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谜窟的导游词

2024-04-09

花山谜窟的导游词(精选8篇)

篇1:花山谜窟的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本此旅行的导游!

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黄山,黄山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倍添光彩!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呢,请允许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本人及司机师傅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有句俗话说的好:“百年修的同船渡”,同样,今天是百年修的同车行!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单名一个兵字,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也可以叫我王导;正在开车的,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大家也可以叫他老李。在下面的旅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开心愉快地完成这次黄山之旅。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是花山谜窟景区,现在到景区还有一段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把花山谜窟给大家作些简单的介绍。

大家知道,徽商的石雕精美绝伦,但却从未引起你有好奇。可就在新安江下游,黄山那绵绵的山脉之中,有个关于石头的千古之谜,仍至今未解。这就是花山谜窟。景区整体规划面积为81平方千米,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处,初步开发的有五个。2000年花山谜窟对外开放。经过专家的初步考证,石窟的年代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石窟群视察,对石窟赞叹不已:“真是太绝了!是个谜,真是个千古之谜!这真是个宝啊!要宣传到国外去,真了不得!”并欣然为景区命名为“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也被称为:古徽州石文化历史博物院。值得一提的是花山谜窟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等历史谜团均处在北纬30度这条神线上。这让每个来这里的人似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猜想。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35号石窟。这里原称清凉宫,面积达12000平方米,洞深为170米,上下落差为25米。石窟内结构复杂奇特,蜿蜒曲折,有36间石房环绕大殿,巧夺天工,有地下宫殿的美称。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的信息记录。另外,石窟的开掘年代,用途,石料去向,持续时间以及开掘者的身份等仍是不解之谜。

有认为开掘石窟可能是为了采石。花山谜窟正好处在新安江边上,大量开采出的石料是否通过新安江运输到徽州各地作为建材呢?若说是为了采石,那为什么不采露天的石头,而且这种石质属于中生代的粗砂岩,并非用于建筑的上等石料,时间长了容易风化。用这样的方式开采石料既费工、费力,又无更高的使用价值。所以采石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2号石窟,这里处处符合建筑力学原理,开凿痕迹美观而工整。大家跟我看这边,这上面呢有个大斜面,惊奇的是这个斜面与外面山坡坡面是一致的、保持平行的,可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还没有高科技仪器,人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究竟是谁修建的?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从石窟洞口的隐蔽性来看,有人说是为了屯兵。据《新安志》记载,东汉时期,孙权为铲除黟歙等地的山越人,曾派大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这就是“屯溪”地名的由来,似乎印证了花山谜窟是贺齐屯兵的地方。但是屯兵只是短暂的一个时期,而开凿这么大规模的石窟却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所以屯兵这个说法也是不够科学的。

除了采石说、屯兵说,还有屯盐、储粮、皇陵说,以及功能转换说,功能转换就是,开始人们可能是为了采石,但后来又用作避难、屯兵、储粮的。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要结束这短暂的探谜之旅了。“黄山风光天下奇,花山谜窟千古谜”。石窟所体现的是人类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真可谓:“游黄山,人类之渺小;观石窟,人类之伟大。”如果你想对花山谜窟的种种谜团作进一步的探讨的话,希望我们能在这里再次相会。

谢谢!我的讲解完毕!

篇2:花山谜窟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中古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够欢迎日本来的游客,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各位一起踏上我们徽州之旅的第一程,首先,我代表我们安徽旅行社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他已经有二十三年的驾龄,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由他开车,也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车牌号是皖j12345。我是各位的导游兼翻译王兵,旅途中将由我们俩来照顾大家,请多多关照。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效劳,或者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请大家尽管提出来,我们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此我也预祝大家旅行愉快!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也有着数不尽的谜团,我相信大家也是为这些谜团所吸引来到这里的。那么我们徽州之旅的第一站也是从探访一个谜团开始。我们正在前往的目的地是花山谜窟,距离我们的宾馆大约三十分钟车程,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百慕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龙架野人之谜„„这些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大家知道吗?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北纬30度,这条神秘线的区域有着许许多多谜一般的世界奇观。今天,这条线上又一道世界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的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五公里。其核心景区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处,初步开发的主要有2号、24号、33 号、34号、35号等,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同时也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

同时花山谜窟也被称为全中国面积最大谜团最多的石窟,说到面积最大,仅 35的石窟的面积就有12000平方米,这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

而说到谜团最多,首先石窟的发现,就很具传奇色彩。2000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的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马上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

而由于花山谜窟一无壁画二无佛像三无文字记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且我们说的没有文字记载不仅是说石窟的崖壁上没有文字,在徽州的史书县志等等里面也没有任何有关花山谜窟的记载。所以我们对石窟最本质的问题,它是什么时候开凿的,什么人开凿的,怎样开凿的,以及开凿出的几百万的史料都去了哪里,都无从知晓。人们从石窟中曾发现了恐龙脚印化石、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树木化石,晋代,也就是相当于日本古坟时代的陶瓷器等等,但无法从这些东西来确定石窟具体的开凿年代。

