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

2024-05-12

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通用7篇)

篇1: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1

亲爱的各位旅客:大家好!

我们来到的地方是著名的普陀山。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成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拥有“海佛天国”“南海圣境”之称。大家在游览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哟!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嘿嘿,名字是不是很奇怪呢?但是,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地问:“寺庙的大门关着,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有一个故事:乾隆皇帝装作平民来普陀山游玩,晚上想进普济寺,要求把门的小和尚打开门,小和尚拒绝,他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办法,自豪从旁边的侧门进去。回宫以后,乾隆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普济寺的大门不能打开。就持续到了现在,只有国家领导来才能打开。

旅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进入法雨寺,就可以看到九龙壁,九龙壁是用六七十块优质青石组成的,是一个了不得的工艺。

各位旅客,普陀山之旅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

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2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常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篇2: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

(检票口——上台阶前)

大家请看,我们脚下的大理石路中间很规律地铺有青石板,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莲花是佛教的吉祥物,它有一个特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象征我们佛教来源于尘世又高于尘世。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说到这里客人会学着做)

请大家看左手边的栏杆,也是用青石雕成,每一块青石板的正反两面皆有雕刻佛教小故事,一共60幅关于佛教的放生图。表明我们人和动物之间是有感情的,动物们也是知恩图报的,体现了佛教所说的忌杀生、多放生的思想。这些诗词皆是李叔同写的,画则出自于我国著名书画家丰子恺的手笔。

(走完大理石路,上台阶)

现在我们要上台阶了,请大家猜一下共有多少个台阶?(随客人乱猜,然后让大家自己步行上去验证)

这里一共有33个台阶,这33个台阶可不是随便乱凑的,它有多层含义在里面。

其一、岛上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是观音的三大香会期;

其二、三六九是佛教的吉祥数字,三加三合六,三乘三得九;

其三、观音的正殿——圆通宝殿(普济寺内)供奉着观音的正身像,加两边的32化身,正好是33尊;

其四、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巧合)。

这些也就是我们的南海观音铜像为什么造33米高的原因。

(至礼佛广场,左手边有块石碑,上书《华严经》其中有段“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客人会问:观音明明是女儿身,怎么是勇猛丈夫?解释略)

各位团友,现在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普陀山标志性建筑——南海观音。像高18米,重约72吨,脚底莲花台高2米,直径8米,底下两层功德厅高13米,三部分加起来共33米(33米的解释前面已有,分成三部分是因为每年有三大香会期)。于97年农历九月十九动工,99年的农历九月廿九(避香会期高峰,又是药师佛诞)开光(开光显灵故事略),共用了96块1厘米厚的亚金铜合金,从洛阳铜加工厂水运至普陀山现场焊接后抛光打磨而成,用X光线透视无裂缝后再在其外侧加涂一层树脂漆以防腐蚀。观音脸部是第97块,融合了13斤纯黄金,重约2吨,是最大最重的一块。整个观音铜像造价为3500万(不包括捐赠的黄金),这么多钱政府没有出一分,皆来自于民间信众捐赠,每位捐赠2000RMB(含)以上的信众名字皆刻在功德厅内,等下让大家进去参观。

观音像微微朝前倾斜15度,衣袂飘扬,左手持法轮,右手施大无畏印,这是漂海观音的造像。请大家仔细观察:观音手中的法轮像什么东西?(客人回答)对!是渔民船上的方向盘——舵。大家请看(手指过去)对面就是全国有名的沈家门渔港,当地很多百姓打渔为生,靠天吃饭。舟山夏天多台风,古时渔民出海捕鱼碰到天气不好通常都是有去无回,所以他们把对生活及收成的希望全寄托在观音身上。观音把舵稳稳地托在手心,施大无畏印,表示她为渔民出海捕渔保驾护航,一切灾难皆可消除。再看:南海观音前面的水道就是渔民出海捕渔的必经之路,通常渔民经过此地,都会跪下来朝观音敬三支香拜三拜后插在船头,保佑他们这趟出海平安并且满载而归。

(回过头来看)观音的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有两层含义: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也表示她跟我们凡人很亲近,没有距离感,你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跟她讲,你看她双唇紧闭,她听后也绝对不会告诉第三个人。大家有没有发现佛、菩萨、罗汉的耳朵都特别长,这是在告诫我们,平时要多听——即不能听一方意见,要广泛地听多方面意见;多看,少说话,多做事。

大家请看观音铜像的右侧,即西边,有大型石雕《玄奘取经》;东边则有《鉴真东渡》,两幅石雕连环画把我们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人物和史实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广场上欣赏到了铜雕、石雕,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功德厅参观木雕和玉雕。在进功德厅之前,大家请看中间那扇圆拱门上有两个金色的三角,能猜到是什么含义吗?(一般客人是非常聪明的)对了,就是双手合什!我们要双手合什,恭恭敬敬地进去参观(客人很听话,都这么做,当然导游要先做)。

