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2024-05-08

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共14篇)

篇1: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四年级上册《猫》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例子说明作者喜欢他描写的猫。

3、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会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要方法,边读边悟猫的特点。

2、以体会为主要途径,理解作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一、图片导入、师板书课题。同学们,这小家伙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读题:猫

2、认识猫。(交流课前资料: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引入。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请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碰到生字多读几次,读通句子。(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学生听后交流,师板书大猫“古怪”小猫“可爱”)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顺序,“方法”有三: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设计填空:课文共有()段,第()至第()段写大花猫();第()段写满月的小猫()

(2)、抓住每个自然段中都写猫的什么特点的重点句。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可爱。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学习大花猫满月时是什么样子吧的!

、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篇2: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细读“古怪”。

何谓“古怪”,词典中解释:奇异,异常,奇怪。表示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指明显地异乎寻常,偏离一般,非正常的。明显的带有“贬义”的味道,但越读越发现,其实古怪的背后常常透露出与众不同、非同凡响、卓尔不群、独树一帜,最后,我读懂了,老舍先生眼中的古怪,也许更多的有“古灵精怪”的意味。在备课时,我为如何将“明贬实褒”这一写法渗透到课堂中去,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这一点,哪怕就那么一点点,结果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处心积虑、用尽心思也没有想出更妙的办法,直到上课。

2、作者的写法。

老舍在写法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全文没有一处是描写猫的外貌,没有一处是描写猫的生活习性。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

而且最为不同的是,把猫性格的不同的要素对立起来,“老实、贪玩、尽职”为一组,“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为一组,“胆小、勇猛”为一组。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

3、作者的喜爱之情。

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全文没有一处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但没有一处不体现老舍的喜爱,这真是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高明之处啊!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丰富多腔

遭殃

责打折腾

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

虑()

稿()

淘()

踩()

贪()

跤()

要()

虚()

搞()

陶()

彩()

贫()

篇3: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篇4: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由八个四字词语组成,左边四个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右边四个展示的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伟大。课后“我会认”中有9个字,“我会写”中有6个字,“运”“航”“舰”是已经会认的字,“卫”“宇”“宙”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让学生回忆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识记,较难的字“射、箭”则由教师引领,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我会读”中的两个句子既复习了词语,又进行了“……是……,……也是……”的句型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看图片、析字理、运用对比法等方法,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卫、运”两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通过交流,开始关注科学,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析字理等方法,能正确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四个神话故事及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

1.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2.请小朋友读这一课八个四字词语,碰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帮忙。

3.左右两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组都是古代神话故事,第二组都是当今科技成果。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当今科技)

二、学习四个神话故事词语

1.我们先来学习四个神话故事的词语,请小朋友读准字音。出示嫦娥奔月图,组词,说一句话。

2.再齐读这四个词,这四个词里藏着好多秘密,你发现了

什么?

預设(1):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名字,用“_____”画出四个神话人物名字。“嫦娥”“女娲”中“嫦娥”“娲”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字旁),追问:为什么是女字旁?

预设(2):第三个字都是动词,用“·”圈出来。“射”怎么记?(做动作)

3.老师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思考:你最佩服精卫的什么?

你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

后羿能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小小的精卫鸟能把大海填平,嫦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女娲竟然能把天上的大窟窿补上。你觉得这些神话怎么样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组词。

4.出示“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_____是神话故事_____也是神话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三、学习当今科技成果词语

1.这些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上天入海的愿望实现了。出示“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

介绍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载”是多音字,出示组词让学生读,“载”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特像?

2.人类自从有了运载火箭后,就可以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你了解有哪些方面的人造卫星?(讨论)出示“_____是人造卫星,____也是人造卫星”进行说话训练。

四、“卫、运”生字教学

1.“我会写”中“卫”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横折钩的“钩”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运”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先写“云”,范写(走之儿由三笔组成,横折折撇重点跟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篇5: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数器计算 主备人:黄艳芬 课时:第7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会用计数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写一写。

24005600 读作: 六亿六千万六千七百 写作: 2.选择

19□789≈19万,方框里最大可填()。

A.5 B.4 C.9 3.CE键是计数器的()键。

二、走进新课

看教材23-25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3.计数器的ONC键是()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27页“做一做”。

2、用计算器计算。

762.32—0.89= 32010—8925= 436.8÷0.75= 13.6×2.7÷0.75=

3、判断。(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十环训练

1.60006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左边的6表示(),右边的6表示()。2.一个5位数,千万位、万位、千位上的数字都是7,其他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精确到万位约是()。

3.把9007、8999、9994、90899、100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分)

()<()<()<()<()4.括号里可以填几?

