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施工期文物保护保护管理办法

2024-04-28

6施工期文物保护保护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6施工期文物保护保护管理办法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关于印发《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各区县财政局、文化(广)局:

为了规范和加强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二O一二年六月七日

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市设立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财政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预算根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规划、工作计划及财力情况核定。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合理安排、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加强监督、讲求效益的原则。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分类和开支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分为组织管理费和保护补助费两大类。

第七条 组织管理费是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宣传出版、培训、数据库建设、咨询支出等。

第八条 保护补助费是指补助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承、传播等保护性活动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

(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费,主要补助与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项目相关的调查研究、抢救性记录和保存、传承活动、理论及技艺研究、出版制播、展示推广、民俗活动支出等;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费重点补助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上海本地特色鲜明的,通过合理利用能转化为文化资源的代表性项目。

(二)国家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用于补助国家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支出。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与管理

第九条 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负责编制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和预算,牵头设立项目库,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实施项目评审,专项资金日常管理,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核,资金拨付,以及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绩效评价。

第十条 组织管理费由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报市财政局审核,经法定程序批准后纳入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部门预算。

市级单位申请保护补助费,应当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向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提出申报。

区县申请保护补助费,应当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经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逐级申报,由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共同报送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社会团体申请保护补助费,按其登记管理层级向市级或区县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保护补助费的申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三)具有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

(四)具有科学的工作计划和合理的资金需求。

第十二条 保护补助费申报时间为每年6月30日前。申报材料包括保护工作总体目标、本项目保护情况、下项目保护规划、申请专项资金预算总数、本区县或本单位的相关配套资金情况、支出明细预算等,具体申报要求参见每年公布的申报指南。

第十三条 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补助项目。

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对于确定的补助项目,编制项目预算,于每年第四季度向市财政局报送下一项目预算计划。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部门和单位根据项目预算实施进度,向市财政申请拨款。市财政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予以拨付。

第十五条 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已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原则上不做调整。因客观原因确需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调整或变动的,应报市财政局、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批准。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按照国家和本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七条 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项目结转结余应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使用。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部门和单位应按本办法规定,制定本部门或本单位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部门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并应自觉遵守国家财经纪律,接受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完毕,区县财政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备案。市财政局、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可视情况组织复查。

第二十二条 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组织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并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预算。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暂停核批新项目、停止拨款、收回专项资金的处理,并按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

(一)弄虚作假申报专项资金的;

(二)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的;

(三)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

(四)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浪费的。

第二十四条 接受国家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的个人未按规定开展相应的传习活动,或者将补助资金用于传习活动无关的其他事项的,市财政局和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可以视其情况,作出核减、停拨补助费或者回收已拨补助费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结果,由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实施公开。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区县应参照本办法,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6施工期文物保护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5102标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管理,预防项目建设对国家文物造成损坏,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5102标项目部所属建设项目建设期内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 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以及重庆市有关文物保护、发掘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建设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由项目经理部各部门以及施工班组构成。

第五条 项目经理部设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书记任副组长,各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第六条 各班组长负责本区域内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中各项文物保护措施的实施。具体职责:

(一)建立健全施工期文物保护管理制度。

(二)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掌握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落实设计对文物保护的工程措施和要求;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 1

中国中铁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土建5103标项目经理部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组织的文物挖掘抢救和搬迁保护工作。

第三章 工作制度

第八条 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要熟悉掌握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和措施。

第九条 项目经理部应切实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加强与地方文物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咨询,加强现场文物保护监督检查。

第十条 开工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第十一条 涉及文物保护的工程施工,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现场须作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

第十二条 施工中如发现文物遗迹(历史文物、古墓群、古生物化石及矿藏等),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上报项目负责人,并及时向监理单位、业主(重庆轨道公司)、当地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现场,待文物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重视或采取措施不力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破坏或损坏文物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承担相关责任。