(功德厅内)

我们面前的这根大柱子可是顶梁柱,直径达13米,除了承托观音像的重量外,还能抗12级以上台风和7级地震,其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为了防腐又加上3CM厚的玻璃罩。紫铜的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恢复普陀山的建筑,并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享有盛誉实在不容易。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 [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2002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功德厅的两边的四幅木雕分别是普陀山四大名间传说故事,长6米高1.6米,选用进口柚木,请浙江东阳的木雕师傅做的,四个故事分别是: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故事略)。还有两副玉雕分别是:莲池夜月(普济寺放生池)、朝阳涌日(百步沙),后面是功德碑,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最少的2000元,最多的500万元,由台湾普觉法师捐赠,是人民币可不是台币哦!大家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人,下面自由活动,二十分钟以后请在检票处集合。

往南走,便可以来到礼佛广场,参观普陀山近年来新建的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铜像前有一对花岗岩巨狮,每只重约7吨,而这四尊金刚力士,高3.9米,也是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威武庄严,镇守佛门。

站在广场上,抬头瞻仰南海观音的大悲妙相,要是遇上晴朗的日子,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相更像是轻移莲步朝我们走来,让人顿生膜拜之心。这尊大佛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总重量为70吨,仅佛面就重1.42吨,含纯金6.5公斤。整座铜像由96块亚金铜壁板拼装而成,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其精湛工艺令人叫绝。

据说在1997年九月观音像开光的那天,原本乌云密布,早晨8点妙善法师宣布开光时,铜像上方天空顿时乌云散开,佛光普照,在场的4000多位海内外信众亲眼目睹这一盛况,无不惊叹。

如果您感兴趣,还可以到铜像基座处的五百观音堂以及功德厅参观,五百观音堂中供奉着500尊各式妙相的观音圣像,而功德厅中的壁画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其高超的雕刻工艺,还体现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 浙江南浔导游词

★ 有关浙江导游词的

★ 浙江西湖导游词

★ 精选浙江莫干山导游词

★ 浙江景点导游词介绍

★ 浙江断桥残雪导游词

★ 杭州西湖经典导游词-浙江导游词

★ 关于浙江景点的导游词

★ 浙江大明山的导游词

篇3:海天佛国——浙江普陀

普陀山佛教历史文化悠久,庙宇众多,香烟燎绕。现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有奇特的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磐陀石等天成古迹。

南海观音大铜像是普陀山的重要标志。在普陀山,除了一睹众多的佛教圣贤尊容和奇特的寺庙建筑外,还有就是幽幻迷人的山海景致:在森林覆盖率达80%的普陀山上,放眼观山,林木葱翠,绿意盎然。举目观海,海屿连天,水天一色。走近海边,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看那大海波涛翻滚,溅起的浪花欢快的飞舞着,响声清脆悦耳。你不禁要感叹海的博大,海的包容,海的美丽。再看海上的小岛处,现代的商船、渔船点缀其间,再加上远处飘渺的白云,深蓝的天空,好一派迷人的山海风光。

篇4:扑朔迷离的南朝普陀山法雨寺造像

法雨寺造像反复经日中两国研究者介绍,已成为中外学界都承认的南朝佛像名品了。但实际上,这件石造像尽管乍看似有古意,实际上是一件不耐推敲的赝品,可从如下几点揭示其伪。

佛、菩萨、飞天的造型问题

这尊所谓的背屏式造像为一佛二菩萨立像,背光上部正中饰飞龙,两侧为飞天簇拥,佛立像身两侧有莲茎荷花。从构图形式和佛、菩萨衣饰等判断,图像来源上大致应属于东魏一北齐时代山东青州石雕佛造像系统的一佛二菩萨造像。

法雨寺造像上的佛、菩萨给人的第一感觉即是动态僵板,体型枯瘦,姿态紧张。特别是主尊的褒衣博带大衣两侧内收,大衣紧裹躯体,腹部低平:施无畏、予愿印的双手位置过高,紧贴双肩;没有下垂展开,形体极为不舒展。两侧的菩萨立像也同样拘谨、生硬,身躯瘦长。三尊造像头部均偏小,面部五官布局紧凑,表情俗媚。整体造型上没有南北朝佛像既饱满又潇洒飘逸的造型和神韵,面部五官和表情上缺乏南北朝佛像的舒朗端正和健康内省的气质。

总之,法雨寺造像的衣饰和莲花座就算如陈悦新文章中所分析的如何中规中矩,但这些表象的近似并不是判断佛像真赝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该造像的整体造型和神态与南北朝时期佛像的雍容、宽松的体态和内在的愉悦、静寂的神韵,全然没有共同之处。

从刀工上看,无论面部和手脚乃至衣纹均可看出作者乏于雕刻工力,手脚结构交代不清,衣纹臃肿,拖泥带水,走向迂缓,线条绵软,这些都与北朝造像的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刀工犀利的刚劲作风不可相提并论。

