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国徒步潮流 开启徒步新文化

2024-05-23

引领中国徒步潮流 开启徒步新文化(精选4篇)

篇1:引领中国徒步潮流 开启徒步新文化

十年中国徒步运动的历程!—— 引领健康生活十年 开启徒步新文化

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10周年庆典

十年,可以发生些什么?

西晋左思倾力《三都赋》而十年始成,朝野竞相传抄,洛阳一时纸贵。十年,正该书写一篇雄文,留下风流千古。

唐人贾岛题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十年,亦当磨出三尺青锋,问遍天下不平。

1955年,马丁·路德·金领导美国黑人,反对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制度,为追寻“人人生而平等”之梦进军;1965年,美国通过了旨在“不得歧视与限制”的《投票权法案》。十年,还可以捂热一个梦想,照亮一条前路。

十年为一代际,足以成长一代人,足以成就一段史,足以成全一个梦。

2012年,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将迎来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是徒步中心参与中国徒步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明年徒步中心将举行盛大庆典,开展以“徒步与环保”、“徒步与和谐社会”、“徒步与文化”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将徒步这项利国利民的户外运动继续在中国推广开来。

十年来,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创造了多个中国户外界的“第一”和“唯一”:成立中国第一个致力于户外徒步的专业组织、第一个加入国际市民体育联盟的中国民间组织、发起第一个“徒步倡议书”、开展第一个“全民徒步日”徒步活动、促成建立了国内第一条IVV国际徒步大道、举办第一个“国际徒步论坛”、第一个开创了“中国十大徒步人物”的评选、成为第一个召开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主席团年会的亚洲户外组织、举办了户外界唯一被纳入2008北京奥运会城市文化活动的大型徒步活动——“百年徒步为北京奥运喝彩”等等。

从昔日的单薄到今天的丰满,徒步中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中国徒步发展的坚定基础。

十年敢为徒步先驱

◆ 第一阶段:最早引进徒步生活方式

2002年,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徒步”是什么的情况下,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成立了。创办人金乔在日本留学期间,每逢周末,他都会组织同学们外出踏青、登山或是滑雪,最初,只是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渐渐地,作为组织者的金乔爱上了徒步运动。2000年回国后,他依然保持着徒步的习惯。但那时国内的徒步氛围根本无法与日本比。于是,他萌发了在中国推广徒步的想法,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因此而诞生。转瞬间,已然十年。

起初,人们常常将“徒步”与“旅游”甚至是“散步”混为一谈,早期很多人一听 说要去“徒步”,就蹬着高跟鞋、穿着牛仔裤来了。针对这种情况,徒步中心早期的每次活动中,都会跟新人讲解徒步的好处、徒步装备和技巧方法的知识。群体的影响力是强大的,在一批“强驴”、“老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把徒步当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开始为自己置办徒步装备,在徒步中释放压力、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 第二阶段:打造品牌徒步活动、开启徒步新文化,不断丰富徒步的内涵

最初,人们徒步不过是为了观赏风景和锻炼身体。其实徒步的内涵远不止于此。身临其境了解一段起伏跌宕的历史,近距离拥抱那些只在教科书里听到的古迹,熟悉一个地方的民俗与风情,最需要徒步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

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徒步的丰富内涵,徒步中心打造了多个特色品牌活动:以认识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了解长城历史、保护逐渐消失的古长城为主题的“十年徒步中国万里长城”,以追寻汉唐辉煌盛世、探寻消失的古文明、体会先人开拓精神为主题的“十年徒步古丝绸之路”,以保护母亲河源头、体验黄河文化的“中国黄河源徒步探险大会”„„这些品牌活动在户外爱好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有些会员几乎每年都会跟随徒步中心参加这些品牌活动。

▲ 第三阶段:徒步理论探索的牵线人、领头羊

当参与户外徒步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徒步发展的不专业、不规范的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徒步中心开始思索如何推动国内徒步的专业化发展。2007年和2009年,徒步中心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将业内人士聚集起来共同探讨徒步理论,探讨如何将徒步运动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让徒步运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和规范化。在中心成立10周年的2012年,将举办第三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第三届论坛以“发展低碳经济 全民科学徒步”为主题,更加注重徒步与当今的社会经济热点相关联。

