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

2024-05-17

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共12篇)

篇1: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

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

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

每学期的假期作业里一定会有一项如下内容“各班团支部组织成员开展活动”blabla一系列的,初中生活的前两年,我们的团员活动都是以一种不着调的状态莫名其妙地就糊弄过去了,终于,在初三,我们有了新的突破!我的小分队负责去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

我是小分队的组长,自然要负责相关的组织,联系活动,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独自联系大型的机构,我的心情也是相当的严肃而又郑重。提前一个多星期,我就开始在上查找儿童福利院的相关信息,联系电话,活动内容等等,经过一波三折(后面会讲到),今天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原定时间是大家下午两点钟到天津市南开区五马路18号集合,大约一点半,大家就都差不多来齐了,看得出来大家对这次活动都抱有相当大的热情,除了我带来了大家凑钱买的安利儿童蛋白粉,大家也都各组带来了文具,玩具,食品,甚至有女生很细心地带来了自己以前的发饰。

眼看时间将近,我拨通了儿童福利院的电话,却被告知孩子们在午睡,活动时间要改到两点半,一下子,我向被泼了凉水一样,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我多想立刻见到福利院里的小朋友们啊,这一个星期我几乎都在想象今天我们来做义工的场景,真不希望有一分一秒的拖延……告诉大家这个消息后,大家也没有说什么,不过还是有一丝失望的感觉环绕在我们周围……“没关系,晚一点就晚一点吧……”我这么安慰着自己。

终于到了两点半,我们的大部队(共有十一个人)满心期待地来到福利院

门口,却又被保安叔叔告知“今天总院的孩子们回寄养家庭过年了,要做义工只能去分院”……沉寂了几秒过后,我一瞬间手足无措起来,作为组长,是我没有协调好相关的事宜,现在要怎么办……那一刻,我甚至没有勇气抬起头看看大家……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细细的声音响了起来“咱们现在赶到分院还来得及。”我惊讶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却发现大家的脸上并没有埋怨,不耐烦,相反的,大家都在积极地出谋划策。一瞬间,我感到又有了几分勇气。

“那……现在咱们打车去分院?”

“好嘞~”

“行!”

得到的都是肯定而又热情的回答。

两点四十五,我们终于到达了分院,办理一系列手续之后,福利院的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0~3岁小朋友的休息室,轻轻推开门,敞亮的房间里,十几张婴儿床整齐的摆着,屋子里还铺着塑胶地毯,上面摆满了小孩子的玩具,几

个阿姨在哄小朋友吃饭……这一刻,大家的呼吸似乎都轻柔了下来,生怕打扰到婴儿床里的小家伙们。我们悄悄地走到婴儿床边,里面的小家伙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我们,小脸蛋粉扑扑的,一点也不怕生似的,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那小家伙的脸蛋,那小家伙突然笑了起来,还用小手抓住我的手指,那一刻,我的心似乎都柔软起来,看看周围,同学们也都和小朋友们玩作一团,即使是平时神经大条的男生,也都略显手忙脚乱却又认真地和这些小精灵们互动着,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慈善事业上义无反顾的奋斗着,因为当你付出的同时,你收获的会更多,你会收获到信任,收获到幸福,收获到爱……

其实回想这次活动的整个过程,还有许多不甚完美的地方,像刚开始我没能很好的和福利院的老师沟通,预约记录上根本没有我们的名字;没有落实活动的地点,让大家多跑了一段路……这次

活动也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怎样成为一个有领导才能的人,怎样用自己的真诚将心比心,收获满满的喜悦!

篇2: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

贵池区城关小学401班 郭晓凡

星期六,在爸爸倡议下,我们全家和大伯、姑姑两家人决定第二天去福利院做义工。

星期日终于到了,艳阳高照,万里无云。我们三家人汇合成一支小分队,浩浩荡荡地走在长江路上。大人们手提肩扛着大包小包的水果和衣物,我和两位哥哥不禁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 爸爸说,贵池福利院在西北外环,杏花村大市场过去一点,里面住着一些孤寡的老人。我想:没有子女的老人是多么的不幸啊,他们一定住在低矮潮湿的房子里,可能还吃不饱吧?