从背光上方的飞龙和飞天造型看,也似是而非。飞龙还马马虎虎,但飞天们四肢细瘦,腰肢扭曲生硬,虽天衣飘带飞扬,但身体动态和衣饰结构严重变形,形同玩偶,与北朝山东造像的飞天体态圆润、飘逸潇洒、舒展自如的形象截然不同。陈文章中所引证的南朝画像砖飞天的清丽飘逸实际上与法雨寺飞灭的拙劣造型相距甚远。

台座和莲花的问题

法雨寺造像没有台座的构造,属于独出心裁。纵观南北朝叫期所谓背屏式造像,都无例外在下部必须有长方形台座,有的在四面刻写发愿文。这个构造可从陈悦新文所引用的多尊山东系石佛造像和四川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石佛像上得到印证。如青州出土的东魏天平三年“尼智略造佛三尊像”、成都商业街出土天监十年(511)南朝佛造像等,看得很清楚。此外河南系的北朝石雕佛造像也莫不如此。

造像主尊莲瓣的外缘无法展现,勉勉强强凑合到了底部边沿,三个覆莲座的底边没有任何交代,就直接以覆莲座接触地面,根本没有台座的构造,这在所谓背屏式造像上是没有先例的。法雨寺造像这个严重的破绽和纰漏也是伪作者所犯的致命伤之一。

在同一尊造像上,真品造像的莲花座不管用素莲瓣或宝妆莲瓣,一般情况下三座莲花座的莲花瓣形式是统一的,或者也可以主尊用宝妆莲瓣,胁侍菩萨用素莲瓣,这也是凸显佛、菩萨阶次的手法之一。如北魏青州张宝珠造像佛、菩萨立像都采用宝妆莲瓣,北魏广饶阜城店佛立像则主尊用宝妆莲瓣,而二菩萨脚下用素莲瓣。但法雨寺造像上的莲座却反常地将主尊莲座用素莲瓣,而胁侍菩萨反而用宝妆莲瓣,这个喧宾夺主、不合规制的现象,说明作伪者头脑中根本没有佛像阶次的基本常识。

莲花的造型也是鉴定的津钥之一,伪品往往在莲花造型上出问题。真品的莲花,不论是素莲瓣还是所谓宝妆莲瓣,都是花型优美,外轮廓匀称,线条流畅,刀工犀利。特别是宝妆莲瓣,从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唐代,都特别强调莲瓣上左右的两个椭圆球形,花型饱满,富有弹性感和力度,彤神兼备,造型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特色和独特风格,是伪品无论如何也无可企及,无力模仿的。

法雨寺造像主尊的素莲瓣臃肿、宽肥,轮廓绵软无力,两胁侍菩萨的宝妆莲瓣上的左右凸起物花型瘦长,刀工软弱,与南北朝佛像莲瓣造型貌合神离。即以陈文章中所举的正光六年(525)张宝珠等造像、成都商业街天监十年(511)造像上的莲花瓣而看,无不具备上述真品的特点。二者比较,可说是泾渭分明,真赝立见。莲花瓣看似简单,但伪品往往缺乏功力,大致徒有外形,不耐细看。这也可说是判断佛像真赝的着眼点之一,凡是伪作,莲瓣肯定作不好。

总之,法雨寺造像呈现的是构图规制混乱,佛像造型僵硬,身体比例失调,面部表情甜俗,雕刻刀工绵软,整体既不可远观,细部又不可近取,是一尊无可置疑的赝品。

法雨寺造像的年代和地域

陈悦新的文章虽然罗列引用了大量南北朝佛像的服饰图样,以证明法雨寺佛像的渊源有自,出处可依,但实际上只不过把法雨寺造像作为一个参照物,文中所展开的不过是作者近年对古代佛像服饰研究的心得,基本与法雨寺造像无关,可以用来套用任何一尊这种形制的南北朝造像,只不过在每个章节的开首都以法雨寺造像作个穿针引线的话题而已。

法雨寺造像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辨别是伪作,特别是佛像的硬直枯瘦是此像的重大破绽,仅此一端,即可击中要害。但在陈文中却将其论证为所谓不晚于齐梁造像的消瘦造型。所引用的宋齐间以清瘦为时尚,至梁后乃变重神骨为“得其肉”的精辟论断,并不能证明与法雨寺造像有必然的对照关系。这类具体有所指的论述不可以轻易套用在不同的佛像上。实际上从成都出土的多尊南朝佛造像可看出,佛、菩萨呈现的仍然是雍容舒展,体态饱满,与法雨寺造像的枯瘦造型不能相提并论。

