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母爱的散文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冰心母爱的散文范文

重读冰心,感受母爱

[重读冰心,感受母爱]重读冰心,感受母爱正文: 母亲之怀是我灵魂的安顿处,是精神栖息之地——题记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种情感,它无所不在,有时它是一个亲切的动作,有时它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它是一句关切的问候,重读冰心,感受母爱。爱就在我们身边。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老人认为,在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最伟大的,在冰心爱的哲学中,它认为母爱是人生唯一的避难所,母亲是温馨、博大、深情的爱的化身和象征。

母爱是平凡的,我们享受这份爱的时候,就像鱼儿生活在水里却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但是,母爱也是伟大的,当我们遭遇人生的风雨之时,那个宁静的港湾则显的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我庆幸我拥有母亲的爱! 在成长的路上,我是一朵小小的花,在母亲精心的哺育呵护下无忧无虑的生长,一日日茁壮、丰盈。在这一路灿烂的岁月里,母亲是我的守护天使,在我身体不适的时候,她寸步不离我左右,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焦虑,为我奔波;在我驾驶着勤奋的小船,在学业的大海上启程跋涉时,母亲是我迈向成功的灯塔,面对一次一次的失利,她从不贸然指责,而是耐心帮我分析失误的原因,鼓励我虚心改进,争取最后的成功;在我刚刚起步的人生旅途上,母亲是我的导师,她身体力行,让我明白乐于助人是快乐,损人利己是可耻,小学生作文《重读冰心,感受母爱》。母亲的爱融化在我成长的一点一滴的感动里:上学时,她写在书本里,读着她,情真意切;饥饿时,她浸润在饭菜里,嚼着它,美味香甜;深夜里,它渗透进被子里,裹住它,暖意融融。在这爱的春光里,我美丽的绽放了! 我自豪我珍惜母亲的爱! 鱼儿在水里自由快乐的生活,鱼儿是水的灵魂,水的快乐!我在母亲的爱里自由快乐的成长,我是母亲的宝贝,母亲的希望。不记得的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和母亲的点点滴滴的过往,那是我记忆里最闪亮的珍珠,我不能忘记更不会忘记!等待母亲工作回家的时刻,是一种兴奋兼心疼的期待,一杯热腾腾的清茶,洋溢我满心的感激;一双小手在母亲肩头的揉捏敲打,骨与肉的碰撞中,流淌的是我对母亲深深的体谅;看母亲在家忙碌的身影,看她额角渗出的晶莹细蜜的汗珠,看岁月的刻刀在她脸上雕刻的那些沧桑的皱纹,看生活的压力在她腰身上留下的疲惫,我的心有针刺般的隐痛,我拿起汗巾的手在她的额角颤抖,那颤抖的节奏里有我无以为报的无奈和深深遗憾!有我对以后生活的无限期待,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我的顺利、平安、成功,这是给母亲最贴心的安慰。

第二篇:读冰心的散文(精选)

读冰心的散文

《十字架的园里》。冰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直存在心底,如一颗闪烁的启明星,指引着我在文字中步步前行,对于文学的喜欢,也许最初就是缘于这些美好的文字。而最让我开始关心她的,却是始于她翻译的一些泰戈尔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她的才情,让我倾佩,她的纯真,让我感慨。

可以这么说,真正让我走近她的,正是眼前的这本散文集。冰心无疑是幸福的,她拥有幸福的童年,拥有完美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体弱多病,生逢战时。在她这么多的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纪念她母亲的文字《南归》,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令人潸然泪下。我一个人捧了一杯绿茶,坐在沙发上,边看边抹眼泪,而适时响起的忧伤的音乐,把我的这种情绪推向高潮,我不得不放下书本,埋首而泣。看这篇文章,我竟然几度停滞,不因为别的,就为了冰心的这片深情与痛彻心骨的悲哀,世界上最深重的悲痛,不是鱼和飞鸟的不能相聚,而是看着自己挚爱的人,渐渐走向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

突然就强烈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来。好久不曾回家了,也不知道家里一切可好?现在的我,好象成了逃避的影子,总是把自己藏到尘埃的最深处,想着远离。也许这些冰凉的泪滴里,摇曳抖动的,不是冰心的文字,而是自己苍白的灵魂,在无垠的荒野,惊悸颤动,无处逃循。

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我这几天因故不能游泳,于是便带了这本书,在泳池边陪女儿游泳。陪是借口,因为女儿根本就不用我担心,她在水中如条美丽的小人鱼,自在快乐,不用我照看。于是,我便搬了凳子,拿了书本,静静地坐在一角,沉浸在冰心的世界里。泳池喧闹,而我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偶尔有清凉的水自池中扬起,那是女儿在调皮地向我打招呼。看着冰心在慰冰湖畔的孤寂,感受着她深入骨髓的孤独,仿佛躺在那里的不是她,是我,凄风冷雨,孤身一人,独在异乡,这种寂寞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而她却是幸福的,因为她可以用笔,用文字来向她可爱的小读者展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孤寂和清冷,她有那么多的关爱和朋友。如她自己所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在感情上。

而看她早期小说《关于女人》系列,好几次不由去翻作者到底是不是冰心,因为她是用一位男人的身份为文,所以开始以为是在看别人的文字,可文章中处处留下的,都是冰心生活的痕迹,于是便也有些笑自己的愚痴,更有些为她的角色改变如此成功而感叹。

打开这本散文,大略地看了一下,除了发现冰心写作爱用"呵"(如:母亲呵;月亮呵;大海呵……)字外,并没有留下多大印象.突然想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读懂,读透……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仿佛蕴涵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在书的封面上,冰心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曾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当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发现冰心写作不单是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数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容她爱你?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

冰心把这种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第三篇:冰心儿童散文的语言特色

李智勇 一直非常喜欢冰心的文字并认真地向我的学生推荐。她的散文始终如一地给人一种自然舒服之感,特别是她的儿童散文,总以爱温暖我的心房。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的收获良多,也对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

