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大学教育

2024-05-08

反思大学教育(精选8篇)

篇1:反思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教学的反思

大学教育教学的反思正文:大学教育教学值得反思 ・・・・ ――从武汉大学生手机上网想到的・ 新闻背景:“老师讲课太无聊,幸好我有手机能上网。”自从上个月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武昌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就把自己的QQ签名给改了。“现在课堂上看闲书的人少了,不想听老师讲课就拿手机上网,我有好多同学都是这样。”学生说。 ・ 这则报道,将我沉积心头已久的关于大学教育的想法激发了出来。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多地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过多地强调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其主观能动性或曰内因没有充分调动的原因。这当然不错,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恰恰是教和学这对矛盾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我认为,其中,更加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更该是教育一方。 首先,作为教学这一方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在教和学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课堂主导作用的教师其知识是否完备,教法是否得当,责任心如何?个人魅力是否足以让学生敬仰钦佩,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能否发挥的关键,进而也决定了学生是否爱学、学的好坏。也就是说,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听课的认真程度、学习效果更多是由教师决定的.。 其次,从自己的学习的切身体会来看也是如此。我们的很多的大学老师,应该说,缺乏完备的现代知识体系,特别是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以及突出的人格魅力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二女儿这个算得上学习非常用功的孩子(为了说明实施,就不谦虚了),对老师的要求也并不苛刻,可从大学回家不止一次流露出某老师只是好像还算渊博,可就是上下句几乎没有联系,大家都说如堕五里云雾。他甚至说,要是爸给我们将估计效果肯定错不了。 而我自己从师范到专科,再到本科及研究生,我体会最深的是好的老师 对学生影响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不仅是知识上的给予,而且往往是终生的,影响的是人生。我至今还记得高中教了我仅仅两个月的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师专的教育老师、政经和中文老师,尤其是北师大的杨士文教授,那通古博今、挥洒自如、融会贯通、不拘一格的教学风范,人格魅力着实令人惊叹!而我也难忘,那一位位头发斑白、教态严谨,但只是读自己几十年不变的讲义,死板枯燥的老教授。 真的,大学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差异太大,这不能说不是影响学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然,我们绝不否认学生的内因的决定作用。主要是请大家在强调内因的时候不要忘了外因的作用和影响。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是很重要的。同时,我还认为,即使从学生自身素质不过硬的角度考虑,更多的责任校方仍不能回避。原因是学生是受教育者,这既包括学业,更包括思想品德作风的培养。正所谓好钢是炼出来的,我们的学校很多时候思想政治工作不过硬、教条化,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想象的。因而,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品质不坚定,必然导致在很多现实的诱惑下不好好学习,论_文_先_生_网甚至玩物丧志的现象发生,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思考。当然,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也肩负着同样的责任。 我们呼吁,大学在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加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以及新知识、新思潮的学习,进而努力达到让学生不仅想学,而且爱学,不仅以学习为荣,而且以学习为乐,使更多的学生成为祖国建设更有用的栋梁之材!

篇2:反思大学教育

在我来读大学之前,就像每个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样,对大学充满幻想,充满期望,充满幸福。其实当时对大学并没多少认识。

将近过了一年多了,在大学读了很多东西,昨天我们社团的社长给我们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受深刻。

什么是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

大学可以学很多东西,图书馆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字之书,而什么是无字之书呢?其实你去听一场讲座,去参加一次社会实践,都叫读书。一次讲座,之所以成为讲座,能够有资格做一场讲座的人,我想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可学之处,但是很多讲座并不是每个人都去听都去学了。大学四年我相信肯定有人一次讲座都没去听过。

杨叔子(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谈了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看法。

中国青年报:有人觉得,人文讲座对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您怎么看?

