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2024-05-22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精选4篇)

篇1: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一、简介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测绘局批准的部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解决“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测绘行业科技的进步,解决国家宏观决策、经济社会管理及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测绘科技问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和地理空间技术开发集成。

欢迎国内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学者,申请加入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研究工作。凡申请者请首先提出申请报告,写明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周期、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现有工作基础、以及申请金额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二、开放基金设置的指导原则

1.实验室主要资助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的研究,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创造性和较高层次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课题,鼓励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多部门的联合攻关。

2.实验室鼓励和支持从事地理信息工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后和博士生及海外留学人员到本实验室进行基金指南中资助的科研方向的研究。

3.2006年度资助的重点是动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

4.课题经费一般不超过2万元,重点课题不超过5万元,时间为一年。具体要求详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

三、课题申请范围

1.三维动态地心大地坐标框架体系技术的研究

我国地心三维坐标系定义研究

采用地心三维坐标系对现有地图影响

2.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研究

卫星重力模型研究

利用多种重力数据确定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方法研究

不同区域不同精度大地水准面之间归一化研究

3.高分辨率卫星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高分辨率卫星的多影像立体测图技术

卫星影像空中三角测量与区域网平差的关键技术

影像仿真技术

影像辐射和几何检校技术

4.困难地区测绘技术研究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稀少控制点条件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研究

基于线特征或多点匹配的多源遥感影像配准纠正技术研究

InSAR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Lidar建立DEM以及自动提取地物技术

其它地理要素的建模技术和方法研究

5.动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

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动态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动态导航系统地理信息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6.空间信息网格(SIG)关键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语义定义和数据交换研究

不同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整合和集成技术研究

数据库自动综合理论和技术研究

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研究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研究

面向测绘应用的一体化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服务的SIG基础框架研究

7.地理信息质量评价和分析

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和地理信息质量控制技术

地理信息保密问题研究

地理信息价值与效益分析

8.测绘生产关键技术问题

新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其他测绘生产关键技术问题

四、联系方式

单 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联系人:洪志刚

电 话:010-68217248 E-mail: casm@casm.ac.cn

篇2: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一、简介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测绘局批准的部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解决“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测绘行业科技的进步,解决国家宏观决策、经济社会管理及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测绘科技问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和地理空间技术开发集成。

欢迎国内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学者,申请加入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研究工作。凡申请者请首先提出申请报告,写明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周期、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现有工作基础、以及申请金额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二、开放基金设置的指导原则

1.实验室主要资助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的研究,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创造性和较高层次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课题,鼓励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多部门的联合攻关。

2.实验室鼓励和支持从事地理信息工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后和博士生及海外留学人员到本实验室进行基金指南中资助的科研方向的研究。

3.2006资助的重点是动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

4.课题经费一般不超过2万元,重点课题不超过5万元,时间为一年。具体要求详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

三、课题申请范围

1.三维动态地心大地坐标框架体系技术的研究

我国地心三维坐标系定义研究

采用地心三维坐标系对现有地图影响

2.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研究

卫星重力模型研究

利用多种重力数据确定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方法研究

不同区域不同精度大地水准面之间归一化研究

3.高分辨率卫星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高分辨率卫星的多影像立体测图技术

卫星影像空中三角测量与区域网平差的关键技术

影像仿真技术

影像辐射和几何检校技术

4.困难地区测绘技术研究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稀少控制点条件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研究

基于线特征或多点匹配的多源遥感影像配准纠正技术研究

InSAR关键技术研究

利用Lidar建立DEM以及自动提取地物技术

其它地理要素的建模技术和方法研究

5.动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

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动态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动态导航系统地理信息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6.空间信息网格(SIG)关键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语义定义和数据交换研究

不同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整合和集成技术研究

数据库自动综合理论和技术研究

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研究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研究

面向测绘应用的一体化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服务的SIG基础框架研究

7.地理信息质量评价和分析

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和地理信息质量控制技术

地理信息保密问题研究

地理信息价值与效益分析

8.测绘生产关键技术问题

新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其他测绘生产关键技术问题

四、联系方式

单 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联系人:洪志刚

篇3: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现面向国内外科学家,设立专项经费,设置开放课题,支持与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接受并鼓励国内外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利用本实验室研究平台,通过与本实验室研究人员密切合作的方式到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

1、草类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利用

挖掘利用草类植物资源的耐盐、旱、寒、放牧等基因资源,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优良野生草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优异性状形成机制;克隆相关功能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和驯化选育等,创制抗逆、优质、高产、环境友好的新种质;研究有害生物成灾机制及与草地的互作机理;为草地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物质基础。 乡土草种质资源评价、驯化与选育  草类植物重要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  牧草新品种选育与系统效应评价  生物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治

