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

2024-05-10

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精选6篇)

篇1: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

转变服务理念 办好老年大学

沐川县老年人大学 何新

(何新、男、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老年人大学校长、***、359042247@qq.com)

老年人大学是老年人学习活动的专门场所,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老年人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是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展示精神风貌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办好新形势下的老年人大学,就要创新办学理念,改进办学方法,重点是做好各项服务,使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年人学习的校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家园,成为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

一是要做好理念服务。老年人多数离开工作岗位较久,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部分理念相对滞后。为此,学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要通过教学、活动、集会等途径,为老年学员提供新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社会活动、生活消费、医疗健康等方面的理念服务,在社会的新形势下,使之思想上跟上、心理上接受、活动上参与,才能思想常新、青春永驻、健康长寿。

二是要做好教学服务。要根据老年学员的爱好,开设学员们喜欢的专业,让他们自愿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学习。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安排好专业教师,组织好班级,提供好场地和教学器材。搞好教学管理,积极探索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让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的知识学园、精神乐园。

三是要做好活动服务。学校要组织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为他们服务。组织学员参加大型庆祝活动,选送一些歌曲、舞蹈等节目参与表演,体现老年人的风采。带领全体学员到就近农家乐开展接鼓传花、唱歌跳舞、棋牌乐等活动,给全体学员提供了互相学习,相互了解的平台,培养学员们热爱学校,团结和谐的意识。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城乡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管理,文化三下乡、敬老爱老、献爱心等活动。

四是要做好后勤服务。学校要全力筹措办学经费,通过政府划拨、社会捐资、个人交费三个一点的办法,筹措好办学经费,开支上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每学期要添置更新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平时要为老年人做好照明、饮水、通讯、安保等方面的服务。

2013年6月6日

沐川县老年人大学校长 何新

电子邮箱:359042247@qq.com

联系电话:***

篇2: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大学之一,历经800多年而不衰。在我国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时,深入研究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对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

探讨。

一、大学是什么

和中世纪最早的大学一样,牛津大学不是创建的,而是逐渐形成的。早在1096年,在牛津就开始有学者从事学术和教学活动,但这种学术活动时断时续,1167年后才迅速发展起来。是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同法国国王发生争吵,便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召回,并禁止英国学者和学生去巴黎大学讲学或求学。一些著名学者来到牛津,牛津便逐渐发展成为中世纪的大学(studium generale),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牛津大学的教学活动涉及文科、罗马法和教会法、神学和医学,成为一所探索当时的普遍学问的场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牛津大学有了由大主教任命的牛津学长(magister scolarum Oxonie),管理大学事务。在1214—1216年间,杰弗瑞·卢西(Goeffrey Lucy)被任命为牛津大学校长(Cancellarius Oxonie),牛津也开始被称为universitas,这标志着牛津大学在1216年前是由学者组成的团体。至此,牛津大学作为一所学术机构,便具备了中世纪大学的两个涵义: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由学者组成的社团。时至今日,这种理念仍然影响着牛津大学,成为牛津大学理念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一部分。泰德·塔玻等学者指出:“牛桥(Oxbridge)信念体系中最持久、最有影响力的信念是,大学是自我管理的学者社团。”

到14世纪中期,牛津大学已超越其他大学成为最著名的学府,并受到教皇、国王和哲人们的称赞。在文艺复兴时期,牛津大学作为英国的思想、学术中心,在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英语文学的发展和英语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能找到的中英文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关近代牛津大学办学理念的直接资料。牛津大学的校徽上写着“Dominusilluminatio mea”[主照亮(启发)我],彰显出中世纪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但大学毕竟是探索学问(知识和真理)的场所。在19世纪中叶,牛津大学兴起了有关大学理念的讨论,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便是约翰·亨利·纽曼。纽曼在1816年12月进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担任教师,后来担任大学教会牧师,参与发起过著名的牛津运动,在牛津大学学习和工作近30年的时间。1852年,纽曼当选为都柏林新成立的天主教大学校长,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大学理念的演讲。纽曼的基本大学理念是: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纽曼的大学理念实际就是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牛津大学史学者谢尔顿·罗斯布莱特指出:“纽曼的大学理念,既是英国的大学理念,也是牛津的大学理念。但是,由于纽曼时代存在着几种相互对立的牛津大学理念,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大学理念这个共同关心的主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如果说纽曼关于牛津大学的理念是对他19世纪20年代学院生活的回忆,也许更准确些。”其实,早在19世纪初,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爱德华·塔汉姆(Edward Tatham)就提出。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学府”(a seat of universal learning),大学也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a place of universal teaching),并认为传授普遍知识是大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职责。塔汉姆的这种理念在19世纪上半叶在牛津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纽曼的大学理念实际是19世纪中期以前在牛津大学占主导地位的理念。

19世纪中叶,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的旗手不满于牛津大学的自由教育传统,倡导大学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对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牛津大学在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增加了科学研究的职能。牛津大学在维持其基本办学理念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现代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可以从该校的使命陈述中得以体现。2000年,牛津大学将自己的使命陈述为:“牛津大学的目标是: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领域都达到和保持卓越;保持和发展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地位;通过科研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而造福于国际社会、国家和地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致力于:适应知识界和社会各界发展的需要,与广大学术界、专业界、工业界和商业界建立密切联系、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提供设备和支持,以使牛津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建立教学与研究环境的富有成效的联系,促进具有挑战性的、有活力的教学,通过导师制和小组学习促进思想交流,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和科学收藏物资源,培养毕业生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保持并充分利用各独立学院的优势,通过提供富于激励作用的、多学科的学术社区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加强大学的学术生活;从英国和国际上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来牛津大学学习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课程,积极拓宽招生渠道,吸收多样化背景的学生,并为牛津及更广大的地区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

