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

2024-04-25

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共5篇)

篇1: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航母的发展历来是增强海军实力的关键手段,当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之中,惟有中国没有自己的航母。中国的邻国印度早已有自己的航母,2020年前将实现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的梦想。日本也拥有等同于航母的舰只,并背靠强大的美国航母编队力量。而超级大国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两到三艘航母一直在游弋,且美韩军演美国经常派航母参加。并且,就连泰国都有了一艘小航母。对中国来说,早已陷入从日本一直到印度的半弧形包围圈之中。且中国有着长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历史上一直备受西方国家的蹂躏。当前中国民富国强,拥有航母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早已是情理之中,应有之义。

强调制海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家权力地位的重要意义,谁控制了世界重要的海道和海峡,谁就能有效的控制海洋,就会成为世界强国。对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说,现在处于三条岛链之中,无法冲出到达远洋。远距离作战还不是很成熟,发展航母对于我国冲出三条岛链走向海洋深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现在的南海海权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一系列的主权纠纷问题困扰着我们,发展航母对于解决这一系列的主权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的实力对其它小国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对我国海权的维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母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之下,拥有航母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也应该是必要的,航母的存在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也维护了我国内部的稳定同时也对我们周边国家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篇2: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

回首兰大的百年办学历程,可谓是充满艰辛、曲折而又不断进取、不服输的一百年;是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探索的一百年;是广聚贤能、呕心沥血、英才辈出的一百年;是超越自己、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一百年!

初秋的兰大,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整点时分不远处传来的悠扬钟声,久久地回旋在静谧的校园里,仿佛在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分享着它自己的传奇。这就是兰州大学——一所位于中国西北一个欠发达省份的著名大学;一所网络版的“中国最受委屈的大学”中的一员;一所“居一隅而雄天下”的大学;一所即将步入百岁华诞的大学。

地理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碍兰大的崛起,反而成就了她独特的精神品质。百年来,滔滔黄河孕育了她的博大胸襟,漫漫黄沙铸就了她的自强不息。

百年中,任时光流逝,历史沉浮,兰大巍然屹立。

百年浮影大肇始于1909年创建的甘肃法政学堂,曾一度因经费短缺停办。稍晚更名为甘肃学院,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直都是甘青宁三省唯一的高等院校,也是整个西北地区仅有的几所高校之一。

1955年,高等教育部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确定兰州大学为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

1959年初,江隆基被调任兰大党委书记兼校长。

1960年,兰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成为西北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上世纪60年代前期,兰大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兰大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共111篇,在中国(含台湾)20所理科大学中排序第十一位。

1989年,兰大参与发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992年、1993年,兰大被SCI收录的论文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1994年则居第六位。1995年7月,《科技日报》首次对“兰大现象”进行了探讨,引起了普遍关注。

1995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兰大名列第六位。1996年以来,兰州大学又先后被确立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相继并入。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兰州大学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着。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继实施,兰大确立了“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依托“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新的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兰大通过“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调整了自己的办学重点和方向,铸就了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为核心的精神品质,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道路。兰大大气学院院长黄建平正是在此时作为海外优秀人才引进的。也正是因为兰大做西部文章,发展特色学科,积极参与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得也一度出现了“孔雀往回飞”的现象。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学科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还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一级博士点、五个二级博士点。

据介绍,截止到目前,兰大校园面积达到3828亩,建有6个校区,有3所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8000人,有专任教师16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0人,两院院士10人(含双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84个本科专业,18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5篇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始终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学之一。2007年、2008年,学校共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兰大校长周绪红从八个方面阐释了兰大精神:“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 “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

“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 “扎根西部、心忧天下”的社会抱负;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一百年以来,在这种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下,数代兰大人为了共同的梦想,为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地耕耘着,他们秉承兰大“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同时又不断地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骄人成绩,同时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踏实、朴素、奋进的兰大人。如中国徒步横跨南极第一人、原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原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彰显着兰大精神,践行着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的兰大魂。

