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期末习题

2024-04-21

建筑材料期末习题(精选6篇)

篇1:建筑材料期末习题

《建筑材料》练习题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是非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软化系数越大的材料,其耐水性能越差。()

2、吸水率小的材料,其孔隙率一定小。()

3、材料受潮或冰冻后,其导热系数都降低。()

4、具有粗大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大;具有细微且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小。()

5、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抗冻性越差。()

6、材料的抗冻性仅与材料的孔隙率有关,与孔隙中的水饱和程度无关。()

7、相同种类的材料,其孔隙率越大,强度越低。()

8、在材料抗压试验时,小试件较大试件的试验结果偏大。()

9、材料进行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快者较加荷速度慢者的试验结果值偏大。()

10、把某种有孔的材料,置于不同湿度的环境中,分别测得其密度,其中以干燥条件下的密度最小。()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当材料的润湿边角θ为()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a、>90° b、≤90° c、0°

2、当材料的软化系数为()时,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

a、>0.85 b、<0.85 c、=0.75

3、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视密度为ρ′,松散容重为ρ 0′,则存在下列关系()。

a、ρ>ρ 0′>ρ′ b、ρ′>ρ>ρ 0′ c、ρ>ρ′>ρ 0′

4、含水率为5%的砂220g,其干燥后的重量是()g。

a、209 b、209.52 c、210

5、材质相同的A、B两种材料,已知容重γA>γB,则A材料的保温效果比B材料()。

a、好 b、差 c、差不多

三、填充题

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的容重是指材料在()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材料的吸水性大小用()表示,吸湿性大小用()表示。

3、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作用下,()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4、材料的耐水性可以用()系数表示,其值=()。该值越大,表示材料的耐水性()。

5、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其强度越高。当材料的孔隙一定时,()孔隙越多,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6、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四、名词解释

1、密度

2、容重

3、松散容重

4、视密度

5、孔隙率

6、空隙率

7、亲水性

8、憎水性

9、吸水性

10、吸水率

11、含水率

12、耐水性

13、软化系数

14、抗渗性

15、抗冻性

16、弹性

17、塑性

18、脆性

19、韧性 20、耐抗性

21、导热系数

22、比热

23、热容量

24、徐变

五、计算题:

1、某材料的密度为2.60g,干燥容重为1600kg/,现将重954g的该材料浸入水中,吸水饱和时的重为1086g。求该材料的孔隙率、重量吸水率、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2、碎石的密度为2.65g/,松散容重为1.68Kg/L,视密度为2.61g/,求该碎石的空隙率和孔隙率。

3、普通粘土砖进行抗压试验,干燥状态时的破坏荷载为207KN,饱水时的破坏荷载为172.5KN。若受压面积F=11.5×12,问此砖能否在常与水接触的部位使用?

六、问答题

1、何谓视密度(视比重),它与材料的密度的区别是什么?

2、何谓材料的孔隙率?它与密实度有什么关系?二者各如何计算?

3、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的含意是什么?各用什么指标表示?

4、什么是材料的强度,强度等级(标号)、和比强度?

第二章 烧土制品

一、是非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1、烧结普通砖当其强度能得到保证时,吸水率较大者则较好。()

2、烧结粘土砖烧制得越密实,则其质量越好。()

3、烧砖时窑内为氧化气氛制得青砖,为还原气氛时制得红砖。()3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砖的等级是由()来确定的。

a、外观质量 b、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c、标号、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2、粘土砖在砌墙前要浇水润湿,其目的是为了()

a、把砖冲洗干净 b、保证砌筑砂浆的稠度 c、增加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三、填充题

1、普通粘土砖的外形尺寸是()×()×(),1立方米砌体需用砖()块。

2、烧结普通砖的耐久性包括()、()、()和()等性能。

四、计算题

1、砌筑1000的二四墙(墙厚240),要用多少块普通粘土砖。

五、问答题

1、普通粘土砖有什么优缺点?空心粘土传与普通粘土砖相比,有什么优点?

2、什么是内燃砖?什么是红砖和青砖?什么是欠火砖和火砖?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是非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2、建筑石膏最突出的技术性质是凝硬化快,且在硬化时体积略有膨胀。()4

3、石灰“陈伏”是为了降低熟化时的放热量。()

4、石灰硬化时收缩值大,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5、菱苦土凝结硬化慢,可加入Na 2Si后促硬。()

6、水玻璃的模数n值越大,则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石灰硬化的理想环境条件是在()中进行。

a、水 b、潮湿环境 c、空气

2、石灰硬化过程中,体积发生()。

a、微小收缩 b、膨胀 c、较大收缩

3、水玻璃中常掺用的促硬剂是()。

a、NaF b、Na 2S0 4 c、Na 2S iF6

三、填充题

1、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体积发生显著();石灰硬化时放出大量(),体积产生明显()。

2、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硬化时体积(),硬化后孔隙率(),容重(),强度(),保温性(),吸声性能()。

四、名词解释

1、胶凝材料

2、气硬性胶凝材料

3、水硬性胶凝材料

4、建筑石膏

5、生石灰

6、消石灰

7、欠火石灰

8、过火石灰

9、石灰陈伏

10、水玻璃模数

第四章 水泥

一、是非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1、硅酸盐水泥中C 2S的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而C 3S正好相反。()

2、硅酸盐水泥中含有CaO、MgO和过多的石膏都会造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

3、用沸煮法可以全面检验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否良好。()

4、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越细越好。()

5、抗渗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工程,不能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适量的石膏,其目的是对水泥起()作用。

a、促凝 b、缓疑 c、提高产量

2、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之一是水泥熟料()含量过多。

a、CaO b、游离CaO c、Ca(OH)2

3、硅酸盐水泥水化时,放热量最大且放热速度最快的是()矿物。

a、C 3S b、C 3A c、C 2S d、C 4AF

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矿物含量最多。

a、C 4AF b、C 2S c、C 3A d、C 3S

5、用沸煮法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只能检查出()的影响。

a、游离CaO b、游离MgO c、石膏

6、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

a、硅酸盐水泥 b、矿渣水泥 c、普通水泥

7、对干燥环境中的工程,应优先选用()。

a、火山灰水泥 b、矿渣水泥 c、普通水泥

8、对硅酸盐水泥强度贡献最大的矿物是()

a、C 3A b、C 3S c、C 4AF d、C 2S

三、填充题

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是()、()、()、和()。

2、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必须掺入适量的石膏,其目的是(),当石膏掺量过多时会导致()。

3、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是()、()和()。

4、引起硅酸盐水泥腐蚀的内因是()和()。

5、矿渣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其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水化热(),抗蚀性(),抗冻性()。

6、矿渣水泥比硅酸盐水泥的抗蚀性(),其原因是矿渣水泥水化产物中含量少。

7、活性混合材料中均含有()和()成分。它们能和水泥水化产生的()作用,生成()和()。

四、名词解释

1、活性混合材料

2、非活性混合材料

3、初凝时间

4、终凝时间

5、体积安定性不良

6、标准稠度加水量

五、问答题

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是什么?它们单独与水作用时的特性如何?

2、水泥的水化热对混凝土工程有何危害?

3、为什么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适量石膏对水泥不起破坏作用,而石膏掺量过多却会对水泥起破坏作用?

4、何谓五大品种水泥?它们的定义如何?

第五章 混凝土

一、是非题

1、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则它们的级配也一定相同。()

2、砂子的细度模数越大,则该砂的级配越好。()

3、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保持W/C不变增加水泥浆量,可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4、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加水量的大小。()

5、卵石混凝土比同条件配合比的碎石混凝土的流动性大,但强度要低一些。(6、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小的混凝土的强度低。()

7、W/C很小的混凝土,其强度不一定很高。()

8、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二者的W/C是不相同。()

9、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ζ值越大,表明混凝土质量越稳定,施工水平越高。(10、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后,其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得到提高。()

二、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求采用()的砂。)))8

a、空隙率较小 b、总表面积较小 c、空隙率和总表面积都较小

2、含水为5%的砂子220g,烘干至恒重时为()g

a、209.00 b、209.52 c、209.55

3、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Mx相同时,则它们的级配()。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不一定相同

4、压碎指标是表示()强度的指标之一。

a、混凝土 b、石子 c、轻骨料

5、试拌混凝土时,当流动性偏低时,可采用提高()的办法调整。

a、加水量 b、水泥用量 c、水泥浆量(W/C保持不变)

6、原材料确定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骨料的质量

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重要参数是()。

a、W、C、S b、W、W/C、Sp c、W/C、C、Sp

8、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比要求的强度等级高,提高的幅度的大小取决于(a、要求的强度保证率 b、施工水平c、要求的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

