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雅量

2024-05-07

我心中的雅量(精选6篇)

篇1:我心中的雅量

在别人嘲笑你之前,先嘲笑自己,是幽默最安全的方法。把开玩笑的矛头指向自己,笑自己的无能,谈自身的缺憾,不至于产生反感排斥。在人人都抢着护着自尊的年代,愿意坦然爆料,是需要一点勇气和豁达的心境,因此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无形中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认为是有包容胸襟和幽默感的人。

一位太太听说骑马对减肥有效,不迟到早退地骑了三个月,结果是马瘦了十磅她一磅也没瘦。这样的结果她一直讲给朋友笑,还说古时候形容“美人上马马不知”,如今太胖的她骑上去有“肥婆上马不支”的感觉。在人人忌讳谈胖的时代,嘲弄别人是缺德,嘲弄自己是美德。

自嘲在幽默的功能中是最能化解僵局消除尴尬的场面的,使原本沉重严肃的气氛,刹那间变成轻松愉快。里根当总统的时候访问加拿大,有人举牌抗议他的到来,加拿大总统有些不好意思,倒是里根的机智解了围:“我想这些人是从美国来的,想使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当别人讥笑苏格拉底娶了一位很凶的太太露娜特时,他解释说:“就像驯马师驾驭烈马一样,为了和所有的人和平相处,上天先让我练习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他还劝人家不必因为他的景况对婚姻失望:“婚还是要结的,娶到好太太终身幸福,娶到不好的太太,像我一样可以不断思考而成为哲学家。”

公众人物有时喜欢以嘲笑自己的长相来和大家结缘,中国相声常常以“我这模样有点对不起观众”当开头,美国喜剧明星HENRY·YOUNGMAN惯于开玩笑:“我出生的时候,医生没有打我屁股,打我妈妈的屁股,因为把我生得太丑了。”电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主持人凌峰认为:“本人长相很中国,五千年来苦难和创伤都写在我的脸上。”有人讥笑某明星长得丑,他说:“长得丑正好可以当实力派。”一位中年女士说自己是:“猛的一看不怎么样,仔细一看还不如猛的一看。远看绿水青山,近看满脸雀斑,远看青山绿水,近看龇牙咧嘴。”更有顺口溜里“从后面看想犯罪,从旁边看想撤退,从正面看想防卫”的效果,她可以不必为了挽回面子强词夺理,转换一种方式来面对海阔天空。

懂得自嘲艺术的人让人有“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的感觉,其实人若不懂得自嘲,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嘲弄。有些人的经验是:“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够嘲笑自己的时候,就是成长的开始。”

篇2:我心中的荆轲

战国,那是个充满死亡和黑暗斗争的时代,当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军,濒临易水之时,荆轲的出现无疑绐整个燕国带来希望。而此时,燕国的灭亡已经注定。燕太子丹的优柔寡断和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荆轲比谁都清楚,所以刺杀计划的失败,也就早已注定。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转身,是诸士动人的悲曲和一脸憔悴,哀伤的面容。心中杀气升腾,嬴政、嬴政、死啊!跃上马车,驶向强秦,终已不顾。秦王殿上冲天而起的血光。

在中国古代,有无数英雄侠士,有季布有张良甚至是诸葛亮和曹操,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和取得的成就是荆轲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但在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假想,就是把他们放到荆轲的位置,他们是否也能像荆轲那样死得义无反顾。

篇3:心中雅量,一生幸福

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

生命本身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如果能从生命得到解脱,便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人们对生命的无奈与困扰,无法自 救,便要用佛法的智慧来处理。

有了智慧的人,自我中心,自然淡化,而至消融消失,那便是证入无我的实相,亦即是佛的境界──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

遗忘那些尘世的云烟,抖落那些人间的恩怨,好山好水好人生,把山水做知音,人间哪里还有烦恼?拥有宽容,我们将一生收获笑容。

认识一个人靠缘分,了解一个人靠耐心,征服一个人靠智慧,和睦相处靠包容。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友,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与人为善,不遗余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心宽之人,承认自己有弱点,明白他人没义务向着自己,懂得顺应天道。故而不为失败懊恼,不为失去悲伤,顺其自然,随缘自在。心如荷塘,越宽,眼中污垢越少,幸福越多。

