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着的演讲稿三分钟

2024-04-18

关于执着的演讲稿三分钟(共14篇)

篇1:关于执着的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听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时,我就会激情澎湃,慷慨万分。总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确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团结是什么?它是当你遇到困难永不放弃,与朋友团结共渡难关;团结是什么?它是不在失败前低头,勇敢抬起头,同心协力向前冲。

阳光洒向大地,大地换上新装,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台上挤满了同学和老师,呐喊声、加油声、欢呼声……哗然一片。运动员们个个跃跃欲试,精神抖擞,啦啦队在旁边拼了命地呐喊。

五(4)班的同学们“闪亮登场”了,鼓掌声一片接着一片,随后听到“五四五四,非同一般,虎啸赛场,青春飞扬!”其中参赛的选手里就有我,我参加的是200米跑,正站在起跑线,紧张地“分析”着我的跑友们。

随着一声哨响,所有的队员便“飞速起跑,放飞梦想”。由于心理紧张忐忑,不一会儿便落到了队伍后面。正当我沮丧时,耳边响起了同学们的加油声:“肖睿豪,加油!肖睿豪,加油!”,顿时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心想:同学们都在为我加油,一定要为班级和老师争得荣誉。我抬起头,卯足了劲,身体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脚下仿佛踩着风火轮,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1、2、3……”我超越了一个又一个跑友,就在最后一秒冲刺时,仿佛时间都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红线上,我越过了红线,重重地摔倒在地,此刻,我感觉到的是幸福,是五(4)班的团结合作,只有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才能赢得成功。

生活中,总有一些力量存在,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信心和勇敢。俗话说:“一人划桨难开船,众人划桨开大船。”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让原本办不到的事成为现实,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篇2:关于执着的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

一个礼拜前,亲手将它锁进保险箱,至此,再见。

一开始,总觉得有些若有所失,没心情写作业,没心情考试,没心情听课。午夜梦醒,便不由自主地想把手伸向那个熟悉的位置——没有手机。

没办法,不经历痛苦,又怎能叫做告别?

都说时间能抹平一切。虽说是短短几天,但那不断流逝的时间像一阵阵温柔的风,在我心底的沙滩上,将手机刻下的深深烙印浅浅地抹掉了一层。尽管我在听到手机两字时还是会激动,还是会心潮翻涌。

为了不再让自己闲下来觉得怅然若失,在习惯分别的期间,我学习了许多新技能。

正当中午,一缕一缕的阳光从纱窗的小缝隙中钻进来,在灶台上撒下些许细碎的光斑。整个厨房都笼罩在一片璀璨的金色里,温暖而亲切。

向妈妈学习一些简单的厨艺。我暂时还没有自己动手的经历,只是在妈妈做菜的时候,站在一边看看,帮忙洗洗东西。看着或红或绿的一样样食材被扔入锅中,小油滴在上面尽情地翻转跳跃,发出一阵阵“滋滋”的声音,看着原来肥大的菜叶一点点变小,蜷缩在锅角,染上了一层晶亮的油光,看着老爸品尝时那夸张满足的表情,听着那句长长的“好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太阳渐渐西落,不知不觉中,黄昏已迈近。小区的音响悠悠地飘出轻快的班得瑞音乐。微风渐起,窗帘被撩起一个弧度,“哗啦啦,哗啦啦”像是一个装满了音乐的大口袋。

我重拾起好久不曾触碰的琴谱。我翻箱倒柜地从家里的角角落落中找到它们,从最简单的“小汤普桑”到贝多芬的“奏鸣曲集”,一本一本排在面前的小桌上,正如一个一个跃动的音符握着五线谱上的细线。这一切,记录着的,是我十年的努力,我又想起刚开始学琴时第一次将手放在琴键上的欣喜;想起在每次考级时与钢琴的心有灵犀;想起为比赛场中的一小段表演而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流下一串又一串辛苦却欣慰的汗珠。在钢琴交织缠绕的音符中,当初青涩的女孩渐渐成长,稚嫩的心在坚持下渐渐成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吃过了晚饭,夜幕降临。街灯一盏一盏亮了起来,路上是川流不息的车,小区却是出奇的安静。东面是一条小河,声声蛙叫溅落在河面,奏响夏夜的乐章,抚平了一颗颗躁动的心。

我坐在书桌前,点起一盏灯,在微黄的灯光下提笔练字。从最简单的一横一竖起,从最基本的铅笔写,只要一有空,我就对着字帖练习。或许是太久没有静下心来了,渐渐的,我竟连横平竖直也忘了,正如孙老师所言,我的心里长了草……我努力扭正身子,努力地抬起头,努力地做到横平竖直。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我已忘了自己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看着一个个扭曲的字回归正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和鼓励?