9、轻骨料的强度指标是()。

a、压碎指标 b、立方体抗压强度 c、筒压强度

10、大体积混凝土常用外加剂是()。

a、早强剂 b、缓凝剂 c、引气剂)9

11、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可加的外加剂是()。

a、速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12、混凝土夏季施工时,可加的外加剂是()。

a、减水剂 b、缓凝剂 c、早强剂

三、填充题

1、在混凝中,砂子和石子起()作用,水泥浆在凝结前起()作用,在硬化后起()作用。

2、砂子的筛分曲线表示砂子的()、细度模数表示砂子的()。

3、使用级配良好,粗细程度适中的骨料,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较好,()用量较少,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

4、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和()三方面的含义,其中()可采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表示,()和()凭经验目测。

5、当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品种和比例一定时,为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所需()基本是一定的,即使()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变动,也无影响,称此为()法则。

6、在原材料性质一定时,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是()、()、()和()。

7、配制混凝土时要用()砂率,这样可在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或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量最少。

8、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和(),其中()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

9、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是()、()、()、()10 和()。

10、混凝土的徐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利作用是()和(),不利作用是()。

11、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减水剂,会产生下列各效果:当原配合比不变时,可提高拌合物的();在保持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及节约();在保持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和提高()。

12、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同时满足()、()、()和()等四项基本要求。

13、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主要由()和()等因素确定,用水量是由()确定,砂率是由()确定。

四、名词解释

1、普通混凝土

2、重混凝土

3、轻混凝土

4、颗粒级配

5、细度模数

6、最大粒径

7、压碎指标

8、饱和面干状态

9、砂率

10、砼拌合物的和易性

11、流动性

12、粘聚性

13、保水性

14、坍落度

15、合理砂率

16、蒸汽养护

17、混凝土徐变

18、混凝土碳化

19、混凝土外加剂 20、减水剂

21、早强剂

22、缓凝剂

23、引气剂

24、速凝剂

25、筒压强度

26、碱—骨料反应

五、计算题

1、三个建筑工地上生产的混凝土,实际平均强度都是23Mpa,设计强度等级都是C 2O,三个工地的离差系数C V值分别为0.102,0.155和0.250,问三个工地生产的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分别是多少?

2、某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得配合比为12.204.40,W/C=0.6,已知ρc=3.10g/,ρ′s=2.60g/,ρ′g=2.65g/。求1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3、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2.134.31,W/C=0.58,在试拌调整时,增加10%的水泥浆用量。求(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2)若已知以基准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每需用水泥320,求1混凝土中 11 其它材料用量。

4、已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404.10,W/C=0.6,1混凝土的用水量W=180。施工现场砂子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求:

(1)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2)每拌100水泥时,各材料的用量。

六、问答题

1、配制混凝土应满足哪些要求?这些要求在哪些设计步骤中得到保证?

2、粗砂、中砂和细砂如何划分?配制混凝土时选用哪种砂最优?为什么?

3、生产混凝土时加减水剂,在下列条件下可取得什么效果?

(1)用水量不变时(2)减水,水泥用量不变时(3)减水又减水泥,水灰比不变时。

4、影响混凝土和易性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影响?

5、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哪种措施效果最好?

6、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影响?

7、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在工程上有何实际意义?

8、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是哪些?

9、生产混凝土时,下列各种措施中,哪些可以节约水泥?为什么?

(1)采用蒸汽养(2)采用合理砂率(3)采用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拌合物(4)加入氯化钙(5)使用粗砂(6)加入减水剂(7)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减少混凝土强度波动程度。

10、配制快硬高强混凝土有哪些主要方法?

第六章 砂浆

一、是非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打“+”,不正确的打“-”)

1、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2、用于多孔吸水基面上的砌筑砂浆,其强度主要决定于水泥标号和水泥用量,而与水灰比的大小无关。()

二、填充题

1、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的含义。

2、砂浆流动性指标是(),其单位是();砂浆保水性指标是(),其单位是()。

3、测定砂浆强度的试件尺寸是()cm的立方体。在()条件下养护()d,测定其()。

三、计算题

1、配制M5.0水泥石灰混合砂浆,选用下列原材料:325#矿渣水泥,ρ′oc=1200kg/;中砂,级配良好、含水率2%,ρ′os=1500kg/;石灰膏:ρ o=1350kg/m。求砂浆的配合比,用重量比和体积比两种方法表示。

第七章 建筑钢材

一、是非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1、在结构设计时,屈服点是确定钢材许用应力的主要依据。()

2、钢材的品种相同时,其伸长率δ10>δ 5。()

3、钢材的屈强比越大,表示使用时的安全度越高。()13

4、碳素钢的牌号越大,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5、钢含磷较多时呈热脆性,含硫较多时呈冷脆性。()

6、对钢材冷拉处理,是为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结构设计时,碳素钢以()强度作为设计计算取值的依据。

a、ζ p b、ζ s c、ζ b

2、钢筋冷拉后,()强度提高。

a、ζ p b、ζ s c、ζ s和ζ b

3、钢材随其含碳量的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4、对直接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应选用()钢。

a、Q235-C b、Q275 c、Q235-A·F

三、填充题

1、碳素钢按含碳量的多少分为()、()和()。建筑上多采用()。

2、普通碳素钢分为()个牌号,随着牌号的增大,其()和()提高,()和()降低。

3、热轧钢筋按()和()划分为()级。其()级是由低碳钢轧制的,()级是由合金钢轧制的。

4、Q235-A·b是表示()。

四、名词解释

1、镇静钢

2、沸腾钢

3、屈强比

4、冷脆性

5、冷加工

6、时效

五、问答题

1、画出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图,指出其中重要参数及其意义。

2、在同一坐标图上,分别画出低碳在未冷拉、冷拉后和冷拉时效处理后的ζ-ε图。并说明它们的不同点。

第八章 木材

一、是非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木材的湿胀变形随着含水率的提高而增大。()

2、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变化时,其体积和强度不变。()

3、木材的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

4、木材的胀缩变形是径向大于弦内。()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木材加工前,应预先将其干燥至含水达()。

a、纤维饱和点 b、平衡含水率 c、标准含水率。

2、木材的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当含水率增加时,木材的强度()

a、提高 b、不变 c、降低。

三、填充题

1、木材中存在于()中的水称为吸附水;存在()和()的水称 15 为自由水。

2、木材的胀缩变形是各向异性的,其中()方向胀缩最小。()方向胀缩最大。

四、名词解释

1、木材中吸附水

2、木材中自由水

3、木材纤维饱和点

4、平衡含水率

5、木材的持久强度

6、木材标准含水率

五、计算题

1、某木材的纤维饱和点为30%,此时其体积变形为8%,求该木材在含水率为15%和35%时的体积变形。

第九章 沥青及沥青防水材料

一、是非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石油沥青的组份是油份,树脂和地沥青质,它们都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

2、石油沥青的粘滞性用针入度表示,针入度值的单位是“mm”。()

3、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变化较小时,则为温度敏感性较大。()

4、石油沥青的牌号越高,其温度敏感性越大。()

5、石油沥青的软化点越低,则其温度敏感性越小。()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随着时间的延长,石油沥青的组份递变的顺序是()

a、油份→树脂→地沥青质b、树脂→油份→地沥青质c、油份→地沥青质→树脂

2、石油沥青油毡的标号是以()划分的。

a、油毡的抗拉强度(Mpa)b、油毡的单位重量(Kg/)c、油毡的原纸的单位重量(g/)。

3、在沥青胶中增加矿粉的掺量,能使其耐热性()。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三、填充题

1、石油沥青的塑性是指()。塑性用()指标表示。

2、石油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是()、()和(),它们分别表示石油沥青的()性、()性和()性。

3、石油沥青的牌号降低,其粘性();塑性();温度敏感性()。

4、石油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是沥青的()性和()性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能。当温度升高时,沥青的()性增大,()性减小。

5、冷底子油是由()和()配制而成的。

6、沥青胶是由()与()或()等矿物填料均匀混合而成的。

四、计算题

1、某工程要使用软化点为75℃的石油沥青,今有软化点分别为95℃和25℃的两种石油沥青,问应如何掺配?