法雨寺造像尽管是伪作,当然也具备真品佛像的褒衣博带大衣、菩萨的帔帛、光背上的飞天等佛造像的基本要素和表面形式,这些东西模仿、搬用并不困难。在不能够判断资料真伪的情况下,就贸然分期,样式比对,得出连作伪者自己都想不到的学术内涵和结论,实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如果说佛造像还算有点迷惑人的表象,那仿制的断首佛头不过只有眉眼五官,我们随手举个石窟佛头的例子就可以将赝品改换门庭了。

法雨寺造像找不到与齐梁之际相同的造像之例,特别是光背上方正中的飞龙形式,主要在山东地区流行,我们至今不能确指哪尊南朝造像具备这种形式,成都出土的南朝造像也未见其例。陈文中那些与南朝佛像对照的局部相似之处引证图例过分宽泛,在类型学上看

不出承续关系。因此,法雨寺造像的参照物和伪作的地域很可能是山东地区,与齐梁无关。

作者之所以把法雨寺造像定在南朝齐梁之际,主要是受了日本学者的误导,只因为这尊造像收藏在普陀山法雨寺,于是就先入为主,旁征博引地找出各种实际上不具备标型学的科学排比的图例来推断像是南朝雕刻的。

此像的人藏法雨寺,按陈悦新推断,应在上个世纪初期,只有这个推断是可信的,实际上它的制作年代也距此前不远。

法雨寺造像除了收入了常盘大定和关野贞的《支那佛教史迹》等多种著作外,还收进了《世界美术全集》平凡社昭和五年(1929)第五卷89图,名为“石刻释迦三尊像”,附有关野贞的解说,与《支那佛教史迹》解说大同小异。如此法雨寺造像反复经日本汉学泰斗们介绍,无疑已成为日本学界都承认的佛像名品了,但实际上日本学者对此像也存在分歧。

水野清一《中国的雕刻》(日本经济新闻社,1960)一书,也侧重单尊佛像的研究,收图片(加插图)近300多幅,但唯独不见此像。松原三郎的《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初版(昭和三十五年,1959年),内收单尊佛像图片和插图近400幅,也偏偏没有收入此像。此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三次改版,1995年最新版收图片近千幅,也仍然不收法雨寺造像。在南朝佛像实物资料如此稀缺的现状下,为什么现代日本佛教美术学者对此像视而不见呢?

常盘大定是东洋史、佛教史专家,关野贞多侧重东洋建筑史研究,尽管他们在中国做了大量的佛教遗迹调查工作,可谓筚路蓝缕,但他们毕竟不是从石窟分期和单尊佛像的标型学角度进行细致的研究,往往凭直觉经验和文献加以判断,难免百街一疏。在日本上世纪初,也和中国清末民国时一样,把从南北朝一直到唐的佛像往往一律统称为六朝。

晚于常盘大定的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及松原三郎诸位,可说是在佛教石窟寺和单尊佛像方面运用考古学的手段进行了科学研究,属后来居上者。在他们此后出版的佛像研究图录中之所以不收法雨寺造像,实际上已经暗示此造像靠不住。尤其是松原三郎,在单尊佛像研究上成绩卓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一书多次修订再版,收录单尊佛像无遗巨细,他肯定对日本前辈推崇的法雨寺造像早有注意,但不收此像,绝非偶然的疏忽,实际上由于日本的学界也很重资历和学派,不便明言而已(参见水野清一《中国雕刻》,日本经济新闻社,1960年,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初版,昭和三十五年,1959年)。

我国在清末民初形成一个伪造佛像的高潮,改革开放后佛像仿制更是风起云涌,花样翻新。有这两个大的仿制背景,对流散、出处不明的单尊佛像的研究实在应慎之又慎。近年来国内新出土的佛像如雨后春笋,有着可靠的出处和学术纪录,实不必去追究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上世纪初常盘大定、喜龙仁,甚至松原三郎所编佛像图录中都难免混入仿品和有争议之作,属瑕不掩瑜。笔者十几年前出版的《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今天回首也有三四件是靠不住的,真是愧对读者,我已反复在多篇辨伪文章中无情地揭示其伪,正本清源(参见金申《《历代佛像真伪鉴定》,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佛教美术丛考》,科学出版社,2004年)。

尚有许多伪造佛像未能甄别而分藏于世界各公私博物馆中,笔者新出的《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在编写中即发现此类佛像颇多,有些已被学者公认为世界名品,为便于学人参考,这类旧仿赝品也酣情收入,唯加以说明,以期引起学界注意。

篇5: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_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篇6:介绍浙江普陀山导游词解说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六月,敕封宝陀观音寺住持一山为妙慈弘济大师,带着国书到日本去弘扬佛教,与日本通好,从此,普陀山知名度日益远播。清朝康熙皇帝赐“普济群灵”额于前寺和“天花法雨”额于后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各由此而得。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是普陀山佛教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篇7:浙江普陀山的导游词

