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礼仪公司

2024-04-16

婚礼礼仪公司(精选8篇)

篇1:婚礼礼仪公司

揭阳市如悦礼仪庆典婚礼策划公司

企业简介

揭阳市如悦礼仪庆典婚礼策划公司是一家集礼仪策划、婚礼策划、创意设计、庆典制作、布置、组织承办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礼仪庆典公司。公司简称“如悦礼仪”,从2006年以“金旺旺”为单位名称开始礼仪庆典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于2013年正式更名为“如悦”的公司名称。同时并获得企业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认同公司实力的资质证书。公司以总经理陈珊妮为核心,强力严谨实行专业化管理、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公司依靠广泛的社会资讯网络及稳固的企业架构,一直专注于全国及广东(揭阳市榕城、东山、揭东、揭西、普宁、惠来)等地区庆典新动向、新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成熟的专业化综合礼仪公司。属下设:婚礼策划部、创意策划部、庆典礼仪部、商务会议部、节目演出部、影视制作部、制作工程部、市场业务部、客户服务部、行政财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公司以“庆典”“婚庆”“会议”“演出”“活动”四大经营范围为导向,专业提供创意个性时尚婚礼策划、开业庆典、开工奠基、挂牌揭幕、周年庆典、成立大会、开幕仪式、校庆厂庆、乔迁落成等庆典策划服务。从策划到制作、从组织到执行的一站式服务更是我公司一大特色。

我们始终演绎专业精神,公司与揭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业务遍及揭阳地区及潮汕地区,曾成功承办省市、各区重点工程庆典、国内大型企业强企业策划及承办各类宣传活动1000多项,成功举办特色婚礼上百场。

一.各类大型庆典礼仪活动:

开业庆典礼仪、商务礼仪活动、宣传推广活动、房地产奠基、封顶、开盘、落成、入伙庆典礼仪、开幕式礼仪服务、会展礼仪服务、新产品上市推广展示会、时装秀、各类促销活动、乔迁庆典礼仪服务、周年庆。

二.各类活动常用租赁产品:

常规舞台、背景架、折叠式桌子、椅子、主席台;舞台灯光、音响、地毯、太阳伞;充气拱门、充汽帐蓬、充气灯笼柱、充气气球,落地球;礼仪服装旗袍、剪彩托盘托布剪刀、剪彩花柱、金铲;皇家礼炮、电动礼炮、手持礼炮;室内标准展架展板、室外展蓬、展会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

三.婚礼宴会策划系列:

个性创意特色婚礼策划,婚礼主持, 婚宴现场布置,拍摄录象制碟,婚纱礼服出租,发型化妆,晚会派对,婚宴预订,婚庆礼仪,新娘化妆盘发,婚车装扮出租,文艺演出,舞台设备,灯光音响,新娘礼品,新娘发饰,婚嫁用品,等一条服务。

四.充汽模型、空飘系列:

升空气球、升空飞艇、放飞小气球、行走卡通公仔、落地大气球、充气拱门、充气帐蓬、充气灯笼柱。

五.文艺演出、服务类:

国内外名星、礼仪小姐、模特、司仪、节目主持人、文艺演出、促销路演、杂技、魔术、小品、歌舞、南北舞狮、南狮梅花桩、武术、军乐队、管弦乐队、威风锣鼓队、山西盘鼓队、摄像VCDDVD制作、摄影。

活动案例:

中国电信“我爱e家,情暖南粤”—南粤少儿钢琴大赛揭阳赛区启动仪式。

普宁市船埔镇蓆草湖小学落成典礼 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布场、商务主持和举行典礼仪式。揭阳潮汕机场供油工程开工仪式 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布场、商务主持和举行典礼仪式。揭阳市重点项目(普宁)现场会(中国 普宁国际服装城)领导团检查和接待场面布置等礼仪接待。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 领导团检查和接待场面布置等礼仪接待。

揭阳市体育局、揭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暨“绿色亚运,环保骑行”活动 总策划包括活动布场、和骑行仪式。

普宁市持贫慰问演出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舞台搭建灯光音响等设备布场、文艺演出晚会。揭西县持贫慰问演出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舞台搭建灯光音响等设备布场、文艺演出晚会。惠来县扶贫慰问演出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舞台搭建灯光音响等设备布场、文艺演出晚会。广州普泰揭阳天翼3G店开业典礼 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布场、商务主持和举行剪彩典礼仪式。

香港金六福珠宝揭阳店盛大开业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布场、商务主持和举行剪彩典礼仪式。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揭阳咨询站开业典礼全场总策划包括活动布场、商务主持和举行剪彩典礼仪式。