篇2:建筑材料期末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构的承重部分为梁柱体系,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此种建筑结构称为(B)。

A.砌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板墙结构

D.空间结构

2、建筑平面图的外部尺寸俗称外三道,其中最外面一道尺寸标注的是(C)。

A.房屋开间、进深尺寸

B.房屋内墙的厚度和内部门窗洞口尺寸

C.房屋水平方向的总长、总宽

D.房屋外墙门窗的大小及与轴线的不面关系

3、如果需要了解建筑内部的房间分布情况及估算建筑面积,可以查看(A)。

A.建筑平面图

B.建筑立面图

C.建筑剖面图

D.建筑详图

4、按所有材料和受力特点,基础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类,(C)属于刚性基础。

A.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和砖基础

B.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和条形基础,C.砖基础和混凝土基础

D.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砖基础

5、采用最多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方案是(C)等作法。

A.卷材防水

B.降排水

C.隔水法

D.综合法

6、(B)的特点是,开间布置灵活,但横向刚度弱,多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建筑。

A.横墙承重

B.纵墙承重

C.混合承重

D.内框架承重

7、纵墙承重的优点是(A)。

A.空间组合较灵活

B.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C.整体刚度好

D.楼板所用材料较横墙承重少

8、(C)强度高,刚度好,有较强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均有良好的可塑性,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楼板形式。

A.木楼板

B.砖拱楼板

C.钢筋混凝土楼板

D.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9、对于平面尺寸较大的房间或门厅,有时楼板层不设梁,直接将板支承于柱上,这种板称为(D)。

A.板式楼板

B.梁板式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10、挑阳台的结构布置可采用(A)方式。

A.挑梁搭板

B.砖墙承重

C.梁板结构

D.框架承重

11、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的长短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B)而定的。

A.承重结构材料

B.性质

C.层高

D.质量标准

12、建筑平面图的外部尺寸俗称外三道,其中中间一道尺寸标注的是(A)。

A.房屋的开间、进深尺寸

B.房屋内墙的厚度和内部门窗洞口尺寸

C.房屋水平方向的总长、总宽

D.房屋外墙门窗的大小及与轴线的平面关系

13、建筑平面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C)。

A.使用部分,墙体、柱子等

B.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

C.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

D.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结构部分

14、砖基础采用台阶式、逐级向下放大的做法,一般为每2皮砖挑出(B)的砌筑方法。

A.1/2砖

B.1/4砖

C.3/4砖

D.一皮砖

15、横墙承重方案常用于(A)。

A.宿舍、住宅、办公楼

B.宿舍、住宅、影剧院

C.住宅、影剧院、旅馆

D.教学楼、住宅、影剧院

16、(C)多用于中间有走廊或一侧有走廊的办公楼以及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A.横墙承重楼

B.纵墙承重

C.混合承重

D.内框架承重

17、沉降缝的构造做法中要求基础(A)。

A.断开

B.不断开

C.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D.刚性连接

18、楼板上的荷载先由板传给梁,再没梁传给墙或柱,这种由板和梁组成的楼板称为(B)。

A.板式楼板

B.梁板式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19、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优点是(A)。

A.适用于平面不规则的建筑且刚度大

B.施工方便且刚度大

C.强度高且施工方便

D.工期短且刚度大 20、楼板构造中采取(A)等措施能较有效地隔绝撞击声。

A.铺设地毯、设置吊顶

B.采用现浇楼板

C.加厚楼板结构

D.楼板与墙刚性连接

21、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A)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A.建筑功能

B.建筑技术

C.建筑形象

D.经济

22、下列选项中,不是建筑剖面图所表达的内容的是(C)。

A.各层梁板、楼梯、屋面的结构形式、位置

B.楼面、阳台、楼梯平台的标高

C.外墙表面装修的做法

D.门窗洞口、窗间墙等的高度尺寸

23、如果需要了解建筑各层楼板、楼梯、屋面的结构形式和所用建筑材料等,可以查看(C)。

A.建筑平面图

B.建筑立面图

C.建筑剖面图

D.建筑详图

24、地下室防潮的构造设计中,以下(D)做法不采用。

A.在地下室顶板中间设水平防潮层

B.在地下室底板中间设水平防潮层

C.在地下室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

D.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回填滤水层

25、隔墙的作用是(B)。

A.防风雨侵蚀

B.分隔建筑内部空间

C.承受屋顶和楼板荷载

D.增强建筑的整体性

26、(D)适用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如大型商店、餐厅等。

A.横墙承重楼

B.纵墙承重

C.混合承重

D.内框架承重

27、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应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C)mm。

A.60

B.130

C.240

D370

28、(C)的梁通常采用正交正放或正交斜放的布置方式,由于布置规整,故具有较好的装饰性,一般多用于公共建筑的门枯或大厅。

A.板式楼板

B.梁板式楼板

C.井式楼板

D.无梁楼板

29、(B)属现浇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等优点。

A.空心板与井式楼板

B.井式楼板、无梁楼板

C.空心板与槽形板

D.槽形板与无梁楼板

30、屋顶的排水坡度的形成中材料找坡是指(B)来形成。

A.利用预制板的搁置

B.选用轻质材料找坡

C.利用油毡的厚度

D.利用结构层

31、我国建筑模数中规定的基本模数为(B)。

A.10mm

B.100mm

C.300mm

D.600mm

32、如果需要了解建筑外墙表面装修的做法,可以查看(B)。

A.建筑平面图

B.建筑立面图

C.建筑剖面图

D.建筑详图

33、在一般民用建筑中,不属于小开间横墙承重结构的优点是(A)。

A.空间划分灵活

B.房屋的整体性好

C.结构刚度较大

D.有利于组织室内通风

34、当室内地面垫层为碎砖或灰土材料时,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D)。

A.首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0.06m处

C.垫层标高以下

D.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

35、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常用类型有(C)。

A.板式楼板与无梁楼板

B.梁板式楼板与井式楼板

C.槽形板与空心板

D.无梁楼板与叠合楼板

3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取决于(B)。

A.非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

B.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C.建筑物的设计年限

D.建筑物的高度

37、基础埋深不得过小,一般不小于(C)。

A.300mm

B.200mm

C.500mm

D.400mm

38、沿建筑物横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A)。

A.横墙

B.纵墙

C.女儿墙

D.檐墙

39、梁板式楼板主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D)。

A.12-15m

B.3-5m

C.8-12m

D.5-8m 40、普通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应超过(C)。

A.10级

B.12级

C.18级

D.24级

41、下列都是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的一组是(A)。

A.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铝箔塑胶聚酯油毡、SBS改性沥青油毡

B.再生胶防水卷材、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C.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D.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铝箔塑胶聚酯油毡、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42、下列关于窗的组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窗主要由窗框、窗扇、五金零件和附件四部分组成B.窗扇又称为窗樘

C.窗扇由上冒头、中冒头、下冒头及边梃组成 D.窗扇与窗框用五金零件连接

43、单层厂房的横向排架的组成主要有(C)。

A.基础、吊车梁、基础梁

B.基础、柱子、技撑系统

C.基础、柱子、屋架

D.吊车梁、圈梁、屋架

44、单屋厂房地面组成中,起到承受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地基的部分是(A)。

A.垫层

B.面层

C.防水层

D.保温层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混凝土基础是刚性基础。(√)

2、沉降缝可替代伸缩缝。(√)

3、墙体隔汽层应设在靠室内高温一侧。(√)

4、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具有省材和便于在板上开洞等优点。(×)

5、地坪层由面层、垫层、结构层、素土夯实层构成。(×)

6、室外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8。(×)

7、屋顶只是建筑屋的围护构件。(×)

8、厂房抗风柱是厂房主要承重骨架,它与屋架相连接,承受屋架传来的竖向荷载。(×)

9、单层厂房的山墙中心线与横向定位轴线重合。(×)

10、柱网的选择其实质是选择厂房的跨度与柱距。(√)

11、地下室一般每个窗设置一个采光井。(√)

12、钢筋混凝土基础不受刚性角限制,其截面高度向外逐渐减少,但薄弱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13、石灰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地面以上的砌体。(×)

14、根据受力状况的不同,现浇肋梁楼板可分为单反肋梁板、多向板肋梁板。(×)

15、医院的楼梯踏步高宜175mm左右,幼儿园的楼梯踏步高150mm左右。(×)

16、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一般为900mm,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高度增设扶手。(√)

17、材料找坡一般适用于跨度不大的平屋盖。(√)

18、单层厂房的横向定位轴线可以确定纵向连系构件的标志尺寸。(×)

19、当吊车吨位Q≥30吨时,纵向定位轴线自柱子外缘内移一个联系尺寸,叫封闭结合。(×)

20、在地震区,厂房女儿墙应尽量不超过500mm,否则需另设构造小柱及用现浇压顶将小柱顶连接起来。(√)

21、砖基础为满足刚性角的限制,其台阶的允许宽高之比应为1:1.5。(√)

22、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低于地下基地面标高时,且地基范围内无形成滞水可能时,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应做防水处理。(×)

23、对于抗震区,砌块建筑每层楼都应设圈梁。(√)

24、从受力上说,井式楼板属双向板肋梁楼板。(√)

25、螺旋楼梯可作为疏散楼梯。(×)

26、住宅楼梯井宽大于120mm时,须设置安全措施。(×)

27、在严寒地区,采用内落水可以防止雨水管因结冻而胀裂。(√)

28、在单层厂房的横向变形缝处,应采用双柱双轴线。(√)

29、厂房吊车的实际安全空隙应不小于允许安全空隙。(√)

30、单层厂房平行等高中间天沟可采用单天沟,也可采用双天沟。(√)

31、无梁楼板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且能减少楼板所占的空间高度。(√)

32、屋面排水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内落水和外排水两大类。(×)

33、单层厂房纵向定位轴线从上而下按A、B、C……等顺号编号。(×)

34、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其中4~6层为多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35、切体结构最适合用于在跨度的公共建筑。(×)

36、建筑平面图是施工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室内装修、安装设备及编制预算、施工备料等的重要依据。(√)

37、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基础。(×)

38、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

39、面层位于结构层和顶棚层之间,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40、在楼梯中,布置楼梯的房间称为楼梯间。(√)

41、平屋顶通常是指屋面坡度较陡的屋顶,其坡度一般大于10%。(×)

43、窗框与门框一样,在构造上应有裁口及背槽处理,裁口亦有单裁品与双裁口之分。(√)

42、在单层厂房中,由于跨度大,屋顶及吊车荷载较重,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承重。(√)

三、问答题:

1、地下室的底板和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采取何种措施提高防水性能?

