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2024-04-25

小班传统游戏材料(通用14篇)

篇1: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推荐度:小班区域活动计划 推荐度:小班游戏教案 推荐度: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方案 推荐度:小班图书区域活动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方案

一、生活区

1、喂饭。在“给动物喂饭”原有手眼协调自由喂饭基础上增加了互动墙根据动物特点喂饭,如猫咪喂鱼,兔喂萝卜等。

2、绕毛线、穿编等:根据活动材料的玩法,增加了相关的图示。

3、整理袜子:新投放了袜子等,引导幼儿匹配折叠、整理。

二、科学区

1、我给小鱼插鱼鳞。投放了圆形、三角形、方形(有颜色、有大小区别)供幼儿给不同图形鱼的底版进行插接,锻炼匹配能力。

2、找朋友。在原有四种颜色的瓶子和瓶盖的基础上,新增了蚕豆、分类盒等供幼儿根据数量装豆子并分类归放归放。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新增了拧瓶盖的升级版,我们把各种大小不一的瓶子藏在盒子中,露出瓶头,让幼儿用瓶盖找到并拧紧。

3、自然角,我们增加了萝卜的观察记录表,根据小班特点把萝卜画好,只要隔段时间尝试画叶子就可以了。同时也饲养区增加常见的.鱼类、观察区展示了水果造型等。另外实验区增加了小鱼吐泡泡的材料,供幼儿控制自己的力量扇扇子,体验泡泡飞出管筒的乐趣。

4、水果娃娃来排队。供幼儿根据苹果、鸭梨、西瓜等特征进行排队。

5、图形拼搭,投放了木制、自制等图形,环境中展示了拼接的造型提示。

三、美工区

1、调整:在包糖果的图示上增加了箭头以及增加糖葫芦等制作材料。

2、增加了做一串红、做菊花、糖葫芦等材料,色纸、皱纹纸、管子等,并投放了相关制作图示。

3、水果宝宝真漂亮。投放了各色皱纹纸、底版,供幼儿进行纸团粘贴活动。

4、玩色。投放了颜料、毛笔、松果等,供幼儿装饰。

5、装饰手套。投放了动物、树叶等图案、以及手套底版,供幼儿装饰(有魔术贴,可以反复操作)。

6、做陈皮,投放了剪刀、晒干的桔子皮,供幼儿剪小,制作陈皮。

四、建构区

1、环境中新增了材料搭建的图示以及幼儿建构的照片,供幼儿学习欣赏。

2、材料中增加了辅助材料:用于垒高搭建的废旧材料——麻将以及小纸板,还有废旧盒子、管子等制作的房屋,另外还有花、树、布绒娃娃等,供幼儿选择性的使用建构。

五、表演区

新增了头箍、丝巾、戒指等供幼儿选择打扮;同时也新增了屏风,屏风上有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儿歌、故事等图示,另外现场装饰的手套等选择靠近美工区的一面进行展示。

篇2: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大世界

——浅谈小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皮亚杰曾说:“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幼儿认识世界,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材料投放是科学有效地吗?儿童本位视野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呢?随着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逐步适应,正常的一日活动就拉开了帷幕。每次小班新生刚接触到区域游戏的时候,一脸的兴奋,因为他们能在区域游戏中自主地选择游戏的角色,又能对游戏的材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结果是材料扔了一地,而孩子们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我们活动区材料上的投放真的是科学有效地吗?实践中,我们对小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研究。

布鲁纳曾经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材料的投放是极其重要的,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确保有效性。教育专家冯恩洪曾提问:“什么样的活动是高效的?合作的、协商的、自主的、探究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虽然并不要求幼儿要进行高效的自主活动,但是有效地活动材料的投放可以激发起幼儿的合作、协商、自主的探究。在小班区域中我们投放的低结构材料就吸引了幼儿的关注。低结构材料以其源于生活、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等特性在幼儿的自主探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南》中也指出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思想。实践中我们在儿童本位观的指导下,提高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感受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体验的快乐和成长!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特性,通过极具特色的材料的投放,提高了活动区活动的有效性。

一、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兴趣高

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源于生活的教育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更易被幼儿所接受。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一般会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刚入园对环境又陌生感,年龄又比较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东西既是孩子经验的需要也是他们心理的需要。例如常见的易拉罐、塑料管都是孩子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些不起眼的小材料稍加改装就成了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在这些玩具的基础上幼儿发展着建构、想象、合作等各种各样的能力。他们时常拼摆出让人惊叹的作品,我们也会被孩子们精彩的表现

所震撼!幼儿就这样在看看、摸摸、玩玩的过程中积累着他们所需要的经验与成长,而这种学习是无需教导和强加的,孩子们由兴趣引导着,自主的探索这个世界。

源于生活的材料投放因为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被幼儿更容易的所接受。例如小班家主题的区域创设,小班的区域以各种动物的家命名,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幼儿园里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很轻易的就迁移到了幼儿园的生活中来。娃娃家购置了小型的摇床,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固定的床可能激发不起幼儿照顾娃娃的意愿,然而摇床却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幼儿开始乐意去照顾娃娃,陪娃娃睡觉。去小动物家做客、去烤串屋吃烤串、去宠物店给小动物洗澡。这些源于生活的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重复与演习。积累着更多的经验,这些经验不能不说是有效的。