篇3:谈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档案管理

1.1 文物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出台一部文物保护工程档案验收规范, 仅在2003年5月1日文化部公布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提到“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申报机关和审批机关应当建立有关工程行政、技术和财务文件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工程资料应当立案存档并归入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然而, 文物保护工程档案不同于现代建设工程档案, 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保护历史遗产, 保护原有历史痕迹使其沿年益寿, 因此文物管理部门对工程设计方案的报批与审批程序、工程招标程序、施工验收合格标准、竣工专家验收程序等主要内容都与现代建设工程有较大不同, 期间形成的工程档案很难与建设工程档案统一。现实文物工程实施过程因没有权威部门颁布该行业档案验收规范, 有关单位按照现代建设工程档案验收规范验收文物保护工程档案, 造成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十分困惑, 无所适从。

1.2 文物工程施工过程档案资料形成及收集问题

由于施工单位对文物保护工程资料管理重视不够, 施工期间有关单位往往只重视实体的施工过程, 而忽略资料的及时收集与整理。修复过程的重要历史信息扑捉不够及时, 造成过程该收集的没能收集到, 给工程留下永久的遗憾。更有甚者, 整个施工实施过程没有懂文物保护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收集完全按照现代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生搬硬套, 弄虚作假。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过程, 为了确保文物不被保护性破坏, 往往要求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人员现场跟踪监督施工方案的实施, 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 对特殊的方案变更实施, 要求监理人员填写旁站记录, 施工方要有详尽的施工记录, 为后期建立文物档案留下宝贵的原始资料。可是目前许多文物保护施工过程都做不到, 往往错误认为这是设计单位或业主单位的事情, 设计单位一般不可能象监理和施工人员那样对工程进行旁站跟踪, 这样势必造成资料收集的漏洞。

在资料收集与形成过程, 还有一些问题是目前没有与文物保护工程相对应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资料表格, 古建筑修缮工程中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等都是参照建设部颁布的工程质量评定表, 这类表格都不能完全适应文物保护工程实际情况, 如古建筑中石刻、石窟、土遗址等保护工程是无法套用这类表格的;同时与之对应的评定标准也是不能适应文物修复保护工程的, 如大木构件梁柱中线对准程度不能超过3mm, 檩的平直度不能超过8mm等, 按照这些标准要求去修复文物建筑, 可能使目前保留下的古建筑都被破坏掉, 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 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相违背, 同时也与国际遗产保护原则相违背。照这类表格填制形成的资料, 内容只能是虚假的, 否则档案验收过不了关。

2 完善文物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和制度

2.1 尽快制定文物工程档编制档案管理规范

文物保护工程和现代建设工程在理念和质量标准方面有较大差别;《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规定建设工程档案应依建设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设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为依据进行编制, 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应依文物保护工程有关规范、标准编制, 而不能完全按照现代建设工程执行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文物保护工程行业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颁发该行业的档案编制规范, 以规范文物保护工程档案形成的过程;规范工程参与人员收集资料的内容、方法和标准;使该行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确保档案的真实性, 使工程档案编制有规可依。

2.2 建立文物工程档案验收制度

基层文物管理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编制文物保护工程档案验收管理制度, 使该行业档案验收程序化、制度化。首先确定工程实施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资料管理员职责。在工程竣工验收前, 首先对工程资料档案进行预验收, 档案预验收不合格的禁止工程竣工验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 疏虞资料管理, 造成工程档案无法弥补形成资料永久缺陷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 降低资质单位和个人在文物保护工程方面质量等级以及对有关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质量, 使参与各方对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有一个责任意识, 对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资料负责, 就是对历史负责这一深刻认识。

2.3 建立文物工程档案移交制度

目前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移交不够规范, 业主一般要求施工、监理等单位向工程所在地的城建档案馆移交一套, 业主留一套;只要城建档案馆验收合格出据接收证明, 就认定工程档案工作完成。有的工程小, 业主根本不对档案提出要求, 工程实体完成了, 一切皆完。这样的局面对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极为不利, 文物管理部门既没对档案验收, 也接收不到工程档案。因此文物管理部门应制定文物修复工程档案移交管理制度。规定业主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移交管理。规定业主单位留存档案资料内容、套数、时间;规定移交手续办理程序;规定移交有关各方责任;规定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接受的资料内容、套数、时间以及质量要求等内容。

2.4 建立文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资料不规范, 除了管理方面的问题外, 还有人员素质问题。现在从事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人员, 同时具有文物保护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的很少, 因此文物管理部门要从长远计划, 建立专业人员培训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文物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培训, 经培训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