篇3: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意义

一、介绍作者事迹,开展课堂内容

教材上的文本时间跨度大,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但毕竟很多作者学生没听过,或者即使听过也不甚了解,巧妙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最终走进文本。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提供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但若是有学生对某个作者感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演讲的学生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关事迹、人物品性,既可以让这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自信心,也可以使班上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演讲资料,将自己备课中与之相重复的内容去掉,节省上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幽静悲剧》的作者季羡林,学生不太了解,班上某个学生演讲了季羡林先生的“看管入学新生行李”的感人故事,还深情朗诵了季先生“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听了他的演讲,对季羡林先生产生了深深的赞叹、敬仰之情,也了解了文革期间季羡林先生的遭遇和做学问的精神,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学者,所以,在学习《幽静悲剧》的时候,学生们学习这篇文章就很投入,对文中体现的“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种民族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觉得很实在,不空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堂文本内容,又接触了一位“大师”。后来,很多同学向之前演讲的学生借季羡林的作品阅读、讨论,班级掀起“季羡林热”。在这种演讲主题的带领下,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去接触茅盾、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的情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体味平凡小事,关注身边美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同学们一到写作文就抱怨没什么好写。三分钟演讲的题材选择里,我和班上同学讨论,有学生提出既要接触大师,也要贴近生活,因此,写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写在班上和同学相处的故事,学习、活动、竞争、压力、收获等都可以,可以写和老师、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点滴,甚至是和早饭店的摊主、公交车司机等社会群体的接触。这样,从早到晚,从校到家,从学习日到休息日,从城里到乡下,从熟悉的到陌生的,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材料。于是,同学们眼神明亮了,心思细腻了,情感丰富了,发现了生活中以前不关注的美。例如同样是散步,我班上就出现了同题材不同角度的演讲,某同学休息日和父母散步,演讲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内容:“回家的时候,左手牵着妈妈,右手被爸爸的手掌包着,都是温暖的感觉。夕阳是艳丽的红色,把我们连起来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那天晚上,我梦见我们在一片林子里笑得灿烂。你们像是夏夜里巨大的夜幕,覆盖着我,整个星球温柔得无声无息,就像我心壁上最美好的花纹。”另有两个同学一起在城郊交接的路上散步,于是写出《左手农村,右手城市》的演讲稿。第三个同学散步中调皮地跟爸爸说:“你们真慢。”爸爸回答:“是呀,女儿长大,越来越青春,做父母的只能望着女儿的背影喽。”女儿听了,心里酸酸的,想了很多,于是,《牵着你们,一起慢慢走》的演讲让台下学生潸然泪下。文中青春期孩子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可比上班会课更有感染力!散步中如果没有真情投入,怎么能写出如此真挚的文字?如此平凡的一幕,因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素养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便有了百花齐放的美。

在各次阶段测试中,《慢慢读懂你》《你是我的阳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这些作文练习,许多同学都选自己的或别人的演讲材料。这些贴近生活,感悟平凡的人带给自己温暖的回忆,真实而细腻!

三、选择应景节日,营造节日氛围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同学们可以在节日来临前,选自己喜欢的节日介绍给同学们,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既渲染了了节日氛围,也帮助同学们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来历、故事。

四、讨论社会热点,开阔社会视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报纸、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都会报道很多新闻,如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遇上跌倒的老人到底要不要扶?”“社会上要不要见义勇为?”同学们选择这样的话题作为课前演讲的主题,既贴近社会,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的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辨识能力,不至于遇到情况不会处理。

当学生把目光伸向更广阔的区域,那么演讲就可以打开一扇更大的窗。

佳祥同学在《日本,自以为是的无奈》一文中阐述:“在非洲资源争夺战中,日本不仅没有体力与中国对抗,就是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家,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劲头。日本想在非洲打一个翻身仗,太难!”