2008年3月,中国校友会网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专)科就读院校进行了统计和排行,本科就读兰州大学的有46人,兰大因此而高居该排行榜第九位。

篇3: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

俄罗斯航母的发展就像“基辅”号航母一样, 经历坎坷。在发展航母上, 俄罗斯一直落后于美国和英国。早在一战前, 当美英开始研究航母时, 俄罗斯人就对这种新型战舰给予了密切的注视, 十月革命胜利后, 担任苏联海军人民委员的库兹涅佐夫将军敏锐地指出, 航母在未来的海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前苏联内战不断, 加之海军奉行近海防御, 配合陆军作战的指导思想,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后来, 1941年德国入侵, 前苏联的航母发展计划被迫中止。

二战结束后, 世界进入冷战时期, 美英都大力发展航母, 美国准备建造16艘航母, 英国到1948年有11艘航母,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前苏联于1946年开始加速发展海军。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热衷于发展洲际导弹, 对航母不感兴趣, 并在1956年把极力要发展航母的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将军给撤了。

1959年, 美国新型核潜艇“北极星”在前苏联附近海域巡逻, 搞得赫鲁晓夫大为紧张。于是一些主张发展航母的军官采取了“障眼法”, 向赫鲁晓夫提出建造“大型反潜巡洋舰”, 其实就是直升机航母, 结果真的“蒙”住了赫鲁晓夫。这样前苏联的航母才有了柳暗花明。

第一艘“莫斯科”级“莫斯科”号直升机航母于1963年动工, 1967年5月加入黑海舰队服役。从第一艘航母问世, 至今共建造了7艘“莫斯科”号直升机航母。这种航母作战能力一般, 只能搭载14架卡—25反潜直升机, 外加一些导弹和舰炮, 排水量不到2万吨, 已于1992年前全部退出现役。

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第二代航母为“基辅级”, 共建造3艘, 即: “基辅”号、 “明斯克”号和“诺沃罗西斯克”号。该级航母可搭载12架雅克垂直短距离起降飞机, 19架卡—25反潜直升机, 2架卡—25电子战飞机, SA-N-3航空导弹72枚, SA-N-4航空导弹40枚, SA-N-9航空导弹96枚, SA-N-12舰舰导弹24枚, 排水量为4万吨。

第三代航空母舰为“库兹涅佐夫”级, 原计划建造2艘, 即“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和“瓦良格“号。但”瓦良格”号在船体工程完成70%时, 前苏联宣告解体, 最后作为报废船只卖给澳门。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于1983年动工, 1991年加入黑海舰队服役。该船可搭载12架苏—27歼击机, 12架米格—29歼击机或苏—25强击机, 3架卡—29直升机, SA-N-9舰空导弹 192枚。

与美国航母相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舰载火力十分强大, 其反舰导弹的打击纵深550千米, 防空导弹的打击纵深60千米, 而美国航母只装备了少量的防空导弹。然而, 同吨位的两国航母, 美国的航母要强于俄罗斯。这主要表现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装备的战斗机数量少, 仅相当于同吨位“中途岛”级航母的三分之一;二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采用舰首滑跃式跑道, 全舰只能同时起飞1架战斗机, 而美国航母安装了飞机弹射器, 一般可同时起飞4架:三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机动性较差, 它的动力装置是燃气轮机, 而美国的航母大都是核动力装置。

篇4: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用好红色资源专题党课:红色革命歌曲百年发展历程

红色革命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的产物,以歌唱革命斗争、革命领袖、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大好河山为主要内容。其既包括宣传革命的音乐作品,也包括人们从革命实践中收获的音乐果实,蕴含着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革命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革命歌曲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重温旧日经典歌曲,而且对于我们在未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红色革命歌曲从一开始就是在革命需求下应运而生的音乐作品,它的历史发展轨迹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变迁、革命与政治、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百年来红色革命歌曲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路径大体一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为每一个时代的革命与建设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红色革命歌曲的诞生

