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阅读作文

2024-04-19

梦·阅读作文(精选8篇)

篇1:梦·阅读作文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足可见书中的故事是多么的妙趣横生,书中的知识是多么的浩瀚无穷。闲暇之余,一本好书足可让你打发一个下午的悠闲时光。以书为友,与书做伴,感悟这书中的悲欢离合,人生百味。

在孩提时期,我对阅读并不感兴趣,只觉得书籍枯燥无味。偶尔粗略地阅读几章,也只是囫囵吞枣,并未真正地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每每在叙写文章时总是冥思苦想却又无从下笔。在感叹写作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挥洒自如,别具一格时,我也慢慢懂得了读书的作用,书籍不仅能使文章优美充实,更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之后我便遨游在书海中,把书视为最亲密的朋友。我开始阅读像《西游记》,《红楼梦》这类的古典名著。还有像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也颇受我的青睐。我酷爱历史书,特别是像《明朝那些事》之类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的史学作品。

在读了这么多书后,我更感悟到读书应该多读,但更应该读精。择友如藏书,则以少而精。读书便应该像择友一样,不在多,而在精。这才算是真正地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别具一格,意味深长的作品。比如在读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时,我可能会注意他描写,刻画动物的手法,思索要怎样才能把情节写得更加生动有趣。在看到一些好词佳句时,也会多读几遍,并把他们摘入下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也会思考,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与情感,想要传达出怎样的共鸣。

在读了这么多有趣又有益的书后,我的写作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写作文时也不像从前那样力不从心了。只要有了思绪,便会挥洒自如,一篇词句生动的文章顷刻间展现在眼前。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益处和乐趣。

如今我会在午后端一杯香浓的奶茶,坐下静静品味书中的故事,分享它们的喜怒哀乐。书中那驱散一切阴霾的力量,可以点亮我们心中的理想,照亮我们心中的方向,让我们为这中国梦共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阅读点燃中国梦。

篇2:梦·阅读作文

我读的第一本国内名著是《红楼梦》,我格外喜欢书中的黛玉。那多愁善感的女子,凉风轻拂,飘飘裙裾,翩翩广袖,树下含泪葬花。那巧手慧心的妙龄女子,又或是,净了手,配了线,微垂了手,银针穿过丝缎,绣成一只小小的荷包,赠予宝玉……这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最终以黛玉之死而告终。梦里梦外几多愁,枯萎了谁的心殇,浇熄了谁的情爱,苍白的记忆变成一抹忧伤散落风中,千古流芳,无言的结局,犹如手中的细沙,终以安静的姿态,沉入流年,也悄悄在我心中埋了一颗种子。那时起,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抒写世间凄美的爱情。

之后,我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看尽了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痛失挚友,背井离乡,但幸运的是,在书的最后,她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那个歧视女性的社会,她寻找着平等和自己的幸福。她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的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的脑海中时常出现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简爱,她总是告诉我,人的价值=尊严+爱。是的,那时起,我想抒写世间的正能量!

最后,再来说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这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的。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深深震撼了我。保尔·柯察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但无论怎样,却也磨灭不了他的坚毅。这是一部凝聚了作者心血的书籍,一部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著作!那时起,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抒写世间的励志传奇!

我愿意将我的一切情感倾注笔尖,包括我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希望和挣扎。我会让笔杆在我手中灵活舞动,让情感不受束缚,任意宣泄。我希望我以后写的每一本书都能给每个人以快乐,给每个人以力量,给每个人以希冀。

篇3:让阅读伴着天使梦翱翔

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以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为突破口, 以读好书为载体, 打造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生, 营造书香校园和书香课堂;让书香熏染孩子,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思考成为阶梯;用书香滋润师生的心田, 用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 用活动引领学生成长, 着力打造书香人生。

