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12

斑羚飞渡 教案教学设计(共8篇)

篇1:斑羚飞渡 教案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训练整体把握课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涵的强烈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目标:请同学们先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二)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师1:题目“斑羚飞渡”告诉我们哪两个要素?学生回答(对象和事件)。师2:斑羚为什么要“飞渡”?(飞渡的三个原因:人为原因,自然环境和斑羚自身原因)学生回答(人为条件: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自然环境:2段。自身原因:不能跳过六米宽的山涧。总之是人类导致斑羚处于“进退维谷”的绝境)。师3:我们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学生回答。(自然的掠夺者、侵害者、猎杀者)。板书:最不可饶恕的行为————人类猎杀斑羚。师:4:在这样的环境下斑羚们的最初表现怎样?生回答:(一片惊慌,胡乱蹿跳。甚至一头老斑羚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以失败告终)。师5:三段中哪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头老斑羚的感情态度?学生回答(“老眼昏花”“故意逞能”,贬义词)。启示: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能逞能,不能慌张,不要乱了分寸,要从容,要镇定。师5:关键时刻是谁想到了拯救种群的办法?学生回答(镰刀头羊)。师6:镰刀头羊想出了怎样办法延续种群?生回答:(飞渡)师7:斑羚们是怎样飞渡的?(哪一段详写了“斑羚飞渡”全过程?)要求:带着问题,细读第9段。小组合作:A、找出描写两只斑羚“飞渡”的动词?(说与同桌听)B、两只斑羚“飞渡”的时间与角度的不同是?(时间有先后,角度有高低)C、用四个“一Ⅹ一Ⅹ”来概述一下斑羚飞渡的过程。(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生一死)D、段中精彩的比喻句并分析作用?(请学生试读最后两个比喻句,体会感情)学生回答。(比喻句作用:形象生动的刻画了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而牺牲自己的悲壮场面,更加突出了老斑羚的献身精神。)板书: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斑羚飞渡。师8:“斑羚飞渡”引发我怎样的感悟以及反思?(找出文中描写“我”的语句以及“我”对“斑羚飞渡”感悟的语句)。要求:快速浏览9到15段。学生回答,1)教师归纳(9、10、11、12、14、15段)。2)请同学们抓词句试着赏析这六段。教师引导(如:A议论段:10段“粉身碎骨”形象写出了结局的悲惨。11段“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句中的两个“没有”表现了斑羚们心甘情愿的赴死精神。如12段“心甘情愿”一次将斑羚拟人化,写出了斑羚们精神的无私伟大。又如14段“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来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敬佩以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B神情,心理描写:如9段“我吃了一惊”、“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侧面烘托了“斑羚飞渡“出乎我的意料,带给我的震惊程度大。“还如11段“我十分注意的盯着”和“但让我震惊的是”从人类角度揣测斑羚,自惭同时被斑羚精神所震撼。更如15段我们“目瞪口呆”甚至猎狗也“惊讶”侧面烘托了“斑羚飞渡“场面悲壮,带给我们的震撼之大。)板书:最值得歌颂的斑羚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三:探究拓展;(学生活动环节)1:本文会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人类和斑羚们说吧?老斑羚们哪些精神值得你称颂?那就说说吧!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三年后故地重游,遇到了当年第一个飞渡成功如今已是头羊的那只斑羚,你会说什么?(50字以上一段文字)。(《高山流水》古筝曲为背景音乐)。(教师下水文:时光荏苒,三年了,你我再次相见!斑羚呀!曾经的幸存者,今夕的朋友!如今和你对视双眸,我能读懂你心中的仇恨。此时,我眼中溢动着晶莹的惭愧。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默默道一声:人类错了!当年的贪婪令我们迷失,那刻的惨烈让我们反省。如今,我亦是痛彻心扉!遇到你,我倍感汗颜!看哟!伤心崖上空再次凌驾彩虹,请给我一缕温暖的信任,我愿轻轻道出心声:人与羊生生再不相欺,世世和谐相处!)

四、课堂小结:结束语:一节课相伴而过,一日师生情终生难忘。正如印第安酋长所说的“地球不是人类的,而人类属于地球”。请同学们谨记斑羚带给我们的启示——在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人类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五、作业

1、积累动物界灾难面前大爱互助的故事,制作一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2、找出文中描写镰刀头羊叫声以及描写彩虹的语句并且赏析。附板书设计:最不可饶恕的行为————人类猎杀斑羚。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斑羚飞渡。最值得歌颂的斑羚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备教手记:《斑羚飞渡》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斑羚飞渡”场面感人,精神引人深思。秉承“文本细读”的精神,细读深挖,精读细体会。

1、把握清晰课堂脉络。由题目入手,分解为“斑羚”和“飞渡”两个因素,设置了三个环节:斑羚为什么飞渡?斑羚怎样飞渡?斑羚飞渡的感悟。由分析原因入手,引出飞渡场面的震撼,最后分析感悟,上升到中心思想的高度。

2、细读文本突出详略。因为课文较长,所以在课堂处理上采用了略析1到8段,细品9到15段。让学生感受到“斑羚飞渡”场面的震撼,悟到“飞渡”精神的感人,恰当的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细读文本面面俱到。小到词语,如“逼”,“一片”,“老眼昏花”“故意逞能”,9段两只班羚“飞渡”的一系列动词等等。中至语句的赏析讲解,如9四个比喻句的赏析以及训练朗读,把握作者感情。大到段落的分析理解,如重点研读了9到15自然段。

4、训练学生读、说、写的能力。课堂学习过程中,设置了细读9段,重点朗读比喻句体会语气、感情,快速浏览9到15段的读书环节。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无一处不体现学生“说”的地位与权力。最后拓展探究环节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以致用,让读说均为写服务。

篇2:斑羚飞渡 教案教学设计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领会描写的作用;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理解课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3)结合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字词学习,感到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一、导入

1、检查预习,正音、释义: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3、简介斑羚(其中1,3用幻灯片显示)

4、讲述《生命的跪拜》引入“斑羚飞渡”

二、整体感知内容

1、欣赏并描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

2、结合图片,边听音乐(《命运》或者《二泉映月》)边读课文

3、抽2~3名学生复述飞渡的情景并互评,体会详略恰当的写法

4、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果怎么样?

