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怀故

2024-05-07

端午节怀故(精选7篇)

篇1:端午节怀故

端午节怀故

今天是2013年端午节,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过端午节,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著名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

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宠臣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 “香草美人” 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大部分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故有“诗魂”之称

篇2:端午节怀故

怀故山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老怯京麈化素衣,无端抛掷钓鱼矶。

碧云又见日将暮,芳草不知人念归。

万事莫论羁枕梦,一身方堕乱书围。

篇3:端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 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为广泛。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 伟大的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如刀割, 于五月初五,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 楚国百姓异常悲痛,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 发展成棕子。

以后,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篇4:漫话端午节

端午节每个名称都有它的来历。

天中节 在吴自牧写的《梦梁录》里说道“五月五日天中节”。

浴兰令节 在《梦梁录》中曾记述:“仲夏一日,禁中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

女儿节 相传汉朝时有位著名的孝女名叫曹娥,在她14岁时,因父溺死于今日浙江省境内的一条江中,尸体沉没于江底,她沿江号哭七日,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而死,其尸负父尸而出。当地人为了永远纪念她,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便把此江命名為曹娥江,并立碑纪之,把曹娥死的这天,定为女儿节。

端阳节 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故名为“端阳”。

蒲节 《幼学句解》称“端午是为蒲节”。昔日端午节用菖蒲泛酒以辟毒,故云蒲节。

千秋节 在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述:“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另据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午节 按照农历以地支纪月的方式: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因为节日是处在五月,故称“午节”。

重五、重午 端午节这天,正逢月日均为五,“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以称“重五”或“重午”。

端午、端五 “端”是开始,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也就是初五。《风土记》有云:“仲夏端午,初也。”

在我国民俗中,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总习惯吃粽子、饮黄酒、佩戴香包,用艾叶熏房子、插柳、插艾;临河傍水的地方,还举行龙舟竞渡等活动。在这每项活动中,又都有它的含义。

吃粽子、饮黄酒、赛龙舟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他为了挽救国家,多次向楚王提出改革内政外交的意见,楚王不但不听,反撤了他的职,并赶他出京城。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城,屈原觉得自己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于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今日湖南省境内的汨罗江,以身报国。当地人闻讯后,争先恐后划着船去抢救,但迟了一步。人们敬仰和怀念他,便把他投江这天,定为端午节。2 000多年来年年纪念,代代相传,绵绵不息。据传,屈原投江以后,沿江群众把米、粽子和黄酒投洒在江里,一方面祭祀他,一方面喂鱼和蛟龙,希望他们吃米或粽子,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端午节赛龙舟,也是屈原投江后沿袭下来的,意在表达和重现当时人们抢救屈原的情景。

端午节的清晨人们习惯拿上镰刀到野外割艾、割柳条,回来插在自己房檐下或门窗上,有人说,此风俗是为了蒙蔽天官,让他们误认为凡间疾病横行,门上和窗口都长满了野树,便不再打发病魔下凡。

端午节除纪念屈原、曹娥外,还有几种说法。第一说,认为端午节是庆祝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第二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于吴越一带人民原来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三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第四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第五说,认为端午节南、北方意义不同,南方纪念屈原,北方则是踏青春游的节日。第六说,认为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第七说,认为端午节是在纪念沔阳的四位劫富济贫的豪杰。

篇5:端午节怀故

初夏怀故山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

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

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

篇6:端午节怀故

晦日西窗怀故山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今朝休日仍无客,茶罢西窗卧解衣。

白发已侵残梦境,绿苔应满旧渔矶。

桃源鸡犬尘凡隔,杜曲桑麻梦想归。

篇7:端午节怀故

客舍秋晚夜怀故山

作者:黄滔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寥寥深巷客中居,况值穷秋百事疏。

孤枕忆山千里外,破窗闻雨五更初。

经年荒草侵幽径,几树西风锁弊庐。

长系寸心归未得,起挑残烛独踌躇。

★ 蝉古诗意思

★ 古诗蝉

★ 蝉,蝉李商隐,蝉的意思,蝉赏析

★ 李商隐古诗蝉赏析

★ 李商隐《蝉》译文及赏析

★ 瘸蝉课文内容

★ 初中语文蝉教案

★ 蝉的散文

★ 找蝉作文

上一篇:名言警句、名人名言下一篇:廉洁文化中原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