关于石窟的也有很多的猜想。首先是采石说,正如大家知道的一样,古徽州是文化经济十分发达的地方,勤劳智慧的先人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徽州文化,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古民居,古石桥,古牌坊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石料,而且石头也是徽州三雕之一石雕的原料。而且花山谜窟位于新安江畔,所以认为认为当地人在此采石,通过新安江运输,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巨大的石窟。这种说法为很多人所接受,但是仔细想想的话,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首先,如果为了采石大家觉得如果露天开采会不会更好?石窟里采光通风都不好,又不利于运输,而且据说石窟采石的成本是露天开采的十倍。而这里的石头属于砂岩,和大家熟知的花岗岩不同,砂岩是很松脆的,容易风化,不适合作为建筑材料。所以采石说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于是有人提出了屯兵说,大家记得我们住得宾馆在黄山市的什么区么?对,是屯溪区,那么我们就从这个名字的来历说起。据史书记载,在东汉时期,也就是日本的弥生时代一名叫孙权的政治家为了平定这里的**,屯兵在溪水,也就是新安江之上。所以屯溪的“屯”字来源于屯兵,“溪”字来源于溪水。这也就是屯溪地名的由来。这似乎印证了花山是一个屯兵的地方,可是屯兵的时间毕竟短暂,而开凿这样一个石窟却要几百年的时间,而且在发掘石窟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的兵器,所以屯兵说也无法让人们都信服。同时也有人认为花山谜窟实际上是一座雄伟的地下皇陵,因为中国自古就有“生在苏州,死在柳州,葬在徽州”的说法,对于相信风水学说的中国古人来说,徽州山水是很好的长眠之地,所以花山谜窟是否就是古人为某个皇帝修建而未能完工的地下皇陵呢?

除此之外还有屯物说等等。更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但这些说法都无法清楚地解释花山谜窟的谜团。

而在花山谜窟里面更有石柱,钟乳石等等奇观等待大家去探奇,相信大家现在已经十分期待了吧。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达了花山谜窟,在这里我想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大巴车牌号是皖j12345,而我们会在十一点在我们下车的地方集合返程,希望大家准确记住时间。现在请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一起去花山谜窟探奇吧!篇二:花山谜窟导游词

花山谜窟导游词

花山谜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游览的景点是黄山花山谜窟景区。花山谜窟为远古时期的石窟群遗址,规模宏大,千古之谜,国内罕见,《花山谜窟》这四个字,就是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时亲笔提名。

花山谜窟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9°39′34和29°47′7之间,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同在这条神秘线上的还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亚特兰蒂斯大陆、诺亚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钱塘江潮、神农架野人之谜、黄山奇观等。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座不起眼的高不过一、二百米的小山腹内,竟然藏着一个大大的谜团,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洞窟群。洞,静悄悄藏了不知多少岁月。

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五公里。现已探明的石窟有三十六座

另外补充说一句,花山东侧歙县烟村也已探明有石窟群的存在,数量也多达三十六座,且形态类似于花山石窟群。两座石窟群的七十二窟与黄山的七十二峰遥相对应,不知是出自天然的巧合还是古人刻意的安排。

说到石窟的发现,很具传奇色彩。2000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的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马上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发掘工作,石窟群已初显规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座座格局怪异,内部空间巨大的洞窟。其中有的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林立,有的空谷幽潭,而且石壁上没有任何壁画和佛像,也没有文字,特别是有两个洞口开在新安江水中,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感。2001年5月20日下午,江泽民主席视察时感叹道:真是太绝了!是个谜,真是个千古之谜!这真是个宝啊!要是宣传到国外去真了不得!并将此地命名为花山谜窟。

目前石窟群中可供参观的只有二号窟和三十五号窟。

游客们:

这里是二号窟。窟内的温度宜人,较之外面十度左右的气温,明显感觉到和暖。二号窟也被称作地下长廊,是一座狭长的洞窟

二号窟中有两个看点,即在石壁上天然形成的秋色图和窟顶的大斜面。秋色图中整个画面布满黄棕色的秋叶,山林、高峰、民居为黑色。其中民居还可明显看出徽派建筑的风格,前面有一条白色的小溪穿过,毫无疑问,这便是山脚下的新安江了。

大斜面是在清淤完毕后被发现的。最先工人们挖到此处时认为已到了石窟的尽头,但随着淤泥的清除,却发现石壁呈斜面状向前延伸,又可看到另一个洞口。斜面的坡度约为45度,宽15米,长30米,与外面的山坡坡度一致。斜面的石壁上可看到一行行细密的直线型凿痕,线条笔直且连贯,给人的整体感觉很是压抑。这个大斜面的出现提出了一个新的谜团: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匠人们是如何准确判断出斜面的坡度并使之与山体走势吻合呢? 各位游客!我们来到的是三十五号窟,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有地下宫殿、清凉宫之称。石窟深170米,最高处18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部有26 根石柱呈品字形排列,起到支撑作用,可见古代的工匠们已深谙三点固定一平面的几何原理。窟

内有许多石房、石床、石桥、石楼、石槽、石塘点缀其间。

提醒大家,这里有几个最令人吃惊之处:

一是有一处碧水潭。这个碧水潭深不可测,抽水机抽了三个月,仍然没能把水抽干;二是那些石柱,合围大约有十几米长,成「品」字形,形成了支撑洞顶的合理力结构,显示出先人理论力学的应用十分精到;三是偌大的洞子,在里面说话却没有回声,十分奇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洞口处的通海桥,桥下是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水声哗哗作响,很可能在此存在活的水源。我们朔流而下,就到了洞内最低的地方,其顶上的石壁清晰可见精雕细刻的花纹。虽然这里已经位于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上下落差有25米,但是洞内的通风状况良好,所以人在洞底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另外,洞窟的怪异构造使得声波被石壁吸收,因而无论多么大声地喧哗,在洞内都听不到一丝回音。

石窟的魅力正是应在了一连串的 谜上。它们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窟?挖出的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当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石窟内有少量开采好的石块,为什么没有被运出去?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听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型和圆型盲孔是做什么用途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的记载?专家们为此做出种种推测和分析,但仍是未能找到统一的确定答案。据考证,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和作用,目前共有十五种说法,分别为:石窟屯兵说;徽商屯盐说;史前文明说;山丘说;采石场说;皇陵说;道家褔地说;功能转化说;花石纲说;方腊洞说;临安造殿说;徽州府、渔梁坝说;杀人坞说;巨型石文化建筑说。