北风和南风比武,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大衣吹掉。北风先展开攻势,猛厉地刮,那人觉得很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那人浑身暖和,于是脱掉大衣。

良言好比南风,粗语就像北风。愚者认为做事用粗暴的语言才能成功,而智者以婉转的语言,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圆满。

篇4:我心中的歌

关于“红歌”这一概念, 在我的内心定位系统中一直是既熟悉又陌生, 原因究竟出自哪里?一时还真说不清楚。直到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 我在陪女儿伴着收音机播放的《小喇叭》节目入睡前, 突然被里面传出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所吸引。这两首歌曲是寄明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专为全国小朋友先后量身打造的艺术精品, 令我心仪已久。歌声渐渐冲淡了我的睡意, 引发了我许许多多童年的记忆。我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已熟睡的女儿, 她的嘴角似乎挂着一丝微微的笑意。我索性坐起身来, 走下床去, 打开窗子, 凝视着深邃的夜空, 许久才打开了我多年的尘封记忆。鉴于我对寄明老师的了解与景仰, 脑海中却不知为何总是把她老师的作品与“红歌”紧紧地交织混想在一起。我尽力让心绪保持平稳, 让自主的思维定式慢慢从我心中穿过。突然, 灵感般的动机使我的思想深深的意识到:如果说的不错, 如今称谓的“红歌”就应该是指那些动人心弦的革命之歌吧。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歌, 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斗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歌, 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歌。祖国和平建设时期的红歌, 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欢庆的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红歌, 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幸福歌。

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这些红歌, 我的想法是:要坚决留住对它们的历史记忆, 保护它们的革命根脉。唯有如此, 世人才能用真心去呵护, 才可能会用行动去传承。

如今, 在祖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中, 由于较充裕的生活条件, 人们逐渐失去了往日对革命歌曲的那份眷恋。不妨试想, 如果没有那些勇于为中国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就绝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美满和幸福。寄明和瞿维老师不正是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人们创造出一首首革命红歌的杰出代表吗!

寄明曾是上海国立音专钢琴教师查哈罗夫教授的得意门生, 1939年左右, 她与瞿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不顾枪林弹雨, 义无反顾的奔赴延安, 她在延安期间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钢琴演奏家”的称号。两位优秀的革命音乐家那种胜似“和声的五度与对位中的卡农”至今仍被业界传为佳话。寄明原名吴亚贞, 瞿维原名为瞿世雄。两位前辈革命艺术家有着多个共同之处, 首先是他们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与理想极为相同;其次是他们同年生于浙江, 出生时间仅相差一个月。他们夫妇共同为众多的革命将士演奏了许许多多革命的红歌, 正是这些革命的歌才激起将士们最大的战斗豪情, 勇敢的冲锋陷阵在中国革命战斗的最前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随“鲁艺”转赴东北, 瞿维任哈尔滨东北音工团副团长和沈阳鲁艺音乐系主任。1955年赴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学习, 回国后, 一直工作在上海交响乐团, 最后离休在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与上海音协副主席的位置上。寄明到东北后, 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 (现在的沈阳音乐学院) 副校长兼教务长, 后被组织调任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她那首著名的电影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国家正式认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并荣获国家少年儿童作品一等奖。特别是她为电影创作的歌曲《小八路》, 还曾是我儿时独唱的保留曲目, 这支歌一直伴随我走过了幸福的童年。

红米饭、南瓜汤和红色的革命歌曲印证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创造性地把从思想上建党, 确定为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与此同时, 红色的革命歌曲也紧密的相伴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到延安, 再经西柏坡, 最后到达北京, 一路征程洒满了革命将士的鲜血, 也留下了无数革命胜利的赞歌。这些红色歌曲留住了中国革命的记忆, 保住了中国革命的根脉, 凝聚着无数先烈的鲜血, 浸透着中国革命的坚苦卓绝。它连接着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催生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光荣与理想, 见证了我们党的历史功绩, 它承载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它必将是亿万共和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歌。

