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如虹

2024-05-15

人生可如虹(共5篇)

篇1:人生可如虹

人生可如虹

天下万物,最美总在一瞬间;世间万事,动心只在转眼中。

瞬间,眨眼的工夫。眨眼时虽短,“最美”、“动心”却能长存人心间。如,“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最美基层干部”等,不仅口口相传,而且笔笔作传。口传的是感人行为,笔传的是动人精神。感人行为如风云之色,动人精神似珠玉之声。此色此声,使人深感,人生无论性别,无论岗位,都可出彩,都可放光,一句话,都可如虹。

虹,天地之骄子,阳光之天使。虹,上可承天光,下可接地气。说人生可如虹,是说人的一生,无论长短,在其生命的过程中,都可如虹那般,有绚丽夺目之美姿;都可似虹那样,有清新爽神之美韵。尽管这美姿美韵也会如虹那样,在时空上具有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不确定性,使人生之虹更迷人、更动人。

人生可如虹,美姿美韵固然妙,更妙的,在于人生之虹同自然之虹一样,全然出于无意,成于多彩,源于细微。

出于无意。虹,无论是生于雨后的平原上,或是成于悬崖的瀑布边,从来无心插柳柳成荫,绝非有意栽花令花开。这种无意,体现的是生命本然,彰显的是心灵自然。这种本然,无斧凿之痕;如此自然,有天然之工。正因为如此,美姿,让生活更美;美韵,让精神更亮;美姿美韵之光,让当下暖融融,使未来亮堂堂。

成于多彩。虹,从来不是一种色调。单色不成虹,个色不是虹。惟赤橙黄绿青蓝紫,才成其为虹。虹的这种多彩,颇如人的日常生活,酸甜苦辣样样有,阴晴圆缺条条在。这样的生活,既有烟云日月之伟观,又有雷霆风雨之奇变。这种多彩,让人梦萦;这种生活,让人踏实。

源于细微。虹,别看既有江河停蓄之壮观,又有日星光辉之腾光,还有秋日气爽之神韵,却源于极其细微的水珠。这些水珠,细到人抓不到,微到人看不清。但正是这细微之物,拉起手来有波澜,阳光一照呈灿烂,让人抬头能见美姿,低头可思神韵,用滴水之微折射阳光的正能量。

人生可如虹,人生可成虹。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年仅15岁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呈现出一道惊天地、泣鬼神的横空之虹。在火热的建设时期,年仅22岁的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呈现出一道暖人心、飘芬芳的绚丽之虹。在波澜壮阔的新时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等,汇集成了一道又一道最亮丽、最感人的惊世之虹。这些“虹”,不分年代,同为“最美”;不论岗位,同为追“梦”。正因为他们有“梦”,关键时刻,能站得出;危急关头,能冲得上。不仅气贯长虹,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一道摄人心魄的彩虹。

你的人生,同样可如虹。

篇2:人生可如虹

人生,如同一道彩虹。彩虹是怎样的?彩虹停留在天空之上,云朵之间,但它只会停留那么短暂的几十甚至十分钟而已,可是,它的绚丽多彩,它的美丽动人,却不会泯灭。我们人,这一生,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的人生如同虹一般绚烂,那样的人生,才是不会留任何遗憾,不会留任何难过,不会留任何留念,更不会留任何的悲凉。

人一出生,或许,已是不同的两个极端。有人一出生便黄袍加身,享尽荣华;而有人一出生便一清二白,穷苦不堪。不过,即使起跑线不一样,依然可以逆转,好比李天一,所谓的天才,最后,只能在监狱里默默哀伤;莫言,他从小就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两者一对比,你会发现,人生,不由你的身世背景所决定,你的人生,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虹就是如此,由那些平常的光创造了绚烂。

人生,就应该过得如虹一般,虽然短暂,但留下的绚烂,永不泯灭!

在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经济繁荣,生活在其中的人总会这样想: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又该去做些什么?

