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

2024-04-18

地表水(精选8篇)

篇1:地表水

地表水采样总结采样前准备

(1)采样器 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清洗干净,晾干待用。

(2)采样容器 一般玻璃瓶用于有机物和生物品种。高密度聚乙烯瓶适用于水中的氯化物、氟化物、硬度等无特殊要求项目的分析。对光敏物质可使用棕色玻璃瓶。BOD5、石油类等必须用专用的容器,微生物类采样瓶要提前灭菌。

(3)需要带的其他设备及用品 流速仪、溶解氧仪、测深锤、温度计、pH计、卷尺、相机、标签纸、采样记录等。现场采样要点

(1)pH、溶解氧现场测定,测定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采样时还需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水样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

(3)采样时,采样器和采样瓶应用采样的水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涮洗用的水样应弃去。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水面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4)采样应在自然水流状态下进行,尽量不要扰动水流与底部沉积物,以保证样品代表性。用塑料桶或样品瓶人工直接采集水体表层水样时,采样容器的口部应该面对水流流向。

(5)污水流入河流后,应在充分混合的地点采样,避免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的地方采样。

(6)流速不大时宜在河流断面较规则,河流较窄处进行测量,然后倒推出较宽处流速。

(7)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实验室分析及使用数据者参考。

(8)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

(9)河流水样和污染源水样容器应分类存放,不得混用。

(10)排污口采样时详细记录污染源名称、检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污水性质、污水流量等相关事项。

(12)水样送交实验室时,由采样人员同实验室样品保管员进行交接,样品保管员应对样品名称、编号、、采样点名称、样品表现特征描述、监测分析项目、样品的包装、运输保管状态、采样时间、样品数量逐一核实清点,做好交接记录。

篇2:地表水

近些年来,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借助水质模型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相关管理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已经成为水环境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地表水水质模型的概念、发展以及分类,介绍了几种当前比较成熟的地表水水质模型,并对地表水水质模型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作 者:冯启申 朱琰 李彦伟 FENG Qi-shen ZHU Yan LI Yan-wei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刊 名:安全与环境工程 英文刊名: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17(2) 分类号:X143 P333 关键词:地表水   水质模型   S-P模型  

篇3:地表水的包含范围

a) 河流。中国大小河流的总长度约为42×104km, 径流总量达27 115×108m3, 占全世界径流量的5.8%。中国的河流数量虽多, 但地区分布却很不均匀。冬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枯水季节, 夏季则是丰水季节;

b) 冰川。中国冰川总面积约为5.65×104km2, 总储水量约29 640×108m3, 年融水量达504.6×108m3, 多分布于江河源头。冰川融水是中国河流水量的重要补给来源, 对西北干旱区河流水量的补给影响尤大;

c) 湖泊。中国湖泊分布很不均匀, 1 km2以上的湖泊有2 800余个, 总面积约为8×104km2, 多分布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中国先后兴建了人工湖泊和各种类型水库共计8.6×104余座;

篇4: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对策

引言

水质监测是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行监测,其监测的目标是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和污染的方式。为防止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水环境控制目标的确定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均需要依靠水资源监测来完成。通过对地表水水资源进行监测,可以为以后防止水污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地表水水资源监测,但实际监测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改进[1]。

1.水质监测分析

我国水质监测工作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加快,逐渐具备了组织结构网络化和监测分析技术体系化的规模。由于近年来,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具有加重的趋势,因此,水资源监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其一,水环境监测网。我国水利部分已经建立了两百多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以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水质监测站点为基础,在全国覆盖了各大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在我国已经有50来家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具备国家级别计量认证条件,并通过认证。同时,大多数的环境监测站也从事着水环境监测和其他相关环境监测的工作。为了有效的控制大多数监测网点的数据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国家对水质监测实施的实验室进行有效的控制。水利部门在九十年代就已經开始对全国水利部门的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分中心组织进行计量认证。全国水利部在97年底全部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使得这些中心具备了向社会提供数据的能力。另外,我国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水环境监测系统,水环境的实时动态检测系统研发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国水质自动监测站具有加快的发展,到02年的时候已经在重点流域建立了四十来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

其二,项目监测。常规的监测项目主要有选测项目、必测项目和特定项目,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对其制定不同的要求,其中水体分为河流、胡泊水库以及饮用水三种类型。自动检测的项目主要有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我国水污染主要是以有机物为主。在九十年代,我国公布了水污染的主要集中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机污染物58种,其他类10种。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标志着水质监测逐渐从宏观监测转变为微观监测,从重金属和综合性指标转变为监测有毒有机物的监测路线。

其三,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路线分析。其中水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有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常规检测。其中自动监测主要是执行国家环保局等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执行。应急监测指的是凡是具有国家认可的标准方法的项目,必须要使用标准方法进行,没有标准方法的可以使用等效方法进行测定。另外常规监测主要是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标准分析方法。在水环境监测的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流域和管理需求,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其主要使用的方式有水质自动监测方法和常规监测方法。水质自动监测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自动仪器监测方式的优点,可以有效的、连续的、实时的对水质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的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监测数据的误差比较小,当水环境受到污染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发出警报。然而这种监测方法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海洋生物自动监测,使用雷达对海域的溢油现象进行实时监测等。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常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的克服自动检测的局限性[3]。目前,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路线主要是以流域为单元,连续监测分析技术为导向,优化断面为基础,使用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进行自动监测。