中国红色革命歌曲的孕育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密不可分。从民歌、小调的旧调新词中新生的工人运动歌曲,是中国红色革命歌曲的雏形。1921年5月1日长辛店工人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和游行活动,工人们高唱《五一纪念歌》,这是当时影响较大的革命歌曲,歌词中明确提出“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的革命目标。早期工人运动中产生的歌曲,由于尚缺乏专业音乐家参与,绝大多数是以当时学堂乐歌或者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小调曲调填词而成,如《农兵联合起来》《醒国魂》等歌曲,歌词多以团结力量,表达革命目标为内容。

此时,独立创作的革命歌曲开始出现,瞿秋白是中国红色革命歌曲最早的创作者之一。1923年,他以笔名“秋叶”发表了歌颂劳动、反对帝国主义的《赤潮曲》。随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些国外革命歌曲陆续引入国内,1923年在国内发表,并加上中文译配的《国际歌》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地时期,山歌曲调和丰富的歌词创作为红色革命歌曲注入了更多活力。在根据地,利用红色革命歌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革命领导人、革命纪律、革命目标仍然是红军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山歌的曲调也被吸收到红色革命歌曲的作品当中。不但工人运动时期的《国际歌》和《工农兵联合起来》被继续传唱,根据地的红军战士还自编不少山歌,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比如《朱德来会毛泽东》。

这一时期,利用人民群众喜爱的曲调来宣传红军革命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革命歌曲的内容更丰富,革命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通过新创作的歌词被重新填入山歌、民歌、小调和国外革命歌曲曲调中,以此向人民群众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红军作战事迹、军事斗争等各方面情况。除了宣扬红军纪律严明的《红军纪律歌》之外,还有记录红军革命斗争胜利果实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赞扬红军坚毅诚实品质的《送郎当红军》等。

红色革命歌曲创作的成熟

经过革命的不断洗礼,在抗日救亡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红色革命歌曲的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中国后,挽救民族危亡,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抗争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1930年,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批拥有进步革命思想的人士,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一文艺团体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学艺术领域创作和宣传的力量。进步的左翼知识分子们忧心于当时弥漫在中国城市中的“靡靡之音”,身处“明月歌剧社”的聂耳对黎锦晖的音乐艺术提出了批评,认为之前十几年来中国歌舞艺术的成绩仅限于:“香艳肉感,热情流露”。1933年,聂耳音乐创作的革命理念逐渐丰满,从1932年认为音乐需要“真刀真枪的硬功夫”那种抽象的意识,进一步具体为音乐要“代替大众在呐喊”。他认识到音乐在表现革命的同时,也要保持高度艺术水准,新时代的音乐家们要为革命音乐注入生命。在这样一种不断探索革命音乐内涵的努力之下,聂耳在弥漫着“靡靡之音”的城市中捕捉到了唤醒伟大民族觉醒的旋律,他与田汉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等重要的红色革命歌曲,在雄壮激昂的旋律和坚韧不屈的歌词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抗战的时局,呼吁人们爱国、奋进,要有勇于担当的气魄和意志。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聂耳是第一位通过音乐创作准确表现人民群众苦难,灵活运用中国民乐表现方法,结合外国革命音乐曲调模式,从革命昂扬、不屈、果敢坚毅的革命需求整体去创作革命音乐的音乐家。

在抗日救亡的氛围涌现出一批音乐家,专门创作反映抗日斗争,团结一致,英勇抗敌的革命歌曲。他们意识到时代和国家需要气势雄壮、优雅动人的旋律,去激发解放人民大众,保家卫国勇气和决心。中国的红色革命音乐从老瓶装新酒的歌词创作阶段走上了真正的词曲整体创作道路。这些新创作的作品既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也有宛转悠扬的抒情歌曲,如冼星海的《战歌》《青年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贺绿汀的《游击队歌》《上战场》《保家乡》《春天里》《四季歌》,任光的《渔光曲》《采莲歌》,吕骥的《武装保卫山西》《毕业上前线》和向隅的《反投降进行曲》等等。