李智勇 一直非常喜欢冰心的文字并认真地向我的学生推荐。她的散文始终如一地给人一种自然舒服之感,特别是她的儿童散文,总以爱温暖我的心房。

第四篇:论冰心早期散文的民族特色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冰心似乎是比较“洋”的。这也难怪。她少女时代读书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是教会学校,她青年时代就读的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1923年至1926年,她还曾留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她写作《繁星》和《春水》,主要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散文集《往事》则“就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它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和《吉檀迦利》某些影响的痕迹。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大部分篇幅又是叙写她留学美国的生活的。凡此种种,都可能在读者心目中造成冰心比较“洋”的印象。

但是,我们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认定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离开了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完全“洋化”的作品呢?不能这样看。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下的现象:为什么她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这样历久而不衰,在半个多世纪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的喜爱。冰心自己说过:“我在中学和大学以及留学时期都学过外文,不会没有一点‘洋’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偏爱过哪一位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原文也是英文,我只喜欢他哲理性的文字),我自己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1所以,尽管冰心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不少外国的影响,但是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社会生活有甚深的了解;而她的作品的根须又始终深深地伸进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因而焕发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正是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如果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冰心从事创作的艺术准备,也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的。这位女作家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哺育与熏陶。她七岁就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曾一度使她着迷;从十岁起她先后接触到唐诗和宋词,并能大量背诵,诗人们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使她无限陶醉;古代散文中诸如《秋声赋》、《岳阳楼记》、《陈情表》、《吊古战场文》等名篇佳作都是她从小就熟读和喜爱的;而冰心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元代的戏曲》,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它对元代戏曲作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修养,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就自然地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明显的投影。

当然,冰心作品的民族特色并不是“五四”以前的旧文学的翻版。由于她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她的创作活动的,她的作品就既植根于民族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又映照着五四新时代的光辉,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民族特色。那么,这种崭新的民族特色在她早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它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绘时代政治风云变幻的篇章是比较少的。她更多的是叙写自己的家庭。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通讯一》)。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深厚的感情。这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而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的海军是较多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他把这种影响也直接带进家庭中。因此,冰心就生活在一个受到民主思潮洗礼的家庭里,它已摆脱重男轻女、家长专制等封建思想的桎梏;但是它又不是彻底资产阶级化的家庭,它保留着家庭关系中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兄弟怡怡、举案齐眉等我国传统的美德,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同时这个家庭和一些亲戚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有牢固的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所形成的家族观念。冰心在作品里所写的这种沐浴着民主空气而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的中国式的家庭,在“五四”时期是颇有代表性的。从这样一个家庭的活动和变化,人们也可以从某一侧面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家庭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伦理观念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冰心倾注全力来描写自己的家庭,观察并揭示在民主革命的时代暴风雨的冲洗下,长期受到封建观念浸染的中国家庭正在发生着怎样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冰心对我国某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怀有一种细腻的依恋之情,她在自己的散文里总是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来描绘这些弥漫着民族气息的风俗画。在《寄小读者》里,我们看到她在异国是以怎样亲切的感情在回忆和叙写自己在国内时一年中所经过的各种民间佳节。“从新年说起罢,新年之后,有元宵,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舞龙灯更是小孩子最热狂最活泼的游戏。”元宵节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是绝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植树,既是对先人的敬礼,又可造葱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花花绿绿的芬芳的香囊,有轰轰烈烈的竞渡的龙舟。七月初七是女儿节,“凉夜风静,秋星灿然,庭中陈设着小几瓜果,遍延女伴,轻悄谈笑,仰看双星缓缓渡桥。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满月的银光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人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通讯•二十三》)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它往往联系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惊人的智慧,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冰心选取并表现了这些题材,无疑会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鲜艳的民族色彩。

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冰心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

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冰心最爱写海,她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她早期的散文几乎处处写到海,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但是冰心很少孤立地写海,她总是把对大海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心目中的大海是具体的,那就是她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童年时代大部分光阴的山东芝罘的海边。所以当她想到海时,同时会想到对她来说是非常亲切的父亲的兵舰,山上的旗台,岿然的灯塔,善良的水兵,海滩上的卵石贝壳,住家周围的花生地,附近农家裹着小脚的女孩;她还会想起海边深夜的喇叭,家门外喧闹的涛声;想起自己穿着男装骑着马在海岸边缓辔徐行;想起她在海舰的灯影下看到英毅的海军官兵举杯呼唤“中国万岁”的动人场景。因此,冰心笔下的大海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形象,而是同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充溢着中国特色的大海了。冰心在散文作品里努力描绘的正是这种自己祖国最具独特魅力的自然景色。

反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描绘焕发着民族色彩的风俗画与风景画,这就从一个方面赋予冰心散文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

别林斯基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话,比深印在我记忆中的果戈理的这几句简短的话,能够对诗歌中的民族性作出更好、更明确的评价:‘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绘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即使诗人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要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时,能使他的同胞们感觉到,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那么,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2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

3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描绘本国的自然风景,这只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文学作品的民族化程度的,主要是看作家能不能鲜明地表现出民族精神,能不能深刻地揭示出共同的民族心理状态。

在冰心的散文里,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是始终充溢在它的字里行间的;而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体现主要是通过作者自己——也即通过对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来完成的。

早在1921年,冰心就在一篇短论中说过,文学家应该在作品里袒露自己,“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是使人脑中起幻象,这作者和那作者又绝对不同的。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4而冰心自己在散文创作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愿望与苦恼,欢乐与忧愁,全部向读者袒露。