其中占主流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这里曾做屯兵时的驻地和弹药库之用。《新安志》上记载:东汉时期,孙权为削平黟、歙等地,派威武中郎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水域为屯溪。这既解释了屯溪地名的由来,也为石窟群提供了一种答案。这种说法可由窟内遗留的矛、斧、大量未使用过的石块,以及某些岩壁上留有烟熏的痕迹等为佐证。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石窟是徽商为储盐而建。古代的徽州地理位置封闭,通往外界的捷径只有新安江。因而这里成为物资集散地,徽州盐商们便在此开凿石窟建成盐库。这种说法可以很好地解释石窟群中的石窟规模不同、样式各异的原因,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盐商所有。

花山谜窟留给后世的是无尽的遐思,它激起了人们猎奇的心理,使慕名而来的学者、游人络绎不绝。如果有朝一日这些谜团被一一阐释,那么谜窟还会象现在一样充满诱惑吗? 就就是花山谜窟的魅力所在,它会给您留下悬念,会让你产生无穷的联想,回味无穷呀!花山谜窟的介绍就到此为止吧!大家一定会永远记住谜一样的花山谜窟呀!人生就是谜呀!谢谢!篇三:花山谜窟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本此旅行的导游!

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黄山,黄山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倍添光彩!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呢,请允许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本人及司机师傅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有句俗话说的好:“百年修的同船渡”,同样,今天是百年修的同车行!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单名一个兵字,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也可以叫我王导;正在开车的,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大家也可以叫他老李。在下面的旅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开心愉快地完成这次黄山之旅。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是花山谜窟景区,现在到景区还有一段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把花山谜窟给大家作些简单的介绍。

大家知道,徽商的石雕精美绝伦,但却从未引起你有好奇。可就在新安江下游,黄山那绵绵的山脉之中,有个关于石头的千古之谜,仍至今未解。这就是花山谜窟。景区整体规划面积为81平方千米,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处,初步开发的有五个。2000年花山谜窟对外开放。经过专家的初步考证,石窟的年代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石窟群视察,对石窟赞叹不已:“真是太绝了!是个谜,真是个千古之谜!这真是个宝啊!要宣传到国外去,真了不得!”并欣然为景区命名为“花山谜窟”。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35号石窟。这里原称清凉宫,面积达12000平方米,洞深为170米,上下落差为25米。石窟内结构复杂奇特,蜿蜒曲折,有36间石房环绕大殿,巧夺天工,有地下宫殿的美称。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的信息记录。另外,石窟的开掘年代,用途,石料去向,持续时间以及开掘者的身份等仍是不解之谜。

有认为开掘石窟可能是为了采石。花山谜窟正好处在新安江边上,大量开采出的石料是否通过新安江运输到徽州各地作为建材呢?若说是为了采石,那为什么不采露天的石头,而且这种石质属于中生代的粗砂岩,并非用于建筑的上等石料,时间长了容易风化。用这样的方式开采石料既费工、费力,又无更高的使用价值。所以采石这个说法并不科学。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2号石窟,这里处处符合建筑力学原理,开凿痕迹美观而工整。大家跟我看这边,这上面呢有个大斜面,惊奇的是这个斜面与外面山坡坡面是一致的、保持平行的,可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还没有高科技仪器,人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究竟是谁修建的?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从石窟洞口的隐蔽性来看,有人说是为了屯兵。据《新安志》记载,东汉时期,孙权为铲除黟歙等地的山越人,曾派大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这就是“屯溪”地名的由来,似乎印证了花山谜窟是贺齐屯兵的地方。但是屯兵只是短暂的一个时期,而开凿这么大规模的石窟却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所以屯兵这个说法也是不够科学的。

除了采石说、屯兵说,还有屯盐、储粮、皇陵说,以及功能转换说,功能转换就是,开始人们可能是为了采石,但后来又用作避难、屯兵、储粮的。

篇3:花山谜窟的导游词

2004年7月1日,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在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宣布, 广州获得了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区领导对举办本次亚运会相当重视, 于2010年4月, 旅游区邀请笔者主持景区亚运会导游语音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 并负责莲花山风景区导游词的创作, 以高品质的导游服务工作迎接亚洲宾客。这是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 笔者经过近三个月的不懈努力, 十余次的调研论证, 一共59处旅游景点导游词文稿终于完成。

本文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 对莲花山景区开展的导游词创作系列成果之四 (之一[3]、之二[4]和之三[5]已于近期发表) , 本文展示的成果仅包括莲花山旅游景区导游词分述中的“休闲美食”线 (D线) 导游词共10处。

1 D线:“休闲美食”线;亦莲亦桃亦菩提。

点题七律:百花园里百花开, 菩提园里觉菩提, 桃花盛景桃花会, 莲花仙境赏莲花。

[鹭鸟自然保护区] (编号:D-01)

早晨或黄昏, 在鹭鸟保护区你就能欣赏到莲花湖上空千鹭鸣嗥起舞的壮观场景, 那就是莲花山另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白鹭与灰鹭自然和谐地相处, 仿佛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眼前的莲花湖, 原为古采石场遗留下来的石塘, 后来围堤蓄水, 改造成了莲花山水库, 是莲花山居民的重要生活水源。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旅游风景区后, 绿树环绕湖边, 数百只鹭鸟重回莲花山, 并钟情此处美景, 从此繁衍生息。如今, 栖息此处的鹭鸟已达到近5000多只了。

[莲花仙境——莲花旅游文化节] (编号:D-02)