与此同时,为了评选热爱徒步并积极推广徒步的徒步先驱者,发掘以徒步为载体宣传环保、爱国的徒步先进人物,CVA举办了三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的评选活动,为户外徒步届甚至全国人民树立典范,推动户外徒步的健康发展。重走长征路的崔永元、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企业家王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暴走妈妈”陈蓉都曾入选其中。

▲ 第四阶段:市民运动、全民健身的不懈推动者

2004年,时任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VV)主席的Odd Lvar Rudd先生来中国参加了由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主办的北京国际徒步走大会。徒步中心的一系列精彩的国际徒步活动让IVV决定,批准中国加入国际市民体育联盟,成为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CVA),全权负责IVV在中国的一切事务。

国际市民体育联盟提倡非竞技性运动,主张用体育运动促进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与和谐相处。徒步中心加入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后,不遗余力地推动市民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2007年4月,徒步中心发起第一个“全民徒步日”,自此每年的4月,徒步中心都 会举办“全民徒步日”市民徒步大会,千余名市民身着统一服装快乐徒步的景象已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0年,为了帮助普通人实现与喜马拉雅亲密接触的梦想,徒步中心发起了环喜马拉雅国际市民徒步穿越大会,旨在借鉴欧洲的“阿尔卑斯模式”,打造世界顶极的“环喜马拉雅徒步模式”,开拓一条适合普通人的线路,树立环喜马拉雅的世界品牌并利用国际市民体育联盟的国际背景进行推广与完善。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在合适的季节与天气,随时都可以轻松地圆一个喜马拉雅之梦。

【十年历程·大事纪】

2002年: ◇ 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成立;

◇ 北京国际长城徒步大会举办,活动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十万余人参与,并得到了北京市体育局及各区县政府及各企业的支持。2003年:

◇ 2003年,SARS事件过后,国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识日益增强。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推出“十年徒步中国万里长城”系列活动,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将中国的万里长城走完。2004年:

◇ 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加入国际市民体育联盟,成立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全权代表负责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在中国的一切事务。2005年:

◇ 与NISSAN共同发起“十年徒步古丝绸之路”大型系列徒步活动,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从西安走到罗马。2006年:

◇ 首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国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户外界首次大规模和极具影响力的大盘点;

◇ CVA桂林分部与CVA共同主办的中国桂林国际市民徒步大会正式启动,形成每年一次的地方国际徒步品牌;

◇ 推出西藏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以“展现西藏民族特色、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宣传拉萨生态旅游优势资源、倡导低碳生活”为宗旨,在徒步活动中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 2006世界精神卫生日“健身健心、你我同行”徒步活动在朝阳公园举行,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与歧视。2007年:

◇ 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向全社会发起首个“全民徒步”的倡议,当年4月,首个“全民徒步日”诞生,“全民徒步日”大会就此成为北京甚至全国人民的一道亮丽风景; 2008年:

◇ 奥运会召开前夕,CVA与荷兰皇家徒步协会共同举办了“百年徒步为北京奥运喝彩”徒步活动,这是户外界唯一被纳入2008北京奥运会城市文化活动的大型徒步活动。活动 为庆祝荷兰皇家徒步协会成立100周年、助威北京奥运、促进和谐世界而举办。国内上千位市民和近千名来自荷兰的市民徒步者出席。

◇ 首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召开,国际徒步联盟主席罗纳德·汉德瑞克斯先生,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前主席路德先生,日本健身协会主席、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副主席宫下充正先生莅临了论坛。2009年:

◇ 国内第一条国际标准徒步大道——平谷IVV国际徒步大道在平谷正式挂牌并启用;同时,首届平谷桃花节国际市民徒步大会在北京平谷正式举办,并成为延续至今的品牌活动。2010年:

◇ 首届环喜马拉雅国际市民徒步穿越大会;

◇ 第二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评选活动; 2011年:

◇ 第12届IVV奥运会在土耳其召开,中国代表团前往参会;肇庆获得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主席团年会举办资格,这是年会首次登陆亚洲。奥运会结束后,中国桂林与奥运会举办地穆拉特帕夏市进行了姊妹友好城市的缔结仪式,这成为徒步促进外交的成功典范。2012年:

◇ 2012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主席团年会将于10月在中国肇庆市举行; ◇ 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十周年庆典;

◇ 第三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暨第四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评选活动;

回眸十年——展望未来——重任在肩——心潮澎湃„„

下一个十年„„

从最初的激流勇上,到现在的从容淡定;从北京到全国各地,再到异国他乡,影响力辐射全世界。虽然目前中国的徒步运动方兴未艾,但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依然任重而道远。