二、大学的职能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

虽然中世纪大学中也存在一些研究活动,但这个时期大学里的研究主要是学者个人的事情,科研尚未成为大学的职能,当时大学的惟一职能就是培养人才,或者说就是教学。牛津大学也不例外,“大学不鼓励从事高深的研究,它们只是大学教师作为个人爱好来追求”。在17、18世纪,牛津大学开始显露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著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波义耳曾当选皇家学会主席,但他拒绝赴任,而是潜心在牛津大学从事研究。威廉·哈威(William Harvey)在研究中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为医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皇家学会的主要成员都与牛津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牛津大学的学者也有一些人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在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创建柏林大学,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职能时,牛津大学的一些学者也对科学研究职能予以关注。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院长爱德华·塔汉姆虽然承认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但又认为大学也应该促进知识的发展,并根据科学研究调整教学。但是,塔汉姆的这一观点

并不是牛津大学的主流观点。

牛津大学把科学研究排除在外的做法,招致社会各界的批评,皇室成立牛津大学皇家调查委员会对牛津大学进行调查。1850年牛津大学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正如人们所普遍承认的,牛津大学和国家双方都因缺乏一批献身于科学研究和学术教育的学者而蒙受重大损失。牛津大学精深研究成果是如此之少,这一事实既有损于牛津大学的学府声誉,又影响了它在国家的地位。”根据皇家调查委员会委员们的看法,德国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应该成为英国大学的榜样。在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的基础上,英国议会颁布《牛津大学法》,要求牛律大学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同时按专业设系,使大学的结构从以古典学科为中心的体系转移到以专业为中心并与职业对口的体系,使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与实际结合起来。此后,牛津大学创建了一批博物馆和实验室,科研逐渐成为牛津大学的一

个重要职能。关于当代牛津大学的职能,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莫里斯·博拉(Maurice Bowra)指出:“当代牛津的基本任务有四:培养领袖人才,科学研究,培养新型的学者和科学家,通过学院传递文明文化。”博拉这里所说的任务,实际上就是指牛津大学的职能。在牛津大学的使命陈述中,也可以看出牛津大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职能:开展创造性的研究,促进具有挑战性的、有活力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人格,提供更多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人才培养是牛津大学的重要职能,无论是培养领袖人才、培养新型的学者和科学家,还是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人格、培养品格。牛津大学曾一度以人才培养为惟一职能,现在仍把人才培养作为其重要职能之一。1998—1999年度,牛津大学在校学生总数达15,745人,其中本科生10,929人,研究生4,816人。19世纪后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牛津大学在坚持人文教育传统的同时,加强了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目共睹,其毕业生中成长起来的政界领袖、学界泰斗、工商界精英,令其他学校难以望其项背。

自19世纪下半叶科学研究成为牛津大学的职能以来,牛津大学便迅速成为英国乃至世界上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在数学、物理学、医学、经济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因为这样的研究是非功利性的,比较符合牛津大学的理念。但自撒切尔夫人出任教育部长和首相以后,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大幅度减少,政府鼓励大学加强与工商界的联系,使大学在为工商界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经费。因此,牛津大学也开始加强应用性的研究乃至技术开发。牛津大学在积极开展技术转让的同时,自己也创办高科技公司。目前,牛津大学拥有17家公司,5家上市公司。

牛津大学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8年,牛津大学就和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一道掀起了大学推广运动

(the university extension movement),开设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讲座,为许多有闲阶级人士(尤其是妇女)、专业人员、商人、小学教师、工匠等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现在,向牛津及其周围地区提供更多的和更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机会,也成为牛津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每年向来自商业、工业和各种专业的个人或组织提供300多门课程,有1万多名学生注册学习成人和继续教育课程。牛津大学的许多教育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都向社会开放。从历史发展来看,牛津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教学和基础研究。与其他世界老牌大学相比,牛津大学坚持学院制和导师制的传统,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教育。虽然大学职能不断发展变化,但其重视本科生教育的历史传统却始终未变。

三、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中世纪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古典的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training),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牧师、教师、律师、医生以及具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牛津大学的产生得益于11世纪末期开始的在牛津的学术活动,更得益于12世纪中期大批学者从巴黎大学返回英国。因此,与早期形成的以医学为中心的萨拉尔诺大学、以法学为中心的波隆那大学、以神学为中心的巴黎大学不同,牛津大学产生不久成为一所包括文科、法科、医科、神科中世纪四大学科的大学,承担着培养牧师、教师、律师、医生和政府官员的使命。由于最初文科是法科、医科和神科的基础,按照现在的标准看,牛津大学在中世纪的人才培养具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性质。正如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所说,它主要是“培养有教养的人,而不是知识分子,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牛津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很多特权,它和剑桥大学在英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长达600多年的垄断地位,成为培养领袖人才的场所。长期以来,牛津大学的“主要职责就在于培养良好的公民,它培养将要成为社会各界和学术界未来领袖的精英”。在对领袖人才的培养中,牛津大学又特别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约瑟夫·A·索斯指出:“自中世纪开始,牛津大学就为那些试图进入权力界的人提供了通途,直到19世纪后期,牛津大学实际上就是英国政府的一部分。与君主、议会和英国教会一样,牛津大学是政府机构的一个分支。就是以这种身份,牛津大学为社会权力岗位培养人才。如果把牛津大学说成是英国官僚的预备培养学校,一点也不为过。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牛津大学培养出来的高层次的政治家和公务员比其他所有大学(包括剑桥大学)加在一起还要多。”据统计,在1900—1985年间,在受过大学教育的972位部长中,455位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托尼·布莱尔以前的11位首相中,有8位毕业于牛津大学。在1951—1970年间,下议院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中,保守党成员的48%和工党成员的30%毕业于牛津大学。