现在我们身处的地方, 就是莲花山上的莲花仙境。每年的6~8月, 盛夏季节, 一年一度的莲花旅游文化节就在此处举办。

莲花, 又名荷花, 古称芙蓉, 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是真、善、美的象征。她清新脱俗的高洁气质, 陶冶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被誉为“花中君子”。她不仅赋之于诗, 而且形之于画;不仅得到佛教的崇拜, 而且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自古以来莲花既受到中华民族的尊崇, 又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莲花山与莲花有着不解之缘。莲花石、莲花塔、莲花城、莲花飞瀑、莲花湖、莲花岩、碧莲池、莲花楼等众多景点均以莲花命名。近年来, 莲花山从国内外引进各类莲花品种并成功培育, 太空莲、古代莲、中日友谊莲、王莲、大洒锦、香水莲、冬荷等珍稀品种相继落户莲花山, 现有400多种莲花可在莲花旅游文化节展出。“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莲花山浓厚的莲花文化, 每年吸引逾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自1985年以来, 已成功举办20多届的莲花旅游文化节, 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只为一睹莲花芳容。

为进一步打造莲花山的莲花文化品牌, 值2008年第20届莲花节之际, 我们新建了莲花文化长廊, 引进精彩的莲花主题文艺节目, 结合游客兴趣, 增加互动游戏等, 更深层次地挖掘和推动传统的莲花文化、和谐文化 (荷与和同音) 。

[百花园] (编号:D-03)

红尘百花在, 相约百花依, 万帘百花梦, 长传百花诗。谁绕百花雨, 脚踩百花溪, 身把百花泪, 又沐百花雨。

来到百花园, 春季的油菜花丛中, 游人与蜜蜂交织;夏季的醉蝶花, 使无数红男绿女陶醉其间;秋季的波斯菊, 绽放异域的妖野与浪漫;冬季的薰衣草, 引来万千情侣携手同游。点缀其间的还有百日红、太阳花、海棠花……这里是花的海洋, 这里是蝴蝶与蜜蜂的天堂, 更是爱花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菩提园] (编号:D-04)

菩提树似乎天生就与佛有缘。2500多年前, 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 (今尼泊尔境内) 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 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 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 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 出家修行。经过多年的修炼, 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 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 在天将拂晓, 启明星升起的时候, 大彻大悟, 顿悟成佛。此后佛教一直视菩提树为圣树, 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由印度移栽来我国的第一棵菩提树在广州光孝寺内, 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国内其他地方的菩提树全部是由光孝寺移栽出去的。

[桃花园——桃花盛会] (编号:D-057)

桃花园处在莲花塔旁, 占地近40亩。莲花山有两个具有岭南传统特色的“花会”——桃花旅游文化节和莲花旅游文化节, 每年春节前后, 一年一度的“桃花旅游文化节”就在此举办。

在桃花园里, 数千株桃花竞相开放, 夭桃灼灼, 姹紫嫣红, 为莲花山旅游区增添了融融春意, 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桃花园里的桃花有绯红、蟠桃、白碧桃、白季、宫粉、寿眉等十多个品种, 由于品种的不同, 桃花园的花期可延续整个春节, 缤纷的桃花带来了无限的春意。春节到桃花园来行“桃花运”也成了人们的乐趣之一。说到“桃花运”, 不光指男女之间的婚姻, 也可泛指人的事业兴旺机缘。因为“大展鸿图”与“大展红桃”在粤语里是同音的。每年, 来桃花园的人们总会在这里转个圈, 以图喜气。

[斋堂] (编号:D-06)

斋堂就是供游客享用素食的地方。科学研究发现, 素食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 还能提高智力、培养良好心境、有益美容;吃素是低碳生活方式, 有利于环保。

汉朝后, 佛教倡导素食可谓最力, 很多大乘佛教经典明文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 并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观点论证食肉之过失, 因此素食便结下了源远流长的佛缘。佛素注重本色清淡、善巧方便。静心坐于莲花山内的斋堂, 尝素食之清淡, 品莲花之圣洁, 享人生之淡泊, 升心灵之境界, 乃人生一大乐事。

[姜撞奶] (编号:D-07)

姜撞奶, 俗称姜埋奶, 是一种番禺特色的风味小吃, 原料为优质水牛奶、生姜汁和蜂蜜, 热冷皆宜、浓而不腻、亦辣亦甜、味道鲜美、色泽光亮、爽嫩可口。在斋堂里就可以品尝到番禺最为地道的风味小吃——姜埋奶。

[粤海度假酒店] (编号:D-08)

按白金五星级扩建的粤海度假酒店建筑采用岭南小筑特色, 与莲花山生态浑然一体, 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酒店设有客房101间, 现代中式设计风格, 自然、舒适、简约, 其中海景生态SPA客房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营造天人合一的养生氛围。中西餐厅美食、KTV、棋牌室, 为享受假期的您提供多样的选择;酒店人员的优质服务, 也让您享受家一般的温暖。

[开心乐园] (编号:D-09)

来到莲花山, 不仅能领略到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古朴的人文景观, 在开心乐园, 我们还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娱乐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开心乐园游戏种类繁多, 梦幻的城堡, 天真烂漫;惊险的海盗船, 惊叫连连;蜿蜒的过山车, 刺激尽兴;旋转的木马, 爱意绵绵……游客的笑声、惊叫声, 汇成一首首欢乐的歌, 响彻上空, 一个个轻快的音符使游客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尽情享受着欢乐时刻, 重温童年的美好。

[莲花美食] (编号:D-10)

在莲花山上我们可以尽享各种莲花美食, 尽享莲花山的食疗和养生文化。整株莲花都可供食用, 具有相当高的食疗和养生价值。莲花的妙用, 简单一句话:全株可用, 妙处无穷。

例如, 莲花可以制作成莲花茶, 在花朵尚未绽放时采下, 加以烘干, 加水煮热后即成莲花茶, 气味清香, 由于含有莲粉和莲蓬, 开胃止渴、清凉降火。除此之外, 荷蒂、莲蓬、莲子、莲子芯、石莲子、莲须、莲藕、荷叶、莲梗均可使用, 莲花全身是宝。据《本草纲目》记载, 莲子有“交心肾, 厚肠胃, 固精气, 强筋骨, 补虚损, 利耳目, 除寒湿”等功能。

摘要:在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番禺莲花山旅游区导游语音系统项目的研究工作及“旅游景区导游词创作‘三步法’浅析”一文的基础上, 对莲花山景区展开的导游词创作工作的系列成果之四进行展示。

关键词:莲花山旅游区,导游词创作,分述,后记,D线

参考文献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广州亚运会场馆运行通用知识读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余一明, 陈琪琪.旅游景区导游词创作“三步法”浅析[J].技术与市场, 2010, (7) :109-111.