我是谁?这个问题让我们探寻了无比之久,其实何须纠结,只要知道,我就是我,谁也无法代替我,谁也无法成为我,我有自己独到的能力和价值;那么,我又来自何方?我就来自创造;我又该去做什么?我该做的,就是用自己独到的能力和价值,让来自创造的我,再塑造出绚烂的人生出来!人,就该让自己的一生处在奉献绚烂中,如虹一般!

知道自己的一切,那么,就该行动,但,人生不止一次绚烂,自己要不断创造。那么就要给予自己不同的目标。试着,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你想要的绚烂的画面是怎样的,我暂时称之为心智模式图。心智模式图的内容,就是我们要去创造的绚烂。

创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心怀希望,并且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创造出想要的绚烂。

人生若没有了希望,就如同彩虹没有太阳赠予的光芒,只会黯淡无光;如同鱼儿没有了水的滋养,只会生机无存。彩虹依靠太阳发光,人生依靠希望发亮。希望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信心,充满憧憬,充满力量,想要绽放光彩,展示绚烂,就要让自己怀着希望。虹有太阳为依靠,人生有希望为支柱,虹似人生,人生如虹。

虹有它的依靠,但贵在它的坚持。每次下完雨,它总会出来,展现自己的绚烂,并且一直坚持在那里,直到生命的尽头。何况一直坚持,连人都难以做到!有人会说,彩虹哪里有生命了?不要忘了,创造了价值,已是生命了。有人一生碌碌无为,苟延残喘着生活,没创造任何价值,在别人眼中,都算不上半个生命!

没有希望的人生,是惨淡的;没有坚持的人生,是死沉的;两者都不拥用的人生,只能用死到临头来形容了。希望和坚持,两者缺一不可,彩虹就是那样的!因为希望与坚持,让我们拥有自信,毅力,耐心等等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创造绚烂的条件。

当然,在创造绚烂的同时,我们总会必不可少地遇到各种麻烦事和闹心的人,这个时候,要努力,要想想自己的那幅心智模式图,为了那心中想要的绚烂,更要坚持下去;这个时候,最可以做的,就是心怀希望,给予自己希望,总会让自己找到自信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毕竟人生,是拿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与绚烂的,并不是让自己沉浸于没完没了的苦痛与烦恼当中。就比如彩虹在绽放光芒的同时,被一朵或一团云遮住了,被遮住光芒的彩虹,依然高挂在天空之中,云会飘走,但彩虹,依旧坚持在那里,它不会放弃,结果可以再次展现迷人的色彩。所以,不要害怕任何云会遮住自己的光芒四射。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应抱怨太多,而是要去创造绚烂。

我想说,创造绚烂不等于及时享乐。在享受各种乐的同时,也许你会有所错觉,感到自己无比幸福与开心,认为这就是自己要的绚烂。其实这种想法是糊涂的,不信你找个机会抬头看下彩虹,它会告诉你什么叫做奉献,彩虹会让我们感到它的真切光芒,让我们沉浸在它的奉献当中,直到它消失。创造绚烂,也就是创造出价值,能为大家,为社会,为人类而奉献。自己有多少价值,就应当奉献,如同虹一般地无余力地奉献,直到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

其次,创造绚烂也不等于践踏别人的创造。创造,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你创造出来的与他(她)所创造的,地位都是一样的。可能看上去你创造的无比绚烂,他(她)的就不堪入目,但不要忘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起眼的,有时候是致命的玩意儿!

