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024-05-19

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四年级PEP英语上册Unit 1《My classroom》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教授单词:classroom, door, window, picture, light, board,以及重点句型“What’s in the class room”.在教授本课时内容时,我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习惯,在教学设计上做了适当调整,去繁从简,尽量在简单重复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没有设计大量的题目和ppt干扰学生的视线,另外,本年级是刚从三年级升上来,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的缺陷,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对他们进行引导,并且避免了大量的阅读或者强迫性的语言操练,给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语言气氛和语言环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去接受。针对本课时教学我做以下反思: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 (1)本课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2)但是因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参差不齐,并且我对学生还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够设计以学生或者说以班级为本,因人施教的教学.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本课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学生从最熟悉的自己的班级着手,很自然地掌握6个关于教室设备的单词.(2)本课调整我考虑了班级和学生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内容上做了适当调整,涉及到的单词量不是很大,句型由简到繁,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例如象跟读、简单认读等,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3.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反思

(1)本课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前歌曲的演唱,单词与图片结合,学生两两演、说,以及单词与图

片的连线,实际情景中的对话操练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来提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通过group competition机制实现。 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竞赛机制,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反思以后如何再上好这节课

从整体而言,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和实施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较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懂得教室设施的英语表达,培养学生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知识结构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复习过度阶段浪费了大量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有效复习说,另外在提问、评价学生方面没有很好的把握,……以后再上这节课,我会加快上课的节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但是时间较短的练习游戏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的读写能力。

2.反思个人的教学技能在哪几个方面需要提

(1)必须设立自然有效的课堂调控机制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机会非常多,从开始的热身到中段的单词游戏等操练,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精神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样对课堂调控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我尽量使用一些比较简单和生动的课堂指令(其中包括简单的语言指令和肢体语言)来“控制”学生。第一是因为我才刚刚接触他们,所以有些比较复杂的课堂指令他们依然不太熟悉,所以我在上课期间给学生定下一些基本的课堂指令,如:attention!以及听到我的指令:are you ready?的时候,学生都把手指伸出做出相应的动作.(2)对部分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点,实非

易事。当我正为某一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和学生的出色表现而暗自得意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学生其实是反应平平或无动于衷,对于一些坐在角落的学生,我确实有时是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有些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重视和关注,所以没有作出有效的反应。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点尝试去“坐在学生的座位上”,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一看、反思一下自己的英语教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我觉得通过反思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我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2: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堂的完整性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同步》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同步》,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同步》的课堂练习。

篇3: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Unit3 My friends》Story time

二、教材分析

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以活动来支撑课堂,把每一项教学目标看成本课时的主要任务,精心设计,巧妙铺垫,在教师示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归纳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设计理念

坚持融对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在表演中学、在表演中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学生体验参与,让学生在一个个交际活动中达成习得语言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作用。

四、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说goodbye,my friend,he’s,she’s.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交际用语Goodbye,…He’s/She’s…

He’s/She’s my friend.

3.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对话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表演对话。

五、教学重点

1.能在情境中理解friend一词的意义。

2.能理解Goodbye,…(在第二单元通话中出现过)这一交际用语的含义并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3.能理解对话内容,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六、教学难点

1.能根据性别的不同,用He’s/She’s…来介绍自己的朋友。

2.能在情境中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与人告别,以及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七、教学准备

图片、PPT卡通头饰

八、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1.Greetings.2.Sing a song<Good morning>3.Free talk(T-S,S-S)

T:Good morning/Hi/Hello…!S1,2,3,4:Good morning/Hi/Hello...

4.Play a game:Magic eyes.

Step2 Presentation

1.T:I like make friends.And I went to visit my friends this summer.

Look!(PPT呈现照片)

Teach“my friend”

2.Say a chant

Friend,friend,my friend.

Friend,friend,good friend.

Friend,friend,my good friend.

Friend,friend,Yeah…

3.T:She’s my friend.And he’s my friend.

T:They’re my friends.