杨叔子:我觉得张口闭口“有用没用”的人,太近视!人文讲座听的人很多,但我也知道有的学生四年一次没去。不去听讲座吃亏的是学生自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错。没有金属的发现,就没有农业革命;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电磁现象的发现,不可能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谁发现,谁发明?人!人靠什么支持?精神!老子有一句话:“有之为利,无之为用”,“有”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无”则是精神力量。现在我带的博士还必须背诵《老子》、《论语》,很多人问这有什么用。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知识终究是有用的,因为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生活的。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例子。其实我想通过这个例子表达的是,现在大学生很多人缺少文化修养。很多人就是把上大学是当做为就业做准备,只是单纯的学习技能方面的东西,很多大学生因此而变得功利、自私、冷漠等等。大学生的社会评价逐渐降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也在降低。大学不应是培养出这样一批失败的学生。不禁要问:大学究竟是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学基础知识的,不是学就业的。现在该大学生转变观念了:读大学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不是为了找工作。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如果把教育和就业等同起来,是不科学的。“受高等教育=就业”这个观点不全面,社会越进步就越不全面。我希望现在的大学的教育跟中小学的教育一样,不能忘记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说到这个问题,我又想起我们的一个老师给我们讲的一堂课,那节课他花了半节课来训斥我们,就因为班上有人交的作业是从网上直接抄下来的。老师给我们讲到:即使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黑暗,但是你们有什么理由就要变的如此的差劲,你们凭什么作假。每个人都有正义、光明、积极的一面,为什么要变的如此的负面呢。。。这个社会可以黑暗,消极,但是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跟着消极,黑暗呢。。。你来读大学不是叫你来学坏的,是来学好的,花了钱你学到了什么?骗人的伎俩、我不允许你们自甘堕落,即使你们学不到知识,但是你们不能把你们的人格学坏了。。。。

篇3:大学生诚信教育反思

然而, 当今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却令人担忧,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特殊群体, 不仅在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等领先于其他社会群体, 就是在诚实守信、儒雅文明等道德范畴, 也理应在社会上率先垂范, 引领时代文明之潮流。但是, 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高校德育面临的难题。面对诚信缺失的现状,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诚信教育的研究, 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高等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旨在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其一表现在学业方面, 据调查显示88.8%以上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旷过课, 其中有2.2%左右的学生经常旷课, 53.3%的学生很少逃课, 上课迟到、早退现在则更为普遍;“天下文章一大抄, 只在会抄不会抄”, 据人民网的调查, 对于这一观点, 居然有32%的学生表示认同;据南京日报报道, 在南大、南师大、南理工、南航、河海大学、南林大等7所高校的5 000名在校大学生中进行调查, 其中, 有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作弊, 另有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会作弊。该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 而成绩造假, 甚至找人代考等现象也偶有发生。

其二表现在日常生活上, 谎称病称事请假, 谎称家人亲戚婚丧嫁娶请假逃课而去打游戏或外出游玩;隐瞒或谎报家庭收入, 弄虚作假, 编造家庭贫困原因等骗取国家、省政府以及学习的经济补助;从家里带了学费而挪为他用;恶意拖欠学费, 有经济能力偿还助学贷款而恶意拖欠不还等等。以上种种现象表明, 一些大学生对个人诚信制度的了解相当欠缺, 信用意识十分淡薄。

其三表现在就业、找工作方面, 如编造社会实践、工作经验, 撰写个人简历夸大事实, 夸大成绩, 编造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等求职简历“掺水”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伪造证书或成绩单甚至毕业证、学位证;另外, 还有些学生为谋求个人职业发展, 不惜任何代价毁约, 失信于用人单位。

二、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据调查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会风气、自我意识太差、在本身的人际交往中缺少诚信, 导致大家都不敢真诚对待对方、缺少宣传和教育以及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的观念等等。对于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素质四方面加以分析。

一社会因素, 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外部原因, 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在我国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最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是一些单位和部门, 在行为上缺乏诚信, 搞形式主义、虚报欺骗和弄虚作假, 滥用职权贪赃枉法, 拘私行政等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执行力度不够, 比如手机卡信用记录、银行信用记录等, 且不说是否能如实记录每位客户的信用记录, 即使对已被列为“黑名单”的用户, 这部分人的业务受多大程度的影响呢?据了解很多银行只查看最近24个月的贷款和信用卡还款情况。在经济领域, 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 随意毁约、不履行合同、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占用客户的货款、银行的货款、假破产真逃债等等。这些社会环境中的阴暗面及其晕轮效应使诚信的负面印象呈现扩大化, 波及到大学校园。