我们乘坐8路公交车,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一座四层的别墅式的楼房便映入眼帘,“贵池区福利院”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明媚的阳光里熠熠生辉。“哇,原来福利院这么漂亮啊!”我感到十分意外。我们一进福利院大门,就看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有的在喝茶聊天,有的在散步,有的在下象棋,还有的几个凑在一起打牌,欢笑声响成一片。

这时,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男子迎了出来。“陈院长,您好!”大伯似乎和他很熟。“郭经理,您好!感谢你们单位去年对我们的关心啊,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棉被和衣物。”„„

陈院长领着我们去二楼的休息室。走在宽阔的大理石铺成的楼梯上,抚摸着光亮厚实的扶手,我的心中涌起了许多暖意,先前对老人的种种担忧早已烟消云散了。

上午九点整,我们来到了大楼后面的老年人生活区开始了义工服务。按照分工,大人们收拾房间、拖地,我和两位哥哥负责擦窗户,扫地。我们向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借来了扫把、抹布等劳动工具。我们扫地很仔细,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一位老奶奶笑着拿来一个铁畚箕要帮我们,大哥哥一把夺了下来:“奶奶,您就享一回福吧,我们能行!”老奶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们可是天天享着清福啊!国家免费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吃好的喝好的,还不用交钱,不用耕田种菜,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我们真是享福享到家了!”

等到我们擦窗户时,又有一位老大爷拄着拐杖走过来:“孩子,可要注意安全啊!这些窗子前两天有一班大学生刚擦过,干净着呢,不用太费劲擦。来,把我这张桌子搬过来垫脚„„”说着,不容分说的就要动手。我和二哥赶紧抢着去搬„„

经过我们一个小时的洗擦,哇!窗户干净的像一面镜子,地上更是一点土屑也没有。虽然我们有些汗流浃背,但我们的心是很愉快的,因为我们的行动可以带给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更加干净的居住环境。

当我们要离开福利院时,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走上前来,将我们拦住,想把手中的饼干给我们吃,但我们拒绝了,正像大哥的回答:“我们是来做义工的,不求回报,多谢奶奶。”

篇3:儿童只做儿童的风筝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的干涉只会毁了他。”

一、以人为本托起个性化发展的天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好的东西。”

一次外出观摩学习,听到了一节语言随堂课《老鼠娶新娘》。执教老师很年轻,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了情境表演环节,老师想找一个愿意表演墙壁来挡住风的学生。片刻后,这位老师似乎急不可耐了,就对一个男孩子说:“你这么胖,就像一堵墙,正好挡住风。”边说边将这个小男孩拉到前面来表演,下面的孩子们都在窃笑,甚至有人小声说“一堵胖墙……”。

顿时,我从男孩子的脸上捕捉到一丝异样的神情。作为教师,必须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越嫌弃就越笨。作为教师,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经常使用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及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教育必须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点,让每一个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要承认幼儿存在差异,由于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禀性、天性、潜能、品行等本来就不相同。教育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幼儿为本”,必须转换视角和自身的角色位置,从视幼儿为“物”转变为视幼儿为有“生命的人”。

也就是说,幼儿所做的风筝,应当是包含着幼儿天性与生命的风筝!

二、创新教育点燃个性化发展的火花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表达的方式;孩子有一百双眼睛,一百种探索和发现的方式;孩子有一百双耳朵,一百种聆听和感知的方式;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个性化发展是现代社会所有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全面和谐的系统工程。人的创新性的发展总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分不开的,同样,人的个性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张扬、凸现和完善的。这样,孩子们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异口同声”、“不谋而合”、“墨守成规”及“整齐划一”的现象。

教师提供的是一种做风筝的方法,而背后却是希望看到孩子们交上一模一样的风筝。但事实上幼儿却有着自己所理解的风筝,创新此时在幼儿的心中是一个自然的苗儿,它们选择了茁壮生长。