4.Try to say

PPT快速闪现表示男女的图标和单词he,she,he’s,she’s。

5.Work in pairs.(T-S,S-S)

T:Now,you know my friends.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 to me?

T:Look!You may say‘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S1,2,3:(Try to introduce)

S1:Hello…

S2:Hello…

S1:(手指另一个同学)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S2: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6.Watch and fi nd

T:Look!Who’s he?

Ss:He’s Mike?

T:Do you want to know Mike’s friend?Watch the cartoon and tell me.

T:How do you know?Watch the cartoon again,Mike和Yang Ling是怎样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的?在文中找出来!

S1:She’s Yang Ling.She’s my friend.

S2:He’s Mike.He’s my friend.

Step3.Practice and Production

1.Let me try(PPT出现小灰灰和它的朋友)

T:Look!They’re Xiao huihui and his friends.If you are Xiao huihui,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You may say‘She’s/He’s…She's/He's my friend.’(PPT呈现句型)

S1: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S2: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2.Show time

表演内容:放学了,你和家长在校门口遇见了你的朋友。

Step4.Summary:

1.Let’s 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t today?(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Topic:My friends(我的朋友)

呈现一幅朋友互助的场景,及标语。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

(1)当我们跟别人告别时,可以说:Goodbye.

(2)男性的“他”,我们用:he,he's=he is

(3)女性的“她”,我们用:she,she's=she is

2.He’s/She’s…-He’/She’s my friend.

T:同学们,这些你都掌握了吗?在你的学习卡上给自己打个分吧!

Please use them as much as you can!

Step5 Homework

1.跟录音指读Story time三遍。2.试着背诵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哦!3用今天所学知识,向别人介绍你的朋友。

歌曲Goodbye

篇4: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白鹅》这节课,我紧紧围绕“读”展开教学,真正带领学生读书。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读法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读书时,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全文读成了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然后又读成了一个词语“高傲”。继而围绕着”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品读白鹅姿态、叫声、步态三方面的“高傲”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在这堂课中,我不仅让学生读中感悟还通过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比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从容特点,感悟白鹅高傲中透露出的有趣和可爱。

虽然我在课前预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也努力想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上完了这堂课,自己认真反思,才发现问题不少:一方面可能太想把课上得实在,另一方面,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更深入地对文本进行更深刻的对话,从而使得自己对教学未能形成一个更清晰、明确的把握,当瞬息变化的课堂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不能灵活引导,智慧处理;再一个就是师生的朗读水平不够理想。并没有真正读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的感情,有些句子的朗读还有所欠缺,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我觉得真的太难了,也许我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一标准,但是,我想,起码我也该以此为目标,尽自己所能而努力吧!

篇5: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新课程的主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示范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教师一言堂” 本人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大量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在课堂中,并没有完全的做到很客观的去判断学生的实际操练过程。带着教师的主观想法: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型,可以一笔带过的想法。所以忽略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是这节课设计的最根本宗旨。

2.机智教学,灵活过渡是每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在本堂课上,我在引入本课的Step1 部分,受到课堂用语的牵制,使得开头的介绍引入部分与前部分的铺垫脱节,过渡过于牵强,不够流畅自然。同时,我也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趣味教学,激发、保持、巩固学生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开始、轻松愉快的过程、轻松愉快的结尾,使得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情趣。但是在处理听力部分的过渡中,过于牵强,似乎又把主角从学生那里抢了回来,把他们当成了完成我这个听力任务的工具。

3.教学内容“大众化”。不同的学生,对每一课的内容都会体现出不同的兴趣。所以,针对学习者构建知识结构,每一堂课都要求教师问题的设计也要根据难易,再由不同的学生基础来选择适合他们的合理问题。在本堂课中,教师的主旨就是围绕“What’s your name? What’s her name? What’s her name?”。教学任务设计虽然多元化,具体化。但是缺乏梯度化。忽略了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多方思考练习、多方提高。