庄严的1949年10月1日, 革命红歌顺应时代的要求, 迅速作出华丽的转身, 成为人们心中革命胜利的欢庆歌。它遵从着革命的价值, 见证了祖国革命战争的风风雨雨。它屡经革命战争的硝烟战火, 重新焕发出更为内在的律动与生机无限的活力。在祖国首都也是世界最大的天安门广场上, 鲜花似海, 红旗飘扬。成千上万的祖国各族人民身穿节日盛装, 载歌载舞, 尽情的欢呼着, 跳跃着, 整个广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越发清楚的感受到, 祖国已进入到和平建设时期, 我们要更加团结一致, 努力奋斗, 这样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当时年仅30岁的革命音乐家王莘先生被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深深感动着, 他心潮澎湃, 热血沸腾, 用最饱满的革命热情于次年9月谱写出至今仍享誉海内外的革命颂歌《歌唱祖国》。王莘系江苏无锡人, 与阿炳同乡。20岁前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 他深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为实现学习革命音乐的远大理想, 血气方刚的他克服重重困难, 赶赴延安鲁艺求学。毕业后, 组织上把他分配在河北联合大学的文艺部音乐系工作。王莘的《歌唱祖国》凝聚着一位革命艺术家寄希望于祖国更加强大的良苦用心与深厚的艺术功底, 作品气势豪迈, 激情四溢, 以高度的艺术性准确的刻画出共和国朝气蓬勃, 蒸蒸日上的大好景象。作曲家大胆的采用了主副歌两部分长度相等的结构形式, 创造性的表现出新国家新时代的崭新精神风貌。曲调热情奔放, 准确的塑造了伟大祖国东方巨人的艺术形象, 颇具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 堪称是一首标准的祖国颂歌。上世纪的1980年5月, 《歌唱祖国》被正式认定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直至今日, 还在向全世界同时播放。

共和国的建立, 在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 对于我国国民音乐与专业音乐教育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 迅速将以往的大专学科提高到本科, 并将戏剧、舞蹈等艺术的中专系列也晋升为本科或专科, 特别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又陆续开始了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培养以致新世纪初的艺术硕士教育。这些现象足以证明: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美育教育的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坚定决心, 逐步使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为: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方向, 以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 努力培养打造全面发展的人, 以更好更快的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

转瞬间, 历史的时钟已准确定格在1978年的9月, 这是自中国革命胜利到和平建设时期的一次最为重要的关键结点。此时的革命红歌已从本质上产生了新的飞跃, 成为亿万国人内心深处实实在在的幸福歌。这争相绽放的幸福歌正是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 这无疑为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做出了更新的理论解读, 特别是其中的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把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特色的理论实践过程。同时也深刻的表明, 我们党的一、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同红歌一样是一脉相承的。值得提及的是, 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装, 并紧密的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使之成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 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均不断出现喜人的巨大进步, 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决定性话语权。在此基础上, 中国人民的红色幸福歌也越发显得绚丽多姿, 更多的音乐杰出人才不断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 这是祖国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同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人心目中的幸福歌也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如: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刘虹的《妈妈教我一支歌》、徐东蔚的《请到天涯海角来》、郑秋枫的《我爱你, 中国》、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施光南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打起手鼓唱起歌》、陆在易的《祖国, 慈祥的母亲》和《我爱这土地》等。这些祖国发展现阶段的幸福歌, 不啻山间的一泓春水, 是那样的清新迷人。在我们为我国特有的红歌击节赞叹之余, 我想唯一感谢的还应是党的好领导。

