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竣工总结

2024-05-01

环巢湖竣工总结(精选3篇)

篇1:环巢湖竣工总结

端午节前环巢湖大道路政治超忙

端午节临近,为方便广大市民节日期间便捷出行,营造安全、畅通的公路环境,直属公路分局环巢湖大道路政治超人员充分准备,加大巡查力度,坚持严抓超限超载。据悉,自5月10日治超工作开展以来,环巢湖大道共查处超限车辆47台,卸载380.5吨,其中最高超限车辆为105吨,超限率达85%。

篇2:环巢湖旅游公路景观营造手段研究

关键词:环巢湖旅游公路,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与营造

旅游公路是指通往旅游景区和连接景区内各景点, 且满足使用者审美、生理需求, 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且以旅游交通为主的道路, 他们需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并且是一种具备地方特色的和谐绿色观光走廊[1,2]。环湖旅游公路是指位于城市近郊兼顾生态、环保、防洪、旅游、交通等众多功能, 临湖一侧设有与机动车道处于同一平面的自行车道, 部分路段穿越村镇, 景区, 或路侧设有观景点等服务设施, 交通环境复杂的生态环湖旅游公路。

旅游公路景观规划是对旅游公路用地范围内和用地范围外一定宽度和带状走廊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出具体的保护、利用、开发措施, 从宏观尺度上确定设计对象风格, 处理好公路自身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用以指导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本文结合环巢湖旅游公路景观建设实践, 开展景观营造手段的应用研究, 无论对该具体旅游公路的建设, 还是对提升我国其他公路的景观建设水平, 完善新理念的理论与方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环巢湖旅游公路工程概况

环巢湖旅游公路位于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周边, 处于有“江南之首, 中原之喉”之称的大合肥经济区的中心地, 是联通合肥, 马鞍山, 芜湖的重要连接点,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环巢湖旅游公路起于巢湖东岸的巢湖市区湖光路, 沿着湖北面堤岸一直向西, 经过中庙, 穿过滨湖新区, 再向南, 经过肥西, 再利用湖南岸的316省道改造, 再次回到巢湖市湖光路, 绕巢湖一周, 形成一个围着巢湖的“心”字形道路。

环巢湖旅游公路全长154.1km, 跨越湿地, 农田, 丘陵等多种环境。其中已建段全长61.5km, 修改段长10.9km, 待建段全长81.7km, 待建段包含 (派河大桥, 杭埠河大桥, 白石天河大桥, 兆河大桥) 4座桥梁, 周边串联渡江战役纪念馆, 三河古镇, 三岔河湿地, 银屏牡丹山, 中庙, 唐咀水下遗址等景点。本规划主要为环巢湖旅游公路的未建段, 包括肥西段、庐江段、巢湖段共81.7km, 及该段内的4座桥梁, 另外将改建段和已建段内施工中的南淝河大桥也作整体考虑。

2 环巢湖旅游公路道路景观营造

环巢湖旅游公路在道路生态景观建设中路网风貌严格遵循“绿道慢行、形同旅游、生态雨洪、多元种植”的理念, 以巢湖及周边旅游景区发展服务为出发点, 在公路线形、路基路面景观和交通安全设施景观等设计建设中糅合先进的景观建设理论, 确保道路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使其合二为一, 确保游客在环巢湖旅游公路上能尽享美好景观[3]。

2.1 路线与环境融合的景观营造

环巢湖旅游公路的线形设计遵循合理优化、灵活自然、随弯就势、保护生态的原则, 不仅追求高指标, 充分体现“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安全选线、环保选线、灵活运用技术标准、指标”的思想, 综合考虑环境要素,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 合理组合线形要素, 做到均匀、连贯、舒畅, 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 并与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给人一种统一、连续的舒适感, 达到了行车安全、快捷、舒适的要求[4]。

环巢湖旅游公路为充分体现“临湖、亲水”的特色, 把沿线自然风景融入整体景观之中, 在局部有条件合适的段落预留停车区、观景台, 并设置相应的服务、商业设施, 为游客驻足欣赏巢湖美景提供便利, 同时根据沿线核心景区寓意预留设置主题公园空间, 使游客零距离的感知宽广的湖面, 感受自然, 释放心胸。而对于沿线的核心景区袁家山景区、湾塘景区、兆河湿地等, 路线布线时采用了“近山不靠山, 靠近湿地、能充分观景又不破坏湿地”的原则, 与此同时, 为该区域相关旅游规划预留空间, 增加旅游公路景观的生态性和舒适性。

