况:

1.在施工过程中,前面的工序如果不完成,后面的工序仍可以进行,但这样做不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前道工序没有完成,后面的工序就不具备施工条件。敷设光缆这道工序后面是光缆接续------光缆接续

(三)每一工序中存在诸多顺序不可调整的工作

二、工序划分方法

处理直埋光缆、新建管道等地下工程的关系时,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三、工作分解结构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其实质上是项目任务的一种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表达方式,使每项任务都被安排到整个项目结构的适当位置。

四、工序安排要求

(进度调整时常考虑流水法施工问题)安排施工工序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均衡、连续地施工

(1)组织流水施工的条件

可以把工程划分为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也称流水段)。各作业段施工持续的时间相近。

各作业队按一定的施工工艺要求配备必要的施工资源,依次地、连续性地由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反复地完成同类工作。2.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应在施工的准备阶段编制,应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经理部的相关人员编制,并由项目经理审核,报相关领导或机构批准以后才可以实施。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

一、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

项目经理部应按照以下要求编制进度计划:

1.进度计划应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2.进度计划应保证工程项目迅速发挥投资效益;

3.进度计划应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4.进度计划应保证工程项目节约施工费用。

二、编制进度计划的依据 1.施工合同

2.批准的施工图设计。3.概、预算定额。

4.现场摸底报告,或者已经掌握的施工现场具体环境及工程的具体特点。

5.企业能为此项目配备的施工资源(包括施工人员、仪器、仪表、机具、设备、车辆等)数量。6.材料供应计划。

7.以往类似工程的实际进度及经济指标。

三、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

进度计划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横道图和网络图两类。

1.横道图:适用于编制总体性的控制计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等 2.网络图:适用于编制实施性的控制性的进度计划。

四、进度计划的内容

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包括:编制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各单位工程的开完工日期及工期一览表、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其中关键是“施工总进度计划表”。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内容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一般包括:编制说明、进度计划图、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1)编制说明,编制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执行重点与措施、存在的问题、职责分工等。(2)进度计划图

横道图的进度线中间应填写工程量、人工及机械量需求数量、持续时间等内容;在网络图之外应列出以下内容:工作(或工序)名称、工程量、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等。(3)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风险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它对进度的影响程度及应对措施等。

常见的风险一般有: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等物资供应不及时、劳动力供应不及时、仪器仪表及机械设备供应不及时或使用过程中损坏、自然条件干扰、拖欠工程款、分包影响等因素。控制措施应从技术、组织、经济、合同4个方面考虑,应抓住重点。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一)

五、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六、进度计划图的优化方法

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不同,进度计划图的优化方法主要有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种。1.工期优化

工期优化就是压缩计算工期,以达到要求的工期目标,或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工期最短的过程。2.费用优化

费用优化又叫时间-----成本优化,它是寻求最低成本时的最短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过程。3.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是指在资源合理使用(均衡、最省)的条件下,使得工期满足一定的要求。即力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短的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果。资源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1)资源有限——工期最短。其优化的前提条件为:网络计划制订后,在优化过程中各工作的持续时间不得改变,各工作每天的资源需要量是均衡、合理的,优化过程中不予改变;除规定可以中断的工作外,其他工作均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优化过程中网络计划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不得改变。

(2)工期固定——资源均衡。此优化就是在网络计划总工期固定的前提下,使资源的需要量大体均衡。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二)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识别,动态控制,调整,总结)

一、进度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

二、可能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因素

通信与广电工程项目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可归纳为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地形及地质因素、交通因素、气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影响最多也最严重。1.相关单位的影响 2.大型事件的影响 3.施工条件的变化 4.技术失误

5.施工组织管理不利 6.意外事件的出现

三、通信设备安装工程中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一般在室内施工,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设备安装工程进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政府部门等相关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方面的因素。

四、通信线路、通信管道工程中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

通信线路、通信管道工程一般在室外施工,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影响通信线路、通信管道工程的因素主要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当地的政府部门等外部的影响因素和施工单位内部的影响因素。

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合理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应对工程进度实行动态控制,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发现偏差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保证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工。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三)

一、进度的动态控制

二、分析进度偏差及其影响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要进行动态控制,就要分析工程中是否发生了进度偏差。如果工程中存在进度偏差,还应分析此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

(二)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1.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

(1)如果出现偏差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则无论偏差大小,都将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如果出现偏差的工作为非关键工作,则要根据偏差值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

2.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TF(1)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

(2)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对总工期没有影响,但它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比较偏差与自由时差的情况来确定。3.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自由时差FF(1)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会产生影响,应该如何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影响的程度而定;

(2)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因此原进度计划可以不作调整。

三、调整工程进度的方法

四、调整进度偏差时应考虑调整成本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四)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问题 通信与广电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施工项目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一)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

施工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1.固定成本:是指不受工程进度影响的成本,即不随工程项目的不断进展发生变化的各项成本费用,如非生产人员工资、折旧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办公费等企业管理费。施工企业应分析固定成本的构成情况;通过对固定成本的分析降低企业的固定开支。(固定成本的分析不是项目经理部的问题,而是施工企业的问题,所以教材不作具体论述)

