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山 实录

2024-04-10

五花山 实录(精选6篇)

篇1:五花山 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花山的色彩美丽,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积累一些描写颜色的句子,初步渗透一种通过联想描写颜色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渗透一种写作方法:通过联想描写颜色美。

板书预设:

春 淡淡的绿

五花山 夏 浓浓的绿 像(联想)

秋 金黄 杏黄 火红 紫红 翠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有一位名人讲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祖国北方的大山,去欣赏欣赏它那里的风光,去发现发现它的美美在哪里,愿意吗?

生:愿意

师:板书五花山,读题。

二、初读课文

师:五花山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美在哪里?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生:(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五花山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颜色很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呢?

生: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师:你记住得真多。这些颜色都在同一个季节吗?

生:不是。

生1:春天是淡淡的绿。

生2:夏天的山是浓浓的绿。

生3:秋天的山有很多种颜色,金黄、杏黄、紫红、翠绿„„ 师:还有吗?

生:火红。

师:你们很能干。

三、品读课文

(一)春

师:让我们先走进春天那淡淡的绿。

出示句子:春天的山是绿绿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师: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

师:(出示图片)你看,一片片绿中带黄的嫩叶多有生命力呀!谁再来读?

师:这绿绿得让人小心,不敢轻易去触摸,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它。

师:假如把这淡淡的绿比作人的话,她应该是天真可爱的娃娃。是吗?一起来一遍吧!

师:假如还把这淡淡的绿比作人的话,她应该是温柔可人的小家碧玉。是吗?女孩子一起来吧!

(二)夏

师:夏天的绿浓浓的,我们来瞧瞧(拖音停顿)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生接读: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师: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生: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师:小朋友,树叶真的被绿油彩涂过?

生:没有。

师:那为什么这么说?

生:它很浓。

师:浓得就像那绿油彩。是吗?

师:看来,这种绿,绿得很大胆

师:还有谁来说?

生:这句话是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树叶比作绿油彩。

师:树叶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那绿油彩是什么颜色?

生:绿的

师:能说把这种绿比作那种绿吗?

生:不能。

师:不可以。这种方法其实跟我们的比喻很像,从这个东西想到那个东西,我们把它叫做联想。(板书)联想中也往往带有“像”字。张老师告诉你们,我们平常所说的比喻句其实就是联想的一种。师:除了绿油彩,他还联想到什么?

生:小雨点。

师:是呀,雨点真的被染绿了吗?

生:没有。

师:那只是作者的联想。

(出示图片)谁来试试?指名读。

师:绿得这么大方,绿得这么大胆!

生:(读)

师:连雨点也被染绿了,简直翠色欲滴呀!

师:小朋友,原来运用了联想,原来可以把颜色写得这样美。油彩涂抹,这不正是一幅有中国特色的油墨山水画吗?我们一起请男生来读。

生:(男生读)

(三)秋

师:我们小心地呵护着春天淡淡的绿,我们还深深地被夏天浓浓的大胆的绿所吸引。秋天的五花山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我们的小朋友很聪明,已经找出来了,有这么多的颜色(指板书)下面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颜色读一读,把你对这种颜色的喜爱读出来。看一看,这些颜色又会引起作者哪些联想呢?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汇报)

生:我喜欢金黄色的那一句。读“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听到你这样一读,我很想欣赏一下(出示图片)

生:哇

师: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XX已经用他的读证明了他的喜欢。还有谁愿意来读读?

师:所有的阳光,多么温暖呀!谁再来?

生:(读)

师:作者由金黄色联想到阳光是多么合适,多么美妙的表达。你看这幅画面,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一堆金子。

师:一堆金子,金灿灿的,对吗?你来读读。

生:(读)

师:书上写的是阳光,你心里惦记的是金子,是吗?我想请第八组的小朋友来读读?

(第八组小朋友读)

师:小朋友,听了你们的读,我感觉作者由金黄色联想到阳光是多么形象、贴切!还有谁喜欢什么颜色?

生:我喜欢火红色:“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火红色比喻得很形象。

师:你觉得这是比喻?

生:是。

师:他说对了,这就是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火红的枫叶比作火苗。

师:是呀,它们颜色很像。除了颜色像,它们还有哪里很像?