徒步在欧美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国民徒步运动的开展,相关徒步设施的建设也很完善。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欧美有太多的差距:全社会还没有达成对徒步优点的共识,政府对徒步的重视程度也是参差不齐。

我们仍然要持之以恒的向社会、向广大人们呼吁、传播、召唤、引导徒步: ——让更多的中国人受益于徒步,走出健康、走出精神。——让整个中国社会受益于徒步,因徒步而更加和谐文明。

在下一个十年里,我们也热切的期盼各级政府领导,能够真正切实地重视徒步运动,把徒步事业纳入各级政府市政工程里,出台更加有利于发展和建设徒步运动的相关政策,让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另外,我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计划组织更多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们与徒步运动先进的国 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我们坚信这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下一个十年,我们有着太多的展望与目标:

永远不变的目的:让徒步运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社会和谐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个十年目标:

1、CVA将成为引领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带头人。

徒步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下一个十年,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继续推广徒步健康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徒步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CVA将在促进环保、改善自然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与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适合户外运动的自然环境却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威胁。我们将继续又徒步这种低碳运动呼吁环保,形成强大的民间力量,促使国家相关的环保措施出台。

3、与时俱进,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第二个十年里,我们将继续积极以徒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带动更多的人热爱户外运动,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做贡献;通过徒步对身心的积极意义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积极与政府合作,开展以徒步为载体的特色旅游,发展绿色经济,提高人均收入。

我们相信,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的下一个十年里,它可以长得枝繁叶茂,直至成长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篇2:引领中国徒步潮流 开启徒步新文化

“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 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 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说唱音乐 (曲艺音乐) 和戏曲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之一。

在21世纪这个创新的时代, 中国作曲家们以力求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 创作了很多符合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体现为:利用西方的作曲法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中国的民间曲调新唱、流行音乐中融入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这些技法是在传统中国民族音乐中很少用到的, 也就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

二、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一项六国跨文化实证研究中, 曾就现代人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提出了12个方面的特质, 其中第一项是乐于接受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而第10项也明确显示, 他们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智慧敢于挑战。”当代大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 他们的价值观、审美取向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需求与世界同步, 中国的教育要发展, 必须清楚新形势下学生们的精神发展动态, 跟上时代的脚步。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些时候同学们对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感觉枯燥乏味, 尤其是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 听之难以接受, 更谈不上鉴赏。而学生们对于网络媒体的流行音乐却非常感兴趣, 为了使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赶上社会潮流也为了弘扬本民族音乐, 笔者认为把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种音乐形式比较新潮, 符合学生们的审美要求。利用这些资源, 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使鉴赏课堂丰富多彩, 又可以让学生们认识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衍与发展,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具体内容

(一) 民歌

近年来, 各种形式的“另类”民歌不断在各地出现, 兴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热潮。民歌在同学们的意识里, 已经不再是一板一眼的形象。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 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阿宝的原生态歌曲、黄英的《映山红新唱》, 甚至近期在网络流行的龚琳娜的《忐忑》, 他们都变成了时代的宠儿。这些民歌都可以引入到中国民族音乐鉴赏的课堂中进行讨论与鉴赏, 同学们对这些“另类”歌曲充满好奇, 必定会各抒己见, 老师可以适时的引导学生们从歌曲中作纵向与横向的分析与研究, 透过现象看本质, 宣扬民族艺术之精华。

(二) 民族器乐

近来, 在大型文艺演出中, 经常可以看到西方管弦乐队演奏中国传统民乐作品。这种中西结合的音乐形式, 是文化融合的趋势, 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要把它们引入课堂, 扩展学生们对民族器乐的认识。

(三)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即曲艺音乐,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加入说唱音乐与当代流行说唱的对比研究。究其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 这几年东北二人转因赵本山老师的大力推广, 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宣传, 还一度占领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 由点及面的扩展开来, 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说唱音乐的具体内涵。

(四) 戏曲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同学们对戏曲音乐的热情不高, 认为它们都是哼哼呀呀的曲调, 方言太重, 很多时候都听不懂。其实, 戏曲音乐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佼佼者。“它与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及印度的梵剧, 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而前两种早已随着历史的演变先后消亡, 只有中国的戏曲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生存在人民群众中。”中国的国粹——京剧, 就属于戏曲音乐, 但是很遗憾, 同学们对这类音乐并不十分感兴趣。建议在教学课堂融入流行京腔的演唱, 例如李玉刚的京剧新唱段、《One night in Beijing》的京腔唱段等。还可以与影视音乐相结合, 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背景音乐及主题曲用的都是京剧音乐, 可以作鉴赏题材, 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再深入研究。

四、结论

以上是笔者对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堂的思索。其中要强调的是, 在把新元素引入课堂时要注意, 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 意在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弘扬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 但不能脱离民族音乐的主体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 2007.

