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散文诗

2024-05-24

冰心的散文诗(精选8篇)

篇1:冰心的散文诗

遥望古老的洮儿河,

心的思念,

情的火焰,

尘封在人生的九月,

红尘中滢滢星光洗涮着我痴情的心儿。

匆匆人生,

今又九月飞花,

风儿,

吹起心中久远的尘沙,

狂风般撤落我孤独的寻缘之梦,

秋雨,

情感的河流,

我飘泊人生的伞盖,

在站寻觅梦的心路上,

泥泞人生九月的雨儿,

缠缠绵绵,

“去年天气旧池台,似曾相识燕归来。

人生何处寻飞花,小园香径独徘徊。”

或许,

红尘中夏天的雨滂沱如流星,

一瞬而逝,

站在我人生的高度,

聆听我孤旅缘的.歌唱,

秋雨如绵,

情梦悲歌,

苦涩凝结出爱与愁的翅膀,

舒展出一幅人生梦的画卷。

九月,

秋风落叶,

多情的洮儿河古道上,

遥望苦行僧艰辛的历程,

犹如这古老的河床,

人生与大地间划拽出梦的轨迹……

篇2:冰心的散文诗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夜,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篇3:冰心散文的“真雅新”

(一)

冰心散文首要特征是感情真挚。早在五四时期, 冰心就主张要创造“真”的文学。她认为, “真挚”是一切创作的灵魂和力量。强调“创作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 抒真情, 写实境, 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和共鸣”。冰心散文是她那纯真的内心世界流淌出来的心泉, 包含着感悟人生的真味, 她的散文就是展示其独特人格风貌的心史。

冰心散文大都以纯真的爱心作为灵魂。就像盐溶于水一样, 她那深沉浓厚的真挚情感完全消融在散文中的字里行间。她的笔饱蘸着纯真的激情, 描写了平凡琐细的社会生活真相, 刻画了海之雄浑与山之清丽, 抒写了体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文物和民间风俗人情, 传达出作家深沉而炙热的爱国情思。特别是她抒写家庭生活的挚爱亲情的散文作品, 细腻真切, 感人肺腑。《往事》、《梦》等深情歌颂了父母亲的至爱与关怀, 抒写了眷恋母亲的童心;将母亲的慈祥和蔼与女儿的娇憨活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南归》里更是真切细致的披露出作家内心世界的曲折变化, 抒写出她对母亲的极度依恋。唯恐失去母亲的惶恐, 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及失去母亲的无限悲恸。如果说朱自清的《背影》是现代散文中抒写父子情深的不朽名篇的话, 那么, 冰心的《南归》则堪称现代散文中表现母女至情的杰作。

冰心散文的感情真挚, 不但是坦率的写出自我内心的喜怒哀乐, 表达出主观的爱憎好恶, 而且还表现为情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美在纯真, 妙在自然。“心里有什么, 笔下写什么。”她自然的抒写自我情感, 好似春云浮空, 秋水行地, 自由流动, 显得从容而不紧迫, 精细而不粗鲁, 柔婉而不轻飘, 使读者宛如面对至交好友, 聆听着清谈絮语, 分外亲切, 娓娓动人。

冰心散文的情真, 还融合着理真。她的散文富有哲理, 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的事物或现象, 从某一生活场面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中受到启发, 道尽人世睿智哲理。在《给日本女性》中她写到:“做子女的时候, 承受着爱, 只觉得爱的伟大;做母亲的时候, 赋予着爱, 却知道了爱的痛苦!”这是冰心人生感悟的思想火花, 是她人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样的睿智哲理往往融化在温馨绵密的深情之中, 达到情真与理真交融的境界, 理因情而添生动, 情因理而增深刻。

(二)

冰心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文采清丽, 华美优雅。

早在五四时期, 冰心就说过:“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 拿来用于新文学, 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 放一异色。”她正是这一文学主张的实践者和成功者。冰心的散文语言, 是一种接近口语, 选用广言词汇又略含西文句法的白话文;遣词用字, 雅而不古, 丽而不艳, 清新洗练, 流利自然, 含蓄隽秀, 极富韵致。有一种大家闺秀气派, 堪称东方才女的典范。

