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有盗牛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04-10

国中有盗牛者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4篇)

篇1:国中有盗牛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盗牛改过》“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闲年④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问姓名,不以告。翌日,老父失剑于路。人拾而守之。还见之,前者代担人。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烈遂使人推⑤之,乃昔时盗牛者也。

【注】①宥:原谅、赦罪。②王烈:三国时人,以品德高尚闻名;③端:古布帛长度名。④闲年:隔年。⑤推:推举,褒奖。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盗者自言改过( ) (2)幸无使王烈闻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以为仁者,告之烈。

12、根据本文情节内容填空。(2分)

——王烈嘉奖知耻恶者——盗牛者行善受人敬。

13、下列启示与选文无关的两项是( )( )(4分)

A、要充分相信别人。 B、知耻恶者能从善。 C、要勇于改正错误。

D、行善意在图回报。 E、要宽恕他人的过错。

答案:

10.(4分)(1)过错,过失 (2)让

11.(2分)老人认为他是品德高尚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烈。

12.(2分)盗牛者被抓知悔改(只答“被抓”或“知悔改”扣1分)

13.(4分,各2分)A ; D

启示

文中偷牛的人受到王烈教育后,改恶从善,助人挑担,拾金不昧,还不图虚名,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而王烈的宽容态度也令人钦佩,对犯了错的人宽恕,有时比责罚效果更好。这个故事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社会上多些像王烈一样的教育者,也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

参考译文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秦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

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拿了剑后通过悬赏找到(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 老人提起衣袖,问他说:“你之前为我挑着担子,不告诉我姓名,现在又在路上看守我的剑,(我)还没见过有像你这样好心(的人),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要把这事告诉王烈。”(老人)一说完就离开了。

老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有这样的善人,我却见不到。”然后让人去寻找,是以前那个偷牛的人.

篇2:国中有盗牛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①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以赦宥②,幸③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④遗⑤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⑥,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⑦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⑧,或⑨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⑩,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⑾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篇3:文言阅读有技巧

一、译中常见错误分析

1、不明古义。

古义不明, 容易犯以今释古的错误。

例如: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错误:追赶张仪来不及了。

分析:“及”, 古义是“赶上、追上”。“不及”不是“来不及”, 而是“赶不上”的意思。

2、囿于常义。

文言词常常是多义的。有些义项, 在古代是通常义, 而现在是冷僻义。翻译时, 不可局限于其常义。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例如: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错误:把过去提出的许多抗金的谋略全部丢开, 去向邻家换来栽花种树的书。

分析:“树”的本义是“种植”, “树”木是后起义。此处“种树“是同义复词。“种树书”, 不是“栽花种树的书”, 而是指有关种植粮食、桑麻一类的古代农书,

3、不合事理。

有些译文, 违反常理令人啼笑皆非, 此乃学生阅读粗心所致。

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错误:故意在集市上让魏公子长久地站在车马上。

分析:堂堂一位魏公子长久地站在车马上做什么, 这岂合情理?文中的“立”是使动用法。“立公子车骑市中”, 意思是“让公子车骑长久地停在集市中”, 而不是“让魏公子长久地站在车马上”。

4、不通语法。

古汉语中时常有词类活用现象, 如若不加审视, 就会有误译的可能。

二、让学生明确翻译的原则要求

文言文翻译可遵循严复提出的外文翻译的三个原则, 即“信、达、雅”。从翻译的角度来理解, “信”就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 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 不遗漏, 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 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明白,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没有语病;“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 要优美自然, 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信、达、雅”三者互相联系, 而又各有侧重。

三、让学生了解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 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 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词和关键词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四、教给学生一些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的方法很多, 也很活,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有下面几种方法:

1、保留原词

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等等, 翻译时都可以保留下来, 不用翻译, 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例如:齐师伐我。

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删除原词

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 或者起语助、连接作用的虚词, 它们没有实在意义, 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译成现代汉语时, 因为没有相应的词可以用来代替, 所以不能硬译, 应该删除。

例如:屈原者, 名平, 楚之同姓也。若据而有之, 此帝王之资也。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主谓之间的“之”, 句首的“夫”, 句末的“也”, 判断句中的“者、也”, 宾语前置的“之、是”等, 可以直接删除。

3、增补词语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量词等现象, 为了使译文通顺畅达, 语义明确, 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内容补充出来。

例如:子曰:“隐者也!”子使 (子路) 反见之。 (子路) 至则 (隐者) 行也。

及左公下厂狱, 史朝夕候 (于) 狱门外。

权以 (之) 示群下。

4、替换词语

有些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但说法不同, 有些词语古今是一个词, 但意义有些差别。在翻译时, 都要把它们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例如:为 (是) 赵宦者令 (头目) 缪贤舍人 (门客) 。

初, 鲁肃闻 (听说) 刘表卒 (死去) 。

活用词要换成活用义

如: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 。

单音词要换成双音词

如:终不辱 (玷辱) 。

齐人勿附 (依附) 于秦。

通假字要换成本字

如:项为之强 (僵) 。

换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如:盗惧 (害怕) 吾闻 (知道) 其过, 是有耻恶之心。

尺寸 (一点点) 之地

同形异义词, 替换成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词语。

如:祖父 (祖辈和父辈) 、妻子 (妻子和儿子)

固定句式换成固定义

如:不亦------乎 (不是------吗)

以此为政, 不亦惑乎?

如------何 (把------怎么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5、调整词序

即翻译时要根据古今汉语语法变化的某些规律, 对原文的词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使它们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不欺骗我呀。

譬若以肉投馁虎, 何功之有哉?

就像把肉投给饿虎, 有什么用呢?

赵尝五战与秦, 二败而三胜。

赵国曾经和秦国打了五次仗, 败了两次, 胜了三次。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以上文言文翻译方法可以用一则口诀总结如下:

古今汉语多通译, 单音变双合文理;

实词翻译忠原文, 虚词表达顺语气;

交代解释加衬字, 专用名词不翻译;

篇4: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A(应是“赴”。)

2.B(都是介词,用。A项第一个是介词,对;第二个是动词,做。C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是代词,其中的。D项第一个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D(这是和尚圣刚对权贵子弟的话语,与他们对待饭菜的直接态度关系不大。)

4.C(不是“烧菜的程序不当”,而是使君家做火锅用的炭火不当,有烟味。)

5.(1)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2)①这是骄奢淫逸成性的人了,你邀请他们赴宴,行吗?(乃、召、可)②李使君特意为几位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吃一点呢?(特、丰洁、略)

二、韦陟

1.D(应是“派,派遣”。)

2.C(都是介词,跟。A项第一个是转折连词,却;第二个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B项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可译为“被”。D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他。)

3.A(这是描述韦氏家族的名望和门第。B项为韦斌不同他人的桀骜个性;C项为韦陟的简傲性格;D项为韦陟的清高饮食。)

4.C(文学和见识方面著名的,只是韦陟。)

5.(1)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2)①每吃完一顿饭,你去看看他家厨房里所扔掉的菜肴食物,何止价值万钱呢?(委弃、啻、直) ②自三事以下,没有不摘帽掸雪或抖掉衣服上的雪的,有人还移动他站立的位置。(莫、振、更)

三、芸辉堂

1.A(应是“还”。)

2.B(都是动词,做。A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不译。C项第一个是介词,趁;第二个是连词,于是。D项第一个是表示修饰的连词;第二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3.B(描写元载“紫绡帐”掠夺而来的来历。)

4.D(不是被皇帝收缴,是元载知道被皇帝发现了,不得不进贡给皇帝。)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总结版下一篇:思茅地区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工作总结及2005年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