3 结语

总之, 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相关的规范与制度。通过规范和制度的不断完善, 使该行业的档案资料建立在科学、规范之上, 以确保资料真实性、有用性, 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摘要:文物保护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其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制定行业规范和制度是管理部门当务之急。针对现阶段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从规范、验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化的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工程档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写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篇4:6施工期文物保护保护管理办法

【关键词】施工用电;接地故障;故障保护;安全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用电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尽可能的采取措施保证用电安全。而之所以要做好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管理是因为大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时都会借助到施工机械,施工机械的运行需要电能,再加上有的工程会在夜晚施工,所以项目施工必须要借助到电能。但在使用电能的同时,如果不规范化技术管理操作,不对不当的用电行为加以制止,就很容易发生电气火灾,给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造成损害。为此,在施工现场用电过程中,务必要采取措施做好全面的用电安全技术管理。

一、影响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因素分析

施工现场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场所,不仅施工条件有限,环境恶劣,而且施工工艺复杂,空间比较狭窄。在有限的施工范围内除了要堆放大量施工材料以外,还要装设种类繁多的施工机械与用电设备,并且设备与设备之间线路布设繁杂,很容易因为线路布设不当而引发电气火灾。另外,户外施工现场一般没有设置顶棚,实际施工时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堆放在施工现场的材料与设备,如果碰上下雨天,设备很容易受到雨水侵袭,进而导致漏电、触电。总的来说,影响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不利因素大多包含施工环境恶劣、条件有限、设备与机械本身不安全、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等。

二、当前项目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国内当前施工现场的用电情况,发现其在用电以及用电技术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际施工中,参与施工建设的单位在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挂靠单位,或者不具备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这种行为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得不详实,内容不全面。

(2)各个参建单位在配套相应的现场管理人员时并没有对电气管理引起重视,所以实际配置时大多只会在现场配备电工,而不会配备电气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最终导致现场发生电气火灾后得不到及时处理。

(3)在施工设备的使用上,部分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一些陈旧、老套的设备,并且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并不会对其进行测试验收,导致现场用电安全率大幅度降低。

(4)在设备系统安装以及线路布设上,因施工人员的失误,将同一个供电系统中的TT、TN线路混合搭设使用,或者线路搭设时没有保证接地质量,最终造成供电系统运行故障,降低了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度。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针对上述对施工用电安全技术管理问题的分析,现结合施工实际,就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详细如下:

(1)“临时”思想过于严重。尽管施工现场用电只是一种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完成后,现场所搭设的供电系统、设备、线路等会全部拆卸,但这并不代表着可以不重视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工作。施工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用电接地故障或用电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临时”思想过重,认为施工现场用电要以快捷为主,只要在施工中能用电就行,忽视用电安全,最终导致安全问题产生。

(2)不重视对用电设备的管理。施工中,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并不没有对用电设备进行严格管理,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来对现场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与管理,仅仅只是配备了电工,在电气技术管理上并没有加强重视。

(3)施工用电管理有章不循,视规范而不顾。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挂靠单位无实际经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审核、批准不把关仅是履行程序,安全用电措施不落实,用电人员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不具体,电工素质水平低。

四、提高接地故障保护可靠性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强化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验收两个环节管理

施工用电规范中3.1.4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2、安全接地保护系统正确选用

(1)TN-C系统由于PEN线兼作PE线和N线作用,使这一系统的PEN线上通过三相不平衡电流I,在其上产生电压降IZPEN,使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对地带电压,在某些场所这一对地电压可能引起电气事故,故是临电规范严禁采用。

(2)TN-S系统由于PE线和N线是分开两根线,PE线平时不通过电流,只在发生接故障时通过较大故障电流,可快速切断故障回路,因此规范选用其作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用电源装置供电的接地保护系统。

3、接地故障保护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规定,接地故障保护设置应能防止人身间接电击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坏等事故。防人身间接电击保护,在TN系统中切断接地故障回路时间要求为:1)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电气设备用电末端线路,不宜大于5s;2)供电给手握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是:

(1)当过电流保护能满足上述切断时间要求时,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2)当上述(1)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规定了三项基本安全技术原则,即必须: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4、接地故障火灾防患措施