2.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

2.1指标针对性不够强

在通常情况下,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另一种是地表断面水质监测。这两个方面的常规监测指标数量不同,例如,在污染项目方面主要监测的是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其化学指标有温度、pH值、铁、铜、锰等,毒理指标有氟化物、氰化物、汞、铅等。在这些监测的项目中主要是以综合型指标以及重金属指标为主。但是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的主要表现为有毒有机物的污染,其指标针对性不够强。

2.2水质监测缺乏统一的管理

我国环境监测从原来的点源、区域监测转变为流域监测管理,在淮河流域、海河流域以及太湖流域等进行全流域的统一监测,对水质的现状分析、水污染的防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是省界断面问题,由于流域大多数需要跨越省市,使得省界断面问题比较突出。

2.3水质监测技术还需要提高

我国目前的水质监测技术仍然是以理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和水质自动监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的监测水平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水质监测方面还需要有效的提高其技术含量和水平。另外,水质监测报告是水环境的数据依据,但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库,对已有的水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3.地表水水质监测优化对策

3.1采取优先的监测制度,对指标监测频率进行调节

首先,需要加强对水环境的优先监测分析,根据水功能区的划分、区域内污染种类以及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对监测方案进行实时调节,科学合理的选取水质监测的数据。同时,可对一些有机污染的监测指标可以进行适当的增添处理,对一些在标准指标下或者长时间没有监测出问题的项目,可以减少监测的次数。另外,还需要提升水质中污染物形态的研究,加强水质监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采用多方位的监测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质常规监测的方法越来越多,监测的设备使用越来越普遍,自动监测技术在市场中发展的速度较快。在进行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运用各种监测方式的优势。例如可以使用污染源监控、人工监测以及自动监测相结合,以便达到较好的水质监测效果。针对溶解氧、有机碳等综合类项目进行监测的时候,可以采用自动监测方式对其展开实时的监管。

4.总结

目前,我国在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方面,可以将水质监测和水文监测相互结合,在考虑河流水文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对流域水质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建立网络水质监测控制体系,以便加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方凯.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特征和发展趋势[J].内陆水产,2010,14(04):34-36.

[2]王玉华.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水文,2009,24(03):54-56.

篇5: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水质自动监测站所选择的水域首先要有明确的水域功能,具有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与时间代表性,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站房建设需考虑的因素有: 必须保证电力供应、通讯畅通、自来水供应。站房设计建设时要考虑站房内的监测仪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安全。3 周围环境的交通便利。站点建设费用较大,在选址是考虑长期使用性。监测因子: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等 水站分类: 分心小屋式水质自动监测站

分析小屋式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材质多为彩钢板或不锈钢板,表现做喷塑或烤漆处理,具备完善的供水、供电、防雷、接地、密封、保暖、网络通讯以及视频监控功能,仪表多采用壁挂方式安装,适用于用占地面积有限、地理情况复杂、项目建设周期较短、有移址或调整监测点位需求的水站建设。监测指标:

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BOD、TOC、DOC、硝酸盐、亚硝酸盐、H2S、TSS、UV254、NO2-N、BTX、色度、指纹图和光谱报警、氨氮、叶绿素a、蓝绿藻、磷酸盐、盐度、氯化物、氟化物 等

配备仪器:

分析小屋式全光谱水质自动监测法内部结构图

系统特点: 1.管路设计精细、科学

2.测量池、预处理均为专利设计 3.建议应用全光谱测量技术 4.维护量小、运行稳定

5.占地小,施工周期短,可移址

6.适宜于高温、低温环境下水站运行要求

7.实时在线,即插即测

8.无需试剂,无二次污染 9.自动清洗,降低维护 10..一套系统,多种参数 11.全光谱指纹图,智能报警 12.安装便捷,适应各种应用条件

13.3D指纹图能够分析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全光谱,从而能额外提供水质

变化的整体信息

14.设备运行及记录管理、质量控制,实时数据有效性和事件甄别及预报警。2 集装箱式水质自动监测站

集装箱式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基于标准化集装箱进行集成成安装的一套完整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将监测系统所有组成单元安装于标准的集装箱内,形成一种规格化、标准化的集成模式,便于系统的快速生产、现场快速安装调试,并在需要时可方便起吊、移址。监测指标:

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BOD、TOC、DOC、硝酸盐、亚硝酸盐、H2S、TSS、UV254、NO2-N、BTX、色度、指纹图和光谱报警、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叶绿素a、蓝绿藻、磷酸盐、盐度、氯化物、氟化物等

“西安世园会”水质安全保障项目 浐河水质自动监测站

浐河水质自动监测站采样平台 配备仪器:

集装箱式传统分析方法水质自动监测站

系统特点:

1.节约建设监测房的费用投入(征地、土建、管理等)2.占地面积小,空间紧凑,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 3.整体性好,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4.釆水配水单元结构简洁,功能齐全,经济适用 5.内部空间大,移址方便,防护性好

6.适宜于野外防护性要求高,可能移址的环境。固定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

传统站房式式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在具备固定永久性站房基础建设,并将长期固定的监测点位的条件下,在监测点位附件建设标准化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并设计仪表室、质控室、维护人员工作休息室,等高标准、高要求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一般应用于河流断面考核监测、出入境断面监测、重要监测点位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监测指标:

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BOD、TOC、DOC、硝酸盐、亚硝酸盐、H2S、TSS、UV254、NO2-N、BTX、色度、指纹图和光谱报警、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叶绿素a、蓝绿藻、磷酸盐、盐度、氯化物、氟化物、生物毒性、视频、流量、液位等。配备仪器:

艾依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取样图

系统特点:

站房面积大,布局规范,便于规范化管理 便于维护人员、质控人员、值守人员工作休息 保温条件好,可开展较多因子的监测 4 漂浮式水质自动监测站 方案简介:

漂浮式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在被监测水域选择有代理性的监测点,将监测传感器集成于漂浮式平台上,并配备太阳能、风能供电设备,采用锚系固定在水面上的一种监测系统,适宜于水库、湖泊、景观水、湿地水质自动连续监测,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警。

系统特点:

不占地,无现场施工,投放方便 无采样距离,监测数据更真实可靠 运行节能,便于维护

可根据监测需要拖移,方便变换监测点位

监测参数:

物理参数:溶解氧、温度 PH ORP 电导率 盐度 浊度 叶绿素 蓝绿藻 罗丹明和PAR 化学参数:氨氮 硝氮

亚硝氮 亚磷酸盐 硅酸盐 总磷 总氮 气象参数:风速 风向 气压 气温 湿度 光照度 雨量 水文动力参数:流速 流向和非流向波 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

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利用国际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包括全光谱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离子选择性传感器技术,集成在小型户外机箱中,可采取太阳能供电,也可采取市电供电,可安装于河道、水库岸边的一种小型、方便搬移的高集成度的水质自动监测站。适宜于输水河道、水库、湖泊、景观水、管网水的水质自动连续监测,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警。

监测参数:

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COD、BOD、TOC、DOC、硝酸盐、亚硝酸盐、H2S、TSS、UV254、NO2-N、BTX、色度、指纹图和光谱报警、氨氮、叶绿素a、蓝绿藻、磷酸盐、盐度、氯化物、氟化物等。

系统特点:

管路设计精细、科学

应用全光谱测量技术,维护量小、运行稳定 占地小,施工周期短,可移址 实时在线,即插即测

无需试剂,无二次污染 自动清洗,降低维护 一套系统,多种参数 全光谱指纹图,智能报警 安装便捷,适应各种应用条件

3D指纹图能够分析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全光谱,从而能额外提供水质变化的整体信息 设备运行及记录管理、质量控制,实时数据有效性和事件甄别及预报警。高寒地区水质自动监测站

高寒地区水质自动监测站是针对北方及西北地区冬季极寒天气下,进行水质监测时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案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的保暖、采样、清洗、日常维护等问题,可以应用该技术对冬季冰层以下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正大环保在此解决方案中有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及集成经验。可满足最低最低零下26℃,冰层厚度1.7m的水质监测环境。

站房建设

篇6: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

近20 a来,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精细密集农业的发展,世界上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在各种环境基质中产生了农药残留。目前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多数河流和湖泊中都有农药残留物的存在。因此,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药在田间使用后,只有少量停留在作物上发生效用,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或漂浮于大气中,通过降雨、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环境。农药主要随地表径流由农田向地表水迁移,其流失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土壤性质、地形、气候、农业措施和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目前这些因素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对农药浓度及农药在整个流域中的综合效应影响尚不明确。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农药对地表水污染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其中美国在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水平、特点和规律及预测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于1991年开始实施国家水质评价计划(National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NAWQA)。该计划提供了一个有关河流、地下水、水生生态系统水质的长期的国家范围内的信息源,旨在在河流、地下水和水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建立长期、持久且能对比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支持国家在水质管理方面的决策。所选择的检测物质主要包括农药、营养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金属物质等。最终将NAWQA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水质在区域和国家范围内如何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作出解释。USGS指出,NAWQA对美国河流和地下水中农药品种与浓度进行了最全面的评估。NAWQA执行者在1992—2001年间对美国50个州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农药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此后,针对前面的调查结果,USGS分别于2001、2004和2007年对农药重点污染区域开展了高密度检测。该项工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美国水体中农药的污染状况。

中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的环境问题异常突出,但目前中国在农药对地表水污染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因此,笔者主要介绍了美国地表水中农药污染水平的调查结果,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旨在在为我国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的同时,为建立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和实施有效的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美国农药的使用量及主要品种

在1992-2001年NAWQA执行者实施普查期间,美国常规农药使用量年均约4.54亿kg。1964-2001年间,农业用途的农药使用量稳定增长,1964-1980年从<18.14亿增至>36.29亿kg,1980-2001年基本维持在31.75~36.29亿kg之间。1980-2001年,农业用途的除草剂和杀菌剂使用量比以前略有降低,杀虫剂使用量降至原来的一半[卜。1964-2001年间,非农业用途的农药使用量保持相对恒定,1964-1980年基本维持在11.34~13.61亿kg之间,到1998年降至约8.62亿kg,而1998-2001年又有所增加,其中主要原因是用于家庭或花园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量有所增长。

目前,在美国主要使用的农药品种可归为4类:有机磷类、三嗪类、酰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美国主要使用的25种除草剂和25种杀虫剂及其用量见.图1