生:它们的形状很像。

师:怎么说呢?枫叶是这样的(做动作),而火苗的形状就多了。也许一片片枫叶和一团团火苗很像,也许不像。一起先来读读。

生:(读)

师:它们仅仅是颜色像吗?

生:树林像火苗,风一吹,就像在跳舞。

师:(做动作)这样风一吹,就像火苗在跳舞。这种形态很像很像,对吗?谁愿意来读读这动感的火红?

生:(2生读)

师:金黄色给我们的感觉是静态的美,火红色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态的美。你们还喜欢哪种颜色?

生:我喜欢翠绿色。

师:是的,秋天的颜色当中也藏着绿。

生:读句子。(指导朗读翠绿: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师:喜欢松柏是吗?谁也喜欢这种刚强的美。

生:读。(点击图片)

师: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你来。

生:读。

师:还是那么绿,一起来。

齐读。

师:马平川。

生:我喜欢紫色。

师:紫色,还有带着红,是吗?

生:读(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师:你真能干,“紫绒幕布”也读对了。

指名读

师:有点难读,是的。(再指名读)

师:你见过紫红色吗?今天我们的剧场里就有。

生:那个。

师:是呀。(手指幕布)这种颜色就是紫红的,而这种就是紫红的紫绒幕布。跟我说:紫绒幕布。

生跟说。

师:紫红紫红的,你想象一下它假如是一片树林,见过吗?

生:没有。

师:这种颜色一般在会场里有,而且是大会场。非常地庄重,你能把这种庄重美读出来吗?

生:读。

师:声音可以再轻一点。

生:读。

师:好多了,不再那么生硬了。

指名再读。

师:有谁是喜欢杏黄色的。

生举手。

师:好,喜欢的孩子一起来。

生读。(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琳琅,请你说说看。

生:不语。

师:好,不急,假如你说不出来,可以用读来表示。

生:读。

师:杏和梨,可以快点,连贯点,好吗?

生再读。

师:雨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自然。你猜,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他喜欢吃梨。

师:因为他喜欢吃梨?是这样吗?雨诺?

生:是这样的。

师:还没有完全对,你来说。

生:远远地看,他们的颜色很像。

师:近看是看得出来的,远看他们的颜色很像,让人产生了联想,那金黄金黄的,可能就是成熟的杏。他的理由更充分了,还有谁来读读。

生:读。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张老师诗性大发,我把这句话给改一改,看看可不可以: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苹果和柿子。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是红色的,而杏和梨是杏黄色的。

师:是呀,联想也要说得合理一点,相象一点。好,小朋友,谁再来把这句话读读。

指名读。

师:挂满了,谁再来。

生读。

师:这就是一种成熟的美。

师:(图片再现)同学们,大自然真神奇,温暖的金黄,成熟的杏黄,动感的火红,庄重的紫红,刚劲的翠绿,形形色色,美不胜收!让我们捧起书本,跟着音乐,一起合作来读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师生读。

师:小朋友,读着,读着,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把普普通通的一种颜色写得那么美? 生:因为有秋霜。

师:这五花山的颜色,原本是那么的普普通通,金黄、杏黄、火红、紫红色,作者什么能写得那么美呢?这是什么原因啊?(师指板书)

生齐说:联想。

师:运用了联想,原来可以把颜色写得这么美。其实,五花山的冬天也很美,漫山遍野,一片雪白。(欣赏图片)允许你们尖叫,我们南方的孩子,确实没见过这北国的风光。很少见过下雪,是吗?

生:是。

师:那这些图片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呢?请你发挥想象,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生自由说,同桌交流。

师:好,谁先说。丁浩。

生:在寒冷的山上堆积着雪,远远看过去,好象大海一样。

师:好象白茫茫的大海。还有吗?

生:大陆上覆盖了满满的雪,真叫人不敢把脚踩上去。

师:把“大陆”改成“大地”好吗?

