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第二课时教案

2024-04-18

小萝卜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篇1:小萝卜头第二课时教案

小萝卜头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在狱中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其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教学难点:

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继续去了解这个我们的小英雄。根据自己的感悟回答。

二、重点指导 朗读感悟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说什么呢?教师从中点拨。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3、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

4、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这些信息: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内心世界。

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根据课文回答,(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3)全班交流,讨论。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感受。“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学习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不同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

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拓展 积累运用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到课文里读。

四、练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英雄小萝卜头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接触,了解了他那悲惨、艰苦但一直都有追求的童年,现在,让我们一起给他写一封信,送给天国的英雄吧!指导书写。

给小英雄汇报自己的童年,交流情感,渗透关爱教育。板书设计:

小萝卜头 放“抓”“踮”“看

渴望自由

教后感:

篇2:小萝卜头第二课时教案

【温故互查】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二人小组完成温故互

【自学检测】

查内容。要求:二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长复述,组长检查纠正。)******00小结: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或()后面的0即可。【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你是怎么想的?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能不能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方法又是怎样的?

3、像这样的题目保留小数以后应该怎么办?后面的万或亿字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写?

1、完成74页下面的做一做

2、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巩固训练】

1、完成课本第75页第3、4题,课本76页第7题。

2、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3000000(保留一位小数)116897000(保留一位小数)14564000(保留两位小数)2456300000(保留两位小数)

篇3:《船长》第二课时教学

抓住“英雄”一词,从哈尔威船长下达的四次命令入手,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相关语句,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的揣摩,并运用联想、质疑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在层层剥笋中突破难点,并通过课后写话训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体会作者运用描写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等方法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句子、段落,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英雄”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船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船长的名字叫哈尔威。(板书:哈尔威)

3.文中有一句话对哈尔威船长的一生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找出来。

4.出示最后一小节,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5.归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英雄)

二、学习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一)初读课文,理清船长指挥自救时下达的四次命令。

1.自由朗读课文第3~28小节,思考: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船长依次下达了哪些命令?把它们画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

3.过渡:这些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

[设计意图:由整体感知文章的重点部分入手,让学生紧抓哈尔威的语言,为接下来深入感受他的品质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小节,感受船长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1.当灾难突如其来,人们乱作一团时,船长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对文本进行解读,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

3.指导朗读,评价。

4.小结:灾难面前方显人性本色。面对危难,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做人之道,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三)学习第4~14小节,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1.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并没有按船长说的那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

2.出示句子:“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指名读。

3.引导想象说话:读了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4.这种场景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不可开交”。(板书:不可开交)

5.播放船上混乱场景的视频。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紧扣“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朗读描写混乱场景的句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们的慌乱与危险。如此设计,为下文的学习、为学生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品质做好了铺垫。]

6.引导探究: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7.出示句子:“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女生齐读。

8.与刚才的“不可开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词?(板书:井然有序)

9.是什么让现场的秩序发生了这样根本性的改变呢?

10.你找到的是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出示第二道命令)

追问:难道人们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打死而变得井然有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品读船长和船员的一段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出示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

11.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做事果断、忠于职守。)

12.原来,让人们变得井然有序的不仅仅是这道看似残酷的命令,更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品质。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出示第22小节,齐读。)

13.出示教师修改后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相机渗透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简短的语言、简洁的形式正是为了凸显情况的危急,凸显船长的威严果敢。]

14.指导分角色朗读。

15.引读第26~27小节,了解船长下达的第三道、第四道命令。

16.小结:关爱儿童,关爱他人,这正是哈尔威船长做人之道的又一次体现。生死关头方显灵魂的伟大。面对死亡,哈尔威果敢从容,舍己为人,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设计意图: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这份感动源于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设计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领略哈尔威船长的风采,感受他伟大的人格,从而构建文本之情、人物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聚而成的润泽生命的语文课堂。]

17.过渡:第20分钟到了,“诺曼底”号沉没了,乘客和船员都脱离了危险,而我们的船长呢?

(四)学习最后两小节,通过说话写话训练,再次感受船长的英雄形象。

1.教师配乐范读第29小节。

2.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核心:船长为何放弃自救?)