2.变动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随工程项目的不断进展,开支水平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成本。变动成本主要包括现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临时设施费及现场管理费等直接工程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分析应着重分析变动成本,通过对变动成本的分析来降低现场开支水平。

(二)项目不同阶段的成本内容

1.施工前的成本主要包括项目投标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2.施工期间的成本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费用及企业管理费。3.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

(三)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原则: 1.要实事求是

2.要有翔实的统计数据 3.要注重时效

4.要为生产经营服务

二、影响施工项目成本变动的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成本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外部的属于市场经济方面的因素和内部的属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

(一)市场经济方面的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成本变动的市场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外部的属于市场经济方面的因素。如果存在问题,不是施工单位在短期内所能改变的。

(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

内部的属于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工费的开支水平、仪表及设备利用效果、材料及能源的管理、施工质量水平、安全管理水平、进度控制水平等方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直接成本的构成。因此项目经理部应将施工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的重点放在影响施工项目成本升降的内部因素上。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五)通信与广电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

一、施工项目不同阶段成本控制的任务

一般分为施工前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项目收尾阶段等三个阶段,各阶段成本控制的任务也不相同。

(一)施工前阶段成本控制的任务

施工单位项目施工前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投标和中标后的施工准备等两项工作。施工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任务如下:

1.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认真、周密地计算工程成本,保证报价满足工程的需要,满足企业的利润要求;项目中标以后,施工单位应组建与项目规模相适应的项目经理部,并应以中标后签订的合同文件为依据确定项目的成本目标。

2.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合同、设计、规范等文件及企业下达的经济责任目标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并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作为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成本控制目标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二)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任务

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按照成本控制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工程的开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偏差时应分析影响因素,采取措施,防止成本失控。

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要求项目经理部做好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成本核算以及相关方工作情况的检查。

(三)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的任务

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经理部应进行竣工成本分析,盘点、核算工程成本,分析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为今后工程的成本控制积累经验。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六)降低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成本的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措施一般可以从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结构的分析、施工方法的合理运用、施工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施工合同的全面管理等多个方面制定。

一、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和使用方法如下: 1.确立管理组织,依照企业定额进行工作 2.实行全过程控制 3.加强财务与核算管理

(1)施工单位应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杜绝与本工程无关的费用摊入结算。

(2)项目经理部要及时分析和预测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发现可能造成成本增加的因素时应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3)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执行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审核成本费用的支出必须以有关规定和合同为依据。

二、分析项目的成本结构

工程项目的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要降低项目的成本,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1.精简企业机构,减少固定成本。

2.控制施工现场开支水平,降低变动成本。

3.加大企业经营力度,降低施工项目中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含量。

三、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认真会审图纸,针对工程项目编制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土方案和成本控制计划;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加强质量管理,组织均衡施工,减少窝工、返工等问题,控制质量成本;

工程收尾阶段,项目经理部应认真编写竣工资料,保证工程项目顺利验收,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快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周转速度,提高其使用效率。

五、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应综合考虑工期与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应强化索赔意识。1.合理安排工期,降低工期成本。实际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或滞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2.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七)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内容主要关注索赔问题)通信与广电工程合同风险的识别、防范

一、合同风险的识别

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合同风险可分为客观性合同风险和主观性合同风险。

(一)客观性合同风险

(二)主观性合同风险

合同的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同时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风险。

(三)风险的识别方法

合同风险的识别要求列出所有与合同相关的关键控制点、风险来源、产生条件。风险识别的方法

二、合同风险的防范

合理合法的索赔也是转移工程风险的很好手段。

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包括协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八)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索赔处理

一、索赔的概念

索赔是相互的、双向的。承包人可以向发包人索赔,发包人可以向承包人索赔。

二、建设工程索赔成立的条件及应具备的理由

三、常见的建设工程索赔

四、建设工程索赔的依据

(一)合同文件

(二)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三)相关证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材料有以下七种。

五、建设工程索赔的程序和方法索赔程序(一)索赔程序(日期特点:28)

六、办理索赔应注意的问题

七、提高施工索赔成功的方法

八、建设工程反索赔的概念和特点

(2006.33)某光缆线路工程进度计划见下表: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二十九)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如何识别危险源,怎样评价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控制措施,编制应急预案,落实,检查,纠偏,总结)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明确安全管理的范围

(一)施工资源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施工资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机具及仪表、材料、财物等,(二)周围环境的安全管理

1.对周围人员、车辆的安全保护,主要涉及可能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车辆的安全。2.对其他设施的安全保护,主要涉及到在用设备、设施的安全。

二、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确定安全管理内容

三、安全管理工作应分阶段进行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按照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等三阶段进行。

(一)项目准备阶段,项目经理部应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识别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控制措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2.确定安全控制目标,安全控制措施应写入施工组织设计中。

3.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项目经理部应认真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4.编制应急预案,并对其内容定期演练。

(二)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经理部应落实安全控制措施,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危险工序,现场专职安全负责人应现场指挥。