到了四十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不断丰富,人民音乐工作者对于音乐创作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推进。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讲话后,将音乐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革命斗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音乐创作者们的普遍共识,具体表现为革命歌曲的创作体裁、内容更加丰富,贴近革命斗争和群众生活,革命歌曲的形式得到了扩展。如抒发革命理想,表达革命决心和乐观精神的《民主建国进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以民歌为基调,贴近革命斗争生活的抒情歌曲《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在歌曲的表现形式上除了独唱歌曲,还创作了《凤凰涅磐》《淮海战役组歌》等影响很大的大合唱曲目。在音乐类型上,还进一步拓展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秧歌作品创作,如《兄妹开荒》在曲调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歌词内容又具有革命时代的特点。另外,歌剧作为一种西方的音乐体裁也被成功地用以表现群众的革命斗争生活,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太阳出来了》等唱段不但表现了极高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在时光的洗礼中成为了经典的红色歌曲唱段。

红色革命音乐在新中国的发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歌曲的创作迎来了新的高峰。红色革命歌曲仍是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主体,是国家大力提倡的音乐体裁。

新中国成立初的前十七年是中国革命歌曲创作大丰收时期,在革命歌曲的内容上,由歌唱革命斗争、革命生活,团结力量进行斗争的内容向欢呼胜利,歌颂祖国,歌唱丰富多彩的新生活、歌唱社会主义建设,抒发民族、职业自豪感,团结一致建设祖国等方面转变,从各个层面抒发对新国家、新生活的热爱之情。在音乐旋律上,继承了聂耳、冼星海一代音乐前辈创造的革命歌曲曲调传统,以通俗流畅,朗朗上口的进行曲为革命歌曲的大基调,同时不断吸收民歌、山歌、小调中的民族音乐养分,塑造出民族特征鲜明的革命抒情歌曲。尽管“前十七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工作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红色革命歌曲的创作却为各种历史事件留下了鲜活的精神印记,见证了新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脚步。五十年代初期的革命歌曲以赞美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精神为主,也糅合少数民族音乐曲调与汉族、西方民歌曲调元素的创新之作,如《歌唱祖国》《我是一个兵》《叫我怎能不歌唱》《社会主义好》《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958年进入“大跃进”运动后,歌曲创作进入了一个小低潮,尽管如此,还是有《草原之夜》《社员都是向阳花》这样的优秀作品出现。进入六十年代后,周恩来总理多次讲话要求“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文艺创作氛围再次活跃起来,以表现人民面对困难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为核心内容的革命歌曲大量涌现,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南京路上好八连》《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同时,在不同的音乐体裁中对革命歌曲的创作探索亦有新的收获,如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还有电影插曲《刘三姐》《英雄儿女》《上甘岭》《李双双》都是革命歌曲的优秀作品。

这一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无论是内容和曲调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创造,在数量上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对打败侵略者,建立人民民主国家的欢喜和自豪,斗志昂扬地建设新社会的实际生活状况紧密相连,旋律整体较之以往更加舒展轻快,表现出在新生活中的幸福和安定。

进入“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艰难的探索时期,音乐创作也同样如此。尽管如此,被称为“样板戏”的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曲目还是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功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时期红色革命歌曲的传唱与传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家建设的重心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音乐创作更加多元,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由于社会建设和生活重心的变化,虽然新创作的红色革命歌曲不多,但以往创作的红色革命歌曲逐渐成为经典,不断被人们所传唱。在许多纪念革命历史事件的重要活动中,高唱革命歌曲已经成为仪式内容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红色革命歌曲经常被人们不经意地吟唱。红色革命歌曲在当代的引吭高歌,或是低吟浅唱,都是对“红色”精神的延续和继承。

