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读书工程

2024-05-18

操作系统读书工程(精选6篇)

篇1:操作系统读书工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读书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八千里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的解读指出,两千年后,天然气成为丝绸之路的新主角。21世纪是天然气的时代,本书是首度最完备的西气东输工程个人寻访之旅,由中国西部的新疆大漠起程,直抵东海之滨的上海。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想象力,你无法想象一条长达4000公里的输气管道正在横跨中国的大陆,被中国政府称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程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将为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带来极大的帮助。人类史上规模空前的西气东输工程,犹如一道瑰丽的彩虹横跨大漠,水乡两端。

【关键词】西气东输、最大的项目、能源问题

一、引言

虞敏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八千里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似乎很轻松就越过了写国家大工程建设题材的难度标杆,既完成了这一题材特有的规定性主题的任务,又实现了作家富于个性的文学表达。行走文学更注重历史地理、人文风光、民俗民情,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独特的体验,突出的是描述对象的传奇性、神秘感。它不是沿着自然地理行走,而是按照天然气输气管道的国家经济大动脉线路行走。这部书,是一首西气东输的壮丽史诗。它将这一项国家工程,从梦中幻影到眼前风物,从玉汝于成到功绩卓著,从国人称庆到举世瞩目,从现实功能到历史作用,如获至宝,如数家珍,欢欣喜悦,惊奇赞美,郑重谱写,深情吟诵。而且特别提示:输气管道,钻山穿岭,跨黄河,越长江,不惜花费,审慎行进,绕开动物保护区,维持文物原状态,的确是露天中却不显露身影的一道地下钢铁长城。“西出阳关千里之外的戈壁荒漠,常年执守着同样的使命和信念——开拓”,这是一位职员的诗句。他们表示:“我打心里敬佩建设西气东输的前辈,在生存条件极差的地方,建设起了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给了戈壁鲜活生命。”

二、西气东输的规划及意义

盘点过去十年我国的重点工程,无论从投资规模、地域跨度,还是惠及人口,西气东输工程都堪称之最。中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目前的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除了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还要再建设3条天然气管线,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涩北—西宁—甘肃兰州、重庆忠县—湖北武汉的天然气管道,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群众生活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从更大的范围看,正在规划中的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将与现在的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接,还有引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规划,这两条管道也属“西气东输”之列。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累计投资超过2900亿元,不仅是过去十年中投资最大的能源工程,而且是投资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

一、二线工程干支线加上境外管线,长度达到15000多公里,这不仅是国内也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穿越的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惠及人口超过4亿人,是惠及人口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规划中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方式进行,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每年120亿立方米。项目第一期投资预测为1200亿元,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工程在2000-2001年内先后动工,于2007年全部建成。是中国距离最长、管径最大、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西气东输这个词最早提出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主要是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真正科学的规划出一线二线是近十年的事情。一线工程开工于2002年,竣工于2004年。二线工程开工于2009年,今年底将修到香港,实现全线竣工。“西气东输作为一项伟大工程现在展现给世人的还仅仅是开始,未来三线、四线、五线工程建成后,我们将能完整地看到横贯祖国大江南北的这一能源大动脉的全貌,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西气东输工程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后人的一笔伟大的遗产”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激动地说。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不仅让老百姓免去了烧煤、烧柴和换煤气罐的麻烦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仅以一、二线工程每年输送的天然气量计算,就可以少烧燃煤1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6万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能源纽带,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据初步估计,西气东输整体工程需建设投资约 1200 亿元,上中下游工程每年可上缴国家税收约 45 亿元

三、工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但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均高达72%。大量燃煤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中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石油勘探工作者在盆地西部的新月型天然气聚集带上,相继探明了克拉