一、打造书香校园, 开辟阅读空间

“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书香弥漫的校园, 优雅舒适、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 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全力打造校园文化, 力争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 每一株花草, 一砖一瓦, 一石一柱, 都有文化之气, 都含育人之理。我校的景石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教室文化和报栏文化等, 格言警句琳琅满目, 经典诗文俯拾皆是, 校训班规激情洋溢, 目之所及, 身之所处, 无不被浓厚的文化所熏染, 真是学园、花园、乐园相映成趣, 自然、人文、景观和谐怡人。

学校设有两个图书室、两个电子阅览室, 由专职教师负责, 师生随时可以借阅, 每班一节阅读课, 由班主任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每一个班级都有图书角, 学生自带喜爱的图书放入班级图书角, 由班级小管理员统一保管, 学生可以随时借阅, 轮流阅读。期末将图书归还给每个学生。

建立图书分享平台, 学生把读过的图书和画报拿到“校内图书市场”, 交换阅读书目, 交流阅读心得, 分享读书笔记。我们还与农村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 同学们将自己读过的好书, 捐出一部分送给乡村小学和希望小学的孩子, 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二、培养读书习惯, 实现“天鹅之梦”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虽然书里收藏着百代精华, 却不是所有的人都爱读书,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首要工作任务。

1.教师榜样引领

要教会学生读书, 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自己必须先会读书、会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点知识, 自己就要有10倍、20倍的知识, 这样在授课的时候才能不局限于教材, 真正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 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份报刊, 每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月读一本教材之外的书籍, 读后必须有摘抄、有心得, 学校认真查评。学校鼓励教师每月参加一次读书笔会, 切磋业务, 以文会友。好书大家读, 美文共赏析。教师每月交一篇优质教学案例、课后反思或教学论文。学校聘请专家评审, 优秀文章推荐报刊发表或结集出版。目前我校教师已在各级报纸和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 编辑出版了《弦歌新韵》、《丑小鸭》文集、《丑小鸭》续集等八本书。

2.成立兴趣小组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我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小组和作文兴趣小组, 由优秀语文教师分期、分年级辅导学生。其成果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大赛”和作文竞赛及《丑小鸭》校报上展示。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 爱上阅读, 喜欢写作, 写作畏难情绪自然消失。

3.办小报激励笔耕

为了强化阅读效果, 学校建议学生“每天精背一段, 每周精读一篇, 每月精写一文”。本着“采集文艺小花, 鼓励儿童笔耕,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教育质量”的宗旨, 筹建了“丑小鸭”文学社, 创办了《丑小鸭》作文报, 并和《周口晚报》合作, 创建小记者站, 引导小学生读书、观察、练笔、投稿, 为数千名儿童提供了作文登报的机会, 被外地报刊转载500多篇, 有200多人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 有16人成为《中国少年文学家》记者, 有1 000多人实现了“天鹅之梦”, 走进大学深造。

4.网络提升水平

中高年级各班师生在网站上开博客, 写文章, 与更多的人交流学习。在校信通网站开通“班级博客圈”, 师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推荐佳作阅读, 交流心得, 创作文章, 彼此点评, 相互激励。交流中,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还和省内外的优秀学子成为书友、笔友, 结识诸多名师, 在名师指导下更有效地阅读。

三、引领学生读书完善评价机制

陶渊明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这应该是善于读书的极致。读书要有思考, 才能心领神会, 才能增长智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 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有思考的阅读首先要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不刻意地追求朗读的技巧, 而要“眼到、口到、心到”, 把思想融进所读的文字里, 与作者同进同出、同喜同乐, 被文字触动心弦, 与作者神交神游。

1.倡导晨诵午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们抓住每天的晨读时间, 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 让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 长期坚持, 在朗读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热爱。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朗诵一些意境明快的诗歌, 用诗歌愉悦一天的心情, 为孩子的诗意人生奠基。我校的晨诵, 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 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理解与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

午读, 就是利用午后时间, 让儿童阅读大量的好书, 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打下浓浓的底色。午读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学生童年的书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对书本的理解能力也不同, 学校要从大量的童书中, 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2.鼓励拓展阅读

每一节课, 教室里都有激烈的讨论, 或热情洋溢的朗读,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思考, 把学生带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比如学习《爬山虎的脚》, 同学们就会掀起读叶圣陶文章的热潮;而学完《赤壁之战》, 大家会传看《三国演义》。