普陀山概况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我把普陀山的概况简单介绍一下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的东部与我国著名渔业重镇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6.5海里。岛呈菱形南北长 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岛四周海岸曲折西北部岸坡较陡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环岛一周约33公里。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山上景物迷人寺庙都建造在古樟丛中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人们曾将桂林、杭州西湖和普陀山进行比较认为“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山上寺庙众多至民国十三年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正道是“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圣诞日得道日和出家日的三大香会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客运码头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客运码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2002年新建的码头可以说它是建得非常漂亮壮观。普陀山原来的码头是就在不远处的短姑道头但一有风浪船只就无法靠岸交通相当不便所以就建成了现在规模的码头。它的航线主要通往上海、宁波、沈家门、定海等。

海岸牌坊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柱三门的牌坊叫海岸牌坊它位于短姑圣迹上方建于1919年。

短姑道头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叫短姑道头。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块奇怪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字“短姑古迹”。这里还有个故事。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她认为身子不洁不敢下船进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无福理佛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到了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说是她嫂嫂托她捎来的米饭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她嫂子进香回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发现莲座上观音大士的裙子湿了一片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后来因为嫂子曾在这里责备小姑从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后人称作“短姑道头”观音大士给小姑送饭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

南天门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景点叫南天门。它位于南山在短姑圣迹的对面。南山原来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和普陀山本岛隔着一条水道后来建了这座石桥因为桥身像龙所以叫环龙桥又叫大观桥 现在大家请看这里有两堵石壁相对立好像一扇天然的石门因为地处普陀山最南端 所以叫南天门。

石门旁边有清代总兵蓝理题写的“山海大观”四字

金沙 各位团友在观音跳和南天门之间这处地方叫龙湾湾前金沙铺地长570米过去这里沙质很黄像金子一样。路上都是黄沙不见寸土日光照耀金光灿灿佛家称此为佛经所言“金沙布地”处所以这里被称为金沙。

2.南海观音景区观音介绍—礼佛广场、集散广场—南海观音铜像—铜像落成与开光时间、开光奇事—功德厅及五百罗汉堂、罗汉名称由来

南海观音铜像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普陀山的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礼佛广场。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狮好像睡狮刚刚醒来。再看这四尊金刚力士他们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是用花岗岩做的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前面是哼哈二将。

沿阶而上第二、三层叫集散广场正中是一座四柱三门石碑坊在佛教中是三门的意思。[站在广场右能见南天门、短姑码头、海岸牌坊和正山门、客运码头延伸过去便是西天一线和观音洞。左能俯视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

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看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她妙相庄严双目非常慈祥地看着我们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表示能够减除众生的苦难。她的身体前倾15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好象正轻轻移动莲花步慢慢向我们走来使人顿生膜拜之心。

大佛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 三层基座高13米总高33 米。那么观音铜像为什么要做成33米呢这里有三种解释第一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第二观音有32化身加上一个正身像刚好是33种形象第三3、6、9是佛教中的吉祥数字而3加3刚好等于63乘以3刚好等于9。大佛是用亚金铜材铸造的总重70吨由96块铜壁板组成每块重一吨左右壁板厚1厘米。96块亚金铜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大佛共用去纯金65公斤。这些金子都是由那些虔诚的香客捐献。此像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的象征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就非常高。

各位团友这尊观音铜像是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开光的。开光那天还发生了一桩奇事。那天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早晨8点当妙善方丈宣布佛像开光时大佛南面莲花洋上空顿时乌云散开一抹白光从云间射出直照佛像佛像金光闪闪佛光普照好像白衣观音的圣像出现在天空在场的4000余位海内外信男善女亲眼目睹纷纷跪拜承授佛光无不惊叹。这一奇异现象一直持续到上午九点法会结束的时候。

各位团友南海观音铜像的基座分两层底层为功德厅里面用铜雕、木雕装饰。功德厅正中铜柱通上层顶部接莲花座其工艺国内首创铜柱上刻有20幅观音说法图和前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像。四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发生在普陀山的四大传说也就是“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

二层为五百观音堂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上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的名字。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但是大家请注意相机拍照时的光线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所以希望大家在室内参观的时候暂时把相机收一下20分钟后我们在礼佛广场集合。

3.紫竹林景区紫竹禅林、大悲殿—不肯去观音院、慧锷介绍—观音道场的由来—潮音洞、禁止舍身燃指处碑文解说、洛迦山

紫竹林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紫竹林。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紫竹林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孙悟空好几次遇到危难就翻筋斗来到南海紫竹林中求助观音大士。紫竹林顾名思义应是紫竹成林但由于几经劫

天王殿—圆通宝殿—大悲楼卧佛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大悲楼卧佛殿的卧佛是一尊释加牟尼佛80岁涅磐时的佛像。释加牟尼像有很多种不同姿势的佛像主要有坐像立像和卧像三种。