(三)项目验收阶段,项目经理部应采取措施对已完成的工作量妥善保管,直至移交给维护单位;应对安全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

四、安全施工的基本要求

(一)对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求 1.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 2.对特殊岗位作业人员的要求 3.对一般作业人员的要求

(二)对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要求

(三)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1.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才可以从事生产活动。

2.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3.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

4.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四)对项目经理部的要求

1.项目经理部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项目经理部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对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项目经理部应坚持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4.项目经理部应当向危险岗位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5.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6.施工现场应当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7.在人孔、沟坑边沿、临时用电设施、顶管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8.因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古墓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一)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阶段安全控制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机构应落实安全控制计划,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现场检查安全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跟踪检查。

一、编制好安全控制计划

安全控制计划是保证施工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它包括安全控制要求、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安全控制计划的内容应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二、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对安全交底工作的要求如下:

(一)安全交底工作应由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

(二)安全交底工作应符合规定要求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保存书面的签字记录。

三、检查安全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 项目经理部的具体检查要求如下:

(一)项目经理部应按照安全控制计划要求进行安全控制,按照安全检查要求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应针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等进行检查,针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

(二)安全检查结束后应编写安全检查报告,说明安全工作中的已达标项目、未达标项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三)对于不同专业的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确定安全检查方法。

四、重点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工作 安全检查工作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堆放场所、施工现场及驻地的安全问题

(二)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安全问题

(三)其他设施的安全问题

(四)施工中的安全作业问题

五、对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跟踪检查

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安全交底的内容进行检查,对安全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于过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检查其整改情况。每次检查应当留有书面记录。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二)通信与广电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要避免危险源酿成事故,就应在工程开工前认真进行危险源辨识。对于识别出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具高度风险的危险源.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一、危险源的识别要求

危险源辨识应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应考虑人的因素、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三个方面,二、工程中常见的危险源

(一)通信线路工程

1.架空线路工程中的危险源 2.直埋线路工程中的危险源

3.管道光(电)缆工程中的危险源

三、风险评价要求

风险评价,主要是分析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的程度。通过风险评价,对风险进行分级,找出具高度风险的危险源,对其进行重点控制。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三)通信与广电工程相关安全控制措施的制定

一、安全控制措施的制定原则

(一)安全控制措施应在了解施工现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编制

(二)制定的安全控制措施应具有可行性

(三)安全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

1.安全控制措施的内容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应以满足工程的安全需要为基准。安全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以能够指导安全施工为目的。

2.安全控制措施的内容应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掌握,应考虑使用人员的水平。

3.安全控制措施的内容应便于管理人员考核操作人员的使用情况,从而有利于措施的贯彻和执行。

二、施工现场应制定的安全控制措施

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以下安全控制措施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还应编制应急预案。制定的安全控制措施应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一)施工现场的防火措施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措施

(三)低温雨期施工的控制措施

(四)机具、仪表的保护措施

(五)在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六)防毒、防坠落、防原有线缆损坏的措施

(七)地下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

(八)公路上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九)高空作业、高处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四)通信与广电工程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及事故的分析处理

项目经理部在编制安全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还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也称作应急反应计划,它是对识别出的潜在的可能随之引发疾病和伤害的事件或紧急情况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对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情况所采取的补充措施和抢救行动。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项目经理部只需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那些较大风险或可以分类的风险,才制定应急方案。

二、事故的分析处理

(一)安全事故的分析处理程序

该程序可以分为报告安全事故——处理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调查——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编写、上报事故调查报告等几个步骤。

(二)安全事故的处理应考虑专业及施工环境特点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五)

通信与广电工程环境控制问题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落实,检查,纠偏,总结)通信与广电工程现场管理要求

施工现场指施工活动所涉及的施工场地以及项目各部门和施工人员可能涉及的一切活动范围。通信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管理

二、对现场居住环境的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驻地的情况合理安排驻地场地,布置生活区、材料堆放点等。落实驻地管理负责人和驻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驻地防火防盗措施。

三、对现场周围环境的管理

四、对于现场物资的管理

五、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管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六)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施工现场在施工活动、管理、服务中所有活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交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活动)能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对现场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三、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 具体要求如下:

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三种状态是指施工生产的正常(如施工连续运行)、异常(如工程停工)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洪水、地震等);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工程未开工时现场的环境情况),现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环境情况)和将来(工程完工以后,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

七种类型是指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的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弃物处置、土地污染、噪声排放、放射性污染及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对当地或社区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

四、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五、常见的环境因素 对于同一种环境因素,在不同的施工项目中是否成为重要环境因素,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评价情况确定。1.设备安装工程的环境因素 2.线路工程的环境因素

3.管道工程的环境因素(2006.31)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七)

通信与广电工程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项目经理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工程的特点,识别出相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它们对施工点周围环境及相关方的影响,保证施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一、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二 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1.施工作业前,对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作业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指导,将具体要求落实到作业中。

三、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可按工程类别分别制定。

(一)设备安装工程

(二)线路工程

(三)管道工程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八)通信与广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一、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内容