3.倡导经典引路

中国是文明古国,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先留下来的典籍和思想被世界所尊崇, 华夏儿女必须传承下去。背诵经典, 是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的功课。我们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百孝文》等经典编到校本读物《养成教育》之中, 每一个走进周口实验小学的学生必须熟记于心, 身体力行。

4.推荐阅读书目

为提高阅读的质量, 学校向教师和孩子们推荐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以小学生的年龄段为经、以新的阅读核心价值和理念为纬, 组织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以及小学教师共同研制, 参考国内外近50个儿童文学奖项和100多种推荐书单, 从数万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中, 精选出能够为中国小学生打下精神底子的基础图书。这些书目, 为学生节省出许多选择书籍的时间,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完善评价机制

为了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保持读书激情, 我校采取了“一查二评三展示”的评价措施。班主任检查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情况, 同年级开展读书博士和作文状元评选活动, 并公开表彰;全校举办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作文大赛等活动, 激励小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4:阅读:中国梦的“梦工厂”

很多的时候,人们宁愿谈论理想、愿望和奋斗目标,而把梦藏在心底,原因是梦常被误解为虚幻、不真实和“不着调”。的确,梦与理想在一定语义上存在着关联、相应和对称性,可以替换使用,但它们之间是有差异的。梦的本质是有色彩,有浪漫,有心灵的呼唤、精神的感应和强烈的憧憬,在某种意义上,梦是更具人本、人性、人生和人活着的意义的。但有一个误区,一谈梦就要圆梦、梦想成真。特别是一些社会组织管理者们,习惯于把梦与GDP画上等号。我们说,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上富裕繁荣,不要虚幻的空想,更不要白日做梦,当然是好事,而且梦想只有变为现实才有力量和意义。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人们以梦的方式表达某种生活的、社会的,抑或政治的诉求,表达这种诉求的热切和执着,本身就是精神层面和心灵深处的东西,是实体的、物质的、现实生活的对应面。没有人们丰富、细腻、多样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当社会过度物质化,甚至物欲喧嚣的时候,梦想就会变得残破。因此,筑梦也罢圆梦也罢,“中国梦”不能忽略非物质的文化的精神的那一面,不能少了社会对人的内心的呵护,只有这样的梦才是圆满的。

回到本文的话题上,人类的、民族的、城市的,乃至一个人的阅读生活,它的意义和价值,它的行为方式,是最契合人的梦想,包括契合关于“中国梦”的高雅而高尚的行为,如此评价和论说是绝不过分的。书香致远。阅读支撑想象,文学的梦、艺术的梦如此,经济社会的梦想亦如是,社会主义就是从书本从空想再到实践的革命的运动。书是精神的载体。物质的东西再发达以至于无比牢固也是可以朽掉的,上千年的唐宋,其肥马轻裘和雕梁画栋已不复存在,而流传不朽存活于人心的是唐诗宋词。一部书即是一盏亮着的灯,走进它,可以化解、稀释心中的郁结,内心会温暖、亮堂起来;有如梦想的浪漫和力量,可以驱动人,给予召唤和引领,甚至奋不顾身。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这个人和这个社会梦的外化,而阅读是这种外化的标志;有梦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而阅读是这个民族希望与梦想的“梦工厂”。