(2)斑羚的飞渡可以分为哪几个过程?

(3)头羊有哪些特征?

(4)面对这场生与死的选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

(5)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三、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2、勾划出其中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积累字词:抄写“正音和解释”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研讨与赏析

一、导入

检查作业及上一课时的学习情况

二、研讨与赏析

1、作者是如何区分这群斑羚的?

2、在这次飞渡中头羊最令人敬佩的行为是什么?表现出了头羊哪些品质?

3、文章几处写到了斑羚的叫声,这些叫声各有什么特点?

4、找出课文中描写彩虹的语句,体会并分析写景的妙处。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中的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2、“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让“我”感到震惊?

3、“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中的 “灿烂”应该如何理解?

四、体验与反思

1、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识,如果你是狩猎队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2、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

3、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应该怎样和野生动物相处?

五、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领会其思想意义。

2、以“我是地球小卫士”为题写一则短文。

篇3:《斑羚飞渡》质疑及教学思考

关键词:斑羚飞渡,质疑,教学

《斑羚飞渡》是人教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故事离奇, 颇能煽情, 貌似文质兼美、合情合理, 实则人性沦丧、错谬百出, 引发了很多质疑。

一、违背科学常识

1、斑羚智商之高不可想象。

看到山涧间天桥似的美丽彩虹, 镰刀头羊居然受到启发, 想出了连人也难以想出的结对飞渡办法, 让人望尘莫及。整个斑羚群似乎都有良好的奇偶数概念, 发现飞渡前分的两拨数量不均衡, 比例失调, 斑羚群竟能难以置信地做到老少分队, 调整比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在低级动物斑羚那里怎会有可能?

如果斑羚真有这么高的智商, 有一种可以让大部分斑羚存活的更为明智的办法, 它们怎么没有想到呢?课文第二段描绘了飞渡地势, 伤心崖一分为二, 上面是对峙的两座山峰, 是笔直的绝壁, 下面是流沙河。第三段写一只老斑羚坠落悬崖“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可见下面的流沙河水很深。打开网页搜索引擎, 输入关键词“羊会游泳吗”, 你会发现, 羊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不会游泳。据北京市通州区养殖业服务中心畜牧科的专家介绍, 虽然羊游泳比较少见, 但其实羊天生有涉水的能力, 只要领头羊下水后, 羊群里的其他羊也会跟着跳下水的。而且, 斑羚善于跳跃和攀登, 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 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而安然无恙。跳水游走, 应该是当时危急情势下大部分斑羚存活的唯一办法。可是, “聪明”的镰刀头羊居然没有想到。可能第一只捐躯的老斑羚想到了这个办法, 因为在“一片惊慌”中, 它竞然有“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的高级智能活动, 也许在物竟天择优胜劣汰的生命历程中, 它有过这种逃生经验。但就是这只聪明绝顶的老斑羚, 恰恰被“我”认为是“老眼昏花”“故意逞能”, 被贬得一文不值。写到这里, 我们似乎明白, 神奇地飞渡过去的和落水的斑羚, 多数都活了下来, “我们”空悲壮了一番。

狗的思维能力也不可小觑, 当看到飞渡一幕, 它“惊讶地张大嘴, 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 停止了吠叫。从“惊讶”一词可以看出狗的思维和情感变化。

2、斑羚的跳跃技能神乎其神。

课文描写斑羚像宇宙飞船空中对接似的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快速助跑起跑, 起跳时间要选择得高度精确, 起跳角度和跳跃幅度要控制得恰到好处, 对接时机要衔接得高度吻合。故事里, 除了一只老斑羚空中衔接时“力不从心”失败外, 其余三十多对斑羚都完美地实现了。这样娴熟的“空中接力”, 这样高超的“凌空飞渡”, 简直是高难度的特技甚或神功, 就算斑羚善跳跃、善攀登, 也要高强度的训练才可能会驾轻就熟。难道他们此前有先见之明能预见到将来会有这种种群灭绝的危险而有备无患?甚或它们曾遇到过这种情况而将训练代代相传?如果是这样, 为什么最先跳下的那只老斑羚不知道呢?

3、斑羚比人还“人性”。

虽然动物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 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利他行为, 但是, 从课文描写中可以看到, 危难时刻的斑羚群纪律严明, 沉着冷静, 秩序井然, 简直就是训练有素的一支优秀军队。镰刀头羊付出最多, 失去了生命, 失去了王位, 失去了领地, 失去了“妻妾”。可是我们知道, 在残酷的大自然, 雄性动物在争夺王位、占领地盘或者霸占配偶时, 无一例外地都会和同类拼个你死我活, 丝毫不会发扬什么“风格”, 有时其惨烈程度和血淋林场面令人毛发上指。这里, 镰刀头羊突然完全地改变了它的动物性而人性无比, 其出色表现和光辉形象, 令人高山仰止!