[3]余一明.番禺莲花山“怀古礼佛”线导游词创作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0, (10) .

[4]余一明.番禺莲花山“莲峰朝圣”线导游词创作研究[J].经济师, 2010, (11) .

篇4:遥远的花山

当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 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因为,我和我卑微的灵魂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面对它,我不止一次地仰面长叹。遥远的花山,它究竟赋予我精神和灵魂上一种怎样的慰藉?在花山一年多的日子里,我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我失落的青春和人生;在这一片美丽的蓝天白云下,我读到的是一些有着神性光芒的文字;在这块母亲般的土地上,我怀揣着一颗敬畏的心探寻着生命的真谛。

花山,顾名思义的是一个有花和山的地方。光是“花山”这个地理名词,它就会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在全国不知叫“花山”的地名有多少个,但我现在知道的至少有一、两个。一个是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学到的“花山”,它是诗人毛泽东去过的花山;另一个就是我要用一生的时光来描述的花山,它是赤水源头第一县的花山,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的花山,这些对我记忆中的花山来说,它是卑微的,是隐忍的。

花山,我不知道它究竟是我生命中的什么东西?它是一个所在,还是一个诗歌意象?它却给了我一段难以忘记的岁月里程。在我淬火过的人生里,我将把它记录成文,以慰藉我卑微的灵魂。

花山之山

江南千条水

云贵万重山

——花山当地民谣

走进花山,我们最先看到的是那里连绵起伏的群山。

经五德、过牛场,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素有镇雄县“小西藏”之称的花山了。它最初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此之遥远、如此之高、如此之神秘。

花山,地处云南省镇雄县西北部。这是1988年从原牛场区分出新设的一个乡镇,它距县城100多公里,距彝良茅坪火车站110公里。现在这条沙石路在前几年已经铺成了柏油路了,车速已变快了。开车的司机小李告诉我们,原来从牛场到花山乡镇府所在地至少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秋天的花山,它是很美的。

“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是花山给我的最初印象。只可惜,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很少见到河流。沿途中,我们从车窗里欣赏着这美丽的秋景。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一重重的、一叠叠的消失在遥远的天际。瞬间失去了那种雄奇而张扬的性格,变得温顺起来了。那带着凉意的秋风如罗丹手中的画笔,把山坡上的树木、荒草、蕨草染上了不同的色调,也给苍茫的高原增添了一丝丝悲凉。汽车在蜿蜒而上的路上快速地行驶着,我们那被峡谷逼仄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起来了。此刻,我的心中也难免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苍苍莽莽的群山那边该会是怎样的景象呢?那一山该比这一山秀丽呢?这也是一个我假设了很多次的问题了,但我始终无法走到群山那边去看看。

闲暇之余,我们常到马路小学背后的山上去转悠。站在学校后面的五指峰上,我们可以看云南这边的群山,也可以看贵州那边连绵起伏的群山了。如果天地间真有大美的话,花山的美就在于这里的山了。那满目的群山有横的、有直的、有险峻的、有秀丽的,各种各样,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同事们时常打趣地说:“我们站在这高高的山顶无须挂画,自与自然相接;无须养鸟,自有鸟语盈耳……”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怀念那里的山、那里的天空、那里的流云、那一块又一块富有诗意的苦荞花,还有那成群奔跑的牛羊……因为我的魂魄,早已融入了那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了。

品读花山,我对这一片土地充满一种敬畏之情。那里的山是贫瘠的,它只能生长洋芋、苦荞、燕麦等这些耐寒的农作物来。那里的山民始终坚守 “吃山靠山,吃水靠水”的道理,有的却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巴掌大的地盘。他们每一天吃着从红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做着着传宗接代的活计,每一天行走在山路上编织着甜美的梦;他们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起早贪黑地把牛羊养肥、骡马养壮,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大山对自己的囚禁。

羊群地

野鸡不下蛋,

野猫不叫春,

屙屎不生蛆

……

——花山·当地歌谣

羊群地,它紧靠着贵州省地盘,翻过学校后面的那一座大山就是赫章县向乐乡的木坎子了。

春天的羊群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红白相间的洋芋花,在一阵阵山风的吹拂下轻盈起舞,散发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来。马路小学前面的红土地上,还生长着一垄垄绿油油的燕麦和与春天布谷鸟一起歌唱的苦荞。它们像一个个丹青能手给我记忆中的土地挂上了一幅幅水墨。

七年前,我被分配到镇雄县花山乡大火地村马路小学任教。这在我们云南又是一个不通电、不通水、不通公路的地方,甚至连喝水做饭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教师的宿舍非常简单,一间教室用木板分为两半,一半用来做学生的教室,另一半则是我的宿舍了。最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这个学校连一个简易的厕所都没有。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时,我流下了伤心的泪滴。人生中所有美丽的时光就这样默默地结束了,或许永远地消失了。有些时候,我面对着这一群大山里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省青年女作家黄雁笔下那遥远的阿佤山。孩子们啊!你们的路在何方?孩子们啊!我该不该弃你们而去?我既然选择了这一块贫瘠的红土地,总得要在这里扎根实现自己的梦想,总要相信那一句“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吧。