为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电击和火灾事故,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和线路都应按要求置于接地故障保护之下,由于施工现场环境特点容易造成接地故障,而接地故障则多表现为发生电弧、电火花,容易造成电气火灾。为防范接地故障火灾,必须在工地总配电箱进线处安装用于防火漏电保护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场所,在实际施工时除了要做好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之外,还要做好严格而全面的用电技术管理,切实保证现场施工的临时用电安全,保证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材料的安全,为建设单位创造更大的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磊.小接地電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查找方法及选线装置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

[2]黄廷谢.浅谈如何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3]罗晔昂.谈火电工程施工临时电源布置的技术性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1(02)

篇5: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1.1 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依据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1.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噪音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气物污染防治、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施工所在地文物、古树等的保护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二章 环境保护管理岗位责任制 2.1项目经理

2.1.1贯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1.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自我保障体系,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支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

2.1.3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严格履行奖罚制度,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2.2环境保护负责人

2.2.1贯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标准,对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

2.2.2协助项目经理落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2.3协助项目经理编制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2.2.4协助项目经理对现场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考核、推广和使用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2.2.5负责组织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安装、维修,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2.2.6负责对施工噪声、烟尘的定期检查。

2.2.7负责落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2.2.8负责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内业资料的建档和管理工作。

2.2.9定期对现场污染源设施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复查,对擅自停用或拆除治理设施者提出处理意见。2.3有关岗位操作人员

2.3.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本市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熟悉并掌握本公众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

2.3.2遵守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服从环保负责人的领导,施工中不大声喧哗,轻拿轻放,负责控制所辖范围内人为噪声和施工噪声。

2.3.3负责检查、维护、保养环境保护设施,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使用。2.3.4不擅自停用、挪动、拆卸污染治理设施,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使用。

2.3.5积极参加班组宣传教育活动,对工作尽职尽责,监督并督促他人作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章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3.1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1.1贯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及标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3.1.2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及标准,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补充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3.1.3施工现场必须平整坚实,主要道路要硬化处理。设专人清扫、洒水、降尘,工地大门应设专人检查出场车辆,防止车辆带泥和遗散。

3.1.4施工现场使用的锅炉、茶炉、大灶执行“三同时”手续,在重点环境保护地区所设的茶炉、大灶禁止烧散煤。

3.1.5电锯、电刨、砂轮锯、搅拌机、空压机等可控制噪音源,必须采取封闭式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减少人为施工噪声。

3.1.6搅拌机废水、食堂污水必须经沉淀,隔油后外排。现场储存油料要妥善保管,防止污染水源。

3.1.7经常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使用情况,对不按规定使用污染治理设施、随意停用、拆卸设施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罚。

3.1.8经常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3.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技术交底制度

3.2.1污染治理技术交底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及补充治理措施进行。

3.2.2污染治理技术交底应分工种、分岗位进行,不准一次性完成全部岗位的交底工作。

3.2.3对岗位对岗位操作人员要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设置目的、性能、操作

注意事项及如何保证设施的治理效果交底。

3.2.4交底项目必须齐全,包括岗位涉及到的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和标准,使本岗位操作人员掌握和了解有关环境保护规定。

3.2.5交底完毕后,认真填写交底记录单,经交底双方签字后入档备查。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3.3.1项目经理部每月不少于一次检查。

3.3.2检查要以防止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为重点,查责任制落实情况、查治理措施执行情况、查污染治理效果。

3.3.3每次检查之后,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对违章行为提出批评或处罚,并作好记录,归档备查。

3.3.4对检查出的问题,实行“三定”原则,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日期及整改负责人,并按期进行复查,填写检查、整改记录表。3.3.5定期对施工噪声及烟尘黑度进行检测。3.4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教育制度

3.4.1环境保护知识必须纳入“三级教育”内容,教育覆盖面要达到100%。3.4.2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污染治理岗位作业人员未经教育、培训和考核,不得上岗。

3.4.3施工现场定期对不同岗位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和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4.4每次培训考核后要汇总登记,将培训考核人员试卷、标准答案及成绩汇总表一并归档备查。第四章 环境保护措施