4.忽视了黑板教学的应用。自从有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英语课堂增加了不少乐趣,而传统的黑板却因此被忽视了。在本堂课中,多媒体教学能多方位呈现教学的步骤,学生也能清晰地感受课堂线索,应该说对于基础比较扎实或者懂得合理记笔记的同学来说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但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或是记性不好的同学多媒体像是电影一闪而过,课中停留了一定的印象,课后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通过这一堂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思考:在一节英语课中,怎样体现一节课的重点,怎样在某一特定的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让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所得,都是值得我去细细思量的……

篇6: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新授课。重点是学习六个新单词和两个新句型: Who’s she/he? ----She/He is…,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侧重在如何用She/He is…来介绍人物。本课的难度所在:

其一、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了英语,但掌握的单词量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不高。

其二、在课堂中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交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三、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注意力很难保持长久。

其四、She和He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从点到面,如何将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能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能在学习新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口语表达,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整节课我通过用眼神的提示、语气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要做什么,时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贴近生活,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爱的人物,如著名演员成龙,我国出名的运动员刘翔、郭晶晶、张怡玲、杨威,以及我的家庭合照等等图片,让学生巩固句型“Who’s he/she?He’s/She’s…”,通过在板书上的区别(she用红色,he用蓝色)、连线练习以及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去领会去理解she和he。在操练句型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game---London Bridge由于同学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兴趣高昂,都愿意积极参与游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被展示了出来,效果较好。然后接着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及扩展知识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家人的询问及介绍来巩固知识,发展学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实物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堂上利用歌曲、chant、游戏等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拍节奏、做动作等手段教学单词,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单词;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单词的方法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父母,热爱家人,热爱自己的家庭。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在操练句型:Who’s she/he? ----She/He is…时间过少,学生输出量不大。如果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操练,或利用本班学生的现成资源进行操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建议

本学校是一所镇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较差,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在学校,回到家里没人可教,因为家长都不懂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口语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建议其他教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的作一些调整,如果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在内容上适当添加词汇“grandmother/grandfather/son/daughter…”,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在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相片直接投影出来介绍,这样其他学生看的更清楚,模仿得更好,就能说得更好。

篇7: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篇8: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小学 朱张玲

当代教育主张“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开展了富于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使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资源

本节课所教的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Meet My Family第一课时Part A Let’s talk部分,是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一段对话,学完对话后,开展以“Meet My Family”为主题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Family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Family话题本套教材三年级也出现过,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容易接受,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二.反思教学目标

我能以总体课程和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特点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大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听、说、认读重点句型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

family?Myfamilyhas…people.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

句型的用法。难点有句型My family has seven members.Whoarethey? But that’s only six.等。过多的难点会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我对本课内容适当地进行分解教学,Whoarethey? That’s only six. 以及生词puppy从复习环节就进行渗透,以此降低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用流利的英语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学会询问别人家庭的情况,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节课学完对话后,学生几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或者个人演讲,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英语思维能力,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反思教学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突出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老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大胆放任务于学生,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驱动下,自主讨论,自主学习,畅所欲言,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本课我按照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复习导入-呈现操练-拓展延伸-评价总结。

(一)激趣引入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然爱唱、爱跳,一开始上课用富有节奏的歌声将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乐园, 激发起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烘托本课主题,也为课堂教学所要复习的内容作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上的准备;学生座位呈半圆形,板书设计结合“family”主题,画一座房子,中间是一颗心,四周是鲜花绿草,都给人以温馨的家庭氛围;老师以中央电视台“家庭秀”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场,指着黑板上的心形图以“Love”开课,介绍一个嘉宾家庭,通过一张卡通全家福照片,复习家庭成员的词汇,同时出现baby brother, puppy,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作铺垫。

课件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取出该句单词的每个首字母F-A-M-I-L-Y 组合成FAMILY这个单词,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引出课题,非常巧妙。然后以家庭竞赛的方式为主线,展开本课教学,将学生分组,分别以1号、2号、3号、4号家庭命名,每个家庭喊出本组口号,营造竞赛氛围。老师介绍本次比赛共分为三轮,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二)呈现和操练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轮比赛。