答:地下室的底板和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采取提高防水性能的措施是:①骨料级配混凝土。采用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级配并提高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含量,使砂浆充满于骨料之间,从而堵塞因骨料间不密实而出现的渗水通路,提高防水性能;②外加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加气剂或密实剂以提高抗渗性能。

2、构造柱的作用和设置位置是什么?

答:构造柱的作用:从竖向加强楼层间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变形能力。

构造柱的位置:主要在外墙转角以及内外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

3、变形缝有哪几种形式?在设置时三者有何一般要求?

答:变形缝分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形式。

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层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可不分开。

设置沉降缝的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都要断开,沉降缝两侧应各有基础和墙体,以满足沉降和伸缩的双重需要。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较复杂或结构需要时也可断开。防震缝一般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但当地震区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通常情况下,伸缩缝的缝宽最小,防震缝最大。

4、刚性防水屋面为什么要设置分隔缝,通常在哪些部位设置分隔缝?

答:刚性防水屋面设置分隔缝的目的在于防止温度变形引起防水层开裂,防止结构变形将防水层拉坏。

刚性防水屋面设置分隔缝的位置:通常在温度变形允许的范围内和结构变形敏感部位。如屋面转角处、现浇屋面板与预制屋面板的交接处、泛水与墙交接处等部位。

5、刚性防水层面防止开裂的措施?

答:刚性防水防止屋面开裂的措施:①增加防水剂;②采用微膨胀;③提高密实性:控制水灰比,加强浇筑时的振捣等。

6、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勒脚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

答:勒脚的作用:①保护墙身,防止雨水浸入;②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碰撞;③装饰墙身,美化立面。勒脚常用的材料做法有:石砌、抹灰、贴面类。

7、砖墙防潮层的位置如何具体设置?

答:防潮层位置的具体设置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下透水垫层(-0.060m)范围内,通常在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

②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卵石、炉渣等)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处;

③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浸入墙身。

8、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中,设置隔离层的目的是什么?隔离层常用的构造做法是什么?

答: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中,设置隔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结层变形及温度变化对防水层不利影响。隔离层常用的做法是:宜在结构层与防水层间设一隔离层使二者脱开。隔离层可采用铺纸筋灰、低强度等级砂浆,或薄砂层上干铺一层油毡等做法。

9、平开木窗的防水薄弱环节在什么位置?如何处理?

答:平开木窗的防水薄弱环节:外开窗的上口和内开窗的下口。

平开木窗的防水薄弱环节处理:做披水板及滴水槽,同在窗框内槽及窗盘处做积水槽及排水孔。

10、基础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基础按构造形不同分为:单独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单独基础: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地基承载力不低于80kpa;

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用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时。

片筏基础:常用于地基软弱的多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以及软弱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不均匀或地基承载力低的情况;

箱形基础:用于上部建筑物荷载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重型建筑以及软弱土地基上多层建筑时;

桩基础:当浅层地基上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桩基础形式。

11、圈梁和过梁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构造设置上有何主要的区别?

答:圈梁的作用是增强楼层平面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并与构造柱组合在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过梁的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方荷载的重理。

圈梁和过梁在构造设置上有何主要的区别:在设置时,圈梁必须连续封闭,如遇门窗洞口,可增设附加圈梁,而过梁可以分段设置,根据过梁的类型满足一定跨度要求,圈梁可以兼作过梁。

1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何特点?

答: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有板式和梁板式楼梯两种。

板式楼梯的特点:梯段的底面平整、美观,也便于装饰。适用于荷载较小、建筑层高较小(建筑层高对梯段长度有直接影响)的情况,如住宅、宿舍建筑。

梁板式楼梯的特点:由踏步板、楼梯斜梁、平台梁平台板组成。荷载或梯段跨度较大时使用较经济,但支模和施工较复杂。

13、柔性防水屋面中,设置隔汽层的目的是什么?隔汽层一般做法是什么?

答:柔性防水屋面中,设置隔汽层是防止室内水蒸气渗入保温层,使保温层受潮,降低保温效果。

隔汽层的一般做法是:在找平层上刷冷底子油两道作结合层,结合层上做一毡二油两道热沥青。

14、木门窗框的安装有哪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门木窗框的安装有立口法与塞口法两种。

立口法的优缺点:当墙砌到窗洞口高度时,先安装门窗框,再砌墙。优点:窗框与墙结合紧密、牢固。缺点:墙体施工与框的安装相互影响,窗框及临时支撑易被碰撞,有时还会产生移位或破损。

塞口法的优缺点:砌墙时先预留出窗洞口然后再安装窗框。优点:墙体施工与门窗安装分开进行,可避免相互干扰。缺点:墙体与窗框之间的缝隙较大。

15、楼梯平台宽度、栏杆扶手高度和楼梯净空高度各有什么规定?

答:楼梯中间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并且不小于1.1m。

栏杆扶手高度:室内楼梯一般不宜小于900m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室外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mm~600mm高度增设扶手。

楼梯净空高度:民用建筑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应不小于2m,楼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

16、屋面排水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屋面排水方式分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大类。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檐口落至室外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这种做法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易污染墙面。无组织排水方式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不宜用于临街建筑和高度较高的建筑。

有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这种排水方式具有不妨碍人行交通、不易溅湿墙面的优点,但构造较复杂,造价相对较高。有组织排水方案又可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基本形式,常用外排水方式有女儿墙外排水、檐沟外排水、女儿墙檐沟外排水三种。

17、建筑平面图指的是什么,有何用途?

答:建筑平面图是一幢建筑的水平剖面图。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平面,沿着房屋门窗洞口的位置,将房屋水平切开,移走上部分,作出切面以下部分的水平投影图,即为建筑平面图。建筑平面图是施工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室内装修、安装设备及编制预算、施工备料等的重要依据。

18、地下室防潮处理的构造做法是怎样的?

答:地下室防潮处理的构造做法是:首先在地下室墙体外表面抹20mm厚的1:2防水砂浆,地下室墙体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并在地下室地坪及首层地坪分设两道墙体水平防潮层。地下室墙体外侧周边要用透水性差土壤分层回填夯实。

19、建筑物哪些情况应设置沉降缝?

答:①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②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③地基不均匀,难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沉降量一致的情况;④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或结构形式不同;⑤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毗连处。20、确定楼梯平台宽度时,都有哪些要求?

答:平台宽度分为中间平台宽度和楼层平台宽度。对于平行和折行多跑等类型楼梯,其转向后中间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梯段宽度,并且不小于1.1m,以保证通行顺畅和搬运家具设备方便。对于不改变行进方向的平台,其宽度可不受此限。医院建筑还应保证担架在平台处能转向通行,其中间平台宽度不小于1800mm。

楼层平台宽度,应比中间平台宽度更宽一些,以利于人流分配和停留。对于开敞式楼梯间,楼层平台同走廊连在一起,一般可使梯段的起步点自走廊边线后退一段距离(≥500mm)即可。

21、建筑构造遮阳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特点如何?

答:遮阳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四种: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水平式能够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上方照射的阳光,适于南向及接近南向的窗口。

垂直式能够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斜射的阳光,适用于东、西及接近东、西朝向的窗口民。

综合式含有水平及垂直遮阳,能够遮挡窗上方及左右两侧的阳光,故适用南、东南、西南及其附近朝向的窗口。

挡板式能够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正射窗口的阳光,适于东、西向的窗口。

四、作图说明题:

1、举例说明散水与勒脚间的节点处理,并用材料引出线注明其做法。解:

2、绘图表达柔性防水平屋面女儿墙内落外排水的节点构造。解:

3、图示卷材防水屋面高低跨处屋面伸缩缝及泛水构造。解:

4、图示砖墙水平防潮层的几种位置确定。解:

5、用剖面图表示出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的基本组成。解:

6、图示水平防潮层的三种做法。

篇3:原材料期末计价探析

(一) 存货的定义

按照会计准则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企业的存货按照持有目的不同, 大致可以分为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在产品和以备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两大类。

(二) 存货的期末计价

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存货的成本进行比较, 按照两者中的较低者进行计量。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成本, 表明存货发生了减值, 存货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不低于存货的成本, 表明存货没有发生减值, 那么存货仍应按照成本计量。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日常活动中, 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二、原材料的期末计价及存在的问题