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4.1.1施工现场降尘治理

(1)高层建筑中清理施工垃圾,必须采用容器或废旧袋清运。在装袋前应分拣归类,废弃物经适量洒水装袋后一次性运往场外,禁止凌空抛撒。(2)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入库存放,对条件有限,需露天存放的要严密遮盖,严格控制轻体、散体物料的清理、装运,防止遗散和扬尘。

(3)施工现场应设置洗车池,防止车辆带泥出现场。大门口设置专管人员,负责检查出厂车辆是否带泥和遗散。

(4)运输散体物料的车辆不能超高、超量;物料与槽帮上端应不小于20厘米间隙,以防行车颠簸时物料滑落到车外,散体物料应拍实拍平,轻体、易飞扬物料必须遮盖严密方可出场。

(5)处于居民稠密地区的工地,可根据规划设计,做全面硬化处理,并结合季节制定洒水降尘制度。

(6)拆除旧有建筑时,应适量洒水,尽量扬尘污染,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及其它可产生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4.2水污染防治措施 4.2.1食堂污水的治理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100人以上),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生活污水经除油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隔油池要定期清淘,加强管理。4.2.2油漆、油料、有毒物品的防渗漏治理

施工现场应设置油漆、油料、有毒物品专用库,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

房地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有专人负责,以防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4.2.3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有毒废水。4.3噪声污染防治 4.3.1人为噪声的防治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要轻拿轻放物料、不大声喧哗和野蛮操作,不断提高环境意识。

4.3.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区、县建委、环保局批准后方可施工。

4.3.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1)将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2)优先选用低噪声或具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设置封闭的机械操作室,其墙厚不少于24厘米,屋顶应具备防雨、防砸功能,以减少噪声的扩散。4.3.4施工现场噪声监测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应定期进行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也可委托环保权威单位进行检测。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检测报告,凡超过《施工现场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

篇6:施工现场管理与环境保护

检查内容

一.围挡

1、冲洗设备

2、工地围墙坚固稳定、整洁美观

3、大门制作规范,坚固美观

4、门卫制度健全、执行认真

5、单位牌子清晰规范

二.场容场貌

1、现场道路硬化坚实平整

2、排水系统畅通

3、构件、材料、设施料分类堆放、整齐

4、平面布局合理

5、施工做到工完场清

6、楼面堆料不超标

三.标牌标识与安全警示

1、大门处“六牌一图”齐全整洁

2、施工区域标志醒目

3、危险区域禁令明显

4、机械设备有操作规程牌

5、临街、楼面有文明礼貌标语

6、现场管理人员挂牌上岗

四.作业条件环境保护

1、地面固定作业有工作棚

2、机械设备有防雨棚

3、环保有措施

4、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

五.防火防爆防毒

1、易燃、易爆材料分类、分仓库存放

2、消防措施到位

3、受压容器处于安全状态

4、生活用火安全

5、工地有吸烟室

6、防毒有措施

二.施工安全达标

一.安全管理

1、安全备案

2、安全保证体系有效发挥作用

3、安全责任制落实

4、安全技术措施全面落实

5、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工程分部、分项安全交底制度认真执行

6、特种作业岗位持证上岗

7、事故预控措施有针对性,落实有效

二..脚手架与平台

1、脚手架搭设形式满足施工要求

2、材质符合质量要求

3、搭设质量达到规范规定要求

4、设计、计算、检查、验收符合规范要求

5、转料平台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用电

1、采用TN-S系统配电,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2、配电室建筑符合要求

3、线路架设、埋设符合标准

4、开关箱、电器元件质量符合标准,安装有序、位置正确

5、漏电保护器参数按规定配置

6、用电管理责任落实

7、照明符合安全要求

8、防雷装置符合规程

四.三宝与四口防护

1、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密目网符合质量标准、证件齐全

2、防护用品使用符合要求

3、孔、洞口、临边防护符合要求

五.模板模板支撑施工荷载

1、模板支撑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2、施工层、架子、平台等处堆放荷载不超过规定

六.起重提升设备

1、起重设备必须符合现行国标、行业标准,非淘汰型号

2、设备技术性能达到要求

3、设备安装完后有验收有管理

4、设备安全防护齐全、有效

七.中小型机械设备

1、设备管理

2、设备进场验收

3、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4、维修、保养、运转正常

三.工程质量创优

一.质量管理

1、工程质量创优目标、计划及措施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批准及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3、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管理制度