1.第一轮比赛

赛前准备。展示了刘星的家庭,自然过渡到重点句型的学习,而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老师的教授、学生之间的操练和趣味的游戏、竞猜活动为比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正式比赛。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一分钟比赛的形式,在反复操练中巩固本课的.学习重点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

family?Myfamilyhas... people. Whoarethey? They are my...,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之后的会话学习做铺垫。时间紧迫,气氛紧张,竞争激烈,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峰期,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2. 第二轮比赛

赛前准备。课件展示Amy一家,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单词member和people的区别以及句子That’s only six.以此切入课文的学习。并教育学生热爱动物。

正式比赛。听音回答问题,每组随意选择题号,每个问题对应不同的分值,题目越难,分值越高。教师通过不同的问题将对话信息逐个突破,让其互相讨论抢答的方式来解决,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力以及听力与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效果良好。然后学生看视频,跟读课文,学习地道、自然的语音音调,养成良好的语音和朗读习惯。新知不新,水到渠成。并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自主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所得。

(三)拓展延伸

本环节我设计第三轮比赛。

赛前准备。学生以同桌拍手的形式说唱朗朗上口的chant,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语言知识的内容,如,家庭成员的外貌、职业、爱好等,为下一步的语言综合运用奠定基础。然后老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指导下一步的活动方向。

正式比赛。语言是交际工具,为生活服务,此活动是一个拓展性学习。学生看着自己家人的照片,亲切感、生活的真实感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此时他们有真实的情境,有运用语言的欲望,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用学习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别强烈,学生在趣味中习得语言,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这样,语言的生成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小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适当地解决学生在运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使学生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习情绪处于高峰期,课堂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看到学生在课堂大舞台上展示自我,我感到学生真像一条在新课改的海洋里畅游的一条鱼,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四)总结评价

比赛结束后,将三轮比赛的成绩相加,选出获胜家庭,对获胜家庭进行表扬,对稍落后的家庭进行鼓励。过程性评价从始至终贯穿整个课堂,学生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后播放一系列的照片,并配 “我和你”背景音乐 ,深化“有爱就有家”的主题,揭示了我们不仅要爱我们的小家庭,还应当爱祖国、社会这个大家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目标,升华了主题,“LOVE”贯穿了开课和结课的始终。

四.反思教学学法

教法:小学英语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英语课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辅助教学,通过听、说、唱、演、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TPR等教学法来完成本课时的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英语。从他们充满兴奋的脸上我感觉到我成功了。

学法:能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两种学习形式是教学中的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学生运用己学的语言知识,探讨式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层层深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节课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对于刘星家庭的熟悉和喜爱程度出乎我的意料,所以从开课通过关键词的引入探究和巩固阶段的拓展,都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而且在最后的创编对话部分,学生也能够创新地活用语言,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反思教学评价

我认为只有促使学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只有学习成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长久保持。本节课过程性评价一直贯穿整个课堂,评价方式采用老师评价、学生互评、个别奖励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个别奖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给他们一张贴画、伸一个大拇指、一个笑脸或者语言激励;集体奖励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了三个比赛环节,在第三轮比赛中,我让四个小组长担任评委,现场打分,学生互评,最后将每个比赛环节的分数相加,评出获胜家庭,学生的精神状态一直很饱满。

六.反思不足

1.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之相辅相成,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倾听、良好组织纪律等习惯。

2.对后进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我发觉有的学生可能是基础较差或是胆小,磨磨蹭蹭不敢上台表演,因此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重点训练这种学生,多关注这些学生。

3.小学英语还是要强化汉义,注重词义,不要因为要达到全英教学就不许说汉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由于小学生们没有掌握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在以后的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发音法,强调发音要领,持之以恒,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语。