不肯去观音院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身看这座小小的寺院就是普陀山的第一座寺院叫“不肯去观音院”。相传唐咸通四年有个叫慧锷的日本僧人从山西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莲花洋时突然风浪大作连续三天都不能渡过莲花洋。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把观音圣像搁置在“潮音洞”附近的礁石上被当地居民张氏请回家中供奉。从那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而慧锷也成了“海天佛国”的开山祖师。

潮音洞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岩石旁刻着“潮音洞”三个字。它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御赐的相传这是菩萨现身的地方。大家看这个洞是因为山石裂缝而形成的从崖至洞底深大约有10米这个洞的洞底通海一半浸于海中洞上方这两条缝隙形成的二门称为“天窗”涨潮时潮水涌入洞中海浪和石头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好象打雷一样而且晴天时洞内像七彩霓虹闪现非常壮观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禁止舍身燃指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块石碑上面刻着“禁止舍身燃指”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立所。过去有许多善男信女用自己的手指当香烛朝拜观音以这种虔诚的形式求见观音现身以求观音引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难遭到破坏。现在园林工人的努力下经过精心培育现已成林重现了观音道场的紫竹成林的景观。

也有人从崖上跳入潮音洞中。清代总兵蓝理为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就竖碑告示善男信女不要违背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本意劝人不要再做此类蠢事。

洛迦山 各位团友请朝东面看对面就是洛迦山它的形状很像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面头颈胸腹足都很清楚这叫“睡观音”也称“海上佛”。大家往山顶看有一座塔像巨人一样立在那里这就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塔。洛迦山虽近在眼前但海中波涛汹涌古时有朝拜者须经过24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的传说。

4.普济寺景区多宝塔—御碑亭、海印池、石牌坊—万寿御碑亭历史及寺名由来、寺门传说—天王殿四大天王、韦驮—圆通宝殿外观、大殿的建筑特点—观音名称由来

多宝塔 请各位团友朝南看这座石塔就叫多宝塔它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建于元顺帝元统三年是当时普陀山僧人孚中法师向南京的藩王宣让王募资建成因此又名“太子塔”。整座塔用太湖石砌成方形五层高32米有台无檐。每层塔的四面雕有佛龛。它是普陀山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碑坊 各位团友在海印池南面“观自在菩萨”照壁西面的妙庄严路上建有一座四柱三门花岗石雕凿的石碑坊,它高9米宽12米。柱上横楣雕刻的云纹与石葫芦非常精致。碑坊前有步行通道到普济寺显得一派佛国庄严的氛围。过去朝山者多把此坊进入普济寺作为正道。

海印池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海印池又叫放生池。放生呢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个放生池上面有三座石桥中间那座桥呢叫平桥北接普济寺正门南面接御碑亭桥中有一个八角亭叫定香亭供游人歇坐。东边那座拱形桥名为永寿桥西边一座拱桥名叫瑶池桥池四周用青石条砌成池水为山泉所积池中结满莲蓬一到夏日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火灾的时候以备急需。

普济寺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禅寺又名“前寺”是普陀山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普济寺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三年朝廷赐额“普济群灵”从此该寺叫“普济禅寺”。一直沿用到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普济寺的正门是关着的人们都是从东山门入内的那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个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微服夜游普陀山游至佛顶山游兴起忘了归程。返回普济寺时寺院大门早已被关乾隆皇帝要求开此门却遭到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虽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只有遵守寺规经东山门入内。乾隆皇帝回宫后极为恼怒地下了道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方丈第一次进门才被打开。

天王殿御碑殿、山门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个重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四大天王位于东西两旁韦驮天王手执金刚杵位于弥勒菩萨像的背后。各位团友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绕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伞。四大天王手执法器掌管四方合称“风调雨顺”。

各位团友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韦驮即佛经中的韦驮天王常巡游东南西三洲护助诸出家人有“三洲感应”之说。宋以后便在寺院里塑了韦驮像由于他曾为释迦牟尼从魔鬼掌中夺回佛牙有功常被塑成英姿勃勃的卫士形象十分令人注目。韦驮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器叫金刚杵。在过去韦驮天王手中的杵的不同持法其寓意也不同。若杵横在胸前或举起则表示该寺为接待寺若韦驮天王以杵点地则表示该寺为非接待寺。云游僧侣来寺得先看杵然后决定去留。

圆通宝殿 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参观普济寺的主殿“圆通宝殿”。请看这个单层失明檐的木结构建筑顶盖金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外观庄重具有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圆通宝殿”有“活大殿”之称“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好现在请大家入殿。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观音的正身像又称毗卢观音是国内唯一的男身男像的观音。她头戴毗卢天冠眉慈目善在莲花座上结跏趺坐右手持一枝半开的莲花左手施弥陀印她的两旁是她的左右胁侍善财童子和玉女。善财童子和玉女都是佛教中菩萨的名字。

大家再看这殿两侧是观音32化身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以显示普度众生的“法力巨大”。那么为何观音又叫圆通呢据佛教说观音是耳根通用今天的话说观音有特异功能她听到苦