红歌——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篇5:我心中的《甘肃教育》

作为作者, 我认真。1982年1月, 我从西北师大毕业, 被分配到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当年夏天, 单位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到河西调研, 所长段华同志说都要写出调研报告, 并将选登在《甘肃教育》上。我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开始上了正轨———酒泉、张掖地区政治课的调查》是第一个交卷的, 刊登在1982年《甘肃教育》第10期上, 这使我非常高兴。年底, 单位领导把一项采访任务交给了我, 让我去现在的白银区水川镇采访当地教育发展情况。回来后, 我完成了《为了造福于子孙后代———皋兰县水川公社见闻》一文, 这可以说是一篇饱含深情的通讯, 刊登在1983年《甘肃教育》第2期和《人民教育》第3期上。此后我还为《甘肃教育》写过几篇评论、通讯和教研文章。1984年8月起, 我到省教育厅工作, 20多年没有以个人名义给《甘肃教育》投过稿, 当然有的文章也有我参与的成分。2006年2月第2 (A) 期刊登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那是我对分管工作的一点思考。回顾自己以往写的稿件, 现在翻出那些文章仍感到欣慰。

作为编者, 我快乐。我在省教科所 (当时《甘肃教育》编辑部为省教科所) 工作时, 先是搞教研, 后兼《甘肃教育》编辑。做编辑工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先睹为快, 乐在其中。经常读到一些领导、教授等名人的文章, 从中能知道好多事情、经验、政策和理论。但从刊物的角度看, 有的篇幅应当压缩, 有的个别文字需要斟酌。主编岳正宗同志对我说, 有把握的你就改吧, 我确实大胆又慎重地一一作了处理。责任使然, 每拿上一篇稿子总要翻来覆去琢磨, 自己能改的就仔细地把它改好;有一定基础、需要作较大补充修改的, 便与作者联系, 进行商讨。

记得文县二中的一篇报道反复修改了两次, 兰州一中一位老师的文章是我上门一起研究重新确定的结构。领导要求多渠道组织稿件, 不能坐在办公室等稿子。我了解到临夏州教育的几件新鲜事情, 就搭长途汽车去采访。不虚此行, 1983年《甘肃教育》第11期刊登了临夏州教育的一组5篇稿子, 从中可以看到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气象。编辑就是服务, 为他人做漂亮的嫁衣, 自己还是有一种成就感。

作为读者, 我受益。《甘肃教育》已经办了400多期, 每一期我都翻过, 新刊一到先浏览一下目录, 然后或浏览或研读喜欢的文章, 有时查找资料还要翻阅若干年前的刊物。从2006年开始《甘肃教育》改为半月刊, 内容与教育改革和发展贴得更近了, 并荣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甘肃社科一级期刊等称号。我读《甘肃教育》, 比较关注教育栏目的有关文章和熟人的文章。我知道许多人写文章是很不容易的, 每一篇文章都是心血的结晶, 从中可以品出甘苦, 听到跋涉前行的脚步声。近几年《甘肃教育》开设的“卷首语”, 每一篇文章都是娓娓道来, 给人以点拨、警示和积极的导向。文雨同志的《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之恳切、透彻, 《一字之差导致“被满意”》之严谨, 等等, 对教育工作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大有裨益的。

从当初作为《甘肃教育》的一名编辑, 到如今成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 每当翻开每一期带着墨香的杂志, 那些过去在《甘肃教育》工作时的往事就会涌上心头, 看着《甘肃教育》的每一点进步, 就像看到旧时的朋友取得了大的成就, 我禁不住欣喜万分, 就如同多年来一个总想圆的梦在不经意间给圆了一样, 我怎么能不欢喜呢!往事和喜悦如一杯放了百年的老酒, 让人一饮泪双流。

篇6:我心中的有效课堂

一.从心理接受并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几年前, 我以及很多的政治老师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教政治的。因为, 政治学科老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记的教学模式使政治课堂成了枯躁无味的代名词。当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时, 我在台上说的内容也是不自信的, 缺乏激情的, 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尽人意。在课改后, 我学习了课改知识, 接受课改理念。拿到新的教材, 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才发现政治对学生来说是如此重要, 我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是多么重要。在政治课上, 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和判断正误, 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思想发生很大的改变, 因此在上课时, 我开始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现在接手每一届新的学生时, 我总告诉学生, 一个人智育不好, 充其量是社会的次品, 体能不好, 不过是废品, 而思想品德不合格的人则是社会的危险品。这种爱着自己所教学科的情感激励了自己, 也感染了我的学生们。在期末的试卷上,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学生写上了最喜欢的老师是政治老师, 最喜欢地学科是思想品德。自己和学生地变化更让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热爱自己的所教的学科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说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 也不是只采用哪一种教学手段就能获得成功的。应该说, 学生的心是年轻的, 他们喜欢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精彩的课堂导入, 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序幕。