2.2 路基路面景观营造

环巢湖旅游公路以“绿道慢行、形同旅游、生态雨洪、多样种植”为路基路面景观营造指导思想, 将行人与机动车分流, 使行人的活动在远离机动车的污染和自由、安全的同时又增加了游览的乐趣, 此外, 还在道路的拐点设置景观节点、旅游节点, 或者是观赏视点, 并进行景观定制, 增加了行车的趣味性, 吸引游客更深入的游览景区[5]。为了防止道路污染导致巢湖水污染, 环巢湖旅游公路还设计了生态排水系统, 不仅从源头杜绝了污染, 而且可以收集雨水, 进化再利用。不仅如此, 环巢湖公路在绿化植物选择上还以自然种植、颜色丰富的山地植物为主, 尽量避免采用强修剪植物, 在种植方式上避免对植、列植;在视线开阔的景观节点, 以有利于向远处眺望和景观欣赏的低矮灌木、小乔木为主, 而在视线阻挡道路节点, 则将高大的乔木成片种植, 以阻挡人们的视线, 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2.3 交通安全设施景观营造

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最基本、必要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统, 它集交通管理、安全防护、视线诱导多功能于一体。环巢湖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采用B级和C级2种标准, 以“保障道路畅通、行车安全、美观和谐、经济合理”为设计原则, 紧紧围绕旅游景观大道的主题, 在保障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做到把安全设施的景观融入整体自然景观中;与此同时, 结合每一段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旅游资源对安全设施进行针对化设计;体现“休闲、观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安全设施打造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6]。

环巢湖旅游公路设计速度低、运行速度高, 公路横断面布置特殊, 在确定交通标志文字大小和板面规格时, 应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车辆运行速度、道路宽度和视觉景观等因素决定。全线标志上的指引文字应尽量简洁地体现沿线生态旅游文化, 同时增加方向指示;确保给道路使用者直观、形象的旅游信息指引。

在安装方式, 单个交通标志采用单柱活双柱式支撑方式, 2个及以上标志并列设置时采用单柱悬臂式设置在车行道上方, 具体位置需综合考虑车辆运行速度、驾驶人反应能力等因素, 一般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设置在公路大型平交口前后或交叉口路段、大桥路段、急弯路段醒目位置;考虑到环巢湖旅游公路行人较多的特点, 交通标志的设置高度应≥2m, 标志的任何部分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环巢湖旅游公路由于兼具旅游观光性质, 交通标线设置应考虑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综合交通需求。本项目在急弯路段采用横向减速标线、导向箭头、视错觉减速标线相结合的方式, 以起到减速和警示作用;在路段中行人过街处的标线布置采用了横向减速标线、人行横道线、停止线、人行横道预告标识线并配合人行横道标志, 以体现路段中人行过街通道的位置, 同时起到预告、指示及减速的作用;而在路基渐变段采用了横向减速标线、导向箭头、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黄色填充线) 等对车辆进行引导, 对交通组织进行合理设计。

2.4 环巢湖旅游公路绿化设计

公路所经区域的风貌决定了公路景观的风貌。路侧景观营造并非致力于丰富的路侧绿化形式, 而是通过路侧绿化进行视线控制, 整合公路周边景观, 开敞种植将公路周边的风景资源纳入驾驶人员的视野, 而屏蔽种植将公路周边的不雅景观隔离在驾驶人员的视野之外。路测绿化起到了阀门的作用。同时, 适当的路测绿化景观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

本环路基本绿化为两侧20m~30m的防护林带, 根据所近地区的景观风貌具体种植主题有所区别, 分别为:大乔+灌木段, 大乔+草花段, 灌木+花卉段, 色叶段, 密林段5种风貌种植。并在各个景观节点重点绿化, 形成有放有收, 生态适宜的道路风貌绿化。

3 结论

环巢湖旅游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是公路和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本文从公路线形、路基路面景观、安全设施景观以及公路绿化布设等方面对环巢湖旅游公路的景观具体营造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实例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平.恢复生态学在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J].生态学杂志, 2000, 19 (1) :53-58.

[2]郭来兴.浅析山区专线旅游公路[J].山西交通科技, 2003, 158 (4) :29-30.

[3]河川治理中心.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31-338.

[5]李荣.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公路工程与运输, 2008, 288 (7) :30-33.