在19世纪中期以前,牛津大学的招生规模都不是很大,特别是在17、18世纪,牛津大学处于衰败期,每年招生人数也就200多人。这个时期牛津大学主要培养的是政界(包括教会)的领袖人才。但是,自19世纪中期以后,面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挑战,牛津大学在社会各界的批评声中开始调整培养目标,在保持培养政界领袖人才传统的同时注重培养新型的学者,特别是在培养人文学科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这种趋势在20世纪表现得更为明显。在1923—1974年间,牛津大学人文学科的教师所占比例从70%下降到38%,社会科学教师从3%上升到19%,自然科学和技术教师从27%上升到43%。1923—1991年间,牛津大学人文学科注册的学生比例从80%下降到37.8%,社会科学学生从0上升到22.7%,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生从20%上升到 39.3%。正是由于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牛津大学不但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家,而且培养了更多的文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医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等学术界的领袖,也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律师、语言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在当代,牛津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统治阶级的领袖人才和未来的学者精英。纽曼曾认为大学应该培养绅士,实际上绅士教育是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传统,即使在今日,牛津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仍然是绅士。牛津大学前副校长沃尔特·莫伯利(Waltor Moberly)爵士曾经指出:“„牛桥‟的主要目标一直是培养有教养的绅士这种精英人才。”在莫伯利看来,像牛津、剑桥这样培养领袖人才的大学、应该培养“全人”(the whole person),应该为培养全人而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仅着眼于未来的职业,而更应着眼于整个生活。与英国人相比,德国人和美国人大都认为大学应培养全人或全面发展的人;而英国人心中的全人或全面发展的人便是绅士。因此,美国学者喜欢把牛津大学的培养目标称为绅士领袖(gentleman leader)和绅土学者(gentleman scholar)。

四、大学应该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才

和其他大多数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不同,牛津大学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并没有丢掉中世纪时期的大学传统,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而又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学院制、导师制、独特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首先,实行学院制,大学与学院分工协作,共同培养人才。牛津大学在形成之初,并没有自己的校舍,而是租用市民的房屋,1249年,达勒姆的威廉副主教捐款建立了大学学院,使牛津大学有了第一栋自己的校舍。此后,牛津大学又陆续建立了另外38个学院。牛津大学的学院并不是按学科来划分的,而是将不同学科的学生融于一个学院之中。学院的规模不大,都在500人以下。每个学院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的教师、职员、校舍、基金、各种学习和生活娱乐设施。学院制是中世纪大学的遗产,它使牛津像一个由众多自治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大学和学院分工协作,共同培养人才。学院的职责是:选拔自己的本科生,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公共休息室、图书馆、体育和娱乐设施、宗教服务,负责学生的导师制教学和福利。大学的职责是:确定各学院教学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讲座和研讨会(seminar),提供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计算设备等教学资源,选拔、指导研究生,审查研究生论文,组织考试,评阅考卷,授予学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必须在某一个学院注册,成为学院的一员,同时又属于大学。由于所有的讲座和课堂教学都是由大学提供的,因此,无论注册哪一个学院,都可以选择学习由大学提供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职责是学术性的,而学院的职责则是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纽曼曾分析了大学和学院的职能区别:“大学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式的,而学院的教学方法是导师式的。大学为传授知识而存在,而学院的职能在于发展品格。”今天,牛津大学仍然维持着这种职能分工。牛津大学前副校长莫里斯·博拉也指出:“一所学院如果不能在学术要求之外为本科生提供丰富而富有活力的生活,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学院理念的核心是学院是一个各种兴趣交融的社团。……总之,学院在学生的学术生活之外,为学生提供富有激励的、文明的影响,丰富学生的生活。”正是通过大学和学院作用的相互补充,牛津大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人才。

其次,实行导师制,实现课堂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和世界其他大学一样,牛津大学也利用讲座、研讨会等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这种教学不是由学院承担的,大学的16个学部(faculty)担负起这种教学的组织任务。学部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它们是跨学院的组织,学部的教师来自各个学院,但其所教的学生未必都是他所在学院的学生。牛津大学在教学上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与其独特的学院制相配套的导师制。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源于1379年创办的新学院,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学生在牛津大学一个学院注册后,学院就会为他指定一位导师(tutor)。导师是学生所选专业方面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一个导师一般指导6—12个学生。导师一般都是学生所在学院的教师,如果本学院没有学生所选专业方面的教师,学院就请其他学院的教师担任导师。学生每周至少同导师见一次面,他可以单独和导师会谈,也可以和一两个同学一同前往,讨论先前布置的论文或问题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评价学生提出的答案和理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如果导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他会安排学生去接受其他导师的指导。导师制成功的秘诀在于它倡导学生与导师和同学间积极的思想交流,要求学生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接受他人的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迁移而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导师制使师生间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在师生间的互动中,导师通过文化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难怪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曾用“陶冶”一词来形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教学,并认为在本科生和导师之间建立的个人关系,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通过导师制,牛津大学把大学的集体教学与导师的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性发展、生活价值观