篇9: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单词:do, don’t, does, doesn’t, strawberries, like, have, hamburgers, orange, tomatoes, ice cream, broccoli, salad, french fries, bananas.2)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no, i don’t.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用英语互相讨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品。

3.情感目标:讨论美食,享受生活美味,提倡健康合理膳食。

二、教学重点:掌握关于食物的词汇。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交际用语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四、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播放歌谣“ten fat sausages”(或其他与食物有关的歌曲),学生跟唱。(目的:通过有节奏的chant 来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同时为下面引出食物类单词作铺垫。)step2 revision

通过提问I like apple.”引出一系列学过的食物类的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step3 presentation

(1).告诉学生本单元将学习更多与食物有关的内容,并呈现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概述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2).播放与本单元主题有关视频,呈现本单元的重要语言目标:谈论好恶。

(3).打开新的食物类词汇的图片,提问学生“do you like......?”。step4.practice(1).转入课文section a,完成1a练习,并检查。

(2).listening听力训练:完成1b练习,并检查。

(3).pairwork结队活动:教师举例后,学生练习1b对话,然后和同伴编新对话。(教师可提供图片及一些课外拓展词汇)

(4).学生进行表演。step5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1).听力训练:完成课本2a,2b练习,并检查。

(2).自由观看、学习一些食品店或餐厅内的对话视频片断,自由组成小组,准备给一些视频片断配音。(课堂时间如果不充足,可以布置为课外任务,其后安排在课堂上表演。)step 6 conclusion(1).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简单板书出来

(2).教师总结本课重点词汇及句型。step 7 homework assignments(1).复习巩固新单词,新句型。

(2).收集食物图片,标出英文名,准备以后在课堂上展示。

(3).调查本组成员对食物的偏好,并制作成表格。

教学反思

我在本周教学的教学设计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第一课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自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教材。

本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身边最常见的水果用英语如何读、说、写及其一般疑问句。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我们的学生既有来自县城也有来自偏僻的农村,学业层次差距大,但有学习的热情,有上进的决心。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得出结论。

5、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强化。但是还有些地方值得改进。

1、没有注意对个别差异较大的同学个别指导。

2、有点注重完成课时内容,没有注重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注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3、课堂上的练习不够,应增加适当练习以巩固知识。

篇10: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乌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学习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此外,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而且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要增强自己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根据文本特点、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学难点是感受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根据以上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呈现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大胆放手,自读自悟要“足”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因此我组织学生明确课型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在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片段中,先是读读课文,自己试着说说。在学生出现概括困难时,我用填空题作为扶手帮助学生。在优生示范后,我并不就此而止,而是把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学习,再次鼓励同桌互相说说课文内容,学生便能简洁地说出课文内容。

2.反复斟酌,重点聚焦须“精”

略读课文讲究“略中有精”, “精”读的点要更突出、集中,要与文本的主题内涵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我选择 “精”的着力点在讨论“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反馈时,我的处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而是重点点拨句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和“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反驳”“不合逻辑”“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等语句,然后,“再读读这两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作者的表达准确,以及乌塔的个性鲜明,体会乌塔在行动上的独立,正是基于精神上和思想上的独立。

3.提示引路,语文实践重“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段学习提示,努力挖掘学习提示的引领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这个大框架的建构下尝试运用其他方法开展字词句的学习和感悟。我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课型,自主学习提示,画出学习任务“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并根据学情给予一个扶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关键词语的教学上也是渗透以各种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词语“惬意”、“反驳”等词,抓住学生可感受得到的方式让学生感性地理解。

4.整合资源,课外拓展求“宽”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充分挖掘单元主题资源,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互为补充。如本课的教学,插入的拓展内容有欧洲的简要介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笔写话等。