篇3:中国商业应该引领“绿色”潮流

一、中国商业应该引领“绿色”潮流

首先, 是生产的需要。

中国以生产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需要“绿色”。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同时也大量消耗了资源和严重伤害了环境。2009年, 中国工业生产了5.68亿吨粗钢, 16.5亿吨水泥, 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左右;一次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 是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中国农业依靠只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20%的人口, 估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上升为15亿, 但人均耕地却从目前的1.38亩水平上减少10%以上, 从而致使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4万亿元, 约合4.7万亿美元, 占世界GDP54万亿美元的比重仅8.7%。尽管我国近年来对节能环保高度重视, 也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同期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 大气污染、垃圾围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很严重。因此, 中国需要通过“绿色”来改变这种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的难以为继的低效益生产方式。

其次, 是消费的需要。

三十多年来, 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并连续迈上了百、千、万元的三大消费台阶。如今手表、收音机和自行车等百元商品消费已不在话下, 电视机、电冰箱和摩托车等千元商品消费已司空见惯, 小汽车、住房等万元商品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自古以来, 中国人是一旦有了钱就喜欢亲近“绿色”。如官囊丰满的喜欢退隐山林, 衣食无忧的喜欢食补养生。但是, 当前不少食品有意无意地受到污染。“三聚氰胺”的死灰复燃, 更是搞得人心惶惶, 以至国内消费者纷纷转向于洋奶粉, 从而引发网上代购热潮。这种既用现代工业产品又吃防不胜防垃圾食品的消费方式, 显然不是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

最后, 是存在着可能。

有需要就有市场, 有市场就有商机, 也就有了中国商业引领“绿色”潮流的可能。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绿色”市场。此言决非夸大其词。用13亿人口做除法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而做乘法却激动人心。若按20%的富人拥有量计算 (二八划线是国际通行的区分贫富法) , 13亿中国人中应有2.6亿富人, 这是一亿多人口日本的两倍, 也接近三亿多人口的美国。这可都是清一色的富人, 他们的“绿色”需求和消费能力不可小视。另一方面, 中国蕴含着巨大的“绿色”商机。近年来, 世界著名汽车厂商无不瞄准我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商机, 纷纷在华建厂设店, 以至于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次贷”危机后, 美国几十年的建筑狂潮跌入了冰谷。与之相反, 中国城镇化所产生的房地产需求直线上升, 从而导致美国建筑师蜂拥而来寻找商机, 有些现已俯首为我国建设绘制最新最美的蓝图了。一斑可窥全豹, 何况汽车和房地产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 他们还得按照中国的“绿色”需求进行生产。以传统汽车转变为电动汽车为例, 尽管欧洲有的汽车厂商还抱着依然如故的幻想, 但中国的“绿色”需求和商机致使他们只能是两者选一:要么是坚持己见的忽视中国的“绿色”需求和商机;要么是与之相适应, 从而获得丰厚利润。事实表明, 所有“聪明”的老牌西方汽车厂商都选择了后者。看来要不了多久, 中国生产和消费什么, 将决定世界如何生产和消费。这一切既是我国的优势, 也是利益驱动所致。而实现这些利益最终则要靠商业, 在买方市场下, 毕竟是商业渠道为王。