由图1可知,主要的除草剂品种包括莠去津、异丙甲草胺、2,4一D、草甘膦、乙草胺等,主要的杀虫剂品种包括毒死蜱、特丁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西维因等。这些使用量较高的品种基本包含在上述4类中。NAWQA选择检测的农药品种包括广泛使用的20种除草剂和16种杀虫剂,而杀菌剂和其他类型的农药很少分析。另外,在有机氯类农药被禁用之前,DDT、狄氏剂、艾氏剂、七氯等曾在美国大量使用,并且造成水体环境的持久性污染。因此,NAWQA对32种有机氯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在河底沉积物和鱼体组织中的含量进行了监测。部分使用较普遍的农药品种(如:草甘膦、氟铝酸钠)由于受当时分析方法或预算的限制而未被选择。

NAWQA在进行水样分析时共选择了75种农药和8种农药降解产物,这些品种使用量占美国农业用途农药使用总量的78%,调查结果显示了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在大部分水系中的总体分布情况,但并不代表地表水中残留农药的准确浓度。地表水中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分布特征 2.1 地表水中农药残留情况

1992-2001年,USGS对186条河流的水样、1 052条河流的沉积物样品及700个不同河流的鱼类样品进行检测,在水样中检出21种杀虫剂、52种除草剂、8种代谢产物、1种杀菌剂和1种杀螨剂,在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检出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共32种。在所采取的90% 的水样中至少有1种农药或降解产物检出,对鱼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发达地区超过90%的样品检出有机氯农药,同时对沉积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农业区有57% 的样品检出有机氯,而城市区有80% 的样品检出有机氯,表明在地表水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农药残留。

在绝大部分河流的水样中检出除草剂共18种(注册为农业用途的11种,非农业用途的7种),主要包括莠去津及其降解产物脱乙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氰草津、甲草胺、乙草胺、西玛津、扑灭通、丁噻隆、2,4一D、敌草隆等(图2)。调查结果表明,河流中除草剂残留总量范围为0.2~9.3 Ixg·L,变动幅度很大,显现出较大的离散性。在农业地区河流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较高的除草剂均是在农田,尤其是玉米田使用量较大的莠去津、异丙甲草胺、氰草津。在城市地区河流中检出率较高的除草剂包括扑草通、莠去津、2,4一D和西玛津。

在调查期间,水样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虫剂共6种,主要包括二嗪农、西维因、毒死蜱等。杀虫剂残留总量范围为0.O1~3.3 Ixg·L~。农业用途使用量最多的杀虫剂为毒死蜱,但其年用量仅为除草剂莠去津的20%,其他主要杀虫剂(二嗪农、呋喃丹、西维因、马拉硫磷)的用量总和不及毒死蜱的一半。

在农业地区和城市地区河流中毒死蜱的检出浓度(<0.1 Ixg·L)和检出率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毒死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弱,不容易由农田向地表水迁移。在城市地区,杀虫剂二嗪农、西维因检出率较高(图2)。调查检出的杀虫剂品种数是除草剂的1/3,主要是因为农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远远高于杀虫剂。

USGS强调,在对8个农业区(占农业区总数的9.6%)和2个城市区(占城市区总数的6.7%)河流水样的检测中发现农药的年均浓度超过了人类健康基准。农业区超标物为除草剂莠去津和氰草津以及杀虫剂狄氏剂,而城市区超标物主要是杀虫剂二嗪农和狄氏剂[13 3。57% 的农业区河流水样中农药浓度超出水栖生物标准,超标物主要是除草剂莠去津和甲草胺、杀虫剂毒死蜱和谷硫磷;83%的城市区河流水样中农药浓度超出水栖生物标准,超标物主要是杀虫剂毒死蜱、二嗪农和马拉硫磷。瑞典地表水中农药的检出品种与美国相似,而印度地表水中检出浓度较高的农药品种增加了除草剂敌稗和杀虫剂克百威,这与当地农药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有关。数据显示,国外地表水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较高的品种基本上是除草剂,这是因为除草剂使用量比杀虫剂大。在中国使用量较大的是杀虫剂,冈此目前监测到的数据基本是有机氯和有机磷类乐虫剂的。

瑞典OLLERS等¨ 报道了当地湖、河水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农药的浓度范围。许多农药如西玛津、莠去津、特丁津、异丙甲草胺和2,4一D在检测限(ng·L)范围内均有检出。印度IOANNIS等¨ 报道了该国对地表水的长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包括莠去津、西玛津、甲草胺、异丙甲草胺、扑草净、二嗪农,在河流中检出浓度最高的除草剂是于1993-1994年在阿克西欧河中检出的敌稗,达20 600 ng·L~,检出浓度最高的杀虫剂是2003年在阿克西欧河中检出的克百威,达7 300 ng·L~。张祖麟等¨刮在对厦门港表层水中有机氯农药的调查中,检出了一定含量的l6种有机氯农药,仅环氧七氯和硫丹低于检测限而未检出。

据报道,在杭州市各大水系中仍然存在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的代谢物DDE,总DDT、总六六六质量浓度分别为0~0.270、0~0.006 25 Ixg·L~;有机磷农药主要污染物为对硫磷,其检出质量浓度在0-0.445 g·L-1之间,远低于标准限值,这与有机磷农药半衰期短、较易降解有关]。

综上所述,在地表水中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均具有较低的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值和较高的环境持久性,同时也与当地农药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有关。

