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2024-04-17

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精选5篇)

篇1: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江西省水利发展

“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

(摘录)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全省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信息监测网络,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管理需要。

——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全省防汛抗旱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全面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完成我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的定制,完成赣抚信饶修五大江河及鄱阳湖区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建设;加快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加强以乡镇防办为主的防办能力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洪水预报、洪水优化调度等研究,开展中小河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和墒情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江河湖库低枯水位报警(报枯)系统建设,有效应对江河低枯水位。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与水环境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

代化。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把水利信息化建设放在水利发展的突出位置,确保水利信息化跨越式前进。加快“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全省农田灌溉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系统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大力促进信息化资源融合和共享,强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使水利信息化水平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

篇2: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1 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的总目标

建设具备以检测工作管理、数据统计分析、预警预报、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管理、环境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模块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和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数据自动采集,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实验室的全面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2 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块及功能

2.1 检验业务管理模块

按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业务流程,制定检验业务管理模块,实现业务流程的再现,包括业务受理、样品接收、处理,样品流转,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审核、检测报告的出具、发放等;系统自动记录所有业务流程,自动采集酶标仪、PCR仪器检测结果,自动与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相关联。

2.2 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模块

(1)通过自由选择时间段、动物种类、检测病种、检测方法、检测场点类别、区域、疫苗厂家、免疫次数、免疫剂量、动物日龄段等条件,自动搜索这些先决条件下的所有检测数据,以表格形式生成并汇总。

(2)同时生成多段搜索结果,通过表格、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实现搜索结果的以下分析功能,如多种病不同月份之间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的走势;一个时间段内多个病种的走势比较;某一病种几个时间段内的走势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区域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疫苗厂家、不同日龄段、不同免疫次数或不同免疫剂量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检测场点类别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动物种类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各种病在总数中所占比例等。

(3)检索某时间段内所有样品信息和检测结果,自动合计生成上报报表,包括动物种类、场点类别、数量、饲养量、样品数、个体合格数、群体数、群体合格数等内容。

2.3 预警预报模块

将所有监测网点和监测客户信息的监测情况、预警结果与GIS地图关联,实现地理预警分析功能。即与目前济源市畜牧信息系统畜禽资源动态分布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调度系统GIS地图相结合,信息共享,在全市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类生产要素,并与疫病指挥调度功能匹配,实现全市畜禽资源的动态分布查询汇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快速指挥调度。

2.3.1 全市畜禽养殖动态分布系统

在全市电子地图上标注与显示全市的畜禽产品动态养殖信息,地图按照主要养殖品种分为综合、猪、牛、羊、其他五个图层,可对数据进行实时汇总;当养殖数据更新后,地图上自动更新。

2.3.2 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使用GPS坐标或放大地图,可精确标注发生疫情的地点、定位疫区,并可设定威胁区半径,自动显示受威胁区范围。当定位疫区与受威胁区后,系统可自动汇总每个区的养殖场数量、畜禽种类与数量等相关信息。电子地图上动态显示全市的应急防疫物资储备信息,包括:储备库地址、联系方式、物资种类存量等信息。

2.4 人员、仪器设备管理模块

建立中心人员、仪器设备电子档案,实现人员资质、仪器设备与检测项目的自动关联,设置人员资质期限、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期间等的自动提醒,实行网上动态管理。

2.5 试剂、耗材的管理

建立试剂耗材出入库管理,设置库存底线,自动提醒添库;并将试剂、耗材的库存信息于检测任务自动关联,如缺乏某种检测试剂时,检测任务就不能生成。保存试剂的冰箱、冰柜连接的温度感应探头,连接到系统,当低于或高于规定温度时,及时将不正常或错误信息通过系统及时传输给试剂管理员,及时提醒,及时处理。

2.6 环境管理

能够做到环境、温箱、冰箱的动态监控,自动导入特定区域或实验室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等即时数据,供原始记录合成。环境管理要求与检验过程相关联。

2.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按照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文件的要求,实现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纠正预防措施、比对实验计划等质量活动计划的编辑,并实时记录业务受理、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活动中的不符合项,自动导入质量管理信息模块中,供质量管理办公室调阅、跟踪,实现质量控制。

3 建议

篇3: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关键词:生态林业;森林;服务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79

1气象对生态林业服务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频发,生态林业面临日益复杂的气象环境因素影响,因此,积极开展林业与气象合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做好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气象预测预警工作,对于防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生态林业气象服务现状

2.1部门合作情况

2005年,二道气象站迁至池北区后,与保护中心开展了部门间的合作,至2012年,长白山气象局成立后,气象局与保护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在森林防火工作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气象局与防火办每年联合会商200次,联合发布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180次,发布各类气象信息100余期。每年春秋两季,保护中心根据气象局提供的气候预测产品召开调度会议,安排防火及森林保护工作。目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已经60多年无重大大森林火险发生,自开展合作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加强气象监测预警与提高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息息相关。