篇2:婚礼礼仪公司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座位安排

当然,你肯定是想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地方举行仪式,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到场的人感到宽敞、舒适。

1.新人家属的座位安排

你需要在前排留出一部分座位给你最亲近的家人。按传统来讲,新娘的父母要和祖父母、兄弟姐妹坐在左手边的第一排。如果新娘的父母已经离异希望可以分开坐,那么新娘的母亲可以和她现在的丈夫坐在第一排,父亲和他的妻子可以坐在第二排。其他特别的亲属也可以坐在第二排、第三排上。新郎的家人也是以同样的形式在右手边就座。

2.伴郎把宾客引到座位上

在你的宾客到达之后,伴郎会带领他们到自己的座位。和新娘的家人一样,新娘的客人也坐在左手边,新郎的客人坐在右边。但是如果一方的人来得比较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两边随便坐,这样他们就都能有一个很好的观礼视线。一位伴郎应该用右手把女宾客请到座位上,男宾客就不需要顾虑这些。如果同时到了一大批宾客,就是年长者优先。

3.仪式过后,坐在前几排的家人先退场,然后宾客们一排一排从前往后依次退场,以免在门口造成堵塞。

步入教堂

举行仪式时,你们步入教堂,踏上地毯,除了迈开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前外,还有很多事情值得留意。以下便是进退场的基本阵容。

入场顺序

伴郎从教堂大门进入,由矮到高一对一对行进。如果人数是单数,就请最矮的单独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一对一对的跟随进入。每一对之间隔3-4排的距离。接下来,伴娘进入,与最后一对伴郎保持4-5排的距离。如果伴娘团人数少于5人,就采取排成一队入场,否则看起来就不协调了。如果人数为单数,最矮的走在前面带队。年轻的姐妹团成员走在主伴娘的前面。如果你有两个主伴娘,一对走和单独走皆可。在新娘和其父亲进入之前是戒童和花童。待这些人在通道上站好之后,新娘挽住父亲的左臂步入教堂。如果新娘穿着的是长裙裾婚纱或是有长长的头纱,可以安排2个人为其在身后拖住婚纱。

站立位置

在踏上地毯走进通道时,新娘一般站在左边,新郎站在右边,面对神父。伴郎站在新郎的旁边,戒童和伴郎们站在他的右边。主伴娘站在新娘旁边,其他的伴娘团成员和花童站在她的左边。

宣读和祈祷者

这个特别的环节可以把本是极为苛刻的宗教婚礼仪式变得个性化。你所能选择的程度依赖于神父的要求,在选择时要和他进行商讨。一旦你想到了要宣读或由祈祷者传达什么信息后,这时你的神父会帮你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选择。对于一个非常严格的宗教婚礼来说,你应该选择圣经中的经典段落。没那么传统和正规的仪式可以选择一首能很好地表达你对婚姻情感的诗。你还可以把不同的精选段落分给你的亲朋好友来朗读。这样更多的和你要好的朋友会有机会加入到你的婚礼当中去,你邀请他们,他们也一定会感到很荣幸。

互许誓言

你的誓言可以写到什么程度这也要根据神父的要求来定。但是就算是最传统的婚礼誓言你也可以加进自己个性化的现代词语,来使你的誓言和你的心愿相契合。

篇3:中西婚礼礼仪对比

1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我国的婚礼在地区、民族和时代这些因素中都存在着差异。在现代中国, 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传统的礼仪方式。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 中国人喜爱红, 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 从大场面到小细节, 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 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礼仪思想。

传统婚礼即是以传统结婚方式为主导的婚礼仪程。它和现代婚礼最大的区别在于迎娶。现在的农村, 乃至城市的大部分地区, 这种传统的婚礼方式还是相当普遍的。通常情形是, 新郎和其他随从人员陪同, 一起乘车去新娘家里迎接新娘。迎娶队伍要先反复叩敲新娘家的门, 娘家人会吵嚷着要红包, 直到满意娘家人才会开门允许新郎见新娘。新娘家终于开门后, 要招待新郞和来宾, 然后抬或抱新娘上轿或汽车。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并坐轿子, 当然那是过去, 现如今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 穿婚纱戴面纱。“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涵义, 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接了新娘到达新郎家里, 鞭炮齐鸣。紧接着由司仪主持仪式, 新人在亲友的簇拥下, 拜天地、拜高堂再夫妻对拜后, 在鞭炮声中送新郞新娘入洞房, 稍事休息后即开始举行婚宴。当然拜堂的时间都是按各地的习俗, 都是算好时辰以图吉利。相对于过去现在全部过程都有摄影、摄像拍录下来, 之后再刻成喜庆光盘留作纪念。