8()742≈8万 248()127≈249万 15()4780000≈15亿 5.从个位起,第五位是(),第九位是(),千亿位是第()位。6.在〇里填入“=”或“≈”。30000○300万 796000〇80万 405000000〇40500万 80亿〇8000000000 7.在7和8中间加上()个0,这个数读作: 七十亿零八。

8、选一选。1)、下面哪个数的近似数是205万。()

①2054201 ②2055000 ③2044239 2)、下面的做法哪个是错的。()

①2005444≈204万 ②800000=80万 ③ 900000000=9亿 3)、6154000000这个数上的“5”表示()

①5个百万 ②5个亿 ③5个千万 9.用计算器计算。(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篇6: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  17、 长 城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八 周  星期         年10月   日

班级: 四(2)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点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体达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       )   凝(       )    杖(       )    魄(       )    峭(       )

蜿(       )   疑(       )    仗(       )    魂 (      )    俏(       )

六、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七、学后反思

篇7: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在文中划出并概括事件。

①                                    ②

③                                    ④

3、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背影?

(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2)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品析。

①穿着

品析

②动作

品析

4、文中的儿子用什么行为来表达对父爱的感知理解,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5、你的阅读疑问

三、自测自评

1、填空

《背影》的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拼写。

交xiè(       )      奔丧(       )   狼jí(       )      簌簌(      )

fù(        )闲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Gōu(       )留      拣(         )  搀(        )    pánshān(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4、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                           体态:

走路姿态:                           动作:

年龄:              心态:

这一段主要写了            的背影,只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                                 ,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

徐秀形

篇8: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篇9: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学案

一、链接新课标

本教案依据“成长中的我”中“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部分的要求编写。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作为初中生,面对初中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逐渐学会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显行十分必要了。

本课《享受学习》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能够喜欢学习。教学设计应通过体验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尤其是进入中学这一阶段对学习的亲身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乐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受学习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其次,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初中三年的学习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风格:、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科学地利用《课标》和教材,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解读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处处考虑课堂上可能生的新的教学资源。

2、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学习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学习动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学习是一种享受”的正确观点,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教学设计以活动式教学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的情感,使学习轻松活泼。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我乐,领悟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苦与乐,学习是权利也是义务的分析,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知识目标: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与乐交融的一种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地认识、发现自己的活动;认识到学习能不断地认识、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无穷快乐;认识到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也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却有一批不求上进、厌学逃学的学生。尤其是进入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期的中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学生内心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知识缺乏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显得尤其重要。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发自于内心的动力,学习才会持之以恒。

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而歌颂至今,因此,在人们的脑海中有一种深深的烙印,即学习是十分辛苦的,只有苦读才有出息。再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给原本快乐的学习套上更加沉重的枷锁。对于学生来说,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更多艰辛和困苦,很难感受到学习自身带来年快乐,如果说有,那也是来自于外在的某些奖励,它很容易稍纵即逝,更何况这些奖励又只是少数优秀笺专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享受不到的,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冷嘲热讽,甚至是皮肉之苦。由此可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就显得十分困难。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观访问法。

教具:多媒体。

七、整体板书或流程设计

第二框享受学习

每一课时

学习中的苦与乐

(一)学习能超越自我,所以我快乐

、寻找读书的快乐

2、寻找读书的困苦

3、比较学习的乐与苦

4、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二)学习是一种权利,所以我快乐

、感受失学的痛苦

2、畅谈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

3、学习过程是我们享有一种权利的进程

(三)探索世界的奥妙

、世界奥秘知多少

2、对这些奥秘已有的认识

3、我来探索奥秘

4、交流乐趣,体会乐趣

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中的苦与乐

(一)齐唱儿歌,导入新课

听、唱《读书郎》的儿歌,提出两个问题:读书郎的心情是怎样的?——乐观、不怕困难的心情。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歌曲见备课资料)

