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七单元《中国结》

2024-05-07

三年级七单元《中国结》(通用6篇)

篇1:三年级七单元《中国结》

中国结

一、猜谜导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国庆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谜语:“一屡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谁猜出来了,是什么呢?(生:中国结)(板书:中国结)

2、谈一谈: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中国结是一种装饰品,在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中国结,这个小一点的是爸爸汽车里的,上面还写着“平安”两个字。

生2:中国结是人们用丝线编制而成的。

生3:我见过的中国结大都是红色的,过春节时我家买了一个。它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福”字。„„

3、师:一个小小的中国结,就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感觉,带着这些感觉,齐读课题。(板书:中国结)读这样的课题,声音不一定要大,声音大了,相反显得不美了,再读一次吧!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中国结,一起去了解它的变化无穷,一起去感受它特有的风韵吧!

二.初读课文.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1、谁来当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含蓄 寿桃结 结婚 柔软度 穿梭 琵琶 糖果盒 增添 装饰 惊叹不已 结绳记事

师:对于这些词语都理解了吗?

生:结绳记事

课件展示并说:谁能说说结绳记事都有什么作用呀? 生: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师: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其实课文的第一段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结绳记事。

课件出示: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他们运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结,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 “惊叹不已”,老师想考考大家,谁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就是非常惊叹。

师:这个孩子说得真不错。那现在咱们在文中找一找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惊叹不已。

师:咱们一起齐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惊叹不已。(课件)三.学习课文

1、咱们来交流一下,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惊叹不已,使你情不自禁生出赞美之心。

2、全班交流:

A、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运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结,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这让我惊叹不已。你的这一番回答也让老师惊叹不已。为你鼓掌!

B、我认为现在人们进一步将结绳精致化,把中华文化的含蓄特性表现出来,这一点也很让我惊叹不已。

师:那这一个个小小的中国结都表现了中国哪些文化呢?咱们看看这一段:

打一个寿桃结送给爷爷、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因为它代表着长寿;在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送上“同心结”的贺礼,他们也会满怀喜悦,心中充满甜蜜。

师:除了寿桃结、同心结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结?

爆竹结、蝴蝶结、玉米结、蜻蜓结

师:那你想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结给你们父母、亲人以及朋友呢? 生:我想送一个爆竹结给我的弟弟,因为他特别喜欢放鞭炮。这真是一个董事的孩子。

生:我想送一个玉米结给非洲的难民,这样他们就有食物了。你真是一个博爱的孩子。

生:如果我有一个蝴蝶结我会送给我的妹妹,妹妹特别爱漂亮,如果她看见这个漂亮的蝴蝶结一定会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的。瞧这个孩子多会表达啊,真有小作家的潜质。

师:孩子们,还有让你惊叹不已的地方吗?

生:我觉得把一根根小小的丝线缠绕成如此漂亮的中国结,真不简单。

师:是啊,这可不是一般的编织。(大屏幕上出现一双巧手编结中国结的视频资料,滚屏出现一段文字资料:一根红绳经过绾Wǎn、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编织后,可以变化出爆竹结、蝴蝶结、玉米结、蜻蜓结等数十种不同的花样!)

师:就这么一绾、一穿、一缠、一绕、一编、一抽、一结,(边说边辅以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一根红绳就成了一个工艺品,真可谓───板书:巧夺天工

师:你们喜欢中国结吗?(喜欢)老师也喜欢中国结,我还在学习编中国结呢!(学生很惊奇得看着老师,有点不大相信。)师:这样吧,我把我们的教材给你们看看,好吗? 生(爱好盎然):好。

师:不过呀,老师有一个要求,留意图上是怎么编中国结的?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只用了一根线。

生2:在编的时候,都围绕着那个起点。

师:是的。这就是中国结独特的编织方法。请看这一段话:

生(读):“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师:中国结的编织方法独特在哪呢? 生1:它是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

生2: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围绕着它的起点。师:(手指板画)是啊!不管这根绳子经过如何曲折缠绕,始终围绕着这个起点,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做—— 生:不离不弃。(板书:不离不弃)

师:那么它的起点也就是指它的——头(板画:头),这个“头”还指什么呢?谁能联系课文的内容说一说? 生: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师:再请看一段话:

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故乡。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师:是啊,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中华儿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这根绳子上的一部分。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一学生读,读得非常投入!)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同学们,你们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好? 生2:我觉得他“中华儿女同根生”这个地方读得好。师:中华儿女同根生,这个“根”指的是什么? 生:祖国。

师:老师也想读这个句子,行吗?