人生,就要过得如同彩虹一般。

篇3:浩气如虹 壮丽人生

这就是他,一位95岁高龄,享受兵团级领导待遇的老将军——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王茂全,一位以无私无畏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人。

机枪掩护大渡河勇士

1911年,王茂全出生于江西吉安县。出身贫寒的他于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战场上,开始他用过梭镖、猎枪打击敌人,后来手中的武器换成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机枪,他也从战士、班长,提升为排长。长征时,身为排长的他扛着机枪上路,带领全排冲锋陷阵,为部队扫清道路。

王老的思绪回到了当年强渡大渡河时的惊险场面。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又一道咆哮震天的激流大渡河拦住去路。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前堵后追,扬言让共军插翅难飞,成为“石达开第二”。红军战士不信邪,冒雨强行军,夺下安顺场渡口,找到了敌驻军留作交通用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其它船都被敌人破坏或拉到河北岸去了)。红军组织突击队渡河,17勇士每人挎着冲锋枪、手持大刀、身揣五六枚手榴弹,和船工们奋勇跳上船,劈波斩浪向对岸驶去。

王老将军说,这时候,我们的迫击炮和重机枪都进入阵地,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对岸敌人的据点。当敌人向渡船开火时,杨得志团长一声令下:“打!”随着“通通”两声炮响,敌人的碉堡顷刻间被炸飞了。

王茂全和其他射手手中的机枪一阵怒吼,“嗒、嗒、嗒”“嗒、嗒、嗒”,密集的弹雨倾泻到敌人头顶。渡船在惊涛骇浪和敌人枪炮弹雨激起的水花中晃荡起伏艰难行进。眼看渡船快要靠岸,一股敌人突然从掩体里冲了出来,企图拦截渡河勇士。杨得志团长急得连声大喊:“狠狠地给我打!”王茂全和机枪手们都急红了眼,瞄准敌人“嗒、嗒、嗒”,一排又一排子弹扫向敌群,敌人被打得东倒西歪、狼狈逃窜,机枪又跟踪延伸射击。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渡船终于靠岸,勇士们飞也似地冲上岸,端着冲锋枪猛打横扫敌人,甩出的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以英勇无比的气势占领了敌人的工事。接着又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控制了渡口。渡船很快返回,一船又一船地穿越滚滚波涛,把红军战士送到对岸。

但是,毕竟小小渡船难于在短时间内把数万名红军渡过去。要架浮桥又因水深流急,无法成功。于是,毛泽东等急令先遣部队夺取泸定桥。从安顺场到泸定桥300多华里。红军战士凭一双“飞毛腿”,和对岸增援守桥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比赛,以超高速,抢先到达泸定桥头。这时,在奔腾咆哮的江面上,泸定桥只剩下13根碗口粗的铁索,桥板全被敌人毁了。但红军都是钢铁汉,再险再难也挡不住。我22名英雄的突击手冒着敌人的密集枪弹,手攀桥栏、脚踩铁索向对岸冲去。接近桥头时,敌人又燃烧起熊熊大火,突击队员们奋不顾身地冲过火障,同敌人厮杀,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红军控制了泸定桥,一举夺下泸定城。

王老将军回忆起这些,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他说:先头部队夺下泸定桥后,他和机枪排的战友们赶紧到附近村庄动员老百姓捐门板。老百姓都伸出大拇指,称赞红军了不得,乐意把门板献出来。他们每人背着一块木门板,没背门板的就一块块往前传递,在铁索桥上抢铺桥板。中央红军的大部队,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都从泸定桥上通过。

天险大渡河没能阻止红军长征的脚步,蒋介石妄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破灭了!

能征善战敢碰硬

扬我军威敌胆寒

敢于挑战天险、挑战强敌,是人民军队的天性,也是王茂全的鲜明个性。

众所周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军事原则。而王茂全和战友们却创造了以一个团的兵力,歼灭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一个团的辉煌战绩。