二、中国商业要想方设法引领“绿色”潮流

1、要大力宣传“绿色”。

商业宣传, 是一种向大众传达特定议题的表现方式, 具有劝服、引导、激励等作用和影响大、成本低、深入人心等功能。宣传是引领“绿色”潮流的最好方法。然而, 宣传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宣传过程中既需要采用一定的战略、战术, 还需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战略上, 应采用两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战略一般有两种:一为心理动态说服;二为社会文化说服。前者是通过宣传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后者是通过宣传影响社会价值观, 进而改变社会群体行为。两相结合, 则能更好达到目的。在战术上, 应采用正面“攻势”。资本主义国家宣传者往往喜欢隐藏于幕后, 并通过貌似中立的“宣传前线”发动影响受众的“攻势”, 从而达到获取一己私利之目的, 如美国政府就喜欢通过舆论导向来迫使人民币升值。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目的与人民的利益一致, 因此无须遮遮掩掩, 而应明确设置以政府及其商业机构为主导的“宣传前线”, 采用正面“攻势”, 大张旗鼓的宣传“绿色”。在方法上, 应采用“百花齐放”的方式, 即运用商业广告、商业营销以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书籍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宣传。而各种媒体则应运用科学、现实的分析以及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 致使受众都明白“绿色”商业的利益所在, 这不仅可达到广泛影响、引导、激励消费者之目的, 也有助于恢复消费者对我国商业的信任。

2、要培育“绿色”商业意识文化。

绿色商业意识文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 让消费者主动地树立绿色意识, 从而在商业活动中主动地追求绿色文化, 宣传绿色文化, 融会绿色文化。使消费与绿色商业文化的培育达到完全吻合、融会贯通的地步, 也是消费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培育“绿色”商业意识文化就是要使那些持服从、认同态度者朝着主动欢迎的方向转变, 以达到引领“绿色”潮流之目的。

3、要构建“绿色”商业利益运行机制宣传“绿色”、培育“绿色”商业意识文化和引领“绿色”潮流的主要目的, 一方面是为使我国及其人民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利益, 另一方面是为使中国商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因此要构建“绿色”商业的运行机制。人类社会对于“绿色”的需求, 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变化的。一般地说, 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越高, 人类社会对于“绿色”的需求也越高。因此, 构建“绿色”商业完全符合大多数商业部门的利益, 还能使大多数消费者分享到“绿色”所带来的利益。

摘要:中国商业之所以应该引领“绿色“潮流,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着生产和消费上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我国是世界最重要市场、隐蕴着巨大商机和在买方市场上商业渠道为王等优势。而中国商业引领“绿色“潮流则需:一要大力宣传“绿色”商业;二培育“绿色”商业意识文化;三要构建“绿色”商业利益运行机制。

篇4:桂林乡村徒步旅游发展思路

1 乡村徒步旅游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18世纪后期, 欧洲开始实行乡村旅游, 19世纪60年代尼泊尔远足旅行拉开了现代乡村徒步旅游的序幕, 1998年开始, 我国推出了“华夏城乡游”, “生态旅游年”, “民间艺术游”, “中国百姓旅游年”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 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健康方式, 乡村徒步旅游爱好人群比例不断增长, 2012年, 我国有56%的成年人爱好乡村徒步旅行。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凭借着美丽的山水景观与独特的人文风情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之地。

2 发展乡村徒步旅游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乡村徒步旅行既是一种休闲度假方式, 也是一种健身手段, 通过步行这种有氧呼吸运动, 使得身体得到全面的放松, 还可以在徒步旅游时遇见各种朋友、旅伴, 可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 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同时徒步旅行距离较长, 对人体的体能与精力消耗较大, 是对人们精神意志的一种锻炼, 从而不断战胜遇到的问题, 强化精神意志, 进而提高今后生活面临困难与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3 桂林徒步旅行地区特色

3.1 优越的乡村自然风光环境

桂林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与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湘桂走廊南端, 与湖南省在北、东面交界, 西邻柳州地区, 南面连接梧州市、贺州市, 并与广东省毗邻, 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 而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极佳的地区, 其众多的景点包括两江四湖、湘桂古商道、兴坪、八角寨、金坑、猫儿山、真宝顶、花坪、千家洞等风景名胜。近年来, 随着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 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丛林徒步旅行, 探索新的风景。

3.2 多彩的民俗风情

桂林除了有着极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外, 广西的壮乡也成为一大特色。壮族人民能歌善舞, 对人热情奔放, 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惯进行世代繁衍, 同时有着其独特的民族节日与充满民族趣味的乡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 风格迥异乡村的民居建设既能作为情趣观赏, 又可为乡村徒步旅游者提供憩息的场所, 拥有着较高的乡村徒步旅行开发价值。