二是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老师, 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 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诚信品质发展现状和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 家庭诚信教育水平愈高, 孩子诚信品质发展水平也越高。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只重才而轻德, 忽视了对子女的诚信道德教育。在整个社会“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环境的渲染下, 使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智力训练培养以及才艺培养, 而很少有家长关心自己孩子的品德表现如何;另外有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 不能将诚信道德知行结合, 导致孩子一直是以父母为道德标准, 难以形成知行统一的诚信品德, 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 和同学友好相处, 而自身夫妻之间经常斗嘴打架, 或是不孝敬父母;有的家长常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 不要贪玩, 要为自己的前程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而自己却长时间看电视、赌博、打麻将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极恶劣的影响。

三是学校原因。一些高校的教育制度不尽完善, 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首先, 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 可行性不足, 操作性不强, 流于形式;其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 内容抽象, 脱离实际, 只重思想灌输, 轻道德践行, 不能使学生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再次, 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 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 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 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四是学生自身素质。当前, 80后、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被爱的过多、包办过多、迁就过甚, 缺乏责任感, 自我为中心, 遇事不能主动承担责任, 而是推卸和逃避责任。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反思能力是大学生不诚信的自身因素所在。虽然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是非对错很明了, 但在看到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时又缺乏自我控制和把握的能力, 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 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各种不诚信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其一,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对其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意义深远。首先, 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目前“重知识重技能、轻道德轻素质”的局面, 对学生的德育建设, 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的有效作用, 多渠道形成合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积极推行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等等。

其二, 积极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诚信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教育工程, 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诚信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率先垂范, 遵守社会公德, 崇尚职业道德, 坚守家庭美德, 要求子女做到的事情, 自己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营造诚信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如果每个家庭都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整个社会都建立起良好的诚信制度时, 诚信也就成为习惯, 人们也就不再会为大学生诚信问题而担忧了。

其三,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制度的执行力至关重要。虽然, 各高校均建立了一些失信约束惩罚措施, 如对考试作弊、找人代考、盗窃欺诈等行为的处罚都有明文规定, 但是, 真正发生了失信事件, 却往往不一定按照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导致失信者以及身边的同学感觉失信的代价不过如此。因此, 学校要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学生意识到失信要付出巨大代价, 使其望而却步。

其四, 积极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如诚信教育活动月、诚信最佳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评比、诚信主题书画摄影大赛、诚信故事面对面访谈等等,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教育引导学生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办诚信事。

参考文献

[1]吴磊, 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04, (10) :142-144.

[2]胡建民.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3]罗玉华.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培育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0 (2) :122-126.

[4]马安勤, 陈敏, 马骏, 等.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阴[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篇4:大学英语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语言教育 理性回归

一、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目标有失灵活性。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科生毕业前应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否则不授予学士学位。全国有千余所大学,教学水平与生源素质差别很大,若教条的以同一尺度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显然有些脱离实际。迫于压力,那些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只好给教师和学生一起施加压力;增加英语学时,组织所谓的校内四级,六级考试,将外语考试成绩与申奖评优以至毕业证、学位证统统挂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不顾一切学习外语,把专业课学习抛在了一边。都是制度的弊端,抹杀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用统一的,量化的标准来近似苛求的要求学生,使得中国的学生在应试方面都是一个样,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没有自己的特点,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产品而不是工艺品。