2.2社会公众信息服务

拓宽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协同保护中心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高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森林火灾防范意识。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态势,每年制作松毛虫防控专报10余期,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2012年,和龙林业局、白河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临江林业局和白山市的长白、抚松县境内,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42.16万亩,其中1/3为重度发生,气象局及时提供气象服务,提供飞机喷药最佳喷洒时间等,落叶松毛虫防治成效显著。

2.3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加强科研合作,拓宽林业与气象合作研究领域,针对气候变化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联合开展对森林火险预警、森林火灾监测、气候变化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气候变化对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危害及种群动态的影响、异常气候条件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关系等作为研究的重点,不断提高森林火险预警、火灾监测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在研课题有火险指数在长白山保护区适用性研究和长白山保护区红松球果螟病虫害气象指标研究两项,不断探索创新林业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有效提高林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2.4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合作事项;对防火关键期和重点区域加强监测预警,联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遇有突发灾害时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气候监测预测、气象站观测数据等信息,林业部门提供林业生产动态、林业气象灾情及防御减灾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等信息。联合建设人影地面标准化作业站,部门合作开展增雨作业有效降低了额森林火险等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014年,进入秋季防火期以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气温略低,降水偏少,对森林防火非常不利。9月1日~10月15日全区平均气温为10.9℃,与历年同期11.2℃相比略低0.3℃,降水量为51.7毫米,比历年同期84.3毫米少38%,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仅为20%,枯枝落叶层厚度4厘米,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尤其是风灾区,草木已枯萎,枯草高度1米以上,含水率极低,遇有明火或雷击极易引发森林火灾。10月25日11时,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白河站附近发现火情,12时火势已基本控制,针对火场可能存在的暗火及紧张的防火形势,按照管委会扩大增雨作业区域的要求,10月25日13时,气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人工增雨作业的可行性方案,并成立了指挥调度组、气象情报组、现场工作组三个小组,做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10月26日增雨作业的作业区降水量平均9.5毫米,风灾区均出现6毫米以上降雪,达到大到暴雪量级,最大积雪深度4厘米,周边非作业区降水量为0.4毫米,净增降水量9.1毫米,作业直接影响面积3000平方公里左右,有效增雨2730万立方米。据防火办资料,增雨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明显降低,26日火险等级降为1级,起火区大面积已经不存在暗火,留守人员由20余人减少至9人。根据保护中心资料,当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全区3级时,维东站防火观测点除预备队外,全员进山巡视,每天24小时在岗,工作量及其庞大,据保护局统计资料,10月1日至10日,当火险预报3级或者4级时,保护区每天平均24.5个组进山进行巡视,平均139人次;当火险预报2级时,每天16个组进山进行巡视,平均86.4人次;当火险预报1级时,每天9个组巡视,平均28人次,只在公路上进行生态保护巡视。本次增雨作业后,火险等级预报直接降为1级,改为每天9个巡视组,28人在公路巡视即可,直接减少巡视人员110左右人(本统计人员不包括森林警察部队巡视人员)。2012年至今,长白山气象局与保护中心联合开展增雨作业6次(如图1),联合开展防火应急演练3次,联合实地调查3次。

图1 联合开展增雨作业

3 生态林业气象服务内容

充分利用气象科技资源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积极推进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生态林业发展对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不断更新服务内容。目前主要服务内容有: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预警服务;人工增雨作业技术为防、扑灭森林火灾提供有力援助;为林业部门调整林业生态结构和布局、推广引进和培育优良新品种、科研试验等提供专题气象服务。

4 未来发展方向

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提高技术含量,尤其是2016年开始森林机构深入开展长白山生态修复保护区气象服务,对长白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长白山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河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降水丰沛,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长白山气象局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林业气象服务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包红霞,魏新功.浅析舟曲县气象要素变化与森林火灾的关系[J].甘肃科技,2012,(19).

[2]唐云起,陈丽.发展我省林业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化路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3]周海龙,王金平,谢永德.DYYZⅡ B型林业自动气象站极大风向风速记录异常现象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09,(03).

[4]王天福,杨振华,杨忠民.浅析迭部地区气象要素变化与森林火灾的关系[J].甘肃科技,2008,(24).

[5]宋宏,冯瑞炤.我省新型气象服务体系的思考与探讨[J]. 山西气象,1999,(01).