4、不符合斑羚的生活习性。

斑羚性情孤独, 喜欢单独或结成两三只的小群生活。而文中则是七八十只的一大群, 看来狩猎队员们真的是丧心病狂, 地毯式搜索, 非要斑羚亡群灭种不可。再者, 既是小群, 有没有头羊还是一个问题。

5、彩虹无中生有。

彩虹, 是含有小水滴的空气被阳光照射所产生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文中写彩虹升起时, “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 结尾写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似乎就在斑羚的面前、脚下。但是, 自然界的彩虹都发生在有相当距离的高空, 有相当的高度与广度, 不可能如作者所写一头连着伤心崖, 另一头飞越只有6米距离的山涧, 连着对面那座山峰。作者这样写, 与自然、科学相背。

二、观察角度和叙事视角混乱

依照开篇的叙述, 狩猎队追赶斑羚群, “我”应该在斑羚群的身后。但到了第二段, 叙事者“我”的视角却变成了从空中俯瞰, 因为只有在空中, 才会发现这只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一会儿, “我”又站在了斑羚群的旁边。镰刀头羊带头逃命, 应在团队的最前面, 与“我”的距离最远, 可第四段却特写了这只镰刀头羊, 可以看出“我”与镰刀头羊近在咫尺, 第五段里甚至可以看到斑羚的面部表情, 第六段可以看到灰黑色母斑羚一步之遥就要“一步”踩进深渊去。

从课文“人物”来看, 斑羚是主角, “我们”是看客, “我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应该不会忽东忽西, 走来走去。观察点和观察角度是一定的, 叙事角度也应该是一定的才对。

三、人性虚假、价值观错误

这篇课文是“动物小说之王”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 有些地方姑且可以当成小说来读, 问题似乎不怎么样。严重的的问题是语言的轻佻带来人性的虚假。“我们”与斑羚之间是捕杀与被捕杀的关系, “我们”一面将斑羚逼入绝境, 逼向死亡, 一面却惺惺作态地为之感到“悲哀”“悲怆”““悲惨”和“震惊”。一面猫捉耗子, 一面猫哭耗子。残忍的看客配上“绚丽的彩虹”, “美丽的天桥”, “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等纯美的背景, 越读越让人忍不住作呕。曾有学生说, 最恶心的是那句说什么在“咩咩”的音乐伴奏中, 跳着一种叫做“回家”的舞蹈。读者在惊叹斑羚的英勇、智慧、悲壮的同时, 也会惊讶叙述者竟能够如此冷酷、从容地展示其笔墨的灵动和美丽。

这篇课文最致命的地方是作者错误的价值观。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作者描述的实际上是一个疯狂追杀珍稀野生动物的残酷事实, 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犯罪, 而作者笔触中又偏偏丝毫没有谴责这种犯罪的意味。作为一篇面对青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 会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多大的毒害作用?人为活动, 特别是商业贸易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是造成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 “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已不再是至理名言。课文没有引导我们去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而是诱使我们欣赏斑羚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惨不忍睹的“凄美”画面, 无形中扭曲了师生的价值观念。

《斑羚飞渡》该不该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争议很大。其实没有必要争论, 关键是如何处理教材。这篇反面教材正好给师生们提供一个认识文道关系的绝妙机会, 也许比一百篇正面教材更能给师生们以启迪。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在学习课文的同时, 要求异, 争取获得更多的超文本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树立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 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和作法,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自由,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创造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 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自主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课文:

(1) 探讨故事情节上的虚假性和语言表达上的不足。这很符合新课标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质疑的精神。

(2) 探讨猎人充当了怎样的不光彩角色, 将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改为模拟审判庭对犯罪猎人进行审判。

(3) 探讨“和谐社会”是否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即儒家倡导的“天人合一”观。

(4) 改写课文, 使之成为“艺术的真实”。

(5) 课外阅读《藏羚羊跪拜》等文章, 进一步理解“艺术的真实”。

篇4:斑羚需要飞渡,教学岂能飞渡?

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的是词语的运用,句子中某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的是整篇文章的文本阅读。两堂课都很精彩,博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喝彩。据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这两堂课应该都是当下各学段的语文教学的高水平呈现,不管教学方式如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具有普遍意义。

笔者也觉得这两堂课各有各的精彩。不过,再结合笔者所教初一学生的实际写作状况,细细想来,觉得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这是从某位初一学生的随笔中摘抄的一段:“大家都应该认识冰心吧。她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家庭中。在我的书柜中,就放着几本冰心奶奶写的书……”这几个句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出现在同一语段中。类似这种前言不搭后语、写了上句不知道下句写什么的情况在学生的作文中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结合那两节语文课,笔者认为:初一的语文教学直接上升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高度,这与小学六年级的词句教学隔着很远的距离,小初的衔接是跳跃性的。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达标准有着比较细致的分解,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初中伊始阶段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所处学段应有的标准。因而,也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实状况:初一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着相当大的不切实际的“飞渡”。造成这种“飞渡”的原因是《课程标准》是不同学段学生应达能力的标准呈现,而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并不是很清楚。小学六年级教师和初一教师可能只关心自己教了些什么,而教的这些是否具有衔接性,则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么,初一的语文教学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如何衔接?衔接点在哪里?只要仔细分析两堂课教授的重点,就不难看出,从词句的教学直接“飞渡”到文本的解读,中间少了语段的教学。而这种“飞渡”,造成刚步入初中的孩子缺少对语言的系统训练,直接导致文章看不懂,作文不会写;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之后的学习。

因此,在小学的第三阶段(5、6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关注语段的教学。进入初中,尤其是初一,语文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强化这种教学。

一、什么是“语段”

语段也叫句群,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说得更具体一点,语段是在语义上有逻辑关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气上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组合而成的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单位。