高尔基说过:“语言必须要朴素、明晰、精确, 然后才优美和明白易懂。”冰心散文的语言, 总是把要表现的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确切生动的描写出来, 同时注入了主观情思, 隐含了自我心态, 达到词清意切, 本色自然。她写乡愁, “乡愁麻痹到全身, 我擦着头发, 头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 指尖上捏着了乡愁。”这朴素直白的语句, 不加任何的修饰, 只是选择了这么两个平凡的动作, 却道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思。

冰心的散文, 注意选用丰富新鲜, 简洁明丽的词藻, 驱遣骈散结合, 灵活多样的句式, 自由的描绘河山美景, 人间真情, 抒写人世的纷繁驳杂, 渲染民俗节庆的欢腾热闹, 给读者展示一幅幅色调不同、风光各异的山水风景画和人间世相的民俗画, 令人注目动心。冰心凭借清丽的文采, 把新颖的创作构思化作优雅隽美的艺术形象, 汇成浓淡相宜的生动画面。

冰心散文语言, 以口语为基本, 注意吸收文言成分, 使散文语言既有白话的明白晓畅表现丰富的长处, 也具备了文言文那样凝练含蓄, 典雅隽丽的特点, 语言显得精致清丽。不论是叙述一段往事, 还是抒一缕幽思, 不论是叙一段佳意, 还是状一处景物, 笔墨挥洒自如, 韵味无穷。她的散文如同一股山间清泉, 在草石间流淌, 清新活泼, 似小河流水, 涟漪漫漾, 满蕴温柔。作品字里行间荡漾的是作家清隽的笔调, 优雅的气韵, 洋溢着赤诚真情, 流露着她高雅晶莹的人格精神。

(三)

冰心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意象鲜明, 清新别致。

冰心散文无论是叙事、抒情、绘景、写人, 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大多生动鲜明, 有色彩、有情趣, 充满诗情画意, 表现出一种意象美, 显示出作家对挑选出来的客观事物或生活现象高超的艺术加工, 也表现出作家高雅的心理情趣。其散文不论是被眼前之景诱发触动, 或是由回忆难忘往事所生出的感悟与兴致。不论是寻找切合自我心态的景象进行艺术表现, 或是串联几个感人的生活场景加以描绘, 都渗透了自我的某种情愫, 融化了主观的理想与追求, 烙印了心灵的痕迹。

所谓意象清新, 表现在作品里则是画面清新, 色彩妍丽, 生气蓬勃, 情趣盎然。无论是写人, 还是记事状物, 她总能匠心独运, 自由的挥动着生花妙笔, 给人以生动真实的感受。她记叙人事活动、描写亲朋好友总是挑选生活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借助几个生活细节展示人物的神情与风采。尤其是她描绘自然景物的散文, 不论是写崇山大海, 还是花晨月夜, 或是写高原黄沙, 湖滨雪飘, 全都灌注着主观情愫。看起来是不经意的三言两语, 却极具情致。她的《山中杂感》中写到山中景象:“夕照里, 牛羊下山了, 小蚁般缘走在青岩上。绿树丛巅的嫩黄叶子, 也衬在红墙边。”斑斓的色彩, 散淡的景物, 写的生趣盎然。

冰心散文的意象鲜明, 还表现在作家能以高超的艺术技巧给所表现的意象着色敷彩, 达到和美协调, 并在色彩的调谐中暗示作家的主观情感。她的作品画面充满动态, 意象绝不呆板停滞, 而是清新轻灵, 从而引发读者的心灵感应。其散文名篇《笑》, 安琪儿的笑、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在一起, 画面清丽, 充满灵气, 意蕴深厚, 是五四时期白语美文的杰作。

(四)