同学们借助演讲了解了最新的国际时事,演讲的学生努力去搜集资料,听新闻评论,加入自己对时事的看法,他们看问题的想法会逐渐全面、深刻、有见解,班上其他同学也可以借助三分钟演讲了解国际新闻,增加自己的见闻。

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明确指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正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一项训练。

篇4:关于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由于时间的限制,选用的演讲题材应是短小精悍的,而因年龄、认知发展的不同,学生关注的事物不同,所以使得教师选用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题材更能成为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喜欢活动,对色彩明亮的物体有兴趣,对一些行为好模仿,但由于口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很难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因此不可能进行容量大的口语练习,只能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或介绍自己和家庭等。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开始有了自我评价,活动的范围也大了,就可以选择较为丰富的内容,让他们相互交流。教师宜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交际话题,如请客人、借东西、说故事、讲传闻、报告时事等。由于口语交际活动最终要落实到社会生活交际需要中,高年级学生可选用为商家打广告,如“我与广告零距离”“人才应聘会”“小小商场”等,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演讲作用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熏陶引导,如果教师能发现、奖励表扬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接受这门课程。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不应该单纯注重应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作一门语言来学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运用跟别人进行沟通,让学生能说会道,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能够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知道。因此,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操作要求

所谓“每堂三分钟演讲”,是指上语文课时,由一名学生上讲台所作的约三分钟的演讲。此项活动可以分五轮进行,全班同学每人上讲台演讲一次为一轮,然后每人照讲稿演讲、脱稿演讲、拟提纲演讲或即兴演讲、或自由式演讲。一轮演讲均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

四、 训练过程

第一步,个别学生可以朗读诗歌、散文等美文佳作,也可以讲故事。对其要求分两个层级:一是读准多音字、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二是读准节奏,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语气和感情,训练良好的语感。这个层级较高,可结合教师指导示范、学生点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二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写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为书面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我们还展开了即兴介绍目前事物,即兴叙述自己的某段经历,即兴发表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看法等。这样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便成了学生的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口语表达的水平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步,说得优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很重要。据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刚刚开始说话训练时,学生有的两眼盯着地板,有的望着天花板,有的全身摇摆,有的甚至背对同学。经过长期的锻炼、熏陶,学生的说话姿势自然了,有的还表现出了较优美的体态:比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通过以上三步的长期训练,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说话训练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

五、 训练方式

丰富多彩的交际方式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交际兴趣,促进双向、多向信息交流,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提供广阔的天地。

1.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借鉴会话方式。不同学科的口语交际方式可以互相借鉴,如英语课的情境会话是练习语言的一大途径,我们就可以借鉴过来。可以给低年级学生创设同学、老师早晨相见的情境,给中高年级学生设置问题,或一个没有结局带有悬念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看看如何通过适当的口语交际来圆满解决。又如,在学习购物的口语交际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购物语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刻体会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

2. 借鉴电视节目的交流方式,加以创意。如今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其中不少的谈话类节目,像《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东方时空》这些形式都可以借鉴到课前的三分钟去。如天气的忽冷忽热,学生的话题自然会提到温度。抓住机会,让学生查找资料,一起来“漫谈气候”“我说现在”“对比二十年”等,学生通过交谈,交流了各自的资料,了解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差异与变化,在增长知识、爱护环境的同时,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在交流中,他们还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交换看法。

3. 鼓励学生自创交流方式,张扬个性。生活是丰富的,语言是随机的、灵动的。因而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也应具有个性语言,反映出多样性的语言特点,真正落实新“课标”下人的发展和成长。如何通过语言交际,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信息机遇呢?这全靠学生自己去把握,所以在中高年级学生中,我把主动权还给他们。例如,作为焦作市的旅游局长,你怎样来吸引全国广大游客到焦作作客?设计一下你的发言内容和表达形式。在设计中,学生有的采取了新闻发布会,有的采用现场与游客交谈,有的把焦作山水的特色编成个人写真,仅语言设计的角度就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在“我当一天推销员”的自创练习中,学生设计了向不同年龄和工作类别的人来介绍产品,实用性颇强。

篇5:关于成功的演讲稿三分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唯有像梅花一样巍然矗立在寒冬中,坚持到底,才能战胜挫折,赢得胜利。

爱迪生因为发明电灯而闻名于世,而他发明电灯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爱迪生为了寻找耐用的灯丝做了上千次试验,但都失败了。有人劝他放弃,但他坚持说“我失败了一千次,但说不定第一千零一次就成功了。”他的确做到了,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在经历了六千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一种耐用的灯丝。爱迪生如果没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恐怕我们还在用煤油灯照明呢!

一个人尽管天资一般。只要有“坚持”的优秀品质,则必出成果。相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坚持努力,绝干不成大事业。

方仲永富有天赋,有着超人的智慧,但却不坚持学习,其行为扼杀了他原有的闪光的天赋,最终导致“泯然众人矣”。

如果没有坚持,哪能有水滴石穿,如果没有坚持,愚钝的乌龟怎么能跑过活蹦乱跳的兔子,如果没有坚持,哪来的千年磨一剑。

但是坚持也不是盲目的,要学会分是非,不要像一个莽夫,错了还冥顽不灵,不撞南墙不回头,所以,我们应学会判断,明辨是非。

坚持是成功的基础,是事业的奠基石,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篇6:三分钟关于数学的演讲稿

大家好!

