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2024-05-24

最后的四十五分钟(精选7篇)

篇1: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篇2: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篇3: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1.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 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 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 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 在备课时应注意,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申到现实生活中, 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 也要勇于面对矛盾, 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 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 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 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 刺激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 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解析几何第二章的《椭圆》第一课时, 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 谈到圆形台面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 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 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 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 (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 , 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 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 (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 , 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 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 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的同学, 更是终生难忘了。在进一步求轨迹方程时, 学生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果:但化简却遇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 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 发现对于这个方程, 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 而整理后再平方, 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 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3.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 其显著的特点, 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 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 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 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 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 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 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 根据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对象的变化, 教学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 对于新授课, 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 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 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 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 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 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 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 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 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 在一堂课上, 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要及时加以总结, 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 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 将解答擦掉, 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多提问, 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及时进行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能热爱数学, 学习数学。

6. 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7. 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时, 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 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 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间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 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 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 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 话锋一转, 对那位同学说, 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 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 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 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8. 要精讲例题, 多做课堂练习, 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篇4:四十五分钟之外的风景

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设计;作业评价;有效性

一、明确作业功能,有的放矢布置

数学作业是指在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传统的“课外作业”也常称作“家庭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广义的“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更注重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尝试,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造才能的途径。

作业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作业训练获得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使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有效作业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通过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作业有明确的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及接受反馈后能达到预定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在美国学者的研究中表明新的“家庭作业”(即课外作业)不仅要实现“巩固知识”“预先学习”等学术目标,还要实现“自我管理”“有责任心”等习惯和态度目标,甚至还要服务于改善学生家庭亲子关系,增进家、校合作等社会目标。

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作业形式改革,结合本校学生情况,我对本年段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56%的学生对作业抱着不能不做的无奈心理;有53%的学生很少关注老师的作业评价;只有37%的学生觉得完成数学作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些沉重的数据给我的启发是:我们的数学作业毫无吸引力,甚至变成了阻碍学生爱上数学的罪魁祸首。

那么,究竟该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一把密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连接课堂内外的学习,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

二、遵循四个原则,提高作业颜值

1.遵循目的性原则,作业在精不在多

作为一个初中生,每天要完成至少四个科目的作业,每位教师的作业设计都希望面面俱到,殊不知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要么选择应付完成,要么选择拿来主义,只有少部分学生会认真完成。面对着一份份令人发怒的作业,教师的一番苦心被辜负了,于是罚抄、重写、请家长等,作业成了师生对立的导火线。我觉得,作业的设计应该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中的规定,精心设计减量保质,才能让作业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煉他们的能力。

2.遵循层次性原则,关注个体差异

我们面对的是四十多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不是每位学生都适合学数学,但是每一位学生都得完成数学作业。为了让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延伸课堂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得,作业分层势在必行。

例如:“二次函数”作业设计如下:已知抛物线y=x2+mx+m-5

(A)求证:不论m为何实数,抛物线与x轴都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B)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都在原点左侧;

(C)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等于5?

在这三个层次的作业中,第一题我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完成B、C两层的题目。如果学生在完成自己分内的作业之外,还能参与选做题的思考,我就会在班级里面大加鼓励,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并激励学生大胆挑战超出自己水平的题目,养成热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3.遵循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索然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乃至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在调查中,有47%的学生认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对今后的生活毫无帮助。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内在动机。因此,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或操作演示形式的,或展示创作成果,或设计调查性实验性作业,或鼓励学生写数学故事,或制作数学手抄报等。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一:在学完“有理数的加减”后,布置这样的习题:

(1)将-4,-3,-2,-1,0,1,2,3,4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九宫格9个空格中,使得横、竖、对角线的所有3个数相加和为0。

(2)从报刊、网络或者其他参考书上查找资料,写一篇有关九宫格的短文。

例二:在学完“平行四边形”整个章节的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完成手抄报《我们这一家——特殊四边形的故事》。让学生绘制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结构图,根据四边形的性质编写故事,在“玩”中更深刻地领悟本章节的重点。

例三:在学习“等腰三角形”后,设计作业:△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老师画出这个三角形之后,不小心打翻了墨水,三角形的一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恢复原来的等腰△ABC。在第二天的作业中,有几位平时作业缴交困难户居然完成了这道题,他们提出了三种方法:(1)作∠B=∠C;(2)作BC的中垂线;(3)对折。这样的意外收获让我更加坚信,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高质量地设计作业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4.遵循探究性原则,促进小组合作

探究性作业是指作业内容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作业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言,似乎遥不可及,但是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探究性作业与小组合作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做有所得。

例一:在学习完“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之后,设计作业:(1)做一个菱形,这个菱形有一个72°的内角。(2)请设计不同的分法,将这个菱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使得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要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提交正确方案最多的小组获胜。