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一)机房内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二)市内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三)长途线路施工的现场环境保护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建设工程施工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事先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三十九)5.通信与广电工程中的其它问题 通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掌握通信工程概、预算定额 掌握通信工程费用定额

掌握通信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原则 掌握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掌握通信工程价款的结算内容

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管理规定 掌握通信竣工资料的收集和编制 掌握通信工程随工验收和部分验收

掌握通信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及备案工作要求 掌握通信工程质量保修的服务和管理 通信工程建设市场及企业资质管理 熟悉通信工程建设市场管理 熟悉通信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管理

了解通信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划分和承包范围 通信工程招标投标要求与监督管理

熟悉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监督与管理 熟悉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要求

熟悉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开标、评标和定标的相关要求 通信工程质量监督

熟悉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责 熟悉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 了解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

了解通信工程监理单位的业务范围及要求

了解通信工程监理项目划分及监理工作内容、方法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

通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通信工程概、预算定额

定额,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方面的数量标准。

一、概、预算定额的内容

概、预算定额包含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

劳动消耗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指完成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完成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标准。机械台班消耗定额:是指完成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机械时间标准。

二、概、预算定额的特点

定额水平以符合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原则,即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多数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定额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统一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三、概、预算定额的作用

(一)概算定额的作用

1.概算定额是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建设项目概算和技术设计阶段编制修正概算的依据。2.概算定额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的依据。

3.概算定额是编制主要材料需要量的计算基础,是筹备和签订设备、材料订货合同的依据。4.概算定额是编制概算指标和投资估算,安排投资计划,控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5.概算定额在招标承包制中是确定标底的依据。

(二)预算定额的作用

1.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的基础。

2.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合理确定和控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计价基础。

3.预算定额是落实和调整年度建设计划,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的依据。4.预算定额是编制标底工、投标报价的基础和签订承包合同的依据。5.预算定额是工程结算的依据。

四、现行工程预算定额的构成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一)通信工程费用定额

费用定额是指工程建设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标准,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计取各项建设费用的发生额。通信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依据工程的特点,对其费用的构成,定额及计算规则进行了相应的规定。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费用由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和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四部分组成。

工程费由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组成。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二)通信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原则

一、工程量的计算应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进行

二、工程量的计算依据

工程量计算的主要依据是设计图纸,现行的概、预算定额和有关文件。

五、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3.工程量应以安装实际数量为准,所用材料数量不能作为安装工程量。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三)通信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一、概、预算的定义

概、预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各个不同设计阶段的深度和项目内容,按照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发的概、预算定额、设备及材料价格、编制方法、费用定额、费用标准等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按实物工程量法,预先计算和确定工程全部造价费用的文件。

二、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

编制工程概预算,必须由持有勘察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编制人员持有概预算资格证书。概算是初步设计的组成部分,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和其他有关文件编制。

预算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时要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概算范围内编制。概算或预算应按单项工程编制,通信行业概算定额还没有颁布,暂由预算定额代替。

三、概、预算文件的组成

1.概、预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编制说明及概、预算表格两部分组成。2.概、预算说明应包括:

(1)工程概况、规模、用途、生产能力和概、预算总价等。

(2)编制依据,说明所引用的文件,定额价格及对有关地方政府规定部分和信产部未作统一规定的费用计算依据和说明。

(3)投资分析,主要分析各项投资比例和费用构成,分析投资情况,分析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等情况。

(4)建设项目的特殊条件、问题及处理意见。(5)概预算表格统一使用五种八张表格来组成。

表一;表二;表三甲;表三乙;表四甲;表四乙;表五甲;表五乙。即:概、预算总表(表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概预算表(表2);建筑安装工程量概预算表(表3甲);施工机械使用费概预算表(表3乙);工程器材概预算表(表4甲);引进工程器材概预算表(表4乙);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预算表(表5甲);引进工程其他费用概预算表(表5乙)。

四、概、预算的编制程序

施工项目承包费和预备费不能同时在概、预算表中存在,只有在编制初步设计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时列预备费。

概、预算表格的编写及审查顺序: 表3甲→表3乙→表4甲→表2→表5甲→表1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四)通信工程价款的结算内容

一、工程价款结算的基本原则

工程价款的结算应以国家和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各种预算定额、费用定额、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双方所签订的承包合同为依据。

二、工程预付款

通信工程一般采用包工包料、包工不包料(或部分包料)二种形式。工程预付款方式如下:

三、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

四、工程竣工价款的结算

五、工程价款结算争议处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五)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管理规定 通信竣工资料的收集和编制 工程竣工资料是记录和反映施工项目全过程工程技术与管理档案的总称。

整理工程竣工资料是指建设工程承包人按照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时收集、整理相关文件,待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给发包人,由其汇总、归档、备案的管理过程。

一、竣工资料的收集和编制要求

1.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要依据施工程序,遵循其内在规律,保持资料的内在联系。施工技术文件的形成、收集和整理应当从合同签定及施工准备阶段开始,直到竣工为止,其内容应贯穿于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完整,不得遗漏、丢失和损毁。