那是在解放战争中,王茂全所在团刚打了个胜仗,打扫完战场,得知敌人又蠢蠢欲动。“赶快派人查明敌人动向!”团长王茂全向侦察连连长下达了命令。

根据侦察情况分析,敌人耍诡计,必然要穿过一座山头。“好!来个拦路打虎,将计就计。”王茂全和团里其他领导交换了一下意见,果断决定在山上设下埋伏。他立即带领全团摸黑强行军,赶到敌人前面,在山头上悄悄地布置好埋伏。当敌人大摇大摆地进到山坳时,王茂全有力地挥动一下拳头,大喊一声:“打!”顷刻间,山头上机枪、步枪一齐怒吼,一枚枚手榴弹在敌人头顶上炸开了花。“冲呀!杀呀!”“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突如其来的枪弹声、喊杀声,使敌阵一片混乱。尽管敌指挥官一再喊叫:“顶住!顶住!”但哪能抵住如同下山猛虎的解放军。敌人胡乱地放了一阵枪,解放军就冲到了跟前,只好乖乖地举起手来当了俘虏。一清点,一共抓来俘虏1000余人,愿留下的就当了解放军。他这个团补充了数百人。

谈起这次战斗,王老将军很是得意洋洋。他说,被消灭的敌人的这个团一色美式装备,我们缴获的轻重机枪就有30多挺,迫击炮、60炮30多门。这样,他们这个团一夜之间就成了“暴发户”,在晋察冀野战军中成了最先用美式装备武装的一个建制团。武器精良、威风凛凛,很是让人羡慕。

在解放太原时,“运输大队长”奉送的这些美式装备大显威力。这时候,王茂全已升任副旅长,他率部参加战斗从东面攻城,让几十挺机枪“嗒、嗒、嗒”一齐瞄准城墙,压住敌人的火力,突击队员冒着纷飞的弹雨,架云梯飞登城墙,与兄弟部队一道突破“固若金汤”的防线,结束了号称“土皇帝”的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反动统治。

雄纠纠,跨过鸭绿江;气昂昂,痛打野心狼。提起抗美援朝作战,也让王老激动不已。

1950年10月初,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应朝鲜政府的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赴朝参战。

王茂全所在军首批入朝。时任副师长的他奉命到北京接受任务后,又坐上铁路压道车赶到丹东,为部队打前站。他妻子从外地回来,部队都“失踪”了,一个月后才知道是出国到朝鲜作战了。

王茂全所部与其他部队一跨过鸭绿江,就如锐利尖刀插向敌阵,把敌军打退几十里。在云山,激战7天7夜。那时正值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山下送上去的馒头成了冰疙瘩,手脚冻僵了,枪也冻哑了。王老说,他们和敌人交手时,没想到枪栓拉不开、打不响,对方也一样。你瞪我,我看你,愣了好一會儿。等想到身上还有手榴弹,还可以拼刺刀,我们步枪的刺刀长,敌人胆战心惊、更怕肉搏战,这一愣神的工夫,美军就逃跑了。王茂全率部追击,边打边追,一气推进数十里。

王老将军带着自豪的语气说,我们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战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戳穿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纸老虎的原形。

洪水泛滥津城告急

喝令狂涛奔泻入海

1963年汛期,天津地区连日瓢泼大雨,子牙河、海河洪峰节节狂升,天津市最大的百货大楼水深没膝,不少大街小巷都能行船。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穿越这里的津浦线,是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洪水肆虐,国家财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急时刻,王茂全接到一个极其严厉的命令:令你担任总指挥,速带5个团抢险,一定要保住天津,保住津浦铁路,完成不好,提头来见!

电话是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打来的,和平年代下这样的死命令实属罕见。当时,王茂全担任师长,部队就驻在天津。这些日子他组织部队严抓防洪,对天津市的汛情格外关注。国家在期待,人民在呼唤,王茂全抖擞精神,像过去指挥战斗一样挺身抗洪抢险的最前沿。

大雨如注,下个不停。他冒雨登上机帆船在洪峰中穿梭,查看水情。沿途看到一幢幢建筑物被淹,房倒屋塌,老百姓无处安身,心里很不是滋味。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尽快清除水患。