(一) 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 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按照准则的规定, 对存货中原材料的期末计价总结如下: (1) 如果企业持有的原材料用于直接出售, 那么期末应该按照原材料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此时,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估计售价-材料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 如果企业持有的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 若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原材料按成本计价, 不用计提减值准备;若产品发生了减值, 原材料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此时,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产品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二) 实际问题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期末计价做出了规定, 但是准则规定的情况只是针对单一材料生产一种产品, 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 往往需要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共同生产同一种产品、企业的一种原材料往往被用来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或者用多种材料共同生产多种产品。那么, 此时多种材料共同生产一种产品时, 如果产品发生了减值, 每种原材料期末该如何计价;一种材料用来生产多种产品时, 产品部分增值、部分减值, 此时原材料该如何计价, 多种材料共同生产多种产品时材料该如何计价, 准则对这些情况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本文试图在企业持续生产的假设下, 探究上述情形下用于生产产品原材料的期末计价, 以期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存货。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探析

企业的持续生产假设是指, 企业的原材料是为生产产品以备耗用而持有, 当有迹象表明产品发生减值, 那么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售价, 合理地估计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然后比较原材料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提取减值准备, 而不是考虑停止生产产品将原材料直接出售来确定原材料是否提取减值准备。

无论是企业一种材料生产多种产品还是多种材料共同生产一种产品, 或者说多种材料生产多种产品, 期末, 企业应该判断生产的产品是否发生了减值, 如果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那么原材料仍然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如果产品发生了减值, 应该判断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高低, 如果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那么原材料仍然按照成本计量, 如果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 那么应当将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 分配至各原材料, 然后分别据以提取减值准备。

(一) 一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

这种情况下, 在原材料的期末计价时可以把多种产品分离开来单独进行考虑, 当发生部分产品增值、部分产品减值时, 未减值产品的原材料仍然按照成本计价, 发生减值的产品的原材料, 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的, 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 按照减值材料的数量在生产产品材料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对原材料计提减值准备。

例1:企业库存A材料总的账面价值v, A材料只用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 期末甲产品因A材料价格下降发生了减值并且判断出材料的成本大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生产甲产品的原材料应该提取的减值准备为1, 乙产品没有增值也没有减值, 丙产品发生了增值, 生产甲、乙、丙产品耗用的A材料的价值分别为x1、x2、x3 (x1+x2+x3≤v) 。那么, 此时生产乙、丙产品的A材料仍然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生产甲产品的A材料则按照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此时生产甲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在三种产品耗用材料的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为r=x1/ (x1+x2+x3) , 期末如果企业不调增生产计划, 那么企业应对库存A原材料计提v×r×1的减值准备。

(二) 多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

期末, 产品发生减值的前提下, 在确定减值损失金额时, 要将所有参与生产的原材料看作整体, 将不同数量的原材料的成本加计求和, 并与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 得到减值的总额, 再将发生的减值损失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至原材料, 分别计提减值准备。

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如何进行分配, 笔者认为, 期末在判断出原材料的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后, 企业要依据原材料的市场价值是否变动将库存的原材料归类, 对于市场价值不小于材料成本的原材料归为一类, 这类原材料仍然按照成本计量, 表明产品的减值不是由于这些原材料市场价值发生下降所引起的, 只需将确定的减值损失金额, 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市场价值发生下降的一类原材料中进行分配即可。至于分配标准, 笔者认为, 应当将市场价值发生下降的每种原材料的成本单价减去当前的市场单价, 然后乘以生产单位该产品每种材料的数量, 得到的结果定义为每种材料的贡献值, 将各材料的贡献值与单位产品耗用材料总的贡献值做比较, 即可得到每种材料的贡献比率, 用来衡量不同材料市场价值下降在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的下降中所贡献的比例, 然后将原材料发生的减值损失按照此贡献比率分配至原材料, 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市场价值发生下降的每种材料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该贡献比率既考虑了每种材料市场价值下降的因素, 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原材料价值下降的不同程度的因素, 当一种材料发生严重降价导致产品发生了减值, 那么此时计算出的材料的贡献值相对比较大, 贡献比率较高, 据此分配的减值损失金额比较多, 材料应该计提较多的减值准备。

例2:企业库存A材料n1吨, 账面单价p1, B材料n2吨, 账面单价p2, C材料n3吨, 账面单价p3, D材料n4吨, 账面单价p4。A、B、C、D四种材料用来生产甲产品, 生产单位甲产品耗用四种材料的数量分别为x1、x2、x3、x4。期末, 四种材料的市场单价分别为p1′、p2′、p3′、p4′, 且p1′<p1, p2′<p2, p3′=p3, p4′>p4, 甲产品发生了减值。

首先判断原材料的成本与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NRV=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产品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原材料的成本是不同数量的原材料成本的加计总和, 即成本COST=x1×p1+x2×p2+x3×p3+x4×p, COST<NRV时, 材料仍按照成本计量, COST>NRV时, 发生的减值损失金额为L=COST-NRV, C、D材料仍然按照成本计量, A、B材料要分摊损失金额并计提减值准备;其次, 求出A、B材料的贡献值, CA= (p1-p1′) ×x1, CB= (p2-p2′) ×x2, A的贡献比率RA=CA/ (CA+CB) , B的贡献比率RB=CB/ (CA+CB) , 分摊至A材料的减值损失金额为L×RA, 分摊至B材料的减值损失金额为L×RB, 期末, 库存的n吨A材料和m吨B材料分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 计提减值准备。

(三) 多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

多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 应该把产品拆分开来单独进行考虑, 相当于上述第二种情况, 判断多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的材料期末计价, 多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是多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产品组合。不可以把原材料拆分开来单独考虑, 认为多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是一种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叠加。因为, 在产品发生减值的情况下, 判断原材料的成本与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 会出现矛盾的地方。

例3:企业生产单位甲、乙、丙三种产品耗用的A材料为a1、a2、a3, 账面单价为p1, 耗用的B材料为b1、b2、b3, 账面单价为p2, 耗用的C材料为c1、c2、c3, 账面单价为p3。在甲、乙产品发生减值, 丙产品没有发生减值的情况下, 按照一种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判断原材料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时, 就甲产品而言,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甲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甲产品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A材料的成本为a1×p1, 但是该可变现净值是在产品的基础上得到的, 而甲产品的材料成本中, 除了A材料外还有其他的材料, 大多数情况下, 此时的可变现净值要大于一种材料的成本, 二者没有可比性。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情况, 在企业连续生产的假设下, 探讨了库存原材料期末如何计价的问题, 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希望能够给企业更好地管理存货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篇4:《实数》期末复习题

——克拉克(英国科幻作家,1917-2008)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4的平方根是().

A. 4B. 2C. -2D. ±2

2. 实数3.14,,π,,,,1+中,是无理数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3.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A. -2与B. -2与C. -2与-D. |-2|与-2

4. 如图1,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圆孤,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

A. 1B. 1.4C. D.

5. 如图2,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中的△ABC中,长度为无理数的边有().

A. 0条B. 1条C. 2条D. 3条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是8的算术平方根 B. 36的平方根是6

C. 是5的算术平方根D. 0没有平方根

7. x是(-)2的平方根,y是64的立方根,则x+y的值为().

A. 3B. 7C. 3或7D. 1或7

8. 估计的大小在().

A. 7和8之间 B. 8.0和8.5之间 C. 8.5和9.0之间 D. 9和10之间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9. 的平方根是.

10. 的相反数是.

11. 大于-且小于的整数有个.

12. 如图3,一棵树因雪灾在A处折断.测得A处到地面的高度为3 m,树梢触地点B到树根C处的距离为5 m.树干AC垂直于地面.那么此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为m.

13. 如果=3,那么(x+3)2=.

14.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为x+3与2x-6,这个正数是.

15. 如果|x-4|+=0,那么x+y=.

16. 观察、分析,再探索规律,然后填空:,2,,,,,,…,(第n个数).

三、解答题

17. (12分)(1)当x=-1时,求(x+1)2-6的值.

(2)如图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把它们适当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请画出示意图, 并求拼出的正方形的边长.

18. (12分)如图5,长方形纸片ABCD中,BC=,AB=1.将它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F处,FC交AD于E.求图中阴影部分△AEF的面积.

19. (12分)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m)有下面的关系式:t≈.

(1)已知h=100,求物体落下所用的时间t.(结果精确到0.01 s)

(2)一人手持一物体从五楼让它自由落到地面,约需多长时间?(每层楼高3.5 m,物体距人所站地面的高为1.5 m,结果精确到0.01 s)

(3)如果一物体落地的时间为3.6 s,求物体开始下落时的高度.

20. (12分)先填写下表,再通过观察回答问题.

问:(1)被开方数a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和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有无关系?若有关系,请写出.

(2)已知:=1 800,-=-1.8.你能求出a的值吗?

(3)试比较与a的大小.