我是六(2)班的雷舒。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空气无处不在,同时没有味道,但我们却缺它不可。数学亦是如此。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数学就围绕在我们身边。满月,百天,周岁年龄增加的计数。长大一些,开始接受数学的系统教育,学习数数、加减乘除的运算。买菜时,给钱又找钱是数学;剪纸时,纸的大小和面积是数学;吃饭时,把食物平均分配给每个人还是数学。

平时,我们都要去的菜市场里也离不开数学。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菜,在一个卖白菜的摊子前,妈妈和卖白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一斤四元钱的价格买三斤,送一斤的口头协议买了三斤大白菜。妈妈问我:“我这样买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钱?”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便宜一元。”惹得卖菜阿姨直夸我。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是怎么算的?”我笑了笑说:“我先算3斤大白菜×4元=12元,再算买3斤送1斤=4斤,然后再算12元÷4斤=3元,那4元-3元不就等于1元了吗!”这就是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

数学无时无刻无地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连动物世界中也成就着不少的数学天才,它们的数学成果甚至达到了人类之上。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狗的本领也不逊色,当你站在一角呼唤它时,它会沿对角线,向你奔来!你看:它也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走捷径呢!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

数学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慢慢地挖掘,要学好数学,就要严谨踏实,勇于尝试。在学习中,我一遇到困难,就会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

从中寻找解题思路。当我学会使用后,就会惊喜地发现,我又掌握了一种技能,就这样我又兴致勃勃地去发掘下一个谜题了。

数学如同空气,没有味道,却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所以只有学好了数学知识,把数学基础打好,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为国家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学们,和我一起好好学习数学吧,让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7:关于倾听的演讲稿三分钟

听与说是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行为之二,大家都会听,都会说。然而有人说话别人爱听,有人则惹人讨厌;有人懂得聆听,有人却不然。听和说即是人的基本能力,又是能时时为你加分,让你留给别人深刻印象的有力武器。近来,随着人们的需求发展,有关如何听如何说这样的书籍文章越来越多,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见其重要程度。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褪去童年的稚嫩,披上青春鲜亮的外衣,越来越多地学着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生活是教室以外漫无边际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有无数“老师”的教诲需要我们倾听,也有许许多多要我们表达的机会。古时便有听一曲《高山流水》觅一知己的佳话,有说一番权衡利弊挂六国相印的奇迹,似乎成败关键就藏在听与说之中,我们又如何掌握这一听一说,从而将自己的人生推上更高一个平台?

我以为,听分为两种:一是用耳,二是用心。用耳听时,只能了解别人口中的文字组成语段的意思,随听随忘,绝计不会对你的人生造成任何影响。然而用心听时,你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他人的情感,从中受益,而他人也会从你的专注凝神的姿态中获得愉悦,自然更加愿意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经历告诉你,让你更加快速地成长起来。这样对双方都大有裨益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说也分为两种:一是用嘴,二是用心。因为声带的振动发出的声响,与机器合成的声音并无二致,是生物学家和科学家研究的范畴。然而人类的语言绝不仅于此,缘何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能让你心潮澎湃,一段饱含深情的陈词能让你热泪盈眶,一句千年之前的哲言能让你一生砥砺前行。因为言由心生。从内心喷薄而出的话语,比任何珠宝珍贵,比任何晚霞瑰丽。你也许没有引经据典的博学,也许没有高人一等的说话技巧,可你有真挚的情感,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与人交谈时,不必担心自己语言的平淡无味,由心而生的语言是一盏清茶,平淡之后有无穷的回甘。

也许有同学说,这些离我们太遥远,专心学习就好。可是那么多次的“听”和“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来自于课堂上老师的一次点名,身边朋友一次考试失利后的倾诉。以后我们也要面对各种各样听与说的场合。学校、公司的招聘要你侃侃而谈,踌躇满志,领导长辈的教诲需要你屏息凝神,洗耳恭听。自我的形象和修养也是在这一点一滴中慢慢垒积起来,又怎能不重视呢?所以,现在起,不论面对老师父母同学,不论是站在课堂里或舞台上,让我们学会倾听和表达。

篇8:关于执着的演讲稿三分钟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升其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五个尊重”的原则。

一、尊重认知原则

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的原则, 也是做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依据。在刚开始的实践中, 我很期待学生能展现内容丰富、观点深刻、表达通畅、富有表现力的演讲, 结果碰壁了。总结失败的教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恰当的起点, 是保证学生演讲兴趣的前提, 是开展好这项教学活动的基础。