我们通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 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就政治学科而言, 导课往往具有情感铺垫、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因此, 我平时在上课时, 就特别注意导课。如在上“人生道路我选择’这一内容的公开课时, 我考虑到, 有其他老师在后面听课, 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肯定会受影响。所以, 在导课环节, 我设计了让学生做心理小游戏的活动。即事业、金钱、父母、健康中, 如果不能同时拥有, 你首先会选择放弃什么?学生看到这个活动题目, 立即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着, 讨论着, 争辩着。整堂课在轻松、愉快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教学机智也是获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一环。

由于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中学生, 在上课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情景, 这时候, 老师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就显得尤其重要, 处理得当, 它会成为课堂的驱动器, 倘若处理不当, 则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在上课过程中, 有学生打岔的情况我们肯定都遇到过。在前几天的复习课上, 我问学生:我国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什么?正当学生们在思索考虑时, 一个男同学冒出了: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安静的课堂环境被破坏了。这个同学平时总是不认真听课, 经常搞这样的恶作剧。我正想生气, 但是我发现他紧张地望着我, 全班同学也都在静观老师的处理, 我随即回答说:没有蛀牙, 这种低层次的需要早就应该胜利实现了, 现在, 老师想让同学们想一想我国地第二步战略目标是什么?同学们在这种自然的引导下很快转于正常的听课, 而让我高兴的是这个男同学发现老师没有大发雷霆, 而是宽容地对待他的恶作剧, 在这一节课中他表现出了少有的认真。

3、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的关键。

例如“孝敬父母”这种亲情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那如何在判逆心理日益加强的初中学生身上, 既能落实亲情教育, 又争取有所突破, 使之得到升华呢?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精心制作了课件, 并准备了很多材料, 下载了歌曲《天亮了》, 这是著名歌手韩红听到当时贵州麻岭缆车事件后创作的。讲的是一位夫妇在缆车出事落地的一刹那, 用自己的双手托起自己的孩子, 结果孩子奇迹般地活下来, 那他们却永远地离开人世。当时我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了三个环节, 即体验亲情——深化亲情——实践亲情。在体验亲情这一部分, 我采用了让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以及自己身边同学孝敬父母的故事。在这一环节,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很踊跃, 效果也很好。在”深化亲情”这一环节中, 我采用听配乐录音《孩子, 我该拿什么来爱你》, 学生都在静静地听着录音, 沉浸在故事的感动中, 有了这种情感的铺垫, 我随即播放《天亮了》这首歌, 随着屏幕的闪动, 我发现很多同学眼圈都红了。“深化亲情”的环节为“实践亲情”奠定了情感基础, 所以, 我很自然地过渡到“实践亲情”这一环节中。在这一环节中, 我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并折成心形放入事先画好心字型的盒子里;回去后把这封信交给父母。在小结中, 我看到了一颗颗真挚的童心在激动中感慨着、思索着、畅想着……

4、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有效地保证。

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失去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成功的土壤。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在课堂, 用真诚的微笑、热情的目光、积极的情绪对待我们的学生。学生会用更大的热情回报教师。老师爱学生, 学生也会爱老师, “爱屋及乌”, 并对这门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因此在每堂课上, 我都觉得与他们的沟通是顺畅的、交流是有效的、心情是愉快的。所以, 考试时, 他们的成绩也都要好于其他班。

5、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 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差, 更擅长形象思维。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 我们应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 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留下深刻印象。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讲解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极大地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 符合中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规律,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心中的雅量】相关文章:

我心中的英雄05-22

我心中的“矿嫂”04-16

我心中的春节04-30

我心中的花05-03

我心中的明星05-05

我心中的医院05-08

我心中的春天05-16

我心中的雨05-17

我心中的中学作文05-26

我心中的税收范文06-02

上一篇:关于印发淮安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的下一篇:关于参加全区中小学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