抢险的团队风风火火地上来了,救灾物资也运来了。堤上搭起了帐篷,指挥部就设在帐篷里。王茂全让参谋人员和气象部门密切联系,注意天气预报。但老天不随人意,当天大雨,第二天大雨,第三天还是大雨,水位暴升,大大超过了警戒线。因天津市地势低洼,水患系连降暴雨所致,惟有泄洪才能排除险情。于是,他又一次次同指挥部的同志登上高大建筑物,察看地势、地形,看哪段水情最危急。经过周密勘察、过细的研究,指挥部决定了泄洪方案。

为使泄洪达到最佳效果并确保人员安全,王茂全在大堤上亲自选择泄洪口的位置,每个点都安装几十吨炸药。爆破决堤的时刻到了,他一声令下,随着“轰隆、轰隆”的巨响,大堤炸开了缺口,滚滚洪水似脱缰野马奔泻而下。一连炸了2天,坚固的长堤被炸开几十个口子,洪水乖乖地按照他们的预想流入大海。天津市化险为夷,津浦铁路免遭水淹,列车穿梭如常。

一场与洪水较量的战斗结束了,记者们拥来采访,端起相机“卡嚓、卡嚓”抢镜头,对他们宁肯自己吃尽千般苦,也要确保百姓平安的品格倍加赞赏。

王老将军说,抗洪抢险时他与部队官兵在大堤的帐篷里住了一个多星期,食不甘味,夜不安眠。饿了啃点干粮,吃点冷馒头,渴了喝几口经过过滤的洪水。成天提心吊胆,至多只能睡个囫囵觉。由于四面环水,蛇都溜到大堤上,到处是一团团、一堆堆的,简直成了蛇的世界。为防止蛇爬到床上,他们在四周撒上六六六粉,但还是有条蛇爬到他的茶缸里,有几个同志还被蛇咬伤。

回溯难忘的经历,王老将军深情道:在战争岁月为保护群众不惜牺牲,在和平年代抢险救灾吃点苦受点累是人民军队的本分。

吃尽苦中苦更觉今朝甜

含笑度晚年晚霞分外艳

有着漫长军旅生涯、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王茂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真是位幸存者。

战斗中,王老曾5次负伤。他指着头上、手上、腿上留下的一处处伤疤,动情地说: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这条命也是战友的鲜血换来的。

艰苦卓绝的年代,王茂全经受的苦难数不胜数。万里长征过草地,那是最艰难的一段。茫茫草地荒无人烟,出发前每人只发一二斤青稞粉,却是一个星期的定量。饥饿难忍,只好吃野菜、野蒜。野菜挖光了,就拔野菜根,放到嘴里嚼,甚至吃令人作呕的“回龙粮”。沿途他看到别人排出的大便中有整粒的青稞没有消化,就把它抠出来,放进“粮袋”里当宝贝,饥肠辘辘时,就拿出几粒,在手中搓一搓放到嘴里,再让它为革命作贡献。王老说,那时,我们心里都有个信念,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要走出草地。

但是,跋涉到最后一天时,沼泽地里冰凉刺骨的水把王茂全的腿冻坏了。尽管战友们不让他扛机枪,他还是挪不动步子。他挣扎着以顽强的毅力,艰难地往外爬。这时候,幸好营长上来了,把他扶上了骡子。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享受到胜利果实,并且健健康康地活到今天更是难得。”王老将军感慨道。

正因如此,王老十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的夫人周国辉也已85岁,是抗战时投身延安的一位老八路。他俩1944年结婚,志同道合、和睦美满。他们在笔者面前亮出一张“婚纱照”,“你看,时尚吧!”老两口笑道:那是2004年他俩结婚60周年的日子,为了作个纪念,老夫人披上婚纱,平日穿着随便的王老将军也西装革履,“卡嚓”一声,拍下了“钻石婚纱”照。他俩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老了,赶一回时尚,乐呵乐呵。

吃盡苦中苦,珍爱今朝甜。老将军前几年还在院子里栽花、种菜,现在还坚持每天在院内散步。他心情舒畅,充满幸福感、欣慰感。他说,现在党中央重视发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这非常好。改革开放生活好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魂不能忘。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篇4:更无玉女可如卿