(二)英语与升职评优挂钩。

在中国,英语水平考试,左右着甚或是主宰者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因教育资源短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当考研大军蜂涌而至时,专业水平难分上下,如何取舍?招生学校运用了一个最简单的“短板原理”进行筛选:外语一般是考研者的弱项,谁的外语水平没有达到规定的线,谁最先被淘汰出局,英语就是那只木桶最短的板块,它决定着考生的命运。由此联想到我国各个系统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门槛非得迈过去,那就是外语。许多人技术精湛,专业水平一流,但往往“外语难倒英雄汉”,只要外语不过关,一切无从谈起。外语事实上成为整人的手段,置人于死地的“杀人铜”。

(三)英语辅导班的弊端。

近年来,考研英语辅导班始于京城,波及全国,异常火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考研人的加人。可以这样说,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门学科专业,都不曾像英语这样拥有如此广大的课外课堂。这个现象应该值得深自反思。中国学生如此高涨地学习外语的激情是怎么调动起来的?它到底是真的激情还是被激情?如果把这种激情与精力花费在某一门关乎国计民生发展大计的基础学科或专业上,那又该产生怎样的预期效应呢?因此,在下文中,作者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措施。

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一)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与英语教育现代化并重。

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依然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不灵活单一,教师上课时主要讲授知识和枯燥的语法,学生下课后主要是背单词,做习题,造成“哑巴英语”现象的产生。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非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封闭的办学模式,都将不再适应整个现代化的要求。英语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用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英语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要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我们切实联系实际,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我们的外语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学生缺少真正的语言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完全是传统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应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应可实现和易操作的;应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而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坚持说教学法,低估了兴趣的作用。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互动,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式语言交流,积极创造语言实践的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译、互动交流等全方位个性化教学。

(三)改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

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英语艺术节,艺术节成为学生们展示和丰富英语技能的平台;进行英语演讲,英语书法比赛;采用香港以及国外的原版英语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也要从文化学习的角度去考虑,而不再是单纯的语法词汇教学;增加英语教育的特色。大学英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地展开和完善。只要我们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只要我们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科学的现代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必然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986.

[4]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篇5:反思大学教育

一、老年大学应进行全面布局与系统规划

我的声乐班里有一位 67 岁的学员,刚来时腰都挺不直,脸色发青,身体浮肿的样子,常常咳嗽,唱音阶、唱旋律都张不开嘴,脸部表情呆滞,眼神目光发直,不爱说话。但她学习非常认真,努力地去做好老师教的每一步,无论是视谱、还是发声练习,音准、音高、姿势、状态等,她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她从不缺课,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寒来暑往,在我的班上课近三年了。一天她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春天、秋天、冬天都不咳嗽了!冬天连口罩也不用带了”。我说:“是发现你不咳嗽了,是不是吃什么药了?”她说:“根本没吃药.”我说:“那是怎么好的,难道是唱歌唱好的吗?”她说:“还真是! 以前一年有三个季节都咳嗽。”说到这里她兴奋地站起来接着说:“感觉跟老师练发声时效果最好,每次发声结束后,感觉呼吸系统非常畅快,唱歌时心情舒畅,把所有烦恼都忘了,每天早晨起来在家里按老师的要求练哼鸣,白天在家里练老师教的歌,天天坚持。没想到年青时做下的老毛病,现在居然好了!老师谢谢你,没来咱班之前,就听说你教发声教的好,所以就直接到咱们班来了。没想到近三年下来,居然收获这么大。还学会了那么多歌曲,年轻时喜欢唱歌,但不会唱,现在虽然老了,可是在咱们老年大学里却圆了我年轻时的梦想,我可开心了!”看着她的脸笑得像朵花,我也开心极了,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感动。由于我的一点点工作,她现在这么健康快乐,我很骄傲。看着她腰也直了,脸色也好多了,最重要的是,她拥有了别人抢不走的开心愉快的好心情。她还告诉我,明年在老年大学还要多学几个班,后来我发现周一到周五她每天都来上课,学习养生舞、太极拳、瑜伽、绘画等班。看着她忙碌而开心的样子,真是替她高兴。像她一样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让我的内心时时充满了感动,同时也激励着我步步向前。