篇5: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期末复习题

2.X射线透过物质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有:

3.德拜照相法中的底片安装方法有:正装,反装,和偏装三种。

4.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5.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受衍射效应和像差两因素影响。

7.电子探针包括波谱仪和能谱仪成分分析仪器。

8.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的信号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

9.人眼的分辨率本领大约是:0.2mm

10.扫描电镜用于成像的信号: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原理:光栅扫描,逐点成像。

11.TEM的功能是:物相分析和组织分析(物相分析利用电子和晶体物质作用可发生衍射的特点;组织分析;利用电子波遵循阿贝成像原理)

12.DTA: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测温范围大。DSC:定量分析,测温范围常在800℃以下。

13.放大倍数(扫描电镜):M=b/B(b:显像管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扫描幅度,通常固定不变;B:入射电子束在样品上的扫描幅度,通常以改变B来改变M)

14.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是衍射仪法。

15.透射电镜室应用透射电子来成像。

16.TEM无机非金属材料大多数以多相、多组分的非导电材料,直到60年代初产生了离子轰击减薄法后,才使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薄膜制备成为可能。

17.适合透射电镜观察的试样厚度小于200nm的对电子束“透明”的试样。

18.扫描电镜是用不同信号成像时分辨率不同,分辨率最高的是二次电子成像。

19.在电子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中,从试样表面射出的电子有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俄歇电子。

20.影响红外光谱图中谱带位置的因素有诱导效应,键应力,氢键,物质状态。

1.电离能: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就发生电离,电离所必须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2.原子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原子在气体状态下发射或吸收特种辐射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

3.X射线光电效应:当X射线的波长足够短时,其光子的能量就很大,以至能把原子中处于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打出来,而它本身则被吸收,它的能量就传递给电子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子,并使原子处于高能的激发态。这种过程称为光电吸收或光电效应。

4.5.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的夹角。背散射电子:电子射入试样后,受到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有一部分电子的总散射角大于90℃,重新从试样表面逸出,成为背散射电子。

6.7.磁透镜:产生旋转对称磁场的线圈装置称为磁透镜。俄歇电子:当外层电子跃入内层空位时,其多余的能量也可以不以X射线的形式放出,而是传递给其他外层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样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8.热重法:把试样置于程序控制的加热或冷却环境中,测定试样的质量变化对温度 1

活时间作图的方法。

9.相干散射:X 射线光子与原子内的紧束缚电子相碰撞时,光子的能量可以认为不受损失,而只改变方向。因此这种散射的波长与入射线相同,并且有一定的位相关系,它们可以相互干涉,形成衍射图样,称为相干散射。

10.质厚衬度:对于无定形或非晶体试样,电子图像的衬度是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ρ(或原子序数Z)和厚度t不同形成的,这种衬度称为质量厚度(Pt)衬度,简称质厚衬度。

11.景深:指透镜高低不平的样品各部位能同时聚焦成像的一个能力范围,这个范围用一段距离来表示。

12.复型法:用对电子束透明的薄膜把材料表面或断口的形貌复制下来的方法叫复型法,次薄膜即为复型。

13.差热分析: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定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或温度变化的一种分析技术。

14.质谱分析:是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来进行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15.分辨率:两个埃利斑中心间距等于埃利斑半径Ro时,平面上相应的两物点的间距△ro为透镜能分辨最小间距。

1.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粉末多晶样品的要求?

要求粉末粒度要大小适中,在1um-5um之间,粉末不能有应力和织构,样品有一个最佳厚度。

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应用?

组成部分: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与控制系统。功能:观察材料内部组织形貌和进行电子衍射以了解选区的晶体结构。应用:可以进行材料组织形貌观察,研究材料的相变的规律,探索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材料失效原因,剖析材料成分,组成及经过的加工工艺等。

3.TEM与 SEM的原理,结构,用途不同?

TEM透射电镜:原理:阿贝成像原理,平行入射波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散射作用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形成衍射谱,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特征像。结构: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及电源与控制系统组成。用途:微区物相分析。

SEM扫描电镜:原理:即光栅扫描,逐点成像,电子束受到扫描系统的控制在样品表面上做逐行扫描。结构:由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检测盒放大系统,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组成。用途:物体表面形貌分析。

6.TEM式样的制备方法?

1块体材料制备薄膜试样(离子减薄,电解双喷减薄)利用超薄砂轮片,金属丝锯等方法从试样切取0.7mm左右的薄片,利用机械研磨,化学抛光等方法将薄片试样减薄至100-150um,离子减薄仪或双喷装置对薄片试样进行最后减薄直至试样穿孔。

2粉末试样,通常将粉末颗粒放入蒸馏水或其他合适的溶液中,形成悬浮液,最好将悬浮液放在超声波搅拌器中搅拌,使得颗粒尽可能的分散,然后用滴管将悬浮液滴在支持膜上,待其干燥后再蒸上一局碳膜,成为观察用的粉末样品。

3复型法

4超薄切片法

7.DSC与DTA测量原理不同点?

DSC是在控制温度变化情况下,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为差示扫描量热曲线或DSC曲线,DAT是测量△T-T的关系,而DSC是保持△T=0,测定△H-T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差别是DTA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DSC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

8.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原理?

原子发射:元素受到热或电击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原子吸收: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9.差热分析DTA的 基本原理?

将样品和参比物同时升温,由于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变化而导致样品盒参比物间产生温度差,这个温度差通过差热电偶测出,温差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样品本身的热特性,通过信号放大系统和记录仪记下的差热曲线,便能如实的反映出样品本身的特性,通过对差热曲线的分析,可以实现物相鉴定的目的。

10.扫描电镜图像的忖度?

1形貌忖度——由于样品表面形貌差别而形成的忖度(二次电子)。

2成分忖度——由于样品表面化学成分差别而形成的忖度(背散射电子像)。

3电压忖度——样品表面电位差别而形成的忖度。

11.影响差热曲线的因素?

1样品方面:热容量和热导率变化,样品的用量,样品的颗粒度和装填情况,样品的结晶度和纯度,参照物。2仪器方面3实验条件:升温速率,气氛,压力。

12.光源:

1X射线衍射仪——X射线。

2光学显微镜——电子束。

3透射电子显微镜——高速电子束。

4扫描电子显微镜——高速电子束。

13.综合热分析的优点?

利用多种热分析方法联用形成的综合热分析,可以获取更多的热分析信息,同时,多种热分析技术集中在一个仪器上,实验条件相同,使用方便,实验误差小,可对物理或化学进行简单的判断。

14.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器等部分组成(重点:光源的原理,雾化器的作用及原理)

光源的原理: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共振辐射,对光源的要求:锐线光源,辐射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等。

雾化器的作用及原理:使气溶胶的雾粒更小,更均匀并与燃烧和助燃气混合均匀后进入燃烧器。

15.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得到的结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2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吸收曲线形状相似,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则不同。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4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有差异,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A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灵敏度最高,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16.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跃迁时所需的能量。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相互作用。

17.关于对峰位,峰数与峰强的理解?

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频率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频率区(高波长区)。

峰数: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极矩变化时,无红外吸收。

峰强: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吸收峰越强,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位基频峰,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18.色谱分析技术?

一类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物化性质的差别,通过两相不断的相对运动,是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从而达到将各组分分离检测的目的的技术。

19.差热分析中,参比物的要求?常用什么物质作为参比物?

要求:1在整个测温范围内无热效应2比热和导热性能与试样接近3粒度与试样相近(50-150um)

物质:α-Al2O3(1720K煅烧过的高纯Al2O3粉)。

20.二次电子是怎样产生的?主要特点?

产生:单电子激发过程中被入射电子轰击出的试样原子核外电子,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表面的形貌特征。特点:1二次电子的能量小于50ev,主要反映试样表面10nm层内的状态,成像分辨率高。

2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入射束的能量有关,在入射束能量大于一定值后,随入射束能量的增加,二次电子的发射系数减小。

3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试样表面倾角q有关。

4二次电子在试样上方的角分布,在电子束垂直试样表面入射时,服从余弦定律。

21.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的方法?