缘起文工团

一青出身于经济宽裕的回族家庭。父亲是爱国民主人士武铁肩。新四军一东进,他就参加了革命。先后任来(安)六(合)边区竹镇市市长、来六边区参议长。

1945年,深受父亲影响的一青,在淮南中学学习期间就接受了党组织的教育。当年7月,她摆脱传统习俗的束缚,毅然参加了革命。1946年7月,内战爆发,她撤退至华中建设大学。而彼时的我也考进了华中建大,与她同在一个班学习。

那时,她是个清纯、秀丽的姑娘。1947年2月,华中建设大学大部分学员支援前线,我们班有十多人分配到医院工作,我当护理员。她分到伙房,担任上士(相当于会计、保管员,协助事务长工作)。

一次,她对民伕以清脆的嗓音讲话:“我们要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抢救重伤员,不能开小差,战士们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连命都舍了,难道大家吃点苦都不行吗?如发现是敌军的伤员,也要抬着他们送到医疗站,不能把他们扔到河里去,因为他们也是受苦的弟兄。”恰好我经过,听了她的讲话后,觉得这个姑娘挺能做思想工作呢。

1947年8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医院成立文工队,把我和一青都調去当了队员。我俩的情缘便是从京剧《小放牛》开始的。

剧中,她演村姑,我演牧童。多次演出后,我们有了朦胧的感觉,后来产生了爱情。有次晚饭后的谈话中,她单刀直入,“你年纪轻轻怎么学会抽烟呢?”“这有什么关系,抽烟的人多着呢!”我不以为然。“当然有关系。”接着,她就讲述抽烟的危害,特别强调了抽烟时形象难看,“有一种痞性。”我听完她的话,考虑很久,从口袋里掏出剩下的三四支烟,以及一包烟叶,用力扔在地上:“不抽了,坚决不抽,永远不抽了。”她当时不相信,问我:“你能做到不抽吗?”我回答说:“你看吧,今后如果我再吸一口烟,就是对你爱情的不忠。”

此后,我确实戒了烟,我和她也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1952年7月1日,组织上批准我们结婚。从此我们生活在一起近60年。

能文能武女中隽秀

在不同的岗位上,一青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业绩。

1949年冬,她调到华东军区后勤政治部文化部工作,对文艺创作有了兴趣,收集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厚厚一大本。

她到工厂深入生活,去工人家进行访问,积累了不少素材。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由她填词、文化部武彤夫作曲的多首歌曲。其中以《医务模范何永福》、《强盗头子杜鲁门》较为有名。

此外,一青还写就了《学习模范夏文祥》、《仓库工作模范曹方臣》等报告文学。在审读基层送来的剧作时,她又写了《漫谈连队剧本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等评论文章,展现了她的评论才能。

1952年秋,她调到后勤速成小学任俱乐部主任,又把后勤速小的俱乐部工作搞得生机勃勃。时任后勤速小的邹志道校长称赞她,“武一青到哪里,俱乐部工作就红火到哪里!”

1954年,一青转业到某部门任工会主席。那时研究所及试制工厂共有数千人。她深入基层与一线人员个别交谈,了解情况。她的记忆力特好,竟能叫出一半以上工人的姓名。谁家生活困难,本人还没提出,她已经主动给予解决。工人们亲切地说,武主席做工作做到工人的家里、心里。

同时,不会打篮球的一青积极聆听同志意见,组织了男女篮球队,结果两支球队都夺得南京市的冠军。后来,有位工人去世后,四个子女上不起学。一青提议创办一所工人子弟小学,得到党委的同意。经过一青的精心筹办,子弟小学1960年开始招生,后来发展为南京市古平岗小学。

新时期到来后,一青先是任某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后任所党委宣传科科长。当办公室负责人时,所属单位有上百人,但她统筹兼顾,区分缓急,忙而不乱。她主管全所宣传工作,起草的材料,常被所领导赞许,几乎一字不改地采用。