(二)感受学习,激发兴趣。

、学习能超越自我,所以我快乐。

(1)寻找读书的快乐活动。

①寻找身边读书快乐的故事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前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对学习的真实感受,寻找周围热爱学习、事业有成的典型人物。在学生活动后老师进行表扬,并讲述自己收集的故事:

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这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学习的无穷乐趣和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②“寻找自己读书快乐的事”活动,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曾经有过哪些快乐?

学习中的快乐:1、2、3、4、“寻找读书的困苦”的活动。

①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困苦之处?——有

请同学们找寻不关表达“学习是辛苦的”成语或诗词。(学生一般能找到的有:“书山路勤为径,学海无涯或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等诗句,“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

②“寻找自己在读书中困苦的事情”活动,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曾经有过哪些困苦?

学习中的苦:1、2、3、4、③、体味困苦:在学习遇到这么多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时你的心情是怎能样的?

(同学的回答可能有:努力去克服困难,解决了问题,感觉到自己真能干,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自豪感;怕苦,放弃努力,问题解决不了,失去信心,感觉自己真笨等,教师应适时引导)

(3)感受学习。

同学讨论:“比较学习过程出现的快乐困苦和对待困苦的不同态度及结果,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教师: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后甜;苦中有乐;这说明学习中的苦是暂时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克服,寻求解决的方法,困苦会烟消云散。当我们正在讨论学习的苦与乐时,你时否知道在世界的一些地方,还有我们的同龄人却远离课堂,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2、学习是一种权利,所以我快乐

(1)情景设计,感受失学的痛苦。

资料

一、我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我要读书》的故事。(看备课资料中有图片)

资料二:伊拉克战火中失学儿童。(播放录像,配文字说明)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实行义务制教育,但战争毁灭了孩子们的希望,目前伊拉克的文盲数正以每年8、8%的比例飞速增长,整个伊拉克6—15岁的失学儿童高达160万。作业受制裁重灾区的巴士拉,目前的教师总数不足1500人,于是在这里,孩子们整天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

请同学们分析两个材料:

(1)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同龄人失学或者面临失学的处境?——战争、贫穷、疾病等。

(2)请同学们想像失学后的生活的种种遭遇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遗憾。——目不识丁,变成文盲,寸步难行;愚昧无知,生活穷困潦倒;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3)请大家谈谈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优越的家庭、学校、社会条件;良好的法律保障等。

资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青少年学习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四条: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员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教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他们失学后,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比我们现在学习上遇到的困苦要大得多;失学会给他们人生留下沉重的阴影和不可弥补的遗憾;我们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是我们的一种权利,应该要好好珍惜等。

(2)漫画探究,揭示真理。

教师:那么从小不接受教育究竟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哪些不可弥补的遗憾?请同学们观看一幅放牛娃的漫画。

问:“长大后干什么?答:生娃娃

问:“生娃娃干什么?答:放牛。

这幅漫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愚昧无知的悲惨命运。

篇10: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篇11: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并明白其中的算理。(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思考,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法  尝试练习法

学习过程:

口算训练:

125×48     11×26+19×26      7.6+5+2.4      13×101

1.53-0.7    8.5-1.31-4.69      362-97         0.65+1.35

一、知识链接:

笔算下面各题:

124×7           23×12           250×8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二页例1,先独立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1)例1是用哪几种方法解答的?

(2)你能说出每种方法的算理吗?

(3)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第三种方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试做:你能独立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买5个风筝多少钱吗?

二、合作探究:

(1)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3)先把因数0.72(         )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       )100倍,小数末尾的0可以(      )。

(4)试做:25×6                  2.5×6

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训练

1.我会计算

2.0512.4      2.3

×  4       ×   7          × 1  2

2.读一读,我会列式计算

(1)16个3.4的和是多少?

(2)3.18的15倍是多少?