(师有感情朗读句子“中华儿女同根生„„离不开它的头”。)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1:我听出了老师把“同根生“读重了。

生2:我听出了老师把“这根绳子扯得再远”读得很轻,而且拖得很长。

师: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谁?

生1:我想到了华罗庚,因为华罗庚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师:瞧!他还能联系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来说。是啊!华罗庚虽然离开祖国到了很远的美国,但他还是回到了祖国。你还想到了谁? 生2:我想到了陈嘉庚。他是新加坡华人,他在厦门办了集美学村。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师:这些海外华人虽远离祖国,但他们依然心系祖国,这就是—— 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

师(手指板画):就如同中国结独特的编织方法,不管这根丝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海外的华人心系祖国,国内的儿女呢?

生:也一样心系祖国。

师: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 生:心连心的象征。(板书:心连心)

师:说得好,一定也能读得好。一起来读这些句子。(学生深情朗读“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殊喜欢„„心连心的象征”。)

师:这些小小的中国结像一个个小精灵,代表着中国的心,包含着中国的情。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地受宠?

生1:中国结受宠是因为它的外形很漂亮。生2:中国结受宠是因为它代表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生3:中国结受宠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寓意。

师:看来中国结受宠的原因可真多。既然中国结如此地受宠,那就让咱们一起走近中国结,一睹它的风采。(播放中国结图片)(课件呈现中国结有关画面,配以充满文学气息的讲解,其实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几千年的时间,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和“吉”谐音,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不属于“吉”的范畴,“吉”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中国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兴盛发达,流传至今。)

五、引导想象中国结丰富的寓意

师:是啊!中国结真不愧是民间艺人的杰作。请看这一段

它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指名读)

师:这是个什么句式? 生(异口同声):排比句。

师:是的,优雅的排比句写出了中国结丰富的寓意,那么中国结只代表这些寓意吗?

生:不是的,还代表很多寓意,因为这里有个省略号。

师:你真专心读书,不仅读懂了句子,还读懂了标点符号。那你能说说它可能还代表什么意思?

生1:比如它挂在车上,代表着一路平安。生2:挂在书房,代表着学习进步。生3:挂在商店里,代表着生意兴隆。

师:看来呀,中国结确实是具有丰富的寓意。能读好这个排比句吗?(能)老师也能读好它。这样,咱们来个赛读,好吗?谁敢和老师比呀?

(学生信心十足,纷纷举手。)

师:多自信的孩子!不过呀,老师和你们说实话,这个句子我已经读了很多遍了,为了显示公平竞争,你们也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提个醒,这可是排比句哦,你要怎么读好它。(生认真地读书)师:谁先和我比?

(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师:你读得真好!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朗读的肯定。听了你的读,我想我们班一定有很多的朗读高手。这样我改变主意,谁愿意代表老师和他比。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一名学生读。读完后,同学们也为他送上了掌声。)

师:你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看来,你俩的朗读水平是不分上下。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老师发现呀,咱们班不仅仅是这两位同学朗读水平高,每一位同学的朗读水平都很高。建议你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吧!(学生兴高采烈地为自己鼓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出色的朗读告诉大家中国结如此地受宠,是因为它具有漂亮的外形,丰富的寓意。

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孩子们读得激情澎湃,老师相信我们的中国结一定会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我们的创意,喜爱我们中国风味的传统工艺!布置作业

篇2:三年级七单元《中国结》

姓名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设东厂

B.废丞相设三司

C.建立锦衣卫

D.设六部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7.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1653年顺治册封“**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2.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3.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14.戏曲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昆曲的出现。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人物是()A.孔尚任

B.马致远

C.洪昇

D.汤显祖

1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重农主义”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3分)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4)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5分)

