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访总结

2024-04-22

一年级家访总结(精选9篇)

篇1:一年级家访总结

以家访促家教

——一年级五班家访个人小结

家访活动是我们白云山的常规工作,接班主任以来,第一次来到了小天使们的家中,了解孩子们在家的表现,也能与家长们交流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出发前,校长也给我们做了详细要求:家访工作务必做实、做细、做到位。其实,老师与家长近距离对话,共同探讨良好教育策略,探寻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状态。

几天来,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能只走走过场,我现将家访的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一、提高认识

家访前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地学习了家访活动要求、技巧和沟通要领。首先明确了教师家访的责任。教育是爱与责任同行的事业,教育,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纯真梦想、编织着每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一个学生在班上、在学校不过是几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重的期望。所以,我们学校全体教师是本着负责的心态参与到这次家访活动中来的,对此次活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二、周密安排

1、开展培训,严格要求。

学校针对家访工作专门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和动员,培训内容主要是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等,对教师的仪表、作风、态度、纪律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严格细致的要求。

2、制定计划,认真备访。

制定详细的计划是活动成功的保证,在制定计划时,我们班召开了分析会,对家访对象及家访方式进行认真分析,针对不同对象确定家访时间和内容。

3、结合实际,形式多样

家访主要采取由两名以上教师同行登门走访的形式,对因特殊情况需要的,我们结合实际,采取了个别学生复访电话访问、家长到校约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我们组的付静老师和李前前老师已经把家访有机地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在家访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提前预约。教师按照计划,对家访对象提前预约,合理安排时间。(2)做好记录。教师对每个家访对象做了详细记录,积极填写家访活动纪实表,访后认真进行分析。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梳理,为以后在日常工作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3)反馈交流。家访结束后,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进行反馈,根据家访情况对日后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将家访结果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跟踪了解学生在家访后各方面的变化、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教育。

4、以家访促家教,用耐心换诚心

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在家访时做到了“两不”和“三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上级对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对家长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宣传解释工作;有针对性的向家长讲解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督促家长、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汇报其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表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状况,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想表现、个性特点等,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正确、科学的育人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校携手,共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经济状况、文化教养、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有目标、有针对性的了解、掌握、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优秀生、特殊家庭学生(单亲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子女等)、行为偏差生(学困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心理或生理或智力有缺陷的学生等),通过家访总结反思,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总结优秀教育经验并推而广之,对于特殊家庭学生和行为偏差生,通过家访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的帮扶、辅导等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根据学生情况,积极向家长介绍相应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

这样,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最好一种形式。教师们用自己的耐心、诚心、爱心换来了家长对教师、学校的诚心。

5、重点家访“优秀生”和“问题生”。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好学生的家长综合素质一定不错,有一定的教育知识,有科学的教子经验,有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有温馨向上和书卷气的家庭氛围,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一起梳理总结家教经验,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家教经验交流,推广学习。相反,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通过教师家访,与家长一起了解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和方法措施,与家长和各任课教师一起,共同努力,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使孩子跟上前进的脚步,健康成长。

三、反馈信息

1.积极的: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高,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高,有着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

2.消极的: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长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

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事件以及诸多的黄色、暴力等糟粕,还有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学校教育又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五.家访反思

1.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我们做到了“六回访”: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留守或单亲的儿童家庭进行了回访,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外地进城务工子女家庭进行了回访,特殊学生家庭进行了回访。

2.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有了方向还要注重方式。我们做到了“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3.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内容也随着改变。对家长的职业、阅历、经济、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砍什么柴”,如果家访的内容方式都千篇一律,必定会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会遇到适得其反的尴尬局面。还有家访时,也要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用旁敲侧击地去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于是,在家访中,我们做到了“六知道”:学生知道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4.家访坚持了“六不准”。

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的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在家访中,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家访,调皮学生,逐步改掉了打骂他人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贫困生的家长非常感谢学校,学生本人的学习更加刻苦,要求自己更加严格;娇生惯养的学生慢慢懂得了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开始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家访许多学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此次家访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情欢迎和认可。教师、家长间的交流更深入,对学生教育的探讨更深入,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措施更具体,进一步拉近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间的距离。

家访结束后,我进行了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家访工作有关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归纳存档。这次家访让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讲述了学校一学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和我校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师情况等,并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家长共同探讨育人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篇2:一年级家访总结

总结一:

现如今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学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上周三是我们学校的家访日,我们老师都积极的投身到了下午的家访工作中,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每个人都感受颇深。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绩