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所以称为“观音”。圆通即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即圆满通达之意。

5.西天景区—千年古樟心字石梅福庵—说法台石——磐陀石—二龟听法西天门—观音洞—

千年古樟 大家看这棵大樟树是本山树龄最大的一棵古樟已有900多岁了树干胸径达7米树冠覆盖广达1300平方米而且不虚不空。普陀山像这样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樟树有1339棵。这是因为普陀山地表深厚、土地肥沃、养分充足的缘故很适合树木的生长。普陀山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的有584种所以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心字石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心”字石景区。请看在普慧庵上方西天门下东南方有一斜坡巨石面积300余平方米圆浑平滑中间刻有长5米宽7米“心”字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可谓“心怀搏大”是普陀山单字石刻之最国内也是罕见。这块石头就叫“心字石”。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经”。佛家以修心为上“心即是佛”。当代诗人张性初曾作《心字石》诗“海天胜迹在西天一字红心耀眼先。恒作人间功德事是心即佛量无限。”现在众多男女青年游览到此都喜欢在这里摄影留念一人拍照表示一心一意两人表示心心相印永结同心以作爱情和友谊的象征。大家不妨也拍张照留作纪念。

蛇头石 各位团友在心字石右上约5米峪谷间有一石叫蛇头石。它向外伸展隐隐约约出现在草莽荆棘中它的形状好象蟒蛇的头离这块石头不远处的西天门石门西面又有一石形状像蛤蟆养着头向蛇坦然自若。传说观音与一蟒蛇精斗法以神力斗败蛇精将蛇精点化成石并得道。一天观音在蛇背上放一蛤蟆以试蛇心。可那蟒蛇一动也不动毫无伤害蛤蟆的意思这便是“佛试蛇心”的由来。后来便有人在蛇头石左下角平坡上刻了个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笔点题耐人寻味。

西天门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就是西天门。西天门是由三石构成的一道天然石门。请看横石上面写着“西天法界”四字。这是什么意思呢西天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意指进入无杂念、无困难的清净世界。三块岩石相依形成天然石门。意谓从此踏入西方极乐世界。这道门非常的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可谓鬼斧神工啊请看竖石上面写着“证菩提道”。“菩提”是梵语意为“觉悟”由此可上西天法界故曰此门为“西天门”

梅福庵 各位团友我们前面就是梅福庵它是因西汉梅福曾在此炼丹而得名。据说当年王莽篡权梅福知道后告诉了当时的皇上晚年为了避免政乱而来到普陀山隐居炼丹救治当地的居民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此处建了寺院称为梅福禅院。

磐陀石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块从天而降凌空搁置在西天法界最高处的大石头就是普陀山名闻遐迩的“磐陀石”它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誉为普陀山的一绝。大家可以发现磐陀石是由上下两块巨石叠在一起而成的两石间的缝隙像一条线好像要掉下来又没有掉下来实在是一大奇迹。磐陀石是观音大士说法的地方。在夕阳西下时这里便可看到“磐陀夕照”的意境但是大家千万不要爬到上面去注意安全。

说法台石 各位团友请大家往东看这块鼓形大石就是观音的说法台石相传这就是观音说法之处

各位团友大家请往西看那边有一石在土中隆起一端细圆一端粗胖好像一头老水牛在池波中闲游相传老水牛来此赴会听法因步履姗姗迟到惭愧得无地自容就变成了一块顽石。当地有一句俗语“摸摸牛的头一年四季不发愁摸摸牛的尾做事有头有尾”。

二龟听法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两块岩崖上酷似海龟的石头。一龟在崖顶回首顾盼好象有等候之意而另外一只呢正焦急地往上爬。大家可能会问这种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关于这两块石头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讲相传有二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在说法台上说法只因听得入了迷忘了归期误了大事龙王一气之下变把它们化作了石龟。据地质学家从龟背上取下的化石分析这两块石头来自海洋深处在一次地质运动中才冲出海面。它告诉我们什么叫沧海桑田。

观音洞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天然形成形状像蘑菇的石窟就是观音洞是普陀山最大的石室。里面是尼姑庵内有圆通宝殿殿中供奉的是25圆通。观音洞附近原来是没有殿宇的只有几株杨梅所以古时也称“古梅岑”。后经多次扩建形成了庵院。大圆通殿里供奉的是杨枝观音坐像它与我们普陀山的多宝塔普陀鹅耳枥树并称为普陀三宝。

6.百步沙景区百步沙—师石—先人井—朝阳洞—千步沙

百步沙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的这个沙滩就是百步沙。它位于普济寺、多宝塔以东海滨沙滩全长500米因此而得名。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海域辽阔。每当夏秋时节白天金色的沙滩上随处可见一顶顶漂亮的太阳伞身着泳装的人们浴场戏水逐浪他们会把沙子铺在身上享受“沙浴”沐浴阳光那沙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沙浴呢有助于强身健体夜晚海风轻拂空气清新更是游客纳凉散步的好去处。沙中间还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冈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亭子供游人观日出聆听潮音沐浴海风别具一番情趣。