2、和田河、牙哈、羊塔克、英买

7、玉东

2、吉拉克、吐孜洛克、雅克拉、塔中

6、柯克亚等21个大中小气田,发现依南

2、大北

1、迪那1等含油气构造,截至2005年底,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800.4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729.79亿立方米。长庆气区是西气东输气源接替区,天然气资源量10.7万亿立方米。每年从西部向东部地区输送优质清洁的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保证供气30年。中国政府对这一工程的建设和经营实行了全面的开放政策,通过多方谈判,中国石油和由壳牌集团、埃克森美孚、俄罗斯天然气等国际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以及中国石化达成框架协议、共同投资参与西气东输的建设和经营,投资比例为50%、45%和5%。西气东输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67%都在中西部地区,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沿线10个省市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西气东输能够拉动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1世纪是天然气的时代,能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根本。掌握了能源就掌握了话语权。对于能源的争夺,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纷争不断最本质的原因。中东之所以成为战火不绝纷争四起的地区,这大概不得不归因于那里丰富的石油储量。对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能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力争从每一份能源投入中榨取更多的经济产出,但对于能源的需求依然有增无减。

四、工程实施

西气东输工程从1998年开始酝酿。2000年2月14日,朱镕基同志亲自主持召开总理办公会,听取国家计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西气东输工程资源、市场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等论证汇报。会议明确,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新疆天然气资源变成造福广大新疆各族人民经济优势的大好事,也是促进沿线10省市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2000年3月25日,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西气东输工程工作会议。会议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任领导小组组长。2000年8月23日,国务院召开第76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西气东输工程项目立项。西气东输工程成为拉开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日,靖边至上海段试运投产成功,2004年1月1日正式向上海供气,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2004年12月30日实现全线商业运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起于新疆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浙江10省(区、市)66个县,全长约4000公里。穿越戈壁、荒漠、高原、山区、平原、水网等各种地形地貌和多种气候环境,还要抵御高寒缺氧,施工难度世界少有。一线工程开工于2002年,竣工于2004年。二线工程开工于2009年,2012年年底将修到香港,实现全线竣工。西气东输二线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管道工程。在陆地上延伸近5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干线,到了深圳将“钻”入海底,“潜行”29公里后,在香港上岸。目前深港海管的建设进展到26.2公里,还剩2.8公里全线贯通。这最艰难的2.8公里离不开上海交大水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MP兄弟”,即MP系列高压喷冲式海底管线电缆埋设系统。该系统同时具有管线和电缆的埋设功能,可以通过喷冲技术将海底淤泥打碎,然后抽吸到两侧,从而形成埋设管线、电缆的深沟。此外,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团队利用新型智能感温材料,研制出一种线缆式火灾探测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这一成果未来有望成为火场中的“生命守护者”。中外投资双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都十分重视,在施工前进行了严格的环境和社会评价,建立健全了国际通用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了对环保的要求。为保护罗布泊地区的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公里;对管道埋入地下挖土回填的施工标准是要保证回填土上草类能够生长。按照这样的标准,管道全部铺设完毕之后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

一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一线工程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线工程沿途经过主要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二线工程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珠三角

三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规划中的第三条天然气管道,路线基本确定为从新疆通过江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和中国西北部的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中部、东南地区。

五、结论

大漠戈壁流沙走石孤烟,黄土高原劲风浮尘漫天,江南水乡温润明媚柔婉„„其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浩浩汤汤地流去了百代故事。亦有丝绸之路,流溢汉唐的丰韵华彩,目眩神迷了昔日世界,将醇厚的历史沉香沉淀在千年的古迹重宝和后人的怀古幽情之中。而今此间跃出一条伟大的长龙,纵开八千里的身躯将这些联结贯通。西气东输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是中国石油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沿途省市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注入新的能源,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在如此别具一格的时空中,一路走来,一路记录,一路追溯,一路憧憬,于是西气东输工程不再只是一条冷硬的巨型管道,而它也不再仅属于某一个人。

参考文献

[1] 虞敏华.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路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8 [2] 冉永平.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西气东输构筑能源大动脉[N].人民日报,2012-10-10 [3] 陈关升.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 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N].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10-17 [4] 闫庆光、代维庆.科技与企业[J].2012年第17期

[5] 安蓓、胡俊超.新闻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有何意义[N].新华网,2012-10-16 [6] 康传义.西气东输 全线开工[N].陕西日报,2012-10-17

篇2:操作系统读书工程

一、指导思想

继续在贯彻落实 “读书工程”的要求,实施“读书工程”,引导师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信念”,激发师生“超越自我”的热情,树立“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的意识,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读书的文化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师生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我们将立足校情,把握好“学校是实施师生阅读工程主体”这一根本思想。严格执行学校确定的读书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二、实施目标