那么,冰心散文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通过自己的抒情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这个形象又具有哪些特点呢?只要读完冰心的全部散文,这位女作家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家庭。冰心的父亲曾经作为“威远舰”上的枪炮二副英勇地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因而她对祖国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她在青年时代为求学而远离自己的祖国时,这种感情就燃烧着更加炽热。《寄小读者》里的许多篇章,都生动地记录着冰心这种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情。当她离开了“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时,她感到“心厌凄恋”。她赴美国途中在日本看到展览馆陈列着日本侵华的战利品时,她的热血“如泉怒沸”;而当外轮上的中国船员向他们这群出国留学的青年诉说自己受外国人轻视的屈辱遭遇,并写信勉励他们“为国家争气”时,冰心也深深地被感动。在美国读书期间,冰心并不留恋那里繁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她说:“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相反的,大洋彼岸的祖国却每时每刻都在牵

动着她的心,引起她无尽的思念:“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啊!”她结束三年留学生活回国,航轮刚进入中国领海,她看到片片祖国帆影,兴奋得再也不能入睡,祖国的残月朝晖也使她产生浓热的慕恋的情意。冰心留学美国三年,几乎天天都受到思念祖国的乡愁的折磨。可见,在这位女作家的心海里,始终荡漾着一种对自己祖国无限眷恋与挚爱的感情波澜。

冰心对自己的家庭也怀着一腔深情。她对祖国的感情是同对家庭的感情紧密联系着的。她的家庭观念很强,对于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十分憧憬。她深深地敬爱自己的父母,在他们面前,她是天真的孝顺的女儿;她也深深地疼爱自己的弟弟,在他们面前,她则是知心的慈爱的大姐。她对母亲的至深至浓的爱,尤其表现得异常感人。她在国外生病,知悉“这病是从母亲来的”,反而十分高兴,“我只感谢上苍,使母亲和我的体质上,有这样不模糊的连结”,“我爱母亲,也并爱了我的病!”她在万里之外的异邦,读到母亲倾诉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信件,心如刀割,因而酸楚地发出悲愿:“愿世界上自始至终就没有我,永减母亲的思念”。冰心写信叮嘱弟弟们,放学后“回家千万常在母亲跟前”,她说:“这种光阴是贵过黄金的,不要轻轻抛掷过去,要知道海外的姊姊,是如何的羡慕你们”。冰心最向往的,是能在温暖美满的家庭里,享受着充溢着天伦之乐的“浓福”。

其次,冰心热烈地向往自由,而对于弱小贫病者则充满着同情。冰心在她的散文里,经常抒发着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在《寄小读者》里,她把天真的小朋友作为自己可以自由谈心的对象,要他们和自己一道“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大人笑话。她对小朋友说:“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我似乎看得见那天真纯洁的对象,我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她认为这样做能够使自己“劳顿的心灵”得到“自由的寄托”。在《山中杂记》中,她赞扬沙穰疗养院里的“无人管”的生活,“山中的生活,是没有人理的,只要不误了三餐和试验体温的时间,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医生和看护都不来拘管你”,而这也“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时候”,她认为这种行云流水般的舒展自由,是在城市里所不容易得到的。在《往事》第十七篇里,冰心怀着眷眷之情回忆了一段童年的往事。当她知道父亲出去骑马时,便追下山去,在独自骑着马无拘束地快走一阵后,她自豪地对父亲说:“我再学骑十年的马,就可以从军去了”。在这里,无论是书信中的畅怀叙写,或是疗养院里的无拘无束,或是童年时代的纵情走马,冰心所表达的都是一种热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在向往不受拘束的自由生活的同时,冰心对那些失去自由的弱小者则充满着深切的同情。她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再次,冰心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很高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这种造诣直接形成她思维方式上的某些特色。她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冰心在《寄小读者》里曾对小朋友说:“愿你们用心读古人书,他们常在一定的环境中,说出你心中要说的话!”冰心的这种习惯还一直保持到她年老的时候。60年代她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我有时陪一些外国朋友出去游览,看见好景忽然想起一句好诗,我就想说我们中国有句好诗”。5这就是冰心思维方式上的显著特点。在《寄小读者》的二十九篇通讯里,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冰心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感受事物的方式。在国内时,她路经泰山,就默诵起《诗经》里的“高山仰止”的诗句;东近江南,她又想到龚自珍的“都道西湖清怨极,谁分这般浓福?”的词。到了美国,她因病住进沙穰疗养院,病中不能看书,她就在心里默默地温习着记忆中的许多诗词,聊慰寂寞的时日。例如有一次她在病榻上听着夜雨,就忆起“第一是难听夜雨!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等诗句。经过这一番诗意的抚摸,她本来“心中很惆怅的,现在已好些了”。冰心远离祖国亲人,乡恋和离愁时时都在咬啮着她的心。这样,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表现思乡离别之苦的诗篇,就成为她绵绵愁绪的最好寄托,经常被她借用来表达自己悒郁的情怀。例如她刚离开祖国,独自在青天碧海的太平洋舟中,就常常想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的诗句。到了威尔斯利,在慰冰湖畔起了乡思,就忆起左辅的“浪淘沙”,并把词中的“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的句子刻在一石片上抛入湖心。当离愁不断冲击着她的心岸时,她就反复背诵着辛幼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首词,以此来抚慰痛苦的心灵。除了借用古代诗词表达她的情绪外,在美国,她面对异邦的景物,想到自己的处境,也会常常“想起一句好诗”,用古代诗词中所创造的意境去感受和印证。例如她游览一处名叫银湾(silverbay)的风景区,就想起纳兰成德“盈盈从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之句。她在朦胧的晓风中,倾听着疗养院四周鸟雀的鸣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就自然地萦回于脑际。疗养院生活除了看书游山,就是与女伴谈笑。对于这种处境她引用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和苏东坡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诗句后说:“对我此时生活而言,直是一字不可移易!”冰心这种感受事物和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我们民族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寄小读者》和《往事》里虽然有些篇章是叙写在美国的见闻,但我们读来却明显地感到,那都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生活,正如果戈理所说,那是“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的。所以这类作品同样也渗透着中国人的心理因素和感情色彩。