首先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在孩子家长普遍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有些家长无法参与到我们的家访活动中来,我们教师也无法得到部分学生具体的信息反馈。二是很多孩子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人大多比较溺爱,学生放纵习惯了无法适应学校有规章制度的教育生活。三是部分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校纪律差、不会做值日、书写姿势不正确,长期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使老师在日后的矫正过程中比较困难。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家访要细致、全面。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要注重访谈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要学会体会家长的心情。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是很不起眼的,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五,要深刻了解家访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家访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教师都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奉献自己的爱心,努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

总结二: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刚开学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好动”的男生,名叫乐乐,他的“多动”不是一般地“多动”,是每分每秒都在动的那种,这样下去,无疑影响学习效果。我为此非常担忧,希望能与他的家长进行一番沟通。开学第三天,我特地把乐乐留下来,想请他的家长来接,顺便可以当面和他的家长聊聊。可是,我等了很久,终于来了个老爷爷,我以为是乐乐的爷爷,就说:“您是乐乐的爷爷吧,你们乐乐好像比较多动,都不愿意听,希望家长可以多教育、多督促。”乐乐的“爷爷”赶紧说:“好的,我会跟他的爸爸妈妈说的。”接着他们就回家了。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乐乐的情形完全没有好转,上课仍旧不听,做自己的事情,下课就是出去玩,作业不做,人都找不到。我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啊!我一定要再去了解一下情况,他之所以目无纪律,好动贪玩,估计还是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一天下班后,我带着乐乐回他家了。

到乐乐家后,乐乐的“爷爷”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们一起聊了会。通过闲聊,我终于知道,原来我一直以为来接乐乐的是他爷爷,现在才知道不是,他爷爷瘫痪在床,那个是他的太爷爷。乐乐的爸爸妈妈在乐乐三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爸爸又结婚了,不久前刚生了一个小弟弟,平时乐乐也不跟爸爸一起住,全是太爷爷和太奶奶在接送,所以他从记事起就没有享受过正常孩子应有的父爱和母爱关怀。我一想,原来是这样啊,乐乐平时的行为只是想要获得大家的关注,他也缺少母爱,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老师和家长之间多沟通、多交流。老师在学校里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搞卫生很积极、爱帮助同学等,及时表扬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发现乐乐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知道听讲了,下课知道写作业了,能帮助老师做事情了,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了。

篇3:一年级家访总结

(一)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 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是联系辅导员、家长及学生的最好途径, 能搭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平台, 形成家校合力,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有效推动新生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是加强和改进新生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 是提高辅导员学生工作水平和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访有助于辅导员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是提高辅导员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只有真切感受学生成长的艰难和不易, 对学生在校的表现才会真正包容和理解, 进而着力引导其改变。而家访能帮助辅导员拓展工作空间, 将工作空间延伸到学生家庭, 通过与家长的谈心交流,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发展规律, 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在帮助学生及其家庭的过程中, 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 为引领大学生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是构筑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对家长来说,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全部的希望和所有寄托。进入大学以后, 家校联系不像中学时期那样紧密, 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异地求学, 第一次远离家, 第一次远离父母, 独立生活, 加之学生的个性愈渐独立, 家长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而开展家访, 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有助于家长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一方面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安心, 另一方面让家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 在假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家访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构建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

(四) 是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生动实例。

现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自幼在父母的珍惜呵护下成长, 一直是家庭的中心, 关注的焦点。而到了大学以后, 往往一位辅导员要面对上百名学生, 即使工作做得再细, 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很难保证在平时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老师的关注。而通过家访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 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让学生树立信心, 更有前进动力, 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心理上的适应和过渡。更重要的是家访中, 学生感受到的那种被重视、被关爱的幸福和温暖或许会铭记心间, 影响他们一生。

二、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的形式探索

(一) 坚持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传统家访形式。

传统家访形式作为家访的重要方式, 其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在新生年级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新生入学报到时组织小型家长会, 二是辅导员与家长一对一地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践证明, 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是最理想的一种家访形式。面对面交流, 不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 更包含人与人的情感互动, 心与心的共鸣沟通。通过面对面促膝交谈, 家长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对老师更信任, 密切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二) 尝试探索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新型家访形式。

由于新生年级辅导员工作量较大, 与所带班级学生的家长一一面对面交流, 难以在较短时间实现。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和家长进行沟通。一则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 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二则促进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并与家长形成合力, 共同引导学生成长。新型家访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拓展了空间, 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快捷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弥补了传统的家校沟通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时地进行配合与合作。