3.学生理解后教师小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是古老的航海传统。哈尔威作为一名船长,轮船是他的岗位,他把坚守岗位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他把轮船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用生命诠释了船长的尊严。

4.出示插图,想象说话。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你看,他屹立在舰桥上,从容地选择了死亡,平静地跟自己的船长岗位告别。在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的那一刻,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他的内心会平静吗?他会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哈尔威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更是情感的流露、精神的彰显。]

5.由此我们联系到前文,在救援的一开始,哈尔威是把自己忘了呢,还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考虑进去?

6.想象写话。这是一位多么优秀、多么可敬的船长啊!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凝视着哈尔威船长最后留给我们的顶天立地的形象,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来,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的插图下边。

[设计意图:从感受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上升到对自身的行为指导,写感言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7.交流所写内容,及时评价。

8.齐读最后两小节。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也许英雄的形象有许多种——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是英雄,地震中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是英雄。而今天,我们又将记住一个名叫哈尔威的船长,记住他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面对灾难所谱写的一曲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赞歌。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写话练习: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继续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命令。

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哈尔威船长根据当时船上的情况下达的一道道命令,以及当时船员、乘客的话语。通过对话描写,反映出船长伟大的灵魂和人们对船长的敬仰。

篇4:《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篇5:《狼》 教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作者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2.理清本文故事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法,达到流畅朗读、初步读出感情的目标。

2.通过探讨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体会屠户心理变化的过程。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教学重点

通过探讨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揣摩文章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变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赞叹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赞此人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书便是《聊斋志异》,此人便是蒲松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蒲松龄的《狼》,一起去感受有趣味的故事,感悟有韵味的道理。

二、读出故事味——以读促讲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回顾,进行积累拓展。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并说出含重点词意思的成语,教师先举出例子,做示范,调动学生,并且要做适当的引导,积极评价,提醒学生课下自己理解成语意思。第二步,翻译重点句子,含屠户和狼动作、心理、性格特点的句子,为下面的分析做铺垫。

(一)解释文言词语:

1.缀行甚远(缀玉联珠)形容完美的诗词作品

2.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3.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4.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5.屠乃奔倚其下(倚势欺人)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6.眈眈相向(虎视眈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7.意暇甚(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目似瞑,意暇甚 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接下来我们要再接再厉,再攀高峰。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狼”,谁能说出几个含“狼”字的成语,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根据意思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了解成语中的狼。教师进行总结:我们发现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大都是含贬义的,这也正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认识了成语中的狼,相信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情节曲折而又充满趣味的故事中了。

我们来齐读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词、句回答。

2.“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一个“缀”字,将两只狼紧跟屠户,紧追不放的状态呈现出来,也突出表现了狼狡诈的特点

小结:这便是作者给我们呈现的故事的开端,老师用两个字来概括:遇狼 板书 开端:(屠户)遇狼

请女生齐读第二段,男同学们注意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从“投以骨、复投之”等词看,此时屠户对“狼”的心理是怎样的?“惧”——恐惧、害怕、退让、侥幸的心理。

2.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贪婪、凶狠

故事发展到这里,在这场人与狼的较量中,屠户暂时处于下风,谁能模仿故事开端,用两个字概括故事的发展情节 惧狼 板书 发展:惧狼

故事越来越动人心魄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段,同学们思考后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3.狼的表现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心有不甘

同样的,两个字概括本情节 御狼 板书:进一步发展 御狼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与两狼相持不下,但是两只狼也不是吃素的,预知结果如何,请男生齐读第四段,回答以下问题:

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2.前狼假寐的姿势:3.前狼假寐的神态:4.前狼假寐的目的:5.后狼径去的目的:6.此段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阴险、狡诈、凶狠

请结合图片说屠户杀前狼的经过,从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暴起”“劈”“毙”等动词体现出屠户(果断抉择,勇敢斗争)请结合图片说出屠户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转视”“断”“毙”等动词体现出屠户(细心、机智、勇敢)在这场斗争中,贪婪、狡诈、凶狠的狼最终死于屠户的刀下,用两个字概括本情节:杀狼 板书 高潮、结局:杀狼 屠户在与狼的较量中,心理与行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中,屠户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惧”“投以骨”“复投之”,由恐惧退让,存在侥幸心理,抱有幻想——“窘”“弛担持刀”,处境困迫后,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暴起”“劈”“毙”,果断抉择,敢于斗争,“转视”“断”“毙”,善于斗争——果断、勇敢、细心、机智。