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远离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而砥砺奋斗、昂扬向前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及革命先烈和祖国前辈建设者们为国献身的事迹仍然鲜活地存在于红色革命歌曲中,被广为传唱。同时,歌唱祖国大好河山,抒发爱国情怀,歌颂改革、歌颂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作品,在继承红色革命歌曲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如《我爱你,中国》《大海啊,故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小白杨》《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等。这些改革开放以后创作的歌曲作品和红色革命歌曲被人们统称为“红歌”。

篇5:图说航母百年发展历程

便宜坊 (biàn yìfānɡ) 创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 (公元1416年) , 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是中国商务部首批认定并授予牌匾的“中华老字号”。2001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被全国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特级酒家”;2005年荣获“中国十佳酒家”称号;同年荣获国际饭店协会授予的“国际餐饮名店”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连锁餐饮十佳品牌、北京市纳税信用A级企业、第27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便宜坊将周总理的精辟解释“便利人民, 宜室宜家”确定为经营理念, 履行“用心烹制健康, 用情创造快乐”的企业使命, 让每一位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 享受文化、享受时尚、享受健康、享受幸福。

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 “便宜坊”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以鲁菜为基础、融各家菜系精华为一体的便宜坊菜系。便宜坊经营的“焖炉烤鸭”成为北京烤鸭两大流派之一, 其特点是皮酥肉嫩, 口味鲜美, 又因其烤制过程鸭子不见明火, 保证烤鸭表面无杂质, 而被誉为“绿色烤鸭”。2002年被中国国内贸易局评定为“中国名菜”, 2008年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便宜坊创新推出的“花香酥”和“蔬香酥”烤鸭新品, 更因营养丰富, 口味时尚, 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被评为“最具流行菜品”。便宜坊现在京城有9家直营店, 在全国拥有20多家加盟店, 台湾高雄也有了直营店。

近年来, 便宜坊烤鸭店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创新推出了“花香酥”专利烤鸭、“蔬香酥”专利烤鸭、“傲韵鸭”和“戏说三国”全鸭席, 并强调美食与健康的融合, 重新挖掘整理推出了焖炉烤鸭、盐水鸭肝、芥末鸭掌、葱烧海参、酒香醉鸭心、干烧鸭四宝、酥香鲫鱼、糟溜鱼片、烩乌鱼蛋汤等招牌菜,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如今, 便宜坊凭借600年积淀的文化底蕴, 坚持“振兴中华老字号, 创造精品便宜坊”的共同愿景, 在传承与创新之中求发展, 在体制和机制上勇于创新。

创新经营, 实现可持续发展

便宜坊集团自成立以来, 为了持续推进老字号品牌的发展, 不断创新经营理念, 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拓展经营, 通过发展连锁扩大规模, 通过发展产品化提高盈利能力, 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实践, 便宜坊集团总结出了“一二三四五”的管理主线:“一”即一个愿景“振兴中华老字号, 创造精品便宜坊”;“二”即两个方法, 工作无缝化和过程留痕迹;“三”即三个抓手, 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和巡检管理;“四”即四个零容忍, 安全隐患、虚假行为、违反统采等规定、有损员工和企业利益行为的零容忍;“五”即建立五个标准化, 包括环境、菜品、人力、财务、服务标准化工作。

实践证明, 便宜坊集团走出了一条“创立品牌、发展品牌、弘扬品牌”的发展之路, 使传统的国有企业大踏步地走向了市场经济竞争前线, 让老字号品牌在新历史时期绽放了新光彩。集团在成长过程中, 创下了多方面的成果。

品牌影响, 逐年拓展

店铺的持续增加使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目前, 集团公司拥有10个品牌的27家直营店和3个品牌24家特许加盟店。

便宜坊品牌:经营鲁菜系列, 现拥有9家直营店, 分布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海淀区、大兴区。