教育等结合起来。第三,建立别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牛津大学的学生一入学就要选定专业(course)。该校现设50种专业,有些专业是单学科的,如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些则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如考古学与人类学,生物化学、分子学与细胞学等。大多数专业学制3年,部分专业学制4年,医学专业学制6年,还有些专业(如物理学、现代语言、数学、地学、经典名著与现代语言等)既有3年制的课程计划,又有4年制的课程计划。由于专业性质、学科范围、修业年限不同,各个专业的课程计划有很大的差异。以颇受欢迎的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为例,该专业学制3年,第一年哲学、政治、经济三个学科并重,主要学习导论课,使学生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工具、方法,发展自己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在第2年和第3年,学生仍可以三个学科齐头并进,也可以集中学习其中两个学科甚至以一个学科为主,但无论怎样选择,都必须修完核心课程。哲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哲学史、伦理学。三个学科并重者可以只修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比较政府论、20世纪的英国政治和政府、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政治生态学,学生可以选择其中2门。经济学方面的核心课程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2门课程。在核心课程之外,导师会指导学生选修一些课程。但是,核心课程和选修课加起来必须达到8门。三个学科并进者修习三个领域的5门核心课程和3门选修课;而选择其中两个学科者,则学习其中两个学科领域的4门核心课程,外加这两个领域的4门选修课。另外,在本科期间,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其他一两个专业作为辅修。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富有激励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牛津大学有着丰富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它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服务设施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牛津大学图书馆及其附设的专业图书馆藏书600多万册,收藏有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每一种图书和杂志以及其他国家的出版物。另外,每一个学部、每一个学部下设的系和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每个学院都设有计算机设施为学生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牛津大学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这是牛津大学的重要特色和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牛津大学现有200多个俱乐部和社团组织,既有体育、音乐、戏剧方面的体育娱乐性组织,又有辩论、宗教、学术方面的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牛津大学主要由各学院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使得学生在规模巨大的大学中可享受到小学院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氛围,在重个人主义的社会中找到集体的感觉,增强学院的凝聚力。

五、简短评价与思考

牛津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同时又是一所现代的大学,它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智慧把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融为一体,在8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创造辉煌,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克里斯托弗·拉思伯恩在比较美国大学与英国大学时指出:“在研究牛津大学等校的那种显而易见的持久而稳定的意识时,美国人感到,那些学校的基本制度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智慧,而这一点正是美国大学中所没有的。……简而言之,牛津大学不需要竞争,没有哪个挑战者敢于处心积虑地准备把牛津大学从其突出的位置上拉下来。把牛津看成是完美无瑕的大学的力量,主要渊源于它的自信,渊源于它相信自己,认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牛津大学不像其美国大学同行那样,要努力去证明自己的强大与先进。作为一所著名的大学,牛津在国家生活中拥有坚不可摧的地位。这就使它永远镇定自若,自尊自贵。”拉思伯思的分析清晰地阐明了牛津大学的地位以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在其漫长的办学历史上,牛津大学一直坚持在中世纪时就形成的大学理念,把大学看作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看作是自我管理的学者社团,致力于追求知识和真理。在很久的一个时期内,牛津大学都把人才培养看作它惟一的职能。在19世纪后期引入科学研究的职能后,牛津大学仍把人才培养置于重要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牛津大学虽然也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其基本培养目标并没有变,那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绅士。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才,牛律大学保留了传统的学院制和导师制,设置了与众不同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这一切都使牛津大学充满了智慧、浪漫和神秘的色彩。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是独特的,它和剑桥大学一起构成了英国大学乃至世界大学中的一道靓丽的风

景线。

牛津大学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在现代社会是很难复制的,但是这并不否定它的办学理念的借鉴意义。在大学职能日益多样化和大学教育日益专业化的今天,牛津大学始终把本科生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始终把学生个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各方面的领袖,对于我国的大学建设应该不无启示。

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津大学是保守的。由于它在英国大学和英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牛津大学并没有像美国大学那样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而是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人一种象牙塔的感觉。大学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是当代大学理念中争论较大的命题,牛津大学的成功是否可以说明大学应该具有一定的象牙塔精神呢?这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牛津大学在英国大学和国家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成就了牛津大学的自信、自尊,但也给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没有竞争的紧迫感和竞争的机会,这可能正是英国的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对衰落的诸多原因中的一个。”罗索夫斯基这里所说的“英国的大学”,实际上就是指牛津大学。然而,牛津大学在英国(特别是中上层社会)得到更多的是赞美、认可,而不是指责和改革的呼声。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莫瑞森(Samuel Eliot Morison)所言:“在真正了解牛津大学的人中,没有一个理智的人非常希望去改变它。相反,他必须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保存那些历经时间检验而保留下来的很有价值和美的东西。”在英国日益强调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大学模式将会继续下去。

篇3:论大学办学特色的核心理念

“特色”之“特”乃“独特”“与它者相区别”之意;“色”者, “色彩”“景色”“亮点”也, 引申意义是“长处”之意。于是, “特色”就是某人或某物独特的、与它者相区别的长处。这里“与它者相区别的长处”有比较优势的意义, 而不是仅有狭隘意义的绝对长处。

大学办学特色是指, 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得以积累、形成和发展的并在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管理机制、教育风格等各个方面表现出的与它者相区别的一系列相对持久稳定的优势化特征。

大学办学特色的内容是广域而丰富的, 可以从不同维度把它进行划分。这里, 我们按三个层次划分, 即:观念层面的特色、制度层面的特色和实践层面的特色。

观念层面的特色存在于人们的意识观念与思想觉悟之中, 是精神意义上的特色, 它是后面两个层面特色的源头与动力系统, 它首先产生于大学决策者或决策建议者的意识与沉思之中, 然后为整个大学全部或绝大部分的教职员工所理解与接受, 并可能付诸于实践。从一般意义上说, 观念层面的特色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 只有持久稳定的特色才是真正意义的特色。于是, 观念层面的特色还必须延伸与“固化”, 即:制度化与实践化。制度层面的特色是指, 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把那些经过充分酝酿与讨论、符合历史延续性要求与现实客观性需要的观念层面特色加以可视化与可操作化, 为办学特色在实践中的贯彻提供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而实践层面的特色则是大学办学特色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它是前两个层面特色的趣旨所在, 前两者为后者服务, 并为后者所检验与修正。实践层面的特色反应在实践活动的结果——人与物——之中, 也反应在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之中。这里, 作为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结果的人既包括大学培养的学生, 也包括拥有特色理念并能付诸行动的大学教职员工;作为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结果的物既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施、自编的教材, 还包括拥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及与之产生纽带关系的、相融洽的周边环境等。

二、大学办学特色核心理念诠释

我们认为大学办学特色的核心理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即:“四个回归”“三个学会”“两个适应”和“一个中心”。

