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

2024-04-26

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共4篇)

篇1: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

。每天在街上无所事事,看见别人在那里忙忙碌碌,我心里也会有那么一点嫉妒。我为什么就找不到工作,不能和他们一样忙忙碌碌地享受充实的人生呢? 7月30日 这一天,我在街上无所事事,有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年轻人快步地向我走过来说:“先生,我想让你参加我们的工程”。我高兴极了,连忙向他询问是什么工程,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笑着说:“我们的工程是建我市最高的大厦,你的工作嘛!就是帮这把水泥板搬上去。”我想:做这事要扛水泥板、爬高楼,如果掉下来就没命了。再说现在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很有可能中暑。这样的`苦差事,还是让别人去干吧!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8月5日 一晃七年过去了,七年里,我依旧是无所事事地打发着那空虚无聊的日子,

篇2: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

我也曾想过去找一份工作,让自己充实一点。可是现在人家公司要求太高,没达到一定的文化标准是不能参加工作的。为此,这几年来,我只能在一家杂货店当了店员。此时,我才后悔当初真不该无所事事地混日子,如果学上一技之长,今天也不会找不到工作而站柜台。 8月10日 这已是八月上旬,我每天在杂货店里看铺子。有时一个小时就会被那些“吸血鬼”咬上几个大包。说真的,店员这份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干,但不知为什么,我却始终不舍得放弃这份工作。我在那里干了几年,人变勤快了,也摆脱了游水好闲的毛病,人虽然辛苦,但日子却过得很充实。 有了几年的店员经验。我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几年下来,公司赢利达百万,因此,几家连锁店相继诞生了。而我也变得更加地忙碌起来。 就这样,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了一个大老板。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只有不怕辛劳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英子 这篇文章有点意思。

篇3: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

在人的一生中, 小学六年是短暂的, 这六年却是儿童接受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 他们的各种习惯和兴趣往往在这一时期形成。可以说, 小学六年所形成的兴趣和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个小学校长的责任和使命, 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 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 培养学生做事情讲效率、重质量的意识。我校的校训就是“好习惯, 负责任, 高质量”。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于学习

在小学阶段, 我们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除了知识以外,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积极化, 能使观察力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意志力更加顽强, 能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 深入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我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奥林匹克中心” (简称“三院一中心”) , 下设几十个社团。课外活动时间,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努力成为“小院士”、“小博士”、“小健将”等。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校还建立了“数学广场”, 那里有数学家的简介, 有身边的“数学小榜样”, 有经典趣味数学题……每一个刚入学的新生必然先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从这里起步, 从数学辐射到其他学科。每年的“数学节”更是让学生们为数学着迷: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 出一道益智题考考你, 参加一个竞赛活动展示自我……学生们乐在其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他们学会学习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因此, 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三年级学生何婷婷在解释校训时说:“‘好习惯’就像扎实的树根, ‘负责任’就像笔直的树干, ‘高质量’就像丰硕的果实。”这一解释很形象通俗。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 学过的知识也会被遗忘, 忘不了的知识还可能过时。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教的时候能够自己学习知识。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会学, 这才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题从哪儿想啊?”“老师, 您这些答案的内容我都知道, 就是不知道怎么入手。”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全部过程, 不仅知道如何接受正确的信息, 还要知道如何排除错误的信息。有这样一句诗, “鸳鸯绣取从君看, 不把金针度与人”, 意思是说绣娘为了保证她所生产产品的优势而对刺绣技术保密。但是教师恰恰相反, 一定“要把金针度与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看自己怎么“绣鸳鸯”, 还要让学生看自己如何拆掉绣坏的部分, 看自己如何被针扎伤了手。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某一阶段, 拿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边想边讲, 把自己解题的全部思维活动展示给学生, 包括错误的、片面的思路, 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是怎样一步步展开、深入、修正、趋于正确的。同时, 还要问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补充、有什么修改。这样, 学生不是直接接受知识, 而是体验思维过程, 学习解题方法。

此外,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我校的“三院一中心”活动非常活跃。每到周二下午, 校园里总可以听到从“天籁之声朗诵社”、“古韵悠悠诵读社”传出的充满真挚情感的朗诵和“金话筒主持人社”小主持的优美嗓音;“数学好玩”、“大脑训练营”、“电子百拼”等社团让学生在数学和科技的海洋中遨游;“数码宝贝”社团让学生“玩转”数码设备;“国茶探索”社团的学生伴随着悠扬的古筝音乐, 品鉴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板报沙龙”、“中国画”、“工艺品制作”社团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伸出双手, 描绘五彩斑斓的童年;软式排球队、澳式足球队、羽毛球队、棋社、健美操队、田径队,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 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在活动中, 学生们对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 逐渐形成了规则意识, 并善于对自己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 善于及时调整自己不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负责的学习态度, 让他们认真学习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 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 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相关联的统一体。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不仅有利于教师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定,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又是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克服, 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是认识不到学习的真正意义的,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 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 学习态度的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 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高度的质量意识, 让他们高效学习