继续通过实施“阅读工程”,引领全体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享受阅读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阅读作为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精神品位、人格品位和思维品位的重要手段。营造一个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以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

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三、实施内容

师生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要根据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以及学校每年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学生自主阅读活动。

我校本学年大力提倡教师学生要读好三种书:

一是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学习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是教育家的书。教育家的著作包含着对自身教育理论的针对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的时效性经验,可以对教师具体工作有多方面的启发指导作用。

三是专业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教学研究的鲜活性。另外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认真研读《走进新课程》和《课程标准》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书籍。

五、实施策略和要求

实施“读书工程”,要坚持“四个为主”的读书策略:

1、读书内容以教育局推荐的有关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

2、读书形式以个人读书为主;

3、读书时间以业余为主;

4、读书交流以教研组为主。

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每学期5000字以上的阅读笔记,每学年至少撰写2-3篇心得体会,利用教研时间或其他时间在组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一篇读书心得,交流,畅谈学习心得或体会。使“读书”过程成为教师们寻找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也成为教师们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

六、制度保障

1.完善制度,精心组织

学校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读书的奖励机制,并将读书活动与教师个人年终考核相结合,使读书活动计划落到实处。每学期,都要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主题读书活动,使全体教师都能自觉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2.强化指导,狠抓落实

篇3:操作系统读书工程

扬州大学张其昀教授长期研读《读书杂志》,经过多年爬梳剔抉,条分缕析,著成《〈读书杂志〉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于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册,共九十二万多字。全书除了开头的绪言和末尾的附录之外,正文分主篇、次篇、赘篇三部分,内容分别为校勘、训诂、《读书杂志》指瑕。主篇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研究》是一部颇有分量的著作,有不少方面值得称道。

《研究》最主要的着力点在于对《读书杂志》所蕴含的校勘理论作系统梳理与归纳,主要从典籍错误类型、典籍致误原因、典籍勘误方法三个方面来揭示和认识。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该书对王氏校勘方法论的总结。《研究》认为校勘方法是校勘学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读书杂志》校勘条目的仔细爬梳,首次提出了三校法,即文理校勘法、识见校勘法、资料校勘法。在此三分法之下再分两个层次,分别列出二十三个常规校勘方法,从而系统地给出了王氏的校勘方法论。之前在校勘学界较有影响的分类法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陈垣当年在《元典章校补释例》(1934)中提出的四校法,即对校、本校、他校、理校法在校勘学领域影响很大。但他的总结并不完善,因为这四种方法命名的依据不同,并不处在同一个逻辑层面,前三种方法依据的都是具体的物类(或曰资料),理校法依据的是抽象的物性。又如程千帆在《校雠广义(校勘篇)》(1998)中提出的两校法,即对校法和理校法也有很大影响。程先生的对校法相当于陈先生的对校、本校、他校,也就是将陈先生提出的前三种方法作为一个整体与理校法并列,这种处理从逻辑关系上来说更加合理。但是,程先生理校法的“理”涵盖了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面,范围不免过于宽泛,甚至有点混杂。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校勘实践中存在一种情形,校勘工作并无资料方面的参证,在文理上也无不通之处,实际上依据的是各方面的事理常识,这部分校勘实例之前无论是四校法还是两校法都不能包括在内。这种情况在《读书杂志》中并不少见。例如,“小都”条(《史记第四·商君列传》),就“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王念孙按 :“都大而县小,不得言集都为县,都字当为乡字之误而衍者。”又如,“凿窦而出水”条(《淮南内篇第六·览冥》),就“是犹抱薪而救火,凿窦而出水”,王念孙按 :“此谓事与愿违,则出字当为止之误。”王氏此处校勘依据的就是事理方面的常识。针对这种情形,《研究》在文理校勘法和资料校勘法之外,另立识见校勘法,所谓的“识见”即事理方面的常识或曰人文公识。三校法充分吸取了之前分类法的长处,避免了其不足,符合《读书杂志》校勘的实际情况,而且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普适性。三校法的提出可以说是《研究》最主要的贡献所在。