三、悟出文中理——以读促悟

总结故事部分:本文通过精彩的心理描写和形象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性格特点逐步发展的屠户最终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杀死了贪婪、狡诈、凶狠的恶狼。作者在叙事之后,发出议论,学生齐读“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虽然阴险、狡诈、凶狠,但终究逃不脱被制服的命运。因为人类富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合作探究:

1.如果屠户没有抵抗,而被狼吃了,课文的议论句(结尾)可以怎么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亦 愚 也,而顷刻被食,人类之

怯懦 几何哉?止增笑耳。

2.屠户最终凭借勇敢、果断、机智、细心,战胜了狼,学完了这则故事,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篇6:《尊严》第二课时教案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篇7:《泉水》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泉水》第二课时教案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泉水丁冬响》好听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泉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复习1、复习生字词。课文里的生字词,还记得吗?谁能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2、复习第一自然段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泉水流到哪些地方?(指名回答)三、“ 扶”学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泉水的什么特点?(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后板书“多”)2、你从哪里读懂泉水的“多”?请你给大家读一读句子。生读“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3、(课件出示) 来吧,我的水很多。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比较读体会泉水的“多”和热情,相机理解“天然水塔” 4、师小结: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所以才会“很多很多”。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那么,在第二自然段中,热情的.泉水把水送给了谁?现在你们都来当热情的泉水,我是山里的姐姐,你们喊我一声山里的姐姐。师: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作饭吃(回家沏茶喝、洗衣服……)。生用“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来回答指导读出热情的语气。6小结,再读本段。谢谢!真是热情的泉水!从你们的笑脸上,从你们的话里,老师感受到你们帮助了山里的姐姐,心里是多么快乐呀!再读一读吧。四、“放”学三、四、五自然段1、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读一读,把它画出来。生找“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课件出示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泉水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它照出了什么?想像说话:清清的泉水还照出了泉水多清啊,照出了这么美的景色,谁再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2、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师板书:甜)当你们读到“更大更甜”这个词,脑子里出现了什么?句式训练:我好象看见了・・  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仿佛也看到了累累硕果。老师真想读一读。(师范读)3还找到什么句子?(学生读句子,师板书:美)(听课件)画眉鸟正在尽情地歌唱,(贴图,板书)它的歌声多么清脆呀。泉水泉水,快亮出你很美很美的琴声,为画眉鸟伴奏吧。(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五、配乐朗读一至五自然段。多美的琴声呀,为了记住热情大方、乐于奉献的泉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同学们读泉水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师生互读课文)六、学习六、七自然段1、指名读两段。大家边读边想: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会用“为什么”提个问题。2、生质疑,(预设为“为什么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3、这个问题,课后有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就明白了。读P22“我会读”这首诗就告诉我们泉水最后都要流进――大海里。4、老师也想问问:课文的最后一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分成四人小组先说说。句式训练泉水流到看到泉水说:“・・・・・・   ”5、师看板书小结课文(1)读了课文,泉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泉水源源不断地冲出来,是多么――多,看上去那么――清,喝起来那么――甜,声音那么――美,而且还热情大方。我们真应该像泉水这样乐于助人。一起来读读写在课文前面的话吧。(齐读P19单元提示语)(3)相信小朋友们学了这课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像泉水那样热情、快乐的人。七、作业:1、 学了课文,泉水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课文里的优美词语一定也给我们留下了印象。(读“阳光灿烂的世界、明亮的大镜子、火红的杜鹃花、清脆的歌声”等词)课文里还有像这样的词吗?找一找,把

 

篇8:半截蜡烛(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 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

(2) 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3) 那么, 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 万无一失了吗? (不是) 它存在什么隐患?

出示: (万一蜡烛烧到金属管……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 梳理脉络

过渡:一天晚上意外出现了, 三个德国军官闯了进来, 其中一个点燃了这支装有秘密情报的蜡烛, 放到少校面前。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开始了。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3~7小节, 让这个故事以一个个情节呈现在我们眼前。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 交流、板书。

3. 品读感悟

过渡:在保护秘密情报的战斗中, 伯诺德夫人一家表现得十分机智、勇敢, 文中多处对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了刻画, 从中我们又能感悟到什么呢?