在这莽莽苍苍的群山中,我深陷入一种道不出年月的日子,不知道时光的缺口在哪里?这里没有了大都市里的灯红酒绿,也没有了大学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唯一与我相伴的只有孤灯下的寂寞。那时我所教学的是两个班的语文课,白天则尽心尽力地备课、上课;晚上坐在昏暗的油灯下批改作业。寂寞的时候,我和同事们打开学校里那一台老掉牙的录音机,听听孟庭苇的那一首《野百合也有春天》,她那清新纯情、富有磁性的歌声像一只纤纤素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颗寂寞的心。因为,我知道我的人生就是那一枝孤独的野百合。有时候,我也会提起那一支孱弱的笔,书写着我脚下这一块红土地和酸甜苦辣的人生。

羊群地,它旁边还有一条小河在当地叫做联河,也就是白水江的上游。这里山高坡陡,天干缺水非常严重,我经常带领学生去河流里取水做饭。有时,我们学校里的几位老师相约去洗衣服,或找一处偏僻的地方洗洗澡。这一条名不经传的河流,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在这短暂的一年里,我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宝贵的时光,看到了我生命中一些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我每一天都会读到大自然这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那上面影印着红色的土地、空灵的流云、色彩斑斓的蝴蝶、洁白的羊群,还有高原上耐寒的苦荞、燕麦……

羊群地,你是我生命中一块未曾遗忘过的土地。

在老田家品茶

一道苦,二道涩;

三道四道好待客

——花山·茶谣

老田,是我在马路小学认识的一位老民办教师,1984年就参加工作,至今还没有转正呢。在这所乡村学校里,老田与我们几位外地教师的人缘关系甚好。

有时候,老田邀请我们几位外地教师去他家吃一顿家常便饭。老田家非常热情好客,经常就拿出家里上好的腊肉招待我们。然而,我们最喜欢老田媳妇烧的花山洋芋,喝老田烘烤的茶。这个鬼地方的人喜欢喝茶,很少有人直接把茶叶放在杯子里就冲开水泡茶的。老田把一个从联合乡场买的土制茶罐放在文火之上烘烤热后,再把好的茶叶拿出一撮来放在里面。这些茶叶也是在乡场上从贵州的苗家妇女那里买来的,而且非常便宜。老田精心地不停地转动罐子,使茶叶受热均匀;等罐中茶叶“啪啪”作响,色泽由绿转黄,且发出一股浓酽的茶香时,随手向罐中注入早已烧沸的开水,一股清香就沁入心脾了。

初喝这种茶,我真还有一点儿不太习惯。这种茶是经过烘烤、煮沸而成的浓汁,色如琥珀。只要你轻轻喝一口就会闻到一股焦香,而略带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种浸润肺腑的感觉才叫爽呢!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群山之中,感受到这一方水土美丽的神韵来。

离开花山已经有五、六年了,我市场怀念老田一家人,会想起他家好吃的洋芋、腊肉、包谷饭、烤茶来。

我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杨家寨

火木勒哪觉,

尼木勒吱基。

——花山·彝族敬酒酒歌谣

杨家寨,这属于花山乡的又一个彝族村落。

我还没有来花山工作之前,就听人说那里的彝家人非常好客。2004年的春天,我被调到杨家寨小学去工作。那一次,陪我一起去的还有花山乡卫生院的白庆虞医生。他比我早到花山几年,对那里的人情风俗比我熟悉,而且还在与杨家寨接壤的彝良县林口村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彝家姑娘做老婆。所以,杨家寨的彝人都是他沾亲带故的亲戚。在来这里的路上,他告诉我这个地方是彝族风情浓厚,怕我人生地不熟的,去了受人欺负;更何况我还要去那儿工作,与当地的彝族阿爹、阿妈相处还需要一段的时间,他必须亲自来一趟才行。虽然离开了花山这个地方,我非常感谢这位老乡对我的帮助;同时,我在那里认识了两位非常好客的彝族老师。他们都姓安,都是杨家寨小学的老师。

我们从花山出发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花了将近40分钟的时间才赶到那里。金色的阳光下,古老村寨升起一缕缕炊烟。一只昏鸦划过苍茫的暮色,穿梭于黛黑色的群山之间。我们径自去了安绍聪老师家里,白医生在很早就和他们非常熟悉的了。刚一进家门,我还以为他们家是汉人呢?他家住的不再茅草房,吃的不再是苦粑粑了,烧的不再是火塘了,就连把食物摆放在蔑席上吃的习惯也没有了。我们赶到他家时已经摆上一桌丰盛的酒菜,就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他们没有办法让远方的客人享受舒适的生活,总是心存愧疚。于是把最好吃的、最好喝的,统统拿出来。

与我们一起吃晚饭的还有他的大哥安绍权,是我们杨家寨小学的校长。席间,我们少不了的还是喝酒。在彝家人的心目中,“有酒便是宴”,酒就是善待客人的最佳选择,谁要是不喝就是瞧不起他们。正如彝族敬酒酒歌谣所说的那样:“火木勒哪觉,尼木勒吱基”,其意思是“汉人茶贵,彝人酒贵”。原来彝家人喝酒,一般是先把酒倒进大碗里,大家围着火塘依次轮流喝。这酒喝酒的方式,被当地彝人称之为“转转酒”。 不过,在杨家寨那里都时兴干杯了。安绍权老师和我们尽兴地喝着酒、抽着烟,并且一一给我介绍了杨家寨小学的一些情况。我的那位老乡使劲地帮我向他敬着包谷酒,并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关照我。这位年过四十多岁的彝家汉子,他喝酒还是那么豪爽和耿直。在高兴之余,他还用自己的母语唱起歌来。我虽然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意思,但可以助酒兴。平时很少喝酒的我,也端起酒碗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彝家人的很多习俗:在他们这里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设宴待客、驱鬼求神等离不开酒的。这是因为在的彝家人心目中,“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