关于典籍致误原因的研究,也是校勘学比较重要的问题,《研究》在这方面重新作了归纳与概括。王念孙在《淮南子内篇杂志》最后一卷详细列举了典籍致误之由,共计六十四条(实为六十二条)。在王念孙之前,古人对古籍致误原因的研究多只限于具体个案的分析,未能上升到整体层面。直到王念孙,才对这个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全面揭示了典籍致误原因。王氏列举的这些个案并不限于《淮南子》一书,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前人指出的致误原因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这无疑是王氏的一大贡献。但他的工作有明显不足之处。首先,他罗列的六十多条,有的实际上与致误之由无关,应属其他性质。例如,“有误字与本字并存者”、“有误而兼脱者”、“有妄加字而失其句读者”等条指的其实是错误类型。其次,他总结的那么多致误之由缺乏明确的系统性,仅仅是罗列而已。《研究》在参考王氏对致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另选视角,分三个层次列出了二十四条原因。这种归纳自然比王氏的简单罗列要系统、科学,比之前其他学者的概括也更为合理。

《读书杂志》校读的典籍种类多达十八种,其内容覆盖的时间跨度从先秦至两汉,其抄刻的时间跨度由东汉至清初,以这些典籍作为校勘的目的文献是很有代表性的。《读书杂志》提到的典籍错误类型、典籍致误原因以及校勘方法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正如《研究》“后记”所说:“《读书杂志》具有校勘学教科书的意义。”(p1047)因此,《研究》对《读书杂志》校勘知识体系的梳理,尤其是对典籍致误原因及校勘方法的系统归纳,可以作为校勘学的通则来看待。

训诂的内容在《读书杂志》里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也有不少精彩独到之处。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梳理,无疑有助于全面把握王氏的训诂思想。《研究》对《读书杂志》训诂方法的归纳也颇有新意。王氏的训诂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广雅疏证》。作者此前(2009)曾经出版过《〈广雅疏证〉导读》(以下简称《导读》)一书,对该书的训诂内容进行全面解读,主要是对训诂方法(声训和义训)作了系统梳理,把声训分十四类,义训分十三类。《研究》对《读书杂志》的各种义训方式作了进一步归纳,首先分为直训和推训两大类。“直训,就是对所训词语直接作出训释 ;推训,就是通过一定的推寻方式对所训词语间接地作出训释。”(P.865)至于各种具体的义训方式,则分别论列于直训和推训的下位层次。与《导读》相比,这种有层次的论列方式更具条理性。这可以说是对《导读》所总结的王氏训诂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通览全书不难发现,《研究》但凡论及校勘或训诂方面的某个问题或者某专门术语,一般都会先介绍与该领域相关的学术史,把它们放入学术史的视域中来审视。这是本书行文方式的一大特色,即论、史结合。采用这种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其用意在该书“后记”中有明确说明 :“正是通过历史揭示,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王氏学识对于前人的继承与发展,看到其学识逾越前人之处。”(P.1047)举例来说,《研究》分析王氏的训诂思想,首先简述训诂学的发展脉络,介绍自汉代至清初训诂学的三个高峰期。通过作者的梳理,读者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在乾嘉时期的训诂学之所以能别开生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确立了因声求义的方针。乾嘉之前主要采用义训法和形训法,而乾嘉时期以声求义的声训法成为主要趋势。其实,声训作为一种训诂方法,并非始自清代学者,早在《尔雅》《说文解字》《释名》中就已经使用了,何以到了清代能开拓出训诂学的新境界?通过作者在次篇第一章开头对声训源流的梳理可知,声训此时得以发扬光大的根源在于古音学的发达。古音学到了乾嘉时期,已经相当成熟,王氏本人也精研古音,创立古韵二十一部。以此为基础,王氏在《读书杂志》中广泛运用声训,发现了词的音近义通关系,大量揭示同源词,创造了训诂学史上的辉煌成就。论、史结合的叙述方式,在让读者了解了王氏训诂成就的同时,也了解了声训的历史以及训诂学的历史。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全书多达九十二万多字,篇幅明显过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论、史结合的叙述方式造成的,如果抽掉相关学术史的内容,书的篇幅会精简很多。但如果那样做,肯定会影响读者对王氏学术思想的深入理解,难以定位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作者如此安排是比较合适的。