二、变幻莫测,无形之中胜有形

根据《游戏》中关于“游戏材料”的论述,玩具特征与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模拟实物的形象玩具、赋予了一定玩法的高结构玩具、无特定功能的废旧日用玩具、没有规定玩法的低结构玩具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想象力以及发戏中的发展。对固定玩法的玩熟悉了玩法后失宠的命运,反有固定玩法的性、创造性、散思维在游于只有一种具,孩子们就摆脱不了倒是那些没玩具成了幼儿争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中我们特别注意一物多玩,多物一起玩。让幼儿成为活动材料的发明者和创造者,让他们自主的随心所玩,在他们发现玩法的基础上我们再继续完善材料的玩法。例如益智区的棋子儿,也就是大人们废弃的麻将牌,我们在牌上贴上即时贴,幼儿自主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平面的拼摆出现了小花小草,立起来就成了漂亮的花园,叠叠高盖起了玲珑宝塔,过生日时就成了生日蛋糕。没有常规玩法的材料在孩子的手中成了各种以物代物的原材料。我们时常惊叹于孩子们精彩绝伦的表现,也时常被孩子们最稚嫩的想法所感动!

三、层次渐进,个体差异受尊重

《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区域中游戏材料的投放,也要满足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区角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差异,尽量在最大限度上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首先要注意纵向层次性。针对小年龄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小班的区角可以出

现几份相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足够数量的玩具可以避免幼儿的争抢,投放的养乐多的空瓶就是很好的例子。又由于小年龄的孩子的学习充满情感色彩,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性的、情景性的环境,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所以尽可能地将材料设置在某一个情境中,使物化的环境蕴含情感。例如小班夹夹乐游戏区的创设,我们投放了足够数量的夹子让幼儿去玩夹子,同时创设了给小动物美发的情景,用夹子给小动物做出各种各样漂漂亮的发型。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注意横向层次性。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同一个区角内容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在同一种材料的投放上还可以引导不同幼儿根据自己能力发展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玩法例如区域中投放的烟盒,对于自制力强,专注力比较集中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将烟盒排成长长的长龙然后推到,惊叹于多米诺骨牌的神奇。对于善于建构的孩子来说,烟盒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对于还停留在平面的孩子来说,几个盒子连起来就成了一辆长长的火车。一样的材料,不一样的玩法,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

数量化。区角材料的投放,既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还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以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进行操作的需要。

四、物尽其用,全面发展塑才能

区域游戏中的材料要常换常新,因此合理的利用资源也是提高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有效性的重要注意部分。《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崇尚环保的今天,废旧材料一直是我们提及的话题。区域中投放的材料要挖掘出最大的价值,也是究的题。例的卫筒,我幼儿刷上颜色,我们研重要课如用完生纸纸们先请为纸筒漂亮的涂色活动中孩子们总是专注的描绘着自己的梦想。之后我们把纸筒放到益智区,孩子们可以按颜色排排队,也可以摞摞高,在建构中发展着自己的空间理解能力,未来的工程师就诞生其中。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兴趣,材料的有趣性,使幼儿产生动手、动脑、操作的欲望。从而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因此区域有抄袭材料的投放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区域材料投放才能为幼儿自主发展提供高效的平台。

我们都深深的爱着孩子,都想把最好的给他们。所以时常以为那些包装精美的玩具会吸引孩子的目光,然而在物质及其丰盈的现在,那些真正走入孩子内心、让孩子专注的玩的不亦乐乎的东西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亦如童年的我们,简单的糖纸、贴画就丰盛了整个童年。当孩子们沉浸于区域材料的游戏时,我看到他们正悄然成长。每一种新的玩法,都有一双想象力的翅膀。每一次交谈协商,都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每一次越挫越勇,都是永不言弃的坚持。每一次笑靥如花的绽放,都是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篇3: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 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角色游戏具有强烈的模仿性,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 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 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很好的促进效果。但是, 小班幼儿随意性强, 生活经验少, 且刚刚接触游戏, 扮演角色能力差, 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 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 角色游戏材料的提供至关重要, 逐步变化提供玩具的数量、种类乃至性质, 是小班角色游戏常用的材料提供策略。

镜头一:

贝贝在娃娃家里学着做妈妈, 一会儿喂小宝宝吃饭, 一会儿哄宝宝睡觉, 还模仿妈妈擦桌子洗碗, 玩得开心时, 发现一旁的洗衣机, 她低着头研究了一下, 转过身将娃娃的衣服脱下来塞进洗衣机里。看样子她是想学妈妈洗衣服, 可是她左看看右 看看 , 转了一圈 就走了 , 似乎忘了 洗衣机里 还有衣服。

贝贝洗衣服的活动为什么会戛然而止呢? 她为什么要左右四顾呢?我进行了思考, 尝试在娃娃家中增添几样和洗衣服有关的东西, 跟踪观察贝贝会有什么反应。

镜头二:

区域游戏开始了, 贝贝一进入娃娃家就发现了洗衣机旁边的新材料:洗衣服用的洗衣粉盒子, 挖洗衣粉的小勺子和小小的晾衣架。贝贝立刻拿起新玩具把玩, 看样子很高兴。玩了一会, 贝贝拿起肥皂粉的盒子, 用小勺往洗衣机里放了一点“肥皂粉”, 关上洗衣机的门 , 安静地在洗衣机旁坐了下来。这时候, 娃娃家的其他小朋友过来找贝贝, 都被贝贝推开。过了一会, 贝贝站起来, 拍拍手说:“洗好了。”然后她愉快地拿起晾衣架, 玩了一会儿, 才开始将洗衣机里的娃娃衣服拿出来, 往晾衣架上夹。

