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2024-04-20

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精选18篇)

篇1: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注:

1、此证明由用人单位出具,一式三份。一份交给劳动者本人,一份装入劳动者本人档

案,一份由用人单位留存。

2、用人单位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注:

1、此证明由用人单位出具,一式三份。一份交给劳动者本人,一份装入劳动者本人档

案,一份由用人单位留存。

2、用人单位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

注:

1、此通知由用人单位出具,一式三份。一份交给劳动者本人,一份装入劳动者本人档

案,一份由用人单位留存。

2、用人单位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篇2: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编号:

我单位于 年 月 日与 (身份证号: )在本单位工作岗位为 ,订立的合同编号为 ,合同期限为 的劳动合同,兹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下列第 项规定予以 (解除/终止)。

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三、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四、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七、因其它原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日期: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章): 员工(签名):

签收时间: 年 月 日 签收时间: 年 月 日

篇3: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一)定义、条件与特点

经济补偿金属于一次性经济补助,发生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后,是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劳动者的。一般情况下,它以劳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主观无过错、当事人有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或意思表示为支付前提,具有单向性、法定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即,经济补偿金支付条件和标准法定,支付数额有限且只能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而不需要劳动者支付给用人单位。

(二)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1. 与赔偿金比较。

赔偿金包含两种,一种为法定赔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执行;一种是约定赔偿金,按劳动合同事先约定执行,它与补偿金的不同主要在于:一是,赔偿金的支付以给对方造成损失为条件,而补偿金一般为用人单位单方合法解除合同;二是,赔偿金的支付依据过错原则,即“谁过错谁支付”,而补偿金的单向性决定了它只能由用人单位支付;三是,赔偿金的支付一般与发生的损失相当,而补偿金依照法律明确规定。

2. 与一次性安置费比较。

一次性安置费旨在安置破产国有企业职工,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属于一项特殊政策,它与经济补偿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与违约金比较。

补偿金属于附随性义务,而违约金属于双向责任约定,以合同事先约定为支付前提,当违约行为发生时,法律即保障违约金履行。若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当双方劳动关系解除时,且同时满足两金支付条件,那么两者可同时支付。

二、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经济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补偿金上限规定易伤害高收入者工作积极性

劳动合同法规定,以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对比依据,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其3倍的,则经济补偿金按3倍支付,且支付月数最多为12个月。

首先,某些劳动者能取得高收入与他们为用人单位所做出更多的贡献有关,不能简单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伤害高收入者的利益;其次,高收入劳动者因过往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若失业其所面临的困难也许更大,因而不能简单因其工资高就认为其再就业前生活就有保障;最后,按劳动合同法该上限规定,若两个劳动者工作年限都相同,均超过12年,高收入按3倍、12个月限制则其获得经济补偿金可能会低于稍低于3倍工资标准的劳动者。

因此,对高收入者经济补偿金的上限规定不甚合理,易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经济补偿金征税的规定令人不解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劳动者一次性获得经济补偿金,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内的部分,免征个税,但超出部分需计算个税。

按照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视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但是按照上述规定,却属于劳动者“工资、薪酬所得”;同时,劳动法设定经济补偿金,体现的是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但在给予劳动者法定帮助的情况下,却仍需纳税,这些规定前后冲突,让人困惑。

(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中未考虑劳动者的工龄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规定里面,考虑到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司龄,如每满1年支付1个月的工资标准;同时,考虑到了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如计算基数为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但是,在计算标准里面,并未考虑劳动者的工龄。既然经济补偿金作为一种一次性经济补助,体现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那么,从实际角度来看,年长的劳动者在体力、精力方面与年轻人相比,在工作选择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因而,是否也可以考虑把工龄作为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之一?