1.“四个回归”

“面向回归而教”的办学宗旨, 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延拓, 即:人性化回归、社会化回归、自为化回归和生活化回归。人性化回归是指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大学生的人性层面出发展开教学过程, 而不是仅从其物性层面——“知识的容器”——推进教学过程, 它是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向大学课堂延伸与拓展的枕轨;社会化回归是指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的社会生存做准备, 它是大学生走向作为一名学会自我生存的社会公民的枕轨;自为化回归是指大学课堂教学要引领大学生习得那种具有积极因子的社会生存的自为意识与自为能力, 而不是习得那种具有消极因子的自发意识与自发水平;生活化回归是指大学课堂教学要指向大学生的成人生活, 提升他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境界, 引领其诗意化人生的境界, 它是在前述回归都得到实现基础上而达到的最高境界的回归, 是大学课堂教学的最高理想。

2.“三个学会”

“面向回归而教”所要求的“四个回归”主要是从教学起点与过程视角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规约, 而“三个学会”则主要从过程与结果的维度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规约。“三个学会”是指教师“面向回归而教”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达到三个目标, 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学会学习”是指不能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解答疑惑, 更要在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等的教学活动之中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会生活”是指教师教学活动在让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基本目标的前提下,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关爱他人,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积极向上精神、会充分享受生活、拥有充分人文关怀情操、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合格公民。

“学会创新”是指教师教学活动在让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目标前提下, 进一步生成教学目标,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初步创新品质的人, 为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里, “学会学习”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目标, 后两者要以其为根基而建构, 是人性化回归与社会化回归的必然要求;“学会生活”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层目标, 是生活化回归的必然要求;“学会创新”则是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的教学理想与教学追求, 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高级目标, 是自为化回归的必然要求。

3.“两个适应”

“两个适应”就是指“人才培养要适应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和“教学与科研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要适应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 是指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成长需要, 把“四个回归”和“三个学会”真正落实到学生个性成长的进程中去, 从而培养出具有充分个性特征的社会有用人才, 而不应是专业模式化的批量生产。

“教学与科研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是指教学项目或科研项目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需要服务, 要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资助, 要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一个中心”

所谓“一个中心”是指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办学“特色工程”顺利实现的“中心任务”而展开, 凡是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工程”的事情学校都给予坚决支持, 凡是不利于学校办学“特色工程”的事情学校都予以批评教育、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

三、核心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关系

(一) 从本质上说, 核心理念与办学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核心理念是经过决策者深沉思考并进行较为充分论证的思想观念, 因此它应当比较成熟或趋于成熟;办学特色是核心理念的派生物, 同时也是核心理念的载体, 并且它还连接办学特色的实践。

(二) 核心理念为办学特色提供动力源泉, 推动办学特色的发展

核心理念是办学特色的“源”, 办学特色则是核心理念的“流”。从而核心理念为办学特色提供动力支持, 对办学特色进行规范, 推动办学特色的发展。没有核心理念的支持, 办学特色将会成为“无本之源”“无根之木”, 终将失去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难以持久。

(三) 办学特色是核心理念最直接的外在产物, 是检验核心理念的必然途径

办学特色是核心理念的派生物, 具有“可视化”的因子, 它是核心理念最直接、最现实的反映。同时, 中观层面的办学特色又是连接核心理念与办学特色“实践”的桥梁。没有中观层面办学特色的绵延与通达, 就很难有符合核心理念要求的特色之“实践”。因此, 办学特色又是我们检验核心理念的必然途径。

(四) 二者又是辨证统一的, 统一于办学特色化的现实产物之中

核心理念与办学特色又不是绝对对立的,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它们统一于办学特色化最现实的产物之中。

总之, 核心理念是办学特色的动力源泉, 它为办学特色的秉承与开拓提供了动力支持;办学特色是核心理念最直接的外在产物, 它为检验核心理念提供了依据。二者统一于办学特色化的现实产物之中。

参考文献

[1]徐斯亮.略论高校办学特色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6) 82-84.

[2]刘智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03, (1) 10-12, 49.

[3]张珏.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与战略取向[J].高教探索, 2004, (3) 6-9.

篇4: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

关键词:夏普罗;办学理念;大学校长;普林斯顿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56-03

哈羅德·夏普罗(Harold T. Shapiro,1935—),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于1956年获麦吉尔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密歇根大学执教,并于1980—1987年间担任密歇根大学校长一职。1988年,他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第18任校长,历时13年,至2001年卸任。

办学理念是指学校领导关于学校的基本性质、目标追求、社会责任方面的系统思想,是学校领导管理学校的理想、信念、观念和办学的指导思想[1]。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主要是指大学校长所持有的,关于大学的社会责任、办学方针、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系统思想。作为大学的最高行政领导,大学校长是大学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他直接参与影响大学运行与发展的各种决策的制定,其办学理念影响着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和进步发展。可以说,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

一、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校长作为大学的直接领导者,无论其奉行何种办学理念,首先必须从宏观上对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一种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是大学校长贯彻其办学理念、推行其治校实践的基石。

夏普罗指出,大学自产生伊始,其与社会的关系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在其发展的近千年时间里,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几经转变:有时,大学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有时,大学是社会秩序的反对者。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的态度也在不断调整,最明显的改变是大学正逐渐由社会的边缘向社会的中心发展。大学是加工和传递知识、技能以及社会传统的地方,也是产生新思想、培养学者和教师的地方,同时还是人类社会的各种兴趣和不同文化彼此汇集的地方。大学的这些功能最终将促成未来社会文化传统的形成。此外,现代社会高度依赖先进的培训、各种专门知识和技术、新的思想观念等,大学是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供应者。但是,大学的这种能力通常是不稳定的,它受到大学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大学自身的领导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同时,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思想,以及各种社会机构的不断变化等也将影响大学的这种能力。而且,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大学所处环境的变化、其自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的发展带来各种压力和竞争。在此背景下,大学校长既要有为大学带来某些变革的勇气,同时又要具备足够的智慧来辨别何种变革有益于大学的发展,何种变革不利于大学的发展。因此,大学校长必须对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