由本次游戏可以看出, 贝贝在娃娃家游戏中表现得很投入, 她在洗衣机前待了很长时间, 并能正儿八经地洗衣服、晾衣服, 这一系列游戏动作有将近五分钟的时间。同时, 当其他幼儿打扰时, 贝贝能推开他们, 这个动作说明她的游戏是有目的的行为。显然, 这些逼真并且相互有联系的材料吸引了孩子, 帮助贝贝完成了整个洗衣服的游戏情节。

在观察贝贝游戏中, 我发现贝贝对夹衣服产生了极大兴趣, 就尝试多投放一些不同种类的衣架和不同种类的衣物 (如衣服、袜子) 进娃娃家。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镜头三:

贝贝似乎迷上了洗衣服, 角色游戏一开始, 她就第一个冲进了娃娃家, 很快就发现了洗衣机旁的新材料:箱子里的各种娃娃衣服和袜子。贝贝熟练地把这些衣物都倒进洗衣机, 放好洗衣粉, 衣服很快就洗好了。她麻利地将衣服全部拿出, 很有耐心地把衣服和袜子一一夹到晾衣架上。开始, 她只顾着将衣服挂到晾衣架上, 并没有注意晾衣架的大小及衣物大小之间的关系。可是, 当大衣服经常从小衣架上脱落时, 贝贝停了下来, 反复看了看, 很快就发现了什么, 动手把夹好的衣服袜子都拉了下来, 并将袜子有目的地往小衣架上夹。

我兴奋地看到因游戏材料的变化而带来的幼儿游戏行为的发 展 , 材料的不 断变化促 进了孩子 的新发现 、新想法、新玩法, 这让我更投入到材 料的准备 中。接下 来 , 我竭尽所能 地搜罗和 洗衣有关 的材料 , 最后 , 我决定放 一块熨衣 板 ( 高结构材 料 ) 和许多瓶 瓶罐罐 ( 低结构材 料 ) , 看看贝贝 会怎样。

镜头四:

娃娃家游戏开始了, 贝贝似乎已经习惯了, 一进入游戏区就先左右看, 显然, 她在找今天的新玩具。当贝贝发现了那个小小的熨衣板时, 她又一次开心地摆弄起来, 看来她熨衣板的生活经验不足, 但是她很有兴趣地拿起来, 摆弄研究, 一会儿把它当宝宝的床, 一会儿把它当滑板……

贝贝的表现再一次鼓励了我:谁说熨衣板只能是整理衣物的工具呢?游戏中, 孩子可以赋予物品任何意义。游戏的主角是孩子们, 教育者需要静候一旁, 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 了解他们的需要, 并根据孩子的需要逐步增加新材料, 让孩子的游戏兴趣保持甚至逐步升温, 不断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验。

篇4: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误区及对策

角色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开展角色游戏,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如娃娃家的“娃娃”、菜场的“菜”等等,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游戏主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定的,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会有如下特点:平行游戏多、合作游戏少,与材料接触多,与同伴互动少。所以只有提供了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促进其发展。

二、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问题

如今的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游戏,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老师们花了大把的时间费尽心思设计新颖有创意的区域,在材料的投放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在不断改进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只是追求材料更加精致、逼真、华丽,似乎忘记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忘记了游戏的本质,导致在材料的投放上走进了误区。

(一)投放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优质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多有趣、多美丽、多有创意。其实我们在照搬他人的游戏材料的时候,一些材料并不适合自己的幼儿。

案例一:在小班的“照相馆”里,有拍照区、打印区、服装区,只见摄影师彤彤正在给小客人拍照呢,门口还有几个小客人在排队等待照相,可是小客人们拍完照就走了,似乎没有意识到两边的服装区和照片打印区,十分钟过去了,摄影师彤彤忙得热火朝天,打印员和服装师却显得无所事事。

案例分析:照相馆的游戏虽然新颖,但是只是拍照似乎有些单调,于是老师根据自己先前参观的经验,在自己班的照相馆添了两个区域,照片打印区是幼儿根据客人的形象快速画出客人的样子作为照片送给客人;服装区是幼儿运用各种花布和彩带来制作服装以拍照用,这两个区域需要幼儿有着熟练的绘画能力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完成,所以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老师把它们照搬套入小班的游戏中,必然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二)投放的材料太精致

人们都喜欢美的事物。在制作游戏材料时,也是越做越精美,越做越逼真,赶上了商店里卖的玩具、玩偶的水平,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好,但是真正在进行游戏时,会发现那些“精致的”不一定是受欢迎的,有时是被冷落的,可能一开始它们完全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但是操作过后便又被丢弃了。这些特别精致的材料缺乏可变性、功能单一,对于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会局限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案例二:小班美食屋中,一盘盘“美味佳肴”有序放在食品架上,有牛排套餐、鸡腿套餐等等,游戏开始了,客人明明走进了美食屋,服务员小俊热情迎了上来,明明表示要吃鸡腿饭,小俊快速拿了一盘鸡腿套餐端到明明面前,小厨师在一旁急了说:“我还没有煮呢!”小俊连忙回到:“这又不用煮!”小厨师看了看也没话说了,明明拿起刀叉想要切开鸡腿,发现外面包着塑料纸也没法切,不一会儿他就没了兴致走开了。

案例分析:从客人的角度思考,那一盘盘精致的套餐虽然逼真,但不实用,那一层透明纸看似可以让幼儿持久操作,其实是阻隔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明明本来很开心地想要体验用刀叉吃西餐的乐趣,可是那一层透明纸让他意识到他根本就碰不到“鸡腿”;从小厨师的角度想,包装精美的套餐可诱人了,客人一点菜,马上就能端上去,真方便!可是这些已经打包好的食物根本不能放在锅里炒,自己不能搭配各种食物,也没了炒菜、装盘的步骤,小厨师还有什么乐趣呢?