生:大地上覆盖了茫茫的雪,真叫人不敢把脚踩上去。

师:大地上覆盖了茫茫的雪,真叫人不敢把脚踩上去。是呀,这个联想很好。

生:大地上覆盖了茫茫的雪,就像洁白的地毯,真叫人不忍心去踩。

师:你把茫茫的雪,想象成了洁白的地毯,真叫人不忍心去踩,真好。你说。

生:这四幅图让我联想到了:下了鹅毛大雪,树都穿上了雪白的衣裳。

师:是的,树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大地都披上了雪白的衣裳。还有谁愿意说说看。

举手的学生不多。

师:是的,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联想是有点难。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到,讲不好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你。嘉成,你愿意说说看吗?

生:大地像铺上了地毯。

师:是的,你也想到了地毯。名望,你来说说看。

生:我讲其他的图行不行?

师:行,你把四幅图合起来讲也都行。

生:白茫茫的大雪,让我联想到天空中的白云。

师:白云?小朋友,白云也是白色的,如果把雪的颜色也说出来就好了,再说一次。

生:白茫茫的雪让我联想到白云。

师:你来。

生:我联想到。

师:直接说,不要联想到。

生:雪花像雪白的花一样,撒向大地。

师:是呀,多么轻盈呀。小朋友,张老师也写了几句,说不定你们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5个句子,生齐读。)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跟张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五花山就是这样的风情万种,淡淡的绿,浓浓的绿,一片金黄,一片杏黄,一片火红,一片紫红,一片翠绿,还有冬天的雪白。所以,人们就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

生:五花山。

师:这五花山的美走进了大山孩子的心里,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篇2:五花山 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谁能说说描写山的词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五花山)。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来猜一猜:为什么叫“五花山”? 生:可能是五座不同颜色的山 生:山上有五朵花„„

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吗?那就从课文中找答案。(学生初读课文)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叫五花山了吗? 生: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

(二)品读课文,重点了解。

师:课文描写了五花山的几个季节? 生:春季、夏季、秋季。

师: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季节的五花山最像五花山? 生:秋季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

师: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划出来,标出序号,读一读。教师随学生板书表示颜色的词语:

(1)金黄色(2)杏黄色(3)火红色(4)紫红紫红(5)翠绿

(三)美读课文,升华情感。师:先不看“翠绿色”,在前面的四种颜色中,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句子,把自己对这种颜色的喜欢读出来,读得让听得人也喜欢。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大声读句子。

师:谁喜欢金黄色?谁喜欢杏黄色?谁喜欢火红色?谁喜欢紫红色?请你们来读一读。(四名学生分颜色读句子)指导朗读金黄色:

师: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生:阳光

师:对,金黄色的阳光集中到一起,你读得还不够集中,谁来试一试? 生:„„

师:听了你读的,老师好像看到了金黄色。指导朗读杏黄色。

师: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生:熟透了的杏和梨。

师:是啊,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喜悦、高兴„„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生:„„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熟透了的杏和梨。指导朗读火红色。

师:为什么说“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生:因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像火苗,风一吹,就像在跳舞。师:很好,树林跳舞,火苗跳跃,读的时候速度应该快一点。生:„„

老师范读,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指导朗读紫红色。

师:你见过紫红色吗?什么是“剧场里的紫绒幕布”?在今天我们上课的地方找一找。学生在舞台上找到紫绒幕布,认识紫绒幕布。生:„„ 老师范读。

师:男生读“金黄色”和“杏黄色”,女生读“火红色”和“紫红色”。师: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男生:„„ 女生:„„

师:只有松柏不怕„„ 师:大自然真神奇,(课件出示五花山的图片和优美的伴奏)多么美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句子,老师真想把它们永远记在脑子里。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些句子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背诵这些优美的句子。师: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师生齐背)师: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 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你能不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学生思考。

师:可以看看台下有这么多老师,可以说说老师衣服的颜色。生:老师们的衣服真漂亮,(教师给予鼓励)有的是红色的„„ 生:老师们打扮得真好看,有的衣服是黄色的,就像香蕉一样„„ 师:谁也能像他一样,也用上比喻的句子,“像„„” 生:„„像狗熊一样„„ 生:„„像黑狼一样„„

(对于学生不恰当的比喻,教师没有给予评价和纠正。)

师:除了衣服,还有很多事物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以后我们继续练习。

师:五花山就这些颜色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

师: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绿色的。(学生默读课文)

师: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区别?