三、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实践探索

只有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学生家庭, 才能更加真实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找到我们工作和突破口, 真正为学生和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在新生学年的家访工作中, 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 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谈话交流, 搭建家校沟通“心桥”。

新生入学之初, 开学迎新时撰写致学生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 详细介绍学校, 尤其是系部的基本情况, 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提出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到系部新生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活动中, 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 初步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入学后, 进一步通过电话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一方面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从家长那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逐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 开展假期家访, 让学生假期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贴心关怀。

在大一学年的寒暑假期, 坚持开展主题家访。如在大一上期寒假, 以“暖冬爱心行, 筑家校心桥”为主题, 辅导员通过实地走访、致家长新春寄语 (即针对学生的一对一个性化详细评价和新春祝福) 、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 广泛联系年级学生家长, 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促膝谈心, 着重向家长介绍学校和院系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案, 倾听家长们对院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交流学生入学半年以来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 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在大一下学期的暑假, 以“当学生人生导师, 做家长知心朋友, 促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 在寒假家访工作的基础上, 与家长联系沟通, 汇报学生入学一年以来的在校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 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量体裁衣”式地与家长商定共促学生成长的方法措施, 制定大学生涯规划, 让学生在假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真诚关心。

(三) 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大力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在大一第一学期的中期, 开展“亲情账·两地书”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 让学生以传统的手写家书的形式, 向父母表达感谢与问候, 汇报入学以来各方面的情况, 畅谈自己的大学规划。在第一学期的寒假, 布置特殊寒假作业———为父母做一件最贴心的小事。在第二学期开学, 开展“我眼中的家乡———我讲民风民俗”活动, 鼓励学生在假期收集家乡风土人情的相关资料, 然后做成课件, 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在中期开展“亲恩难忘”主题征文、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强化家访育人效果。

(四) 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家校沟通, 将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和家长的心坎上。

急家长之所急, 想家长之所想, 做好学生生病、家庭遭遇困难等突发状况下的家校沟通。一是在学生生病等状况下, 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给予最真切的关怀。如有学生在假期住院做手术, 尽管只是例行治疗手术, 尽管学生家在本地有父母照料, 尽管是在老师的假期休息时间, 但为了给学生更多战胜病痛的力量和信心, 从学生住院起, 辅导员即坚持每天到医院和学生父母一起照料生病同学。在学生手术时, 全程与家长陪护在手术室外, 宽慰家长, 直至学生手术完成。在学生出院后, 也经常以电话与家长联系, 牵挂学生的康复情况。二是在学生家里遭遇困难时, 如亲人生病、家庭变故等特殊情况下, 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用真情温暖学生, 关心鼓励他们,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五) 重视解决家访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家访过程中, 把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 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利益着想, 体现家访的初衷。其中,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在家访中予以重点关注, 积极回应学生和学生家庭的困难诉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将助困与助心相结合, 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和爱护, 让他们正视困难, 树立信心, 努力将生活压力变为学习动力, 以自信自强的精神改写自己的人生;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 与家长一道为学生制定大学学业规划, 引导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辅导与督促;对于在心理上暂时不适应的学生, 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注重心理疏导,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尽快适应新环境, 提高心理素质。

(六) 注重巩固家访育人效果, 逐步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

每次家访后, 辅导员都要认真总结家长提出的反馈信息及自身心得体会, 深入思考, 形成较为详细的家访报告。报告既要包括每一名被访学生的具体情况, 又要有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举措的探索;通过家访报告的整理、收集、分析、研究, 逐步建立家校沟通档案, 为进一步做好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家访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及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如与学生谈心等密切结合, 及时发现肯定家访后学生的点滴进步, 以期强化家访育人效果。要不断尝试拓宽家访途径, 努力让家访工作成为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将家访长期坚持下去, 真正建立学校与学生家庭的长效交流平台, 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互动, 让家访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逐步构建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一) 新生年级家访工作应进一步落实做细, 提高家访的针对性。

家访工作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视细节的把握和过程控制。比如家访前应精心准备, 明确家访目的,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拟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家访中更多的是要反馈、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成长, 多用期许的语气, 鼓励式的话语, 不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情感化、精细化和人性化, 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实际,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 创新机制, 着力探索新生年级家访工作深入开展的新模式。

将家访这一教育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式相结合, 不断创新丰富家访的形式和内涵。比如可以尝试吸收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骨干参与到新生家访中, 一是扩大家访的覆盖面;二是让新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三是让高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完善自己, 充实提高。