(四)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以用人单位主动提出为条件的规定不甚合理

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针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只有达成这一结果的发起人为用人单位,才给付经济补偿金,若发起人是劳动者,则用人单位不需支付该笔费用。

首先,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用人单位存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可能是原因之一;再者,“由谁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给适用法律上造成困难,伤害某些劳动者利益,比如说,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离职时必须递交一份辞职申请,因此,不能单纯依靠由谁提出这点作为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条件。

(五)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救济措施待完善

劳动合同法规定,若补偿金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则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若逾期仍不支付,则责令其加付劳动者赔偿金。

换句话说,当发生用人单位拖延支付补偿金的情况时,劳动者需首先寻求劳动行政部门帮助,由其通知用人单位“先限期支付,逾期再加额支付”,若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再向法院进行诉求。整个过程过于漫长,与补偿金帮助劳动者渡过失业时的生活困难期的本意相违背,因此,是否考虑赋予劳动者程序选择权,于延迟支付之初,就允许劳动者向人民法院寻求帮助,从而缩短维权时间。

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补偿金的上限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结果均属于劳动关系的结束,双方当事人之间基于该劳动合同而形成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应随之消灭,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的结束是由用人单位单方因素造成,如,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等,对于无过错的劳动者,尤其是高收入劳动者而言,经济补偿金的上限规定是否不合情理?

就此,建议经济补偿金的上限规定可附加条件,如,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同时满足经济补偿金支付条件的,则不适用上限规定。

(二)取消对经济补偿金征税的规定

首先,经济补偿金,体现的是一种法定帮助义务,属于补偿性质,且它以劳动者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计算标准,从逻辑上看,非工资、薪酬的组成部分;其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调节个体间收入差距过大,而经济补偿金体现的是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并不违背维护社会公平的目的。因此,建议取消对经济补偿金征税的规定。

(三)将劳动者工龄纳入经济补偿金计算范围

劳动合同法中,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将劳动者司龄和月工资收入考虑进去,但是对于那些工龄比司龄长且在现单位服务很长年限、做出了较多贡献的劳动者来说,当用人单位与他们解除劳动合同时,他们已满一定年岁,虽有工作经历,但在体力、精力和思想的创新方面与年轻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这类劳动者再就业的代价相比会更大,因而,于情理方面来讲,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应将工龄考虑进去。在这一方面,建议我国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做法。

如,在德国的《解雇保护法》中对补偿金数额是这么规定的,通常情况以12个月的收入为上限;若雇员满50周岁、劳动关系已存续15年以上,补偿金最高额为15个月的收入;若雇员满55周岁、劳动关系已至少存续20年,补偿金最高额为18个月的收入。

(四)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无需区分“由谁提出”

首先,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从字面意思来看,表明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那么,“由谁提出”对“协商一致”这一结果而言,没什么区别,区分“由谁提出”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次,实践中,对比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属于弱势群体,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若劳动者主动提出解约,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则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补偿金,据此,有些用人单位哪怕制造条件也会让劳动者作出非自我意愿的意思表示,主动提出解约,并与用人单位最终达成协商一致,因而,这就很难判断真正的提出者是谁。

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建议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区分“由谁提出”,均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充分赋予劳动者程序选择权,完善补偿金救济措施

现行立法中,关于劳动者就补偿金的维权之路仍是从向劳动行政部门寻求帮助而起,而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并判决,从而,使原本可以由一个部门处理的事情需要两个部门加以处理,而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则因程序上的限制而加长。建议对劳动者就补偿金的维权程序加以完善,将人民法院纳入劳动合同法适用主体,赋予劳动者更为充分的程序选择权,同时对该权利不设置过多的限制条件,以为劳动者更好的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便利。

四、结语

劳动合同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法律方面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笔者就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经济补偿制度进行浅析,探讨了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期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经济补偿金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本文从经济补偿制度本身入手,概述了经济补偿金的定义、特点与支付条件,并与赔偿金、违约金等相关制度进行比较,以便更清晰的理解经济补偿制度;同时,简述了我国现行经济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制度

参考文献

[1]徐智华.劳动合同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金福海,王敦生.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3]彭小坤.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年.