二、为什么要重视语段教学

刘勰曾用“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来形容句子和句子的联系。[1]老舍也曾经说过:“一句与一句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逻辑的、有机的联系,就跟咱们全身的血脉一样,是一贯相通的。”[2]一篇好的文章或好的段落总是由那些独立而又有逻辑联系的若干句子巧妙地连缀而成。所以,阅读并理解一篇好文章,必须从语段分析入手。语段一头联系着句法,一头联系着章法,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只有了解了语段的结构和中心意思,才能准确清晰地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才能快速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调整好语序,组织好句子,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如何在初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段教学

(一)重视语段教学的主体位置

每堂语文课都要穿插语段教学的内容,哪怕一节课只引进一个语段也好。要做到一贯坚持,从不间断。

(二)把握语段教学的方式方法

语段学习,首先要认识语段的表达方式。初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叙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学生在辨别记叙与描写上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问题,在此,不多讨论。

其次,要能分析语段中各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语段的中心句,概括语段的中心意思。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懂文章的原因在于对文章的结构层次看不分明。笔者也尝试着选择重点文章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仔细分析,发现学生不会分析语段,无法说出某个语段的中心意思,也看不出语段与语段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更理不清全篇的结构层次了。其实,分析语段是有章可循的。考察语段的组合,可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其一,关联词组合;其二,语意组合。

1.关联词组合

首先,要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段的8种类型,分别是:并列语段、承接语段、转折语段、选择语段、递进语段、因果语段、条件语段、解说语段。

其次,教会学生寻找关联词。关联词对单层的或较少层次的语段分析起着“标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只出现在语段后续句的句首,用以引出下文。

如:

(1)“放在哪儿了?拿出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哪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七上《羚羊木雕》)

(2)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还应告诉学生,有些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只能用于组合语段。常见的有“这样”、“只有这样”、“除非如此”、“为的是”、“总而言之”、“比方说”、“不料”、“由此可见”、“其实不然”、“上面……下面”、“首先……其次……最后”、“先说……再说”、“这就是说……而不是说”、“不在于……是在于”、“为什么……原来”、“为什么……是因为”。

如: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endprint

2.语意组合

这主要通过语段内部的语意结合来分析,因此演绎、判断和推理起着关键作用。

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七上《再塑生命的人》)

这个语段中的三个句子从语意上说是相关联的。前两个句子是假想在雾海中独自驾船的恐慌心理,第三句将未受教育的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从而形象地表达出在沙莉文老师来之前的孤独恐慌的心情,突显了莎莉文老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阐述的观点,语段分析是应该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

而语段意思的概括也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1.巧用三规律,迅速抓主句

(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

如:《看云识天气》的第一段的第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就可以作为整段的段意。

(2)重视过渡句。一般过渡句的承上句是前面段落意思的总结,而启下句是后面段意的总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7、8两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3)问答形式的语段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句群大意。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正文内容归纳句群意思。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分的内容。如: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七上《观舞记》)

这个语段,首句以“怎样形容”发问,再接连用四个“假如”作答,最后语意一转,表明只能用“文字”描写,实际上是对第一句发问的最终回答。整个语段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文字来描写她们变化多姿的旋舞。”

2.采用梳理法,句意辨分明

如: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①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②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③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④”(七下《真正的英雄》)

首先,给该段的每一句标上序号;其次,分析每一句之间的关系:前两句共同表达的意思是人类对掌控太空领域还力不从心;第三句的“但是”表示语意转折,人类必须面对困难重新振作;第四句是对第三句的解释。因此,这个语段的四句话的层次是①②一层,③④一层;再根据转折关系的句群要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进行语段概括的原则,这个语段的段意就可以第③句来概括。

3、使用累加法,合并“同类项”

如: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七上《月亮上的足迹》)

这段很长,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它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将每句标序号,发现前面七句都是在介绍两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紧张的工作,那么,这七句就可以像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那样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意思的语段。从第8句开始,语意变化,介绍工作完成后与总统通话。这样,分析之后,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了这段讲了两个意思,再将两个意思累加在一起,整段的意思就可以概括为:两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紧张工作,之后与总统进行了通话。

当然,语段教学中,教会学生概括语段大意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这里仅列举了几条常用的,其它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结合语段教学的各种方法

关于语段的教学,教师除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分析语段、概括语段的意思,还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

1.排序法

将文章中的某一语段取出,句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看谁的排序与原文最接近。

2.展开法

教师出示一个中心句,让学生为绕这个中心句,写一组句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一句接一句玩接龙游戏。

3.浓缩法

教师出示一组具有若干逻辑关系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之后,概括大意。

相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段知识方面受到充分的训练,并且以此逐步完成从小学阶段的词句学习到初中阶段的文本阅读的衔接,减少小初衔接过程中的语文学习的跨度。

结语

“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3]如果,在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衔接的意识,使得语文教学出现脱节的情况,会使学生常常不易辨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易完成不同学段之间的自然过渡。因此,处于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师,都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段的教学,为之后的文本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斑羚在绝境中只有“飞渡”才可完成种族的延续,而语文教学,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遵循教学的规律,不可缺失其中的任何一节。

注释:

[1]韩泉欣.文心雕龙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2]老舍.出口成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希腊)丝黛拉·沃斯尼亚杜,张铁道.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2,(5).