三、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材料的投放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小班初期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材料,满足幼儿平时游戏的需要。到了小班中期,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并增添一些半成品的材料,同时我们在平时要做到细心观察,了解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并逐步调整、替换。

(二)投放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

比起逼真的只可用来欣赏的材料来说,操作性强的材料更受幼儿的欢迎,比如在糖果屋、点心店这类区域,我们可以增添一些操作柜台,给幼儿提供一些小纸片、废报纸、橡皮泥等废旧材料,这些材料虽然简单,却有很强的操作性,幼儿可以通过折、搓、团、捏等各种方法做出自己喜欢的糖果、点心,然后提供到游戏中。如在娃娃家的附近设置一个建构区,当“爸爸妈妈”缺乏游戏材料时,利用建构区的材料帮忙

案例三:早晨丁丁的妈妈带来了一些废旧材料,老师把其中的塑料鞋拔随手放在了甜品坊的柜子上,甜品坊的旭旭发现了这件新玩意儿,大家都非常好奇地讨论着:“这是什么呀?”后来旭旭发现了它的秘密:“这个东西长长、弯弯又薄薄的,不正是一把小刀吗!”接着每来一个客人,她都小心翼翼地用这把有趣的“小刀”切蛋糕卖给客人。

这大人眼中的鞋拔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任何一样东西,把它放在了甜品坊,它变成了蛋糕刀,如果放在医院、理发店又会是什么呢?只有小朋友们才能给出我们惊喜的答案,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正确适宜地提供游戏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在生活中个性的养成、语言的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等等。其实游戏首先是快乐的,增添游戏材料是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身体活动的需要,是为了孩子的快乐和发展而改进游戏材料。

篇5: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所谓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我们大家都知道,建构游戏是一直都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它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之所以深受幼儿喜爱是在于它的操作性,幼儿通过建构操作,在认识形、色、增强空间概念的同时,相互启发丰富了生活经验,提高认识能力,也学习了平铺、延伸、叠高、架空及围封等技能。既然如此,游戏的可操作物即游戏材料便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游戏是在作用于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老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到材料投放的方式,包括数量、种类和种类的搭配,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发展。下面我就本班在开展游戏“小小建筑师”的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行为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虽然有了造型的意识,但目的性不强,且作品简单,因此,在小班阶段,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主要是简单的形状,如方形的、圆形、三角形等,且与形象玩具结合使用,让孩子能够建构一些简单的造型。例如,在小班的建构活动中,我们提供许多方形的纸盒给他们做房子,并且准备了一些三角形的屋顶,考虑到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差,我们还准备了一些三角形、长方形的屋顶,并且在墙上张贴了一些房子的照片,让小班幼儿模仿着进行粘贴。

2、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的,因此要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游戏需求,就要为孩子提供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雪花片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建构游戏材料,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变化,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能力强、富于创造力的孩子就可以用雪花片进行嵌插花、扇子、人,桥、飞机等。而对于能力相对较弱,还处于简单的拼搭垒高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方形、三角形、拱形的木制小积木或者是泡沫积木给他们摆弄堆积。

3、材料的投放与主题相结合 幼儿在建筑区游戏,开始只是幼儿自己想搭什么就搭什么。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样幼儿虽然也有提高,但是他们搭的东西经常是简单的那几样,要么就是自己瞎搭搭,蕴涵的教育价值不大,长期以往,幼儿的兴趣也会减弱。随着主题的不断开展,我们通过与主题的结合设计搭建内容,结合主题再投放有特点的材料,完善搭建内容。譬如:在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中,我们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泡沫积木,以供幼儿造幼儿园的大门、房子、滑滑梯等。幼儿能够根据积木的形状进行替代,譬如把三角形的积木当做滑滑梯,拱形的当做大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替代行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随着主题活动《动物的花花衣》的开展,我们在建构区中陆续投放了一些毛绒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造房子,开始他们会根据动物的大小给动物造房子,会给大熊猫造大一点的房子,给小猪造个小小的房子,慢慢的他们就不满足于给小动物造房子了。于是,我们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投放了草皮,小鸟、玩具小汽车模型,这样,小朋友们还会发挥想象给小动物们搭个游乐场,游戏的情节就越来越丰富了。又如在主题活动《小花园》中,我们投放了雪花片和一些花型的塑料模型,幼儿先用泡沫积木围了一个小花园,然后放上草皮,小鸟等模型,又用雪花片搭了大小不一样的花放在草地上,又给花的塑料模型插上细长的塑料棒当着花茎,美丽的小花园就在孩子们的手里产生了。

4、材料的投放要有立废性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体现了废旧物品作为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利用废旧物品作为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为。因此,幼儿在建构活动时,如果能够巧用一些可操作的辅助材料,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提供半成品的纸盒、泡沫供幼儿造房子,提供矿泉水瓶、易拉罐、薯片筒供幼儿垒高成房子,有的小朋友还用塑料瓶当花瓶,把用雪花片搭好的花插进去。我们还提供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盒子供幼儿套玩、整理,让幼儿掌握一些整理的方法。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一旦成为游戏材料,幼儿会用它们来进行结构造型,进行想象替代,在游戏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幼儿行为的主动性、思维的发散性,以及想象与创造在这类玩具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我们的幼儿园是一所绿色科技环保园,环保教育是我们的园本课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协同幼儿收集废旧物品,既做到了立废为宝,又达到了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当看到一件一件本来要扔掉的东西也可以变得这么有用,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事物。