[4]葛玉辉.新《劳动合同法》实用解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5]喻术红.劳动合同法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篇4: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的法律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的法律后果有这样的规定(第16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而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时,对于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有三种主张:一、劳动合同转化为不定期劳动合同。根据合同法的原理,合同期满后当事人双方仍继续履行原合同,就表明原合同已续延并且已转化为不定期合同。例如,在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即租赁合同转化为不定期合同。在劳动法上,不定期劳动合同较之定期劳动合同,在就业保障上对劳动者更有利。主要表现在可以有效的防止发生用人单位在使用完劳动者“黄金年龄段”后不再使用劳动者的现象。所以,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立法中把不定期劳动合同放在高于定期劳动合同的地位,即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定期劳动合同可自动转化为不定期劳动合同。可见,在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下,法律上认为原劳动合同自动转换为不定期劳动合同,这既符合合同法原理,也对劳动者更为有利,符合劳动法的宗旨。二、视为当事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即前述《解释》第16条的规定。而“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原条件”是否包括原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期限则是不确定的。既可以理解为原劳动合同转化为不定期合同,也可理解为转化为与原合同的履行期相同的合同。三、视为续订劳动合同。1996年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通知》中14条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定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在此,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被视为续订劳动合同,至于所续订的合同期限则由双方约定。

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时,上述观点二、三对于原劳动合同是否转化为不定期合同的问题均不确定。笔者认为观点一既符合合同法原理,也符合劳动法宗旨。

其次,《解释》第16条中“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这一规定,其前提是劳动合同期满但尚未终止,并被“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则原合同期满后的劳动关系仍应是劳动合同关系。当“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无论这种劳动合同是定期或不定期,其实都属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法》第25-32条已对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条件和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只有在符合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下,法院才应当支持。

篇5: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户籍地点地省市县区街号

现住址区市县街号

本单位工作起止时间

本单位工作年限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计年个月

工作岗位

所终止劳动合同期限固定期限年月日起年月日止

无固定期限年月日起

完成工作任务期限年月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终止劳动合同原因()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者起头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掉踪

()佣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佣人单位被吊销业务执照、责令封闭、打消或者提前解散

()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终止劳动合同时间年月日

付出经济赔偿环境个月,每个月标准:元,合计:元

国有企业付出生活补助费环境个月,每个月标准:元,合计:元

缴纳掉业保险费编号单位个人

佣人单位

(公章)

经办人:

年月日

注:

一、此证明由佣人单位出具,一式三份。一份交付劳动者本人,一份装入劳动者本人档案,一份由佣人单位存留。

2、佣人单位在15日内将劳动者档案移交其户籍地点市或区、市、县掉业保险经办机构。

相关推荐:

2013实习证明模板

师范生鉴定评语

单位鉴定评语

篇6: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兹有本单位职工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劳动合同期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或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因本人提出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自月位同意与该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

年 月 日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兹有本单位职工,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劳动合同期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或

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因劳动合同期满,自年日起,本单位与该职工终止劳动合同。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

篇7: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本单位与同志,因下列情况于年月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原因编号上打“√”并在款项空格上填写)

一、本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1、本人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30日或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二、非本人原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1、单位要求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1)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项、(2)第2款由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项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项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5、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1款第项终止解除劳动合同;

6、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项终止劳动合同。

三、其他原因(用文字说明):

-------------------------工作简历:

甲方(单位)盖章

年月日

-------------------------注:

1、劳动者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应及时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所进行失业登记(带本证明书、户口簿,身份证和学历证书)。

2、符合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带《就业登记证》(外来劳动力带本证明书)和身份证,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市就业管理中心申领失业保险待遇,逾期将作相应扣减。

3、失业人员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3个月内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在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次月起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三、个人留存)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本单位与同志,因下列情况于年月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原因编号上打“√”并在款项空格上填写)