2.建设项目的竣工资料,内容应齐全,真实可靠,并能如实反映工程和施工中的情况,不得擅自修改,更不得伪造。

3.竣工技术文件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最新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规范、国家及行业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竣工文件应规格形式一致,数据准确,标记详细,缮写清楚,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5.竣工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蓝黑墨水,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工具,如: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等。有条件时应用机器打印。6.建设项目的竣工资料应满足合同的要求。

7.竣工资料的整理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的要求。

二、建设项目竣工资料的编制内容

建设项目竣工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竣工文件、竣工图、竣工测试记录。

(一)竣工文件部分

竣工文件包括:案卷封面;案卷目录;竣工文件封面;一竣工文件目录;工程说明;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已安装设备明细表;工程材料盘点单;开工报告;停(复)工报告;完工通知;工程变更单和洽商记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验收证书;交接书;隐蔽工程签证记录;备考表。1.工程说明

2.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 3.已安装设备明细表 4.工程材料盘点单 5.开工报告

6.停(复)工报告 7.交(完)工报告

8.设计变更单和洽商记录 9.重大质量事故报告 10.验收证书 11.交接书

12.隐蔽工程/随工签证:监理或随工人员对隐蔽工程质量的确认(对于可测量的项目,隐蔽工程/随工签证应有测量数据支持)。13.备考表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六)

(二)竣工图纸部分

1.竣工图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通信线路工程竣工图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路由两侧50m以内的地形、地貌及其他设施。竣工图纸要与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已安装设备明细表对应。图例应按标准图例绘制。

3.所有竣工图纸均应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的基本内容包括:“竣工图”字样、施工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编制日期、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竣工图章应使用不易褪色的红印泥,盖在图标栏上方空白处。

(三)竣工测试记录 竣工测试记录的内容应按照设计文件和行业规范规定的测试指标的要求进行测试、填写,测试项目、测试数量及测试时间都要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测试数据要能真实地反映设备性能、系统性能以及施工工艺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建设单位无特殊要求时,竣工测试记录一般都要求打印。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七)通信工程随工验收和部分验收

一、随工验收和部分验收的基本规定

随工验收应对工程的隐蔽部分边施工、边进行验收、边签字确认。对工程检查结果所形成的监督档案与随工签证记录应作为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2.部分验收的基本规定

通信建设工程中的单位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提前投产或交付使用时,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按有关规定进行部分验收。部分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组织。

部分验收工程的验收资料应作为竣工验收资料的组成部分。在竣工验收时,对已验收的工程一般不再进行复验。

二、通信建设工程随工验收的内容(2009,2010区别)

三、通信工程隐蔽工程随工验收的程序

隐蔽工程随工验收指将被后续工序所隐蔽的工作量,在被隐蔽前所进行的质量方面的检查、确认,是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的前提和后续各阶段验收的基硷。

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也不得进行后续各阶段的验收。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八)通信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及备案工作要求

一、竣工验收的条件

5.技术文件、工程技术档案和竣工资料齐全、完整。

二、竣工验收的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洽商记录。3.技术设备说明书。4.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

5.主管部门(公司)有关审批、修改、调整文件。6.工程承包合同。

7.建筑安装工程统计规定及主管部门关于工程竣工规定。

三、竣工验收的组织工作要求

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可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规模较大、较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先进行初步验收,然后进行全部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规模较小、较简单的工程项目,可以一次进行全部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1.对初步验收的要求

初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维护等部门参加。初步验收时,应严格检查工程质量,审查竣工资料,分析投资效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落实解决。在初步验收后的半个月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初步验收报告。

四、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备案要求 1.竣工验收备案要求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15日(2007.15)内到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或者受其委托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提交《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及工程验收证书。

未办理质量监督申报手续或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通信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四十九)通信工程质量保修的服务和管理

一、工程质量的保修服务 1.保修责任范围

在保修期间,施工单位应对由于施工方原因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负责无偿修复。并请建设单位按规定对修复部分进行验收。

工程保修期间的责任范围如下:

通信工程建设实行保修的期限为12个月。具体工程项目的保修期应在施工承包合同中约定。3.保修程序

二、工程交付后的管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通信工程质量保修的服务和管理

一、工程质量的保修服务 1.保修责任范围

在保修期间,施工单位应对由于施工方原因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负责无偿修复。并请建设单位按规定对修复部分进行验收。

工程保修期间的责任范围如下:

通信工程建设实行保修的期限为12个月。具体工程项目的保修期应在施工承包合同中约定。3.保修程序

二、工程交付后的管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一)二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任何通信网络都具有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令机制、网络管理功能。从功能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相互依存的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一)业务网

构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设备、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3)交换节点设备

交换节点设备是构成业务网的核心要素。业务网交换节点的连接在信令系统的控制下建立和释放。

(二)支撑网

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支撑网包含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三部分。

(三)传送网

1)传送网:传送网为各类业务网提供业务信息传送手段,负责将节点连接起来,并提供任意两点之间信息的透明传输。传送网是由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组成的网络,所以又称之为基础网。2)功能:具有电路调度网络性能监视、故障自动切换等相应的管理功能。3)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技术等。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二)