《读书杂志》全书规模较为宏大,校读的对象涉及史、子、集诸部十八种古籍,计八十四卷,五千余条,要从中总结出系统的理论并非易事。从事此项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涵养,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顽强的毅力。张其昀教授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勤于著述,目前已出版多部学术专著,而且均获得了学界好评,如《“说文学”源流考略》《汉字学基础》以及前面提到的《〈广雅疏证〉导读》等。如今张教授虽已退休,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常达八九个小时。其于学术之执着,令吾等后生晚辈自叹不如。以王氏为代表的乾嘉诸儒在治学方面继承与发扬了汉代的朴学传统,这一点常为后人称道。毫无疑问,张教授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研究》可以说是一部当代的朴学巨著。

篇4:操作系统读书工程

【关键词】分享 对话 操作策略

传统读书笔记的被动与封闭让不少学生处于“不害怕阅读而害怕笔记”的境地。在现代语境下,读书笔记究竟该被赋予何种内涵?我以为,立足阅读学对“阅读就是与整本书展开对话”的定义,着眼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读书笔记也应从积累式、感悟式走向“对话型”。

对话型读书笔记是学生在阅读辅导者创设的多维交互式阅读情境中,借助新颖、别致的对话方式,既与整本书(作者)展开阅读对话,又与阅读辅导者、阅读同伴进行续进对话,从而促进个体阅读不断生长的一种样式。对话型读书笔记分别围绕学生与整本书、学生与阅读辅导者、学生与阅读同伴之间创设了交互平台。

一、与整书对话:提供笔记样式超市,邀约作者友情参与

对话型读书笔记最先立足的就是学生与整本书之间的对话。对话型读书笔记需创设不同的对话情境与对话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与整本书展开对话。我围绕语言积累、意蕴感悟、参与创作、策略习得这四个维度设置了近四十种与整本书展开对话的样式。以“集体共读《小王子》,小组循环笔记”为例,我从读书筆记样式库中择取了适合与《小王子》一书进行对话的样式,提供给学生,具体如下:⑴猜想型:在阅读之前,可以写一写对今天阅读内容的猜想;⑵采访型: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的有关内容,也可以问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回答;⑶感受型:描述一下你读某个故事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⑷质疑型:提出2—3个问题,自己尝试解答,还可以提几个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⑸策略型:我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因为与整本书对话样式适切、有趣,所以学生的笔记内容才易呈现了多元的态势。

与整本书对话,如果我们能邀约作者参与其中,不仅能验证学生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拥有一种与整本书对话的真实情境。在“集体共读《会跳舞的小星星》,小组循环笔记”中,我将学生部分读书笔记拍成照片发送给该书的作者程玮老师,程老师给孩子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点评了学生的读书笔记,与学生展开了对话(以下摘录信的部分内容):

你们那些针对《会跳舞的小星星》所写的感想、思考和建议,都写得太出色了。比如说,姜奕帆同学笔下对圣诞老人的期盼,范思敏同学对人类使命的思考,钱钰同学对孩子和父母关系的审视……特别想说的是,吴葛一同学在作文里对米兰去森林散步,为什么走过蔷薇街,却没有看见爱丽丝的小屋进行的假设和思考,令我大吃一惊。吴葛一同学分析说,也许爱丽丝根本就不存在,是米兰与理性的自己在聊天,与想象中的爱丽丝在沟通……吴葛一同学,说实在的,我刚开始构思时,就是这么想的。后来写着写着,爱丽丝慢慢地生动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物。你真的猜到我的心里去了。

二、与辅导者对话:采用即时观察,随时介入阅读

阅读的辅导者,也以互动的姿态参与着对话型读书笔记的撰写与完成。凡是具有阅读辅导能力,并参与了对话型读书笔记过程的,都可以称之为学生阅读的有效辅导者。阅读辅导者参与对话型读书笔记主要有以下三项任务:

1.观察学生“关注了什么”。发现整本书秘妙并与之对话是对话型读书笔记有效展开的关键。但学生限于阅读能力,是不易发现整本书秘妙的。当学生还未能真正“参透”整本书时,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整本书的“意蕴点”。在“集体共读《会跳舞的小星星》,小组循环笔记”中,我发现学生对真正有意义的话题“视而未见”,于是在“小组循环笔记”之前,我带领学生集体聊阅读发现,在“你发现了书中哪些有意思的内容”这个问题情境下,我和学生一一将书中“有意思的内容”梳理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撰写读书笔记。

2.观察学生“能够对话吗”。一般而言,学生与整本书对话会出现以下几种“意义滞涩”的情况:一是“敷衍型”,这类情况并不是说学生不会与整本书对话,而是态度不够积极,这时可以通过展示优秀读书笔记及加强评比的方式,将其态度引上正轨;二是“跟风型”,即跟着别人的形式与内容写,对于这类情况,可以将笔记样式超市拿出来和学生重温,强调各种方式的特点,让学生明晰并挑选;三是“漂浮型”,即不能深入书本内容的核心,只是围绕整本书的“意蕴点”写几句不痛不痒的感受,这时就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联系自己生活,联系曾读内容,或采用认同式阐述,或采取批判式理解,让学生的阅读思维走向纵深。

3.观察学生“还能坚持否”。在笔记撰写的过程中,学生“溜号”的现象会时常出现的,或是笔记本忘带了,或是随意应付等,这些都需要阅读辅导者及时观察及时应对,否则容易出现“破窗效应”。加强评比是让学生保持对话的好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小组间的评比,给每个小组成员的笔记都进行量化打星,然后借助积分制对各个小组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发放奖品,这是从外围环境上营造竞争氛围;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组内自评,评一评自己的笔记写得怎样,评一评小组成员写得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在因素上加强自我反思。

三、与同伴对话:促进多维互动,分享阅读智慧

1.互动模式:多维交互,构建立体网络。

对话型读书笔记立足构建多维交互式的模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话型读书笔记除了“生—生”单向循环(图示1)交流外,还可以组织小组内交流(图示2)或组际(图示3)或集体交流的样式。只有这样,阅读的意义之流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流淌。

2.交流目标:意在分享,达成意义共建。

要达成与同伴共享阅读意义的目标,除了可以按照以上交流模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外,还可以围绕某些有价值的话题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共读《会跳舞的小星星》,小组循环笔记”中,我发现学生对“用力保护起来的幸福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存在着争议,于是,我将这个话题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与此相关的数篇读书笔记,让学生讨论。他们发现,用恶作剧的方式“蛮干”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是用智慧、用情感保卫起来的一定是真正的幸福。

3.对话管理:基于兴趣,培育自觉意识。

在对话型读书笔记操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成为对话过程中的“短板”(具体表现以上已阐述)。我认为这些属于对话自觉意识的淡薄。如何培养这类学生自觉对话的意识?首先,我觉得要不断地唤醒他们撰写对话型读书笔记的兴趣,其次,可以加强组内自评。提交笔记之前,小组内互相评一评;一轮回笔记写完了,再请组内议一议,就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而论,可以分别评为几星(最高为五星),并说一说理由。

篇5:读书实践工程总结

平度市仁兆镇仁兆中学

2016.12 我校以《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市实施“十二五”教师读书实践工程这股东风,以读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突破口,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并且使读书活动与教师学习、生活、工作相结合,全面实施了“十二五“教师读书实践工程,更使这朵“读书实践”之花慢慢开放。

一.三个到位,保障实施

1.保障到位: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监管教师读书实践工程的实施。

2.考核到位:为保障读书实践工程的实施,学校还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督促激励教师有序的开展读书活动。一方面,学校通过建立考核细则的方式,将读书工程纳入学校的培训活动,将此项成绩和教师评优评先相结合,与年终绩效相挂钩。

3.激励到位:学校还建立了读书激励机制,制订了评选办法,设置了“读书标兵”奖项,根据教师读书笔记的完成质量和参与读书活动的情况,民主评选,学期末进行表彰。

二.启动仪式,拉开序幕

随着青岛市、平度市实施“十二五”教师读书实践工程以来,我校也踊跃参与其中,认真学习贯彻了市 “十二五”教师读书实践工程方案,根据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仁兆中学教师实践工程方案,并且在2016年9月,我们举行了“仁兆中学‘读教育名著 做智慧教师’教师读书实践工程启动仪式”,仪式上由迟伟青校长宣读了读书方案,姜美新老师向全体教师发布了读书倡议,王生荣校长为全校教职工提出了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拉开了我校读书工程的序幕。