1) 学生默读、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

提问: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句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伯诺德夫人:

(1) 心理活动:万一……就会……就会……就会……意味着…… (内心紧张)

动作:急忙轻轻 (表现沉着)

语言:这盏灯亮些 (机智)

(2) 小结。

(3) 指导朗读。 (配乐)

杰克:

(1) 心理活动:厄运即将到来了。 (害怕)

动作:慢慢端起

神态:从容

语言:天真冷 (机智)

(2) 引导体会心理。

(3) 指导读:“烛焰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

(1) 动作:端起来道晚安上楼去 (勇敢)

神态:镇定地

语气:娇声

语言:司令官先生 (机智)

(2) 指导读:司令官先生, 天晚了, 楼上黑, 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3) 讨论: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

娇气、可爱的杰奎琳勾起了他对自己女儿的美好回忆。

(再读对话)

4) 学习最后一小节

(1) 齐读最后一小节。

交流:此时假如你就是杰奎琳, 你会说什么呢?可能做出怎样的举动? (险)

请你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想法再读。 (生齐读第7自然段)

(2) 理解表现危险的句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烛焰摇曳, 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 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5) 小结、升华:面对险情, 母子三人的目标一样, 就是保住蜡烛。他们一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紧张、着急)

4. 颁发勋章

过渡:为了鼓励全民抵抗德国强盗, 法国政府决定授予他们家一枚勋章, 你认为该奖给谁?为什么?

全班交流:杰奎琳杰克伯诺德夫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 但是最后如果不是杰奎琳的灵活应变, 后果将不堪设想。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说法, 既能提到全家人, 又突出杰奎琳的作用。

(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作出了贡献, 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5. 总结延伸

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 透过这半截蜡烛, 你们看到的还只是里面的情报吗?

提问: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 (板书:爱国)

俗话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国门, 法国还有无数的家庭和人民为国捐躯。

6. 课后小练笔

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了最后一级楼梯时, 蜡烛灭了”, 请你续写故事, 想想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

篇9:《永远的歌声》(第二课时教案)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至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3. 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回顾上节课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入新课。

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句子一:“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拽住”你会用哪个词替换?体会二牛的急切。

②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真的有狼吗?从课文哪里可看出?

③抓住“马上、立即 、使劲”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为了老师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真诚的爱。

句子二:“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用“△”标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

②抓住“摸呀,捉呀,追呀,堵哇”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捉鱼的画面,体会抓鱼的快乐及对老师的爱。

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老师、大人和同学。”

①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

②“我们”高兴时会想些什么?(用感情朗读)

句子四:“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责骂?想象责骂的情景。

②用△画出写“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③“我们”为什么委屈?

④“献”可以换哪个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⑤老师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高兴、欣慰、心疼、担忧)

过渡 :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不顾危险去为她挖药呢?(引入2-5自然段的学习。)

(二)感受老师的好。学习2-5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问题:用线画出写老师好的句子。哪个句子是概括描写老师的好,哪些句子是具体写老师的好,这些句子分别表现老师哪方面的好?

2.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课件出示反映老师好的句子,分别指导。重点通过“荒凉破旧”和“从城里来”反映老师有爱心。

②从老师模样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方面总结老师“样样好”。

3.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有什么感觉?(自豪、敬佩、骄傲)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1. 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 既然以歌声为题,我们还可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

3.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篇10:《掌声》教案(第二课时)

305

高芳芳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2.感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第二个环节:复习导入,引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第三个环节:解读两次掌声,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

第四个环节:升华主题,欣赏诗歌,揭示掌声的内涵爱的主题。设计理念: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 “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导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呀!你们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们呢?(生鼓掌)师: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不过老师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生自由表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读,知道了这单元的主题是一个什么字? 生:“爱”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棒!是的,爱的力量是很大的,用掌声表达出来的爱更是非同一般。它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掌声》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子。课件出示填空题:

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因此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身体的残疾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快乐,她变得非常的(自卑、忧郁)。

现在,英子像(变了一个认识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她变得非常(开朗、乐观)。

二、品读现在,感受自信,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师: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课件信的内容)

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

生:掌声 师:原来是掌声使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课文一共写了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

(生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三、聚焦“掌声”,品词析句,揭示掌声的内涵 师:好,同学们先划到这儿,哪位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掌声?