以书为“媒”的出版业,是一个深度参与国家和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崇高行业,它的价值关乎人类文化、知识和精神的赓续与传承,当然关乎中国梦的缘起与实现。如今,功利的诱惑,空心化和泡沫化的侵蚀,以及资本、技术的打压,传统出版正处于一个从未有过的艰难局面。但是,作为出版人,我们还是热切地看到国家和人民筑梦工程的桩基,在徐徐夯下,此情此景令人心动,它是美丽的憧憬,也是出版事业的希望。前面说过,阅读是最契合梦想的一种精神行为,同样,梦想给阅读带来机遇。希望和机遇中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一种担当,本人的理解和诠释是三个核心词——使命、坚守和突破。使命,就是出版人要为国家和人民的筑梦大业勇敢地担当起精神家园的关注与呵护,给富裕起来、正在富裕和渴望富裕的人们精神的滋养。坚守,就是传统出版还有一部分读者偏爱,还有特定的目标人群和“追求者”——他们是传统阅读方式的宝贵承载和伊甸园,满足这种需求,也是满足传统出版人自身的功德。突破,就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全球有20亿人被网络捆绑,中国也有2亿人口以上的网络读者,并且人数在不断地扩展。忽略这部分人群,忽略他们的阅读方式,不啻于忽略出版的存在和出版的价值。世界在变,介质在变,而阅读未变,尤其是阅读行为的本质未变。出版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是非得出版纸质图书,而是传播有益有价值的精神和文化。所以,我们要跳出窠臼,扑下身子,跨界新媒介出版。内容的组织、选择与传播是我们擅长的,也是永远不变的担当。

篇5:我的阅读梦作文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爸爸和妈妈去上班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家,突然眼前一亮,一本书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便拿起这本《童话故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就这样,我便和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爱看的书,种类很多:从卡通的漫画到悠久的历史;从有趣的童话到奥妙的科学;从滑稽的阿凡提到智慧的朱元璋。最喜欢看的当然是童话了,因为童话是幻想,它既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民间传说,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写照。

古人云:“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你会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你会体会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深刻哲理,你会品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

篇6:我的作家梦来自阅读作文

阅读,给我带来了梦想,像汪洋大海里的一个指向标。无聊的时光,怎能让它白白流逝呢?拿起一本好书,闻着清香淡雅的书香味,实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古代诗人说得甚是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难道不是吗?

小时候,只是喜欢与其他的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最后玩得汗流浃背,回到家中,又是妈妈的一阵唠叨。现在的我已经爱上了书。似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它。

小时候,总是想着当一些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但现在想着,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但我的心中似乎有着一颗小小的种子,它正成长着。我相信,终有一天,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便是我的作家梦。

我很敬佩那些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作家。比如说:郑渊洁,他可是被称为中国的童话大王哩!我可是他的铁杆粉丝呢!虽然他身上有着那么美丽的光环,但是,我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肯定有着他辛勤的浮出。阅读书籍,去领略千百年来国内外著名作家智慧的结晶。

还记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吗?小时候,他家里的经济不是很好,并没有钱去买书,而且村里几乎没有书刊和书店,可是他为了读书,不怕辛苦,徒步走到邻村里去借书看,那时他已经累得满脸大汗,可一拿到书,那些疲惫就已甩到九霄云外去了,难道书真的有神奇的魔力?

或许,成为一名作家,不仅仅是要阅读大量的书,还得具备勤奋努力的条件哩!想成为一名有用的人,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想要成为一名作家,继续加油!

袅袅书香润心田,成长因阅读而精彩,让我们一起踏上文化之旅,去感受阅读的快乐吧!

篇7:我的历史梦来自阅读作文

山川泻出飞流直下的瀑布触动了河流的心灵;大地伸出招展在阳光下的枝叶触动了天空的心灵;是你,《明朝那些事》,触动了我的心灵,激发了我对历史的热爱。我的历史梦来自阅读,由《明朝那些事》开始。

“这是妈妈新给你买的书,《明朝那些事》,拿去看看吧。”刚刚还沉浸在电视剧情节中的我顿时被这个晴天霹雳打醒,转头愕然地看着妈妈,直至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后,立马使出我的撒娇神功,满地打滚地说:“妈妈,我才不要看呢,这种书肯定很无聊。”的确,在我心里,历史学家一定都是一个个架着金丝眼镜的又古板又无趣的老头,只有他们,才会去“翻开”古人留下的痕迹去“偷看”人家的秘密。所以,他们写出的书也一定很无趣。可是妈妈不为所动,摇了摇头,独留给我一个潇洒的背影……