22.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清朝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材料二: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

材料三:五世**朝见顺治帝(右图)

(1)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二年”是哪年?“讨平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2分)

(3)材料三中,顺治帝赐予五世**什么封号?后来,清朝哪位皇帝册封五世**?封号是什么?(3分)

(4)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独”势力有所抬头。面对分裂祖国的行径,你最想说什么?(3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14分)【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3分)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2)“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它”作何评价?(4分)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分)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4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谁?(2分)

(2)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废除哪个中央官职?清朝在中央增设什么机构?始于哪位皇帝?(3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危害?(4分)

篇3:三年级七单元《中国结》

以往,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大多停留在感受民风、民俗的层面上, 总感觉意犹未尽, 也为此听过其他老师的课, 并请教了更多的同行, 但都没能获得什么新突破。而今, 再次教学这一单元, 我多方面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文本, 突然顿悟: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只是表象, 斑斓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 这才真正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精髓!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节日蕴涵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信仰、理想、价值观, 是我们民族之根。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例如,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忧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节日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却常常被忽视或忽略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 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 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有人说韩国“端午祭”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端午节没有申报太遗憾了, 这不也能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吗?上海某中学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答对三题为及格的话, 几乎80%的学生都处在及格线以下。去年, 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县”的活动中, 在我展示的一节省级优质课《端午日》上, 当我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多数学生表示过洋节是时髦, 传统节日没气氛。不可否认, 在90后的新生代意识里, 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挤压等。但是, 学校教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落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 在“韩流”“日流”“欧美流”正严重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 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肩负起将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呢?

一、思想上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认识

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主要是它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绝大部分节日中, 都留有大量神话故事、文人作品、民间谚语, 如人祖传说、屈原故事、节日诗词等。节日文化还包含着绘画艺术, 民间在过春节、立春、清明、冬至时, 留下许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图画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中, 祭祖时多绘有祖先神像, 这都是民间绘画的形式之一。节日文化中饮食文化也很丰富, 如春节的饺子、年糕, 元宵节的汤圆, 端午节的粽子, 中秋节的月饼, 重阳节的菊花酒, 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 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饮食, 至今仍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佳品。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划龙舟等, 这对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许多文艺形式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艺的土壤。

二、课堂上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作品还有很多, 上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教育。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更能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 交流各自不同的认识, 辩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节日文化汇编成讲义, 课后分发给学生阅读, 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感性认识。我教学本单元时, 就汇编了“端午节文化”“春节文化”“中秋节文化”等讲义。如“端午节文化”, 包括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歌谣、诗词、图画、少数民族过端午、海外华人过端午等多项内容。我还穿插播放了2006年春节期间央视十套播放的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的视频。学生读后、观后反应相当强烈, 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三、组织“节日文化”系列活动

在校园内,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形式, 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给学生, 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燃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例如,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时, 就利用课外时间分两次对全年级的学生做了“节日诗词”的专题讲座。学完本单元后, 就要求学生办一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各显其能, 涌现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色彩缤纷的好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画廊中展出,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此外, 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本身产于民间生活, 因此对孩子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培养更要延伸到课外去。因为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比课本的讲授更有生命力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每个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 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如清明节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表达了对祖先或逝者的怀念, 回顾和重温了家庭之源、民族之根。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 必须重视传承节日文化, 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开阔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 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 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 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留住我们的根!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初中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编号:E-c/2009/052) 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 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篇4:三年级七单元《中国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酝niànɡ()黄yùn()抖()衣()

2.填空。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

⑤《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宏伟气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②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5.对何其芳《秋天》中的第二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这节诗描绘了一幅“霜晨归渔图”。

B.“冷雾”一词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相吻合。

C.“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节诗中的“清晨”相呼应。

D.“游戏”一词暗示了渔人劳而无功的惆怅。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__________①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__________②__________!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7.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

春天不是一种气象和景象,它是一种生命状态。正如 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安闲,都是生命的状态。春天是生命的勃兴。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选文,完成8-11题。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许多景物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请你列举一例,并陈述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三个分句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选文第④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描绘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词中描写春景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较为熟悉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春到瘦西湖》,完成12-16题。