2.2 检出农药的地理分布特征 在地表水中检出的农药品种和浓度表明农药的地理分布与使用强度间关系密切,同时也受气候、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当地的水文系统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情况,NAWQA描述了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对农药分布的影响,并以检出率较高的农药品种莠去津、异丙甲草胺、西玛津、扑灭通、毒死蜱、二嗪农为例分析影响农药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J。其中,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是20世纪90年代曾在美国广泛使用的2种除草剂,年消耗量分别约为3 402和3 039万kg。这2种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田,大约85%的莠去津和75% 的异丙甲草胺用于玉米田,少量为非农业用途。莠去津还用于针叶林、草坪、圣诞树种植场、高尔夫球场和宅院草坪(尤其在美国南部地区),异丙甲草胺还用于草场、篱笆、苗圃和园林。

两者在水中均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强的移动性,但莠去津比异丙甲草胺的环境持久性更强。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半衰期为146 d,而异丙甲草胺只有26 d(表1)。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在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分布与玉米种植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在农业地区河流中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的检出浓度(>0.5 Ixg·L。)普遍较高,且这些高浓度点基本集中在美国的玉米种植带。在城市地区河流中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也有检出,但比农业地区的检出浓度低,浓度水平基本为0.05~0.5 g·L~,并且检出浓度分布比农业地区更为分散,这与2种农药的使用情况是一致的。在美国南部城市地区河流中莠去津的检出浓度(>0.5 g·L)较高,这是因为在南部地区城市草坪中广泛使用莠去津 川。在城市地区莠去津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高于异丙甲草胺,这与2种农药的环境持久性及使用强度有关。西玛津和扑灭通是美国常用的2种除草剂。两者总的使用量均较低,但是作为非农业用途的使用比例较高。与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相比,可使用西玛津的作物种类更多。约40% 的西玛津用于玉米田,35% 用于柑橘园,20%用于葡萄园和其他种类果园,作为非农业用途的西玛津还用于草坪、公路边和苗圃。西玛津和扑灭通在水中均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强的移动性。扑灭通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更强,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32 d,而西玛滓为91d。西玛津在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分布与玉米种植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西玛津的检出浓度

比莠去津低,质量浓度为0.05~0.5 g·L~,这表明西玛津在玉米田中的使用量较低。西玛津在城市地区地表水中的检出浓度和检出率与莠去津基本持平,表明西玛津和莠去津在非农业用途中的使用情况相似。扑灭通在农业地区地表水中的检出浓度和检出率均低于西玛津,并且扑灭通在地表水中的检出情况与使用扑灭通的作物的地理分布不具相关性。在农业地区检出的扑灭通可能来自于这些地区非农业用途的使用。在城市地区河流中扑灭通的检出率与西玛津和莠去津相似,可能是扑灭通更高的环境持久性使其在水域中的残留时间更长。

Koc为土壤有机碳吸附常数,S 为水中溶解度。

毒死蜱和二嗪农是美国农业和城市地区普遍使用的杀虫剂。1997年约有589.68万kg毒死蜱用于农作物,其中约50%用于玉米和棉花田,其余用于苜蓿、花生、小麦、烟草田和果园。二嗪农的农业用途使用量较少,主要用于水果、坚果和蔬菜。二嗪农非农业用途的使用量大约是农业用途使用量的4倍。毒死蜱和二嗪农的移动性均比上述4种除草剂差。毒死蜱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移动性比二嗪农差,但其在土壤颗粒和有机质中的吸附性比二嗪农更强(表1),两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比较接近。农业和城市地区地表水中杀虫剂的地理分布与它们的使用情况相一致。在农业地区,毒死蜱检出(<0.05 Ixg·L)点分布于美国中部玉米种植区域的河流、玉米和棉花种植地的密西西比河下游以及美国西部地区果树种植地的河流,二嗪农检出点分布于美国西部水果和蔬菜集中种植区的河流。两者在大部分城市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均高于其在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浓度,但是在城市地区河流中的检出率远低于农业地区河流。尽管毒死蜱和二嗪农的非农业用途的使用情况基本相同,但是在城市河流中,二嗪农的检出率为75%,毒死蜱为30%,在23条河流中二嗪农检出质量浓度>0.05 Ixg·L,而只有3条河流中毒死蜱检出质量浓度>0.05 g·L。在农业地区河流中两者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基本相似。总体来看,二嗪农比毒死蜱更容易检出,其原因可能是二嗪农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移动性,而毒死蜱对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的吸附性较强,所以毒死蜱更容易吸附在河流沉积物中。

研究表明,每种农药在地表水中的分布都有它们特定的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农药在特定作物上的使用及其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和持久性。

总之,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主要通过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类及相关化学农药使用的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其他因素对河流中农药检出浓度的影响并不大,但在评估农药对地表水的潜在污染风险时还需要考虑整个水文系统的复杂性。美国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问检测到的河流中农药浓度遵循明显的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通常表现为某种农药的浓度长期处于低水平,但某星期或某月会突然增高。影响季节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农药用量、使用时间和影响农药向地表水迁移的水文因素(降水和灌溉的量及时间、排水系统、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作用)。NAWQA的调查结果(图3)表明,河流中农药浓度在作物生长季节最高,在冬季最低。除草剂高浓度持续时问在4_7月,且农业区高于城市。杀虫剂浓度则是城市高于农业区,高浓度持续时间较长,在3__9月。由于农药一般在夏季施用,因此检出的高浓度农药出现时问基本在夏季(5—8月)。在干旱夏季过后,由于降雨的稀释,农药浓度在9—10月有所降低。更低浓度农药出现时间在冬季,这是由施药后高降雨量的稀释作用和农药的进一步降解所造成。因此,总体上河流中检出的农药浓度变化趋势呈现为在晚春到夏季最高,在冬季最低J。