总而言之, 冰心散文的创作, 在美学特性上, 呈现出柔美的品格特征。我们说, 这是一种女性的腻美。冰心的散文真诚的抒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愫, 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意愿。以广博慈蔼的爱心、温馨柔婉的情致、鲜明清隽的意象, 清新明丽的语言建造了一个柔美的艺术境界。郁达夫别具慧眼的推崇冰心的散文, 说:“她的笔调有了温泉似地柔情, ”把她的散文比作飞翔于云间, 鸣唱于高空的云雀, 用圆润婉转的歌喉, 唱着真善美之歌, 给人以清新优雅的审美愉悦。

摘要:本文依据冰心散文, 重点探讨冰心创作中的艺术特色。文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是冰心在解放前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 笔者主要从冰心散文的创作情感、语言艺术、意向构制三个方面来揭示冰心散文的“真、雅、新”独特的艺术魅力。

篇4:论冰心散文的语言内涵

【关键词】语言内涵 ; 语言魅力 ;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77-02

冰心的散文丰富的语言内涵来源于她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深厚的修养,这也是冰心散文的魅力所在。巴金说她是“一盏不灭的灯”。赵朴初说“她的作品犹如冬天的太阳”。冰心的散文来自于生活,熔铸在情感之中,她描绘景物,设色淡雅,穿插多姿,隽美倩丽,言情含蓄,委婉尽致,言婉而情深,耐人寻味。

一、深邃、含蓄的语言魅力

冰心散文的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的“埋存”,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她感情的天地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

她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在《往事》之七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二、独特、精炼的语言艺术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蜚声文坛。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练、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的语言清丽爽洁。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之一》中,幽幽思绪,柔绵情感,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因雪而生的沉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语言温婉、雅致。如在《寄小读者之通讯十五》中,作者写道:“今晨黎明即醒,晓星微光,万松淡雾之中,我披衣起坐。举眼望到廊的近处,我凝注着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梦中转侧的女孩子,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这类温婉、雅致的叙述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清愁:“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不写了”,话语中深藏着多少羁旅乡思的淡怨。

有人曾将冰心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如《樱花赞》、《小橘灯》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温婉、清丽、细腻、隽永等风格,同时又一改“微带着忧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欢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

三、结语

散文的语言要求是严格的,又是简单的,它包括了四大特点:一是自由行,二是口语化,三是文采化,四是简洁性。冰心散文的语言是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和口头语锤炼后的创造。她把古典语言现代化,把书面语言通俗化,把口头语言艺术化,透现出词汇、句子、段落、语调、韵律、色彩、结构的美,这是一种大手笔,并非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这一点,而她做到了。

参考文献

[1]冰心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篇5:夏伤、冰心的散文

何人哀怨心忧伤?哭尽春泪,惊起夏伤!痴恋花开,却花落时节,点坠一片冰心。

最后的一缕凉风匆匆的吹走了最后的一丝春意,也带走了那些花开的痕迹,留给人间的只剩下叹息。这个夏天,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悲欢泪笑将要上演;这个季节,我不知道还会留给我多少或喜或悲的回忆……

记忆中的那年花开,我划着小船和所爱的人在清绿的荷塘之中,没有方向,没有目的,两颗心徜徉在天地间,很美,很浪漫……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一切天长地久,海角天涯。奈何今日,早已分了道,扬了镳,从此陌路,从此天涯……

不知何时开始痴痴地迷恋上了苍白的`文字,亦或是迷恋了忧伤。其实对于文字我早已麻木,只是文字在指尖飞扬的感觉可以让人忘记许多伤情过往,可每当回忆之时,心碎的感觉依然是那么清晰,也许是我的感情太过脆弱,受了伤就淡漠了;也许是我的心灵太过浅显,不懂的如何去爱……

今夜,安静的一片弦音,文字再次将我埋葬在回忆之中,不觉中眼眸已开始湿润,沧桑的记忆沧桑了心。索性笑出声来,也许笑能止住眼泪,又或许大声的哭出来,也许这两行清泪,可以埋葬过去……

落花时节,却忆曾逢拾翠。

篇6:冰心母爱的散文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很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姐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到了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外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的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篇7:冰心的散文《闲情》