我们国家的老年大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作用。同时它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提高。老年事业是新兴产业,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老年大学里,各门学科、各个专业有几十种,规模很大,管理很不专业,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落后不完备,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等……,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知识结构陈旧,知识更新很慢,学习的作品很老,新东西很少,新知识也很少,有的老年大学基本不接触更不用说当今前沿的新东西了,所以他们的课堂内容是很单一的。以音乐教学为例吧:学习几首老歌,歌曲外延的东西基本不介绍,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一句唱一句不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乐理试唱等。相关科目,如音乐欣赏等,用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科目,几乎是空白。所用教材五花八门,很多书目不适用于老年人。级别低的老年大学甚至连钢琴都没有,只能用用电子琴替代,教学的配套设施就更免提了。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都阻碍了老年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因此,老年大学目前的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急需改革、改变、创新。迫不及待地需要我们与时代的发展同行!

虽然我在上课时尽量把科学系统的新东西带到课堂上,但终归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老年大学,应该从整体的学科设置、教学设备、人员结构,进行全面布局,系统规划才行。而不是仅仅改变一个名称而已。

二、改变教材选择的混乱局面,编写科学、系统、适用于老年人音乐教育教材

例如:拿声乐班为例。

(一)老年大学要选择科学、系统、适用的教材,有些老年大学选择的声乐教材倾向于专业院校,但仔细看来又似是而非,有些歌曲难度很大,又不适合老人,特别是初学声乐的老人,就更是难学难懂了。教材对老年初级声乐水平、老年中级声乐水平、老年高级声乐水平的声乐作品划分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排列混乱,程度不清晰。

所以老年大学声乐教材是急需改变的现状,比如:有的声乐老师拿起歌来就教,根本不考虑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的声乐水平处于什么程度。今天学的一首歌很简单,明天学的难度就很大,同学们无法完成,只是在跟着学,但自己无法完成这首歌曲。白白浪费时间,而且全班那么多人,在老师的头脑中没有科学系统的框架。所以没有系统的教材会造成很多弊端,那么教材应如何选择呢。

(二)选择题材,应以人文为主线,从学员们所熟悉的生活和喜爱的音乐形式中去寻找、编辑提取、提炼主题,来编写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学员们都喜欢广场歌曲,群众歌曲,草原歌曲,集体互动边唱边跳的歌曲等。大家学起来非常起劲,因为他们喜欢。这样看似简单的调整,实指蕴含着音乐教育的巨大转变。

从学员的情感出发,因为喜欢,所以积极学习;因为学习,所以才知道更多;因为知道更多,才发现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教师才能把专业知识一步步传授给大家,学员的专业水平才能一步步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提高很快,渐渐达到质的飞跃,使音乐真正面向全体学员,让学员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学员们就会用更加积极的态度获取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老年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悉心研究的课题。

(三)改变教学过程中被动的接受学习。倡导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用多种形式学习完成一堂有收获的声乐教学课。培养学员善于运用现代多种传媒手段,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改变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课题结构关系,迫切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关系中共同学习,互动交流的状态。比如同一首作品,在教师讲完主要的演唱方式之后,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来表现作品,如《我爱你中国》、《情深意长》等都可以用流行唱法来表现,学员们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表现不同的作品,但老师需要及时做正确引导。

(五)把情感模式带入我们的声乐教学中。有很多学员跟我说过,每当想起第二天要上声乐课,就兴奋地一宿睡不着觉。学员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情感、旋律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学员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学员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去唱他们爱唱的歌,去听他们爱听的音乐,去学他们真正想学的东西,那种发自内心,自由自在、专心致志、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篇6:反思大学教育

[提要]读书新闻点:高考落幕,高校招生大战开锣,人们的焦点也随之转向大学:名校万众热捧,差校门前冷落。为了压缩教学开支,美国大学使用非正式教师授课十分普遍,甚至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这样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授课。

注:“studentdebt”意为“学生(贷款)债务”