篇4: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强生猪市场监测统计和信息预警,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引导养殖场 (户) 科学调整生产结构, 稳定市场心理预期, 帮助养殖户规避风险。

为防止生猪生产过度下跌, 2009年, 农业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并下发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 》。预案设立价格正常、价格轻度下跌、价格中度下跌、价格重度下跌和价格异常下跌5种情况, 在价格轻度下跌、中度下跌、重度下跌时, 以发布预警信息和实施猪肉储备为主要调控措施;当价格异常下跌, 即猪粮比价低于5∶1时启动一级响应, 在实施猪肉储备调控的基础上, 还将启动生猪调出大县能繁母猪补贴和优良种猪场种公猪补贴政策。

篇5:市防办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依据

近年来,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一再恶化, 关于环境问题的监控和治理也成为国家环保部门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上的一种综合预警体系, 其运行的核心就是数据库, 这种系统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 能够实现对数据的输入、输出、删除、修改、检索、运算等操作, 同时, 在数据库的支持下, 也能够实现优化管理、数理统计、预测评价、规划决策、制图输出等一系列的应用功能, 这就构成了一种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 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思路的支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要求

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思路的支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必须要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储存以及备份, 并能够发布出环境监测信息表, 因此, 该种系统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2.1 环境监测数据网络拓扑图

整个环境监测数据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数据传输的方式包括光纤、局域网、宽带、3G、GPRS、EDGE以及CDMA等等, 如果需要传输视频, 就需要适当改变传输方式。对于上下级的监控中心, 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使用VPN组网方式, 该种组网方式是建立一种虚拟的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种包含各个级别的局域网, 在这个系统中, 监测数据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传输, 同时也能够实现监测数据直接传输至国家级和省级监控中心的功能。为了确保监控数据的保密性, 在监控中心网络之间需要设置好网闸。

2.2 监控中心的硬件建设要求

按照规模来分, 环保监测中心分为国家级监测中心、省级监测中心以及地市级监测中心三种, 每级监测中心按照其规模的不同, 硬件的方面也有着一些区别, 一般来说, 网络监控中心的硬件平台包括数据储存平台、数据备份平台、数据处理平台以及数据发布平台等等。以城市级监控中心为例, 其数据储存和数据备份的工作一般由服务器群完成, 企业级备份服务器一般会使用磁盘阵列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储存以及备份。如果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考量, 那么在监控中心就就要配置好相关的认证服务器, 如果需要在平台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则必须要建立好单独的视频服务器。从这一层面就可以看出, 在监控中心的网络平台之中必须要有储蓄服务器、发布服务器、备份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等等。监控中心信息数据的传输方式较多, 包括局域网传输方式、宽带传输方式、光纤传输方式、3G传输方式、CDMA传输方式、EDGE传输方式以及GPRS传输方式等等, 如果监控中心内使用了视频传输系统, 那么传输方式应该优先选择宽带传输。对于上级与下级之间数据的传输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传输方式,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传输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专用的环境监测局域网, 信息和数据就可以在这种检测局域网中实现传输, 与此同时, 数据也能够以点对点的方式发送给各级检测中心。在一般情况下, 采集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需要按照地级监控中心、省级监控中心、国家级监控中心的实际需求要选择, 不同级别的监控中心对于数据传输方式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2.3 信息系统的软件建设

考虑到软件有跨平台性的特征, 为此, 可以选择J2EE平台进行架构, 编写语言则使用JAVA语言, 为了避免IE带来的影响, 整个系统使用第四代体系进行架构。数据库使用MS SERVER2008 (MS SQL SERVER) , MS SERVER2008具备储存量大、稳定性强、备份策略好、查询方便的特征。

3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现行的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安全模型技术

安全模型可以准确快速的分析出用户与系统的关系, 还能够满足系统安全要求, 安全模型包括多边安全模型以及多级安全模型两种。

3.2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可以保障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和访问网络的过程中实现一种安全、合法的访问, 并达到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的目的。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个方面。自主访问形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可以自己控制的访问形式, 在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的避免去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 避免下载一些来历不明的软件。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系统管理员使用自身的权限关闭一些需要被禁止访问的内容,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无法访问被禁内容, 保障数据的安全。这种访问控制技术应用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可以防止外来数据对该系统的影响, 有效的提升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3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发布

由于各个监控中心都有不同的信息发布需求, 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 需要将污染源监控数据以及环境质量数据通过网络进行及时的发布, 对于一些不适宜公开但是环境管理需要的信息, 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手机短信、监控中心屏幕等来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监控中心要求的各种报告、报表, 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将其编制成信息报表, 利用信息系统及时的进行传送, 以便保证上下级监控数据的通畅性。需要获取数据信息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直接访问的方式来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 也可以直接访问监测设备来获得需要的数据。

4 结语

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空间信息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的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 可以帮助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的分析出环境质量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 能够有效的对环境污染风险源进行监管, 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预警能力, 为国家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的信息以及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成义, 刘景泰.支撑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思路[期刊论文].国环境监测, 2010, 10 (15)

[2]曹兆吉, 张炳宏.宁夏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路[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四卷) , 2009, 06 (01)

上一篇:深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讲稿下一篇:操作系统简答题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