篇6: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专业词汇:

生态环境材料Ecomaterials 材料流Materials Flow 物质流Mass Flow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目标与范围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 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 结果解释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生态设计Eco-design/ED

清洁生产Zero Waste Processing

2、环境材料定义及材料研究的三个特点

(1)定义:生态环境材料是一种具有与环境协调的特殊功能材料,是指在设计、制造、加工、使用以 及再生过程中均考虑到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人类所需材料。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

(2)特点:

•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3、从手段、目标和要求角度阐述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

4、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评价系统层次阐述环境材料的具体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材料的开发、应用、再生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研究。a.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规律; b.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

c.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的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 d.低环境负担的合金理论,无机材料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理论; e.可循环性的材料自分解和分离理论;

f.材料再生循环难易程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2)应用研究:

a.清洁的无污染的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技术基础 b.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 c.可循环性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的分解和分离技术基础 d.废弃材料的综合再生技术基础 e.现用材料中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

f.自然资源中枯竭性金属元素的替代技术

(3)评价系统:包括使用性能和环境性能两方面的评价。

a.生态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度量标准和基准

b.现用材料的合理性评价

c.人类活动废弃的可再生资源的核算体系 d.各种材料的环境负担的基础数据库

e.“绿色标志”材料的论述体系、方法及其标准 f.自然资源的容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的评价

5、研究环境材料的意义。

第二章 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可持续发展理性设计的具体表现

(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个概念:可持续性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持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工业应当是高产低耗,能源应当被清洁利用,粮食需要保障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当保持相对平衡等许多方面。

2、列举地球环境问题(具体内容不要求)

人口的急剧增长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的形成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水资源的污染

热带雨林破坏 辐射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3、材料流定义及具体掌握四倍因子理论和十倍因子理论(前提假设、目标措施和公式表达)

(1)材料流(materials flow)又称物质流(mass flow),也称材料链(substance chain),材料流也可以说是材料背负的生态负荷或生态包袱。材料流理论是指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所 投入的原材料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大小的一种定量分析理论。材料流理论是一种方法学,主要用于研究、评价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原材料的资源效率,找出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因此,材料流理论是研究资源效率的一种有效工具。

(2)A、四倍因子理论(factor 4)是德国von Weizsaecker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

按1995年的数据,占全世界总人口20%的富人,每年消耗全世界82.7%的能源和资源。而其他80%的人每年消耗的能源和资源仅占世界总消耗量的17.3%。为了既保持已有的高质量的生活,又努力消除贫富之间的差异。Weizsaecker根据计算得出,若能采取技术措施,将现有的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四倍,就有可能达到上述的目标。这就是四倍因子理论提出的依据。因此,最初建立的四倍因子理论主要是针对消除社会的贫富悬殊,实现各国间健康、和平发展的一种技术目标。

经过努力和发展,Weizsaecker将四倍因子理论科学化了。1995年,其专著《四倍因子:半份消耗,倍数产出》出版以后,使该理论有了明确的科学含义。其意思是指在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降低一半,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由此,在同样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的水平上,得到了四倍的产出。如式(2-1)所示

RP24I0.5(2-1)式中:R表示资源效率;P表示产品产出量;I表示原材料、能源投入量。

四倍因子理论的提出,得到了世界上许多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者的赞同。四倍因子理论对有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也为我国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子。即从资源效率角度减少原材料消耗、增加产品的有效产出;从环境保护角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治标又治本。

B、十倍因子理论(factor 10)是由德国Schmidt-Bleek于1994年率先提出的。与四倍因子理论类似,十倍因子理论的核心是:必须继续减小全球的材料流量,在一代人之内将资源效率提高十倍,才能使发达国家保持现有的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且可以让子孙后代能够在这个星球继续生存。他认为,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在二三十年内若能将现有的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十倍,达到上述目标是有可能的。

十倍因子的概念与环境保护是直接相关的。Schmidt-Bleek教授用一个方程式将环境影响、人口和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关联起来,见式(2-2)。他推测,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将在现在的基数上增加1倍,即P等于2;同时,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届时将增长3~6倍,取平均值为5,则二者之积为10。由此,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为了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水平,必须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平衡和补偿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将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0倍,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PGDPIPGDP

(2-2)式中:I表示环境影响;P表示人口;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章

资源的环境特征

1、名词解释:资源、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能源、资源的直接消耗、资源的间接消耗

资源:指人类可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通常又称为自然资源。

可耗竭资源: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提供可用能量的资源,一类是比较集中且容易转化的含能物质,称含能体燃料(燃料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氢等;另一类是可以利用的能量过程(非燃料能源),如太阳辐射、风力,潮汐等。

资源的直接消耗:指将资源直接用于材料的生产和使用。

资源的间接消耗:指在材料的运输、储藏、包装、管理、流通、人工、环境迁移等环节造成的资源消耗。

2、分析自然资源的详细分类组成并举例说明

为研究自然资源对材料生产的影响,将自然资源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两大类。(1)可耗竭资源

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

(a)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矿产资源,例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b)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例如煤,一旦燃烧变成了热能,热量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2)可更新资源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根据财产权是否明确,可更新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a)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商品性资源。例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

(b)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物种、空气等。

3、了解自然界中三个重要的物质循环并能详述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循环过程。

自然界内处于千变万化中的物质欲维持质量——能量守恒,只有通过物质的循环来实现。自然界中三个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1)碳循环:

在自然环境内,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由动物呼吸或矿物燃料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在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亦构成氧循环的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光合反应中。

反应:6CO2+6H2O+2822J→C6H12O6+6O2 碳循环始于CO2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以各种碳化物的形式储存,经过营养级的传递、分解,有一部分经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动植物尸残体的分解转变为CO2,回归到大气中去,另一部分转入土壤或地下深层,经过漫长的演化转变成矿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CO2到大气中。(2)氮循环:

在生物圈中氮的循环基本模式是植物吸收N2经生物固氮作用形成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而生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并和其他化合物进一步合成为植物有机体。除生物固氮以外,闪电和宇宙射线也能使氮被氧化成硝酸盐。食物链中成员的分解产物、排泄物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氨,亚硝化细菌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细菌又进一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在循环的末端,反硝化细菌把硝酸盐转变为分子态氮,又重新返回大气。

在自然界中,氮的化合物倾向于还原状态,常常存在于和氢化合的物质中,而较少存在于氧化状态。

4、掌握能源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

能源是指提供可用能量的资源,其种类繁多,一类是比较集中且容易转化的含能物质,称含能体燃料(燃料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氢等;另一类是可以利用的能量过程(非燃料能源),如太 阳辐射、风力,潮汐等。

5、简述人类对能源利用认识的四个阶段

人类对能源利用的认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在较低水平上的可持续使用阶段。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前,能源的消耗还比较少,尽管也存在局部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但总体上不存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能源,毫不节制的消耗阶段。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巨大的变化,原始森林的急剧减少、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以及低廉的石油有力地支持了二战之后一大批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复兴和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这一时期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是掠夺性的,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

(3)珍惜使用即将枯竭的能源资源阶段。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人类突然意识到矿物燃料总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西方国家开始节省能源、提高能效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

(4)即使能源资源不会枯竭,环境容量也要求人类对自己的能源消费行为加以限制阶段。人们对气候变化的不断关注,从而意识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人类不对毫无节制的能源消费行为加以控制,环境容量将先于能源资源而枯竭。因此,对能源的利用应该首先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发展难以为继。

第四章

材料的环境负荷

1、名词解释:环境负荷

所谓环境负荷是指某一具体材料在其生产、使用、消费或再生过程中耗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能源数量,以及其向环境体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例如气态、固态和液态废弃物之总量。

2、简述环境负荷的评价内容

任何材料在其生产中,例如采矿、冶炼、加工成型等均涉及能源的消耗。对于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也是如此。没有能耗就不可能制备材料。而材料产业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其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30%~40%。

材料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资源消耗。这种资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主原料,例如生产碳钢时的铁矿 石。另一类是辅料,例如碳钢生产过程中的脱氧剂、脱硫剂、铁合金等。

材料的环境负荷的另一个因子是材料寿命周期中向环境的排放物。它包括污染物和废弃物两大部分。通常将排放物按其存在的物理特征分为大气物质、水体物质、固体物质及能量形式4种类型。

3、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三大类?(气体、水体、固体)列举每类污染物的组成及它们的来源和危害。

污染物主要包括气体、水体和固体污染物。(1)气体污染物

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所产生的不利于动植物及设施的状况称为大气污染,混入大气的各种有害成分称为大气污染物。

使空气受到污染的物质有两大类:一是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物、臭氧5种气体污染物;二是固体或液体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主要是粉尘、烟雾、烟、雾。

大气污染物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类。自然源主要有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风化等,一般造成二氧也硫、一氧化碳及沙尘等污染。人工污染源主要是由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等几方面的活动造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使植物变质并枯萎,以及引起工业和生活设施老化和腐蚀破坏,影响使用年限。(2)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的组成:悬浮固体物质、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耗氧有机物。

水体污染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活废水,一般来自居民住宅、医院、学校、商业等生活活动;二是工业废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中一些有害物如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盐、油、放射性废水等混入工业用水造成的。

水体受到污染,不仅妨碍了工农业生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还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的健康。尤其是重金属元素以可溶离子状态溶解在水中,通过人体吸收,会造成严重的病变,如金属镉离子污染会引起人体的骨痛病;汞中毒可以使人中枢神经失灵,并造成永久性病变;铬、锑及其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3)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组成:在生产活动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造成的变质现象的各种固态半固态和高浓度液态废弃物。

固体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工业、矿业、城市和放射性废弃物等。工业废弃物主要有冶金钢渣、煤灰、硫铁矿渣、碱渣、含油污泥、木屑以及各种机械加工产生的固体边角料等;矿业废弃物主要来自采、选矿过程中废弃的尾矿;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城建渣土以及商业固态废弃物等;放射性废弃物主要有核电站运行排放的废弃核燃料及旧的核电设备等。