预设总是理想的,生成总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与预设有差距。

在本校的“听班制”活动中,因为手表出了问题,看错了时间,前半节课花的时间太多,后面的环节来不及呈现。

在泽雅一小的送教活动中,因为泽雅的学生学情的原因,在初读,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展开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以学定教,重点点拨的点只保留了一处,即乌塔思想独立,有自己见解的内容。在理解“不合逻辑”时,学生换词理解为“不对”时,表述不是很准确,本来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再深入体会,也因为没有时间而作罢。

[再次感悟略读课文教学--人教版四上语文《乌塔》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 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 四年级习作五教学反思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范文

★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八范文

篇11: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Unit 1 Nice to meet you!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以下交际用语,并能运用所学交际用语介绍其他人和相互问候“This is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2.认识四个人物Mr.Green , Miss Li, Helen, Wang Bing.正确运用和理解Mr.和Miss

3.会唱歌曲《Hi, Nancy》

三、教学重点

1.日常交际用语“This is …”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2.认识四个人物Mr.Green , Miss Li, Helen, Wang Bing.四、教学难点

1.比较熟练的运用“This is …”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2.能正确运用和理解Mr.和Miss

五、教学过程

A.Free talk and motivate(约4分钟)1.教师出示Nancy头饰向学生介绍This is …

2.依次和学生打招呼Hello/What’s your name? /I’m…

3.引出句型Nice to meet you ,做出和学生握手的样子,理解其意思,并引导学生回答Nice to meet you,too.4.师生反复操练句型.5.出示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用句型“This is …”说出动物单词。

B.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约20分钟)

1.用人物卡片介绍四个人物Mr.Green , Miss Li, Helen, Wang Bing.a.拿出第三张卡片出现人物Helen,教师介绍“This is Helen.”并拿出声音“Nice to meet you”,学生一起回答“Nice to meet you,too.”

b.同法教授其它Mr.Green,Miss Li, Wang Bing.一一拿出卡片,并操练句型“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卡片4-6)

c.教师用一些图片让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Mr.和Miss.(卡片7-8)

d.拿出歌曲Hi, Nancy,分别用四个人物来替换歌词,进一步巩固人物特征。

2.介绍“Good morning” 和“Good afternoon”的运用和区别

a.教师画钟面,以不同的时间分别教学:“Good morning”,和“Good afternoon”。

b.师生可以相互操练。

c.Chant:

This is Wang Bing.Good morning, Wang Bing!

Nice to meet you, Wang Bing.This is Helen.Good afternoon, Helen!

Nice to meet you,Helen.3.游戏。(约4分钟)

请四位学生戴上人物头饰,围成一圈,再请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站在中间,四位戴头饰的同学其中一位说“Hi, I’m…,Nice to meet you.”蒙着眼睛的同学听声音方向找出那个同学和他握手并说“Nice to meet you,too,”猜对的学生可以加以奖励。依次请学生表演(先前教师可以示范操练)

C.Learn to say(约5分钟)

1.拿出课件,完整听完课文对话

2.跟录音读两遍。

3.关掉声音,请学生配音。

D.Consolidation.(约6分钟)

1.请学生自编对话。

2.表演对话。

E.复习歌曲Hi, Nancy

F.Homework.1.跟读课文对话三遍

2.复习歌曲附板书设计

Unit 1

Nice to meet you

Good morning.This is…

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四年级上册Unit1 Nice to meet you!课文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让英语教学回归自然

朋友中经常会有人这样问我: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很少人想做现在的自己。同行们,如果让你重新选择呢?你是否还会选择做教师呢?那么,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想我还会选择做一个教师。选择轻松的做一名好老师,因为只有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走进课堂,才能上出自己满意的高水平的课。

今天,刚上课时,我在黑板上认真地板书,优美的英文字母不仅耐看,也让我们师生共同朝美的目标迈进。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要叫学生做得好,首先我自己要做到最好。这就是我的准则。以下就是我在这节课上的所作,所思,所得!