此外,冰心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她在《寄小读者》里谈到美国女学生时说:“她们的性情也活泼好交,不过交情更浮泛一些,这些天然是‘西方的!’”冰心清楚地看到自己和“西方的”少女性情上的区别。外国少女大多性格活泼,感情浮泛,而冰心和她们不同,她的性格端重,感情深沉。在感情表达的方式上,她也不像外国少女那样热烈不羁,感情外露,而往往是呈现出一种温柔、细腻、含蓄的形态。另一方面,冰心和当时我国的其他女作家也不同,在庐隐、淦女士的作品里,爱情的旋律往往被表现得异常强劲有力,而冰心却似乎羞于咏唱爱情之歌,在她早期的作品里,只有倾诉对母亲、对弟弟的挚爱,而没有抒发过对于男女爱情的渴望,更没有狂放的热情与越轨的笔致。郁达夫说:“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6这一评价的确道出了冰心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就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冰心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作者的“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这个形象是那样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她的思维方式、感情形态以及性格都具有独异的特征。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形象所反映的又不仅仅是作者自己,她所蕴含的是更为深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内涵。她所抒发的反帝爱国的思想感情,“五四”时代的个性解放的愿望,同样也是广大中国人民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禁锢所迸发出来的内心要求,它深刻地反映了在特定历史阶段我们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又是通过作家本人那种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结合古代文学成果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富于东方才女式的素质等密切联系民族传统的个性表现出来的。因此,冰心散文的抒情主人公所表达的特定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既浸透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同时也焕发着五四时期强烈的时代精神。

三

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很深的造诣。由于长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哺育与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她就逐渐形成了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而当执笔写作的时候,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习惯就会直接渗透进她的艺术创造活动里。因此,虽然她早期的散文创作或多或少地也受到某些外国散文的影响,从形式上看同我国古代散文也很少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她的作品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无论是艺术构思、艺术手法或是艺术语言,都深深地烙印着本民族艺术传统影响的痕迹。

冰心的散文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她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曾谈到她心目中的诗神的特点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前两句指的是文学作品的感情色调,而“欲语又停留”则可以看做是指艺术表现上的含蓄不露。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音乐要有弦外之音,绘画要有画外之意,文学也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项美学要求。冰心同样也是把含蓄不露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目标的。在散文创作中,她没有把什么话都直接倾诉出来,而是注意把全部感情凝聚在她所精心描绘的艺术形象或艺术画面里,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它的深刻的内涵和悠远的余味。《往事》第七篇写一朵红莲亭亭地在绿叶中间开放,然而,越来越繁密的雨点把它打得左右欹斜。这时作者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荷上面。雨势虽不减退,但红莲却安然无恙了。于是作者深受感动,她说:“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诗人把她歌颂母爱的千言万语,寄托在这雨荷的图画里,因而读者从这幅花卉画所能感受到的,是比画面本身更广阔更丰富的境界。《往事•二》的第五篇,作者写她在太平洋的船上,忽然听说有风浪即将到来。她不但不紧张,反而感到一种无名的喜悦。风浪到来后,旅客们离开舱面,伙伴们停止歌唱,不少人都晕船呕吐。但是诗人在大风巨浪的颠摇中并不晕船,而是从容地走上轮船的最高层,面对着风浪,干脆放倒一个救生圈,抱膝坐在上面,倾听四面的海潮声。

这时她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庄严。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出国前,作为航海家的父亲曾对她说:“这番横渡太平洋,你若晕船,不配作我的女儿!”经过这次风浪的试炼,她写信告诉父亲:“海已证明了我确是父亲的女儿。”冰心对父亲的爱以及对他的职业的敬重,正是通过这一富于诗情画意的场景隐约透露出来的。在《雨雪时候的星辰》中,作者写自己和病友在疗养院里,每晚都要凝视着天上熟识的星辰。然而连夜的雨雪,使她们一点星光都看不见了。向着漆黑的夜空寻找,她们终于看到了山径上和松林中的点点灯火,就暂且把这些零乱的灯光当做天上的星星凝望,“于是雨雪寂寞之夜,也有了慰安了!”在生活中,只有从夜空中闪烁着的星星那里才能寻求到些微的慰藉,这些被病魔纠缠着的女孩子,心中有着怎样的寂寞与苦闷,读者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冰心对母亲的眷恋,对父亲的挚爱,以及病中的寂寞,这种种情绪都不是诉诸直接的抒唱,而是蕴含在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里。这样,她的散文就创造了一种深沉、优美、洋溢着诗情的艺术意境,同时也焕发出极为动人的含蓄美。