一、本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1、本人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30日或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二、非本人原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1、单位要求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1)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项、(2)第2款由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项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项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5、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1款第项终止解除劳动合同;

6、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项终止劳动合同。

三、其他原因(用文字说明):

-------------------------

工作简历:档案编号:_______

甲方(单位)盖章年月日

-------------------------

注: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应在十五日内将档案转至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2、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有欠费,必须补缴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后才能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二、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留存)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本单位与同志,因下列情况于年月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原因编号上打“√”并在款项空格上填写)

一、本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1、本人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30日或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二、非本人原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1、单位要求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1)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项、(2)第2款由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项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项由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5、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1款第项终止解除劳动合同;

6、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项终止劳动合同。

三、其他原因(用文字说明):

-------------------------

工作简历:档案编号:_______

甲方(单位)盖章年月日

篇8: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劳动合同的解除, 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当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时,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对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等, 下同) 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发布了三部文件进行规范。一是国家税务总局于1999年9月5日发布的《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规定将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 除以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 (超过12年的, 以12年计) 后, 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5月8日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对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予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数额内, 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三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1年9月10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将国税发《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的对国有企业职工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个人”。综合该三个文件, 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步骤可概括为“三次计算、两次确认”。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 假设“一次性补偿收入-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3=A”, 计算并确认A是否大于0;

如果A≤0, 则该一次性补偿收入不用缴税;如A>0, 则进行第二步的计算和确认;

第二步, 假设“A÷工龄-费用扣除额=B”, 计算并确认B是否大于0 (“工龄”是指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 超过12年的, 统一按12年计;“费用扣除额”为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3 500元) ;

如果B≤0, 则该一次性补偿收入不用缴税;如B>0, 则继续下述步骤;

第三步, 以B作为月工资、薪金所得, 查阅“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 确定B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第四步, 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B×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龄

案例1:20X4年5月30日, 某甲公司经济效益不景气, 与员工李先生达成协议, 向其支付一次性补偿金200 000元后,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李先生在该公司的工龄为8年, 该地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48 000元。则李先生5月份应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为:

1、计算A值, 确认是否大于0

A=200 000-48 000×3=56 000, 所以A>0

2、计算B值, 确认是否大于0

B=56 000÷8-3 500=3 500, 所以B>0

3、确定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经查阅“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 应税所得3 500元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105;

4、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 (3 500×10%-105) ×8=1 960 (元)

因此, 李先生5月份应就该项经济补偿金缴纳个人所得税1 960元。

在本案例中,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但甲公司向李先生支付的一次性补偿金为140 000元。此时因其低于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48 000的3倍, 即144 000元, 因此李先生不用就该一次性补偿金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但甲公司向李先生支付的一次性补偿金为160 000元。此时, 虽然其超过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48 000的3倍, 但其差额除以8年工龄后, 商数2 000小于费用扣除额3 500元, 因此李先生也不用就该一次性补偿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 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 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这样规定, 是为了避免对已经征收了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再次征税而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

必须强调的是, 劳动者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不包括其取得的正常工作期间未结算的工资、薪金, 以及因企业依法宣告破产而按国家统一规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 前者应按“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后者则应按规定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终止劳动合同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劳动合同的终止, 是指劳动合同关系自然失效, 双方不再履行其权利义务。《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劳动合同终止。

区别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提前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更强调“自然失效”。但就是这个区别, 导致了个人因终止劳动合同与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也大相径庭。

现行税法未对个人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是否以及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进行明确。但在2012年4月11日,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回答是: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其收入在当地 (设区的市) 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 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 要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 由此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金, 由于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已经终结, 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不符合上述文件精神, 为此, 实际上不应界定为补偿金, 对这部分收入应按照规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对“工资、薪金所得”的范围解释, 结合税务总局咨询答疑, 据此, 个人因终止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应与当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后, 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案例2:20X4年6月, 王先生的劳动合同到期, 其所在的公司根据经营情况, 决定不再与王先生续签劳动合同。根据王先生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 公司向王先生支付一次性补偿金160 000元, 另结算当月工资20 000元, 并代扣王先生个人应负担的三险一金1 800元。则王先生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过程如下:

1、确定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将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与当月取得的工资薪金进行合并, 减去费用扣除额后, 以其结果为当月应税所得, 查阅“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中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即:

(160 000+20 000) - (3 500+1 800) =174 700 (元) , 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分别为45%、13 505;

2、计算应交个人所得税额。

应交税额=174 700×45%-13 505=65 110 (元)

即王先生在劳动合同终止当月, 因取得一次性补偿金及工资薪金, 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65 110元。

鉴于劳动者因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以及企业破产而中断就业的, 其均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性收入;同时, 国家对于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及因企业破产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 均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 本着公平、合理及以人为本的原则, 笔者认为, 现行税法应明确个人因劳动合同终止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应适用财税[2001]157号文规定的的税收优惠政策及计算方法, 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3.

篇9:“劳动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初探

一、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合同终止,泛指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终结的各种情形,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狭义的劳动合同终止,仅指劳动合同解除之外的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终结的情形。在我国劳动法上是狭义的说法。《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是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学理论界对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上经济补偿的性质应是对劳动者期待利益丧失的补偿,是对用人单位在合同期限未满时解除劳动合同致使劳动者丧失预期利益而需要支付的补偿。而劳动合同终止时双方权利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并不存在预期利益丧失的问题,因此劳动合同终止不同于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不应承担经济补偿责任。故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8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法所规定的经济补偿具有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积累的补偿性质,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已作贡献的积累所给予的补偿。所以,无论是劳动合同终止或劳动合同解除,都应得到用人单位对其过去劳动的补偿。《劳动合同法》采用了此观点,该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44条第1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6)依照本法第44条第4项、第5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此规定对于鼓励用人单位长期使用劳动者,消除劳动合同人为短期化给劳动者带来的损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劳动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

(一)《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5)项:何为“维持或是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应认为是维持原来的条件或是比原有条件对劳动者更有利,而不是低于原来的条件或更不利于劳动者的条件,其目的是用人单位主观上希望续订合同,而最终没有订立合同是因为劳动者的不愿意,责任在劳动者,所以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故除此之外就是应当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形:1.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合同,但是续订的合同条件比原来的条件差,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合同的;2.用人单位不同意订立合同,劳动者同意订立的;3.双方都不同意订立合同的;此三种情况用人单位主观没有续订合同之意,最终造成劳动者不能续订合同,应给予经济补偿金。

(二)第46条第(6)项规定,“依照本法第44条第4项、第5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而第44条第4项是“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的”;第5项为“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消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这两种情况终止合同,是因用人单位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而终止的,是发生在劳动合同期限未有届满而提前终止合同,对劳动者而言,就是丧失了继续履行的机会,可能面临失业而遭受损失,所以理应给予经济补偿。

四、经济补偿标准

篇10:公司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存根)

第()号

员工姓名:所在部门:劳动合同终止时间:年月日

本通知发出时间:年月日

通知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媒体公告()、其他()

公司经办人:

本人已收到单位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发出的《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接收人签名:

(送达凭证粘贴处)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第()号

我公司与于年月日签订期限为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于年月日终止,终止前在我公司从事岗位工作,在我公司的连续工作年限为年。

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盖章)

年月日

一式二份,一联存根留用人单位

黑龙江易元明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单位:

篇11: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同志:

你与本单位签订的(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从

月 日起至

日止。合同期内从事 工作。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按下列第 条规定决定与你终止(解除)劳动合同:

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三、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款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七、因其它原因终止(解除)劳动合同:。

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劳动者(签名):

送达时间:

****年**月**日

签收时间:

****年**月**日

注:《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一式四份,其中用人单位存档一份、劳动者档案

存档一份、劳动者留存一份、办理失业登记一份。

背面附《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条款。附:《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条款:

第三十六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的或者乘人之危)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的或者乘人之危)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篇12: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户籍所在地 省 市 县区 街 号

现 住 址 区市县 街 号

本单位工作起止时间

本单位工作年限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计 年 个月

工作岗位

所解除劳动合同期限 固定期限 年 月 日起 年 月 日止

无固定期限 年 月 日起

完成工作任务期限 年 月 日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解除劳动合同原因 ( )双方协商一致

( )劳动者辞职

( )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 )用人单位原因致劳动合同无效

( )用人单位以***、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 劳动,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 )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篇13:派遣合同被终止如何维权?

合同至2010年9月到期。上个月派遣公司与我工作单位终止派遣合同, 派遣公司同时给我办退工手续。我该如何维权?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你与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 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现派遣公司将你退工, 说明派遣公司已提前解

5 员工辞职是否要赔偿培训费?问:我与公司连续签订为期2年的劳动合

同。在前一次合同期, 曾发生培训费。现我要求辞职, 是否要向单位赔偿培训费?

答:《劳动合同法》规定,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 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 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违

6 合同期满年休假未休怎么办?问:我的合同即将到期, 但本年度年休假

未休。我要求公司结算工资, 公司说安排我休5天年休假并支付工资, 请问我的合同期是否续延了?

答:《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 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天数的, 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

你所在单位在合同期内未安排年休假, 合同到期时又想继续安排年休假, 此时可视作双方继续按原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双方建立新的除与你的劳动关系。如果你在用工单位继续上班, 则要与用工单位建立新的事实劳动关系。因此, 你首先可向派遣公司索要退工单并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的赔偿;其次, 你可要求现在工作的单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 重新办理用工登记手续。■

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因此, 是否支付违约金与约定的服务期长短和已履行期限有关。服务期指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期限, 非指合同期限, 故与上一份合同是否履行完毕无关。如你未履行服务期约定而提前辞职, 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

事实劳动关系。但劳动合同已因期满而履行完毕, 故不存在顺延。单位在年休假休满后终止劳动关系的, 仍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篇14: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一个月前,我被查出患了急性肝炎,需住院治疗。当时我的劳动合同还有一个月就到期。现在单位派人到医院催我回去办理合同终止手续,并说自劳动合同期满之日起的医药费单位不予报销。请问,单位的这种做法和说法是否合法?

读者 曹慧霞

曹慧霞读者:

《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该法施行前也有相应的规定,即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还是施行后,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期满而又处于医疗期内的职工,都不得终止与其的劳动合同,而必须延续到医疗期满。所以,单位催你回去办理合同终止手续和不予报销合同期满后的医药费,都是错误的。单位应当给你发工资和报销医药费至医疗期满为止。

篇15: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职工姓名 :

本单位与你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工作关系),依据 ,于 年 月 日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工作)关系。请持此证明,于终止(解除)劳动(聘用 )合同(工作关系)之日起60日内,到你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同时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

经办人: 年 月 日

篇16:济南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兹有

同志,性别:

年龄:

****年**月**日被我单位录用,从事

工作,月工资

元。

****年**月**日因

终止(解除)合同,特此证明。

合同鉴证编号 :

单位(盖章)

****年**月**日

说明: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各种原因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均应填写本证明书。

篇17: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同志:

一、你与我单位于 年 月 日订立的劳动合同,按下列第 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1.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2.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3.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 项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 项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5.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 项的规定,解除合同;

6.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1款第 项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7.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 项规定,劳动合同(关系)终止; 8.因其它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日期: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章): 劳动者(签名):