师石 各位团友在梵山东麓百步沙中间有一小岩坡伸向海中将百步沙一分为二俗称“狮子尾巴”。近沙滩靠水的地方有一块形状像圆台的巨石它就是师石是由海水冲刷而成的。这“师石”二字意谓此石能磨顽铁能击怒涛其精神可为人师。当代诗人季位东以《师石》为题作诗“百步沙头石可师回头是岸莫疑迟。涛声终古斜阳里独立苍茫自咏诗”。

仙人井 各位团友大家看在这几宝岭下、百步沙上有一堵逶迤曲折的杏黄色围墙里面有一口井叫仙人井。大家看墙内老树横卧冠如华盖荫蔽天日。树下有洞上题“万福来朝”。洞中有井此井紧临大海井深3米多泉水由井底涌出旱不减少涝不微增暑则凉寒则暖色莹碧饮之甘美润爽。那这口井为什么叫仙人井呢相传秦安期生于此汲水制丸又说西汉梅福、东晋葛洪也曾来此炼丹。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羽客仙人所以称之为仙人井。

朝阳洞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在几宝岭上往东望就是朝阳洞。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天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像车轮一样忽然从海底涌起红光万道散射在海面“朝阳洞”因此得名“朝阳涌日”还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它是普陀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

千步沙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滩叫千步金沙也称千步沙。千步沙和百步沙一样是因为它的长度而命名的它全长将近有1500米。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摄人心魄。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开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二绝。

7.法雨寺景区大乘庵—法雨寺名由来、建筑材料、九龙照壁—大圆通殿—海天佛国图—大雄宝殿

法雨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法雨寺又称后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最初名字叫

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扩庵建寺。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法雨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玉佛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等。寺内龙风柏、古银杏、连理罗汉等珍贵古树名木以及二十四孝图、云龙游海天等石刻栏板都是普陀山独一无二的稀有之物。

各位团友大家看在法雨寺天王殿对面的九龙照壁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它不同于北京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它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这么多石块拼接竟然不露一点儿缝隙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块青石上雕刻而成它的工艺真是令人叫绝。九龙壁高2米凸出16厘米全长12米。下盘为清式须弥座四边顶端飞檐翘角上部是石粱石瓦

大圆通殿 各位团友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大圆通殿又称九龙宝殿。九龙殿的木材是经康熙的批准从南京明故宫中拆迁而来的。各位请看九龙殿它的屋顶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属古建筑中的第二等级。九龙殿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一绝。请大家抬头看九龙澡井。九条木雕金龙升腾飞舞一龙在殿顶八龙绕八根垂柱悬空而下昂首舞爪形成“九龙抢珠”之势。形态逼真工艺精堪巧夺天工。经鉴定确认为是明代文物。被浙江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请大家转后看一看《海岛观音图》场面状观气势宏伟。画面正中有一慈眉善目的观音这个观音的形象呢就是她在说法道场普陀洛迦山时的形象称为“渡海观音”。她站在一条形体庞大的黑鳌上一手持净瓶另一手拿杨柳枝向外挥洒暗喻慈悲的观音以净水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各具特色惟妙惟肖。

8.佛顶山景区香云路—海天佛国崖、云扶石—佛顶山概况、华顶云涛—慧济寺—普陀鹅耳枥

香云路各位团友这条从法雨寺到佛顶山的石板路就叫香云路它有1088级石阶全长约1公里。此路原为羊肠小道道光绪三十年慧济寺主持文募化砌石而成。1982年舟山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路旁有铁栏杆为游人攀扶、歇息提供方便。沿香云路登佛顶山途中有香云亭、云扶石、海天佛国崖等景点四周秀峰险石回首眺望、山海奇观尽收眼底大有“身登青云梯平碧见海日”的意境。各位团友走在香云路上随时可看到香客三步一拜地往上走这个是佛教朝拜的礼仪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香云路的中段大家看这块岩石上刻着“海天佛国”这是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写的每个字约一米见方。大它呢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普陀山的特色。

佛顶山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它海拔291米。普陀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了普陀山不上佛顶山就等于没来普陀山”今天我们一定要来佛顶山了。因为它位于佛顶山上所以又叫佛顶山寺。它原先只是一个供佛的石亭明代圆慧和尚发现刻有“慧济禅林”四个字的石刻于是在这里创立慧济庵。1793年扩庵为寺1907年经过大力扩建成为 普陀山的第三大寺——慧济寺各位团友这里就是慧济寺了因为山势的限制慧济寺中轴线上仅有两进大殿两侧有一字排开的大悲楼、地藏殿等。

上一篇:关于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试行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的通知下一篇:我要的是葫芦续写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