依据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 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我摸索出以下教学序列:

以上序列依据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 从简到难, 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二、尊重个性原则

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因为学生个体水平参差不齐, 其演讲风格不可能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般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也不可能如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般冷静清峻、感人肺腑。在学生演讲时, 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能口若悬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可能语调不准、用词不当、甚至一时语涩。这时, 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紧张, 或让同桌提醒, 这对演讲者是一种鞭策和尊重, 对其他同“级别”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 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教学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

三、尊重实践原则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 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把生动活泼的演讲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演讲,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如果手拿讲稿, 念完为止, 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 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 情绪全无, 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每次演讲结束都要给演讲者打一个等第, 由语文课代表记录, 以备期末口语交际考评时做参考。同时还要做好阶段性的小结, 比如一轮演讲结束后, 评选一下最佳表现奖, 最佳口才奖, 最佳机智奖, 最佳创意奖等, 不时地进行激励,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平时注意积累的话, 期末的时候还可以把优秀演讲稿汇编成册, 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时刻。

另外, 按标准班容量计算, 每个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仅为2-3次, 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 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让每个学生珍惜每次演讲的机会, 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实践。

四、尊重激励原则

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 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 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 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声调的抑扬, 情感的起伏, 情节的波澜, 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 使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 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 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次成功的演讲, 使学生对下一次演讲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激发了“听众”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 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活动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 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蜂般嗡嗡两句, 要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活动不理解, 认为纯粹是走形式, 消磨时间, 持不大情愿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 一再启发和鼓励。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 所以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的肯定, 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 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 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 如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 一个精当的比喻, 一段整齐的排偶, 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等, 让演讲者体会到小小的鼓励, 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当然, 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 教师应及时指正, 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 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 在感激中进步。

五、尊重课堂教学原则

课前演讲教学环节容易演变成为讲而讲, 无目的的讲、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讲的过程。我们应充分树立以常规教学为根基的思想, 坚持其他环节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立足于教学实际, 精心策划演讲内容, 将讲与学紧密结合起来, 并形成课前演讲与授课内容的良性互动。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 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如学完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我们安排了“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演讲。再如, 教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 我们开展了“我最崇敬的名人”的故事演讲。

篇9:课前三分钟演讲

【关键词】三分钟演讲;提升;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在这四项技能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中考又不考它,只要写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写”的能力,我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全班有40名学生,准备40张字条,在每张字条上面写上1——40的数字,学生来自我抽签,按照抽到的先后顺序安排好演讲的名单,这样就保证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一轮演讲完,再循环。讲完以后,由班级学生就朗读技巧、语音、感情、选材优劣等方面予以点评。演讲内容是由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的主题演讲,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写作兴趣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不会害羞,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更有一些学生,特别是有些女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低得像蚊子哼一样,平时就很少讲话,遇到生人一讲话就脸红,遇到考试心里更紧张得不得了,难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吗?我认为,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当他们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学生们善意的掌声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一位胆小腼腆的学生在日记上写道:“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老师也很少提问我,但这‘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使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好,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是“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表现口才的平台,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2-3次,大家都非常珍惜。有位学生这样说,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于是,心想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第二循环又轮到了,内心自信多了,当成功地演讲了《没有不可能》,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后,他激动得哭了,他说演讲让他有了成就感,竞争让他看清了自己,自己俨然成了胜利者,使他有信心做一个成功者。

演讲这块“砖”引出了“玉”,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学生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精心创作。是“三分钟课前演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准备稿件及演讲展示的过程中去。

2.积小流成江海——积累写作素材

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显而易见,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写作也在于积累。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圈子太窄,不外乎家庭和学校,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生活单一、枯燥,也很平凡,这一部分营养学生先天不足,这份“铁锌钙”如何补上?除了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外,阅读和听取,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另一途径。而“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涉及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等,这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演讲的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听讲的同学在听取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累积了鲜活的素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素材库丰富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3.他山石巧攻玉——借鉴写作技能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原创,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一个人首先要有模仿能力,然后才能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

而我们的学生要么不喜欢阅读,要么被繁忙的功课压得没时间阅读,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在课前被动听取演讲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阅读渗透,通过师生的点评不断接收写作技能技巧,进而在练笔过程中借鉴模仿思想以立主旨,借鉴演讲稿以用素材,借鉴思路以定结构,借鉴警句以炼语言,模仿训练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可以进入到创造阶段让学生丢掉“拐杖”,摆脱模仿,按照自己的情况自由写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训练能使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潜移默化修正果——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我也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有家长惊异地感慨:“这学期不知怎么了,以前有作文总是要拖到星期天的晚上才痛苦地开始写,现在倒好了,周五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资料,更怪的是,现在说起话来居然比我们大人还圆满,不伤人,又让人心服口服。”