超凡母亲保子安

一青富有现代意识,但她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我们婚后育有二子二女。1958年前,我在部队,回家机会较少;1958年我转业到地方后,因忙于工作和学习,也是半个月才回一次家。子女们的学习,都是她一手抓。她不仅抓孩子们的智,更着重抓孩子们的德。四个孩子并没有因为我们生活波动而受影响,后来都进了大学,两个还读了研究生。

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分在工厂当工人。一青谆谆教育女儿要搞好本职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向师傅好好学习。进厂第五个年头,北京某大学到南京招生,大女儿因表现较好而受到车间、厂部的推荐,经面试合格后被该校录取。此外,她除了勉励小女儿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外,更教育她以立身为本,谦虚诚信,培养她不骄矜、不张扬的品性。小女儿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其后她获部省级奖六项,还被评为江苏省十佳青年,其课程被授予国家精品课程。

如今大女儿是国家某机关司级干部,大儿子是国家某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导;小儿子是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小女儿是某高校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了教育子女,一青对理家也很有一套。我每个月要拿出三分之二的工资支持三弟、大妹上大学,小妹、小弟上中学,还要给母亲寄生活费。作为嫂嫂,她从未说过半句闲话。对我,一青更是没话说。无论是我在1946年~1950年间搞的文艺创作,还是对自1951年至今的文学研究和评论,都采取全力支持的态度。

1990年,一青患肿瘤,动了手术。之后,她服用中药,练气功,充满信心地与癌症作斗争。

八年过去了,一青平安无事。医生说是奇迹,我则认为是她对治病自有主见,而又持乐观主义的结果。2006年后,她又因肝硬化而得了肝性脑病,脑梗、胃部大出血而由医院两次发出病危通知书。结果她都挺了过来。

事实上,她在家一天也没有闲着,除操劳家务、参加离休干部集体活动外,还认真撰写革命回忆录。这些内容发表后,受到普遍好评,大家认为史料珍贵,史实详瞻,感情真切,文笔老到,给后人留下了真实、可靠、有用的资讯,是不可多得的老干部革命回忆录。

著名作家、《柳堡的故事》作者石言有一首诗:“多有愚夫不及我,更无玉女可如卿。”表达了他对夫人于金芬的尊敬和挚爱。我想在这里借用这句诗来形容一青,也是恰当的。这样的好母亲好妻子好同志,她不仅永远活在我和家人的心里;一切了解和熟悉她的人也会长久地忆念她。

篇5:“衣衣不舍”便能“衣可如新”

说起“衣服”这个话题,女人可以谈流行元素,业界可以谈新品发布,熟人见面可以拿穿着客套寒暄拉近距离,生人相遇可以拿打扮揣度判断保持分寸。作为环保领域的从业者,我今天想说说“废旧衣物”的事儿。起因是在“学习粉丝团”看到一条微博,转发“二手夜市衣物部分来自太平间20元可买一身”的《广州日报》报道。看到这样的消息,网友第一感觉基本都是很恐怖很恶心,废旧衣物进入这样的回收利用渠道,实在是不卫生、不道德的作为,废旧衣物的规范回收利用真应当好好抓抓了!

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有无相生,取舍之间,每个人都在不断拥有和丢弃着旧衣。可是又有谁会想到,你在告别过往,抹去记忆,却在给世界消耗资源,制造垃圾?

废旧衣物也是“资源”?

