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教师节日记

2024-05-09

我爱教师节日记(精选8篇)

篇1:我爱教师节日记

xx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今天,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既简单又困难的作业,那就是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吃过晚饭,妈妈在书房里看医学书。我突然想起了那个作业,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妈妈身边,害羞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

妈妈一听,急忙放下手中的书,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兴奋地说:“宝贝儿,我也爱你。”我抬起头,看到妈妈的眼里溢满了幸福和满足。顿时,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我感觉好幸福。

想不到这短短的一句话就让妈妈如此兴奋,看来我要经常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

篇2:我爱教师节日记

妈妈,我爱您日记

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相逢。今生,佛用一根细细的脐带,将我们连在了一起。在我还是一个小丫头时,您总是用慈爱温柔的目光看着我,用温暖的胸怀拥抱我。我习惯了睡觉前您用柔软的声音给我讲故事,我习惯了在我发现一朵鲜花绽放时您和我惊讶快乐的表情。当我已长成大姑娘时,您总会耐心的解决我内心的烦恼与压力。习惯了烦恼时您的话语,习惯了失败时您的鼓励。妈妈,我爱您!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了上海工作,多年来,一直都是您在支撑着这个家,您既要照顾我,又要工作,却从未听您说过一句怨言。常常看见您,在灯光下为我检查作业;常常看见您,在我睡觉时为我盖上被子;常常看见您,在工作时因为劳累而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常常看见您,在我回来晚时您那焦急表情。妈妈,我爱您。在我的.印象中,你总是笑着的,可在我犯错时,您又是如此的严肃,您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和品德。在我考试没有考好之后,您并不批评我,而是和我一起找出错的原因,并和我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您对我说:“既然你已经考砸了,我说你也不会让这次分数提高,我不会规定你下次考多少分,但我希望你下次考的会更好,我相信你能做到。”妈妈,让我与您同行,让爱和我们相伴,我们永远待在彼此的身边,一起看鸟儿飞过。妈妈,我爱您!下辈子,我们还做母女。

篇3:教师日记:用文字与心灵对话

日记作为记录每天活动的重要载体, 对此,我们并不陌生。但当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小学开展习作教育后,作为该校的一名教师,我对日记有了重新的认识。在变旧造新的过程中,在积极体验、反复交流、不断探究中,日记也开始回归她最本真的意义,被赋予新的内涵。写日记,是表达最真实的自己,传递最幸福的情感, 这一笔一画中写下的是最美人生。

自从有了这些学生的陪伴,我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时间久了,沉淀下来的文字成为我最好的朋友,不断鞭策和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看到生命中的美好事物。 我不仅自己写日记,还要求学生为我的日记写评语,虽然文字有些稚嫩,但它是可以走进心灵的“精灵”。

一、用日记记录生活,表达心情

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闲暇之余, 翻开日记,都会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些文字就像跳动的音符,时刻触发着我们的记忆。当想要看看何时何地发生何事时,翻开日记便能够回到曾经的那个时间点。文字不仅可以形成画面,从字迹、书写甚至是修改中,我们还能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因为文字是有温度的。

今儿上午汇报演出,最吸引我的当数 “时装秀”了,用废弃的画纸、衣服和塑料袋做成的美服,在孩子们身上散发出别样的魅力。特别是江志鹏同学参与设计、制作的服装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服装设计方面,他也是可造之材。期待着他可以为我设计一套专属服装,想想就开心!