高效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在一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学习目标, 获取自身发展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授课者津津乐道, 听课者左顾右盼。如果从教师自身找原因, 可能是我们讲得过浅, 学生不需要;也可能是我们讲得过深, 学生听不懂;还可能是我们的方法不当, 没有真正“抓”住学生。为此, 我校经过实践研究, 探索出“五环节教学法”, 既注重教学知识的衔接、学生的有效合作、教师的点拨指导, 更注重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堂堂清”,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这些构成了河东区实验小学一以贯之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和持之以恒的行动, 正因如此, 才有了学生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潜力与后劲的显现, 才有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六年奠基一生, 这是每个小学校长的责任和使命!

篇4: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

薄俊生: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即发展语言。按照意义输出主体的不同, 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的语言可以分为文本语言和再造语言。所谓文本语言, 就是教材提供的范文中的字词句段篇;所谓再造语言, 就是教师或学生对范文语言进行重新组合或拓展延伸, 表达与作者相同或不同的意义的语言, 使文本语言活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我们常说, 语文姓“语”, 小学语文姓“小”, 意指语文教学要教语文的东西, 防止出现非语文倾向。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教适合学生的“语文”, 特别是重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写话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有充分地研究教材, 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例子”学好, 使字词的识写达到一定的数量, 范文语言的积累达到较为丰富的程度, 学生才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教材的内容教好, 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学好。但仅此一点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的含义, 在于我们不仅是“教教材”, 而且是“用教材教”。语文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范文呈现给我们的字词句段篇等规定的符号及其意义以外, 还应该结合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再造语言实践, 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后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依托的是教材本身, 具有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记者:您在不同的场合, 多次提到语文教学要用“农业的方式”进行, 您能具体说一说吗?

薄俊生:吕叔湘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指出:语文教育类似农业而非工业。吕先生的这个比喻, 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 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表现。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 学生的语文能力应是整体发育, 顺应规律增长的。对此, 叶圣陶作了更为明晰的表述:“请老师们时刻想到, 学生跟种子一样, 有自己的生命力, 老师能做到的, 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 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做工业原料, 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 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 那肯定是要失败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借鉴“农业的方式”, 为学生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土壤、空气、阳光和雨露, 让“有生命力”的学生凭着自己对语文的热爱, 自主“选择言语材料、开展言语活动、检测能力发展程度”, 而不要以教师的喜爱、教师的理解、教师的评价将学生框定在狭小的时空、机械的程式和片面的目标追求之中, 束缚学生语文能力的自我发展。

记者:是的, 学生有自主生长的力量, 教育就是要用好这种力量。那我们如何用好这种力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呢?

薄俊生:树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生长的, 它们该什么时候发芽就什么时候发芽, 该什么时候开花就什么时候开花, 该什么时候结果就什么时候结果;它们的树枝要长在什么地方就长在什么地方, 能长多粗就长多粗;它们的树叶要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 能长多大就长多大。农民只有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农作物才能够获得真实而舒展的生长。这种真实与舒展, 表现为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受过多干预, 能够展现出生命的原本状态, 结出生命的原本果实。即便是现在的杂交水稻, 也只是改变种子的胚胎而不是改变胚胎发育成长的过程。范守纲先生对吕叔湘先生的比喻作了这样的解读:“依我理解, 吕先生所说的‘类似农业’, 意指学生增长语文能力犹如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由春播到秋收, 靠天时、地利和人力, 但禾苗由萌芽到成熟却要靠自身。违背农时, 拔苗助长, 滥施肥力, 结果不但不能‘助长’, 反倒是徒费人工, 甚至戕害禾苗。”“拔苗助长, 滥施肥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它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为发生异化而不再真实, 生命成长因为遭到压抑而不再舒展, 并最终导致语文学习的失败和对身心的损害。

记者:用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 那么教师就是要当好一个农民, 是这样吗?