是的,废旧衣物是资源,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4130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约六成。其中,服装年产量达285亿件之多。这意味着,每年对于纺织品的生产原料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和不可再生资源——石化产品的消耗非常巨大,而大部分纺织品在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废旧纺织品被处理掉。2010年,棉价飙升到了3万元/吨,而这一年仅仅上海市居民家庭产生的废旧衣服就达到10多万吨。

比起舌尖上的“浪费”,衣服的浪费更加惊人!因此,旧衣物的再生利用,应有巨大的资源节约空间。

回收利用废旧衣物的好处,专家总结有这么几条:一是节约资源。一亩地产棉花80公斤,每利用一公斤废旧衣服再生纤维等于节约用地8.33平方米,可减少劳力、化肥、农药和物流费用的投入。一吨石油可生产涤纶、尼龙等化纤原料800公斤,利用废旧化纤织物加工成再生粒子原料,不仅可节约石油,还可节约其他化工原料的投入。二是节约能源。使用废旧衣物纤维生产棉纱可节约20%的能源;生产无纺布可节约35%的能源。三是保护环境。废旧衣物再生利用循环工序过程中,能做到无废水、无废气、无废渣,对保护环境有利。

变废为宝有什么招?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旧服装都是旧物流通中的重要角色。“老大穿了老二穿”的勤俭节约持家传统让旧衣在家中孩子间传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民俗,让旧衣在亲友邻居间传递;“为灾区送温暖”的爱心召唤,让旧衣完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里送寒衣的使命;今天,更有奇思妙想让旧衣华丽变身。

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国外早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开发。1979年,美国一家造纸公司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出了优质的造币用纸,研发了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新技术。日本更是制造了“一片由旧衣服制成的毛毡被送入五十米长的生产线,当它在生产线另一头出现时,已经变成了一块坚硬的类木质板”的奇迹。

在发达先进高科技引领下,旧衣的作用价值已不再停留在“再设计”和“再销售(二手市场)”等从消费到消费的简单循环层面上。虽然旧衣的再设计成为了一种时尚,二手市场也曾经热闹一时。纤维化等再生技术的产业大循环,成为对于旧衣回收利用的更为经济环保的出路。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曾描述,未来5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左右为再生纤维。

衣襟还“箱”如何行动?

在网络上采集到这些信息:

——2008年4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提议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日前,新设计的、用废旧衣物做成的卡通动物造型废旧衣物收集箱——棕熊“强强”和熊猫“壮壮”出现在浦东新区东方城市花园内。新设立的旧衣回收箱对各式衣物来者不拒。在箱体一侧张贴的旧衣回收流程图上可以发现,无论新旧,这些衣服都有去处:经过消毒清理,符合捐赠条件的转给民政部门用于救助帮困;其余则根据各自材质,分别经纤维化加工处理成棉纱原料、化工原料或无纺布。

——“优衣库将要回收旧衣物了!”昨天,这一消息吸引了不少白领的目光。优衣库透露,2013年3月1日起将首次全面推出商品回收再利用,届时所有门店都会开展这一活动。“只要是优衣库销售的商品,都可以送到门店回收处。”

——据Feijiu网(原中国废旧物资网)2015年5月27日消息,杭州市城管委根据市民需求,在市区已设“熊猫桶”总数达1000余个,每个桶每月可回收100公斤废旧衣物。旧衣物回收后,工作人员会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消毒,开展二次循环利用,其中70%左右进行二次分解和利用,制作成抹布、拖把、保温材料等;30%左右品质相对较好的,由回收公司与杭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对接,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下一步,杭州市城管委将在十城区范围内,确保在每个小区设置1个废旧衣物回收桶(熊猫桶),倡导广大市民群众从源头减量,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从政府到企业,环保意识理念都在提升,回收利用的平台也在搭建。那么我们消费者可以做些什么呢?抛个砖,大家一起想想吧!

捐赠。注意公益慈善组织的活动,把旧衣送给需要的人吧。

交换。在社区邻里节和二手论坛,送给下一个喜欢这件衣服的人吧。

改造。动动脑,动动手,让旧衣变成一件艺术品吧。

正确投放。社区分类垃圾桶里有个“蓝桶”是可回收物桶,让旧衣服回家吧。

(责任编辑:赵静)

上一篇:优秀范文点评下一篇:gsp配送中心运输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