1、我们在歌声“I’m Helen ,hello, hello”中开始了这堂课。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马上进入了英语语言的氛围中,争着上台表演。象往常的课一样,歌词被我改成I’ m Nancy.Hello, hello.I’m Lily.Hello, hello.2、接下来是复习环节,我出示了常规的实物与图片:What’s this ? This is a……的句子带动复习词汇。如:Monkey, monkey, this is a monkey.令我吃惊的是今天.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想象,除了部分较优秀的同学,普通的同学也展示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三年级的学生才学了几个单元,他们居然把学过的对话,老师平时使用的课堂用语都用上去了。

Dog, dog.May I coming, dog? Cat, cat.Let’s play a game, cat.Bird, bird.Sit down, please.dog.这种复习单词的手法,新颖独特,既巩固了单词,运用了课堂交际用语,更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

3、由词汇的复习循序渐进进入词组,句子,对话的训练。学生们在自然生活的情境中自由地交流,合作地学习,愉快地表演。

篇12:四年级英语上册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六个新单词,掌握I like „Have some „等等句型,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我在进行教学时,先通过对熟悉的动物的复习引出并学习新的句型,这样过度自然,易于学生接受掌握。在学习新单词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巩固,如歌谣说唱的形式,Look at my mouth, and guess which word?和What is missing?这两个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使单词的学习生动有趣。对于教学难点have some„通过师生对话自然引出,也同样通过创编新歌谣的形式加以巩固,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所有单词和句型都学习完后再回到书本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检查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但教学中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虽然六个单词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感觉在六个单词的呈现这一环节上形式有些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有的英语教学指令还不够简洁,有些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听懂,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也只能把这些指令翻译成中文。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思索改进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Unit6 Part A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学也喜欢学英语,对各种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注意培养记忆、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各种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操练并巩固语言知识,从而达到发展语言技能的目的。整节课学生们始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对于游戏活动他们跃跃欲试,对于任务他们也愿意尝试完成,体验着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本课时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 注重采用多种手段落实新知。

本课时中,我采用内容丰富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活动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操练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看、听、说、做等多种方式,通过排一排、动一动、拍一拍、数一数、猜一猜、算一算等不同活动方式巩固和拓展新知。2. 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新单词。因此,在呈现three(/ θ /), five(/ v /), seven(/ v /), nine(/ n /), ten(/ n /)过程中,我多次强调学生看我的口型说和读,并在课件演示中用红色标示这些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通过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数数、算术、猜价格等。在这堂课中,学生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3. 注重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

本课时中,我围绕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系列丰富而又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电话号码的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采用多种类型的活动和任务,如说电话号码、猜商品价格、做算术题等,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非常贴近,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自然也就有所提高。

4. 注重游戏的教学功能,提高识记效果

游戏本身除具有娱乐功能外,也具有教学功能。有效、合理的游戏活动会使枯燥、机械的英语单词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因此,整节课我就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展开新授、巩固所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需思考和改进之处:

1. 在引入“数字”这个话题时,有没有更好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呢?

2. 需培养学生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的能力,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 在活动设计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太难。首先,在做算术题的活动中,除法的设计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计算能力,数字太大;在排序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考方向,可将单词卡设计成正面是单词、反面是图的形式,加强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其次,个别活动的先后顺序有待调整,应考虑到课堂气氛的起伏变化和活动难度的选择。

4. 多关注个性偏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慢慢引导他们喜欢上英语并敢于表达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我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真正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 Unit 6 Happy Birthday 这堂课主要教学How many„?句型。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整堂课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学生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每一个过渡都一环扣着一环。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只要老师一指点,学生基本上就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对本堂课的重点句型,最后我还安排了拓展,让学生在最后的游戏(让每个学生做一个头饰,头饰上分别画上他们所有学过的单词的图片,并在图片的下面写上数字,让学生用How many„?句型进行问答),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复习巩固了前5个单元出现的单词,也掌握该堂课的重点句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PEP 四年级上册 Unit 5 A Let’s learn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种食物的新单词。