直到第二天中午,我依旧没有碰那几本书一个小指头。可不久,酒饱饭足的我突然接到了由身体传来的信号——要上厕所。正坐在沙发上的我一个鲤鱼打挺起来,旋风一般跑向厕所,却又突然折返回来,顺手抓起沙发上的一本书就跑。

悄悄告诉你,上厕所看书这个习惯来源于我妈的优良教育}可刚一蹲下,我又立即反悔了——我拿的这本书正是《明朝那些事》。我刚想出去换一本,可偏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只好一边打开书,一边恨恨地想:“就算便宜你了,小子。”

可看着看着,我仿佛走进了书中的.世界,在这里,有坚韧顽强的朱元璋,有阴险毒辣的陈友谅,有骁勇善战的常遇春,有机智勇敢的王保保……每一个人物与故事,通过我的眼睛转化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我心灵的空间,激起我心中的波浪。作者当年明月用这本书向大家证明了——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着解读历史的权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终于对历史抛开了以往的偏见,深深的热爱上了它。

篇8:把自由阅读的梦还给孩子

关键词:必读书单,好词好句,学生阅读自由

上小学的时候, 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让我迷上了传统武侠, 《三侠五义》《杨家将》《说唐》一本接一本, 乐此不疲;到了初中, 金庸、梁羽生成了我的最爱;读中师的时候, 琼瑶正在大陆走红, 我以一天一本的速度看完了她所有的小说。记得当时也曾到学校图书馆借过一套《战争与和平》, 可就是看不下去。但奇怪的是, 毕业后那些曾经让我着迷的书再也不能吸引我的目光, 我一发不可收拾地沉醉在经典之中, 有一天因为看书人了迷, 蚊帐还被烧了一个大洞。虽说那时大家也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但似乎没有人会专门为考试而阅读, 为作文而阅读, 一切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享受这样的自由和惬意了, 因为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 还是老师、家长都特别注重孩子们的阅读。但许多事情不重视还好, 一重视往往就会失去它们应有的自然状态, 从而一步步走向功利, 走向事物的另一面。一、“必读”书单带来的灾难不少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都会给孩子开列“必读”书单, 并通过考试来检查各校开展阅读活动的情况, 这种做毕给阅读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我仔细看过不少地方的书单, 总体感觉是开列书单的部门或个人不大了解儿童阅读, 他们眼里除了《三国》《水浒》《西游记》就是《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故事》, 要不就是一些成人的经典作品。他们看不起《淘气包马小跳》, 不推荐《亲爱的汉修先生》, 他们无视这些浅显但优秀的读物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更看不到这些作品所拥有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 总是好高骛远地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速度等提出过高的要求, 这往往会让阅读变成一件任务而不是学生的主动要求, 会让孩子觉得无奈甚至痛苦, 而不是期待和快乐。如此下去, 一旦没有老师的要求, 许多孩子就会被电视、游戏抢走而永远离开阅读。我还觉得幵列书单的人自己并没有认真研究书单上作品。举个例子, 很多地方放都把《安徒生童话》列为低年级的必读书目。我个人认为除了《丑小鸭》等极少的几篇作品, 安徒生的绝大多数童话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我想, 做这件事的人一定没有认真读过安徒生童话, 他可能只是因为安徒生很有名, 又看到了“童话”两个字, 就想当然地以为安徒生的作品很适合低年级孩子——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就要“硬读”一本他们很难读懂的书——这样的结果不敢想象, 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列“书单”没有什么不好, 但书单面加上“必读”两字就不对了。因为每个孩子阅读的兴趣、程度、能力是不一样的, 要不一样的孩子读一样的书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苏教版五年级教材里有一篇介绍法布尔童年生活的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据此有些地方就把《昆虫记》列为五年级的必读书目。在有的孩子眼里, 《昆虫记》的确是一本细致的、有趣的昆虫“百科全书”, 可也有孩子不喜欢这类作品而无法读下去。更可怕的是为了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往往会对学生进行测试。课外阅读怎么测试呢?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故事的情节、细节等等出一些题目考孩子。如“鲁滨逊到失事的船上去了多少次?”“蟋蟀拉琴是用左翼鞘还是右翼鞘?”为了能在测试中考出好成绩, 老师不是带领孩子阅读、欣赏一这样太耗时, 也不能保证考出好成绩, 而是把一本本书变成一条条复习题, 于是课外阅读再次变成了一场毫无新意的应试。面对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复习题和试题, 孩子们获得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而不是跟文字亲近的机会, 他们不但会因此远离阅读, 甚至还会觉得阅读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 从而有可能不再热爱阅读。“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 却不能强迫它喝水。”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推动阅读的想法是正确的, 但他们应该做的是用充足的图书, 阅读时间和良好的阅读空间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把他们一点点引进阅读的大门, 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不是给孩子开个书单, 并用简单粗暴地强迫他们读这些书。因为阅读是自由的、自主的, 只有自由自主的阅读才能更好地滋养儿童心灵, 才能让儿童获得更好的成长。二、“好词好句”背后的错误观念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在阅读推动上有一些错误的做法还不是最致命的, 因为如果一线老师有正确的读书观念和