读书新闻点:高考落幕,高校招生大战开锣,人们的焦点也随之转向大学:名校万众热捧,差校门前冷落。急速扩招和无序扩张,使一些大学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尴尬,也让很多大学教学质量持续下降。本科文凭越来越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大学生源的质量和经费的来源DD这些中国高校面临的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美国学者安德鲁德尔班科(AndrewDelbanco)在他的新著《大学:过去、现在和未来》(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里对美国本科教育进行了调查和剖析。观察这些世界性的问题也许会对我们改进和完善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生意经”侵蚀“大学魂”

近年来,美国大学里人文类基础课程越来越少,而“人文学科滋润学生心灵”之类的教育箴言似乎也成了醉汉的胡话。德尔班科在书中指出,美国大学学费急剧上升,而就业难度却不断加大,严峻的投入产出比让学生和家长不得不比以往更倾向将大学教育看做一场生意,而这场生意的成败要看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他的评价标准都被看做是神话:比如大学人文传统的传承等,它们在无情的市场评估面前显得毫无价值。

为了压缩教学开支,美国大学使用非正式教师授课十分普遍,甚至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这样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授课。多数年轻教师又都希望尽快从基础课的教授中解脱出来,因为从事研究工作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这些基础课正是西方大学教育的精华所在:最适合启发活跃的思想、最具有知识的建设性。经费压缩的结果就是精华的流失。

再说奖学金,美国大学提供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奖学金,国家提供给有色人种和家庭困难学生的奖学金比一个世纪前多了很多。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普通大学入学率急剧升高,固然更多人可以接受本科教育,但大学的经费却随着经济危机而急剧减少。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奖学金更是少得可怜。过去足以应付学费、生活费的奖学金,而今已经很难用来完成学业了。德尔班科认为目前保持美国传统的大学正在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本该是充满激情和造就学生最有效的本科教育却只能提供“缺乏声誉、利润和前途”的教育。

大学教育折射社会不公

精英大学(如常青藤联盟高校)经常以品格优异或运动成绩出色为由招更多其他族裔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似乎折射出美国大学教育的公平。然而,这种招生的公平原则实质上相当虚伪,德尔班科调查显示,进入精英大学的绝大多数机会还是留给了名人、学校潜在赞助者甚至那些从邮政编码可以判断来自富人区的孩子。这些高校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他们标榜的推动社会平等,而是加剧社会不公。

德尔班科在书中对美国精英大学给出了一个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描绘,揭露了这些学校所谓的“珍视多元价值”的口号到底是什么样的本质。德尔班科还指出,最糟糕的是荒唐的大学入学考试却在制造一个只有5%到6%的申请者可以进入这些精英高校的假象,似乎这些幸运者都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进入的。这种自欺欺人的考试游戏,不仅成了对穷人的障眼法,而且那些权贵们的孩子不会像罗斯福或者肯尼迪那样,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够进入精英大学是由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相反,他们不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出身而心存感激,他们误以为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德尔班科举例说,当他询问进入耶鲁大学的“秘诀”时,一位著名银行家告诉他,他的父辈曾经毫无愧意,甚至是自豪地跟他说过:“看看耶鲁的新生名单,这些都将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而他们没有一个(穷人才上的)公立中学毕业生。”

精英高校越来越昂贵,这就保证了这些高校生源的阶层、教师的高薪、优质的教学水准和良好的毕业前景。如此这般也造就了一个成本不断上升的系统,没钱没势的人们被排除在系统之外。这真是对美国大学宣扬的所谓“民主精神”的最大讽刺。

不要为找工作而读大学

德尔班科在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不要为了找工作而读大学。尽管“人们仍然看重教育”,而且在有学位和没学位的人之间很可能总是会存在经济和社会鸿沟。但是,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都在不断演变,人们对学士学位的态度也在改变。一些用人单位更看重经验、技能和态度,而不是学位;另一些用人单位则从一开始就要求员工持有更高的学位。

学士学位曾经是受过良好教育、可以胜任工作的标志,如今却失去了这一优势。时间短、花费少的培训项目提供了另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出路,而更有威望的硕士学位正在超过学士学位,使后者沦为垫脚石。一方面,经验不足的高校毕业生大军期待着从事管理性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它们需要的技能娴熟的工人。