此外,夏普罗还指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未来大学的功能和责任将会发生何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大学校长洞见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以便从宏观上确定大学的发展策略、办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

二、大学的角色和特权

(一)大学的角色

根据夏普罗的观点,现代的研究型大学,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他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时,都扮演着两种角色:其一是“积极的仆人(responsive servant)”,其二是“考虑周密的批评者(thoug

htful critic)”[2]。作为“积极的仆人”,大学需要不断地向社会提供高水准的教育和其他各种研究项目、方案:大学是传承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学问、技能及已形成的各种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神圣殿堂;是培养新学者、教师,并形成新思想的学术圣地;也是汇聚人类各种兴趣和文化的知识海洋。作为“考虑周密的批评者”,大学必须适时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质疑,无论社会是否愿意回答这些疑问,或者提出各种新观点和新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夏普罗认为,大学作为社会“敏锐的服务者”和“思虑清晰的评判者”的双重角色是大学始终不变的特性。因此,大学必须向社会提供那些被社会界定为极其重要的事项提供各种服务,同时也要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质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正是通过研究现存秩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得以履行其社会职责的。

(二)大学的特权

夏普罗指出,大学代表了一种公信力,这种公信力的形成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变。自由民主社会的公共政策、文化和政治传统、法律体系等都会对这种公信力的形成产生影响。大学,包括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作为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虽然以不同的方式履行其各自的社会义务,但是作为一种公信力的代表,他们肩负着同样重要的责任。夏普罗认为,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其所享有的特权,应该是确保大学可以更有效、更公平地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机制。大学所享有的学术自治、学术自由等特权,不应被看成是大学承继的古代传统,而应是大学更有效地履行其公共责任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在其履行各自的社会义务、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时,大学必须随时检验其现行的政策和实施的计划是如何为社会服务的,又是为哪些人服务的。在自由民主社会中,人们彼此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大学应利用其所享有的特权,尽力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不是仅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三、保持大学自身的独立性

篇5: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

[论文摘要】大学图书馆是随着大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受到大学办学理念的深刻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学办学理念的发展趋势,指出大学图书馆应积极适应大学教育的发展,强化“以人为本”、“技术开发…知识管理”、“资源共享”、“服务社会”、“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对外开放”等现代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以为大学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育;办学理念;办馆理念

大学办学理念是影响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最直接的因素,决定着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现代大学最根本的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传播和创造科学与文化,其办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以人为本、创造科学、引领文化、服务社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特色、开放等。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直接为大学的教育服务,本文探讨了大学办学理念的发展趋势,指出当代大学图书馆应强化的办馆理念。

1“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哲学观、教育观,也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办馆宗旨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大学教育首先树立起来的一种哲学观。“以人为本”就是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这一理念适应了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以及哲学家推崇的教育思想,凝聚了教育的本质是现代大学教育秉持的最重要的理念。

“以人为本”也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办馆宗旨。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贯穿与体现,以促使现代图书馆工作的目标、工作的原则乃至工作的内容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是我们当前需要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图书馆工作来说,馆员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馆员的能动性,将馆员置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心位置,使其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促进馆贸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图书馆的总体发展。另一方面,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而言,要以读者为本,使之能够获得足够的图书馆服务,以促其全面发展。实际上,以人为本,无论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以人为本”的实质都是强化对人的生命、价值、尊严以及前途命运的关注,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高举人的旗帜,突出人的精神,人是其出发点,又是其根本目的。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应着眼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建筑设计、资源建设、文献布局、环境氛围、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等都充分体现对读者的关注,从细微之处让读者感受到被尊重与被关怀,大学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还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信息获取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以达到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2引领文化、戗造科学是现代大学存在的前提;技术开发理念、知识管理理念、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决定着大学图书馆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一个国家科学的进步,固然与其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大学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却是无可替代的,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智力的平台,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9世纪德国由科学落后国发展成世界科学中心,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柏林大学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职能,其他大学又将这一职能给予强化和拓展,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最终把德国科学推向了世界的前列。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传播科学、促进应用、致力创新的教育研究机构,以探求真理和创造科学作为其存在的前提。这必然要以教学为中心,研究作先导,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是现代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与高水平的服务是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功能。

对于大学所担负的知识传播与科技创新的使命,图书馆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与服务模式,信息技术的开发为这一改变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改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存贮与利用方式,改变了信息服务的手段与服务的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图书馆馆员的角色。未来的图书馆必将成为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服务机构。

知识管理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大学图书馆的显著标志之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由以文献信息为单元深入到以知识为单元,由信息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信息服务深化为知识服务,只有实现知识管理,才能使信息真正服务于人。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是决定图书馆能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组织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需求的关键。因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当今信息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F~O)和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rLg)等国际组织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和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关注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资源共享,确立人类共享文明成果的平等机会,缩小和消除信息富裕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7月8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64位大学图书馆的馆长签署了凝练共识、昭示理念,推进合作共享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表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深入人心,这一办馆理念的弘扬必将促进大学图书馆跨越性的发展,给整个图书馆界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每一个大学图书馆都应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积极倡导并参加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实现校内外国内外多级文献资源保障,为大学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价值的体现;开放理念学习理念与服务社会理念是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大学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学校教育要适应并满足社会需要。这也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对社会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志。这种价值观促进了大学图书馆开放理念、学习理念、服务社会理念的形成。图书馆以其丰富、多样化多载体的文献信息为物质基础,为人们连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并使人终身受益。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图书馆应意识到走向开放是一种必然趋势,并终将成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中心大学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公共精神应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虽然目前向社会广泛开放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但也要认识到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不是微观的,不是单纯地为某一学校、某一专业服务的,而是通过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等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将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广大地区为社会广泛服务的理念,使大学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加深入的体现。因此,树立开放、学习、服务的理念,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4“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现代大学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向大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现代大学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相适应。同样大学图书馆也只有秉持创新的理念,才能适应大学教育的发展。当代图书馆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因此而成为当代图书馆重要的办馆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图书馆的观念,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图书馆的目标与功能,图书馆员的角色及图书馆的活动内容等等,都已经并正在发生某些质的变化。因此,图书馆首先要进行的是观念的创新,根据社会需要与自身有利条件,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改变传统观念,破除旧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参与竞争,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其次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事业成功发展的保证,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新体制,才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再次要进行技术的创新,信息环境的改变,迫切要求图书馆进行技术创新,运用新的技术,才能使图书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最后是服务创新,这是图书馆创新的最终目的,最能体现图书馆创新的成效,拓展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