参考文献:

[1]冯志纯.现代汉语[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篇5:斑羚飞渡教案设计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斑羚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故此以“情”贯穿全文,故事导入,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氛围。最后讨论主题及感受,升华感情。中间环节熟悉赏析课文,步步深入,为后文的陈情作铺垫。先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复述或概括课文内容,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品读课文,再质疑问难,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发挥其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情境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情入境

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颗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董方保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这是人类的真情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也有出乎意料的壮举让人震撼。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课件2]简介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斑羚生性温顺.二、整体感知

【课件3】 师1: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重点词语,正音正字并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按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说):

注音[课件4]:戛洛山()逞能()苍穹()山涧()斑斓

()悲怆()娴熟()磐石()恍惚()

()迥然不同()

释义【课件5】:对峙:相对而立。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困境。

逞能:夸耀、显示自己的能力。

苍穹:天空

恍惚:神志不清,注意力不集中。

悲怆:非常悲伤

迥然不同:很大的不一样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师:[课件3]

一、故事开端:(1-2)写一群斑羚被狩猎队逼到悬崖边,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飞渡前)

二、故事的发展和高潮:(3-15)写斑羚们在陷入绝境后,求生、自救到成功飞渡的全过程。(飞渡中)

三、故事的结局:(16-17)写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悲壮地走向死亡。(飞渡后)

师2:试着用一句话概述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

生:本文讲述了一个斑羚飞渡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在危亡时刻,老斑羚牺牲自己保全年轻斑羚的故事。生:本文讲述了斑羚为了种群的延续,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课件6】

1、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很好,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而感动。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发言。

生1: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这句话令我感动的是镰刀头羊本来应该在年轻那拨,但是为了整个种族的生存自己却了去了即将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师:说得真好。指生评价这个学生的阅读。

生2: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因为这句话说的是当斑羚群遇到危险时,老斑羚为了下一代的生存机会而心甘情愿选择死亡,它们的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

师:这种精神也震撼了老师的心。

生3: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我读完这段话让我很感动,老斑羚在面对死亡时,是那么地勇敢,坚强,他为了挽救下一代的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师:你的话也感动了老师。

生4: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也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膀的鸟笔直堕落下去。”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有了老斑羚这块“垫脚石”,半大斑羚才得以重获新生。这真是一个奇迹,也从心里让人感动。师:很好。

生5:最让我感动的话是:“我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我感动于老斑羚对死亡的毫不恐惧。

师:面对死亡,任何人与动物都会感到恐惧,老斑羚的精神真让感到不可思议。

生6: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段写得很悲壮,彩虹象征了斑羚那种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洁高尚。

2、师:说的真好,我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老斑羚们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心甘情愿地为年轻一代作出牺牲,是它们用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铸就了种群生命的辉煌。

【课件7】谁能饱含感情的读一下斑羚飞渡的精彩情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斑羚飞渡的画面。(读后展示课件8)

四、探讨主题(分组讨论)【课件9】

你说得真好。文中猎人们早已为他们亲眼目睹的悲壮景象所震惊,作为读者的我们的心灵也为之震颤,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你谈一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生:本文通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自救的全过程,赞颂了老斑羚了为下一代而心甘情愿牺牲的精神。师:(板书)为一代甘愿牺牲的精神。

生: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我们应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该迫害他们,否则它们会慢慢灭亡,人类也会慢慢灭亡。

师:人,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板书)保护动物

生:本文表现了老斑羚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们成为朋友,给它们自由和生的权力。

师:(板书)集体主义精神

生:通过老斑羚“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建起一座生存的桥梁”,我感到它们具有可贵的整体主义精神。

师:说得好。

生:镰刀头羊能在那个生死关头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文章赞颂了斑羚的机智和智慧。

师:你的角度很新颖。(板书)智慧。

(主旨:本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歌颂了老斑羚在危急关头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

五、学生质疑(作为机动的教学内容)

我设计的这几个点拨题,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

比如:

1、镰刀头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 第一次,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

• 第二次,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 第三次,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2、文中出现了几次彩虹?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每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

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5)

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11)

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16)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

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

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

三是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3、默读第(11)段,思考: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

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六、拓展延伸【课件10展示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

七、体验感悟【课件11】

1、假设你就是这只镰刀头羊,在走向悬崖之前,你想对身后的狩猎队说些什么?

2、假设你是狩猎队的一员,目睹了伤心崖上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你想对其他人说些

什么?

3、你能举出在现实生活中保护或残害动物,以及动物对人类的报复的例子吗?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有哲理味,让我们用这位同学的话结束这节课吧。“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八、课外延伸【课件12】

文章学完了,同学们的感触一定很深,想说的话一定很多,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感触写出来吧。请以《生命——读〈斑羚飞渡〉有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结束语课件13)

九、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沈石溪

故事情节主旨

开端:飞渡前陷入绝境为一代甘愿牺牲的精神

发展和高潮:飞渡中自我解救集体主义精神

结局:飞渡后头羊走向死亡保护动物

篇6:《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二、学生分析

1、在知识能力方面

作为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语言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文章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课文中基本字词、注音、理解,能借助工具书自行达标。

2、在口语表达方面

能简洁、生动、完整的复述故事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3、在写作方面

能在场面描写中运用准确的词描写具有一定难度。

4、在生活方面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得到的爱护太多,导致他们爱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很少能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完整复述故事,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的领悟能力,训练描写能力

(3)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斑羚可贵的整体精神和为了种族生存而甘愿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描述的是一群斑羚在被猎杀者逼入绝境时,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在头羊的指挥下,竟采用了牺牲老弱的一半而挽救少壮的一半的方法,并不可思议地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类之所以生存的如此美好,是因为地球上还有许多鸟兽鱼虫始终伴随着我们,展示一些动物生活的温馨、和谐的图片,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展示豹捉羚羊的图片,它们也和人类一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特别是生存的危机,引出本文《斑羚飞渡》,讲述关于斑羚面临生存危机时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后文的悲剧故事埋下情感的伏笔。

2、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因为本文的故事性较强,环环相扣,语言优美,表达感情细腻,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听朗读带,再带着感情默读课文,这样文曲相融,就会把学生带入那凄婉悲壮的生与死的抉择当中,并为之感染心动。

3、观看动画,引导阅读

在能力目标中提出学生要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斑羚飞渡》动画就是再现了文章主要情节,学生可以边观看动画,边复述内容,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斑羚飞渡的场面是纷乱的,而斑羚又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学生会带着找寻答案的探究心理再次品读课文。

4、自主探究 讨论交流

问题设置:在种族灭绝的生死关头,以镰刀头羊为代表的老斑羚群体体现出的高贵精神令人动容,并且,每一只老斑羚的死意味着另一只年轻斑羚的生。但是,老斑羚也同样有生存的机会,他们不选择死亡不行吗?如何理解斑羚群体表现的这种精神?