1950年,美国约有34%的成年人完成了中学教育,而如今,超过30%的人都有大学及以上学历。,高等院校颁发了160多万个学士学位,这一数字将在增至近200万。“如今的学士学位就相当于过去的中学文凭。”DD这已经成了社会共识。这种“螺旋上升的学位通胀”现象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必要地背上了高昂的学生贷款。

篇7:反思大学教育

嵇思诗1,朱晓慧1,熊姿2

(1.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510091;2.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广东广州510091)

摘要:在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浪潮下,开放大学承载着广播电视大学全面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而对于旨在开放共享,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开放大学来说,网络平台开发和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作者以英语Ⅱ(1)课程为例,就课程讲授内容的选定与设计、课程建设中的体会与反思做出一些总结。

篇8: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

大学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学人文教育, 也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提升其人性境界和塑造其理想人格的教育, 其实质就是涵养人文精神。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 体现在《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也就是大学的精神在于弘扬人性之善, 培养健全人格, 改良社会风气。这里的“大学之道”, 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在为人、为教、为学方面的“大学”理念, 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 而这也就是现今人文教师的使命, 那么, 作为21世纪的教师, 我们要如何完成从过去片面追求智育效果到德、智育全面发展的教学转变呢?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徐方说过:“教学中, 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开这门课关键是老师。老师要有人文情怀、比较宽的知识面, 还要有热情和人格魅力。因为大学人文这门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跨越了好几个一级学科, 教师的水平就显得颇为重要。二是不要故弄玄虚, 这门课程当中, 的确是有一些比较艰深、比较理论化的东西, 要尽量多举合适的例子, 效果会好一些。三是不要庸俗化, 要深入浅出, 对内塑造自由精神, 对外培养合格公民。”咀嚼着这句话, 不难发现我们的前进方向。

首先是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德国学者林德从说过:“真正能教导学生的是教师的人格, 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 教育的重点似乎都着眼于外部条件, 比如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等。而往往比较忽略学生和教师的具体内因。言为虚, 行为实, 语言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肤浅的、很难信服于人的东西, 而能真正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往往是实际的行动来得大,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经常听学生谈论, 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 听课积极性就高;不喜欢某位教师, 听课时老是打瞌睡。其实, 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不是由某方面因素决定的, 而是由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等共同决定的, 这也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

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其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 而且善于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 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 学生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 受益终身。一个人若能时时处处起到模范作用, 他必定不仅仅是语言锤炼到家, 肯定有着一个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教师其实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人, 才能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有益的影响和发展, 教师善学, 学生善学;教师善思, 学生善思;教师豁达, 学生豁达……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深远的, 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 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今天的教学应注意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重视使用研讨式、参与式、综合训练式等教学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灌输, 而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让学生在学习的探索中享受成功。我们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

再次是师生关系的改变。要摆脱那种传统的等级制的教学方式, 师生之间应该像朋友一样, 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是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 而不是强调自己就是道德模范、知识源泉,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 大学教育不应该是压迫式的教育, 教育的动力我认为来源于学生自己。

我们作为教师, 应该时刻关心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善待每一位学生, 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家庭背景的高低而重视或歧视某些学生。作为老师, ,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 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 慈爱的长者, 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与行为心理, 把学生当作朋友, 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冷暖温饱放在心里。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 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最后是教育目标的重塑。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 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最后形成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作为老师, 应尽量少命令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 多对学生说:想一想, 你应该怎么做。在人品上我们更应该充分的信任学生, 哪怕是学生犯了错, 相信他们有改正过错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们不光要关注学生的现在, 更要关注他们的将来, 用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我们既要充当学生现在的领路人, 也要做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习知识, 而且是培养道德, 是一种自我能力的塑造, 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选择今后的生活方式, 选择自己的职业, 选择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

上一篇:挖掘机司机安全培训考试题下一篇:迟来的友情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