生:春天的山是淡淡的绿,夏天的山是浓浓的绿。

师:春天的山应该怎么读?谁能读出春天“淡淡的绿”? 生:„„

师:夏天的山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读出“浓浓的绿”? 生:„„ 师:我们还有一段没有学,是哪一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

师:谁能把春夏秋冬的山一起来说一说? 生:„„

师:老师想写一句话:淡妆浓抹都是绿,五颜六色总关情。请大家带着赞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篇3:《春到梅花山》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们, 美丽的春姑娘来了, 她来到了竹林, 竹笋探出了小脑袋, 她来到了小池塘, 给小池塘带来了五彩的世界。今天, 春姑娘又打扮一新, 来到了梅花山。

师: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 ———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 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开火车读词语, 读对词语, 咱们就一起去看梅花。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教学步骤

师:现在就让咱们一起去看梅花吧!

(出示文中第一自然段直接描写梅花盛开的两个句子和梅花图。)

盛开的梅花,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 晶莹透亮, 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师: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直接描写了梅花盛开时的模样。谁来读?

(指名读, 举手的小朋友起立)

师:你们喜欢这梅花吗?打开语文书, 捧好。

读读这两句话, 边读边想象梅花山的画面。

(生自由朗读)

师:好, 坐正。你觉得这两句话写出了梅花的什么?说说看。 (答案:多、美、香。)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 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阅读。

师:这儿的梅花多不多? (多) 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盛开的梅花,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师:想不想去看看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的梅花?

点出“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这就是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的梅花。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评价语:有点挤了, 很挤了, 挤得更紧了)

从这个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梅花山的梅花很多)

师:梅花山的梅花真多呀! (板书:多

师:这儿的花不但多, 还很美呢, 如文中所说———

生:“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美) 点出“片片彩云”

我们看看书中第27页的插图。“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 向高处望去, 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 确实像片片彩云。”

美吗? (真美啊!)

(板书:美)

师:这段话中, 还有一句话, 它又写出了梅花的什么呢?

先请个小朋友读一读。

生:“那一朵一朵的梅花, 晶莹透亮, 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写出梅花很香。 (板书:香)

师:这就是那“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梅花。 (出示梅花图)

谁能看着这幅图, 来读好这个词。

(指名读)

(师评:这是一朵开得十分艳丽的梅花;这是一朵早晨露珠未干, 被阳光照射的梅花;好美的梅花;

师:小朋友, 在你的生活中, 见过什么晶莹透亮的东西么?

生: (自由发言) 水滴、钻石、玻璃球……

师:梅花不仅美, 还很香。它———“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梅花的香味多好闻啊!这让我联想到王安石写梅花的那句诗, 引背: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我希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加上教师适时地引导, 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的画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都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美丽的梅花吧!

观赏录相, 配乐范读 (师述:盛开的梅花, 你挨着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设计意图:此时再给学生视觉的冲击, 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师:梅花美不美?想把梅花的美读出来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 要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 自由练读———指名读 (2人) 师, 评价:他读得怎么样?———齐读。

设计意图:音乐的刺激可以有好的生成, 读书, 让所有的学生都知晓。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引读:人们喜爱这———。是呀, 梅花是报春的使者, 梅花开了, 我们就知道———春天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刚才学的第一自然段中有个句子里就藏着答案, 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们快找一找。 (生答)

出示:早春, 寒气还没有退尽, 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现在就是早春。你觉得天气如何? (冷)

“春寒料峭”之时, 梅花就开放了, 是一朵梅花开了吗?是一片梅花开了吗?那是什么?指图, 点红满山的, 引说:“寒气还没有退尽, 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有什么样的精神? (不怕寒冷, 不畏严寒)

师:是呀, (引背) 墙角数枝梅, ———。我听出来了, 听出你们对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 能把这种感情朗读出来吗? (指名读, 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早春, 寒气还没有退尽, 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小结:小朋友, 我们在读书时, 就应该这样, 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 这就叫会读书。

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老师再问大家, 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 (点红喜爱) 不急着回答, 让学生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个问题。

(生自由读) 是一般的喜爱吗?