最可喜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连字数也写不满的竟也能洋洋洒洒长篇阔论了,原来总是素材老套的竟也会将他人的经历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原来语言苍白的竟也会用描写细心描摹动人心弦了,原来总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竟也会用心构思周密布局了。于是,一篇篇考场佳作诞生了,一篇篇优秀习作纷纷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灵活、规范、中肯。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灵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使三分钟演讲成为真正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2.形式规范。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题教学。必须事先整理好演讲内容,不打无准备的仗,另外,上台演讲要求脱稿,实在背不出可以放在第一排学生手中,可以为演讲因紧张而中断起提示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结集成书,更刺激学生创作佳作的欲望。

3.点评中肯,师生共舞。为了一次演讲,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对学生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老师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一起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演讲写作能力。

篇10:三分钟关于国防的演讲稿

大家好!

我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冉毅,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值得敬佩的人!

翻开中国近代史那长长的画卷,我们的大门被洋人的炮火所击溃;我们的领土被列强的贪婪所瓜分;美国的导弹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爆炸;香港的敌对份子正在叫嚷独立,几多哀怨,几多屈辱,几多痛苦,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武装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和平年代中历史对现实的警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怎能忘记那段沉重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还不是因为当时国力薄弱,清政府腐败无能吗?到头来落得个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的下场,园明园被洗劫一空,多少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只要我们国力强盛,军事过硬,众志成城,就能立于不败之林。

,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

,辽宁号的下水试航,告别了中国人没有航空母舰的历史和遗憾。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壮举。

国家的昌盛和富强,靠的不只是战乱年代的革命先驱,更需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继往开来前赴后继。

邓小平曾经说过:“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发达的希望所在”。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者。青少年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着祖国的千秋能否永固,关系着中华民族能否永远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作为新世纪莘莘学子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应紧扣时代的脉搏,应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斗。如果有机会,我将毫不犹豫走进庄严的绿色军营,为国防建设添砖加瓦,在军营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谱写自己壮丽的人生篇章。

“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会牢记习近平的嘱托,走好自己新时代的长征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做出贡献。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篇11:关于生命的演讲三分钟

直到一天,我心血来潮,在妈妈买的绿豆里,挑出一粒最饱满的绿豆,拿了一个一次性的水杯,放进折叠的四张面巾纸,用自来水淋湿纸巾后,将先前的这粒绿豆放入,上面再盖上一张折叠后的湿面巾纸,把杯子放在窗台的角落。一开始,放学后我都会认真地浇水,殷切地期盼它快点发芽。过了三、四天后,我拿起杯子左看、右看仍没有看到嫩芽的影子,这使我对它失去了兴致,甚至一连几天都没有浇一滴水,对其不闻不问,将它抛之脑后。

“轰隆隆”震耳欲聋的雷声伴随着刺眼的闪电,拉开了一场暴风雨的帷幕。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砸着窗户,发出“咚咚”的响声,四周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我正坐在沙发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像触电般站起来:“惨了!我种的绿豆还在窗台上。现在出去拿肯定已经来不及了!”我十分懊悔。

雨停后,我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来到窗台前,准备替绿豆“收尸”,却惊奇的发现——在发黄的纸巾上,有一株小小的嫩苗,正迎风招展。它是那么娇小,又是那么顽强。它娇小到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扼杀;它顽强到经历了没有水滴滋润的日子,紧接着遭遇暴风雨的袭击,都无法将幼嫩的它击垮。它昂着头,两片叶子尽力向外拉伸着,晶莹的雨滴仿佛眼角的泪光,这是喜悦之泪、是胜利之泪、是历经磨难终于迎来曙光的希望之泪。它在向我诠释生命的真谛。

雨过天晴,在没有肥沃土壤的滋养下,它依旧敞开胸怀,热情地拥抱阳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看着这株由雅嫩绿豆苗渐渐长成绿豆树所具有无与伦比的勇气、坚持,让我心中充满喜悦和激情澎湃的感动。也使我明白了:生命是顽强的,它不会因为小小的挫败便轻言放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迈开前进的步伐,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化茧成蝶!