三.丰富活动,分享成果

读书工程实施以来,我校按照“品读推荐书目、撰写读书感悟、撰写读书笔记、精选上交内容和交流阅读经验”的顺序,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教师的读书步骤都能在学校的组织下有机开展。

1.创造条件,保障阅读。学校图书一配齐,我们马上利用了教师们“书非借不能读”的心理,开展了校内图书漂流活动,将教育名著分发到各个办公室,而且每个办公室和教研组配备的书目不尽相同。如此一来,大大加强了教师们对图书的好奇感。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也就更强了。

2.校长带头读。启动仪式之后,校长提议开展“相约星期二”读书日活动,校长带头阅读,每周二下午,校长会放下手中一切工作,自主阅读教育名著。凡是校长读过的书,都有勾勾画画的标记。校长还定期向全体教师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推荐优秀书目。

3.读写结合读。在校长亲力亲为的读书引导下,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相约星期二”就是最好的例证。每个周的周二下午两节课后,教师们开始自觉读书,自由阅读学校配备的书目。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教师读书的习惯,避免了“没空读”的现象。这种无声的自觉性胜过有声的管理。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感悟。我们打破了以往字数限制的条条框框,只是要求教师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就行。读书笔记,由分管领导月月定时审批检查,并且读书笔记坚决杜绝从网站下载。这项活动一经和绩效考核挂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4.创建平台,相互借鉴。学校创设了“每月一文”投稿活动,要求全体老师每月底通过网上邻居向负责读书实践工程的王校长投稿一次,可以是自己阅读教育名著的感悟,也可以是自己用教育名著中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也可以是自己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做的,和名著中的实例有契合之处。

5.诵读比赛,鼓舞士气。我校在十月份还举行了“感悟名著,爱我中华”的教师诵读比赛。青年教师们将自己对读书的感悟化作激情,从而萌生出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责任感。比赛中,教师们激昂陈词,饱含热情的诵读,感动着大家。教师们对教育大家的崇敬油然而生。这项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们阅读教育名著的热情,从主观上加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使研读教育名著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四.读书实践,实践读书

既然读书的目的在于促进工作,我们便将工作落到了实处。学校通过“先行课”的形式给了教师一个展示的平台。老师们在观摩课堂教学之后,通过对课堂亮点的发掘,根据阅读经历,结合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讲述了阅读教育名著对自己教育观念的启发,从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飞跃产生了推动。尤其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展示中,他们巧妙的运用了“拿来主义”,将一些名师的教育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状况,作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进步充分显示了读书活动对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篇6:城子小学读书工程

根据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要求,我校认真制定了读书方案,要求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但把读书作为专业成长提高的途径,更是把读书学习作为终身的精神享受。我校王礼校长率先垂范,带头读书学习并与师生交流心得,掀起了校园读书热潮。

一是校长带头读书,示范引领。校长不但自己抽出时间自己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还开展向教师推进一本好书、向班主任推荐一本好书、向中层领导推荐一本好书的行动,引领广大教师读书,同时,校长还通过班子会、周一例会、集体备课等渠道与教师一道交流读书心得。

二是制定教师读书计划,有序有效开展读书活动。制定并按照方案,为教师购买系列专业成长理论书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交流、读书征文、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做到人人有读书计划,人人有读书笔记,人人参与读书交流活动,人人参与读书征文活动。

三是开展学生读书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学习园地评比等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

为配合读书活动,学校根据老师们的需求订阅了大量新的专业期刊,覆盖教育教学、科技动态、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满足了教师读书需求。

通过以上三个引领,我校已迅速掀起了读书热潮,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宁的读书氛围。不过,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养成和长期坚持,相信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三个引领的示范作用地推动下,我校会真正成为一所书香校园,全体师生都会享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可爱的小白兔初二作文下一篇:小学生写作《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