冰心的散文创作还非常注意传神。形神兼备,画龙点睛,这同样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在散文创作中,传神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艺术构思上要形散神不散,一是指在写作时要善于抓住对象最具有特征的神采。冰心的散文从表面看来都是比较“散”的。例如她在《寄小读者》这些书信中,都是和小朋友无拘束地随意而谈,文字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她的每一封信都有一个中心,都有一条线把那些貌似零散的材料珍珠串连起来。这条线在不同的篇幅中不断变化,有时是去国的离愁,有时是病中的寂寞,有时是对幼弱者的同情,有时是对军阀混战的不满,有时是对父母的爱恋,有时是一点哲理的思考。由于每篇通讯中都有一个闪光的核心,它像磁铁那样吸引着全部材料,这就能够取得形散神不散的效果。又如《往事•二》的第六篇,是记述作者在美国看月亮的情景的。农历八月十四夜,冰心偶然间看见一轮明月,心上如同着了一鞭。这团*的月轮引起这位异乡客“多看多归思”的怅惘了。中秋这天,同学来邀去湖上泛舟,她因怕再见月亮心里很紧张,然而泛舟时却意外地天阴云迹,月意杳然,她反而觉得高兴。由于中秋夜逃过了月亮,十六夜就不再防备了,可是谁知当她偶然走访一同学,却猝不及防地被拉去看窗前的好月,而这夜的月色又给她惹来一次病。读这篇作品最初的感受似只是一些关于月亮的散漫无章的叙写,然而仔细品味,读者就能倾听到那流动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是忧郁的思乡曲的旋律。这同样也达到形散神不散的境界。另一方面,冰心的散文创作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广泛叙写的同时,总还要注意捕捉和描绘生活对象的最具特征的神采。这种神采,像画龙的点睛,能够赋予形象鲜活的生命;像集中光束的焦点,能够让读者更分明地看到作者所描写的对象的特征。例如,大海是冰心谈不完的话题,在《往事》第十四篇,她又决心和弟弟们来彻底谈一谈海,谈海潮,海风,海舟,后来大家又一起把海的女神的性格特点概括为温柔沉静,超绝威严,神秘有容,虚怀广博。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同样能把握住海的神采,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在《到青龙桥去》这篇著名的散文里,冰心一共写了七个军人,重点是描写一个验票的稽查员和一个有麻子的士兵。对这两个下级军士作者也没有作巨细无遗的刻画,而是注意抓住最具特征的方面。如写稽查员主要是写他在三次查票时说的话,就把他的不徇私、顾大局的特点揭示出来。那个有麻子的士兵,没说一句话,但他在接受查票和半途下车时的表情与动作,也就把他的守规矩、有礼貌的善良性格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冰心的散文创作喜欢采用比兴的手法。在我国文学中,以彼物比此物,或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从《诗经》以来就长期经常被采用的传统手法。冰心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大量比喻,这就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值得注意的是,她所采用的喻体,大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经常用以作譬的形象,或者是富于民族特色的事物。例如她写留学生到了国外,都好像成了“飘泊的风萍”;她说对美国匆匆游览过的地方的印象“都如过眼云烟”;她写自己旅居国外的心情“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而她在沙穰疗养院,“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山巅水涯,寄身于上下左右空气环围的巢床里。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过的是云的生活,随意的袅袅卷舒。”这些文字里所采用的喻体,诸如风萍、云烟、花鸟、流水、蚕丝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家经常用来描绘其境遇、心情、感受的形象。又如,她对美国绮色佳(ithaca)这个地方的景色这样写道:“绮色佳真美!美处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她描写月下的青山,“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她对小朋友说:“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要他针针见血!”上面这些被用作喻体的隐士,低眉垂袖、佩戴璎珞的静女,以及滚针毡等,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即使是菊花,亦原系我国所产,闻一多曾咏他是“四千年的华胄底名花。”善于选择富有民族色彩的喻体,这是冰心运用比喻手法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冰心在散文创作中还经常采用兴的手法。前面曾提到的《往事》第七篇:一片大荷叶在雨中覆盖一朵盛开的红莲,引起诗人对于母爱的感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寄小读者》里,作者写她一次雪后游山,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她发觉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粗俗平凡的蒲公英和高贵清华的菊花都引起她的爱怜,并由此而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通讯十七》)再如,她在归国的船上,面对着无边的大海,又看到船旁哗然飞溅的浪花,这个景象也引起她的咏唱:“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通讯二十八》)如果说,在冰心的散文作品里,“比”的手法有时能赋予作者抽象的思想情绪以富有民族色彩的具体形象,那么,“兴”的手法则常常是一些具体的景物引起作者的联想,启发她进行某些哲理性的思索。如雨荷图使她想到母爱,雪中蒲公英使她想到人的价值,大海与浪花使她想到母女的关系。这种从感性的生活现象出发的哲理性思考,同样能让读者具体地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冰心在继承我们民族传统的比兴手法方面,表现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可贵的创造性。

冰心的散文创作善于锤炼民族化的文学语言。她早在《元代的戏曲》一文里对元曲的语言曾作了深入的研究。她指出,“不避骈律及叠句”、“不避俗字书语”、“善用形容字”是元曲语言的主要特点。她认为骈偶和叠句“在诗中散文中确有其美的价值”;采用俗语能“一洗贵族文学的积弊”;形容摹状,“全得力于连绵字和形容词”。她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还分析了元曲与新文学的关系,指出新文学作者应该学习元曲中运用白话的经验,一是不必回避俗语,一是要善于融化旧诗词。“以上两端,元作家的自由气派,大可效法”7。我们认为,冰心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是有意识地学习元曲运用白话的经验,并广泛借鉴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锤炼语言的某些技巧的。她的散文语言,无论是基本词汇还是语法结构,都以现代汉语为主体,是一种十分清畅流利的白话文。同时她又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

一、她大量采用了对偶与排比。这是汉字所能形成的独有的形式美和节奏美。例如“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花影在壁,花香在衣”,“碎雪和微雨在檐上,明月和星辰在栏旁”,“大雨初过,湖净如镜,山青如洗”等等。

二、她适当插入一些俗语,使文字充满机智又通俗易懂。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她称赞小弟弟也能以笑话安慰母亲“真是灯草也成了柱杖了”。

三、她善于融化旧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她更多的是把他们的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例如她的文字里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变化作自己的用语。又如她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演化来的。

四、她注意选用形容词。例如写长城:“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四围充满了寂寞与荒凉。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到青龙桥去》)由于准确地选择了描绘色彩和气氛的形容词,一幅荒凉暗淡的长城风景画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她写山中落日:“四围山色之中,这油然一碧的天空,充满了一切。漫天匝地的斜阳,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由于准确地选择了形容词,夕阳下落时的色彩变化被描写得极为细致,极为生动。

五、她经常适当采用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就有不少是这类文字。总之,冰心散文的语言,在流畅的白话中融化进丰富多样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一种耐人咀嚼的特殊风味。下面引用的一段文字,最能代表冰心散文的文学语言的特色。在《往事•二十》,作者这样表示死后葬身海底的愿望:

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放在一个空明莹澈的水晶棺里。用纱灯和细乐,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之夜,将这棺儿送到海上,在一片挽歌声

中,轻轻的系下,葬在海波深处。

想象吊者白衣如雪,几只大舟,首尾相接,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一簇的停在波心。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的豪迈!