5、要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进行投放材料

我们知道一层不变的游戏材料不仅会使幼儿失去游戏兴趣,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游戏材料的匮乏使原本可以生成的游戏情节被扼杀掉。因此,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的时候,要关注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和需要,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进行更新、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譬如,在主题活动《三只熊》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根据故事的内容给三只熊造一个家,当孩子们用积木为三只熊造好了小、中、大三座房子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毛绒玩具只有一只熊,孩子们就叫来了我,“老师,我们给三只熊造好了家,可是只有一只熊宝宝,熊爸爸和妈妈没有。”看着孩子们一脸沮丧的样子,我对他们说:“熊爸爸和熊妈妈今天出去做客了,要明天才能回来,你要记得帮忙把门锁好哦。”“哦,那小熊一人在家,我们再给他造个游乐场吧。”„„虽然在游戏中我解决了因为材料的不足而引起的矛盾,但是我知道等到明天孩子们如果看不到另外两只熊会问我“老师熊爸爸和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因此,我第二天我便在游戏前投放了两只熊,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而我发现,孩子们也循着昨天的游戏情节继续发展。

篇6: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目标:

1、通过抓水果的游戏,能感知手的大小与所抓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发对抓握方法的兴趣。

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学习在集体中交流。

过程:

一、说说手的本领,充分表达已有经验。

1、说说2只手有哪些本领?

2、今天来做个游戏,看谁的手本领大!

二、游戏:抓水果,感知手与水果的多种关系。

1、让幼儿拿水果(2次)

◇幼儿自己拿、数橘子。

◇交流:我拿了几个?比比谁拿的多?谁拿的少?

◇老师示范拿橘子,数数拿了几个,说说为什么比幼儿拿的多?

(感知手的大小与所抓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

2、再次拿水果(1次)

◇幼儿自己拿、数龙眼。

◇交流:我拿了几个?比比谁拿的多?谁拿的少?

◇请个别幼儿示范拿龙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感知水果的大小与所抓数量之间的关系。)

3、看看,还有什么水果?(香蕉)

◇幼儿自己拿、数香蕉。

◇请个别幼儿示范拿香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说清自己用什么方法拿到更多的香蕉。)

三、延伸活动,对抓握方法感兴趣。

篇7: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大全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1、《手指宝宝做运动》(小班)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2《小动物做游戏》(小班)

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

(双手食指伸出点作小鸡嘴状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

(双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状放到头顶)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

(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状一只手放头上一只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

(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并拢作小狗状)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双手五指伸开放在身体两侧

我们一起爬上山(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3《我们的小手真灵巧》

一只小狗汪汪叫,(竖起大拇指,做小狗的耳朵)

两只小兔跳跳跳,(竖起食指和中指,做小兔的耳朵)

三只孔雀真骄傲(大拇指和食指做孔雀的嘴)

四只小鸟飞得高(四指做小鸟的翅膀)

五只小猫喵喵喵(五指张开做猫爪)

六只大象在洗澡(手指变成六做大象鼻子)

七只乌鸦吃面包(手指变成七做乌鸦的嘴)

八只小鸡啄樱桃(手指变成八做鸡嘴)

九只小虫在吃草(手指变成九做小虫爬)

十个小孩哈哈笑。

篇8: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一、材料的种类

这些活动材料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建构类活动材料

主要是纸砖材料。纸砖活动是1993年南师大赵寄石教授来我园指导托班课程研究时引入的一种供小年龄幼儿进行建构的活动材料。它具有轻巧、牢固、安全的特点,托、小班幼儿可以轻松地拿放,即使不小心掉下来也不会砸伤幼儿。纸砖比较大,没有细节性的装饰材料,易成型,符合托、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托、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纸砖活动,百玩不厌,每一次活动每位活动者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2.生活类活动材料

小年龄的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但他们的一些小肌肉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还比较差。基于以上原因在共享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生活类区域游戏,包括玩米、扫星星、钓鱼、晾衣服、夹夹子五个区域。这些活动都起源于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教师给他们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扫星星活动,就源自日常生活中的扫地,他们在活动中不停地扫星星、撮星星、倒星星,扫的时候要用扫帚扫到自己面前,再撮到簸箕里,端好了倒进小桶里,还不能掉出来。生活类系列活动提高了托、小班幼儿手眼的协调力、准确性。

3.自我服务类活动材料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应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我们为托小班幼儿设计了一系列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共享区域活动,包括扣苹果、戴手套、戴帽子、叠袜子、绕毛线、给娃娃穿衣服六个区域活动。研究中我们发现,托小班幼儿不但自我服务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美工类活动材料

共享美工类活动包括撕贴、涂鸦、玩泥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但由于受到空间、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幼儿不能充分享受创作的过程,经常会草草收场,一些作品也无法保留,留下不少遗憾。在创设共享活动室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集体教学活动面对幼儿集体,注重于技能的传授,在共享区域中教师则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充分尊重幼儿意愿,更多地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幼儿在美工区域中更放松、更大胆,呈现的作品也更有个性。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为了满足婴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不同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每一件材料,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教师在选择材料上力求做到整体规划、创新、隐含层次。

1.材料的整体规划。从全局整合材料资源,规划使用,将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纸砖原来分散在各班,受材料数量和活动场地限制,幼儿在开展一些大型的、合作的建构作品时很难完成。研究中我们将该活动放入了共享游戏室内,并划分了一大块区域作为活动场所。有了足够的场地和充足的材料,幼儿的创意新作品层出不穷。