春到瘦西湖

傅晓红

清晨,踏着青麻条石砌成的石阶,从御码头登上古色古香的画舫,向瘦西湖驶去。

窄窄的湖道,漫溢着春天的桃花碧水,宛曲逶迤地前行。两岸远近的楼台亭阁隐现在水洗般的翠色新叶中。烟花三月,我来到扬州,有幸感受最美季节里的瘦西湖。

临水的“冶春”茶社,是最让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那是座“茅屋”茶楼。弯翘的飞檐突入湖道,半架坡面用银黄色的茅草苫顶,下面当然是古旧的板壁和花窗。花窗朝着常年飘动着氤氲水汽的湖水,依窗而坐的应是位乌髻上插着珠簪,粉脸上描着娥眉,着绿袄红裙怀抱琵琶的扬州美人。

如今,从洞开的花窗朝里望去,扬州百姓世俗生活的场景呈现眼前:三两围坐的布衣百姓,以老年人为多。临窗的桌上摆放着碗盏茶具和冒着热气的蒸屉。人们吃着点心品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谈古论今。人声、茶香与蒸饺鲜味同从窗口逸出,那是叫人欢喜的鲜灵灵的世俗气息。这里是扬州百姓早晨“皮包水”常到的地方。

画舫缓缓前行,两岸一步一景。光看看各景点的匾额题名,就能体会出它们的秀美与典雅。“香影廊”“绿杨城郭”“问月山房”“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美景目不暇接,我却更多地留意观察扬州人。

树丛中有遛鸟的大爷,花圃前有打拳的大妈,神态举止、肤色衣着都能让人感觉到他们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瘦西湖的特色在于它的纤细窈窕,周边绿地也极少开阔,园中小道大多顺坡迤逦,绕树穿藤。扬州市民的晨练就少了我们南京大广场人多的气势,却有了别样的风韵。

画舫过了虹桥,湖面豁然开朗。湖水波光粼粼,两岸桃红柳绿,瘦西湖的美妙春景此处最能体现。右边有鹭岛,岛上树林茂密,植被丰盛,只只白鹭在树丛中自由自在地翻飞、歇息;左边是瘦西湖著名景点“长堤春柳”。沿湖一道长堤,逶迤数十里。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一桃一柳,相间成行。刚抽芽嫩绿色的柳枝随着微风,拂过湖面,婆娑起舞。白、粉、朱各色桃花间或其中,艳丽缤纷,色彩强烈得让人兴奋。

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热闹的地方。湖面上游船穿梭,载着古装艺人的表演船,吹拉弹唱着与我们擦肩而过,飘进耳的是欢快的《杨柳青》曲调。许多小划子停靠在湖边,等待生意。船娘们全都穿着蓝印花布袄裤,都年轻,脸上红扑扑的,保留着些许纯朴的乡土气,据说她们都来自水乡宝应。我仔细地打量她们,她们也好奇地观看我们。

坐在“熙春台”喝茶时,天空飘起了春雨。最美的雨中湖景竟有幸让我们在一天中见到。

推开“熙春台”的八扇大窗,窈窕、袅娜、妩媚的瘦西湖尽入眼帘:湖上起雾了,迷迷蒙蒙的烟雾与片片雨丝,网成一遍,宛如水天一色。细雨中的柳更翠,花更艳。莲花桥、白塔、四桥烟雨楼——全都笼罩在烟霭薄雾之中,朦胧、缥缈、空灵,极似一幅清幽淡雅的中国水墨画。我看得痴了、醉了,完全迷失在画中了。古人夸赞瘦西湖的种种美与妙,此时我方能体会。

1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游览瘦西湖所见的景色?文中哪些细节能表现出时间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景一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本文作者看来,瘦西湖的特色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认为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热闹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任选一角度,对文章末尾一段的画线句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17.题目:家乡的____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要求:①从括号内的四个选项中任选一个填到横线上,补全作文题目。

②以写景为主,但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酿晕 sǒu suō 2.①风正一帆悬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把酒话桑麻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⑥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 ①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②玄奥:玄秘深奥。 ③落地:指婴儿生下来。 4.①对偶②比喻③反复 5.D 6. A 7.示例:夏天的张扬秋天的成熟