随风摇曳 绞尽脑汁 左顾右盼 精神十足

截然不同 恭恭敬敬 摇摇欲坠 心旷神怡

心惊胆战 端端正正 规规矩矩 乐此不疲

跌跌撞撞 精神饱满 莫名其妙 左思右想

冰心散文的好句好段:

1)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2)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3)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的颜色。

4)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5)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6)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7) 在怅惘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了起来!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的新一代。

9)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 “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沉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篇8:浅析冰心散文的语言艺术特点

一、冰心散文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充分的展现其散文的风格美

1、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 使散文的语言风格突出地表现为柔婉、纤巧

如绵绵春雨, 温柔、沁人心脾, 本体和喻体之间通过作者的想象常常结合得非常贴切而富有诗意。例如在《笑》中, 描写雨后树叶上的残滴, 在月光的照耀下“好似荧光点点, 闪闪烁烁地动着”。在《往事 (二) 》中, 描写月下青山“仿佛万一, 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 虽是照人的明艳, 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 璎珞矜严”。这两个句子中的“荧光点点”、“娟娟的静女”都体现了语言的纤细与轻柔。冰心散文中的比喻, 不仅运用于写景的语言中, 也运用于寓意深厚地描写抽象事物的语句里。在《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 谈论的话题是“生命”.冰心在文中是这样写的:“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它从最高处发源, 冰雪是它的前身……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它从地底里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延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 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生命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而在冰心的笔下, 则把生命比喻成了“一江春水”与“一棵小树”真是绵里藏针, 既富哲理, 又不乏柔情。

2、通过拟人, 化静态为动态, 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 柔婉而不失生气

《樱花赞》中这样写樱花:“日本到处有樱花, 有的是几百棵树拥在一起”, 不用着笔墨大肆描写, 轻轻一个“拥”字, 就将樱花树的茂密和勃勃生机挥洒得淋漓尽致。又如《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的两段。有时候它经过细细的平沙, 斜阳芳草里, 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 它快乐而又羞怯, 静静地流着, 低低地吟唱着, 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它遇到了晚霞和新月, 向它照耀, 向它投影.清冷中带着幽幽的温暖, 这时它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 仍催逼着它向前走……”在这里, 大段大段的描写, 完全把春水拟人化了春水会羞怯、会吟唱、会前进了。冰心通过这丰富、新奇的拟人化描写, 尽情地表达了春水那种欢笑的情态, 满蕴着温情。

二、冰心散文在文字节奏方面, 使读者感到了一种像诗句一样的韵律美

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抑扬顿挫, 富于节奏感。散文也要讲求节奏, 因此, 冰心在散文创作中注意追求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她通过巧妙地安摔平仄, 运用多种形式的捧比、对称的句式, 恰当地选用了双声、叠韵、儿化、叠音词等方式, 使语言抑扬顿挫、委婉曲折, 从而形成文章行云流水般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1、冰心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 来突出散文的节奏

“于是平常你听不见的声音。也听见了;平常看不出的颜色, 也看出了;平常想不起的人物和事情, 也一齐想起了;多热闹, 多灿烂, 多亲切, 多新鲜!” (《无家乐》) “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 故乡没有汪洋的大海, 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 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有尘土飞扬的街道, 泥泞的小胡同, 灰色的城墙, 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 (《寄小读者》) 在这两段文字里, 冰心选用了三个“平常……也……”和四个“故乡没有……”的句式, 接着又选用了四个形容词非主谓句“多……“和四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 这些排比句子使语言畅达明快, 富有节奏感, 产生了铿锵的艺术效果。

2、冰心散文所采用的对称、均衡的句式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例如, 《图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半山里, 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 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 白石的甬道, 黄绿玻璃瓦的门楼, 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 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 深蓝浓紫。暮霭里, 融合在一起”在这段文字里, “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搭配得很对称、均衡, 它们的字数、节拍一样, 结构也基本一致, 念起来使人心里产生顺畅、舒适的快感。

上一篇:表扬信感谢信下一篇:强化廉洁医院建设,提升反腐倡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