都一处品牌:经营烧麦、鲁菜等。现拥有4家直营店, 主要集中在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 分别采取正餐、快餐的经营方式。2家加盟店, 分布在丰台区和朝阳区。锦芳品牌:经营清真小吃系列, 现拥有3家直营店, 并已进入超市实现产品经营方式。天兴居品牌:主营老北京风味包子、炒肝, 现拥有4家直营店, 主要集中在东城区、大兴区, 主要采取快餐的经营方式。力力品牌:经营川菜系列, 现拥有2家直营店, 分别采取正餐、快餐的经营方式。功德林品牌:现拥有1家直营店, 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经营佛家净素菜肴的餐厅。壹条龙品牌:经营清真火锅系列, 现拥有1家直营店。御膳品牌:经营宫廷御膳系列, 现拥有1家直营店。红湖品牌:经营特色小吃, 现拥有1家直营店。锦馨品牌:经营清真小吃系列, 现拥有1家直营店。老正兴品牌:经营上海菜、寿桃系列。现拥有2家加盟店, 主营老正兴寿桃。

集团已拥有非遗项目10个,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和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壹条龙清真涮肉制作技艺和北京豆汁食俗;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天兴居炒肝制作技艺、正阳楼传统蟹宴制作技艺、老正兴寿桃制作技艺、锦芳元宵制作技艺和都一处炸三角、马莲肉制作技艺。这些是便宜坊的瑰宝和财富, 建设好、保护好、发展好老字号品牌, 是便宜坊人的历史责任。为此集团正在逐步在做市级项目申报国家级, 国家级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产品, 拓展市场占有率

第一, 烤鸭创新, 开发焖炉烤鸭专利产品。在拳头产品的开发上, 便宜坊既保留传统烤鸭技艺, 又不断推陈出新, 先后研制开发出了“花香酥”“蔬香酥”“傲韵鸭”等创新品种, 弥补了北京烤鸭吃法口味单一的不足, 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产品。一经推出后, 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成为餐饮市场的一大亮点。2005年“蔬香酥”烤鸭荣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 同时被评为“2005年最具流行菜品”。这是便宜坊坚持传承与创新、美味与营养相结合, 努力大胆尝试的结果, 这在中国烤鸭史上是一次大的突破。

第二, 菜品创新, 形成便宜坊菜系。集团根据各个品牌经营特色, 确定了各品牌的招牌菜, 进一步集中技艺优势, 凸显招牌特点。同时, 根据节令, 推出了24节气特色产品, 为顾客提供便利的同时, 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深入人心。目前各招牌菜已实现原料、调料、烹制、出品标准化。

第三, 服务创新, 形成感动服务特色。在服务上, 便宜坊集团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 重点抓好服务流程, 提升服务, 让顾客品尝优质菜品, 享受优质服务, 获得更多的满足与期望。为此, 集团建立顾客满意的四个标准。即:凡是客人看到的必须是整洁美观的、凡是提供给客人使用的必须是有效的、凡是提供给客人使用的必须是安全的、凡是餐厅员工对待客人必须是亲切礼貌的。

在实际工作中。集团探索出一套服务流程:从顾客进门、服务引领、入座、服务到送客, 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特色服务细节, 并将服务6大基本功运用到工作中:托盘类别、理托、托姿;酒水常识、斟酒位置、顺序、姿势和方法;不同桌型、宴会的设置以及台面间骨碟、白红酒杯间距离一步定位, 将技能熟练自如的服务于顾客。

服务中, 便宜坊烤鸭店在传承原有的技艺技能外, 还创新推出一套礼仪服务流程:“鞠躬礼仪服务”“一站式服务”“烤鸭三专服务”“服务督导体系”等流程;功德林店结合佛门净素特点, 创出“双手合实礼”等, 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形式, 受到顾客的好评。

“振兴中华老字号, 创造精品便宜坊”是便宜坊人的共同愿景。在过去的几年间, 集团秉承“便利人民, 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 落实精品战略, 强化品牌意识、精品意识。首先是在营销宣传上, 加大了宣传力度;其次是在精品意识上下功夫, 在员工中灌输;再次是在菜品质量、服务水平、店面呈现, 全方位抓管理、抓提升, 实现了从“便宜” (pianyi) 到“便宜” (bianyi) 的跨越。