三、人格教育引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幼儿心理素质,培养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健全人格,而个性发展教育必须以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完美人格为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过程, 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不同的风筝意味着不同的思维,而尊重不同的风筝,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四、多元智能提升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昆体良说过:“教学要能培植各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发展他的能力。”我们在班级推选“舞蹈小明星”、“歌唱小明星”、“绘画小明星”等,通过不同的领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取长补短,增强孩子快乐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在同一游戏中,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如“益智区”的挑棒游戏,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三种棒棒:一种棒棒又粗又长,适合能力弱的幼儿和初次玩的幼儿;一种棒棒又细又短,适合能力较强的幼儿;一种棒棒分颜色和大小,适合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既玩了传统游戏,又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丰富了玩法。要求不同,难易不一,既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又可以使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感,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篇4:孩子做义工家长做什么?

试想,这样被“包办”的义工活动会让孩子理解慈善的真意吗?做了这样的义工,孩子的素质会得到提升吗?这些家长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中是不是帮了倒忙?

那么,父母在孩子做义工时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鼓励孩子的“创业家精神”

在美国犹他州,11岁的扎克(Zack Francom)在过去五年里卖了数百加仑的柠檬水,赚来的钱通过慈善组织为世界各地的残疾人提供了330辆轮椅。

扎克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慈善组织来到他们的学校。他们告诉孩子们,如果一个班级捐出86美元,就可以为贫困的残疾人购买一辆轮椅。美国学校里经常有这样的活动,大多数时候是学生家长给孩子几块钱,一些家长会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去捐款。

可是当时只有6岁的扎克却要自己捐一辆轮椅。扎克可不是在“异想天开”,他对妈妈说:“我要卖柠檬水赚钱来买一辆轮椅。”

在美国的居民小区里,天气好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小孩子在自家门前摆上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装好柠檬水的大玻璃瓶,旁边放着纸杯子。孩子们冲着过路人大声吆喝叫卖,每杯25美分或是50美分,一般大人经过时都会友善地买一杯。而孩子们用这种方式挣零花钱也是被普遍肯定的。

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宏伟目标”,从那时至今,每年的春假扎克都坚持“出摊”:他为自己的“生意”起了个名字——“扎克小棚”,印制了专门的条幅,他和家人都穿上有“扎克小棚”字样的T恤衫。

50美分一杯柠檬水,1美元两块饼干,现在“扎克小棚”已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天数百人排队在他的小摊前,热心地支持他的慈善事业。几年来,扎克赚来的5万多美元通过慈善组织购买了330多辆轮椅。这些轮椅被送到危地马拉等发展中国家,给了那些穷苦的残疾人。在那些地方,一辆轮椅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收入。

别用现实浇灭孩子的“非分之想”

11岁的扎克做着很多与他年龄不符的事。他去市政府办公室交表格和费用,他到各处发放宣传单,给捐款人送出感谢卡。他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计算着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当然摆摊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收钱付货,他总是喜欢一边做这些事,一边与大人们聊天,让人们知道他们花的钱最后都用来做善事了。

扎克的故事很打动人,可是作为一个家长,我更感兴趣的是,在其中他的父母做了什么?

当6岁的扎克第一次提出自己的“非分之想”时,他的妈妈没有觉得荒唐,而是热心支持他,并且付诸行动,主动提出为扎克的小摊提供自己烤的饼干。扎克说他妈妈烤的饼干是最棒的,他把饼干与柠檬水搭配在一起卖。妈妈的支持帮助扎克赚到了第一辆轮椅的钱,让扎克信心倍增,开启了他的“事业”。现在每年春假扎克“出摊”前,妈妈都要花上几个星期烘烤出几千个不同口味的饼干。

而扎克的爸爸,除了作为监护人,打理扎克与各种组织和媒体之间的事宜外,也注意引导帮助扎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意”。他说:“一次,当杯子不够用,扎克不得不从挣来的钱中拿出一部分去买更多的杯子时,他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说钱变少了,不够买一辆轮椅了。”爸爸就向他解释做生意要有成本。现在扎克渐渐长大,他觉得最快乐的事就是计算手里的钱能买多少轮椅。

让孩子做决策和行动的主角

扎克现在是小名人了,我看到的一段录像里,面对镜头,扎克落落大方,既有与同龄人一样的活泼,又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成熟。长大后的扎克会是什么样?一切皆有可能。

扎克的父母就是平常百姓,从未想过要刻意把扎克培养成什么精英人才。他们从来没有越俎代庖去替扎克做决定——扎克始终是自己决策和行动的主角,而只是一路呵护陪伴着扎克,让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

“我知道扎克是个特别的孩子,他已经开始做他认为的大事。我们做父母的就是竭尽全力帮助他去实现他想做的事情”,扎克的妈妈充满感情地说,“天下哪有父母不为孩子全力以赴的呢?”