二.计量管理1、8层以上及10000㎡以上的工程砼拌置应用微机计量,砌筑砂浆拌置应用电子磅秤计量

2、检测、计量器具的校验

3、计量设备安放位置应正确,应有专人操作并做好记录

4、计量设备台帐应齐全、完整、有效

5、施工现场建立标准养护室

三.基地与基础

1、地基及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记录

2、桩基工程的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

3、灰土垫层的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

4、筏板基础施工记录

四.主体结构工程质量

模 板 工 程

1、支模体系的设计及计算

2、模板工程施工质量 钢 筋 工 程

1、钢筋、焊条、焊剂、套筒原材质量

2、钢筋制作、绑扎、定位措施

3、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尺寸及锚固长度

4、钢筋保护层厚度

5、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保护 混 凝 土 工 程

1、梁、柱、板、墙节点上下接槎处施工缝留置

2、混凝土楼板、楼梯、踏步及洞口预留

3、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及试件留置

4、混凝土预制构建安装质量

5、混凝土季节性施工措施

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连接质量

水电管道预留预埋

1、配电箱(盒)安装

2、电气导管预埋

3、水暖管道穿墙、板、梁预留洞

4、穿墙套管安装

5、穿越变形缝柔性连接接头设置

检测管理

1、检测单位资质

2、检测合同及委托单

3、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案的编制、审核、批准

4、检测报告

工程技术资料

1、资料收集是否同步、齐全,分类整编真实可信

2、原材合格证及复试报告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3、验槽、基础、主体工程验收记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

4、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5、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6、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证,操作人员上岗证是否齐全有效

7、施工许可证

8、资质证件

9、施工组织设计

10、上岗证件

四.办公生活设施整洁及营造良好文明氛围

一. 办公环境

1、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有明显划分隔离,建筑物符合标准

2、临时用房选址合理,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

3、监控室(1万㎡以上工程)

二. 食堂

1、食堂管理制度健全 食堂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3、食堂建筑符合要求

4、食堂卫生达到标准

5、生熟食品分案作业,夏季有保鲜措施

6、有除“四害”措施

7、污水排放符合要求

8、炊事机具安全,消防设施到位有效

9、食堂配备排风设施和储藏室

10、炊具、餐具、饮水器清洗消毒

三.宿舍

1、宿舍建筑符合标准

2、宿舍与施工区有明显隔离

3、宿舍内通风、采光、卫生、安全符合规定

4、宿舍有管理制度,住宿人员名单、卫生值日张贴在醒目处

5、宿舍住人符合标准

6、宿舍内配备个人物品存放柜

7、宿舍用电规范

四,厕所

1、厕所选址合理,建筑符合标准

2、卫生达标

3、八层以上建筑每隔四层设简易厕所

4、厕所应为水冲式或移动式,内有照明,蹲坑设隔离

5、有卫生管理制度,有人负责清扫管理

6、排污符合要求

五.浴室

1、浴室建筑安全

2、浴室有管理制度,浴室设施齐全,使用功能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六.卫生

1、达到国家建筑卫生规程要求

2、有卫生、急救预案并有演练

3、配备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

七.生活环境

1.生活环境整洁卫生

3.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及时清运 3.盥洗设施应满足要求 4.除“四害”措施到位

8.文明教育

1、开展文明职工活动

2、进行职工文明教育

3、规范文明行为

9.综合治理

1、对入场人员建立劳务登记卡、人数清、情况明

2、同有关单位签订了治安、防火、环保协议并认真遵守

3、无重大治安、扰民事件

10.宣传娱乐

1、在工地、生活区营造健康有益的宣传氛围

2、有娱乐活动室,经常开展活动

3、开展文明活动

11.项目文化建设

1、班组间开展文明竞赛活动

篇7: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1、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及标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2、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及时补充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3、施工现场必须平整坚实,主要道路要硬化处理,设专人清扫,洒水、降尘,工地大门应设专人检查出场车辆。防止车辆带泥和遗散。

4、电锯、电刨、砂轮锯、搅拌机、振动器、空压机等应控制噪声源,必须采取封闭式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减少人为噪声。