三、通信网的类型及拓扑结构

(二)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在通信网中,所谓拓扑结构是指构成通信网的节点之间的互连方式。基本的拓扑结构有:网状网、星形网、环形网、总线型网、复合型网等。

要求掌握每一种拓扑结构的拓扑形状、优点、缺点、使用场合,重点是掌握使用场合。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链路数比较

1)具有N 个节点的完全互连的网状网需要有1/2•N•(N 一1)条传输链路。2)具有N 个节点的星形网共需(N 一1)条传输链路。

3)具有N个节点的环网需要N条传输链路。环网可以是单向环,也可以是双向环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三)掌握通信传送网的内容

一、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大类,二、多路复用技术

“复用” 是指能在同一传输媒质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技术,用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按信号在传输介质上的复用方式的不同,传输系统可分为四类:基带传输系统、频分复用(FDM)传输系统、时分复用(TDM)传输系统和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

(一)基带传输系统

(二)频分复用传输系统 缺点是:传输的是模拟信号,(三)时分复用传输系统

TDM的优点: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差错率低,安全性好,数字电路高度集成,以及更高的带宽利用率。目前主要有两种时分数字传输体制: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四)波分复用传输系统

1.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技术。2.采用WDM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低损耗波段),是理想的扩容手段,也是引入宽带新业务的方便手段。

3.密集WDM系统(DWDM):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四)SDH传送网

(一)特点:SDH传送网是一种以同步时分复用和光纤技术为核心的传送网结构,它由分插复用、交叉连接、信号再生放大等网元设备组成。

1.SDH是一个独立于各类业务网的业务公共传送平台,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2.SDH采用同步复用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有全球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使得不同厂商设备间信号的互通、信号的复用、交叉链接和交换过程得到简化。

(二)SDH帧结构

SDH帧结构以l25μs为帧同步周期,并采用了字节间插、指针、虚容器等关键技术。SDH系统中的基本传输速率是STM-1,其他高阶信号速率均由STM-1的整数倍构造而成。

2.每个STM帧由段开销(SOH)、管理单元指针(AU-PTR)和STM净负荷三部分组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五)掌握业务网、支撑网功能及特点

一、业务网的相关内容

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等。可分为电话网、数据网、移动网、多媒体业务等等。

(一)电话网

电话交换局是电话网中的核心,采用数字程控交换设备。

3.IP电话网

1)IP电话网通过分组交换网传送电话信号

2)在IP电话网中,主要采用话音压缩技术和话音分组交换技术。

(二)数据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包括X.25分组交换网(P40)、数字数据网(P43)、帧中继网(P40)、计算机互联网(P48),这些网络的共同特点都是为计算机联网及其应用服务的。

(三)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2.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是在ISD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业务

二、支撑网相关内容

P2 P9

支撑网的功能: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支撑网中传递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信号。支撑网包含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三部分。

(一)信令网

掌握信令网的功能、组成、分类。

(二)同步网

同步网处于数字通信网的最底层,负责实现网络节点设备之间和节点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信号的时钟同步、帧同步以及全网的网同步,保证地理位置分散的物理设备之间数字信号的正确接收和发送。

数字网同步方式主要有准同步、主从同步和互同步。通常国际通信时采用准同步方式。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国内数字网同步都采用主从同步法,我国数字网同步也是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同步网的等级结构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等级分为4 级: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ITS)是指在每个通信大楼内,设有一个主钟,它受控于来自上面的同步基准(或GPS信号),楼内所有其他时钟受该主钟同步。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六)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下一代网络(NGN)技术

NGN是以IP为中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NGN是一种业务驱动型、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开放性网络,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转变,转变的关键是软交换

软交换系统吸取了IP网络技术、ATM网络技术和智能网(IN)技术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结构。

3G系统采用无线宽带传送技术、复杂的编译码及调制解调算法,快速功率控制,多址干扰对消,智能天线等先进的新技术。

全光网络是指信号只是在进出网络时才进行电/光和光/电的变换,而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

全光网络主要由核心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三层组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七)其他通信网

掌握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及应用

一、数字数据网的特点

1.数字数据网(DDN)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的一种传输网络。它的传输媒介有光缆、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用户端可用普通的电缆和双绞线。

DDN向用户提供的是半永久性的数字连接,沿途不进行复杂的软件处理,因此延时较小,避免分组交换网中传输时延大且不固定的缺点;

2.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二、DDN的组成和一般结构形式

(一)DDN的组成。

数字数据传输系统主要由本地网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系统、同步定时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1.本地接入系统由用户设备、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组成,其中把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称为用户环路。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八)掌握用户接入网类型及应用

一、接入网功能

接入网处于通信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连接。它包括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它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

(一)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来定界,即网络侧经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用户网络接口(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二)接入网的分层 接入网按垂直方向分解为三个独立的层次,其中每一层为其相邻的高阶层传送服务,同时又使用相邻的低阶层所提供的传送服务,分别是电路层、传输通道层和传输媒质层。