在美国,更多孩子的义工做的是平凡的小事,他们的事迹也许没有扎克这样“显赫”,可是他们的父母大多和扎克的父母一样,因势利导,做孩子爱心行动的支持者,而不是安排者、支配者。这样从小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义工就渐渐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成了孩子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篇5:福利院做义工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参与者:我和同学

社会实践时间:xx年 8月9 日—xx年8 月 15日

社会实践地点:资阳市社会福利院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之前总会在电视上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每看到,总会有太多的照片和瞬间充斥着我的大脑,就在 8月 9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那里做七天的义工,也算是为那些不幸的孩子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走进福利院,就看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活动,他们天真无邪的笑着,享受着童年应有的快乐。看到我们进来,他们欢呼雀跃,仿佛像是在欢迎与自己阔别已久的朋友一样热情,这时,听到了喇叭里放着《感恩的心》,不免觉得有些心酸。随后,便参观了他们的起居室,虽然说房间不大,但可以感觉到家的温暖,洗漱用品,褥子都整齐地摆放着。简单的参观后,我们便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工作的任务很少,就是帮助整理些东西,教他们画画写字,陪他们做做游戏。之后的六天里,虽然义务工作的项目在不断重复着,但每天收获的感动却不尽相同。

有的孩子因患有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在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分明可以听到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屈的真实写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不过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们之间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人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中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

在这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我的眼睛不止一次的湿润,因为他们在用超乎我们想象的毅力生活着。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启发我。或许我只是他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却为我的生命点亮了一盏灯。和他们相比,我们在父母与老师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活学习着,但那我们却丝毫不懂得珍惜。在安逸的生活中失去奋斗的意志,在优越的条件下莫名的抱怨些什么,在困难面前懦弱的躲避……我想这样一次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将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让我在漫漫人生路中可以与乐观为伴,与坚强同行。

令人欣慰的是,来到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不分职业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收入多少都怀着一颗关怀之心来呵护这些不幸的孩子。他们还在工作之余号召身边的人捐款捐物,筹集善款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福利院的硬件设施等等。当这些好心人提着那些有用的东西走进福利院大门时,当他们用手轻轻拍拍孩子们的头时,当孩子们领到糖果时,那些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感到了人间大爱。这些可怜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家庭与父母,但是却得到了来自整个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或许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整个福利院充满着爱,但在一些孩子的心灵中难免存在着尚未治愈的创伤。毕竟,从一出生就辗转的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手中,或者因为身体残疾而造成的自卑心理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会表现出惧怕,会不愿与人交流,只想一个人静静的躲在角落里发呆。介于这种情况,我有以下三点建议: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可以亲自到福利院来,因为比起简单的物质上的捐助,那些孩子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陪伴与鼓舞。

2.媒体应发挥舆论价值导向作用,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孤儿的这项事业中。

篇6: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有感

寒假社会实践主题:社会福利院义务工作 社会实践参与者:我

社会实践时间;20**.**.**-20**.**.** 社会实践地点:****市**县社会福利院

利用寒假在家的机会,我志愿到县福利院做了为期七天的义工,感觉很好,因为认真对待一件事情,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获得很多快乐。爱心,是美的化身。因为它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美丽:爱使人感到温暖,使人得到光明,使人更有力量去面对苦难。