生:非常喜爱, 特别喜爱。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引说:一到双休日…… (出示句子) 。

什么是“涌动着看花的人流”? (点红涌动、人流) 。

生:就是说人多。

师:想不想看看涌动的人流, 看图理解。 (看链接的图。)

今年过年时, 我们扬州宋夹城举办了苏台灯会, 去看的小朋友举手。

人多吗? (多) 宋夹城灯会时, 通往宋夹城的大道上涌动着看灯的人流。

春节时, 人们结伴而行去瘦西湖公园游玩, 通往瘦西湖公园的大道上涌动着去游玩的人流。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人多? (再出示第二段。) 再读一读, 指名说。

(点红欢乐的海洋。)

师:是呀, 小朋友, 在这梅花的世界里, 人们边走边看, 边看边走, 一路上欢声笑语,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

谁能读好这一句 (出示课件句子) , 齐读“一到休息日……”。

设计意图:课文讲解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上下文联系并进行思考, 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师: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手指板书)

大家说的都对, 人们喜爱梅花, 喜爱梅花的美 (姿态) , 喜爱梅花的清香, 更喜爱梅花不畏严寒, 凌寒独放的精神。

设计意图:让小朋友再说一说为什么喜爱梅花,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升华了主题。

师:让我们捧起书,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齐读全文。)

3. 学习生字

师:书读得声情并貌, 相信字也一定写得端正得体。

出示:休、息、欢、发, 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指名两个人读。

师:第一个字是“休”。你知道它的笔顺吗?它的结构呢? (指名说)

你怎样记住“休”的? (生:“人累了, 靠着树休息。”) (评:你很爱动脑筋。)

“休”和哪个字比较像? (体) 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搞混淆。

用“休”组词 (休息、退休)

师:第二个字是“息”。里面有一个新部首:自字部。 (板书) 生书空。

“息”第一声;“休息”轻声。

用“息”组词 (休息、歇息、作息时间、息息相关)

师:第三个字是“欢”。欢字也有一个新的偏旁叫做“又字部”。 (板书) 生书空。

谁来给“欢”找找朋友。 (欢乐、欢迎、欢声笑语、欢天喜地)

师:最后一个“发”字很像以前我们学过的一个字, 哪个字? (板书:友)

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笔和最后一笔。)

我们来看一看它的笔顺 (出示课件) 一起书空。

指导写“发”。像怀素写字一样。师范写, 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谁来给它找找朋友。 (发生、发现、发明、发挥、发愤图强)

(出示4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让我们看清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打开习字册, 坐正。我们写字的时候要像怀素那样, 看清字的形状和笔顺再动笔,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些, 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宽下窄些。

篇4:《奇点》和《五花山》的自我解读

我写《奇点》的想法,源于去年的黎平之旅。黎平绝大部分人都是侗族,但在那里,汉文化和侗文化可谓水乳交融,比如肇兴侗寨,五座鼓楼(侗文化代表)的名字分别是仁、义、礼、智、信:而作为侗族聚居核心区的黎平老城,来自中原的徽派建筑比比皆是。在某座鼓楼的火盆前,或某面高高的骑墙下,我突然想到要写一篇以黎平为背景的小说,并在小说中加人中国传统文化和侗族文化元素。

《奇点》中,那张神秘木版刻画不过是庄子“齐时间”(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的图景,知府张元和痘姆村族老的对话则是庄子“齐人我”的一种诠释,木版刻画下面的文字“遁天、县解”也来自庄子,庄子的“遁天倍刑”从文学修辞的角度来说非常有趣,与儒学的“仁义之辨”推升到“以理杀人”有同样吸引人的意味,这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基于对侗族文化了解不深,以及对侗族文化的敬畏,《奇点》在应用民族文化元素方面只是浅尝辄止,这是《奇点》写作中最大的遗憾。

对于现代、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结构已成为小说艺术审美的重要部分,《奇点》中,我对文本结构的可能性进行了小小的探索和实验,或者说我设置了一个文本的小小迷宫,文本中叙事者在讲故事,而叙事者本人的故事也在延伸,最后我甚至通过后记的形式将叙事者的叙事者(假托本人的名字,同样也有故事)都呈现出来,然后我让故事中的人物与叙事者、叙事者的叙事者产生交集,并由此将所有的故事都模模糊糊成一个故事。