3.1 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地域上的差异性

尽管河流中农药浓度变化总体上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但由于各地区农药施用时间、用量、气候、降水和灌溉次数不同,故会出现地域性差异。但在相同区域(例如玉米种植带),季节变化规律是非常一致的。以莠去津、扑灭通和二嗪农为例,说明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地域差异。

在主要的农业地区(玉米种植带)河流,爱荷华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境内的河流和密西西比河排水中检出的玉米田主要使用的除草剂品种莠去津的浓度均在春季使用后出现峰值1。由于莠去津的年使用量比较恒定,因此观察到的莠去津检出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比较明显。但是扑灭通在这些河流中的检出浓度却较低,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原因是扑灭通在很多非农业用途中的使用量都较小。大部分年份农业地区(玉米种植带)河流中二嗪农检出浓度很低或未检出,但是在莫米河中二嗪农检出浓度相对较高,其原因是在莫米河沿岸有较多的城市用地,因此更容易受非农业用途二嗪农的影响。

与农业地区河流相比,在典型的城市地区河流,即弗吉尼亚州、乔治亚州和内华达州境内的3条河流中检测到的农药浓度所呈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不显著。这是由于住宅和商业区的农药施用在时问和地点上较为分散,不具有规律性。在拉斯维加斯湾水域扑灭通和二嗪农的检出浓度比莠去津高,尤其在春季和夏季扑灭通和二嗪农的检出浓度达到最高点。在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检出的莠去津和扑灭通的最高浓度出现在冬季和春季,但是总体上还是比农业地区河流中的检出浓度低。这是由于波托马克河的排水主要灌溉旱地农田,而小麦和一些谷类作物为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因此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Orestimba溪中检出二嗪农的浓度峰值出现在初冬和仲夏。Orestimba溪主要灌溉以种植果树、蔬菜和苜蓿为主的农业区域,而在1—2月和夏季该地区的果树和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二嗪农。

上述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地区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问不同,故检测到的同一种农药的最高浓度出现时间不同,即季节性变化规律不同。

3.2 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农药检出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地域上具有可变性,但是在相同地域的不同年份检出的农药浓度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图4所示,白河中莠去津浓度在1992-2001年问季节性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这是因为该地区主要作物是玉米,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到5月底,每年莠去津的施用基本集中在这一时期。5 月的降水使莠去津从农田向地表水中迁移,因此每年莠去津的高浓度均出现在这一时期。与之相反,每年白河中检出毒死蜱的浓度变化的规律性较差,这是因为毒死蜱每年的施用时间不固定,一般是在玉米根部出现蠕虫爆发时才会施用。

由此可见,对于使用量较大以及使用时间较为集中的农药,其检出浓度呈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较为明显。与城市地区河流相比,农业地区河流中农药浓度呈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较为明显。3.3 研究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意义

掌握地表水中农药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管理和水生生物农药暴露I临界值的确定。尽管NAWQA并未涉及饮用水水系中农药浓度的监测,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农药高浓度的季节性脉冲式变化也可能发生在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河流中。因此,掌握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于季节性监测饮用水源地的河流以进一步制订水质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农药高浓度出现时期,可避免将该河流作为饮用水,或者加大对该河流水质的净化处理力度等。

农药对地表水中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是由高浓度农药出现的时间和水生生物的生长期及繁殖期共同决定的。USEPA对水生生物急性暴露毒性的评价是基于农药浓度的峰值,而对无脊椎动物和鱼的慢性毒性评价则是分别基于21 d和60 d内农药浓度的平均值。只有掌握每种农药最高浓度发生的季节和水生生物在每个季节所处的生长阶段,并实施可行的监测方案,才能获得风险评价所需的准确统计资料。欧洲国家地表水中农药污染状况

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地表水中农药的浓度均有报道: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西玛津、异丙甲草胺、甲草胺、禾草特和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检出率较高。与美国相比,特丁津和异丙甲草胺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河流中检出浓度较高,这与意大利等国禁用莠去津而以特丁津和异丙甲草胺取代莠去津使用有关。在欧洲国家检测到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氯和有机磷类:二嗪农在西班牙斯海尔德河的检出质量浓度高达530 ng·L ;甲基对硫磷在德国易北河和莱茵河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270和332ng·L ;杀螟硫磷在流经英国的亨伯河中的检出质量浓度为270 ng·L _2 ;马拉硫磷在意大利阿尔诺河中也有检出 ;乐果在德国易北河和莱茵河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3 210和50 ng·L ;有机氯农药林丹是检出率最高的品种,杀菌剂的检出浓度均低于检出限而未被检出。欧洲国家地表水中农药的总体检出情况与美国相似,但是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检出品种多于美国,检出浓度高于美国,这与欧洲国家使用的农药品种与使用量有关。总之,欧洲国家地表水中检出率较高的农药为除草剂莠去津、西玛津、异丙甲草胺、甲草胺,杀虫剂二嗪农和马拉硫磷,它们均具有较低的。值和较高的环境持久性。

欧洲国家的调查数据表明,1 a内地表水中农药浓度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季节性变化规律。西班牙地表水中农药检出率在4、5、6、7月分别为55%、33%、44%、33%,而在11—12月农药检出率较低¨。意大利在1992-1995年间观察到阿尔诺河中农药的较高浓度出现在5_7月_l。这种季节性变化趋势与美国的调查结果相似,即在夏季5—8月期间农药浓度较高,在冬季较低。总之,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因受流域地区作物种植类型的显著影响而导致河流中农药浓度分布的时空变化。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水质评价基准及风险评估