例二:在学习完“二次根式”之后,设计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以《二次根式》内容为蓝本,设计“撕名牌”活动的任务题,并附上任务题目的答案。

三、变换评价方式,增强作业效能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就是“遇对必钩”,“遇错必叉”,或写优良中差,或评ABCD,学生对于每天发下来的作业只是机械性地看看几个钩几个差,看到打钩的多了开心一笑,看到满目疮痍的叉,瞬间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认真订正,及时掌握。教师花时间设计的每一份作业又花时间批改完,换来的却只是学生的一个瞬间心情,作业的效益没有被充分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作业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种评价方式。

1.评语式评价,做好情感投资

我希望学生从机械性地接收批改完的作业转变成期待每天作业发下来的那一刻,让数学作业本成为师生情感和知识沟通的一座桥梁。例如,一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怎么好,很多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点又出现了错误,我就用红笔画出他出错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老师记得课堂上,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眼睛一直看着窗外,当时我还提醒了你,记起来了吗?……”第二天批改作业时候,我看到这位同学在作业本上写着“老师,我错了,我上课不该开小差,这道题目我已经请教科代表了,以后我一定认真听课!”这行字的下面是错题的订正,整齐并且正确。

2.家校互動式评价,赢得教育合力

每一次的阶段小测之后,我都会仔细分析每一份小测卷,并且在小测卷上对每一位学生近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做详细分析,我也要求学生把试卷带回去跟家长一起分析,并且请家长在试卷上写上他们亲子一起分析的结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此一来二去,家长和学生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阶段小测,从中寻找这个阶段的亮点以及不足,为下个阶段的学习指明方向,有了家长的参与,教师不再是孤军作战,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3.面批式评价,获得显著效果

当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评语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也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具备充足的时间和能力陪伴、辅导孩子的学习。总有一部分学生是课堂上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家长没时间管、老师看了头疼的,针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我采取面批的形式进行评价。利用每天的午饭后午休前的20分钟时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小面积的面批作业,选取其中最基本的知识进行再讲解,用手把手教的方式带领着这部分学生行走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

总而言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的精心设计与用心评价能为数学教学增色不少。我们要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在学校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让家校合力最大化;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篇5:小谈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益

邗江区方巷镇中心中学

徐荣瑞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设置趣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老师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在四十五分钟获得应有的成绩。在目前“五严”形势下,课后不能加班加点,因此,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尤为重要。

一、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1、情境问题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中心对称》时,教师先给出几组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2、过程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层层思考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性质》时,问题:a、k>0时,y随x增大而?。b、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C、?y>0、=0、<0,……

3、复习问题层次分明,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课堂小结时,应该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对不同的学生我设置了不同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将多媒体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多媒体优势,探索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多媒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初三几何《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多媒体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比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的图象与原来的图象的关系说清楚,进而学生很难掌握。而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让图象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又如学习全等三角形时,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通过平移、翻折和旋转比较直观反映两个三角形重合,运用不同颜色、闪烁等显示两个全等三角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应的两个三角形,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了,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使初学的学生加深了理解,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使教师以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

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可以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或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又如:求过两点的抛物线解析式时,可灵活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更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6: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陈桂平

【学科分类】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出处】本网首发

【摘要】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确实促使了不少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在减轻了劳动者诉讼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然而毕竟这部法律的出台,利弊分析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但由于是新法,现实实施还是存在争议,于是在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此来明确及细化其规定,当然这条例本身也给法学家认为是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博弈后的产物,但本人仅就其第二十五条的部分规定发表质疑,该条例第二十五条最后一句规定“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下文中的立法原意仅针指该规定的立法原意,就此展开以下的质疑:

【关键词】赔偿金;法不溯及既往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一、推敲其立法的原意

在质疑开始之前,本人大胆的推敲了其原意,从上述的规定看来,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起计算,那么也就是偏向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加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故而其立法意图大概有:

1.由上至下规范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提高用人单位的合法意识;

从近代以来,我国的法治可以说,主要走的是由上至下推动的道路,这点跟国外不同,国外由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强、同时也由于历史原因,主要走的道路跟中国相反,这点也就促使立法者、执法者和司法者更加注重民意,也非常小心的使用手中的权力,社会的和谐通过权利控制权力来实现,并且权力的行驶为了更好的服务权利的享有。劳动法在我国被认为是经济法或社会法,即不同于民法也不同于刑法,属于夹心饼干,理

由是,其即有体现意思自治的一面,又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强制和干预,所以夹于私法和公法之中,正是这个原因,立法者才能更多的利用立法这个工具来推动法制的健全和法的运作。

2.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资源平衡;