2.材料的创新。在共享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托小班幼儿对提供的活动已经熟悉了,如何再次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除了推出新活动,还可以在现有的材料上做文章。如在纸砖活动刚开始时,我们仅提供了长方形、小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形状的纸砖,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现有材料在种类上无法同时满足托、小班幼儿的需要,于是我们补充了大量的长纸砖;创造了新形状大正方形的纸砖;到了小班后期,投入小型彩色积木作为辅助材料,增加活动的难度,使活动更具挑战性。

篇9:小班幼儿科学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结合幼儿教育教材,为幼儿创设科学区域活动,投放合适的科学区域游戏材料,创设幼儿科学区域环境,成为笔者思考的问题。经过笔者对小班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结合《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材,针对不同的科学活动主题,创意“变”材料,投放生活性、探究性和动态性材料,在科学区域游戏中投放多元化材料,有效吸引幼儿科学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区域游戏,让幼儿智慧“玩科学”“学科学”。

一、生活性投放——“新鲜神奇”

从理论上看,幼儿科学区域游戏是最具学习性的功能区域,科学材料具有显性认知功能。幼儿在科学区域游戏中,伴随着生活中的情境想象,开展科学区域活动,这就需要从幼儿科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整合科学综合活动内容,让幼儿科学区域材料操作指向多元功能,赋予科学区域材料“个性化特征”。小班幼儿科学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应体现游戏化、生活化和情境化特征,有意识地投放指向科学领域多元功能的材料。

如,《小手真能干》的科学区域活动主题游戏中,笔者给小班幼儿投放了丰富的手工材料,有橡皮泥、香蕉、橘子、沙拉酱、天线宝宝、水果印章等,还有脏的小手模型。小班幼儿对科学的意识还不强,但看到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时,是非常愿意去亲近的。幼儿们在科学区域中跃跃欲试,开始了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体验,有的幼儿用橡皮泥做面条等各种食物,有的幼儿用香蕉沙拉酱做水果沙拉,有的幼儿则用水果印章的形式装饰小手套,用小珠子串成项链等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小手的能干。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开始“小手”活动,如用橡皮泥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橡皮泥可以搓、可以捏、可以拉,真的是变变变,新鲜神奇,同魔术像极了。幼儿们开始对橡皮泥的变幻感兴趣,生活材料处处蕴含科学。

二、探究性投放——“妙趣横生”

幼儿科学区域游戏材料投放还需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年龄小,在科学认知过程中,为科学材料预设情境,把握幼儿认知模仿的优势,可以为幼儿投放看似“单一”的色彩艳丽、鲜明形象的材料,材料的“简单单一”性,吸引幼儿想要探究的欲望,不再因“科学、复杂”而吓退,幼儿愿意去探究,通过探究操作,发现单一材料背后的变幻,体味科学妙趣,通过“吸引一模仿一探究一本质”,在探究操作中凸显材料科学作用,幼儿好奇摆弄材料,探索乐在其中。

如,《玩水》的科学区域活动主题游戏中,笔者给幼儿投放了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材料,幼儿普遍喜欢玩水,给幼儿投放材料,在玩水的过程中,感知水能溶解盐和糖、水会流动等特点。在活动中,让幼儿亲自操作摆弄,提供塑料筐、瓶子、叉,倒入水后,会自己流出,让幼儿玩水,体会水流动;幼儿利用瓶子和盐、糖、沙子、石子等物品,让幼儿玩水,感知水溶解。在操作中,幼儿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自己发现水溶解和流动的特性,将区域内的材料投放在水中,就会显现水溶解和流动的现象。结合幼儿的操作感知,让幼儿用勺子往瓶子和塑料筐里灌水,说说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幼儿用叉子和调羹舀水,谈谈叉子里为什么舀不上水;让幼儿用瓶子装上糖、沙子、盐、柿子,猜猜瓶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从操作,感知,探究,在活动中尝试与体验,感受材料变化,将认知经验内化为幼儿科学经验。

三、动态性投放——“变幻无穷”

幼儿科学区域活动应该是直观形象的,幼儿科学学习思维属于感性思维,最有效、最直接的科学学习就是兴趣。幼儿教师可以将废旧材料投放,幼儿眼中“废旧”如何变科学?让幼儿觉得有意义,将废旧和科学结合思考,激发了幼儿探究兴趣,通过科学区域游戏,了解废旧材料之间的关系,审视其中的科学概念,让幼儿体验如何变废旧为科学,动态性学习科学,感受科学变幻无穷的魅力。

如,在《好吃的西瓜》的科学区域活动主题游戏中,笔者让幼儿洗干净双手,给幼儿每人发放点心盘、餐巾、抹布和刀,给幼儿带来西瓜。笔者先让幼儿集体观察西瓜,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多感受认识西瓜。幼儿通过对西瓜特征的感知,得出西瓜的特征: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圆的,有的椭圆的;皮是绿色的,还有花纹;西瓜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硬硬的,推推会滚,敲敲会响。然后,笔者给幼儿发放切好的西瓜,让幼儿了解西瓜的吃法和西瓜内部特征。幼儿在吃西瓜的过程中,自己动态性感叹西瓜结构和特征的变幻无穷,西瓜有黄瓤瓜和无籽瓜,西瓜瓤水分多,在吃西瓜时,有点儿有凉凉的、甜甜的感觉,吃西瓜有解渴、消暑的好处。