婚仪举行的场所, 一般有两个:一是在家里, 二是在酒店或其他公共场所。在我国大部分农村, 几乎都在家中举行婚礼。城市里的婚礼除在家里举行外, 也有在饭店和其他公共场所举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将迎新和婚仪分割, 将婚仪和喜宴合一。

2 西式婚仪流程

西方的婚礼在人们的观念中是属于浪漫型的, 所以整个婚礼流程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 以显示其庄重。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的婚纱, 而新郎的礼服是黑色的西装, 在西方人眼中, 教堂和婚礼都是圣洁而神圣的, 所以新娘新郎的礼服都要显示整个婚礼的庄重严肃。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去教堂举行结婚仪式。首先是新郎进入教堂, 站在教堂地毯最开始的地方, 等待新娘入场。伴郎从教堂大门进入, 接下来伴娘进入。这些人在通道上站好之后, 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 新娘挽住父亲的左臂步入教堂行至教堂地毯最开始的地方, 父亲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 意寓将女儿托付给新郎。一对新人走上地毯步入神父面前, 紧接着是宣誓, 神父会各自询问新郎新娘无论贫穷或是富有, 你们彼此是否都能相依相伴之类的宣誓词, 这也就是要求新郎新娘向对方作出彼此的承诺, 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部分。新郎新娘面向对方, 握住对方的双手, 作为妻子和丈夫向对方宣告誓言。然后他们会在神父和众人的祝福下, 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最后神父宣告完婚, 婚礼仪式礼成, 请新人退场。在退场的过程中新娘会将手中的花球抛给到场的女宾客们, 如果谁接到了花球, 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个结婚的人, 所以很多单身女性都会争抢花球。此时所有当场宾客起立鼓掌, 新郎和新娘原地转身, 重新走过通道, 走出仪式区。至此婚礼仪式结束。在新人走出教堂的时候, 有人等候在外面抛洒花瓣, 若是室外婚礼, 在礼成后客人们就可以抛洒花瓣。

3 中西婚礼文化对比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 中西方举行婚礼的不同点有以下几点:第一, 场所不同。中国传统的婚礼是在家中举行;而西方婚礼是在教堂举行。第二, 婚礼礼仪的方式不同。中国的婚礼中要成为夫妻是通过拜堂的方式, 而西方是通过在教堂里男女互相宣誓紧接着由神父宣告的方式。第三, 婚礼的礼服不同。中国传统婚礼在进行过程中, 新郎穿黑色西装或是正装, 新娘穿着红色的礼服, 一般在举行仪式时穿的礼服与敬酒时的礼服师不同的, 但都象征着吉祥如意, 也预示在结婚后日子会红红火火的。而西方的新郎穿着西装, 新娘则穿白色的婚纱。高宣扬在《流行文化社会学》中讲到:服装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最早的表现形式。由婚礼服装的差异就可看出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在注意到有差异的同时, 还应该看到在一些礼仪仪式上面, 中西方的婚礼礼仪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 中国古代有抛绣球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 新娘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在场的单身女宾客。

4 讨论总结

从上面的介绍和论述中可见, 中西方在婚礼礼仪上之所以有种种的差异, 这与中西方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有着直接的关联。从传统上讲, 中国人比较保守, 喜欢热闹, 观念较古板传统化, 因此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中, 整个婚礼的礼仪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影响之后, 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借鉴和学习, 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中国传统婚礼的礼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喜热闹的性格, 这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譬如在婚宴结束以后会有闹洞房的环节, 宾客中尤其是新郎新娘的好友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刁难新郎和新娘, 认为在新房中越是热闹, 则寓意新人在婚后的生活就越是幸福。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文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方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 举行完宣誓仪式后新郎和新娘会直接去宴会地点, 或者是去渡蜜月。除此之外, 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虽说是宗教信仰自由, 但在中国传统上大多是以佛教为主, 讲究时辰的拿捏和寓意的表达;而西方则是以基督教为主, 因此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 并且主婚人是神甫人员, 而且在神父宣布新人结为夫妻后整个婚礼的礼仪就算完整了, 这就突出了西方人重视自己的信仰。在现如今的中国, 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大, 很多人都学习西方人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但大部分还是采用中国的传统婚礼礼仪方式, 这与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是分不开的。