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即使专诚要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

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悦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的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

这段文字从整体看是白话文,但又写得多姿多彩。如人间暂时的花朵,海中永久的灵魂;天上的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新开的花,徐流的水等是对偶。“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的豪迈”是排比。又如“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这些文字留有元曲影响的痕迹。而像“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乱星孤月”等用语则是从古诗词中变化来的。这段文字使用了大量单音词和文言词汇,而如“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下俯清波,遥遥凭吊”“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等则都是采用文言句式。经过作家精心熔炼的这种文字,既有白话文的流利,又有文言文。

第五篇: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论文摘要: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我将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变化的原因,前后题材的变化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逐一论述。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

创作特色

冰心体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二十世纪初,原名为谢婉莹的冰心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自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年基本搁笔,冰心度过了她漫长的创作生涯。《寄小读者》的飘然出世,使得中国散文园地里多了一朵奇葩,而这朵奇葩的出现——确立了她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她以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这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是非常突出的。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所以说,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于哲理和抒情韵味的创作风格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是呵,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例如在《往事》之七这篇佳作中,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如:“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我可以感受到她对这朵白莲地怜惜,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而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她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这就使得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清丽”、“典雅”乃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斐声文坛。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例如《寄小读者之通讯四》这样描写江南水乡:“一簇一簇的茂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树枝低亚。当儿村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 而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飞红点翠的图画。它用纯正的北方口语娓娓写来,又借鉴古典文学中炼字炼句的长处,精选词汇,多用对偶,在清丽之中,又具典雅之美,显示了提炼口语而又熔化古文的妙用。

究竟是怎样的山水养出了这般灵秀的女子,使她运用那支轻灵的鹅毛,创作出这般沁人肺腑的好作品„„但为何她前后期的散文风格并非一致,我想这应该和她出生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脱离不了关系吧!这个资产阶级家庭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有着联系.她从小就接触了封建统治者视为禁书的宣传品,在家庭的小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父亲身上那传统的爱国思想。迈出闺阁,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这位大学一年级生更为爱国思想所唤醒。作为当时的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冰心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有所否定和揭露,对被磨牙吮血地吞食的弱小者有所同情;但也对软弱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方式有所肯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冰心还无法懂得当时的真正雄心壮志是怎样在父辈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她看不到出路,她彷徨、迷茫、忧愁,只好躲进“爱的哲学”自我陶醉,远离现实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革命统一战线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容身之处,而冰心以她特有的女性的纤巧和情怀,让人们从母爱的深沉,童心的纯真,自然的壮美中找到精神的慰藉。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就用无条件的母爱来治疗,她的超阶级的爱通过感情的诱导使儿童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淡淡的忧郁是冰心散文的感情基调。冰心为什么在前期总是怀着淡淡的忧郁?是家庭的原因构圃了她社会经验的锻炼了吗?在远离祖国,远离母亲又遇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冰心脆弱的心灵里,充满着怅惘的忧郁的情绪,但这不是她作品中忧郁色调的本质。冰心虽然时常思考着生活,思考着人生,可是由于她当时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她对于自己的思索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答案。正如她所唱的,“我是一个盲者,看不见生命的糊途,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和胡涂。”这才是她忧郁的真正原因。

解放后,她回到了祖国,享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同时,党和政府还为她提供了接近劳动人民和参加政治活动的良好条件,沸腾的建设生活和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气概,经常激励着她;世界各国人民反帝的革命怒潮,又不断地鼓舞着她的战斗热情。面对着灿烂的现实和英雄的人民,她的作品呈现了崭新的面貌。她关心儿童文学,但已经不是为了“解放个性”的需要,而是认识到这是革命的接班人和坚强的后一代。于是,冰心在她的创作中就努力以新的革命思想来教育读者,描绘社会主义祖国容光焕发的生活,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给小读者勾画了一幅幅国内外的美好风光。然而,全新的题材,全新的人物,全新的主题对冰心来说是陌生的,她以旧有的手法描绘崭新的内容,使她呈现的艺术比较粗糙,在艺术上的特长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冰心的与她原有的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艺术风格在她的作品中已逐渐形成(《小橘灯》)。冰心在解放以后所形成的艺术特色是:一种由深沉的战斗激情,明朗的艺术色调,含蓄地表现手法和清新秀丽的文学语言和俊逸明丽的美。

纵观冰心的作品,可以看到“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回响在她所有的作品中,虽然她很少正面表现时代的风云、重大的事件,但是,她的创作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她的作品葆有永不凋萎的艺术青春,因而赢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也是在儿童散文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并取得非凡成就的艺术大师。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深受老舍先生的影响,以老舍辛勤的劳动为榜样,以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为本世纪之末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主人努力写出一点有益于他们的东西。从冰心半个多世纪来创作的丰赡多姿的儿童散文作品中,我们不但能得到美的陶冶,而且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儿童散文创作的宝贵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心对儿童文学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在题材内容方面,我认为她前后期的题材不同是由于:从冰心赴美前夕开始写作,一直持续到学成归国后,冰心通过描写她的“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尽情歌颂祖国、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尤其是母爱,虔诚地讴歌母爱和童心是冰心早期儿童散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色。而这一创作特色是和‘爱的哲学’分不开的。冰心“爱的哲学”是超阶级的。如果把冰心“爱的哲学”进行简化说明,大体构架是:造物者上帝赐与每个人以母亲,又为人类创造了自然;母亲以爱联络了整个社会,自然以爱联络了整个宇宙;人类是母亲的儿子,又是自然的儿子。“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受自然的爱护,在“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怨嗔”从而达到人类之爱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冰心在《往事·以诗代序》中唱的最初的歌:“人世间只有同情与爱恋,人世间只有互助与匡扶,深山里兔儿相伴着狮子,海底下长鲸回护着珊瑚。”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在“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所以与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起逃进“爱的哲学”的避风港里自我陶醉,是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虽站在统一战线的一边,但却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受到这种阶级氛围影响的冰心,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改良主义的色彩,对于那些“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的青年,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当在黑暗的现实中受到心灵的创伤,以用本能的、天性的、无条件的、血统的母爱来疗伤,无疑是“一剂良方”。但是冰心提倡的母爱和童真亦有它积极可取的一面,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冰心的爱的歌唱,既传达出全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高洁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的感情的渴求。这爱的启迪正是现代人性的初步觉醒,是典型的“五四”启蒙话语。也正是从冰心开始,母爱才受到理直气壮的认可和普遍的文学关注。