5、搅拌机废水、食堂污水必须经沉淀、隔油后外排入市政管线,现场储存油漆、油料要妥善保管,防止渗漏而污染水源。

6、经常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使用情况,对不按规定使用的污染治理设施,随意停用、拆卸设施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罚。

7、经常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8、晚上22:00至次日早晨6:00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如确需连续作业的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办理相应的手续,且有有效的防尘降噪措施。

二、环境保护教育制度

1、环境保护知识必须纳入工人的“三级教育”内容,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2、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污染治理岗位作业人员,未经教育、培训和考核,不得上岗从事管理工作。

3、施工现场必须定期对不同岗位班组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和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4、每次培训考核后要汇总登记,将培训考核人员试卷、标准答案及成绩汇总表一并归档备查。

5、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

三、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1、项目经理部每月不少于三次定期检查,各施工班组每日班前班后普查。

2、检查要以防止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为重点,查责任制落实情况,查治理措施执行情况,查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查污染治理效果,查现场违规情况。

3、每次检查以后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对违规行为提出批评或处罚,并做好记录,归档备查。

4、对检查出的问题,实现“三定”原则,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日期及整改负责人,并按期进行复查,填写检查整改记录表。

5、定期对施工噪声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污染状况,加强噪声治理工作。

篇8:浅谈施工管理中环境保护措施

1.1 防治大气污染

当今政府指定一系列防控措施, 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扬尘污染防治与建筑市场诚信挂钩联动机制, 并将土石方开挖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对不能按照要求落实扬尘治理措施的一律不允许开工。

1.1.1 建设施工场所进行无尘处理, 主要车辆进出道路和堆放材料场所, 沙土石料等建设材料按要求苫盖存放, 容易造成扬尘污染的场地也应用标准遮盖材料进行遮盖, 或使用绿化固化处理。裸露的易扬尘的场地也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强化控制堆料的监督管理, 明确各类土、砂、石等料的堆放标准;对建设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有效遮盖, 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扬尘等污染物蔓延飘散;拆除建筑物时, 采用雾炮车等喷淋设备进行有效降尘喷洒水, 并及时将污染物妥善处理;不能现场熔炼有害化学材料和垃圾。

1.1.2大力支持采用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 原料装卸、堆放及物料传输等环节全部采取料仓加篷等抑尘措施。材料运输环节有严格控制车辆载料抛洒, 泄露, 对车辆进行喷淋清洗, 保持无扬尘污染物携带及扩散;施工中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使用清洁能源;保持周边道路和渣土运输路线的卫生, 及时多频次进行喷洒水卫生作业, 并严格监督管理。

1.1.3 在施工现场中进行回填土方作业、转运作业时应及时掌握天气状况, 合理控制扬尘污染。砂石等散料应采取覆盖存放, 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施工现场的建设应使用封闭式站, 将垃圾分类存放, 及时合理处置垃圾污染物。

1.2 防治水污染

施工管理中, 注重工作场地的排水设施建设, 废水物一定要排放到市政污水处置场所。建设专用厂库, 按要求将化学溶剂、油料等易渗漏有害材料存放入库。建设并使用防渗透标准厕所。

1.3 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 不得超出表1所列噪声限值。另外, 在高考、中考、公务员考试等考试期间, 施工现场的噪声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应对产生噪声污染的机械设备, 进行消声、隔音等方法处理。并及时掌握噪音数值;合理安置强噪音工作位置, 规避减小对居民区的影响。

1.4 防治施工光线污染

夜间施工应采用合格的夜间施工照明工具。在居民区一定规范使用作业照明工具, 减少灯光照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规避灯光照射进入居民区, 合理布局。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环境保护保障体系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强化舆论引导, 倡导文明、节俭、低碳的施工方式,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监督环境管理, 举报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职责分工, 落实防治污染责任, 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和专项检查, 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 严格措施落实。

在生态环境污染中, 建设施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重视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对于环保及工程施工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施工中环境保护管理, 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要:近几年, 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在讨论的热点话题, 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积极应对当今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社会发展, 建筑行业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 对大气环境、交通、人们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各级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 深化改革, 依法行政, 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 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为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施工单位应当遵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规范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进行科学施工、绿色施工。

关键词:环境保护,空气污染,科学施工

参考文献

[1]王东升, 李军.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下一篇:听 评 课 活 动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