县福利院是1994年建立,到1997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的。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院内的设施较齐全,四处可见的石凳、石桌、健身设备,还有供观赏的假山,随处挂满红灯笼的树木,环境优美怡人。福利院的建筑规模较小,仅有三栋建筑,一栋办公楼,两栋宿舍楼。室内硬件设施较齐全,室内配有电视机,每间房住两位老人,地方宽敞。房外还有若干椅子,老人们可坐在那聊天,看报。听廖院长介绍说院里目前收留有一百多位孤寡老人,大多数子女不在身边,生活较为冷清。还记得我刚到福利院时,恰巧碰上一位姓张的爷爷在读报,其他在旁的爷爷、奶奶们时不时地笑出声来。县福利院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的宗旨,给老人们创建了另一个家,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跟**院长沟通后,我的工作基本定下来——打扫卫生。在员工阿姨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擦玻璃、擦窗台、扫地、拖地等工作,之后我又跟随员工阿姨到厨房清洗餐具以备午饭使用。忙完这些。我便好奇地跑上二楼,就在二楼转角处第二间房门前,独自坐着一位老奶奶。我主动过去向她问好,然后同她聊起天来。在闲聊中得知,这位奶奶姓李,家住在镇上,因家里孩子生意太忙无法顾及到九十高龄的自己,才搬来福利院住的。又因自己刚来不久,眼睛又不太好使,加上近来天天下雨,气候较冷,想出去走走也没办法,只好在门前坐着。对于这一百多位老人来说,福利院的规模挺大的。但是,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有很多老人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所以有时院子里很冷清。每天做完工作后,我就迅速跑上二楼,陪李奶奶聊天抑或是听李奶奶讲故事。在交谈与倾听中,领悟时光赋予我们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敬畏,活着而感动。

当然,除了陪李奶奶聊天外,我还给隔壁楼层的张爷爷读报,讲解有关新闻信息。同时,我还有幸听张爷爷讲述我县民俗文化,比如壮锦、炮龙节等。炮龙节是从乾清时期留传下来的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喻为“东方狂欢节”。近年来,我县的炮龙节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他们纷纷到我县观看。而今年的炮龙节恰好是2月2日,张爷爷看我一脸兴奋样,笑着说:“看样子,小谢你应该看过不少炮龙节吧?”。我顿时涨红了脸,长这般大还真没到过炮龙现场,只因我受不了那刺鼻的烟味。不过,今年的“百龙舞**”炮龙节,我一定会到现场观看。五千万人的狂欢夜,虽说天公不作美,下着朦朦细雨,可**人的热情高涨,涌动的人群,热闹的鞭炮声、锣鼓声,浓烈的炮烟味,在这喜庆祥和的节日里,我们为来年祈福,我们为节日狂欢。

2月3日,是我做义工的最后一天,那天上午,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便迫不及待地去找张爷爷,将昨晚我的所见所问所感向他倾诉。时间过得好快,吃过午饭后,我的义工生涯该告一段落了。在这期间,我接触到很多人,当然和他们相处时间最多的要数李奶奶、张爷爷,还有员工阿姨了。李奶奶天性善良,热爱生活,喜欢亲近大自然,在她身上还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让人觉得很和善、很好相处;张爷爷心系国事,待人真诚,为人憨厚,思想前卫,同他聊天,比较轻松自在,有很多共同话题;员工阿姨善良朴实、心细,照顾老人无微不至,尤其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方面很了解。

其实,同老人交谈是一种阅读,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阅读到他们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书,同样是丰富的经验,却是不一样的经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聆听其中的静谧与安详。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人世间的聚散离合,看惯了世事的变迁。他们不再为花落而悲,花开而喜,不再为月圆而感、月缺而叹。因为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往日的激情。他们平静地看日升日落,安详地面对匆匆时间。他们只是在细细地体会着生活的真味,他们只是在品味着生活的咖啡,他们只是逍遥地将陈年佳酿自斟自饮,体会生命的真谛,品味生活的滋味。而今李奶奶的安详的姿态仍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次翻开手机相册看到她的相片我总会沉浸很久。虽然老人的话常常支离片语,啰嗦重复,甚至语不达意,但是如果你耐心地倾听,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会是一次巨大收获的旅程。

从这次在福利院做义工的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领悟很多人生哲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我很感慨。同时,在做义工期间,我也有相对性的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帮爷爷奶奶他们按摩,帮助他们消除失眠的困扰。总之,很感谢县福利院给予我这次做义工的机会,感谢学院教会我的知识,让我在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篇二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三: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篇7:做义工作文