《五花山》这篇小说的创作想法也源于一次旅游经历,那是格凸河风景区一个叫变色湖(面积很小)的小景点,站在湖边,我突然想写一篇几个人到山野旅游的故事,他(她)们通过艰辛的跋涉,终于抵达一个传说中的神秘小湖泊,真正创作的文本与最初的想法相去甚远。

从小说的第六节开始我使用了意识流的写法。人的意识(或心理活动)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流淌着的河,其本身就是一道优美“风景”,它还会不断地与外部的“风景”进行碰撞和交融,从而制造出更加动人的“风景”,当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陌上花开、莲叶儿、卡尔进入五花山,文本叙事既要关照山野的自然风光,又要关照人物的情绪,还要推动故事向前延伸,我马上想到意识流叙事手法。我让三个人物的意识在山野变换的风光和故事中交替呈现,这让文本立即呈现一种更立体更密集的“效果”,从小说叙事审美这个角度看。我对这种叙事方式所达成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描写五花山的风光时,我希望能将莽莽山野写“活”,甚至希望那个世界带有某种鲜活的人性,我将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取了人名,一对锦鸡情侣的名字叫朱小宏和刘小惠,一只猴子叫侯小陶,山塘中的一尾小鱼叫小东东,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叫鱼男的人物,他出生在五花山,父母在遥遠的年代就死在那里,他从外部世界重新回归五花山,并最终与五花山的莽莽山野相融为一体。

小说中三个人物的命运被我有意识地模糊化了,这种故事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可以算小说的一种审美态度。

应该说,这篇小说并不很成熟,最主要的问题是文本一开始吸引人的趣味在叙事中途被消解掉了,鱼男这个人物的出现也有疑问,我想《五花山》以后还有修改或重新生长的可能。

篇5: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这篇课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颜色,赞美了五花山优美的风景。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所以本学期的考评课我决定上这一节。

在课堂上我首先是以疑导学。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然后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接着感悟重点段落五花山的秋天时,文章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秋天的五彩缤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我想是不是每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不会显得呆板。

在读完春夏秋的段落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冬日美景,填补课文中一年四季中的空白。在欣赏了几张冬日的五花山后,学生一片哇,哇的惊叹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起了学生的情绪,紧接着就让学生说。在课堂上,个别学生只是停留在先前的语言积累状态,并没有很好地运用联想,表达得不够形象。不仅要关注人文性,还应该关注它的工具性。在感悟秋日美景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并在写冬日美景时,将这个方法用上,加上联想的写作手法,文章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思考着、学习着,表扬让人精神振奋,宝贵的意见更能让人成长。感谢我们组的老师,为我的课堂,为我的成长,带来那么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借鉴和总结经验,不断增强交流实效,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反思二:五花山教学反思

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

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

二、采用朗读评价法,抓关键词以读促思。

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描述了五花山春、夏两季美丽的绿色,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难点,关键是教师要点拨他们体会冒、涂、染这三个词的恰当运用。那到底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几个重点词上来呢?怎样才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这几个词,而不是因为教师生硬的牵引呢?

三、从词语切入,再以词语结束,在词语中走一个来回。

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要以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再以这个词语结束阅读转到写话环节。

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的生成。

在学习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一句话时,一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紫红紫红,就联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我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接下来的操作是让学生看看紫绒幕布和紫红的树林的对照的图片。这孩子突然来这么一句话,可能是前面联想的句子的理解让他学得太专心了,哈哈。我很笨,很没劲地说:你的想象能力很好,能由紫红紫红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想到的是紫绒幕布,这紫绒幕布到底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然后我仍然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这个环节上得有点郁闷。

现在我想,如果我当时能这么引导

你很会想象,老师可以看出刚才我们学习联想的句子,你学得是非常认真的。你能由紫红色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为什么会想到的紫绒幕布呢?

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再让学生看紫绒幕布的图片,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得出:田里的茄子矮矮的,颜色虽然也是紫红色,但是给人的空间立体感不够强。而紫红色的树林应该是比较高的,而且一棵棵树相连着,所以说他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个样应该更恰当些。

二、课堂的教学评价语不够丰富。

反思三:五花山教学反思

12月29日,我上了一节教研课《五花山》,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选学课文第三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大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色彩,尤其是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思考着,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那么多的不足。教导处徐老师的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这堂课,以及平日里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如何把握教材?