—2014年5月30日《六一节表演》

这段文字写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那时的我,竟然看到这样精彩的表演。如果只看照片,怎能知道自己也希望穿上孩子们设计的衣服,美美地来一场时装秀呢?不敢想象。用日记写下想法, 记录人生路途上的点点滴滴,将其串联起来,曾经的自己就会立体地展现在面前。 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的!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心里对家人和好友的思念会越来越深。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对家的思念并不怎么强烈,而动笔真实地记录这些感受时,才发现会真正地认识自己。

在挣扎中明白“平凡”的意义,对每件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到真正的内心安定才是我想要的。有压力是件好事情, 让我不断要求自己努力再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中秋节,明月寄相思!这轮圆月也照亮了我的内心。

—2014年9月8日《“平静”的中秋节》

工作已一年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东西不会,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在迷茫时,真正地认识自己,就像一针强心剂。 有时,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把道理讲给别人,这很简单,但要让自己接受却没那么容易。日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把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沟通的话语写下来。情绪变成文字,就会有行动力量,让人不再纠结。

二、用日记写下反思,积累收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每天会遇到太多事情,琐碎但却重要。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很容易被遗忘,而反思会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为工作积累素材,为教学和班级管理积累经验。

如果早些放手,也不至于在六年级的最后一个月还要学习班级自我管理方法。 初见成效,其实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养成好习惯。孩子的这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压抑了,他们的潜能无限,要相信自己, 相信孩子。

—2015年4月28日《老师不在时》

初看《班主任工作漫谈》时,对自己、 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过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那么骨感。用日记记录改变,有所追踪,才会发现:方法只有试过,才知道合不合适,是否适用这些孩子。

第一节本来是语文课,可是已经上课五分钟了,胡老师还没有回来。刚开始的几分钟,大家都在说话,教室里乱极了。 江志鹏去办公室看了看,回来后说老师去开会了。不过,接下来的剧情,您肯定想不到,江志鹏和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下,就带着我们把早上的几首诗先背了一遍,然后又给我们听写了词语。

—2014年5月5日《不一样的课堂》 (李子成)

看到孩子们的日记的那一刻,真的好开心。晚上写日记时,就把学生日记中的片段记录在我的日记中,这是对我的付出的最好肯定。虽然开始时会有些乱,有很多不足,但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还会担心看不到希望吗?

上班后的每一天,我都是有收获的, 加深对课堂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检验,不断地汲取精华,进步每一天。 而且,我还注意将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及时记录下来给予反思,吸取教训,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

上次中关村二小的韩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很不一样的习作赏评课《礼物》,因此,我们与这所名校结缘,相约再一次以课会友。

曹老师的儒雅特别符合他们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男老师的那种机智和沉稳让人喜欢。齐老师的活泼开朗、与学生的亲和力及课堂上的机智应答,不仅点燃学生的热情,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太喜欢这样的课堂了。好渴望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样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多么幸福。 李老师的课是好的尝试,迈出第一步重在勇气,特能体会李老师的心情。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

—2014年12月3日《走进中关村二小》

现在,看到这篇日记仍会心潮澎湃, 而我也一直向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一次,在参加完教研活动后,便买了薛法根老师的一整套书:《为言语智能而教》《现在开始上语文课》《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看着这些名师的教学经验,不知不觉中, 自己也在向名师靠近,心中又多了一点点的自信。

三、用日记沟通情感

在学校习作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孩子们每天都在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赏评日记也成了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辛苦, 但也幸福。看着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教师,我也不能落后,要用文字写下我们之间的故事。

从没想过,孩子们会因为我给别的班上课而有这样的情绪。

据海东日记记录“胡老师穿的那件衣服只有给我们上大课才会穿,这次怎么会因为别的班也穿这件衣服,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当天老师实在找不到其他的可以在这样场合下穿的衣服了,只好拿出这件“镇柜之宝”。因为它有你们的鼓励和赞赏,穿上它,犹如你们在我的身边加油鼓劲。

—2015年5月15日《“吃醋”中的喜欢》

一篇日记让我看到孩子们对我的在意, 一个小小的举动,在他们看来,都很重要。

每每不想写日记时,就会想到孩子, 我和他们一起坚持着,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事情,我们的视角并不一样。教师日记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无形引导,不用长篇大论讲道理,文字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我试讲失败时,孩子们在日记《差距》后写下这样的文字,鼓励我:

“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您现在在经历挫折,也许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您呢。 如果我们可以努力一些,说不准您下次的试讲机会就会更多一些呢,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余嘉欣

看着孩子的留言,那些低落情绪顿时烟消云散,在失落伤心时,日记可以成为我们互相诉说内心的平台,也会得到同学的鼓励和帮助。

日记会表达我的真实想法,虽然可能有很多东西无法第一时间和孩子们分享, 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在以后慢慢解决。 而且,这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孩子也会给我很多建议,我们一同成长。用文字交流,没有时间限制,不需要空间同步,只要日记本在,我们的感情就会一直留存于这些温暖人心的文字中。

看着厚厚的三大本日记,这是我上班以来的最大财富。一篇篇翻开,里面记载着我们的成长故事。日记中的话语积累,已变成养分,慢慢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一如记录下来的文字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不论何时,这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篇4:读教师日记 促学子深思

6月6日,人民网报道称,2014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录取率达到74.3%。这是自1977年以来录取率第三高,录取人数最多的年份。入学率如此高,又让人想起了老话题——扩招。

对于扩招的动机,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扩招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出炉。最初起于一位经济学家在此背景下提出“教育拉动内需”的建议。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

许多分院、分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民办高校也逐年增加,许多综合类大学也增设了热门专业。如此扩招,真的能保证教学质量吗?

让我们来看一则教师日记,希望从一线教师的感受中能引起我们中学生的注意。

一个中学教师对大学的思考 张万礼

2011年9月9日 阴

暑假期间,几个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来看我,他们是去年考入大学的,谈话中他们述说了心中的苦恼。原来,他们虽然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本科,但实际的情形却大不一样,他们上的是本科B线,也说是说,这部分学生是多交了一笔学费才上的本科。来到大学后,有的学校条件简陋,有的师资配备不齐,资料不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一所大学,本科A线的学生且不说学费低,就连设备、条件也比他们好,学生的学习氛围比本科B线要强得多,两处一比,相差很多,他们很后悔,高考时没能多得几分。

的确,从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全国各地掀起了办大学的高潮。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有的干脆几所规模不大的中专和大专合并升格为学院或与名校联姻,办所谓的xx分校。高考升学率直线上升,由八十年代初期3%(注:当时指的是大、中专)上升到现在的70%左右,目前,广东省东莞市已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你参加高考,几乎就可以上大学,真的圆了中国百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当然,这大学不是白上的,分数不够(美其名曰B线)是要交一笔可观的银子的,实际上是家长多花几万元,将子女送进了大学,家长高兴,孩子终于考上大学了;学校满意,堂而皇之收取了大把的银子,皆大欢喜,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讲,叫“双赢”。可这些学生在校的情况又如何呢,由于这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本身的素质就不高,来到拼凑的所谓大学(三流、四流大学,有的甚至是垃圾学校),根本就缺少学习的氛围,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加上所开设的课程知识陈旧,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没有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毕业后很难与一、二流大学的毕业生竞争。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局面。可我们的大小企业缺少大量的实用型人才。难道我们不能将办三、四流大学的钱用在办实用技术学校上吗?让在高中学习中等以下的学生都参加职业技术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充实到各个行业中去,或办实体,都能在社会立足。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国家缺少的不是大学生,而是缺少技术工人。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的“技工荒”已经喊了好几年了,到2010年,广东全省需要技工1157万,预计缺口高达180万。一边是实用的人才稀缺,一边是握着高学历文凭的人严重过剩,这样的咄咄怪事不难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高校的办学方向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从新兴的IT产业到传统的机械行业,高质量的技工都是十分抢手。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率比一般大学的就业率高得多。西安、上海、北京等地的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有了一技之长,毕业很快就被用人单位争先录用了,而且收入不菲,有的比研究生的收入都高。如调酒师、服装设计师、美容美发师、厨师、形象设计师等。因此,这些城市出现了家长让孩子高中毕业直接读职业技术学校的现象,这是观念的转变,也是很务实的做法。与其上三、四流大学,不如学一技之长,淡化高考,让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国家的就业压力减轻了,家长也不用为孩子的就业发愁了,缓解了社会矛盾,于国于民都有利。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一种情况值得深思:现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上不起学。据报道,全国高校生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7年的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的1000元以上;再加上吃饭、穿衣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万元左右,4年就是4万多元。去年我国农民年均收入是3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4年的纯收入(有的说是35年的收入)。为了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披星戴月、东拼西凑,同时打几份工仍然很艰难。教育致贫已经成了困扰我国普通百姓的大问题。