4 桂林乡村徒步旅游存在问题

4.1 徒步旅游的设施尚未完善

目前, 桂林乡村徒步旅游仍然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 相关的旅游设施尚未完善, 缺乏必要的食宿、购物等地;另一方面, 在道路的沿途缺少相关的日常配套设施, 例如可用垃圾桶等设施较少, 无法收集人们所留下的生活垃圾。

4.2 乡村徒步旅行景区缺乏保护

乡村徒步旅行景区缺乏一定的保护机制。游客在徒步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降解无机物垃圾未能用塑料袋包好带回城市处理, 有些地区可见到许多的日常垃圾;由于在自然界中无厕所等公共措施, 若就地如厕时未能远离水源30m, 且在营地下风口, 容易污染水源与造成气味散发污染;同时野外用火、袭击野生动物、砍伐树林等都是破坏自然的行为, 在景区范围内应该严厉禁止。

4.3 缺乏乡村徒步旅游线路的开发

乡村徒步旅游近年逐渐升温, 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旅行线路, 更多的是人们按照之前旅行者的经历讲述而选择线路。但由于没有准确的线路, 同时其信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网络等信息交流媒介提供的地图也未能完善, 提供的信息过于简略, 人们乡村徒步旅游由于线路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不利于乡村徒步旅游业的发展。

5 桂林乡村徒步旅游发展建议

5.1 政府增加宣传引导的人力资金投入

桂林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极佳的地区, 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人力与资金的支持, 2014年桂林市政府印发关于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若干政策通知中提到, 要加快桂林农村徒步旅游发展, 促进新型旅游项目开发。同时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 不断地加强推广活动, 不断提高桂林乡村徒步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从而不断吸引国内外的徒步旅行爱好者。

5.2 完善徒步旅游设施

在发展桂林乡村徒步旅游时, 政府应该积极完善徒步旅游设施, 在乡镇原有的景观上继续发展, 通过寻求可行的措施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徒步旅游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通过规划漓江旅游景点, 如漓江的乡村徒步旅行, 寻求适合徒步旅行的路线, 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旅游压力, 找到更合适的开发方式。同时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加快旅游景点周边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发挥乡村地区的优势, 联系民众及商家, 形成“农家乐”等特色餐饮景点, 并加强景点品牌推广, 共同促进乡村徒步旅游的发展。

5.3 还原桂林乡村原始特色

乡村徒步旅游的发展绝不能将城市与乡村同化, 而应该继续保持其乡村的特色, 还原乡村的原始风貌, 以乡村建设为基础, 通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的建设, 进行乡镇规划, 发展乡村经济与乡村文化, 同时保留农村特色, 并在城市化发展中保留农业的份额。通过住农家, 看原生态风景的旅游方式, 将适度开发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乡村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提高。

5.4 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

在进行徒步旅游景点的开发时, 一定要做好对景区的保护工作,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防止由于一味的开发而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损害, 不断推进乡村的经济、环境共同发展。另一方面, 可将乡村旅游与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游客素质, 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

5.5 开发更多的旅游路线

乡村徒步旅行可以通过开辟新的旅游路线, 缓解传统旅游线路人流过大的问题。在开发乡村徒步旅游线路时, 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驿道与乡村小路, 在山间地势平坦的地方增加道路指标。同时, 也可以在原有的公路地段的山脚进行拓宽, 建造供人们乡村徒步旅游的人行道, 将车辆与人们分流。不断发掘一些适合人们行走与游玩的景区, 同时可以从当地的民俗风情出发, 将乡村徒步的游客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文化中, 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6 结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的徒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提高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效益, 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建设。但同时应该采取绿色旅游的形式, 发掘桂林地区适宜的徒步地点, 增加宣传引导的人力资金投入, 完善徒步旅游设施, 还原桂林乡村原始特色, 形成桂林乡村徒步旅游发展的思路, 将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徒步活动的积极性, 增加参与徒步旅游的人数, 共同促进乡村徒步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摘要:以桂林为例, 深入探讨了乡村徒步旅游的发展过程、重要意义, 重点阐述了桂林地区适宜的徒步地点及今后发展乡村徒步旅游的一些对策建议, 以其为今后政府和企业制度策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桂林乡村,徒步旅游,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秦月花.乡村徒步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设施优化——以桂林乡村徒步旅游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6 (3) :54-57.

[2]潘鸿雷, 徐子琳, 蔡蓉蓉等.乡村徒步旅游的优化探析——以江西婺源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21 (8) :36-37.

上一篇:合同法第一章习题下一篇:母亲作文9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