此题设计可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提出问题后,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演示动画课件,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那凄美、壮丽的一幕。

学生通过观看、探索、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明确: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老斑羚为了保护年轻一代甘愿粉身碎骨,他们体现出的正是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生命才会绵延不绝。

然而在学生中也会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老斑羚精神在当今社会已不合适宜,是一种愚蠢行为,动物都应以年轻力量为主,人类更应如此等,这时教师应从正面加以引导,使学生理解斑羚精神。

5、深入思考 思维延伸

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这一事件?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人类会成为被自己逼上绝路的斑羚吗?

此题设计是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可利用课件播放一些人类破坏自然受到惩罚的纪录片或图片,使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人类在狩猎中,导致事件的发生,人类本以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却在肆意破坏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惩罚,像沙尘暴、酸雨,印度洪水等,如果人类仍然一意孤行,就有可能把自己逼上绝路。

6、信息搜集 提高能力

设置问题:

a、动物世界是充满神奇的,你还知道动物界具有哪些良好品性?

b、动物有这么多可贵的品质,人类作为有灵性的高级动物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你能举出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或生活中感人的事例,此题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可从多角度选择感触点,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图书查阅、网上搜集、采访采集等途径获得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篇7:斑羚飞渡 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圈划、朗读体会文章的主题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通过圈划、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强烈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查找关于斑羚的相关资料

2、预习生字新词

进退维谷 蹿跳 逞能 骚动 迥然不同

悲怆 磐石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绚丽

一、导入

1、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与动物有关的?这些动物有何特点?

《狼》 《狐假虎威》

在这两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的动物不是狡猾的就是愚蠢的。我们今天将来学习一篇课外的文章《斑羚飞渡》,我们将从中了解到动物美好崇高的一面。

2、谁能向大家介绍斑羚的相关知识?

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斑羚生性温顺,非常讨人喜欢,且善于跳跃。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

3、“飞渡”是什么意思?斑羚为什么要飞渡?

二、整体感知

1、文章里哪个词概括了斑羚当时的处境?(进退维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

哪个词能代替它?进退两难

2、面对进退两难的处境,斑羚群有何反应?

一片惊慌,胡乱窜跳

3、为什么会这样?进退两难,难在何处?

进:6米宽的山涧

退:狩猎队

4、这群充满活性的斑羚在绝境面前是不是束手待毙呢?

显然不是,它们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飞渡

它们是如何飞渡的呢?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精彩段落

三、再读课文

(一)分析动作描写

1、你认为文中那个段落最精彩? 7、8

2、散读第七段,圈划出关键的动词

少 飞奔 升高

对接 蹬

老 助跑 坠落

3、这一老一少两只斑羚为斑羚群做出了成功的示范,第八段描写了整个斑羚群集体飞渡的场面,请有感情地朗读

4、哪位同学来给大家示范朗读?其余同学注意圈划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

凌空跃起 眼花缭乱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整然,快速飞渡

心甘情愿

你是怎样理解“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每一只小斑羚的获救都是以一只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

“我”为什么感到震惊?

斑羚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人类也自愧不如的

(二)分析头羊的形象

1、危急关头成功自救,那么是谁策划了这个奇迹般的行动呢?

镰刀头羊

2、谁能说出镰刀头羊的名字来历?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它是头羊?

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

所有的目光集中在它身上

3、当整个斑羚群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它身上时,头羊有何反映?

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

4、文中一共有三处地方写到头羊的叫声,请大家找出来,并讨论它们各有何含义?

(1)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2)“咩――咩――”发出吼叫,意味着头羊想到了办法,兴奋、激动,透露出坚定不移的决心

(3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5、羊在关键时刻体现出怎样的品质?

临危不乱、富有智慧、勇于牺牲

6、头羊使斑羚群避免了全军覆没之灾,它自己的结局如何呢?

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你是怎样理解“灿烂”的?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四、提炼主题

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

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五、拓展

1、如果你当时是狩猎队的一员,看到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后,你会有何感想?你会怎样做?

2、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何启示?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个生命

六、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

篇8:《斑羚飞渡》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读《斑羚飞渡》,危难中斑羚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团结协作及自我牺牲精神,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启迪着人们去重新认识生与死,感受生命的尊严和意义,重新体悟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和一个个英雄般的生命。文中,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以年老斑羚的死亡为桥墩,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连通”起伤心崖和对岸的绝壁,为年轻斑羚赢得了生的机会,为种群赢得了生命的延续。文章中除了精彩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斑羚形象外,贯穿整个事件的“虹”更是引人注目。

就笔者接触的众多课例来看,老师们都能够关注“虹”这一意象,但又总是将“虹”的理解局限于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和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上,少有能够深入挖掘意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虹”,在课文中所起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布局上的作用,它有着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

关于虹

自然界中,虹是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是由大气中小水滴经日光照射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彩色圆弧,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虹的出现需要风雨,但不是和风细雨,而是急骤的暴雨;虹的出现还离不开阳光——无数水滴折射的璀璨之光源自太阳。这样鲜明的特征使得虹在文中一出现就具有了不一般地象征性,厘清“虹”及其象征意义,小说中角色的分析和主题的理解就能够一线串起,水到渠成。