薄俊生:是的, 教师要具有农民的品质, 充满期待而不埋怨指责。农民的品质是朴素而又高尚的, 他们对待农作物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农民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其能给自己带来成果的期待, 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及其取得学业成绩的期待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 我们从来不会看到任何一个农民因为农作物歉收而对其横加指责, 报以埋怨。每当庄稼长势喜人获得丰收, 农民朋友只有对农作物报以感激而绝不沾沾自喜。而我们有的教师却缺少了农民的品质, 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或者最终学业成绩不良, 便会严厉指责批评, 甚至讽刺挖苦, 更有甚者处以身体和心灵的惩罚。为了能够说明问题, 我们不妨将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作一对照。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医生绝不会对患者说出“你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毛病”之类的话, 如果哪位口出此言, 医院一定会将其开除出医疗队伍。而我们的教师一不小心就会发出“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声音, 而且司空见惯, 丝毫感觉不到自己所犯的毛病。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强调赏识每一个学生, 强调通过反思自己的工作改进教育行为, 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呵护, 学业得到长进, 素质得到提高。

记者:您还提出了“教学生一生有用的语文”的教学主张, 请您谈谈什么是“一生有用的语文”?

薄俊生: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倾向, 具体表现为:重知识学习, 轻实践能力;重书面练习, 轻口头表达;重机械记忆, 轻创新思考;重应试内容, 轻全面发展等。这些做法虽然能使学生“取得一个好分数”, 但教与学的底面不宽、基础不实, 思维不活, 方法也不科学, 这势必影响学生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语文教学究竟该教什么?答案很简单:教学生一生有用的语文。什么是“一生有用的语文”?第一要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因为只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了热爱语文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终生从事语文学习, 才有可能学好语文。这种对语文热爱的情感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部需要, 它超越功利目的, 具有一种原动力性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就是要培养学生超越功利的语文学习观。这种超越功利的语文学习观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 又是学生终生学习、适应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它指向“应世”而非“应试”。

记者:是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语文的情感, 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薄俊生:“一生有用的语文”的第二个要义是, 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感触地说:“在学校工作的30年, 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 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 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 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 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 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 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 灰浆不断地剥离, 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 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 可是墙基在裂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地基打得不牢固, 必然导致以后学习的被动, 因为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这一“课”。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从笔画名称、间架结构、书写笔顺、查阅字典开始培养他们识字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他们工整规范的书写技能;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起;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从把每句话说清楚写明白做起。缺乏了这样的耐心和恒心, 好高骛远, 唯“分”是图, 基础不实, 必然影响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发展。

第三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解决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 还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只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终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语文教学应该做到的, 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展自己语文能力的能力。这种能力, 就是语文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是持续发展自己能力的能力。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素质要素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可以说, 在学校教育中,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比培养语文能力本身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本身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之一。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持续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的能力”, 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在于, 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这是学生终身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语文能力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记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 有了自学能力, 就等于给了他们发动机一样的动力。那么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当注意些什么?

薄俊生:要指导学生掌握学法, 学会阅读。学习任何一门学科, 必须掌握该学科的内容结构。由于不同的结构表现出的功能也不同, 所以系统地安排学法自身的结构, 对提高学法指导的科学性, 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功能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语文学科来说, 语文知识具有自身的系统性, 这一系统是一个由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序列。学生学习语文、掌握学法只有循其序而渐进, 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如, 从掌握语文知识的重点看, 其渐进序列为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段落的方法———理解篇章的方法;从掌握文章的内部结构看, 其渐进序列为分析概括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文章思路的方法;从阅读方式看, 其渐进序列为认读词句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按照以上要求, 不同的年段要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 逐步让学生掌握学法, 学会学习。

如低年级, 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朗读课文的方法, 运用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常用偏旁部首、汉字字形结构查字典进行识字的方法, 结合插图、实物、演示、直观教具和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句的方法, 培养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中年级, 重点指导学习词句段的方法:抓住重点词素, 借助字典解释词语的方法;抓住句子中的主要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析句与句、句与段的结构关系的方法;按段意、小标题、事情发展顺序、地点转移、时间推移、内容性质差异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抓主要语句、归纳层意、抓重点概括段意的方法;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熟练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的方法和习惯。

高年级, 抓题眼探索文章内容的方法, 抓重点读书的方法, 围绕课后习题读书的方法, 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辨主次内容和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按“感知、理解、欣赏、运用”的步骤学习的方法, 自我检查、调节的方法, 复习、查阅资料、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游手好闲的一生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她的一生小学生作文04-20

稻谷的一生作文04-09

妈妈的一生作文05-11

书一生的伴侣作文04-21

鹿的作文:悲惨一生04-22

站着的一生作文04-27

树一生的追求作文04-28

一生的追求英语作文04-30

书一生的朋友作文05-01

一生的作文400字05-05

上一篇: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论文下一篇:让历史教学学回归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