我们小义工值班的地点是一楼至三楼,其中一楼分西大厅和东大厅,我们的任务就是整理一些公共物品(书、桌椅等),负责引导,看到不符合活动中心规定的言行加以提醒,还有一些临时性的任务。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我们这些零零后来说,第一次经历还是在心里打鼓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楼值班(因为人少,所以负责整个一层楼),顺带浇浇花。当走到东大厅时,我发现一个老大爷,躺在柱子后面睡觉,很不雅观。虽说那个地方很隐秘,一般不会有人发现他在这里睡觉,但出于责任,我还是决定前去制止。可刚走近一点,我又有了新的发现:他戴着眼罩!哎呀,这可就让我为难了,会不会是很凶的人?正当我感到纠结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么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没错,我相信我做的是正确的,那他们一定会理解我的!于是,我大胆地制止了那位老大爷的行为。

篇8:做义工心得小学

这个暑假,学校布置了个作业,做一次义工。这天,天气晴朗,我没事干,突然想起了做义工的事,便来到了我家的门前的小路上,拿起了扫帚,准备扫地。

我拿起扫帚,扫了起来,只见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垃圾,有饮料罐,有纸片等等······我看着这些垃圾,心想:这现在的人也太没素质了,怎么能乱扔垃圾呢,还好我家前面是水泥路,好扫一点。我因为垃圾很臭,便捂着鼻子将我家门前到路的尽头,完完整整地扫了一遍,让路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我将垃圾全都扫到一起,然后扫进垃圾斗里,这时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从我的头上滴了下来,我心想:扫地这活可真是累,真佩服扫地工人,每天都扫地,就是不怕累,也要被臭死呀,真是厉害。这是,一个老爷爷路过,发现我扫地,表扬我说:“哇,你这孩子真棒,真懂事,懂得保护环境。”我听了老爷爷的话,脸涨得通红,害羞起来。

我虽然很累,但我非常开心,能够做义工,我真为自己感到骄傲。

篇9:做义工作文

暑假期间,我一直都在做“小义工”。在那段快乐的时光中,我经历了一次让我至今难忘的事,这件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那天,妈妈的朋友吴阿姨的小百货超市正在装修,需要人手,妈妈便让我去帮阿姨的忙,于是,我得到了一份容易的工作――贴价格。我干得很好,阿姨一手递给我卡,一手拿着报价单读。我呢,就在卡上写上价格、名称。我的字工整漂亮,写的时候掌握时间得当,阿姨很高兴。几次想给我报酬,但都被我谢绝了,我说:“帮人是不用回报的!我既然帮上忙了,就要帮到底!”其实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可不这么想,我觉得我付出劳动了,就该有回报的!今天,我又来到小超市,这是我做义工的最后一天。我正在整理商品,忽然感觉脚下有一团皱巴巴的东西,我低头一看:啊,是一张20元钱的纸币!我把它捡了起来,迅速放进了口袋!我还心虚地对阿姨说:“阿姨,我要去上厕所!”我捂着20元钱跑进了卫生间,冷汗却不住地冒出来。犹豫了很久,我想:“这20元算是我应得的吧!我干了这么久,一分钱都没要呢!”我刚想把20元钱藏起来,又忍不住自言自语:“不行!我说过不要钱就不能要钱!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就拿走钱,这跟小偷有什么两样!我想来想去,最终在诚信面前低下了头,把捡到的钱交给了阿姨。

看着阿姨脸上赞许而灿烂的笑容,我不后悔我所做的一切,我知道,诚信是一种美德,做一个拥有美德的人,脚步轻松,内心踏实。

篇10:做义工作文

来到餐馆,阿姨先给我们分配任务,有的同学去洗碗,有的同学去迎宾……我是专门负责为客人端菜的。起初我们非常害羞、胆小,害怕客人们嘲笑我,而且端菜时也总是手忙脚乱的,不知所措。后来看见服务员姐姐们非常热情的招待客人们,我们就也学着服务员姐姐的样子给客人们端菜送饭。慢慢地胆子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大方了。客人们问我问题也能流利的回答。有时我也会问客们“请问你们需要什么吗?”或给客人们推荐一些儿招牌菜。每当我给客人端去一盘菜时,客人们总会称赞我们很乖、懂事,每当听到这些夸奖后,都会心花怒放,高兴极了!有的客人竟然还邀请我们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就餐,我们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赶紧忙活去了。客人越来越多,我们都忙不过来了!有时还把菜给端错了,记不清是哪个客人点的……