(三)接入网的功能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可分解为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系统管理功能(AN-SMF)。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五十九)

二、有线接入网

有线接入网是用铜线(缆)、光缆、同轴电缆等作为传输媒介的接入网。目前主要有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三类。

(一)铜线接入网

铜线接入网中常用的数字用户线有:高速率数字用户线(HDSL)和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二)光纤接入网

1.光纤接入网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介来取代传统的双绞线。

2.根据光纤向用户延伸的距离,光纤接入网有多种应用形式。光纤接入网中最主要的三种形式是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户(FTTH)。

(三)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

三、无线接入网

用户终端移动的无线接入有蜂窝通信网、移动卫星通信网和个人通信网3种类型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内容P8

P48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一)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及软件等组成。

(二)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及信号变换器等组成。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与通信控制。

四、IP电话

IP电话是基于因特网络协议并利用多种通信网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的通信方式。IP通信网是基于多种通信网并实现IP电话通信的通信网,是现代数据通信网的业务网之一。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一)移动通信网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构成

一、移动通信特点

1.移动通信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2.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 系统和CDMA 系统主要区别是多址方式的不同,GSM 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而CDMA 是采用码分多址。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可以支持高达2Mbit/s的传输速率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有:WCDMA, CDMA2000, TD-SCDMA三大主流标准,大唐电信代表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采用了TDD模式,支持不对称业务。

四、移动通信网络构成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四大部分组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二)

(一)移动台MS

.MS是移动用户设备,它由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组成。

(二)基站子系统BSS

.BSS子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基站收发信台(BTS)负责无线传输;基站控制器(BSC)负责控制与管理。

一个基站子系统BSS系统由一个BSC(基站控制器)与一个或多个BTS(基站收发信台)组成,一个BSC可以根据话务量需要控制多个BTS.1.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基站子系统)中起交换作用。

.BSC基站控制器一端可与多个BTS相连,另一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相连。

.BSC基站控制器面向无线网络,主要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无线基站的监视管理。

(三)移动交换子系统NSS

功能:移动交换子系统NSS主要完成话务的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

N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交换子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中心(MSC)与操作维护台(OMC)以及移动用户数据库所组成。

1.移动交换中心(MSC)是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的核心。MSC从移动用户数据库中取得处理用户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

2.(移动用户数据库)一般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移动交换中心(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的相关数据以及用于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和移动台设备参数信息。

(四)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操作维护(支持)子系统(OSS)主要包括网路管理中心(NMC),安全性管理中心(SEMC),集中计费管理的数据后处理系统(DPPS)、用户识别卡个人化管理中心(PCS)等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三)熟悉GSM、CDMA网络特点

一、GSM移动通信系统

(三)GSM采用的多址技术

GSM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

(四)GSM信道

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又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五)GSM通信系统的构成,GSM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

(六)切换

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到另一个BSS时,切换功能保持移动用户已经建立的链路不被中断。切换包括BSS内部切换、BSS间的切换和MSS间的切换。其中BSS间的切换和MSS间的切换都需要一由MSC来控制完成,而BSS内部切换由BSC控制完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四)

二、CDMA通信系统

(一)CDMA工作频段

(二)CDMA多址方式.

l.CDMA给每一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码序列(扩频码),并用它来对承载信息的信号进行编码。DMA通常也用扩频多址来表征。

2.CDMA按照其采用的扩频调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扩频(FH)、跳时扩频(TH)和复合式扩频。扩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抗多址干扰、能精确地定时和测距等特点。

(五)CDMA切换

与GSM的硬切换相比,CDMA移动台在通信时可能发生同频软切换;同频同扇区间的更软切换;不同载频间的硬切换。

软切换是指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基站问的通信,当与新的基站取得可靠通话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这使得CDMA相对GSM在切换成功率方面大大提高。

(六)与FDMA和TDMA相比,CDMA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容量大

2.系统通信质量更佳。

3.频率规划灵活,扩展简单。4.频带利用率高。

5.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6.CDMA手机的备用时间更长。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五)了解移动通信新技术及应用

CDMA被认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首选,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技术,TD-SCDMA是一种全新移动通信技术,采用TDD模式(TDD(时分双工),并同时采用了同步CDMA,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3G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频分数字双工(FDD)模式和时分数字双工(TDD)模式。1.WCDMA和CDMA2000采用FDD方式,需要成对的频率规划。2.TDD是将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 TD-SCDMA采用TDD、TDMA/CDMA多址方式工作,扩频码速率为1.28Mchip/s,载波带宽为1.6MHz,其基站间必须同步,与其他两种技术相比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及动态信道分配、接力切换等技术,具有频谱使用灵活、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适合非对称数据业务。

二、3G网络结构

3G的网络结构大致分为:UE(用户设备)、UTRAN(无线接入网)、CORENetwork(核心网)三部分组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六)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试和优化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试内容