方向

2、栽培草地生态系统与食物安全

以“植被-水分-养分-光能”关系为核心,在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尺度上解析栽培草地在逆境下高产的生理和生态特征及其机制,探讨不同环境和生物要素间互作机制及系统碳平衡特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并建立适应不同草地农业系统的节水与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建立可持续的草田生产系统。

 栽培草地高产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 栽培草地高效利用  草田轮作系统  碳素增汇减排

方向

3、草地农业系统耦合与管理

以天然草地资源和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探索草业系统中“地境-草地-动物-经营管理”之间的界面行为及其系统效应,重点揭示人类经济活动对草地农业系统演变的作用机理,确定生态系统受损机制及稳定途径、草原气象灾害的过程及其预警、政策和管理对草地农业系统的作用、农业系统各子系统耦合机理与调控等,建立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健康诊断体系、草业系统适应性管理模式,提出草业可持续发展与食物安全保障的政策和管理对策。

 草地生态系统受损机制及恢复途径  生态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  非生物灾害发生机制与调控

 草地农业系统应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管理  草业经济与农牧区社会发展

二、开放课题申请 1.申请者根据本实验室近期主要研究方向自由选立课题,鼓励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

2.开放课题主要支持依托单位以外研究人员的申请,资助立论清晰、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具有创新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

3.申请单位的科研人员作为主持人,且课题组必须有一位本实验室具有副高或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作为合作者,每人限报1项。

4.开放课题的执行期为二年,重点项目申请金额不超过20万元,一般项目申请金额不超过10万元。经费使用办法遵照《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5.申请者须按照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及经费使用办法》(试行)的规定,认真填写《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申请书》(下简称《申请书》),并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之前将《申请书》(一式2份纸质材料,双面打印,所在单位同意签字盖章后)邮寄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发送电子版(Word版)。

三、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陈先江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邮编730020)联系电话:0931-8910944、*** 电子信箱:chenxj@lzu.edu.cn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篇4: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回复 |白建波 bai_jianbo@163.com 发送至 章国芳, 我显示详细信息 9:12(1 小时前)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来源: 高新处

日期:2011-09-21

浏览次数:118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设立,主要围绕高性价比电池、高性价比电池材料、高效高可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测试分析和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展开研究。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根据《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设置开放基金课题。重点实验室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踊跃申请开放基金课题。

一、资助课题指南如下:

(一)重大课题

1、单位功率光伏组件实际系统发电量理论与实验研究

2、纳米材料层对晶体硅电池表面修饰技术开发

(二)一般课题

1、低缺陷密度铸造硅晶体制备和表征分析技术

2、中国光伏电站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三)青年基金课题

1、可重复利用的铸造硅晶体用陶瓷坩埚研制开发

2、晶体硅表面电镀金属技术与电性能评估,激光技术在晶体硅电池制备上的应用

3、组件极化机理与对策研究或组件结构力学与热学有限元分析,组件微聚光(小于1.2X)

4、提高组件低辐照发电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

5、新技术方向研究,如柔性电池、薄膜硅的应用研究

二、资助额度

2011年开放课题设重大课题2项、一般课题2项和青年基金课题10项。重大课题资助金额50万元,一般课题资助金额25万元,青年基金课题资助金额10万元。

三、申请条件

1、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面向国内外从事光伏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放。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很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优秀在读博士生;

(2)申请者必须是课题的实际负责人,正式受聘于申请课题的主要承担单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所申请的课题研究;

(3)同一申请时间内,每人只能担任一项开放基金课题的负责人。

2、青年基金主要面向年龄不大于35周岁的高校青年教师和在读博士生。

3、申请课题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明确,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可行,研究重点突出,考核目标明确。

4、一般课题和青年基金课题的执行时间不超过2年,重大课题执行时间不超过3年。

四、申请程序和说明

1、申请人在“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下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并按规定格式,认真、如实填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注册申请用户,登录“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大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报系统”,按照系统要求进行申请书填报。

2、《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打印版本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报送。

3、所有书面申请材料采用A4纸打印或复印,用普通纸质材料做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4、提交的材料包括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两份,电子文档1份。电子文档和纸质申请书的内容必须一致,难以电子化的附件材料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5、不管申请课题评审通过与否,所有材料均不予以退还,请申请者自己保管好申请原件。

6、开放课题的评审与管理按照《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执行。7、2011的开放基金课题受理时间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30日。(邮寄申请以邮戳为准)。

五、材料报送地址与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天合光伏产业园天合路2号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

213031 联系电话:

0519-68879714 传真:

0519-85486560 联系人:

韩亚西

E-mail地址:

上一篇:全部轻声词语下一篇:安全例会领导讲话精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