在那个春天,我在杨家寨结识了不少的彝族朋友;在那个春天,我坐在明媚的阳光下写诗;在那个春天,我也离开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在那个春天,我也离开了我亲爱的姑娘。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念这个地方。因为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苦荞花开

花山哥哥下山来

羊毛披毡大草鞋

羊皮口袋倒背起

苦荞粑粑滚出来

——花山·古老歌谣

苦荞啊!你是原始的隐喻和象征,疼痛着我那苦难的双眼,不得不让人想到高原的贫穷和荒凉来。此刻,我走在这一片苦荞花开的土地上,内心和高原一样的荒凉。

花山,自古素有“苦荞之乡”的美称。每年秋天,那大片大片的土地上艰难地开满了苦荞花。这是一种属蓼科双子叶的农作物,红茎绿叶上浮着像满天星斗的白花,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来,弄得满山遍野蜂飞蝶闹。站在秋天的高原上,我看着一亩连着一亩地盛开的苦荞花心潮起伏。“苦荞花,苦荞花 / 高原只剩下苦荞一样的味道”。不知是那一位诗人写的诗歌,真是太富有感情了。

“五谷杂粮,苦荞为主”。它一直作为主粮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散落在乌蒙群山中的彝族人,祖祖辈辈都是以苦荞为主食。只要一到秋天,人们把苦荞一一收回家里。这时彝族阿妈们把它弄成苦荞炒面、苦荞饭、苦荞粑来吃,甚至把苦荞面黏裹在洋芋上蒸来吃;阿爹们把它弄来酿制回味无穷的苦荞酒。说实在的,我第一次吃到苦荞饭是在花山乡一家餐馆里。这种苦荞饭味道真爽,并不亚于那白白净净的大米饭。难怪在彝族的古诗里,很早就留下“人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好的是格史(苦荞)”的美誉。离开花山后,我已经没有吃到苦荞饭了。

听当地人讲,常吃苦荞食品还可以防癌,还可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呢。有史为证,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在《急备千金方》里以荞入药;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苦荞的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多年后,我会想起高原群山海深处那一位远离尘埃的乡间女子,背一篓月光和芬芳打湿了我那寂寞的心房。苦荞啊!我只想借用响流诗人的那一首《苦荞:六盘山以西的苦命女子》来赞美你:

一百年前

一位叫苦荞的女子失身于单于的毡房

一百年后

一位叫苦荞的女子失身于寒霜铺地的旷野

现在,那一只手

能够抚平你饱经沧桑的内心

篇5:黄山花山谜窟导游词

刚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铁索桥,桥的对面,印着“花山谜窟”四个大字,桥下是碧绿的新安江水。

“花山谜窟”是古代的地下人工采石场。主要分为3大部分,分别是2号,24号,35号。

2号石窟位于入口不远处,是最早开发的石窟,来到洞口就感到寒意扑来,因为洞内温度只有15度。慢慢深入洞穴,可让我大开眼界,几千平方米的巨大洞穴,在那个时代是没有能力建造的,但古人是如何开发洞穴的呢?继续往前走,我发现洞内开始出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水坑。如果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这个洞穴以前是有人居住过的。走到转角处,快到出口时,我发现那里立着一块巨石,顶天立地,两边突出尖尖的角。咋眼一看,不就是一只靴子吗?相同的石头还有很多,都支撑着洞顶。于是,古人把他们叫做“指路靴”。

从2号石窟出来,我们将要去一个更大、更神奇、更让人震惊的石窟------35号石窟。来到洞口,只能看到一段很窄的路,一直向前延伸,我有些奇怪,难道这就是“更大的石窟”吗,走了大约20米,视线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一下子震惊了,这哪是石窟,分明就是一座“地下宫殿”,再往前走,我发现支撑“宫殿”的石柱上有许多圆孔,因为古时候没有灯,古人就把火把插在圆孔里来照亮洞穴的。沿着道路向前,走到了路的尽头,我们发现一间特殊的石屋,洞顶全是小孔,经过科学家研究,这应该是一间厨房,顶上的小孔是排烟的管道,可以排出少量的烟……走出石窟,我的心里只剩下无比的震惊……

篇6:精选的百花山井景区导游词

百花山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有反映地质变迁的历史遗迹——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寒冷条件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缘城堡”、“冰壁岩柱”等。其环境独特,百花争艳,共分为四大景区:百花山主峰景区、百花草甸景区、望海楼景区、百草畔景区。 百花山文物古迹众多,开发历史较早,五代后期唐李克用曾在山上建寺,山顶偏东的“护国显光禅寺”记载了百花山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 主要景观有 “百花草甸”、“百草山瀑布”、“万年冰肌”、“古树擎天”、“云顶日出”、“古石海”、“云海升腾”、“晚霞映翠”、“蚂蚁山”、“送树长廊”等。

百花山以花繁著称,众多的花卉植物成就了百花山的三季花香。位于顶峰附近的亚高山草甸,生长着40余种草甸植物。在山顶峰以下的天然次生林和灌草丛落里,也分布着许多花卉植物,山桃花、山杏花、暴马丁香、映红杜鹃、山荆子等,各色鲜花满山遍野、争奇斗妍,把整个百花山的春天装扮的花团锦簇、色彩斑斓。 山之巅极有千佛,观音两峰,中有龙池,多处寺庙遗址,根于峰侧山背、望海石、仙人桥、圣米石塘、大悲崖、千佛崖、万年冰诸景观,点缀成境趣佳处。百花山具有“秀逸、雄奇、幽深、瑰丽、狂狷”的特点。 游百花山,偶见“佛光”。