5“突出特色”是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特色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另一所大学的鲜明特点,是参与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的资本,从世界许多著名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所赢得的持久声誉总是与其办学特色联系在一起。而其特色的生成与巩固,又取决于大学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精神。因而特色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也是大学图书馆办馆追求的目标,当今世界,在信息量急剧增长的境况下,为了更好地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特色文献、特色服务、特色管理、特色人才、特色研究,使特色成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6“对外开放”是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融入国际教育格局的希望所在。开放理念也是大学图书馆获得发展的唯一选择

开放,作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在于,在国内,只有开放式办学,才能使院系、专业、课程、教材等不断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放式办学,主动参与高校之间的竞争,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在国际,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与管理经验,拓宽国际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的渠道,才能不断壮大学校的实力,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开放的理念对于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图书馆的封闭思想由来已久,至今仍表现在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资源建设封闭保守,服务手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服务对象有明显的等级区分,服务范围狭窄等,与世界同类图书馆相比有很大的距离。如何为开放的大学教育服务,树立开放的理念是当务之急,首先要使馆员迅速转变观念,以开放积极的心态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以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中,勇于吸收国内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逐步融入国际图书馆界的大格局,才能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发展自己。

篇6:华东师范大学办学理念

摘 要: 吉尔曼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创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并成为许多大学学习的榜样。他倡导的学术自由、以人为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等思想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吉尔曼;霍普金斯;办学理念;研究生教育

吉尔曼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杰出的教育改革家、探索者,吉尔曼借鉴以德国大学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在美国一些高校的教育探索基础上,于1876年成功创立了霍普金斯大学,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并坚持以人为本、科研为首、学术自由的办学原则,很快成为众多高校学习的榜样。由它肇始,美国研究型大学体系逐渐形成。除此之外,它还在很多方面充当了美国大学的先驱:首次发行数学、化学、语言学等学术刊物、创办了第一个大学出版社,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等等。它还是美国一流大学迅速成长的一个典型,自1876年成立以来,短短十几年之内,就跻身于已有一二百年校史的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之列,成为一所成就辉煌的一流大学。截止,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和校友共有31位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切的成就都与其首任校长吉尔曼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他研究生院的创立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标志着美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研究型大学的产生,由此,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学化时代”。

一、吉尔曼新大学理念的形成

19世纪德国大学的基本信念是研究、教学和学习的自由,也是当时德国大学最突出的特色。美国教育家霍尔称“德国大学是当今地球上最自由的地方”。弗莱克斯纳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大学制度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宝石”。吉尔曼认为新建大学应借鉴德国大学模式而不是在美国建立一所德国大学,应结合美国实际。1853―1855年,吉尔曼两次造访柏林 ,柏林大学的学术气氛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德国的求学经历极大地开阔了吉尔曼视野并为创办霍普金斯大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吉尔曼回国后,于1876年创办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标志着美国第一次有了一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代表德国大学形式的高等学府。在校长就职演说中,吉尔曼阐述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办学思想:“最慷慨地促进、一切有用知识的发展,鼓励研究,促进青年人的成长,促进那些依靠其能力而献身科学进步的学者们的成长”。他在讲演中指出,大学的建立是依靠学者,学者的团体,依靠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热爱。其次,他认为,学术期刊是科学成果传播的有效途径。因为创办学术刊物,而且是创办那种国家级的而不是地方水平的刊物是解决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出版的重要出路。为此吉尔曼倾尽所能创办了许多刊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杂志有:塞尔维斯特主编的《美国数学杂志》、蓝森主编的《美国化学杂志》、福斯特和马丁共同主编的《心理学杂志》、吉尔德威斯里弗主编的《美国人类学杂志》等。①

二、吉尔曼的办学理念

1.倡导学术自由,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霍普金斯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吉尔曼力图把它建成一所排除“教会主义或党派偏见”的无教派的学术型机构。他在1893年阐述霍普金斯大学校训“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时指出:“如果真理使我们自由,那么是自由打开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吉尔曼所说,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愿给任何教授施加束缚,要给大学自由,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才会产生集体向上、亲密团结、努力探索的现象。霍普金斯大学的自由氛围吸引了众多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来此执教,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吉尔曼在借鉴德国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使德国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过霍普金斯大学而成为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霍普金斯大学被称为设在美国的柏林大学。不过在借鉴的过程中吉尔曼坚持借鉴而不照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他说“我们不希望也不试图在巴尔的摩建立一所德国大学。我们所希望和尝试的,也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对德国大学的过去和现在最有价值的要素进行利用,使其适应新世界的大学和其它条件”,“我们很可能在教育问题上效仿德国的范例,我们必须小心,以免接受在那里已被抛弃的东西;以免既引进优点也引进缺点,好坏不分。”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使霍普金斯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