对于课文的定位是什么?三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重点是什么?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却显得那么不清不楚,似乎一节课下来,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回想备课的过程,我只想着怎么把课文思路理清楚,怎么把我的课上完,而忽略了如何去把握教材,如何将本堂课的新知识带给学生&&

如:在感悟重点段落五花山的秋天时,文章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秋天的五彩缤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我想是不是每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不会显得呆板,而且提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颜色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比较难说的。我相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处理肯定会有进步的,至少现在这个问题我已深深记住了。

二、如何走近学生?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而这节课,我的师本地位显得特别明显,是我牵着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生怕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像徐老师说我的,我一直拿着书本站在课堂上,无意间筑起了一道墙,跟学生的距离就显得更远了。

三、如何渗透写作方法?

在研读完春夏秋的段落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联想说一说冬日美景,填补课文中一年四季中的空白。很可惜,学生普遍想到的是被子、纸片、地毯、白云,比较局限,在引导上也很乏力。

学习着、思考着,表扬的话固然能让人精神振奋,能对自己的付出给予点滴慰藉,但是,宝贵的意见更能让人成长。感谢老师们,为我的课堂,为我的成长,带来那么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实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借鉴和总结经验,正视不足,不断增强交流实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努力思考,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反思四:五花山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语上.这位教师整堂课的语言都是轻声细气,柔柔和和的,适合于这样的写景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师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紧紧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质朴无华,平淡真实的语言将文本中那种纯朴,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就犹如五花山那春天时淡淡的绿,虽淡得几乎无色,但却很有韵味.也许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风细雨,不经意间就让种子萌芽了.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课堂语言是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和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师语言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立足文本,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迹使教学浑然一体呢

篇6:《五花山》 1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分享秋天的快乐。

2、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已学的该单元的课文图片简单导入)

师: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秋天里,三(5)班30个可爱的孩子一定聆听了秋天各种美妙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享受到了秋天变化多端的雨(秋天的雨),背诵了关于秋天的绝妙诗篇(古诗两首),今天,让我们抓住秋天的尾巴,去一趟《五花山》,再一次感受秋天的片片树叶带给我们的美妙情思。来,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老师感到好奇,它为什么会叫五花山呢?你们能到课文中帮我寻找答案吗?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问题(出示第五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想象说话

1、哪个自然段能真正感受到“五颜六色”?(第四自然段)

2、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横线找一找你看到的颜色。

3、出示: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有的树林变成了(),还有的树林变成了()。

对比:课文中的写法与这个写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前半句是描写实景,后半句是想象,像这样由一个事物想到和它有关的另一个事物,就是联想。要学好语文,太需要这样的联想了,有了联想,单薄的色彩变得如此生动活泼,让我们也想象着那些美妙的情景。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4、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小结)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好像所有的();有的树林变成了(),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有的树林变成了(),风一吹,树林(),就像()还有的树林变得(),跟剧场里()一样。只有(),针一样的叶子还是()。(读、背的好的,我就送上一张小树叶。)

5、五花山美丽的色彩是谁带来的呢?你认识哪些树叶?看见这些美丽的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⑴展示树叶

⑵想像说话,运用“联想”

秋天的树叶真美啊!有杏黄色的银杏,像();有(),像()。还有。

四、学习第1、2两个自然段,感受春、夏的美。

1、谢谢你们又为五花山添了这么多绚丽的颜色。秋天的五花山是五颜六色的,那么春天和夏天五花山又是什么颜色的?请再大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一找。

2、反馈,都是绿色的。有什么区别?

3、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淡淡的绿,多像温柔可爱的小姑娘,请女生温柔地读这一段。夏天则是浓浓的绿。多像朝气蓬勃的男孩子,请男生来读。我们接着感受五花山春夏漫山遍野的绿意。(男女生读)

五、小练笔

五花山的春天、夏天绿意盎然,秋天五彩斑斓,美不胜收,相信它的冬天也一定令人向往,来,看一看(出示五花山冬景)。模仿第4自然段,仿写几句冬景。出示: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远远望去,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仿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3、展示写话。指导朗读句子。

六、小结

上一篇:关于描写冬天的段落下一篇:瓯江翻水站召开渠道管理所年终总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