5.1 水质基准的制定和标准的选择及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

美国水质评价基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表了《绿皮书》、《蓝皮书》 和《红皮书》l2 等水质评价基准文献。目前,USEPA共提出了165种污染物的水质评价基准,包括保护水生生物的水质评价基准,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评价基准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评价基准、生物评价基准等,涉及合成有机物(106项)、农药(30项)、金属(17项)、无机物(7项)、基本物理化学特性(4项)和细菌(1项)等。其中,保护人体健康的评价基准用以毒理学评估和暴露试验为基础的污染物浓度表示,是分别根据单独摄入水生生物,以及同时摄入水和水生生物2种情形计算得到的。

人体健康评价基准的核心是对污染物剂量一效应(对象)关系的认识。保护水生生物的评价基准包括暴露浓度、时间和频次等,是针对淡水水生生物和海水水生生物2种情形计算得到的。

美国的水质标准是一个广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它由水体化学物质标准、营养物标准、沉积物标准以及水生生物标准组成,反映了水生态系统所有组分的质量状况。在美国,关于水生生物、人体健康和营养物的水质评价基准由USEPA负责公布,水质标准则由各州根据水质评价基准和该州水体功能负责制定。各州和授权部门可在直接采用、调整和修改水质评价基准的基础上制定水质标准,但这些标准必须报经USEPA批准后才能生效。

NAWQA将不同地点农药暴露水平(来源于NAWQA样品测定浓度的统计值)与USEPA制定的水质基准和农药风险评价的毒性值进行比较,于2009年5月在USGS网站发布了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水质评价标准,包括人类健康标准、水生生物标准或野生生物标准。该标准和准则可以用来评价正在研究中的农药品种对水质的潜在影响。

NAWQA依据水质评价标准,在对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了地表水中农药的风险评估方法—— 筛选水平评价(screening—level assessment)。该项评价可分为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HHRA)和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筛选水平评价可用来判断某水域是否为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优先监测的水域,也就是说,农药残留测定浓度即使超过基准,也并不代表已经产生危害作用,而是表明可能产生危害作用,并且需要进一步优先监测农药残留水平超出基准的采样区域。

筛选水平评价可以有效评估目前河流中残留农药的浓度对人体健康及水生生物的危害,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例如,农药的水质评价基准通常由单独某种农药的毒性信息得到,然而河流中检测到的往往是多种农药的混合物。目前,低浓度的多种农药对人体健康长期的累积危害作用尚不明确,因此基准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更新,同时筛选水平评价范围应得到进一步扩大。

5.2 中国水质标准制定情况

中国的水质标准以水化学和物理标准为主,体系尚不完整,不能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现行的水质标准是根据不同水域及其使用功能分别制定的。其中,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分别给出了I—V类的水质标准。标准值主要是参考美国的水质基准数据以及日本、前苏联、欧州等国家及地区的水质标准值确定的。与美国相比,中国水体核心功能的确立并不是以人体健康、水生态系统安全为目标,而是更偏重于对水体资源用途的保护。中国水质评价基准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建立适合于中国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水质评价基准体系,对评价基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重视。由于水生生物区系具有地域性,代表性物种不同,其他国家的水质评价基准不能够完全反映中国水生生物的实际情况,所以如果参考其他国家的水质评价基准来制定中国的水质标准,将会降低科学性,导致保护不够或过分保护的可能性。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水质标准体系相对不够完整,缺乏水质评价基准的内容,而一般是在借鉴国外基准的基础上,由国家统一制定,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和应用。因此,中国水质标准兼有评价基准和标准的一些内容和作用,没有形成清晰的体系结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国外相比,其在标准制定原理、分类、污染物项目选择和水体功能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未来面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总量控制策略方面的要求。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水质标准体系及其制订方法,通过水质标准的创新推动水环境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结语

USGS对美国地表水(河流和湖泊)中农药的污染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这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美国总结出地表水中检出农药的品种和浓度及其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认为这些规律主要与其使用强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气候、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当地的水文系统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农药在不同时空的分布特点是由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流域地区的作物种植类型以及农药的使用强度所共同决定的。根据美国制定的水质评价基准,NAWQA提出了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

篇7: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水质变化分析

摘要:采用~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较全面地评价,发现近6年来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污染状况总体上呈好转趋势,主要污染物是COD、悬浮物和氨氮.结合大沽河青岛段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大沽河青岛段地表水环境的对策.作 者:孟春霞 王成见 董少杰 MENG Chun-xia WANG Cheng-jian DONG Shao-jie 作者单位:孟春霞,MENG Chun-xia(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03)

王成见,董少杰,WANG Cheng-jian,DONG Shao-jie(青岛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岛,266071)

篇8:论地表水环境污染控制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综合利用

如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 水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部分地区的地表水环境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为了加强区域的水污染控制, 减少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本文将简要分析下当前形势下地表水污染的控制策略。

1 宏观建议

1.1 加大环保投入, 加强环境监管

地表水环境涉及到公众饮水安全, 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防止水体污染, 确保城市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 加大环保支出, 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和监管防范,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环境发展的措施,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当地环境改良的政策, 为实现生态文明打下扎实基础。