篇12:三分钟关于教育的即兴演讲稿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浇灌教育之花。

记得还是在师大当学生的时候,天天听着、看着师大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就下定决心要以此为目标,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五年前,我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踌躇满志地从大学校门里走出来,满怀信心地踏进了这片充满生机的洋溢着妈祖文化的本科院校。

前几天,很偶然的,在博客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有一位学者被邀请去讲课。讲课前,他先向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现代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成一片:“缺德!”这位学者顿时泪流满面……每学期末我们学校都会有对老师的“民意”调查,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好老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好像也只有这时我才会感到“师德师风”的分量沉甸甸的。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象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教师”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也许我们只是莆田学院1000多名教师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我们的工作却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最详细的。记得有一位资深的辅导员这样说过“辅导员具有怎样的品德、个性,那么他带出来的学生也将具有怎样的品德、个性”。

出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我常常是下课铃响交代完事就离开教室、离开孩子们,起初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总是和班主任比较亲,而和我这个年龄差距并不大的老师却有着不小的心灵上的距离。反省以后我才发觉,我平日里给他们的距离感让他们拒我以千里之外。我开始学着怎么和他们交谈,怎么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时我才发觉他们的心灵竟是这么的丰富多彩,他们收获了一个朋友,而我收获的却是一群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大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你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鲁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我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同学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借用冰心老人的一句话:爱在左,情在右,在事业的道路上,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篇13: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理论与实践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诞生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四星级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少部分则来自市区和城镇。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差异很大。每一新学期开始,对于刚刚组合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同时,这种地域差别也导致学生出现了“划区划片”交往的现象,即市区的学生一起玩,农村的学生一起玩,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是有限。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经常以“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少,那么,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更无从谈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前三分钟演讲: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机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研究能力。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

1.专人负责组织协调

为了让课前三分钟演讲常态化、规范化,我专门让语文科代表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语文科代表按照学号,提前三天通知即将演讲的学生,以便他们把握出场时间,进行充分准备。另外,要求电教科代表给予技术支持(如需要制作课件、下载视频、音乐)。

2.演讲内容、形式不限,题目自拟

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演讲形式不限,演讲、朗诵、唱歌等形式均可,其目的是不让三分钟演讲流于“演讲”形式。例如,学生可以自己撰稿,或者针对某一时事、新闻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对一些素材进行甄选、理解、吸收时,也就巩固和提升了自己的语文能力。

3.灵活掌握演讲时间

一般来说,演讲需三到五分钟,用时过多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如果涉及有价值的问题,应让学生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如果完全受时间限制,草草了事,一方面会给学生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么课前三分钟演讲就失去意义了。我们既然给学生创设了舞台,就要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而不要过分追求课堂讲解时间,因为有时教师的讲解还不如学生的展示或争论更有效果。

4.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完成课前三分钟演讲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点评。这种点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激励指导的作用。同时,对他人演讲的点评,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教师可先进行引导,再由学生发表观点。每次请两位同学点评演讲者的优点及不足,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如果提出的问题能引起争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充分思考,以得到更多收获。对于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点评,一方面能给点评者提供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给演讲者以改进的帮助。教师的点评要客观、要巧妙,要能使听者深受启发,实现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育目的。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成效

1.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随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推进,学生越来越踊跃地参与活动了,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班里曾有一名内心胆怯且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在第一次轮到他演讲时,由于害怕和紧张他放弃了,要求推后演讲。但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他又主动要求上台演讲。虽然那天他很紧张,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但在他走下台后,我看到了他如释重负的神情。后来,他在周记中写道:“我将永远记住这次的演讲。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虽然我的表现与其他同学还有很大差距,但对我来说能够站上讲台就是胜利,我很紧张,但也很开心。”据我观察,凡上过讲台,参与过演讲的学生,他们课上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变得响亮了,回答问题的频率也提高了,自信心和勇气也增强了。

2.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十年来,我几乎都是跟班走,无论是在高一初期,还是在高三紧张的学习阶段,我都坚持每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推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刚开始时,学生对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活动并没有充分认识,多数同学仅限于“上台干讲”,形式单一。但随着活动的推进,我发现学生能够主动制作课件、下载视频、图片和音乐了,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了,把课前三分钟演讲真正当成了展示能力的舞台。他们或是介绍诗词《永远的纳兰性德》;或是配乐诗歌朗诵《雨巷》;或是下载漫画片段,介绍《宫崎骏与〈千与千寻〉》,并演唱日文主题歌;或是展示自创的诗歌;或是与同学合作说相声……学生用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示着自我风采,极大地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课前三分钟演讲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果,首先,要求学生演讲时脱稿,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识记能力,又能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其次,要端正学生态度,避免演讲内容缺乏现实意义、流于形式、讲解结构烦琐,时间控制不好等问题。第三,点评虽然以鼓励为主,但涉及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时,教师必须做出正确判断,要引导学生认真、公正地点评,而不能信口开河。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任何一项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这种效果,对于语文学习,更不可一味追求课堂内容,追求高分。20世纪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这样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循序渐进、多轮次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学生的每一步尝试都会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哪怕演讲失败了,但敢于暴露就是成功,只有把错误当成财富的人,才会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语文能力。