2.兼容并蓄与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

吉尔曼除了很高的学术声望外,还有对不同学派、观点兼容并蓄的胸襟,他有包容之心,善于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人共事;有着对教师的怪诞行为予以宽容的雅量。在一定程度上,吉尔曼的中庸和折中主义,确保了他的成功,正是吉尔曼包容性教育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支持进化论,坚持科学教育,尤其是在开学典礼上克服了重重的阻力,冒着极大的风险,请赫胥黎作报告,体现出他非凡胆识和气魄。然而在对待达尔文塑像的态度上,为不使之特别显眼,他建议把达尔文的塑像与其他的科学家的塑像放在一排,而且是在不太醒目的地方。对待宗教信仰问题上,既反对上课前的祈祷仪式,坚持大学不受教派控制,又支持宗教信仰,认为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吉尔曼坚持在人才使用上不拘一格,认为无高明学者则不会办高水平的学府,一所大学的成就取决于一部分杰出学者,必须聘用最杰出的教授。他用重金在国内外聘请了六位知名教授,延揽了一批知名学者,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荟萃了一批科学精英,将他们团结在一个智慧的大家庭中。特别是对塞尔维斯特这位61岁的古怪数学家的任用可折射出吉尔曼以人为本工作作风;对罗兰的赏识被看作是吉尔曼慧眼识英才的证明。②

3.以人为本与人才主义思想

与传统的各教派学院不同,那些学院的院长评价教授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道德特征和宗教品质,吉尔曼则主要是衡量教授的学术水平,教授应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把教学与创造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他坚信把大学办成高标准学府的关键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者。因此,吉尔曼处处标榜人才主义,坚持兴办大学以人为本。他受命后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研究大学的结构和选择优秀的教师和学者,他说:“我们的目标应鼓励学术研究和学者个人的成就,学者的出色成就将带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最好的教师应是自由的、有进取心的、课余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埋头研究的人;最好的研究者应是对执教有责任感、能从同事中受到激励、从学生中获得信心和从公众谈论中获得启发的人。”③他按照自己的这种理念来创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他写到:“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聚集于此的教师和学者的质量,而不应取决于数量,更不能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④为此,吉尔曼把充足的资金花在“人而不是砖瓦和灰浆上”。他重金从德国聘请来许多知名教授,延揽国内著名学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质量上乘的师资队伍,聚集了一批科学精英。

三、开辟美国研究生教育新纪元

吉尔曼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创始人,真正美国大学的奠基者。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领导建立了一所先驱型的真正美国式的现代大学,构建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正如哈佛大学校长爱略奥特在纪念霍普金斯大学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称赞吉尔曼的工作时指出:“吉尔曼校长,你的首要的成功和成绩在于建立在一所研究生院,这所学院不仅本身是一所力量雄厚,具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而且使这个国家每一所大学的艺术和科学系充满了生气。”⑤原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威尔逊也对吉尔曼予以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如果汤马斯・杰弗逊是第一个在建设弗吉尼亚大学计划中为美国的大学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的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第一个在美国建立和组织一所能够进行新的真理发现和传播的美国大学的人。”⑤

为了发展研究生教育,吉尔曼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首先,他认为要办好本科学院。他在《第十个年度报告》中指出,只有本科学院才能保持为高水平教师提供大量训练有素的学生,从一定意义上,本科学院的成就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的成功。

其次,主张推行“访问讲座制”。所谓“访问讲座制”就是聘请非当地居民的著名学者来霍普金斯大学讲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资金少,研究生教师不足的问题,从而使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师构成多元化。他在《发起大学运动》一文中指出,聘请一些非当地居民中的杰出学者讲学是非常经济而有效的制度,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他邀请了大约 120 多名知名学者来霍普金斯大学讲学。

第三,设立“学习小组制”。自从吉尔曼担任霍普金斯大学校长之后,他很自然地引进了自己在谢菲尔德学院一直坚持采用的 “学习小组制”。吉尔曼解释说,这实际是一种在控制下自由学习的制度,是一种在本科教育阶段引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谈到这样做的目的时,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水平上的专业化需要更早期和更高度的本科教育水平的专业化。”而“小组学习制”本身能够保障本科生的最好的学习努力取得最好的学习结果”。为了保证“小组学习制度”的实施,吉尔曼设计了“七个本科学习混合”模块课程,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一两个专业做准备,或者为进入研究生系取得更高的学位阶段学习作为准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为美国内战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生教育上重大革新的代表。这一时期研究生院的规模和质量,成为高校是否配得上大学称号的必备条件,甚至“研究生院”成了“大学”的同义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通过自身的建立与发展,将德国大学的精神和原则带到了美国并使之广为传播。可以说,他开辟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确定了近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使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注重科学研究,强调学术标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新景象。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影响下,一批老牌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纷纷步其后尘而改革成为大学;一批新型大学,如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相继建立。

19,当吉尔曼从任职25年之久的校长之位退休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已经颇具规模,它拥有从事高深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由十三个不同系组成的哲学院和一所医学院。不仅是全国著名学府,而且享有世界声誉。尤其它的医学院更是执全国之牛耳。人们每每称它是设在巴尔的摩的柏林大学。1926年,心理学家卡特尔发现,在1000位著名美国科学家中,243人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所学校创办虽短短半个世纪,成绩却斐然卓著。19在吉尔曼的成就庆典仪式上,普林斯顿教授威尔逊代表毕业生和全体教员呈给吉尔曼的一分正式报告写道:“如果是杰斐逊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奠定了美国大学宽泛的基础的话,那么是您创建和组织了第一个美国式的大学。您最伟大的成就,是在美国确立了新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您的大学观在本质上的正确性不仅通过在巴尔的摩的成功试验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普金斯大学对全国大学发展的影响上体现出来……”⑥

注释:

①施晓光.创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丹尼尔・吉尔曼的大学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7).

②王英.蔡元培与吉尔曼高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上一篇:爱就如同信心和力量作文下一篇:宣讲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