二、(一)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举例正确、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在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草人格化,使它富有动感和情趣。9.不可以调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的三种颜色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一一对应。10.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写春风,分别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11.答案符合要求即可。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二)12.时间:烟花三月(春天)的清晨。“树丛中有遛鸟的大爷,花圃前有打拳的大妈”及人们在茶社喝茶等细节表明是早晨;“刚抽芽嫩绿色的柳枝随着微风,拂过湖面,婆娑起舞”“白、粉、朱各色桃花间或其中,艳丽缤纷”等都是春天特有的风景。 13.以作者游览瘦西湖的行踪为序。 14.瘦西湖的特色在于它的纤细窈窕,周边绿地也极少开阔,园中小道大多顺坡迤逦,绕树穿藤。 15.湖面上游船穿梭;表演船上的古装艺人吹拉弹唱着与我们擦肩而过;许多小划子停靠在湖边,等待生意。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出细雨中的瘦西湖的美丽景色。

篇5:七年级上册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过有情趣的生活

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

集体备课时间:2010年11月2日

年级:七年级 主备人:王如华

备课组长签名: 集体备课教师签名:

备课课时:4课时 教科处意见: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自我、驾驭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进行学习和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向上情绪状态,引导学生发展良好情绪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预习重点: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三、预习难点: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

三、预习方法:

自学、小组讨论。

五、预习提纲:

1、情绪体验——小游戏

通过游戏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理性地掌握情绪及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知识,又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2、情绪搜索——“比一比”

全班分成四大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类情绪,情绪词语接龙情绪搜索——“析一析”:学生在上一环节的活动中,分析自身的情绪变化,发现对同一事件会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复杂情绪 以活动为载体和主要渠道,通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情绪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不同类型的情绪组成复合情绪;依托现实的活动情景,让学生课堂上体验情绪与个人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3、情绪探究——分析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a流放中:“„„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b大赦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 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d据我国史记记载,伍子胥在过韶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其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e《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喜极而疯”。

4、情绪驿站——认识到调节消极情绪有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积极情绪。

A谈一谈:你经历过的最高兴、最悲伤、最愤怒、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它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

B看情绪漫画,请充分发挥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展示课

学生分小组展示成果,学生、教师点评:

1、学生表演四种基本情绪类型

2、展示搜索到的四种基本情绪类型的词,说说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3、说说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a流放中:“„„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b大赦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 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d据我国史记记载,伍子胥在过韶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其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e《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喜极而疯”。

教师总结:喜怒有度: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

4、情绪需要调节吗?怎样调节?

A谈一谈:你经历过的最高兴、最悲伤、最愤怒、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它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

B看情绪漫画,请充分发挥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师生共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当我们把欢声笑语撒满校园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一起用愉快地心情去拥抱灿烂的明天吧!

达标测评课

一、单项选择题

1.“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这句话表达的情绪是()A.愉快

B.兴奋 C.忧伤

D.恐怖

2.烦恼是心灵的垃圾,是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的病毒“。这就是说()A.烦恼是不合情理的 B.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没有任何烦恼的生活 C.成功的人从来没有过烦恼D.烦恼对我们起着消极作用

二、情境问答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这段歌词写出了老师工作的哪些特点?

四、情境辨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早晨上学时,妈妈又叮嘱你路上小心 想法一: 产生的情绪: 想法二: 产生的情绪:

2、考试失败了 想法一: 产生的情绪: 想法二: 产生的情绪:

三、问答题 请回答:

(1)故事“杯弓蛇影“中导致此人生病的原因是那类情绪?(2)这种情绪对人的健康又什么影响?(3)情绪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二框

学会调控情绪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情绪能不能控制?怎样控制?举出实例

活动一 阅读与感

阅读:a面对着同样的半杯水的不同态度

1962年,在美甲天下的桂林,一位女孩因三次高考落榜,爱情失意,准备在此寻短见,幸好她的一本日记失落在地上,被郭沫若拾获,笔记上有绝命诗一首,并有对联一幅。郭沫若看到马上叫人寻找女孩,找到女孩,郭老当面劝导,并将女孩的对联进行改动,女孩接受了,并安全返回。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里。” 感悟: 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也就是说理智可以控制情绪。因为,理智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排解不良情绪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如何正确把握情绪?