冰心是世界文字中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家之一。她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在她的笔下,母亲的爱是博大、深厚、忘我的,母亲的爱又是具体可感的。“我的头发„„就是你(母亲)付给我的万缕柔丝”。母亲的爱“包围着我”,“听得到她心脉的和缓跳动”。她因此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之中。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寻求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就成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特别是在去国三年所写的《寄小读者》通读集中,她以悱恻缠绵的笔触把这种赤子之情写得十分动人。《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假思索”的作品。在《通讯,十》中,她几乎是怀着一种颤抖的欣喜,津津回味着母亲对她述说过的有关她幼年的事,“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而在《往事(一)之七》中,她更是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风雨中,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承受了全部的风雨。这一带有偶然性的自然景象立即触动了作者温柔的情怀,联想到柔弱的自己与恩慈的母亲之间的亲情,由衷地发出对崇高母爱的赞叹。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纯洁、美好,也是值得珍重的。有时,她对母亲的挚爱又和祖国的抒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如她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故国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呵,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而在返家的途中,她是那样欣喜若狂;“亲爱的母亲,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的田野„„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祖国的海波,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中个个的梦中人影。”(《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对于“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她怀着深切的眷念之情。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仰首欲攀低首拜”的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串联着她所有的作品,赋予它们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因此,郁达夫评论道:“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象温泉水似的柔情。”同时,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充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叙述语气,是冰心儿童散文的重要特色,加强了她作品的“温柔”色彩。

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用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怀念着军阀混战中的破碎的山河,字里行间流动着淡淡的乡愁„„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这种爱的启迪点点滴滴化作作者的真性情,化作作者的悄悄话而传递给小朋友。她的现代民主思想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是水火不相容的。她以自己“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而自傲,甚至自勉“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袒露在儿童读者面前,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相撞,不时爆出感情的火花。

2 解放后,冰心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现实生活。因而冰心儿童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有了很大扩展,作品中就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画。她回国以后献给读者的第一件礼物——《陶奇的暑期日记》,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在一个半月中的生活记事,然而作者却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幸福的小伙伴们丰富多彩的暑假活动,正面表现了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在党的抚育下健康成长。除此以外,作品还广泛地涉及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痛苦,解放以后祖国沸腾的社会主义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为,以及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灾难和美帝国主义的罪恶,这一切都构成了作品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在《还乡杂记》中,她以明快的调子、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故乡的深刻变化,赞美了勤劳的故乡人民,在《二寄小读者》中,展现了一幅幅国际间人民好往来的动人画面和绚烂多姿的异国风情,她描绘出了意大利西海岸绮丽的风光,英国格拉斯哥城的苏格兰民歌晚会的情景,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的盛大;也向读者诉说了意大利农民和工人的苦难生活,美国、非洲黑人的不幸命运和他们的斗争。而《三寄小读者》则是循循善诱地向儿童讲小道理,进行“五爱”教育。她已经基本放弃对身边琐事的描写,而努力用她的笔来吹响同时代的号角。在创作中努力以新的革命的思想来教育小读者,作品中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冰心这个时期作品里明显的变化就是再也看不到那种缱绻动情的亲子之爱的描写。此时的冰心,正努力用她的笔来描绘祖国伟丽的生活和时代风云的变化。冰心还常常在文章中巧妙的糅进一些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使小读者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扩大知识面,增添智慧,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和进取之心。

如果说,跳出母爱的狭窄小圈子,使她作品的题材面扩展了,那么,避开写母爱,则使她早期散文所特有的情感魅力消减了。同时,童心也在悄悄地变化。作者不再是那位“模仿小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的大姐姐了,变成了一位慈祥的老师,而在《三寄小读者》中,甚至出现了大段的“社论”式的语言,儿童文学的意味便淡了许多。这些变化都是“左”的文艺思潮的影响造成的结果。冰心以觉醒的眼光发现了母亲,发现了儿童,则照亮了一片被遮蔽的生命世界。他们是“五四”文学旗帜下的两大重要命题,体现了“五四”文学现代化的实绩。它对现代人性建设的努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贡献,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