灵活的操作方法, 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班上把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我认识一个老师, 他从不因为考试而要求学生背那些可笑的复习题, 总是想法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当然, 他这样做很难在那些荒唐的测试中取得领先的成绩, 但他带的孩子都很喜欢读书, 语文素养也明显高出平行的其他班级。很可惜, 这样的老师不是很多, 更多的老师由于缺乏丰富的阅读体验, 缺乏对文字的正确理解, 缺乏突破重围的勇气, 以致让阅读一步步走向歧路。这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摘抄“好词好句”。摘抄“好词好句”是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读书任务。我以为, 这基本上是一项没有任何效用甚至有副作用的作业。多次的观察和调查让我知道, 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做完所有作业后胡乱地从书上摘录几个词语、几个句子来应付老师的检查。干嘛要摘抄呢?为了积累吗?要知道, 人类的大gf十分神奇, 该记住的总会记住, 该忘记的总会忘记, 该失而复得的总会失而复得一它不会因为学生做了“摘抄”而改变。为了促进阅读吗?那倒不如不摘抄, 有摘抄的时间, 孩子还可以多读好几页书呢!我悲哀地发现, 许多时候, “摘抄”已经替代了“阅读”:孩子们应付完“摘抄”的任务后, 时间已经不早了, 手也已经很酸了, 即使本来想看书的也没有看书的时间和精力了。摘抄这种方法, 对成人做研究, 写论文等是有用的, 不少有成就的学者、作家都有摘抄做卡片的习惯, 但绝对不可以把它移植到孩子的阅读中来, 我觉得让孩子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把书读下去是最重要的。如果老师实在不放心, 请孩子讲讲全书的人物和脉络,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甚至用书中人物或环境写写小故事等等都不失为好的检查交流和提升的方法。再说“好词好句”。我很疑惑, 离幵了具体文本和具体的语境还存在什么大家都认同的“好词好句”。我曾问过许多孩子, 什么是“好词好句”, 几乎所有的孩子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成语就是好词,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等就是好句。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我们几乎无法从沈从文、汪曾祺、孙犁等大家的作品中找到一个好词好句。手边正好有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 现摘抄一个片段,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金先生是个单身汉 (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 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 在教授间传阅) , 无儿无女, 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 (云南出斗鸡) 。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 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 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 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 他再去买。学生的标准往往就是老师的标准, 按照这样的标准, 我们如何评价这个片段呢?我们是不是离真正优秀的作品、离真正优秀的写作越来越远呢?许多孩子作文时不是认认真真地观察, 不是老老实实地写作, 而是热衷于词语的堆砌和过度的描写, 他们不是努力用故事本身来感染人、打动人, 而是想用光辉的词语和浮华的句子去迷惑人——让学生摘抄“好词耔句”是不是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呢?三、对“随文练笔”不切实际的幻想苏支超教授认为, 阅读对于写作之所以有促进作用, 是

上一篇:台海关系形势与政策下一篇:局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和履行公开服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