二、预习重难点: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如何正确把握情绪? 同呼吸,共命运!

情景一:同桌同学弄坏了丽丽的钢笔,也不道歉一声,扔下笔就走,丽丽非常生气,憋着一肚子气回家,一进家门就冲着妈妈“火”起来„„

情景二:今天的外语考试,张微微得了92分,她高兴极了,大声嚷起来,而微微的同桌同学先是默默地坐着,然后趴在桌上„„她的试卷上写着“58” 情景三:凌晨一点,小球迷王刚盼望的足球赛终于开始了„„“好球!太棒了!”他兴奋地叫着、跳着„„周围的邻居都被吵醒了 问:他们的情绪表达合适吗?为什么?

展示课

学生分小组展示成果,学生、教师点评:

1、情绪能不能控制?怎样控制?举出实例

感悟: 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也就是说理智可以控制情绪。因为,理智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排解不良情绪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他们的情绪表达合适吗?为什么?

达标测评课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证明智慧的欠缺。”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聪明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B.聪明的人是不会伤心的C.人们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D.适当的悲伤是人之常情,过度的悲伤则是十分有害的

2.巴格达男孩贝恩在美伊战争中失去了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妹妹,每当想起妈妈和妹妹时,他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蒙上被子,大哭一场。贝恩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心理换位 B.合理发泄 C.自我暗示D.升华

二、问答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郎含恨而死

1、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情绪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这是一份根据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和模式要求做的《做情绪的主人》教学设计。(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学习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在教学教学时,我觉得不是很顺。从教以来我县教学改革曾经历过: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杨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今后,我不知道还要学什么经验。我不得不拷问:究竟有几种教学模式适合于我们的实际教学?

第七课 品味生活 第一框——情趣与兴趣(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挖掘学生的自身资源及课外资源,分析情趣的来源和情趣的意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情趣,发挥名人效应,并使之成为其努力的方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情趣来源于兴趣,而兴趣的最高境界是志趣。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趣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具有艺术意趣的生活方式。有情趣,就是懂得生活的艺术化,情感化。人们追求情趣,就是要学会以多种多样的艺术的生活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长久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态与心态,别让心灵荒芜,光阴虚掷。录像:《朱德的兴趣爱好》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富有情趣。情趣与兴趣有何关系呢?我们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趣呢?

[新课]

一、情趣与兴趣(板书)

(一)情趣源于兴趣(板书)

人们的爱好、兴趣愈广泛,人们的生活就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愈加深刻,人们就会对生活愈加产生浓厚的情趣,人们也就愈加热爱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放飞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稚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因此,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展示。如:爱好集邮者的集邮册;爱好旅游者的照片或视频;小制作、小发明、绘画作品、音乐表演等。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就是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二)情趣中的雅与俗(板书)图片:丰子恺漫画

学生谈看完漫画之后的感受。

师:一种以毛笔草草勾出的图形,黑白两色,且尽是身边细事,更不要细密的构图,却有种特别的韵味,令人回味不尽,常看不厌。

作者对于世事人心的敏感细察,对儿童的挚爱,对自然的倾心和对于人生的执着,经由笔端源源地发泄出来,几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丰子恺漫画的魅力就在这里。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品,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又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它们在让人怦然心动的同时体味到了生命的乐趣。这就是高雅情趣的无限魅力。那么什么是庸俗的生活情趣,什么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它们对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联系当地社会风气、文化氛围及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讨论分析哪些情趣是高雅的,哪些是庸俗的,为什么。

或者选择当地热播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各抒己见,点评其是真正的艺术还是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商业俗物。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相区别的标准:健康、向上、文明、科学。