3冰心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艺术大师。郁达夫对她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冰心女士散文的倩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含蓄委婉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是冰心早期散文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将其融汇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用温柔的情思和微愁的意绪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美妙的境界。这种微愁的意绪正是冰心所刻意追求的自己情感的独特性,也是她作品的内在旋律。冰心幼年受到祖父和父母亲的溺爱,刚懂事时,她随着父母住在烟台海边。冰心爱海,为人所共知。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在她稚嫩的目光中,世界便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单调而孤寂的生活,使她的思想发展不同于常态的小女孩。她与大海为友,常对着大海沉思默想。那漫长的海岸,孤独的灯塔,萧索的村庄以及如咽如诉的喇叭声,都以忧郁的色彩深深地印进了童年冰心的脑海里,化作一种潜在的情感力量。一经触动,便会形成强烈的旋律,影响着作品的基调。《寄小读者》等三组散文大部分是在客居美国时写的。她说;“去国以前,文字多于情绪。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通讯·十六》)去国怀乡,思亲恋母,便是她这一时期作品里流露出来的主要情绪。冰心写道,当客船一离开黄浦江岸,她便想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的诗句。而且“无意中看到同舟众人,当倚栏俯视着船飞溅的浪花的时候,眉宇间似乎都含着凄恻的意绪。”而到了威尔斯利,一天到湖上玩,忽然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觉得情景悉合,随手拾起一湖石,用小刀刻上:‘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两句,远远地抛入湖心里,自己便头不也回地走转来。”并且这样想:“只要湖水不枯,湖石不烂,我的一片寄托此中的乡心,也永古不能磨灭的!”(《通讯·十六》)把个思乡之情写得何等感人,何等淋漓尽致。这种客居生活的愁绪和童年生活的感情印记叠印在一起,表现为冰心作品中具有独特情感的“乡愁”。她在《往事(二)》的序诗里这样写道:“她是翩翩的乳燕,横海飘游,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这正是她这一时期生活和创作情感的自我写照。由于归思而漫涌起的无边乡愁,经过冰心着意的渲染和诗意的处理,变得格外凄恻感人。如在《往事(二)·六》中,她这样写着乡愁:“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把乡愁写成是实实在在的感觉,虽是作者的夸张,却形象、真切。应该看到,冰心的乡愁里深蕴着爱国情感。无论在日本抑或在美国,她总是在怀念故乡。她告诉小读者:“小朋友,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通讯·二十》)而山河破碎、贫穷落后的故国又不能不使客游他乡的冰心平添几分乡愁。这种流贯于冰心作品之间的淡淡的乡愁,形成一种内在的旋律和笼罩整个作品的艺术气氛,使之更具艺术魅力。如果说,冰心是写母爱最成功感人的作家之一,那么,她也是写乡愁最成功最感人的一位作家。但我认为她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许多墨客文人对她的语言充满羡慕和独特的见解。引用王欣先生的话说“她感觉细腻、想象舒展、谈吐生香、举止凌风,她用平易的白话文娓娓讲述,却旋起了数千年文学的伏雅柔美的乐感。” 王欣先生还说,“胡适甚至撇开了自己对文言的蓄谋攻击而明确的褒扬了冰心白话文中注入古典汉语诗文的首创佳绩。”并声称:“这一语言高度至今未被超越。”她的散文作品里,不但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文字铿锵悦耳,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图画美。她善于把抽象的不可言状的情感表达得十分具体生动,因而能抓住儿童的心使孩子们得到美的享受。这种魅力是和作者在语言上的磨炼分不开的。在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冰心就已经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冰心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在创作中合理地吸取和融化某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精心地推敲、锻炼,变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典雅的语言.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的文学语言。试举《通讯·七》中例子:“痴绝的无数的送行者,在最远的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这里便是活用了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温柔多情,微带忧郁的色调,含蓄不露的艺术表现,清新隽丽的文学语言,这一切就养成了冰心在作品中所努力追求和精心创造的艺术风格。

解放后,冰心不但大力呼吁为儿童写作,而且身体力行,“只拣儿童多处行”,写下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散文。她尝试用“旧皮袋装新酒”,发扬自己原有的艺术风格,用以反映崭新的生活和崭新的时代,在《还乡杂记》、《再寄小读者》通讯集等作品中,依然洋溢着“冰心体”的迷人风采,而且结构更其严谨,笔墨更其精到。冰心称得上是一位用文字代替色彩的超等画家,她绘景设色从不用重彩浓抹,往往极简约深淡雅的几笔便能达到传神之妙。如《海恋》中,冰心描绘了童年时的那片海,是她“童年的游伴”。屏蔽似的连绵不断的南山,围抱过来的丘陵,一层一层的麦地,平坦无际的沙滩,横亘南北的大海,层次清晰,色彩分明,画面宽阔而又雅致。如《还乡杂记》中,写闽北公路:“是细细的红土铺成的,光滑如拭,纤尘不生。”写森林:“浓郁的森林,深绿的帐幕一般,把我们围盖起来。”至于描写国外风光的篇章,更是琳琅多姿,“声,色、味”俱佳。如《再寄小读者·通讯五》写西西里岛海边生活的风味:“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正如冰心自己所说的那样,她这一时期的作品,“去掉了早期那种温柔的色彩和忧郁的调子,涂上了明丽的色彩,换上了明快的曲子。”那种微带忧愁的悱恻的情调再也不成为她乐曲中的旋律,这是因为她所要表现的生活和题材起了变化,她作品的调子自然也要跟着变化。如果说冰心早期的创作在清丽。典雅与抒情韵味中既含着温柔、又泛着忧愁,因为她“五四”时期所追求的“诗神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那么解放后,她则保持了自己原有的语言个性,原来的清丽、隽永等风格也得到了发展,其中的忧愁荡然无存,取代的是喜悦、明快、刚健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冰心前后期儿童散文创作特色的一个重要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冰心后期所写的《我的故乡》和《我的童年》等篇章,感情真切,文笔朴美,具有高度的文学性,既是优秀的传记作品,又是儿童散文佳作。冰心说;“十几年来,我还没有这样畅快挥写过!我的回忆象初融的春水,涌溢奔流。”读它,就象读《寄小读者》一样,平易、自然、亲切、动情。让人欣喜地感到,冰心终于冲破了“心有余悸”的禁锢,又敢于并开始了“写自己”,从而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使她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从讴歌超阶级的“母爱”,到尽情歌颂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讴歌祖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再以小资产阶级的情怀描写自然,而是透过美好景物的描绘,讴歌当家作主、用辛勤劳动改造和装扮祖国的美丽河山的人民——写的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之景,抒的是对人民热爱感激之情。这些无不深深地刻印着伟大的民族艰难而稳健的足迹,无不凝聚者作家对历史的深刻的思考。几十年来,她也曾彷徨过,但她总是不停地进步,即使是泥泞、荆棘,她也踏过去,在时代的风雨里摸索着,跋涉着,寻找着真理,追求着光明。如果说,冰心过去那种艺术风格只能得到旧社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欢迎和喜爱,那么可以说,冰心今天的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艺术财富了

上一篇:被信任是幸福的范文下一篇:不怕吃苦的精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