篇10: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园小班趣味手指游戏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小弟弟、小弟弟,你在哪里? 小弟弟、小弟弟,我在这里。

游戏名称:

开门关门

一门开开进不来,(五指相对,将大拇指打开)二门开开进不来,(打开食指)

三门开开进不来,(打开中指)四门开开进不来,(打开无名指)

五门开开走进来,(双手全部打开,做踏步)关一门(大拇指相对)

关二门(二拇指相对)关三门(中指相对)

关四门(无名指相对)关五门(小指相对)

五扇门儿关起来。(两手叉起来,休息)

游戏名称:

手指游戏

游戏玩法: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篇11:小班传统游戏材料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园小班益智游戏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游戏准备:纸巾盒、各种玩具、糖果等。

游戏玩法:往纸巾盒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孩子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孩子吃,拿错了,就将糖果放回盒里面。

篇12:小班游戏活动策划《长凳游戏》

活动目的: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天气好好哦!跟着老师去操场做做运动吧!

幼:好(到操场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过程

师:宝贝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啊?

幼:凳子

师:那宝贝们除了知道凳子是用来坐的,他还能干什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凳子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那现在就请宝贝们自己玩一玩自己会玩的。(请幼儿自由探索该怎么玩)

师:那请宝贝们来玩一玩自己会玩的吧!(请个别小朋友示范)

师: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好!那现在跟着老师做做几个小游戏吧!

游戏玩法及规则:

1、地道暗道及开火车游戏。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②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 ④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2、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3、连续过桥游戏。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 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另一个教师协助保护。) 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三、放松活动

篇13: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

一、根据需要, 提供具体形象的角色游戏材料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三至四岁的小班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玩具的形象或外形特征在这种思维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班幼儿处于学玩游戏阶段, 角色游戏直接依赖形象玩具, 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 教师应提供模拟生活实物的材料。比如在给他们一些杯、壶, 他们就会玩“倒水”“喝水”的游戏, 给他们锅灶等他们就玩厨房游戏, 给他们奶瓶、布娃娃等, 他们就玩照顾娃娃游戏。这些都是他们亲眼见大人做过的, 于是就很自然地进入游戏。因此, 为他们提供以缩小形式再现实物形象的玩具材料, 有利于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 学会玩游戏。

二、结合主题, 有目的地投放游戏材料

幼儿的游戏水平是在不断玩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如果同一游戏主题玩具一成不变, 就会降低幼儿游戏兴趣, 就会出现各种不利于游戏开展的情况, 如材料损坏、幼儿打闹, 致使游戏水平停滞不前。教师平时多观察, 及时添换游戏材料, 观察幼儿游戏的新发展、新需要, 保持幼儿游戏兴趣, 这有利于新主题、新情节的产生和发展。比如, 我班“娃娃家”以前没有地方放小衣服, 小衣服很乱, 后来用8个牛奶盒子糊一起装扮成一个衣橱, 衣服便开始整齐地摆入, 孩子的游戏的兴趣也更浓了。这个例子是通过观察后直接投放新材料。还有, 可鼓励幼儿一起收集游戏材料。每次游戏评价时, 我让幼儿讲讲游戏中需要什么、缺什么。这既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 又为教师下次提供新材料找到依据。

三、创设条件, 为幼儿寻找游戏替代物

随着游戏发展, 游戏中会逐渐出现替代物, 这有利于幼儿抽象性、概括性的发展。因此, 小班后期, 教师要为其创设必要的条件, 培养幼儿寻找游戏替代物的能力。小班幼儿选择替代物, 是根据当前游戏材料与他们想要的东西间在外形上的相似性来找寻的。当发现他们缺少某种材料时, 我有意识和他们一起寻找替代物。比如玩开公共汽车游戏时没有规则, 我就找了一块圆形木台代替交警岗亭。在游戏评价时, 我会鼓励小朋友:今天真能干, 用“××”代替“××”玩。这样, 可在小班幼儿思想中建立没有玩具时, 暂用其他物品代替的概念。我还准备了百宝箱, 把平时收集的暂时派不上用场的物品放在箱中, 供幼儿随时拿取。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思维特点, 决定了他们在此阶段使用替代物的情况不多。小班末期可适当引导幼儿使用替代物, 提高游戏水平。

四、合理投放, 有利于幼儿取放

要求幼儿收好放好游戏材料, 是开展游戏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 平衡和协作能力也低, 教师提供材料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能力。比如, 以往我班“娃娃家”的被子是一张大毛巾被, 又大又薄, 幼儿根本无法折叠好;还有建构区的雪花片, 这些都不适合向小班幼儿提供。教师要多观察, 玩具收放的好坏, 是幼儿的态度问题还是材料提供本身的问题, 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这样, 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因此, 为小班幼儿提供游戏材料, 要考虑孩子本身的能力水平。

五、投放的数量、种类, 要适合幼儿的特点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还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阶段。他们常看到别人玩什么, 就扔掉自己手上的东西去玩别人的。他们不会彼此交往, 常因材料发生冲突。我班以前玩厨房游戏时, 总是抢得特别激烈。一次, 隔壁老师经过走廊, 叫我看:大家都在抢刀切菜, 用锅烧饭, 那么多孩子要玩。我恍然大悟, 马上添置了一些同类玩具, 幼儿因争抢游戏玩具引起的冲突减少了。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我认为小班时期, 为幼儿提供材料考虑到以上这些方面, 才能更好地保证角色游戏作用的发挥, 促进幼儿更全面地发展。