篇18: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书

关键词:劳动合同终止,退休年龄,养老保险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性质

我国劳动合同关系的终结有两种方式, 一是终止, 二是解除。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列举了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六大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起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劳动合同终止”。上述任一情形一旦成就, 双方劳动关系是否即告终止, 法律没有明确表述, 但笔者认为依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理论以及整个劳动法律法规规定而言, 劳动合同的终止未附加任何前置程序, 即使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转移社保、办理退休手续的义务, 也是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后的后续义务。因此法律规定的条件一旦成就, 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自动终结, 劳动合同双方均可依此规定, 退出劳动合同关系。至于达到劳动合同关系终止条件后, 劳资双方均未行使退出权, 一方继续提供劳动, 另一方也未提出异议的, 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则视劳资双方的资格条件以及实质用工关系而定。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非为同一概念,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生效后尚未全部履行前,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依法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1]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自然终结。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以一方或双方提出解除之意向为前提, 经法律准绳之衡量, 划分双方权利义务之分配, 而后对双方劳动关系契约予以解除。劳动关系的解除因双方负有的通知义务和附条件协商, 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劳动者而言, 更能保障其权利以及寻求司法保障的机会, 而劳动关系的终止基于法定条件的成就, 比如《条例》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劳动合同终止”, 这个规定就意味着在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时, 用人单位可直接终止劳动关系, 且没有违法是由, 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在该退休劳动者未缴纳社会保险或缴纳期限未满, 而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况下, 作为社会责任一方主体的企业, 如果有权依该条规定直接终结劳动关系, 将可能致劳动者于老无所养之境地。

二、《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内在冲突

由于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即时性以及劳动合同关系终结对劳资双方利益的巨大影响性, 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节点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合同终止”, 而《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劳动合同终止”。然而, 这两条确定的时间节点并不必然相同。作为审判劳动关系案件的两条重要法律依据, 如何予以正确适用对劳动者权利保护影响甚大。如以《劳动合同法》规定为准绳, 则劳动合同终止的时间节点定位于劳动者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之时。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 享受养老保险需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提前退休不予考虑) , 二是社保缴费年限满十五年。但实践中, 达到退休年龄但是未交社保或社保缴纳未满十五年的情况普遍存在, 如严格遵照该规定, 则用人单位特别是生产型企业无法依法终止与大部分达到退休年龄、劳动能力退化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将不可避免的为上游企业买单, 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如以《条例》规定为依据, 则达到退休年龄的员工与用人单位再无劳动合同关系, 即使用人单位继续使用该员工, 双方之间存在的也仅是劳务用工关系, 用人单位则免去诸多法定义务, 对于尚未享受养老保险的员工而言, 其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与《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的立法原意不符。由此看来, 无论依哪种规定作为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确定时间节点, 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都将对另一方合法利益造成损害。

三、笔者的意见倾向

笔者认为, 《劳动合同法》与《条例》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条例》的颁布是对《劳动合同法》的补充, 为了增加《劳动合同法》可执行性。现实社会上大量存在着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的情况, 特别是偏远地区和中小生产型企业。如果用人单位在此情况下必须长期保持与该类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 对用人单位而言不具有公平性和可执行性。[2]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和《条例》的规定可并行不悖, 劳动关系既可以终止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 也可以终止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具体阐述如下:

(一) 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办理了退休手续,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 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自然终结。如该人员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仍在原单位工作或者被其他单位聘请, 其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性质为劳务用工关系。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 (三)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该按劳务关系处理”。从法理而言, 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劳动者”已经丧失了法律意义上作为劳动者的主体资格, 而无法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法律关系, 产生的纠纷也无法适用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调整。