(3)8个0.15相加的和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我是计算小能手

30.7×25            1.23 ×8             13.6×13

0.75 ×14          15.8 ×12             0.375×22

五、课后练习,大显身手,我最棒!

(1)3.09 ×4           5.06×11              0.45×108

(2)一个长方形的长8.24米,宽是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

(3)一个数的10倍比它的本身多7.2米,这个数是多少?

篇12: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课堂知识整合】

【导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 () 色、 () 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 () , 20℃时, 密度是 () g/cm3, 沸点 () ℃, 熔点 () ℃。乙醇 () 挥发, 能够溶解 () 和 () , 能与水以 () 比互溶。

【练习1】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 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份;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所以酒厂可以生产38度、60度等的白酒;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 所以才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导学二】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填表, 见表1) :

【思考1】乙醇是否属于烃类物质?乙醇结构中哪部分最特殊?什么是官能团?根据乙醇结构预测乙醇化学性质。

【导学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见表2)

【思考2】钠与煤油等烃类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即:直接与碳原子结合的H原子能否与钠反应) ?比较乙醇中—OH与水分子中—OH活泼性。

【重点】乙醇与钠发生 () 反应。化学方程式 () 。

【练习2】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 所以乙醇溶解于水, 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B.乙醇与钠反应可产生氢气, 所以乙醇显酸性;C.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 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D.乙醇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重点2】乙醇的氧化反应。 (1) 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 。分组实验见表3。 (2)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铜丝加热 () , 热氧化铜与乙醇反应 () 。

【思考3】铜丝在乙醇催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总反应 () 。

【补充】 (3) 乙醇与KMnO4 (H+) 和重铬酸钾溶液反应, 被直接氧化为 () 。以上反应中, 乙醇表现出一定的 () 性。

【练习3】请用图中化学键的代号填空。 (1) 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时 () 键断裂; (2) 氧化反应:燃烧时 () 键断裂, 与O2催化氧化时 () 键断裂。

【巩固提高】

(1) 对比乙醇官能团羟基与氢氧根离子, 填表 (见表4) :

(2) 使95%的乙醇变为无水乙醇, 工业上常常加入一种物质后蒸馏, 该物质可以是 () :A.醋酸、B.熟石灰、C.生石灰、D.浓硫酸。

(3) 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的试剂是 () :A.金属钠、B.无水硫酸铜、C.无水氯化钙、D.浓硫酸。

(4)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 放置片刻铜片最终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

篇13: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备课时间:  月   日            备课人:           学科组长签字:

一、学习目标 :

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及文学常识。

3、通过预习自译课文,圈画出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

二、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三、难点: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自主学习内容

1、简介作者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2、积累文言词语及翻译句子

自为其名            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然      酌油

3、明确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奇:               (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3)父利其然也:利:

(三)解释加点字

①世隶耕   隶:                  ②未尝识书具  尝

③并自为其名  为:                 ④指物作诗立就  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⑥或以钱币求之 或:

⑦环谒于邑人 环谒: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⑨泯然众人矣 泯然:

五、探究交流

积累虚词,精确翻译:

之:(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

(3)余闻之也久:       (4)不能称前时之闻:

于:(1)环谒于邑人:              (2)于舅家见之:

其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

六、训练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张语晴

篇14: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学案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战国策》: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休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1、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疏通文意,疑难处做标记。

2、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

以头抢地耳()休降于天()天小缟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

4、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合作探究】

①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②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①唐雎( ) ②怫然( ) ③休( )

④缟素( ) ⑤徒跣( ) ⑥色挠( )

2.解释加粗词语。

(1)请广于君() (2)非士之怒也()

(3)岂直五百里哉?() (4)弗敢易()

(5)休降于天() (6)长跪而谢之()

(7)秦王色挠() (8)寡人谕矣()

2、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

A.使命B.听、讲C.派、遣D.出使E.使臣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唐雎不辱使命()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

(1)秦王色挠() A.骚挠 B.屈服

(2)长跪而谢之曰() A.道歉 B.谢意

(3)天下缟素() A.gǎo B.kǎo

(4)弗敢易() A.交换 B.交易

4、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上一篇:团员日志下一篇:语言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