学生谈自己读到一本好书、欣赏一幅妙画后的感受,以及集邮、收藏、养鱼等各种兴趣爱好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庸俗:打游戏机通宵达旦、抽烟、酗酒、口出污言秽语、阅读不健康书刊等。我们知道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庸俗的情趣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丧失远大的志向;而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因此我们——要学会鉴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最后总结出:高雅的生活情趣对社会与自然界中的事物和景象的理解是深层次的,它不仅可以拓展人们的事业,培养人们多方面的能力,而且通过对美的一切感受力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又产生一种动力,影响着人的性格、情操,甚至整个心灵。生活情趣低级、庸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追求暂时的快乐。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学生小结。

〖活动〗心灵汇通

兴趣重新分组,以最具代表性的兴趣选择自己的组。

请问:当你从事你所感兴趣的事情时,有没有同书中主人公一样的感受,交流一下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一种体验,能不能表达或表演出来。

分析一下兴趣有什么特点。

在你广泛的兴趣爱好中有没有比较偏爱的,或一直坚持去做的?

有些兴趣是不是己经成为你生活中不可缺小的一部分?

情趣在兴趣基础上产生,通过兴趣表现出来,是高一层次产生的兴趣,它就好比一座成功的金字塔,广泛兴趣爱好是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情趣,可见情趣源于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无论是基础“兴趣”,还是高一层次的“情趣”,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给你、父母、老师带来苦恼,现在让我们挑战第二关。

〖活动〗激情言论

师:我设计了一棵智慧树,树上有三样宝物,每点击一样,宝物就会出现一个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谁来点击?

问题一:中学生应不应该读课外书?

问题二:谈谈你对上网的看法?

问题三:对不感兴趣的科目应不应该学?

教师:通过我们的分析,你们认为情趣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重要吗?有多么重要?让我们挑战第三关。

〖活动〗再攀高峰

谁能说说你的生活情趣给你带来的重要意义吗?

能不能说说,情趣在一些成功人士成长道路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吗?

瓦特,有一次用茶壶烧水,水开了,热气顶起了壶盖,他紧紧地盯着壶盖一动不动,姑妈说他在偷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成为了著名的发明家。

列举比尔·盖茨、爱迪生、鲁班„„(略)

面对成功人士的成才之路,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你们知道吗?这时你们的情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这就是“志趣”。所以,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努力将生活中暂时的、一般的兴趣升华为长远的志趣。这样成功的作为又多了一项,你们也会走向成功的金字塔,有信心吗?我对你们充满期待,下面我就来检验一下,你们到底具有多少潜能达到这个层次,来挑战第四关。

〖活动〗我的舞台

把你想开发的、存在潜能的情趣展示出来,(笔墨、纸砚、剪刀、彩纸、萧、笛、口琴、球等,能说的说,能跳的跳,能展示的展示,兴趣小组可以合作。)

[新课总结] 把同学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回赠给他们,作为对本节课的回忆,希望同学们努力培养发展自己的情趣,因为他会让你们品味到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七课 品味生活 第二框 ——追寻高雅生活(1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活情趣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2、知道陶冶高雅生 活情趣的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在生活中自觉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的美好,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对学习、事业与前途充满信心,自觉融入社会生活。

二、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难点:自 觉融入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追寻高雅生活

你们喜欢唱歌吗?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唱一首歌,大家愿意吗?(生:略)

师:谢谢!(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师生齐唱)

师:大家对这首歌的演唱者——容韵琳是否象对这首歌一样熟悉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容韵琳。(多媒体显示:容韵琳——做个中国人真好)

师:“做个中国人真好!”这句话表达了容韵琳的一种什么情感?(生:略)师:容韵琳的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情操是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例如: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发展到爱人民,由爱家庭发展到爱集体、爱家乡、爱国家,等等。这些情感的变化通过一系列高尚的行为表现出来,就说明情感升华为情操。解放军战士徐洪刚为保护一名妇女的生命财产安全,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斗歹徒,这就是一种爱的情感的升华。这种高尚情感也是一种情操。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的言行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吗?(生:略)师:好,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名人名言。