生: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相机理解“骤然间”)

师: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又因何而起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个片段,大家找一找英子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画下来,想一想,英子的感受如何?

生: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同学们把这句划起来)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谁来说说,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忧郁 自卑)师:(出示课件)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地)把头低了下去。“(紧张 自卑)

知指导感情朗读,把紧张、自卑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师:同学们还划了哪些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师: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回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

师:英子你为什么犹豫了?

生:我怕同学们看见我走路的姿势。生:我担心同学们会嘲笑我。师:同学们,可见这个“犹豫“里藏着的是英子的害怕、胆怯。那不去行吗?可是又不想去,不知该如何是好,拿不定注意,所以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从这句话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英子的痛苦和无奈 师:最了解英子的就是你们了,能用你们的朗读体现英子的痛苦和无奈吗?先自己读读这句话。

师:小英子那一刻有多难受多痛苦啊?谁再来读读。生:感情朗读 师:尽管英子内心十分难受痛苦,但还是在全班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鼓励——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课件出示,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老师板书,学生跟着记录。

师: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勇气和鼓励,此时的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请女生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英子的感动读出来吧!

女生:读

师: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次同学们又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生:(小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共同探究。重点理解两个“一摇一晃”前后的不同心态。

师:同样的路程、同样的走路姿势,可英子却在掌声前后走出了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人生,那都是源自同学们那充满鼓励,充满赞赏的掌声。

四、升华主题

师:如果这些话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病,使她从忧郁走向开朗,从自卑走向自信,所以她才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

篇11:《春》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合理安排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春天的方法。

3.③体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写景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4.把握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5.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生动、有文采。教学过程

一、回顾就知导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文章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二、美美地听,交流感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拥有了新鲜而深刻的感受。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之后请大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音频。播放完以后,同学们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

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妙的春天吸引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再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整理你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们把你的感觉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2分钟整理思路,组织语言)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受,师逐一进行点评。

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聆听之后的感想,收获真的很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位同学一定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大家分享了,大家可以在课后进行一下交流。三|、美美地读,体会文情

师: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它的喜爱,那么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章吧!用心去寻找文章的美!老师也为你们寻找了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以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学生边欣赏边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师巡视指导)

四、美美地说,品味语言

师: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文章的“美”。(先跟你的同伴分享一下你找到的文章美之处;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将优美语句板书到黑板上,并进行简要赏析。

师巡视指导)

师:可以从课文的美句、画面、精段、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

时间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都比较好,根据大家刚才的讨论,综合大家的观点,谁来为大家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写作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多媒体展示总结。多媒体展示

1、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2、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生动、有文采

3、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五、美美地写,妙笔生花

师:朱自清以生化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我想同学们一定对秋天也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把你们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吧!可以选择秋风、秋晨、秋雾、秋雨等来写,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法。

六、课堂回顾

篇12:《称赞》第二课时教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字卡。

2.训练识字方法:猬、板、椅、瞧,你是怎样记住的?(偏旁表义)

二、学习课文:

1.你还记得“称赞”这个小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表演出来?

2.想演好要注意什么?(动作、语气、表情)

我们先把课文读好,再来表演1~4自然段。

(一)学习1~4自然段: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师生配合表演1~4自然段,学生当导演指导朗读。

(1)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刺猬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的话:“真的吗?”

你指导的真好,能来读读吗?

3.师及时鼓励评价

4.师生共同表演(带头饰)

(二)学习5~10自然段: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交流。

2.请小组上台展示,生生互评。

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心情和语气读一读。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1)动作指导:“拉手”“闻苹果”....

(2)表情:不好意思

(3)语气:

a.“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b.“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结合看图)

三、表演读全文:

1.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

2.看第四幅: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你想说些什么?

发散思维: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结果?

四、实践活动:

1.自己选一位同学(平时表现不太好),夸夸他的优点。

2.读读写写:

闻一闻

一个比一个好

瞧了瞧

一棵比一棵壮

——了——

一——比一——

——了——

一——比一——

五、课外延伸:回家后用恰当的方式称赞家人。

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学会欣赏别人。

板书设计:

18.称赞

刺猬

小獾

上一篇:企业广告宣传语下一篇:北环路工程申报江苏省示范工程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