二是上得起学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就不会回到自己贫穷的家乡。人才流失,农村会越来越落后,造成了恶性循环。我们的农业大学、林业大学、医大应重点培养一些农村的孩子,就像过去搞的“社来社去”,让培养的人才再回到家乡去创业,去改变家乡的面貌(当然政策要跟上)。

大学变成产业化,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广东东莞市第十中学

扩招政策出台至今已有10多年,公众对此的议论仍然很多。不过,扩招政策的实施已经放缓。但当年的扩招建议者表示,扩招政策实施过程中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首先,我的建议是3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倍;第二,关于助学政策的配合,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显然在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第三,教育改革的与时俱进,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教育改革没有跟上,造成高校毕业学子非社会所需人才,这在我看来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核心问题所在;第四,我主张好学校多扩,差学校少扩,但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篇5:我爱妈妈日记作文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到图书馆借自己喜爱的故事书,并写出阅读报告。我很喜欢阅读故事书,因为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所以我当然很高兴能够去图书馆借书啊!

在琳琅满目的书中,有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叫<<六点十分的爱>>.我拿起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不知不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苇文。这本书是关于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孩子打电话给她的父母亲说她要去深玔一家外企应聘,无意中提起中途会经过一个小站。那个小站,距离她父母亲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当列车停靠在此基础上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车刚停稳,女孩在窗外看见了在蒙蒙的曙色中的母亲。母亲急急忙忙地把用毛巾包着的一个瓷钢给了女儿,那是热气腾腾的肉汤。母亲还不容许她说什么,只是催促她喝汤。

女孩的喉头堵着,因为她不是去深玔应聘,而是要去找抛弃她的男朋友兴师问罪。她改变了主意,她留下来,努力地求职和工作,在一家企业有了个不错的职位,以及爱情。

篇6:祖国,我爱您日记

我们家里还盘着两条长龙 ,那就是长江与黄河,你看,他们的波澜壮阔让人惊叹不已。还有珠穆朗玛峰,是山坡。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看那青藏高原比天空还辽阔。

我的.祖**亲,您如果是一个花园,我就是花园里面的小草。您如果是无边的大海,我就是大海里面不起眼的鱼苗。您如果是天空,我就是在你怀抱里的一只小鸟。你如果是一颗参天大树,我就是一片树叶。

祖国,如果有人来入侵,我们会用生命来保卫你。祖国,我们这一代人会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篇7:我爱看书的日记

我喜欢看书,有时候就会忘记吃饭,星期六,妈妈把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我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书本,看的津津有味,快要吃中饭了,可我还是一刻不停的看着,“吃饭了”妈妈的高八度声音又在喊了,我毫不理睬,过了一会,我还是理都不理,妈妈发起了火,这时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书本。

十万个为什么一下子就被我看了个精光,我叫妈妈星期六再帮我去买书,妈妈同意了,我一蹦三尺高,我天天都盼着星期六的到来,一天、两天、三天......终于到了星期六,我迫不及待的带上了我的零花钱,真准备叫妈妈出发,却被爸爸拦住了,说;"儿子,时间不早了,你不去整理书包,还在这干什么?”我这才想起今天是星期五,还要上学呢!我很喜欢看书,看书不仅能让我的写作水平提高,还能用上更合理的词语说话,以后我一定更加认真的去学习,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把我的童年生活完美的记录下来。