篇14:浅议小班娃娃家游戏材料的提供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材料提供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三大原理之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游戏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娃娃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而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是儿童社会生活的缩影,他们能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积累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常常受客观环境所左右,在一个充满刺激物的环境里,他们更容易被吸引并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时间和空间里,他们更容易拥有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正说明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游戏活动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他们提供娃娃家游戏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提供娃娃家游戏的一些基本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刚进入小班的幼儿,对娃娃家游戏还是陌生的,但娃娃家游戏又来源于生活,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教师的目标就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娃娃家游戏,认识娃娃家游戏的一些基本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幼儿最熟悉最基本的材料,如:碗、勺、煤气灶、娃娃、小床等,放在一个大筐里,在大筐上贴上“小朋友的脸谱”作为娃娃家游戏材料的标记,把筐放在矮柜里,便于幼儿取放。材料提供方式是半开放式的,这样为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由于小班幼儿好模仿,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什么,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幼儿人数的1/2份,满足幼儿的需求,

第一次游戏时,教师可逐一出示材料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让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名称及用途。接着教师可示范烧饭、喂娃娃吃饭等操作方式,告诉幼儿这就是娃娃家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操作摆弄这些材料,渐渐就会对娃娃家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供爸爸、妈妈的标记,帮助幼儿了解娃娃家游戏中的角色及基本活动,学习扮演简单角色。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另外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阶段。幼儿对娃娃家游戏产生兴趣后,教师要让幼儿了解娃娃家游戏中的角色及基本活动,产生角色意识,学习扮演简单角色开展游戏。

教师为幼儿提供爸爸、妈妈的标记。活动时,教师逐一出示标记,告诉幼儿这是爸爸、妈妈的标记。教师挂上妈妈的标记,问:“我是谁呀?”“妈妈在家里会做些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扮演妈妈游戏:给娃娃烧饭,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等。老师挂上爸爸的标记,问:“我是谁呀?”“爸爸在家里会做些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扮演爸爸游戏:给娃娃讲故事,和娃娃一起玩游戏等。教师还可以请两个幼儿来示范游戏,从找朋友商量扮演什么角色,商量各自做些什么事,到开展游戏,再到整理材料等整个过程,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让大家相互学习,使游戏玩得更好。在游戏中,幼儿了解了父母在家庭中各自的职责,知道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伟大,同时夜学会了关心、照顾家人,爱心在游戏中得到了萌发。

三、逐步增添娃娃家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一)有节奏地提供娃娃家游戏材料,让游戏充满乐趣。

当幼儿熟悉娃娃家游戏后,教师要为幼儿逐步提供新的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内容,让游戏充满乐趣。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些小菜,如:鱼、肉、青菜、虾、萝卜、蘑菇等,让妈妈烧给娃娃吃;提供些点心,如:馄饨、饺子、春卷等喂给娃娃吃;提供一个漂亮的小梳子,一面漂亮的小镜子,让妈妈为娃娃梳头;提供一个电话机让爸爸和朋友打打电话……这样让娃娃家游戏永远充满着乐趣。

当然增添材料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的,提供时并做到有节奏的,一般是间隔两周为宜,每次提供的新材料种类不能太多,以一类为宜。

(二)游戏材料的提供要做到按需提供,物尽所用。

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新需要,以及游戏活动中新的游戏情节的产生,游戏材料的提供要做到按需提供,物尽所用。

一次游戏中,教师发现有个幼儿掏出自己的手帕盖在娃娃的身上当被子。显然娃娃家需要提供新材料——一条小被子,那么教师是提供一条逼真的被子,还是一个替代物呢?教师再三考虑,最终决定提供替代物——小毛巾。娃娃家游戏了,老师搬出娃娃家材料,挂上妈妈标记,将材料一一陈列出来,当拿到小毛巾时,教师问:“这是什么?”“娃娃家多了一条小毛巾,小毛巾有什么用?”幼儿各抒己见:“可以当小被子,可以洗脸,可以擦鼻涕,可以擦桌子,可以洗碗,可以给娃娃洗澡……”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讲出了许多小毛巾的不同用处。游戏开始了,幼儿用这块小毛巾做着各种事。

材料是诱发游戏兴趣和游戏内容的源泉,他们的游戏反映着现实的生活,教师要通过提供各种材料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三)根据季节变化增添游戏材料,丰富娃娃家游戏内容。

季节的变化是幼儿最能深刻体会到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增添游戏材料,丰富娃娃家游戏内容。

天气渐渐变冷,幼儿的脸上、手上都擦上了护肤品,每天上幼儿园总能闻到香香的味道。“你怎么这么香呀?”“妈妈给我擦了香粉。”对了,娃娃家的娃娃也应该擦香粉了。于是,教师通过家校互动平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香粉瓶带到幼儿园来,增添进娃娃家。由于材料与季节相符,又是幼儿自己收集的,因此,他们非常喜欢使用,对娃娃照顾得更仔细了。冬天到了,多姿多彩的帽子、围巾、手套把幼儿打扮的惹人喜爱,对了,娃娃家也需要它们。于是,教师组织幼儿收集了各种帽子、围巾、手套,放在娃娃家里,乐坏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

另外,我们觉得在娃娃家游戏材料的提供上还要注意,新材料提供同时要逐步替换旧的破损的材料,保证材料的安全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来自于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幼儿去动手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去建构知识。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一个富于动态的物质环境,“活”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在这中间,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师,而要发动幼儿、家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得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娃娃家游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上一篇:不禁的词语解释及造句下一篇:旧的陌生新的熟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