当代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富有主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作为教育者,素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永远主题。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过分地追求分数、上线率,逼着学生学习的做法是有悖教育宗旨的。教师应着眼于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创设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经历成长。

摘要: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上课正式讲解之前给学生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演讲,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研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能力,活动,演讲

参考文献

篇14:关于执着的演讲稿三分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7-02

单靠几本教科书,几篇优秀选文,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作答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是从“课堂三分钟演讲”着手,探索提升有效途径。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教师要宏观统筹,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学进度,整体规划,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分阶段制订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首轮的适应性“三分钟演讲”训练

1.教师要提前两星期布置“三分钟演讲”的任务,并明确演讲顺序按学号从中间往两头进行。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及早准备演讲内容并能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学号的排列大多是先女生后男生,顺序从中间开始往两头,恰能使男女生错开。同时,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连续演讲,用一位学生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调节,让同学们看到了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

2.严格控制演讲时间。既然是“三分钟演讲”,那么时间就是三分钟,就要对学生的演讲时间作严格的控制,时间一到,就得停止演讲,而时间没到,就得站在台上直到三分钟结束。这样做的理由是担心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认真准备讲稿,构思演讲思路,不然就有可能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

二、在适应性“三分钟演讲”的基础上推进第二轮的互评式“三分钟演讲”

推进第二轮的互评式“三分钟演讲”,教师可以在首轮适应性的“三分钟演讲”基础上增加以下操作方法:

1.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演讲技巧的书籍和杂志,把它放在班级的公共书柜里,供学生阅读和提升。

2.学生上台可带稿,但不可读稿,学生演讲后把演讲稿张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供其他学生交流,让该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也促使下面的学生认真准备讲稿。同时,让课代表每天及时统计并张贴各小组对当天演讲学生的项目评分,让学生了解哪些项目是高分,哪些项目是低分,与前面的学生有没有差距,从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全程拍摄演讲视频,然后作为临时文件放置在班级群空间,让演讲的学生下载观看,了解自己演讲过程中的语音和动作,同时也让其他同学下载观看,指出演讲者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提升演讲质量

教师要趁热打铁,在互评式“三分钟演讲”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三分钟演讲”层次,进行第三轮的展示性“演讲”,教师可以作以下尝试,而且笔者也作了尝试:

1.自由式“三分钟演讲”。教师首先要改变演讲顺序,按学习小组轮流并由组长负责点将。每组每天指定一位组员演讲,一天两组,依次轮换,学习小组组长要组织讨论演讲内容,督审演讲质量,商定具体演讲人选,每人机会均等,可分工协作,也可独立完成;其次要取消演讲时间的强制性,延長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以免冲击课堂教学,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取消学生的项目评分措施,由视频拍摄取而代之,学生每周末都可以到学校下载空间下载视频文件,同时教师择优选取学生的演讲作品,以供同学们欣赏评价,以示鼓励。

2.主题式“三分钟演讲”比赛。教师事先布置演讲题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两位选手,也可向别的小组租借选手参加比赛,然后每组推荐一名非选手评委,组成评委团,按比赛规则,评选出若干名优秀选手,演讲过程全程摄像,将优秀选手的演讲视频上传至优酷网,以资鼓励。

3.开设“5+1”讲坛。所谓“5+1”就是5人学习小组共同确定一个主题,共同搜寻资料,然后推荐1位组员上台演讲,演讲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也可携带相关资料,演讲时间为40分钟,讲坛过程全程摄像,演讲顺序按小组抽签决定,每周由轮到的小组开设讲坛。实验证明,由于前期演讲能力的锻炼,“5+1”讲坛可以非常好地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演讲能力,例如笔者一学生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请点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2Mjc1ODA0.html)讲坛式演讲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本轮的提升实施阶段,主要在原有的适应性、互评式“三分钟演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演讲技巧和阅读视野。活动的评价主要以老师的评价和视频展示为关键,通过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提升语文整体素养为目的的演讲活动中来。

综上,递进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递进式步骤:适应性“三分钟演讲”→互评式“三分钟演讲”→展示式“演讲”。笔者也对实验学生进行了纵向分析,分析显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显著进步。当然,“三分钟演讲”必须以规范为基础,而且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从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开始,递进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哲东.每天一堂演讲口才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2]谢志强.口才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3]华阅.说话艺术模板[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九年级体育教学进度表下一篇:掌上英雄联盟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