名师点评:很快的看完一本书并不意味着你爱看书,爱看书是一种习惯,相信通过《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你会爱上看书的。文章写的很通顺,但是,如果你能在为文章开始就直接说“我”爱看书,并把爱的理由写出来,然后用例子说明爱看书,最后在描述从书中你得到了什么。那么,文章就完整了。

篇8:我爱教师节日记

首先,教师要让评语成为学生的加油站。在我们每次将日记本发下去的时候,学生首先会去看教师下的批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一眼就合上了日记本,这显然是没有得到满意的评价。可是也有个别学生把教师的批语看了又看,甚至还要和教师交流一下意见。由此可见,教师在日记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的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作用。这或许是因为教师日记评阅量大而忽视了批阅的鼓励作用,特别是对那些记事简单,议论也是人云亦云的日记,教师就更显得无语,下出的评语也就可想而知了,更有甚者可能就只剩一个日期了。学生这样写,教师就这样批,日记训练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和活力,我们的这项工作也就成了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了。其实,教师的批语和学生的日记构成的是一个心灵沟通的过程,心灵对话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粘度”,这就要靠教师的“交际能力了”。如教师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当面指导,也可以详细的圈点,或提出教师的修改建议,更有甚者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改写和扩写,给学生一个范例。鼓励不能是干巴巴的语言,要用教师的真情和能力去感染激励学生,让学生把日记当回事儿对待。

其次,教师要让优秀者更加优秀。教师对那些优秀的日记要圈要点的地方自然很多,他们在教师的长篇批语中不断加力,使日记的写作水平提升到日常作文的水平,对这样出众的日记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注重收集整理,每一学期出一本集子,作为礼物奖励给那些优秀者。当然,教师的精准批语也不可或缺。同时也可以发挥优秀者的带动作用,以他们的日记为范文,以他们的成功为动力,来影响其他。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共同进步。学生生活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相同选材的日记应该很多,甚至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双方都在写,教师在批阅中就要善于发现和归结这样的日记,可以做一个专题,组织这些学生来参与日记的批阅和讨论,达到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和促进的作用。例如有很多学生写到班里的垃圾管理,学生的落脚点无非是“爱护环境”之类,可是在如何“做”这一问题上没有触及到,更重要的是没有“我”参与其中,没有让“爱护环境”落到实处。后来经过学生的参与讨论,班里的垃圾桶不见了,垃圾也没有了。为什么以前一个组一个垃圾桶还垃圾成堆,现在没有了垃圾桶,反而干净了呢?学生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没有了垃圾桶就没有了扔垃圾的地方,只好装在兜兜里了”“垃圾桶不是为了方便扔垃圾而是在鼓励大家多产生垃圾”“我不随便撕书撕本子,把不用纸放好还可以回收利用”。有了学生的参与,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日记的写作中,可以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这不仅是作文教学,也是在教育人。

第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思考。有一名学生对教室旁边的一排杨树作了描写,写它们如何挺拔茂盛,如何粗壮有力。其实这排杨树很特别,栽种它们的时候距离很近,几十年过去,它们树干下半截的粗细不十分大,而到了上半部有些树就失去了主干;靠边挨着房檐的树干深深的嵌入房檐里;树根将水泥地面顶裂而高高隆起。这些细节学生没有能够观察到,也就不可能去深入思考。树干为什么会消失?屋檐嵌在树干里,结果会怎样?看到隆起的树根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只“观”而没有“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观”。学生们齐聚树下议论纷纷:竞争、优胜劣汰、自强、顽强、理想等等,这样的思考已远远超过了七年级的水平。

日记训练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教师在下评语时要考虑到中下学生的感受,要想到评语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力。日记的批阅不仅仅是学生习作结果的一个反馈,而剩下的工作还有很多———教师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教师的措施越多,日记训练的成效越显著,这就是教师在日记训练中所起的加速作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师在学生日记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教师应该采取的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使日记教学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上一篇: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下一篇:妇联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自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