教学难点是,新句型的掌握以及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在购物情景中自然熟练的表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备课,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几个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热身是英语课堂TPR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一首歌曲和两段Lets do,通过唱唱做做来热身,使学生放松心情,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目的是转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简单的回顾,能让学生适应语感,有助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为今天新对话的教学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看故事,回答问题”和通过抢答的形式复习所学过的食物单词两个部分,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并提起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情境中学习,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设计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童话情景,通过课件,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学习五种食物类单词,以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来认读新单词。单词学完之后,加了献爱心的环节,让一位小女孩扮演并向同学索要食物,既操练了单词和句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巩固提高,扩展运用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当当小老师——训练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

2、连线找朋友——检查学生对几个单词的掌握情况

3、购物——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操练,使语言的实际运用得到了体现

4、游戏“掰手腕”——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巩固单词。

本课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运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会一些新知识后,请同学们体验成功感,帮助学生认读和巩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在课堂操作上,还有不少欠妥的地方,如有些环节处理还不够到位,如故事的导入显得有些仓促,气氛不浓烈;课堂上我有时还不够投入,有时没办法跟学生融合在一起;此外,小组间的合作和竞争,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PEP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餐具spoon,knife,fork,plate,chopsticks.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这五个单词,并能听懂Let’s do 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首先,我认真研读教材,吃透了教材内容,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我设计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为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我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教育和帮父母干家务的劳动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节课我自己觉得上得很成功。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理念先进,思路清晰。

在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TPR教学法,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到突破。各个教学环节齐全,过度自然,层次清晰,逐步深入。

2、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单词呈现方式有效。

我的教学目标明确,活动目标到位,活动设计方式多样,学生掌握知识扎实,在呈现单词方面,我呈现的是相应短语,不是孤立地学习单词,培养了学生用英语的意识。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在学习餐具knife 和 fork 时,我用了Right hand knife,cut cut cut,Left hand fork,for fork,fork 的TPR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在布置作业时,我布置学生在看到父母做家务时,要善于说Can I help you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有:学生比较多,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特别是以后从张课村转来的几个学生,基础很差,三年级没学过英语,我对他们的关注还不够。

四年级PEP英语上册《Unit6 My family Part A

let’s learn》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家庭成员称呼的单词:family, parents, uncle, aunt, baby brother.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歌曲”、“猜一猜少了什么”、“说说自己的父母”的形式来用旧知带新知,课堂气氛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被逐渐调动起来,同时,通过小组的PK赛,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通过引出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小丸子的一家来呈现新授单词,令我庆幸的是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是紧紧地跟着我的教学。但是在接下来的拓展部分,困惑还是出现了:我让每个学生带了自己的家庭照片,并且能够参照老师介绍自己家庭的句子模板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最后,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来介绍自己的家庭。可是,在介绍的过程中,很多同学还是窃窃私语,谈论介绍学生的家庭成员的长相,还时不时大笑起来,这样的情景在以往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发生。例如对话教学的时候,学生自编对话后上前表演时,很多学生会自顾自做事情,根本就不认真听、看台上表演的学生。这也成为了这堂的一大败笔。

Unit 5 My new room Part B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授课,为了让学生更熟练,我把“Where is the„”和“ It is near the„?.这个问题为重点,层层展开,让学生在互演中,更加熟练,这样让学生对己有知识的掌握有了一个巩固和提高.在单词方面,让学生分别制作一张图片和位置介词,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学己自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对话、游戏”等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任务,陶冶情操,学到知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说”的机会。因此,课堂上我习惯把问题抛出来让学生集体回答,看到学生讨论时场面比较热烈,你满有兴致的找学生单独起来回答。当你把某个学生叫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们有些说的答非所问,有些则根本哑口无言。学生的自信心被打击,老师也感到郁闷。为了改变课堂上只是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会话,大多数学生只是旁听者的场面,在教Unit5第四课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以自己的房间为题目展开讨论,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大大改善了以往在课堂上当场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些同学表现出来的尴尬和窘迫。

上一篇:本科评估知识手册下一篇:加油稿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