篇7:百花山导游词

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10科、1100种。动物种类有17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有50多种。

百花山环境独特,风景优美,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场所。年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温度22℃,负氧离子含量为5级,是消夏避暑的胜地。

篇8:花山谜窟的导游词

一、原始花山壁画的文化影响力

花山座落在广西省宁明县城的左江岸边, 当地壮族居民称之为“芭来” (译为被画得花花绿绿的山) 。它源于悬崖绝壁上的数百个赭红色的舞蹈人物形态构成的神秘组图。据考证, 花山壁画始作于战国时期, 延续至东汉时期, 至今大约有一千多年。千年来, 花山上舞动的红色人形不间断地宣扬着壮族人对生命的崇拜和赞礼、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境遇的认识的艺术追求。它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花山脚下的人们。时至今日, 壮民族新时代的花山壁画传说还在不断的更新着, 旅美壮族艺术家周氏兄弟可被称之为当代花山壁画新传奇。他们以“花山壁画”为母体进行艺术创作, 称得上是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活跃的文化艺术人才。

二、周氏兄弟艺术创作与原始花山壁画的内在联系

作为壮族先祖的后裔, 周氏兄弟发掘自己壮民族的传统文化, 能动的把其发展成自己的视觉艺术语言, 这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周氏兄弟早年的生活积淀与情感体验属内在形态, 具有内在稳定性, 它影响并决定了他们的艺术外在表现与画面形式与花山壁画文化的联系。

70年代末, 年青的周氏兄弟先后在上海戏剧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他们探访花山壁画古迹, 吸取传统艺术宝库中养分, 开始以花山原始壁画作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80年代初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广西花山壁画艺术展览”, 引起强烈轰动。

20世纪80年代末周氏兄弟移居海外,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初到美国, 面对先人留下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周氏兄弟创造性的理解民族文化精神。在艺术取向上, 他们以花山壁画文化为母体, 积极地关注绘画语言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转换和完善, 以求在新的机制中保留并发扬中国民族艺术特有的文化根性。他们将花山壁画的“原始性”融入他们的速写, 木版画和油画中, 乃至他们的雕塑和公共艺术作品中, 多维度的展现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也正是周氏兄弟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民族个性, 符合了西方关于艺术家的品评标准。

三、周氏兄弟的新花山壁画现代艺术形式

总体来看周氏兄弟的艺术作品, 大多数作品是壁画式的的巨幅作品。灵感一来, 他们挥笔直取, 从不打草稿, 在迅速的作画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画面, 在自由挥洒中把他们强烈的感情通过磅礴的气势自然地流露出来。大笔触勾勒、大笔触泼彩产生了强烈和粗犷的画面效果, 粗犷中透露出一种魅人的美, 如同远古的花山壁画一般, 有着摄人魂魄的力量。

在艺术探索实践过程中, 他们一直尝试在画面的表面创造不同的肌理表现。周氏兄弟对粗糙不平画面的喜爱, 也许来自于他们童年对花山壁画的迷恋, 粗糙的岩壁是他们的艺术生涯中最早最直接的视觉刺激。虽然现在创作题材已经脱离了实际的岩画, 他们却在作品的表面掺入细沙子和非传统的织物, 还采用综合媒材来创作使得画面表面具有岩画般粗糙厚重的感觉。例如《天才的日记》一画, 他们自由地把厚涂和薄敷相结合, 使色彩相互渗透, 产生出特殊的肌理效果, 并且有意识地把类似中国画的留白和刮刀的痕迹作为绘画语言的一部分, 在激情挥洒的过程中, 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从国内到国外, 周氏兄弟的艺术作品线条简洁、粗犷概括、强调节奏, 具有一目了然的抽象结构, 使人感受到真实激情所具有的最直接的感染力。他们不拘泥于琐碎的细节描绘, 画面中的内在结构更加恢弘有力, 于大刀阔斧的挥洒中把点、线、面的节奏与韵律推向新的境界, 抽象表现主义的表现性语言在他们的画面上处处可见。但他们的每一件作品又与西方艺术界普遍流行的抽象绘画样式不同, 它们似乎有一定创作的主题, 在某种观念的先导下, 隐喻的、象征的符号从画面的抽象结构中浮现出来。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令人产生与远古花山壁画“似曾相识”的遐想。

从根源上来探究, 花山壁画文化艺术是周氏兄弟艺术的一种灵感的根源或是形式语言的资源。尽管他们在国外和国内的艺术样式有较大变化, 但他们的作品中, 经常性的主题是一个张开双臂、叉开双腿舞蹈的人物形体, 似乎穿越了千年时空隧道, 直立于我们面前, 它充满活力和力量, 并给人一种强烈的冲突感。这是周氏兄弟受到原始花山壁画文字符号的激励所创造的形象的浓缩。他们恰到好处地将“花山壁画母体”艺术形式与技巧化为意境, 展现了花山壁画永恒的艺术魅力, 把自然界的神韵体现出来。周氏兄弟是生活在现代且具有较强的理性精神的艺术家, 他们用顽强的艺术意志和不变的决心, 以开阔的视野对自己本民族传统艺术进行冷静的、理智的客观分析与思考, 加以选择继承, 做到既“入乎其内”, 而又能够“出乎其外”。从古代到现代, 他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跨越了数千年的时空阻隔, 沿着他们的先人印迹, 进行的一种神奇的艺术接力。

四、走向世界艺术舞台的“周氏花山壁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花山谜窟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广州莲花山导游词07-02

新泰莲花山导游词07-21

莲花山小导游范文05-29

春天的花山作文04-21

火红的爆竹花山散文05-02

花山郡稿件04-14

五花山 实录04-10

五花山答案04-16

石花山公园作文05-04

百花山攻略范文05-18

上一篇:语言学概论笔记自考下一篇:用由衷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