原本自在生活的斑羚群突然遭遇了有预谋的围剿和屠杀,被逼入绝境伤心崖,面对“咆哮的狗群和十几支会喷火闪电的猎枪”以及无法逾越的山涧高崖,斑羚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窜跳”。苦难的“雨”已经骤然袭来,斑羚群原先“晴朗”的生活霎时就被生之困厄与杀戮淹没了。这阵袭来的“暴雨”是浇灭了斑羚的生命之火,还是在“阳光”照耀下射出七彩光芒呢?慌乱中,“我”看见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缥缈,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不管是误以为彩虹是桥,还是“怀着梦想与幻觉走向毁灭……减轻死亡的恐惧”,“我”想生命注定要凋谢,苦难即将泯灭它生命的光华。突然,镰刀头羊发出一声吼叫,这叫声“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于是,“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头羊还带领几只中年羚羊归入老年斑羚那拨,使两拨数量大致均衡。然后,在黑洞洞的枪口下,在所有的猎人和猎狗“目瞪口呆”的注视中,苦难竟在瞬间折射出永恒的七彩光华,山涧上空,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以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在与那道雨后彩虹平行的地方架起了另一道彩虹———“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是璀璨的生命之光,相比于雨后横跨山涧缥缈的七彩霓虹,这道闪耀着生命本色的“虹”不仅不逊色,相反更是璀璨!

关于阳光

那么,这些生命历程中的困厄与苦难折射的绚烂光华源自何处呢?

“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贝多芬解说《命运交响曲》前奏时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在伤心崖上,陷入绝境的斑羚谛听着命运的敲门声,被屠戮,或者生存?慌乱的背后是对生的渴望,无论是企图穿越封锁线被猎狗撕成碎片的母斑羚,或是像颗流星笔直坠落伤心崖的老斑羚,它们没有放弃扼住自己命运咽喉的努力,即便是死亡,也要在对生命的追求中牺牲———在追求生命的过程中失去生命,生命依然不屈。所以,当斑羚们凝望着彩虹,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竟“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缥缈,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它宁愿选择向生而死,也不愿等着屠戮!这是生命的尊严,这是一群有尊严的生命!在镰刀头羊的组织下,一队队斑羚腾空跃起,可谁又能够保证它们都能够成功———不就有一对失败了吗?即使腾跳中对接成功,为什么注定死亡的老斑羚竟没有丝毫犹豫和退却,一个个慷慨赴死?为什么享有权威且年轻健壮的头羊竟放弃生的机会,最后一个独自跃入山涧?这里,给人启迪的是在灾难中个体生命的尊严与意义,斑羚们的选择是生命尊严的必然方向。当选择勇敢地死,放弃屈辱地被屠戮;当个体的生命俨然成为种群生命体的一颗螺丝钉、一支接力棒,生命的消逝以更强大生命的诞生或延续为目的,谁还能质疑这种牺牲的价值与尊严!而这,包含着对生命怎样的敬畏!山涧之上架起的道道“虹”,它折射的正是生命的尊严和意义,是对于生命的敬畏。

换而言之,有尊严的生命让这些“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如“虹”般绚烂,这样的生命及其价值追求就是照耀苦难的太阳———这是一种生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当生命中的风暴突然袭来,困厄以每一只斑羚为内核凝结成雨滴,而不屈的生的精神与意志照耀着这样的雨滴,生命之光于是灿烂成虹。

课文真正的价值正在于唤起生命的尊严,重拾对于生命的敬畏。《教师教学用书》在“问题研究”部分说到“虹”时说:“彩虹是虚幻、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说“彩虹”让斑羚们产生“幻想、希望”,进而“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都切中斑羚真实的精神状态,但析者显然没有注意到“虹”的象征意义,还只是囿于环境方向上的理解,说:“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其实,残酷的现实正是虹产生的原因,表象上的对比并不能掩盖其内在因果逻辑,现实越是残酷,“虹”反却会更加美丽,这是生命尊严的必然。

关于猎人

作为斑羚鲜明的对立面,解读文本时,我们无法无视猎人的存在来谈论斑羚。在简短的故事情节中,矛盾冲突高度集中,猎人与斑羚的冲突俨然具有了某种象征的指向: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人类本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却将自己高高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把自己当做“上帝”,实际充当的却“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教师教学用书·问题研究)。该怎样看待这场侵害与掠夺呢?

“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所以我们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教师教学用书·问题研究)文本被选入课本时有所删节,在斑羚“飞渡”前有这样的语段:

我们将斑羚逼上伤心崖后,围而不打,迟迟没放狗上去扑咬,也没开枪射击,这当然不是出于怜悯,而是担心斑羚们被我们逼急了,会不顾三七二十一集体坠岩从悬崖上跳下去。它们跳下去假如摔在岸上,当然节省了我们的子弹,但不可能个个都按我们的心愿跳得那么准,肯定有许多落到流沙河,很快就会被湍急的河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不想让到手的钱财再流失,我们要一网打尽。

村长帕珐让波农丁带五个人到悬崖底下的流沙河边去守着,负责在岸上捡拾和从水里打捞那些由山顶跳下去的斑羚。

从伤心崖到流沙河,地势很陡,要绕半座山才下得去,最快也要走半小时。村长帕珐和波农丁约定,波农丁到了悬崖底下后,吹响牛角号,我们就立即开枪,同时放狗去咬。

这揭示了为什么猎人围而不攻不立即展开杀戮的原因,其中不是悲悯与同情,有的是贪婪和残忍,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越来越淡漠、飘渺,他们已经远离了生命的真谛!真正的猎人对生命也会怀有敬畏,他们不是,他们是刽子手。在斑羚群分成两拨准备“飞渡”时原文中这样写道:“波农丁这个老酒鬼,爬山比乌龟还爬得慢,怎么还没到悬崖底下?”村长帕珐小声咒骂道。他的两道剑眉拧成了疙瘩,显出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贪婪的刽子手眼里只有利益,他们看不到生命。所以,当悬崖下传来呜呜的牛角号声,村长帕珐连声高喊:“快开枪!快,快开枪!”尽管伤心崖上只剩下最后一只斑羚———成功地指挥了这场斑羚群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他们还是不会停下屠戮之手:

砰,砰砰,猎枪打响了。我看见,镰刀头羊宽阔的胸部冒出好几朵血花……

“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可是,这里的惊讶并非出于对生命的感悟与敬畏,而是一种意料不到———对于近乎到手的猎物竟然失去的意外,但就连这种短暂的意外之惊也迅速让位于对羚羊皮肉的追逐和猎杀中———不能让剩下的最后一只也失去了,其中没有一丝一毫对于生命的敬畏,有的只是凶残与贪婪。

这样一群人相比于“飞渡”的悲壮更加令人震撼,他们的冷漠与凶残怵目惊心!“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教师教学用书·问题研究)有老师于是引导学生将文章最终的结点归结为“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不能说错误,但显然这是不够的,因为在专注于动物与人类关系时,却忽视掉了最为重要的命题———生命,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及敬畏生命的精神。

他们正是这场“暴雨”的制造者,是狂妄贪婪的风、肆虐凶暴的云,他们制造的苦厄与苦难却擦拭了斑羚的生命,使之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虹”!文本给读者的不仅是启迪,更有警示,召唤人们对生命久违的敬畏,引启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观,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该怎么样与动物、与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理清文章脉络;

2.欣赏斑羚飞渡的壮美画面,感受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3.培养“敬畏生命,关爱动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虹”这一意象在文中情节构思及主题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伟大的生命,不仅仅是宏伟的乐章,也是壮美的画卷,它绚烂得令人心颤,它澎湃着《命运》的旋律,又将展现怎样的色彩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斑羚飞渡》,感受生命之壮美。

二.感知:初识霓虹

1.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文中最能体现生命之壮美的意象是什么?

(虹。)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抓住关键点:时间、地点、人物、核心事件。

(雨后,斑羚群以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飞渡”伤心崖,赢得了种群的生存。)

(3)抓住叙事顺序———时间;核心意象———虹;核心情节———“飞渡”复述课文。

2.关于“虹”: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1)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

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渲染神秘色彩,推动情节发展;

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烘托了飞渡的悲壮美;

三是头羊飞渡时彩虹相融———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2)“虹”的象征意义:

“生命之虹”:雨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虹;困厄在生命崇高的行动中也能折射出生命的美丽,形成生命之虹。

3.结合复述的内容厘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一群斑羚被逼伤心崖。(飞渡前———虹的“发现”)

第二部分(5—15)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牺牲年老斑羚换取年轻斑羚的生存。(飞渡———生命的色彩)

第三部分(16—17)镰刀头羊悲壮地跃下山涧。(飞渡后———永恒的绚烂)

三.品读,探究:虹之色彩

1.填词:这真是一场的飞渡!(照应阅读感受与文章内容。如:悲壮。)

虹的悲壮在于阳光的美丽是从雨滴中折射,“飞渡”的悲壮在于生命的美丽要从苦难中折射。苦难的雨滴不是别的,就是那一只只陷入绝境的斑羚。文中重点写了哪几只斑羚?为什么?

(找出相关段落,教师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思考体会: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详写;第一对详写,因开头难,最有代表性,突出重点。)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镰刀头羊的?透过它折射了怎样的“彩虹”之光?

(重点:悲哀的咩叫……一筹莫展,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铿锵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宣告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悲怆地轻咩……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彩虹”之光: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自我牺牲。)

3.文中是怎样描写斑羚群“飞渡”的?它们又折射出了怎样的“彩虹”之光?有感情朗读第9节并探究。

(1)详写第一对,略写其他,重点突出;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精雕细刻。

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以体会。(扣住飞奔、起跑、一跃、跳去、蹿跃、猛蹬、起跳、升高、落、坠落等动词。)

(2)感受“彩虹之光”———斑羚群形象特点:

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有着可贵的集体精神、协作精神、献身精神。

4.再看“霓虹”:

“生命之虹”:文中,以“虹”象征斑羚飞渡的精神,虚与实在彩虹之中交相辉映,使得斑羚的集体精神、牺牲精神更加熠熠生辉,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四.主题把握

1.面对这样一群斑羚,面对这样一场悲壮的飞渡,“我”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对于表现斑羚有何作用?

(猎杀———意外———震惊;是对斑羚的侧面烘托。)

2.学完课文,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试为这群斑羚拟写对联作为颂词(填写):

伤心崖老斑羚自我牺牲甘为生命的桥墩

(彩虹桥小斑羚绝处逢生铸就生命的奇迹)

(一虹飞架绝壁)

生命铸就奇迹

3.沈石溪:“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主旨的?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3.今天,仍有不法分子偷猎野生珍稀动物,如藏羚羊,如鲸鱼、鲨鱼,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作业

1.练笔: (1) 假如你是一只小斑羚,成功飞渡后,会怎样想、怎样做?

(2) 给狩猎队写封信。

(3) 拟写一条保护动物的标语。

2.搜集故事:搜集关于动物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斑羚飞渡

生命之虹

飞渡前———飞渡时———飞渡后

(被逼伤心崖——身处绝境)(老垫小飞渡———脱离险境)(小斑羚生还———头羊走向辉煌)

头羊: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上一篇:城市幻影作文600字下一篇:2022年咨询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