创新管理, 提升核心竞争力

集团预算管理、巡检管理、绩效管理的三个抓手的管理经验, 于2012年11月, 获得了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预算管理:2004年9月, 集团开始实行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通过预算月度有分析、讲评、措施效果追踪, 年度预算有编制、答辩、落实、奖罚兑现等方法, 总结管控经验, 实现品牌间的共享, 提升了各级人员的增收节支理念。同时, 集团成立预算管控工作小组, 不断完善已有的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管控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预算编制、分解讲评, 并严格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行为, 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准确性与真实性的问题, 形成了事事有预算、管控全过程、效果有追踪、问题有调整的PDCA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巡检管理:精化管理的途径, 集团通过综合巡检制度, 坚持月度直营店巡检, 并开展神秘顾客暗查, 直接提升了各直营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自2011年, 集团开始实施“定人、定位、定责、定奖、定罚”的“五定”标准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了执行办法, 落实检核效果;通过综合比对, 通过强化奖惩力度, 将检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真奖真惩”, 用“奖”调动积极性, 用“罚”克服惰性。

绩考管理:精确管理的有效方法, 自2005年6月, 集团开展半年绩效考评评选活动, 至今已开展了18次。通过自评、复评、互评、测评、面谈、评优、表彰和奖惩兑现等步骤, 评选了优秀员工、忠诚员工、优秀外埠员工、优秀管理人员等, 实现了提升个人、盘点团队、落实奖优罚劣和创造竞争机制的目的。截止到2013年年底, 集团内部共有3000人次获得了激励和表彰。

科技创新:以科技促管理, 为实现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和引领未来, 集团下大力气推进科技进步管理, 开发电子点菜系统和网络办公平台, 实现了从经营到管理的网络信息化, 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输, 规范了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5年, 集团推行电子点菜系统, 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从原料到成品、从库房到餐厅两大流程上成本的严格控制;从开单、上菜、收银到财务, 做到全流程监控。通过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企业信息化运用水平, 为预算指标的考评做到沟通零距离, 工作衔接无缝化。

2006年6月, 集团全面实行网络协同办公平台 (IOA) , 通过网络传输, 为集团提供流程化、标准化、全面化、可扩展的业务支撑, 简化了流程, 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节约了成本。为了进一步提升有效性, 2012年3月, 集团再次投入50万元将平台升级为协同管理平台, 增加了人力模块、业务模块等, 实现了人力管理、投票功能等, 通过进一步细化、全面功能, 促进管理能力的再次提升。

海外拓展, 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自2011年2月开始, 便宜坊集团与台湾河边股份公司接洽, 勾画合作前景, 探讨设计合作方式。2013年2月, 在台湾高雄开展第二届台湾北京周活动上, 集团与台湾高雄河边股份公司进行了相关合作意向框架协议的签约。同年11月, 在台湾高雄正式与河边股份公司签订了合作契约书, 成立了合资公司。新设立的合资公司性质为股份公司, 以“便宜坊”品牌命名, 以“便宜坊”焖炉烤鸭以及传统鲁菜为主要产品推向台湾市场。此项目将有利于弘扬中华老字号的传统餐饮文化精髓, 促进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餐饮交流, 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共享, 推动集团品牌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融合, 共同面向国际市场, 实现两岸餐饮合作的新发展与新突破贡献力量。

2013年4月, 便宜坊集团又再下一城, 承接了原崇文区商业网点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北京餐厅”, 选派人员到“北京餐厅”开展工作, 负责经营与管理。承接罗马尼亚“北京餐厅”, 实现了集团走出去的目标。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拓宽发展渠道,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促进老字号国际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首过去, 便宜坊集团坚持诚信经营, 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使每位宾客在享受便宜坊美食的同时, 享受文化、享受时尚、享受健康。

上一篇:楚歌作文下一篇:教师分析学情的有效方法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