端菜真累啊!腿和脚都酸的不得了!心想,迎宾小姐应该不会很累吧!于是,决定试一试。我来到大门口,在大堂经理的指导下,昂首挺胸地站在门边等待客人的到来。不一会儿,来了几个阿姨,我立刻推开沉重的大门,亲切地说:“欢迎光临!你好几位?”招呼客人落座后,我又站了没多久,就已经腰酸背痛了,真累啊……

篇11:家长做义工

加拿大中小学校的义务教育和与中国不同,加拿大是从5岁开始的学前班到12年级,一共13年(中国是10年:学前班、小学、初中),即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将义务教育普及到了高中。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了文具外,其他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是不需要个人缴纳的。

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义工方面。按照教育局发布的家长手册中的定义:义工是一个愿意免费付出时间去协助一个计划、活动或项目的人士。家长如果愿意到学校做义工,可与学校教职员或校长联络。义务工作是一个认识其他家长或社区人事的最好机会和途径。

学校非常鼓励家长来学校作义工,帮助管理图书馆,帮助班级校外实地学习,在学校有大型活动时帮助组织和管理。

义工在北美很普遍,是公民回馈社会的一个普遍方式——在他们的理念中,社会的具体体现就是社区,公立学校是社区的组成部分。每个学校都设有家长谘询委员会Parent Advisory Council(P.A.C.)。家长谘询委员会是由一群家长义工组成。每位家长均是会员,通常每月集会一次,目的是与教职员通力合作来改善学校的运作。并成立小组及设立不同的计划以支持学校的教育哲学及理想。

学校需要家长做义工的时候会让学生带回一张家长委员会PAC的 Welcome Back BBQ 的通知。例如举行烧烤晚会,或者郊游,或者安全教育周的活动,写明这类活动需要家长服务的义工项目,等待广大家长的参与,家长收到通知后会反馈给学校一张报名单,写明自己所愿意承担的项目,老师根据家长的报名做好安排,家长们不收报酬,自带干粮,自付车费和准备需要活动的工具,很乐意地配合学校组织好活动。

例如,“Hot Lunch Days”的活动就需要家长做义工。

平时都是学生自己带午餐,但是每个月会有一次全校学生老师统一订午餐,师生一起吃,叫做Hot Lunch,孩子们每次都很喜欢。因为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这个Hot Lunch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民族不同口味的午餐。

“Hot Lunch Days”活动征集的义工包括:收集并分类整理各个教室的订单、清点帐目;清洗装午餐的盒子、根据各个教室的订购情况整理并将午餐分发到教室等。

除了家长参与做义工外,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做义工,例如“牛奶计划”:

家长可以给学生订午餐新鲜牛奶,有可自愿选择几种不同的口味和规格。征集的义工负责收集、整理订单、清点帐目,制作牛奶领取卡片(学生凭卡片每天午餐时到大厅去领牛奶)。牛奶公司送奶到学校后,做义工的家长也负责把牛奶保存到冰箱中,并且在大厅中协助高年级的学生义工给订购的学生分发牛奶。从学校的这个牛奶计划定牛奶,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很新鲜,费用也比在超市购买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家长的义工应该说对降低成本会有些作用吧。

学校经常组织的募捐活动也是需要家长和高年级学生做义工开展的。

募捐活动一般由家长委员会(PAC)组织,例如学生家里有穿不了或多余的衣服、图书或其他物品,拿到学校捐献,募捐服务小组成员就是由家长和高年级学生担任义工,负责登记、整理、消毒以及义卖。义卖所得款项由PAC支配,用于给学校购买各种器材,或者支持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学校每年花钱都聘请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员到学校教学生或者送学生到专业场所去训练,比如足球、网球、瑜伽等,每项活动一般是在体育课时间上,持续1-2周(每周3堂体育课),从每个学生收取成本费用,而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家长提出来或者没有给学生带足费用,其余全部由PAC支付。