一、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测试

(一)基站侧的本机测试 1.基站站点参数表

基站工程参数表包含基站的工程参数信息,包括站名、站号、配置、基站经纬度、天线高度、天线增益、天线半功率角、天线方位角、俯仰角、基站类型等。2.基站测试

基站测试应包含基站基带部分测试、基站本机单板测试、基站天馈线部分测试。(1)基站基带部分测试包含基站发射机与接收机

基站发射机需要对发射频率偏差、相位误差、载波功率电平、功率/时间包络图、调制频谱及杂散辐射电平进行测试。

基站接收机需对参考灵敏度、同频干扰保护比及临频干扰保护比进行测试。

(2)基站本机单板测试包括按照各个基站设备厂家要求所进行的基站各个板件的调测与数据的检查。(3)基站天馈线部分测试包括天馈线驻波比(VSWR)测试及天馈线系统的增益计算。天馈线驻波比测试按照要求使用驻波比测试仪,要求驻波比小于等于1.5.(二)交换侧的测试

交换侧的测试应包含交换系统功能检验与交换子系统设备性能指标测量。1.交换系统功能检验内容包含以下13项: 2.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性能指标测量(1)接通率(2)局间中继试

(3)同步检验

(4)2Mbit接口参数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七)

二、移动通信设备的网络测试

移动通信设备的网络测试包含功能性验证测试,网络性能验证测试,可以为网络优化提供参考。

(一)网络性能统计测量

网络性能测量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管理中心(EMC)对关系到网络性能质量相关的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测量,借以反映整个网络的性能。常用重要的指标包含话务掉话比、网络负荷、掉话率、话务量、坏小区比例、拥塞率、系统接通率等。

(二)路测(DT)收集在移动过程中移动台呼叫及通话过程中的信令消息,借此反映当前移动过程中的网络覆盖、信号质量等一系列间题。路测得到的数据借助后台软件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网络的一些问题,并通过优化来进行处理。

(三)拨打测试(CQT)选点原则要能够反映网络整体情况,应选择尽量多的、涵盖各种有代表性的地点;同时突出重点,大部分测试选择用户相对集中的地点进行,如宾馆,商场,居民小区等;选点应在30个以上。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八)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优化要求

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覆盖、容量、质量三者之间的矛盾,二、网络优化的分类

1.移动通信的网络优化从网络结构来划分,可分为无线网络优化和交换网络优化两个方面。

2.移动通信优化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的时间顺序上分为网络新建后的工程优化和运行维护中的专业网络优化两类。所以满足覆盖是工程优化中的重要方面,需要优化调整覆盖的方向和覆盖的深度适应用户的需求。

网络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就是覆盖和质量的问题。

三、网络优化步骤

四、网络优化的内容与性能指标

系统的参数调整内容很多,从NSS侧来看主要提高交换的效率,适当增加交换容量和调整中继数量,从BSS侧来看主要包含基站或天线的位置、方位角或下倾角、增加信道数、小区参数等。网络指标从移动终端感知来讲主要有掉话率、呼叫建立成功率、语音质量、上下行速率。网络优化主要从掉话、无线接通率、切换、干扰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六十九)交换系统

掌握交换系统分类及特点

核心设备是交换机。根据信源和信宿之间传输信息的种类,交换系统主要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系统。

一、电路交换

(一)工作原理

电路交换是在通信网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电路暂时连接的交换方式,暂时连接独占一条电路并保持到连接释放为止。

利用电路交换进行数据通信或电话通信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建立电路阶段、传送数据或语音阶段和拆除电路阶段.电路交换属于电路资源预分配系统。电路交换系统有两种交换方式: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

(二)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可提供一次性无间断信道。在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时,两个限制条件:

首先,在进行信息传送时,通信双方必须处于同时激活可用状态;其次,两个站之间的通信资源必须可用,而且必须专用。

1.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 2.对传送信息没有差错控制

3.对通信信息不做任何处理,原封不动地传送(信令除外)。电路交换适用于实时、大批量、连续的数据传输。4.线路利用率低

5.通信用户间必须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

6.实时性较好:每一个终端发起呼叫或出现其他动作,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2010年通信与广电考前复习总结(七十)

(一)移动台MS

.MS是移动用户设备,它由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组成。

(二)基站子系统BSS

.BSS子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基站收发信台(BTS)负责无线传输;基站控制器(BSC)负责控制与管理。

一个基站子系统BSS系统由一个BSC(基站控制器)与一个或多个BTS(基站收发信台)组成,一个BSC可以根据话务量需要控制多个BTS.1.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基站子系统)中起交换作用。

.BSC基站控制器一端可与多个BTS相连,另一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相连。

.BSC基站控制器面向无线网络,主要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无线基站的监视管理。

(三)移动交换子系统NSS

功能:移动交换子系统NSS主要完成话务的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

N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交换子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中心(MSC)与操作维护台(OMC)以及移动用户数据库所组成。

1.移动交换中心(MSC)是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的核心。MSC从移动用户数据库中取得处理用户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

2.(移动用户数据库)一般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移动交换中心(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的相关数据以及用于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和移动台设备参数信息。

(四)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上一篇:镇长巡视整改对照检查下一篇:诚明小学2011年秋季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