(二) 对于达到退休年龄, 依法具有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 但未办理退休手续, 未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 其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视其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原因而定。在此前提下存在两种情况:一是, 劳动者自己要求不办理退休手续, 仍在原单位工作。此种情况下, 应认定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终止, 此后双方形成的为劳务用工关系。二是, 因单位原因未能及时为劳动者办理退休手续, 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 继续在原单位工作。此种情况下, 可视为是双方劳动关系的延续, 双方在此期间发生的纠纷适用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笔者认为, 《劳动合同法》及《条例》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属于任意性规范, 而不是强制性规范。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 劳资双方均享有依此终止双方劳动合同关系的权利, 也负有在对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 自身应配合履行的义务。如劳动者已达到办理退休手续的条件, 但其自身主动放弃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继续工作, 在认定双方关系时, 不能将劳动者放弃自身权利所导致的不良后果转移到企业之上, 让企业继续保障劳动者提供劳务期间享受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福利待遇。如因单位原因, 故意延迟、阻碍劳动者的正常退休,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限后的工作期间出现纠纷, 出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考虑, 理应认定为用人单位主动承担保证劳动者享受正常《劳动法》意义上劳动者合法权利之责任, 将双方关系认定为劳动合同关系。

(三)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但是因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保或社保年限未足, 而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不能领取养老金。此种前提下, 亦可分为两种情况。

1.劳动者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在此期间, 劳资双方的关系为劳动合同关系之延续, 并不因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自然终止。盖因为, 劳动法律法规之立法目的在于衡平劳资双方之权利义务关系, 着重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将法定退休年龄作为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确定节点, 将置劳动者权利于难以保护之困境, 所以如前文所言《条例》的规定是对《劳动合同法》之补充, 《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才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合同关系之本质要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条例》的规定没有意义, 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 劳资双方均可依此要求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只要履行其应尽义务, 为劳动者缴纳或补缴应缴社保, 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双方劳动合同关系, 而不需满足“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 为上游单位买单。劳动者也可在达到退休年龄时, 提出终止双方劳动合同关系, 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条例》的规定也促使劳动者在解除与上个企业劳动合同关系时积极维权。

2.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 劳动者初次到用人单位工作。有学者认为, 此种情况下应根据劳动法有关成立劳动法律关系的规定, 否定其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但鉴于这类人员人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所以, 仍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但这种合同应当视为只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的劳务合同或雇佣合同, 受民事合同法调整。[3]笔者同意此种情况劳资双方的关系应为劳务合同关系, 但是却不认为此时的劳动者因丧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而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之丧失, 应始于劳动者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之时。故此种情况之所以认定劳资双方之间为劳务合同关系, 是因为依照我国法律规定, 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时本应享有养老保险待遇, 如未享有, 责任在于劳动者原来工作单位和劳动者怠于行使权利。后续企业之所以雇佣老年人, 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经验, 另一方面是老年人本应享受社会保障福利, 其只需支付相应劳动报酬即可享有其劳动成果。如要求企业对该类人员承担法律意义上“劳动者”责任, 无疑是将上游企业和劳动者自身过错导致的不良后果加诸与后续企业之上, 也将对老年人再次参加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实践中, 对于雇佣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也有例外情形, 最高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公伤亡的, 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明确表示:“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人员, 在工作时间内伤亡的, 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此种情况是针对于农民工的特殊规定, 不过该规定虽然赋予农民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工伤认定的权利, 但并不能以此反推出用人单位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另外, 广东省高院和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使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已达法定退休年龄, 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员, 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可按劳动关系处理”。[4]笔者认为, 如上文所述这种认定有过分加重用人单位责任之嫌, 其司法效果是否有利于劳动者权利保护和社会发展尚值得商榷。

四、结语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非冲突的两个准则, 《条例》的规定也并非不当的扩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外延。此种看似矛盾情况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是总纲、是实质, 但是理想化的条文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司法实践。因此《条例》第二十一条为劳动合同关系的终止提供了一个可选择、可执行的方法, 也因此“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不会必然导致劳动合同关系的终结。二者共同组成判断劳资双方法律关系的双重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芳.德国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与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比较[J].法学, 1998.4.

[2]王国社, 谢晖.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关系是否自动终止[J].中国劳动, 2010.01.

[3]藤威, 陈艾健.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继续工作之性质[J].人民司法, 2010.05.

上一篇:省钱护发有四妙招下一篇:《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