参考文献

[1]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

篇4:家访感悟一二三

一、善于把握适当的时间

经验证明,适当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等,教师的出现,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起到用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

二、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1.家访前应该拟好家访题目,也就是家访工作的目标,简言之,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对学生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应对家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应对策略,避免家访的失败。

2.要了解学生。我们经常说,学生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我们有许多老师并不是非常了解学生,而“家访”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3.要了解家长。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性格,因此,在家访前老师有必要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从这方面来说,家访可以建立起新型平等的教师和家长关系,更好地统一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来把孩子教育好。

4.要了解学生家庭。为使家访效果更好,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家庭有几口人,各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单位工作,家庭关系如何……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师家访就能灵活自如,效果就会更佳。

三、家访要讲究交流的艺术

1.学生要在场。家访时尽可能让学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在一种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又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2.注意交流方式。家访时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首先,家访时教师应注意仪表形象,谈话开始,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取得家長的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

同时,由于家长各方面都不相同。作为老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3.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那么,他的学习就会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会更加进步。家长也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同时,批评对于有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要具有针对性,要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

4.要全面评价学生。最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两个问题就下死结论。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5.多引导启发。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宰牲节,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要巩固家访的成果

家访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理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为了巩固家访效果,教师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

家访作为沟通家庭与学校的桥梁,我们应该不断地尝试家访的新方法,使得这种沟通方式能更有效地进行下去,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地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结合,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

篇5:一年级教师家访总结

一开始,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肯定有各种的不习惯,不适应,因此,从上学前就要让孩子,让家长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为此,学校开展了家访月活动,让一年级教师,深入孩子家庭,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进步。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访中,由于是从幼儿园刚升到一年级,所以,在家访的的时候,主要是跟家长沟通,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帮孩子树立,我长大了的观念。让家长在家培养好孩子良好的作息模式,早睡早起,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第二天的课程任务。在家里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访时,了解孩子的特长,体质等,可以做好相关记录,以便以后的教育教学。这些细节问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家长也知道了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应该怎样才能做好。

这次家访的气氛非常融洽,家长也乐意接受家访,并很热情客气地招待,孩子也在一边诚恳地听着,表示愿意努力学习,使得各学科都能均衡发展。对刚刚开始寻找自我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年级是梦想刚开始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每一点滴都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呵护去关注。

家访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现在孩子家长普遍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有些家长无法参与到我们的家访活动中来,我们教师也无法得到部分学生具体的信息反馈。很多孩子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照料,老人大多比较溺爱,学生放纵习惯了无法适应学校有规章制度的教育生活。

篇6:一年级家访工作总结

盛祥路小学 王娟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第一, 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三、在家访活动中,我的几点感想:

1、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在复习最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学生,生病了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2、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有许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很明白,在这次家访中,我和石老师耐心地为家长介绍和讲解,有许多理念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支持。

4、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同,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班主任应该具体分析问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一味不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四、在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

2、上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亲子活动,家长反映不错,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能与孩子在学校一起参与活动及互动。

3、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

4、希望其他任课老师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篇7:一年级二班家访总结

历时一个星期的家纺终于结束了,在这其中我收获了很多,感觉亲自到学生能够家里去家访很有必要。家访活动使家校联系更紧密,有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对这次家访中家长反馈的问题总结如下:

1、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都愿意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

2、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吃饭,需要加餐时总是添加稀饭,小块馒头,不给加菜。有的孩子去加饭,阿姨看见饭盒里还有菜(孩子不喜欢吃)就不给加菜。家长希望学校一定要保证马大哈快餐的质量,让孩子吃得好、吃得饱。

3、家长希望学校多开设各种活动课,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4、天气慢慢转冷,希望孩子能喝到温水。

5、家长都很希望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希望老师多和他们交流。“老师欢迎你来”、“老师你慢走,路上小心”、“老师你常来”……一句句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动至极。家访中,我和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我们的关系更亲近,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们对我工作的肯定让我欣慰。