篇3:浅论环巢湖旅游大道功能

【关键词】生态 防洪 旅游 交通

环巢湖旅游大道是环绕巢湖一周,串起沿途旅游风景区和城市的公路。总长154.041公里,这条大道从巢湖东岸的巢湖市区湖光路起,沿着湖北面堤岸一直向西,经过中庙,穿过滨湖新区,再向南,经过肥西,过了三河、庐江,再利用湖南岸的现有316省道改造,再回到巢湖市湖光路,形成一个围着湖的“心”形道路。它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公路,而且还将是巢湖的生态防洪大堤和沿线旅游连接线。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沿途的观光农业、特色古镇,它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一条“金项圈”。

一、生态功能

环巢湖旅游大道建设的目标是,打造成巢湖岸边的“生态环保之路”。为了不破坏区域原有的水文环境,工程建设将设计有边沟、排水沟、涵洞、沿线河流及自然沟渠等组成的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工程建设时,施工营地、料场、施工便道等将尽量远离水体和居民点,尽量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水体附近不建搅拌站。同时,工程将考虑在丘陵地段设置若干动物通道,以保证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觅食、繁殖等活动需要。

同属于巢湖生态建设项目的另一个生态项目——“环巢湖生态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拟于2015年3月动工,初步设计造林7500亩,涉及槐林镇、散兵镇、坝镇及卧牛山办事处等地。根据规划,种植的绿植多选择耐酸性植物,如香樟、朴树、白杨树、女贞、石楠等乡土树种。通过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等的合理搭配,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混交林,可以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效果。这与环巢湖旅游大道相得益彰。

目前巢湖北岸已初步形成以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为线,众多森林、村庄为点,孙村及烔炀河口两大湿地为面的滨湖林带。随着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全面建设,相信巢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会大大改善,动植物物种的繁殖增多,河湖环境的改良,气候的湿润等,这将成为皖中生态系统的新名片。

二、防洪功能

环巢湖旅游大道建设以入湖河道防洪整治、环巢湖大堤防洪治理为主。一期项目共有3个,分别是环巢湖防洪大堤(巢湖段)一期工程、裕溪河综合治理工程、落沈圩防洪除涝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6.77亿元。所有工程计划2014年底前竣工。堤路一体,大堤平均宽度24.5米,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余月水库位于巢湖西岸庐江县城北、风光秀丽的冶父山南麓,防洪大堤工程的实施,提升了东大河和县河防洪、灌溉、航运等传统功能,实现了水量安全进出,水位的上下波动,水体的经常流动,扩大了庐江县生态公园湖泊环境容量。这样一来,可以促进东大河和县河两岸滩地植物生长,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解决了城乡供水矛盾和产业发展增加的用水量。余月水库“蝴蝶效应”正在显现。

三、旅游功能

环巢湖旅游大道将串起“五区十景”,将为合肥市民在家门口游玩提供方便。巢湖旅游开发和环巢湖道路建设陆续开展多年,但道路建设是分段的,一直未形成一个整体。经行政规划,巢湖全湖纳入合肥版图之后,环巢湖旅游开发未来发展重点可以概括为“五区十景”,滨湖新城片区、中庙观光区、半汤养生度假区、汤池休闲度假区、古镇观光区这“五区”和名湖、名泉、名山、名人、名馆、名洞、名镇、名寺、名城这“十景”,正在建设中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将这些景区串联成一颗颗“珍珠”,未来也将成为方便游客沿途游览的必备大道,更成为全面开发巢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增加创收的重要项目。

合肥将在环巢湖沿岸设置28个观景平台,个个都是最佳观景地。这些观景平台,已经建成9个,近期将建设8个,未来还将再建设11个,多数以花名命名,并以此种花作为主要设计植物。除此之外,依托环巢湖旅游大道及交通路网,合肥市将在环湖沿线建设占地64万亩的生态林地(苗木花卉21万亩、经果林10万亩),环巢湖沿岸1.5~3公里的区域内17个乡镇(街道)将划定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区,发展具有一定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这些在未来成为周边自驾游新的首选之地。

环巢湖旅游资源多样,但是景点分散、对外知名度不高。为此,合肥以环巢湖旅游大道建设为契机,明年还将挖掘利用环巢湖周边古村镇的周瑜小乔、霸王别姬和孔雀东南飞等历史典故,用小镇风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建设一批江淮民居、风情浪漫旅游小镇,打造浪漫巢湖。另外,合肥下一步将重点建设手机平台,开通旅游App和微信平台,实现在线预定、旅游产品网络销售。

此外还有交通功能,根据规划,合安高速、合巢芜高速,都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改造为八车道。此外,“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新建六安至巢湖高速和北沿江高速。这一系列工程实施后,环巢湖区域将形成一个大的环网状高速路。

【参考文献】

[1] 尹茹.《合肥日报》,2012-12-18.

[2] 百度百科.《环巢湖旅游大道》.

[3] 卓旻.《江淮晨报》,2014-11-24.

[4] 赵秀娟、余红霞.《安徽商报》,2012-08-22.

上一篇:下企业锻炼下一篇:植树节环保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