1.2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区域内的水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废水污染毋庸置疑是其主要原因[1]。为防止工业污染给区域水环境造成破坏, 应加强对这类企业的监管, 排放的废水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同时, 加强该区域内工业硬件升级, 推进清洁生产, 实现低能耗高效率, 逐步淘汰对水资源消耗高、废水排放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1.3做好生活污水的管理控制

对于生活污水的管理和控制, 就作者所在地区而言, 由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很完善, 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控制。农村人口居住不集中的特点, 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可能不到位。直接向水体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的建设, 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从而降低农村生活污水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1.4 加强对农业化学品的控制

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是水环境污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 所以应严格控制相关产品的应用。农村在施用化肥时, 应配备技术人员加以引导, 必要时应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引导他们科学施用化肥, 防止过量施用或不必要施用。再者, 应从长远利益来看,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 农田中的秸秆, 人畜的粪便等都能当作肥料还田, 且肥效好, 促进农田土壤结构成分的改良。这也避免了农产品的传统废弃物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除此之外, 严格农药的管理与使用, 加强物理防治, 推广生物防治亦能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

1.5 做好突发环境事故的预防控制

造成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很多, 大致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负压虹吸、有毒物质泄漏、二次供水过程中引起的污染, 自然因素如水灾、地震、干旱引起的污染和战争中化学、生物武器造成的污染等[2]。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应急演练, 以提高突发性水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

2 地表水环境控制措

2.1 水资源统一管理

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容, 根据水资源分布的状况,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区域内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和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3]。鉴于水体本身的特性以及当下水资源环境存在的严峻形势, 应对区域内的各类水资源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对于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对其实施的任何管理或保护措施必须要根据在该区域内重点考虑整个流域的总体利益而非局部利益, 统筹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 这就要加强相关管理机构的职权。

2.2 水资源联合调度

各个地方都会有相应的水文文化, 以及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项目, 充分利用这些设施的作用,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在节约经济的基础上, 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 再者才是地下水, 严格控制自备井的开凿, 对于自身调节能力差的水资源首选利用, 而自身调节能力强的水资源备利用。利用途径上, 有限考虑生活用水, 然后才是工业用水, 最后安排农业用水和地下水回补。

2.3 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应加大各类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兴建, 同时在现有良好水质水域内设置保护维护设施, 以免受到危害。其次要对地区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加强企业的清洁生产, 尽量减少排污, 对所产出的污染物要经过治理达到排放标准。再者, 对重要水源区要进行严格监管保护, 加强水环境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农村地区,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 对各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力争实施。兴建沼气池等可以把农业废弃物变成有效能源加以利用的设施。严格控制农村环境污染。

2.4 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一些排污能力强且污染物难处理的产业, 如化工、印染、石油、电镀等工业, 对于这类产业, 应依托科技力量, 优化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 尽可能高效率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农业上, 合理设计节水灌溉方式, 建立生态型高效农业示范区, 实现无污染, 高收益的生产;在建设方面, 尽量不实施污染大, 消耗水资源严重的项目。

2.5 加大节水技术的科技含量

节约水资源也是地表水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节水技术支撑与储备不足, 可应用范围尚小的现状, 应加大科研力度, 使水资源节约在技术上有保障,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为创建节水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2.6 建立健全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网站

完善高效能的自动连续监测站, 重点监测水体水质及污染物排放污染源, 同时从生物、生态等多角度来对水体水质进行分析, 以期获得科学的, 完整的, 客观的监测结果, 为环境管理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3 废水的综合利用

根据目前国内外污水利用的经验, 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在对健康无影响的情况下可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利用, 而且它的成本要比开发其它新的水资源要低, 约为海水淡化成本的1/2。目前再生水有多种利用方式。

3.1 污水灌溉

经处理的污水可用于灌溉, 并且对于作物还具有肥料价值。有资料表明, 污水灌溉比清水灌溉一般能增产15%。另外, 土壤还能去除污水中部分污染物质。但是, 污水灌溉前一定要对污水进行必要的处理, 去掉污水中对人体和作物有害的物质, 并且灌溉污水量不能超过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田间持水量。

3.2 工业回用

工业生产中, 大量的一次利用的水资源还可以再回收利用, 污水回用技术在许多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污水回用技术在高耗水产业中发展潜力巨大, 如冷却, 加工和水力输渣等技术都是污水回用技术的体现。其中, 冷却回用, 在许多行业应用广泛。

3.3 补充市政用水

有关数据显示, 每年对城市环境的维护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而这些水几乎全来自自来水。如果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用在城市生态建设, 清洁维护等项目上, 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清洁水资源。

3.4 回灌地下水

已经有调查发现, 人类对地下水的开掘已经过量, 地面沉降的现象逐渐恶化, 人工补给地下水已被一些地方所应用。考虑到水资源的不足, 如果要消耗高质量的水资源来补充地下水, 则会造成极大能源浪费现象。那么可以考虑将治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地下回灌, 这不仅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技术上也有保障。但是, 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 污水回灌前必须对其进行治污处理, 处理结果应达到相应排放标准。

4 结论

在淡水资源紧缺的全球大环境下, 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前所述, 加大环保投入, 加强工业废水监管的同时, 还应注重农村生产生活对水环境的影响。此外, 还应从科学节水和污水再利用两个技术途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防控地表水环境污染, 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

参考文献

[1]刘洪喜.水污染事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 (5) :55-57.

[2]陆曦, 梅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7, 23 (8) :14-18.

上一篇:申请贫困补助报告下一篇:食源性疾病监测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