有一天家访,我从放学开始一直到晚上6:30回家吃饭,然后接着家访。由于天黑,我对青山东区的位置不熟悉,看着楼号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学生家,心里很是着急发慌。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我拨通电话,“老师你现在在哪儿,我下楼接你”听到家长这么热情的话语,我心里很感动。到了家门口,就看见门早就开着,孩子的妈妈满脸笑容欢迎我。进了门,就看见客厅桌上摆着各种水果,坐下后,家长先让我喝水,又让我吃水果,我真是享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这个孩子有多动症,上学第一天先是嘴间歇性动,还偶尔“嗯、嗯”两声,接着变成手臂偶尔乱摆,最近又变成头乱晃,把这一情况和家长交流。家长一直说老师你观察得真是仔细,对孩子真是关心。家长交流带孩子看医生的经过,孩子慢慢就会好的。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让我不要太在意孩子的病,要求我对孩子严格要求,有不好的表现要严厉批评,家长全力支持老师的工作,让孩子有更大的进步。和家长交谈完了,我要走了。家长一直要求要送我回家,我拒绝表示家很近不用送,可是家长说天太黑不放心我一个人走,外面还下着雨,我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家长一直把我送到家门口。我心里真是感动,一天的劳累全没了,轻快地上楼回家了。

篇8:家访感悟一二三

关键词 教师;家长;学生;家访;交流;沟通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我们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使两者各展其能,相互促进,实现教育的最大成效。而搭建两者之间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家访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善于把握适当的时间

经验证明,适当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教师的出现,关爱的眼神,亲切的问候,一定能起到用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2 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1)家访前应该拟好家访题目,也就是家访工作的目标。简言之,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对学生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应对家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避免家访的失败。

(2)要了解学生。我们经常说,学生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我们有许多老师并不是非常了解学生,而“家访”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事先没有对这次家访的学生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面对家长我们可能就会无话可说,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的产生,我们教师在平时就必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并随时做好观察记录。

(3)要了解家长。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文化水平不同,有不同的性格。老师家访是一定要面对学生家长的,所以,在家访前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或其邻居或其熟人调查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等。因为,只有在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老师才能在进行家访时避免话不投机等不愉快的场面。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家访可以建立起新型平等的教师和家长关系,更好地统一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来把孩子教育好。

(4)要了解学生家庭。为使家访效果更好,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家庭有几口人,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单位工作,家庭经济能力如何,家庭关系如何,与邻居关系又如何……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师家访才能灵活自如,效果才会更佳。

3 家访要讲究交流的艺术

(1)学生要在场。家访时尽可能让学生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在一种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2)注意交流方式。家访时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首先,家访时教师应注意仪表形象,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消除家长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谈话开始,避免单刀直入,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创設良好的谈话氛围,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取得家长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

同时,由于家长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作为老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3)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教师就要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时,家长也能分享孩子的快乐,会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同时,批评对于有错误的同学也是应该的,但是要有针对性,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其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4)要全面评价学生。最差的学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客观评价学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个问题就下死结论,特别是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5)多引导启发。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启发他们说出心里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4 要巩固家访的成果

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多数教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理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为了巩固家访效果,教师可采用学生监督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榜样示范、正面激励等措施手段,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及时采取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发生。

篇9:三年级第一学期家访工作总结

1、经过上次召开三年级的家长会议,让家长明白到家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家长都比以前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根据老师的要求不让孩子看电视、完电脑游戏,多给孩子看课外书。

2、据了解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非常重视,特别

关心孩子在学校学习、行为习惯情况,他们对孩子非常严格,还购买有关课外书,利用休息的时间辅导孩子,让孩子的知识更加丰富。他们不但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带他们外出,开阔孩子的视野。

3、在家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放学回家后都听父母的教导,认真看书、复习、预习,还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还注意个人卫生,把自己的校服洗得干干净净。

二、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1、依然有部分学生晚上还有看电视。父母认为做完作业就可以让孩子看一电视。于是孩子就任务式地草草把作业写完,给爸爸妈妈检查过做完,就心安理得地去看电视了了。有些家长是不让孩子看,把孩子赶进房子里面做作业,但他们自己也忍不住不看,孩子听到外面的电视声音,同样是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

2、已经学期末了,但有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紧张的意识,依然懒懒散散,回到家扔下书包就去玩,玩到天黑了爸爸妈妈又骂又打,才回来吃饭,应付式地做完作业,字迹潦草,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做,或者乱做。

3、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教育孩子。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有些父母要严管孩子,但爷爷奶奶却老是在那里唱反调,导致孩子好像找到靠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4、经过上次家长会后,父母都比以前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仍然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有些父母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低,孩子的作业教不了,又怕教错,还有一些父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太顽皮了,不听父母的话,送去补习班让老师去管住他。因此有好一部分的学生每天晚上送到补习班补习的,有些甚至周末都去补习班。关于补习有利有弊。去补习班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补习的学生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不愿开动脑筋去思考,只是一味地等着补习老师给他们答案,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大。

三、家访后的思考:

1、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3、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4、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家访中,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上一篇:谈铁路运输安全素质绩效考核管理下一篇:天妒英才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