就现实而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资源上十分不平衡,究其原因,劳动者一旦被单位聘用,在人身上对用人单位有一定的依附性,用人单位拥有劳动者没有的许多资源,比如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信息上的不对等,在信息社会的现代更加突出,那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在《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出台之前,有关劳动者索赔的渠道及赔偿数额等尚不足以震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的低廉导致其轻视法律的惩罚甚至于视法律于无物。于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入世法制要求的提高和减少社会的潜在矛盾的需求、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立法者必须利用法律来实现新一轮的资源配置,故而从2008年5月1日起,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是免费的,而即使进入诉讼,相应付出的诉讼费也相比之前低的多,相反这部分成本转移给了用人单位,从以前的举证责任主要在用人单位到现在加重了违法成本,无不看出立法者的用心良苦。

3.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索赔的动力;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起计算,而结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知,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而且该规定也溯及既往到了2008年1月1日之前,可见,相对以前,劳动者在诉讼中付出更少但可能得到的赔偿更多,在金钱上的付出与收入成反比,尤其是在用人单位违法用工时,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说,金钱无非是劳动的动力之一,毕竟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兴趣。由2008年1月1日开始后我国劳动纠纷数量猛增可知,立法的原意确实得到了部分的实现,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加了,而且速度还不是一般的快,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劳动者接受的信息相比经济落后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更容易受到法律的影响。

二、立法原意与现实的冲突

1.立法者推动法治之时付出的成本更多

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可知,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为了谋求发展,除了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在初期都是通过压缩成本作为手段之一,尤其是人力成本,如东莞、中山等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劳动者现实中加班加点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用人单位却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给予相应补休或经济补偿的现象大把存在,2008年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年份,这一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了,此对出口加工型的公司或厂房来说为外患,而国内又在此时施行了《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无疑对企业来说成了内忧,在两者皆存在时,间接导致了多数中小企业的倒闭,面对违法成本的巨大,用人单位的老总们干脆避而走之,关闭公司后只留下受损的劳动者,劳动者根据现行的法律又诉求到劳动仲裁委或法院,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社会秩序的不和谐,故而,本人言之《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实际上使社会为之付出过多的成本,至少对我国来说是如此,立法过于超前。

2.立法上的规定未必在现实中就能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资源平衡;

虽然劳动者诉讼的金钱成本和举证责任相对比较低,但是用人单位始终相对劳动者来说更有经济上的优势,比如说用人单位可以聘请律师来应对劳动者的诉讼,根据现行法律,除了一裁终局的劳动纠纷外,一般的劳动纠纷可以上诉到二审人民法院,而此期间的时间可是少至一年,但更多的是超过两年,尤其是在劳动纠纷数量多,司法资源匮乏的中国更是如此,因此,如果劳动者真的较起真来跟用人单位过不去,那么用人单位可以合法的利用法律的诉讼时效来拖垮劳动者,即使劳动者最终能拿到钱,但这期间的时间成本已经付出过多,毕竟用人单位只需要聘个法律工作者来应付劳动者就行了,而劳动者毕竟要生存要生活,把时间和精力耗在诉讼纠纷上本来就是资源不平衡的表现结果。

3.劳动者容易陷入滥诉

大多数劳动者由于信息资源的缺乏和对法律理解的不到位,导致其维权光有意识但行动缺乏理性,立法的原意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但是实际上,劳动者过多的关注在自己能拿到多少赔偿上而轻易诉讼,甚至有人以此来作为谋生的手段,恶意的设计陷阱给用人单位跳下去,很多劳动者进入诉讼后不愿意和解或接受调解,而原因之一就是少拿了点金钱,然而其并没有计算,其实时间比金钱更贵重,毕竟时间一旦逝去后不可能重来,而金钱确实可以不停的循环就看个人的能力和机遇而已。

三、立法的缺失

推敲完该规定的立法原意后,本人更质疑其合法性,主要原因是“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起计算”是不利于用人单位的溯及既往,明显违反法律的预见性:

1.违反了基本的法理;

法不溯及既往是基本的法理之一,因为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规定的目的在于给人们对自我行为的结果做出预见性,从而理智的做出决策,导向性是法律的基本特点之一,如果法律意图用明天的法律来制裁今天人们的行为,那么其本身就是恶法,即使其立法的原意是善意的。法不溯及既往的例外是有利的溯及,综观我国的法律,无论是民法还是刑法,凡是溯及既往都是有利的溯及既往,而这通常是针对违法者来说是有利的溯及既往的,因为我们不能拿明天的法律来制裁他们今天的行为,即使他们杀了人放了火。劳动法律中有两个词语,一个是经济补偿金,另一个是赔偿金,在2008年1月1日之后,后者的计算基数是前者,后者是前者数额的两倍,这是他们的联系;区别在于,前者针对的是合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而后者针对的是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而且后者更体现出惩罚性。在2008年1月1日之前,其实劳动部有针对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作出相应的规定,如《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和第五条就规定了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这点跟现行法律是一致的;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对赔偿金的规定却与现行法律相去甚远,其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因此,现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明显高于旧法的标准,对于在2008年1月1日之前年限的计算明显不利于用人单位,也违背了法律的预见性,以事后法来惩罚人们的事前行为。