师:这些名言反映了这些名人的高尚情操,那么,我们作为平凡人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情操吗?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怎样形成的?你想知道吗?大家“想知道”的这种心理就是好奇心。(多媒体显示:好奇心是追寻高雅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师:你想知道自己的好奇心有多重吗?好,让我们来做个心理小测试。(多媒体显示)(生:自测)师:知道了自己的好奇心的多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呢?请看两则材料(多媒体显示),想一想:好奇心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然后就此辩题展开辩论。(生: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师:同学们的辩论真是精彩。哪位同学能为这个辩题作个简明的概括?(生:略)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奇心强是好事还是坏事。当好奇心指向善和美的事物时,它就可能造福于人类。比如说,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青少年时代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才走上了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之路,而当好奇心与恶结缘时,它就会让人们陷入深渊,比如说:毒品等,人们一旦因好奇心而尝试,就会走向死亡之沼泽。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是什么心理现象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师:这些心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讨论后回答)(生:讨论并回答(略))师:这些心理现象就是从众心理。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鉴别能力而盲目从众,也就是随大流或模仿别人,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多媒体显示:培养正当的好奇心,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是陶冶高雅情趣的起点)师:光知道追寻高雅生活的起点,要达到追寻高雅生活的终点,是远远不够的,在追寻高雅生活的旅途中,有一个重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两个小故事:(多媒体显示)师:我观察到有很多人在笑,你们为什么笑?Z(生:略)师: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这个人是谁?(多媒体显示图片和问题)(生:略)师:是呀,乐观、幽默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把快乐带到哪里,把阳光洒在哪里,我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养成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更多地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多媒体显示: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重要条件)

师:其实,许多同学的生活情趣是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发现并逐渐培养起来的。请欣赏这些图片,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他们丰富的文化生活。(多媒体显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你喜欢的文化生活有哪些?生:略师:我真想目睹同学们参加各种活动时的风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生:情趣展示)师:我想采访一下展示情趣的同学,你参加文化活动会影响学习吗?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生:略)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裘苑怎么说(多媒体显示)

篇6: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社戏2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2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教材分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等。

3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4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你知道我们常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给大家讲讲。讨论,交流。

2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3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社戏(一)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3.能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在上一个单元,我们领略了快乐美好的金色童年,请大家讲一讲童年留给自己最美好的回忆。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让我们一起跟随他去看一出《社戏》。倾听,讲童年趣事。

2布置任务:请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为什么?阅读课文,思考。

3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社戏”。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再读课文,结合文章的标题“社戏”,说说按事件的发展进程可将本文分为哪几部分?速读课文,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问题情境:从课文的描述来看,当夜的社戏其实并不精彩,但为什么作者说“以后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思考,小组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

5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请给大家讲一讲。讲述。

教学反思

第三块:赏析月夜美景。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布置任务:在社戏途中有两处景色描写,请放声朗读。你觉得美吗,为什么?如果你处在这几段文字描绘的情境中,将是怎样的心情,有怎样的感受?诵读,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3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你有没有过“人在图画中”的经历?描绘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小组讨论,交流。

4组织交流、评价。讲述,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3课时 社戏(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课堂学习:

第一块:平桥村人物谱。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我”之所以喜欢平桥村,除了“社戏”外,更为关键的是还有一群淳朴、友爱的小伙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

3问题情境:请给平桥村的村民写一个人物谱,分别用几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身份、性格。思考,.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有人说双喜他们偷豆的做法是应该批评的,你认为呢?讨论,交流。

2组织辩论。分组,辩论。

3主持、参与、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第三块:平桥村印象。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情境:你喜欢平桥村吗,喜欢平桥村的生活吗,为什么?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各抒己见。

3问题情境:如果平桥村要发展旅游业,请你给他们写一则导游词,你将怎样写?思考,.写作。

4组织交流、评价。自评、小组互评。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请写下来。

第4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能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掌握虚实相生的写法。

3.能体会赛龙船表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学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边城》。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我们这儿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湘西茶峒人民的端午日。倾听,讲述。

2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沈从文的情况。介绍沈从文及其《边城》,其他同学补充。

3布置任务:请阅读课文,说说端午日这天湘西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和我们这儿的端午习俗有什么异同。阅读,思考。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上一篇:XX幼儿园防震演练活动总结下一篇:太平人寿新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