固体污染物的主要危害形式有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等。由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危害中,最为严重的是危险废物的污染。易燃、易爆、腐蚀性、剧毒性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既易造成即时性危害,又易产生持续性危害。

第5章 环境材料评价方法的研究

1、阐述LCA基本框架的组成及内容

LCA基本框架由研究目标及范围、编目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环境改善评估四部分组成。

研究目标及范围确定LCA的目的及边界条件;编目分析确定寿命周期内各阶段资源、能源消耗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量;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编目分析得到的数据对寿命周期的环境综合影响作出评估;环境改善评估则根据寿命期各阶段环境负担确定可能的改善途径。

2、产品清单数据的组成,何为产品的社会数据?何为产品的企业数据? 清单分析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列出其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各种废料排放的清单数据。产品的清单数据分为产品的社会数据和产品的企业数据两大类。产品的社会数据是指来自于社会的原材料和商品能源所携带的清单数据,以及产品出厂后通过社会流通领域,进入消费、使用阶段直至废弃后处置这些阶段所包括的清单数据。产品的企业数据则是表征企业将购进的原材料加工制作成产品过程中涉及的消耗和排放状况。这两类数据的获取是和清单分析前一步的操作——目标界定相联系的。

第8章 材料和物质的再生循环

1、名词解释:超级通用合金、简单合金

超级通用合金:超级通用合金即是合金种类最少,而且能满足多种用途要求的标准体系合金。简单合金:使合金规格简单化,容易分选;原则上不添加现在尚不能精练脱除的元素。

2、简述钢铁资源再生循环的综合性解决对策

在废铁的回收过程中分选、分离工程使十分重要的,其原因在于避免其它材料和杂质混入其中。这符合高质量的原料才能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原则。为了将废钢铁置于庞大的钢铁材料流向中予以妥善处理,必须采取如下综合性的解决对策:

(1)含有不能除去元素的废钢铁精炼制钢工艺开发;(2)杂质无害化技术的开发;

(3)确立通过材料设计可以实现再生循环的材料体系。

3、简述塑料再生技术的分类及其基本思想

塑料再生技术,如果将分选技术、清洗方法等处理技术除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回收使用过的塑料再作为原材料应用;另一类是分解成塑料的初始原料即单体,重新合成新的塑料,即材料再生循环与化学再生循环。

基本思想:将石油等为原料所合成的塑料在其功能丧失之前,多次进行使用。

4、举例说明废铝再生的单项技术

①涡流分选装置

将物体放在变化磁场中,则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此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又会在物体中产生电涡流,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物体沿前进方向弹射出去,其弹射的程度随物质的电导率而变化,从而可将金属分离开来。现在已实用化的此类装置主要用于铝和非金属的分离。②回转熔化炉

将金属混合废料投入形状像回转窑那样的回转炉内,利用金属的熔点不同分离分选金属。其是通过外部间接加热的方式,严格控制炉温,使锌等低熔点的金属溶液从靠近窑罐处流出并回收,而铁等高熔点金属则从端部以固体形式排出,采用这种方法可将不同的金属分开。③浮选法

即用密度的差异进行金属或非金属的分离,使硅铁粉末等悬浮于水溶液中制备悬浮液(密度2-3g/ml),将混合废料投入到该悬浮液中。这样一来,悬浮液中密度低的金属要浮至表面,而密度高的金属则会下沉。通过这种方法可进行金属的分离和分选。悬浮液的制作除了硅铁粉之外,还可采用氯化钙等盐的水溶液.5、了解干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的方法分类

(1)湿法冶金处理:废干电池的湿法冶金回收基于Zn、MnO2等可溶于酸的原理,使锌—锰干电池中的Zn、MnO2与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盐而进入溶液,溶液经净化后电解生产金属锌和电解二氧化锰,或生产化工产品(如立德粉、氧化锌)、化肥等。分为:焙烧浸出法和直接浸出法

(2)火法冶金处理:即在高温下使废干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分解和挥发及冷凝的过程。

分为:常压冶金法和真空冶金法

第九章 环境材料与材料的长寿命化 1.名词解释:金属材料高温蠕变现象、省合金化

高温蠕变现象:蠕变是在高温条件下,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产生变形,直至最后发生断裂的一种现象。

省合金化:即只添加为了发挥基体蠕变强度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合金元素。

2、列举长寿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机械性能影响因素(具体内容不要求)(1)抗氧化性(2)晶界滑移和气孔(3)断裂韧性。

3.陶瓷涂层复合技术的优点及具体应用举例

陶瓷材料的复合技术(陶瓷涂层):耐热性能优异,如在燃煤锅炉和加压沸腾层锅炉的传热管陶瓷涂层以及喷气式发动机的隔热涂层。

第十章 环境材料分类

1、木材结构组成与成分组成

从结构上看,木材主要由管状细胞结构和软组织构成;

从成分上看,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索组成。

2、木材典型环境特性列举(到时候按试卷选择答题)

木材的一些典型环境特性,如木材的再生性、固碳作用、调湿性,以及与人类有关的视觉特性和触觉特性等。(1)再生性

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相比,木材的可再生性是矿产资源不可比拟的,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世界上作为可利用的木材资源已发生重要变化,人工林资源正在替代天然林资源。从生物多样性和原材料资源的角度考虑,人工林木材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的优势更大。通过对人工林的品种、生长方式等定向培育,缩短木材的成熟期,易于工业化利用,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永久利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木材是一种最早的、最标准的环境材料。(2)固碳作用

木材中的C,H,O,N等元素的来源各不相同,以占其中50%的C元素而论,它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早期的树木研究就已表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植物有“施肥效应”,这非常有利于生物圈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每生长1t木材可吸收1.47t二氧化碳,产生1.07t氧气,将碳元素固定在树木中形成纤维材料。这种固碳作用和造氧机能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对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3)木材的调湿性

材料的调湿特性是指靠材料自身的吸湿或解吸作用,直接缓和环境的湿度变化,使湿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调湿性是木材的独特性能之一,也是其广泛作为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材料的优点所在,对人体健康和物品保存提供了一种环境调节作用。(4)木材的视觉特性

自古以来,木材就以它特有的质、纹、色、味等特性受到人们的珍爱,有木材存在的空间会使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舒适和温馨。从木材与人类和环境有关的主要环境学特性上,我们可以看到木材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材料,在居住条件以至生活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木材的视觉特性一般以木材的颜色、光泽、纹理、树节疤痕等来表示。(5)木材的触觉特性

当人体接触到某一物体时,这种物体的接触就会产生刺激值,使人在感觉上产生某种印象。而这种印象往往是以一个综合的指标反映在人的大脑中,一般常以冷暖感、软硬感、促滑感这三种感觉特性综合评定。与金属、玻璃、混凝土和石膏等材料相比,木材的冷暖感、软硬感、促滑感等触觉特性远远优于这些材料。

3、何谓仿生物材料?举例分析其分类组成

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功能、生物活性,或与生物体相容的材料称为仿生物材料。

目前的仿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天然生物材料,即通过由天然生物过程形成的材料,如结构蛋白、生物软组织、生物复合纤维及生物矿物等;另一类是指人造的生物医用材料,包括一些人造器官、人体植入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

4、作出仿生物材料的环境性能示意图并简述其环境性能的体现

仿生物材料的环境性能示意图

如图所示,仿生物材料的环境性能主要体现在生物相容性及环境协调性等两个方面。仿生物材料的环境协调性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等方面。首先,在成分设计上要使得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生物兼容性的要求,故考虑材料成分时,至少在与生物体接触的材料表面成分的设计中要让生物体对材料有一种可接受性,从而使仿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环境有一种相容性。考虑到仿生物材料的用途,在制备工艺方面,一般多采用与环境、生物友好的方式。如某些人造器官、人工合成基因蛋白、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等材料及产品的制备大都是模拟天然合成过程,自动体现了仿生物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5、名词:生物陶瓷材料、仿生智能材料、生态建材、环境修复

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指在成分上与生物体具有相容性的一类仿生物无机陶瓷材料 仿生智能材料:仿生智能材料一般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双重功能的材料。

生态建材:所谓生态建材,一般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性能优异,多功能的建筑材料,是一类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材而言的一类新型建筑材料,是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

环境修复:环境修复指对已破坏的环境进行生态化治理,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6、常见的环境修复材料举例

防止土壤沙漠化的固沙植被材料、二氧化碳固化材料,以及臭氧层修复材料等。

7、生态建材的基本特点

生态建材有如下基本特点:(1)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

(2)生产时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在资源与能源使用方面,有效利用天然资源,尽量减少能耗,尽量使用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或能源。

(3)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保持清洁的原料、清洁的工艺和清洁的产品。尽量减少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量,或使之经有效的净化处理。

(4)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益无害,并且功能复合化,如杀菌、防霉、除臭、调温、调湿、调光、隔热、阻燃、消声、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环境相和谐。

上一篇:学生党员谈心谈话制度下一篇:检具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