在加拿大,这类活动很多,都是PAC组织的,家长和高年级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义工。除PAC需要家长做各种各样的义工外,还有学校的运动会,参观旅游活动,都是征集义工来协助老师,参加义工的家长可以带家里的小孩子一起去,有专门人员(也是义工了)陪孩子玩,只要孩子不是特别小,家长可以放心做事。

义工是北美社会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各种大型活动都能见到义工的身影。孩子们到了一定年级,做够一定时间的义工是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高年级协助低年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都非常普遍。在高考录取中,义工表现及感受也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录取指标。

篇12:做义工的感想

——义工的感想

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影,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异样的青春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靠自己争取。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也许我们每天都在为丰富和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而不懈努力,为了考上理想大学的研究生而废寝忘食,但是,在庸庸碌碌中我们不该忽略了属于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现在“雷锋”已经不在了,理想社会也在不断地经受现实的冲击,但我们不能放弃曾经拥有同样信念的他和她,我们须坚信:聚沙可成塔,坚信积水可成河,只用将那神奇的力量凝聚起来,传播开去,青春才能在这忧伤和难忘中演义梦想,在梦想中铸造辉煌。

为了响应学校老师的号召,也为了实现心中那小小的梦想,我们网络c081班的同学向学院提出申请,打扫机房。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我们的实验和别的学院有所不同,也许这也是我们IT人员的魅力所在吧!看着一台台精致的电脑,我们心中泛起涟漪,因为它将是助我们登上武林盟主宝座的尚方宝剑。所以,当班长告诉我们申请成功时,我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那是一个周五,我们在干完活之前还在机房做c#实验,其实每一次做完实验我们都匆匆离开,把剩下的事交给机房的老师处理,虽然心中难免有点不忍,但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今天,终于有机会实践一下这项工作,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

工作之前,班长分配任务,具体到每一个人。我们信誓旦旦,放出“豪言”:要把这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绝不和宿舍一样(大多数的宿舍都比较乱)。机房的老师也说了一些注意事项:不能拿湿布擦,不能随便扯那些线等等。

接着,班长一声令下:开工了!我们义务小分队的工作就此拉开帷幕。

也许80后的我们被认为是叛逆和另类的一代,我们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被誉为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但是,我们有思想有憧憬。对待工作,我们一丝不苟;对待朋友,我们坦诚相待。看着事后的照片,我们朝气蓬勃,活泼可爱,还有谁敢说我们弱不禁风,承受不了困难和挫折!

无论有没有负责人在场,我们都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我们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子,我们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一直都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收获了多少,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义工,顾名思义,就不计报酬的。而我们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享受的快乐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如果仅仅将其中的意义等价于实物所得加利润分红,则无数楷模为事业呕心沥血的行为便无从解释了。因为那来自精神回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就感”、“荣誉心”赐予人力量和信心是无价的!

当手指触碰着键盘上的每一个键,当我的额头不小心接触到显示器的边沿,我的心都会小小的触动一下。回想以前,每一次来到这里,我们都是直接打开电脑,然后学习,因为完成学习任务是重中之重,但粗心的我们却没有发现,键盘里早已积累了厚厚的尘土,显示器也模糊不清了。因为在我们看来,他真的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朋友!举一个例子:因为专业需要,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笔记本或者是台式机子,但若你问有没有一个脏的程度可以和这里相“媲美”?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没有!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小心翼翼,而来到这里,却开始“大展拳脚”,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义务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早日摒弃那些错误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我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也因为这小小的活动,我感触很深:首先,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也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

其次,也让我们明白了义务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最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义务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机房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这凝聚了我们的无尽心血。

最重要的是:义务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不仅义务劳动如此,学习亦如此,同时工作也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告诉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需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本着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准则,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上一篇:11.华兴小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财务助理专业求职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