2.明显违背了上位法的规定,违背了位阶原则;

基于法理,我们可知,下位法必须遵守上位法,不仅应该遵守上位法的已有规定,更不能违背其原则精神。《劳动合同法》相对于其实施条例来说是上位法,其立法主体是全国人大,而后者的立法者是国务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即“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可见,《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精神是法不溯及既往的,符合法理的要求、符合法治的要求。或许有人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对《劳动合同法》来说是新法,因此应该优先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然而根据我国《立法法》,新法优先于旧法,主要是同一立法主体制定的,或者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才能适用此原则,然而《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立法主体有高低、位阶更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无论国务院制定该条例第二十五时有多大的理由,也不能违背位阶原则,违背立法法的规定,否则就是行政立法的越位了,践踏法治。

四、小结

综上,本人认为,我国的立法尤其是行政立法的泛滥,用句俗语来表达就是“可能好心做好事”,过于超前的立法和越位的立法,必然会导致现实的无奈和法治的受损,而解决前述问题,一是注重现实的调查分析且注重各方合理合法的意见,二是加强上位立法主体对下位立法的监督,对于重要的行政立法更应该加强事前的监督而非事后的备查。

【作者简介】

篇7: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成效

【关键词】教学目标 农村学生 教学策略 生成性 日常评价

一、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降低教学目标

现在的英语教学,从教师的教学用书上都可看到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那样的话,似乎教师在授课时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但实际情况不是。要知道: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师资力量薄弱的,教学资源匮乏的。单就英语而言,学生们在小学都没有真正学习过几堂课,有的学校到现在还没有开设英语。试想,由这样的学校考入中学的学生,英语成绩会好到哪里去?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是按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普遍掌握并提高的领域和层次上来设计要求的。因此,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想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首先就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其次定位目标的领域和层次,积极而适当地补充小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再者就是准确定位行为主体和目标行为。为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心目中要时刻有学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不应该发生时而学生,时而老师的行为为主体混乱的现象,更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的行为为主体。

二、依据课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去学习

自从改课以来,对课型的界定郑金洲教授在《课改新课型》一书中提出了“探究为主导的课型”“以合作为主导的课型”等七种新课型。可以说:课型这一概念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当然,现在公认的课型说法即是课的模型。站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应该能明白: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课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去选择,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多种课型。

目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全新的课堂文化倡导的是:“已学定教,已教导学”。所谓“已学定教”,要求教师依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案,要顺应学情,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以教导学”讲的是教师通过“教”来有效引导学生的“学”,用“教”的智慧与品质丰富并提升“学”的智慧与品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型的核心理念,我以为: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应再停留在原来的老路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要更新。所以,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词汇,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还得发挥句子的作用,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增加对词汇信息的更深层次的处理深度,从而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都知道:学习英语最难的就是记忆单词。

由此可见,如何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去依据课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一直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要算计在内,有的学生会在老师正讲某个方面的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这时候老师可能会狠狠的对他(她)瞪上一眼,吓得这个学生再也不敢讲话了。那样的话,在课堂上学生实际扮演着是配合教师去如何完成教案设计的角色,而其中最活跃最出色的是少数好学生。

大家应该知道,目前广为流行、得到公认并经过有效教学实践检验了的课堂教学模型大致为“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等六个类型。其中的“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探寻解决之途径和方法,以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取向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生问,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发自主学习的激情,去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或许可称的上是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吧。当然,教学的生成性还需要预设,更需要教师恰当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四、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日常评价,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现在教与学的关系是“以学是教,以教导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给学生以期望和信任。让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都主动起来,激励他们由“不愿学.不去学”到“我要学,我愿学”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学生们真正找到并检验到来自于成功的喜悦感或成就感。当然,教学中的评价具有导向性。比如表扬一个学生的作业全对,直接的导向是号召这个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是在引导一种学习态度。所以说:教学对学生积极的评价,所表达的关注与期待是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预期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及表现,并有意识地训练,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因此,可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更是共同提高的!

总之:要想真正搞好教学,教师光靠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常给自己“充電”,以加强并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紧随课改步伐,创造性地提高使用教材,尽可能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去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把握英语学习的本质要领,去学会学习。即使我们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赶不上城里学校,也会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也会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卢慕稚 主编《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7

[2]杨海春 主编《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初中英语》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4

上一篇: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大全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