5 结束语

礼仪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形式, 那既然是文化, 它就避免不了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而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 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 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的大趋势下, 中国的传统礼仪也在不断地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然而, 有句老话说的好, 凡事都有两面。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 中国人不能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 因为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并且将西方礼仪作为一种不同的文化去认识和了解是无可厚非的, 但本民族应该具有自己的自尊和独一无二, 如果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骛, 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 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有这样一句话, 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也可以这样理解礼仪,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 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若是要创建和谐的社会, 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 还是在文化的各个方面, 都急切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来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现方式无疑是实施这种统一的领头军。因此只有认清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 将二者合理而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才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 从而达到和谐的社会。

摘要:华夏素以文明之邦而著称, 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礼仪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国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地球村”, 与外国的交流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西礼仪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 中西婚礼礼仪差异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由于中西思维及文化的不同, 中西婚礼礼仪自然产生了差异。该文针对中西婚礼一些礼仪的不同进行对比, 希望能通过这些对比了解中外对婚礼礼仪的不同要求和寓意, 进而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确保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

关键词:中西婚礼,礼仪,差异,交流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何其亮, 张晔.英释中国传统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4]拉里·A·萨默瓦, 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闵惠泉, 王纬, 徐培喜,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恩铭.美国文化与社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婚礼礼仪公司

摘要:发扬和保护维吾尔族礼仪文化的基础是了解和传承,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个别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及现有资料,对维吾尔族礼仪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研究后,我们发现维吾尔族的婚礼是维吾尔族之间及维吾尔族向其他民族传播该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维吾尔族;婚礼;礼仪文化

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的维吾尔族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依托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民族传统,维吾尔族也衍生出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在这文化之中,有一项不可忽视的文化便是礼仪文化。维吾尔族的礼仪习俗有命名礼、摇床礼、割礼、婚礼、葬礼等。其中,命名礼、摇床礼是给婴儿举行的仪式,给婴儿起名和祝愿他们。割礼一般只限于7岁至12岁的男性儿童,是男孩步入成年的标志。在这众多的礼仪与仪式中,包含着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形成的民族特色,以及其独有的礼仪文化。本文则重点研究维吾尔族婚礼过程中包含的维吾尔族礼仪及其在婚礼过程中的传播机制。

婚姻在人的一生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而维吾尔族过去曾盛行包办婚姻,现在自由恋爱较为普遍。但不论如何结合,在维吾尔族婚礼中,确实有其本民族的“婚俗”,虽因地域不同、民族融合程度不同等因素稍有偏差,但其本质所含的维吾尔族婚礼习俗是相通的,其传播机制也是如此。

根据走访调查,及小组成员多年来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生活经验,我们发现,虽然在自由恋爱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今天,维吾尔族适婚男女在择偶时还是或多或少会被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民族。维吾尔族普遍为民族内婚制,异族通婚情况极少。二是宗教信仰。维吾尔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宗教习俗等因素,维吾尔族多为宗教内婚制。在实际的婚姻状况中,也存在着部分信仰不同的婚姻,但多为男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女子为无宗教信仰者,且婚后,女子多皈依伊斯兰教,并履行一定的“入教”手续,并且接受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而维吾尔族女子少于外族通婚,与无宗教信仰或有其他宗教信仰男子通婚的情况尤其罕见。而这种婚姻结构的构成,也决定了维吾尔族婚礼中所包含的其本民族的文化和礼仪能够较为完整且原汁原味地被流传下来。也因此,下文中所提到的婚礼习俗,皆为维吾尔族同族同信仰男女婚礼中的习俗,不再进行特殊说明。

那么,这个既实行“民族内婚制”,又实行“宗教内婚制”的维吾尔族婚礼,究竟有哪些习俗呢?当维吾尔族男女决定结婚后,需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婚前,男方必须向女方交财礼。通常是在婚礼前十五天之内,男方的母亲及亲友带着女方需要的礼物去女方家进行拜访,而女方家通常会举行一个小型宴会,准备好丰盛的饮食,宴邀亲友,招待客人,在席间,男方将来意表明,并奉上礼物,通常为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然后再加上一些盐、方块糖和五个馕(有的地区带7个或9个馕),作为见面礼。礼品中的盐和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亲的要求后,女方一般不会马上答复,而是要同家人和女儿商量并了解了男方的情况之后,才进行答复。假若答应了这门亲事,双方则要把这门亲事公开。亲事公开后,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来往,进行“合法”的恋爱了。维吾尔族把这种提亲的程序称为“拜西馕塔西拉西”(意为试探)。

部分传统且经济条件较好的维吾尔族人还会选择进行“唱礼”订亲。在订婚这天,男女双方各要请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要占到80%以上,个别男客则都是亲属或亲朋好友及德高望重男宾。因此,在维吾尔族社会中,订亲被称为是妇女们的活动。

订亲仪式多在女方家举行。这天,男方要为女方家带去一至二只羊,(经济条件稍好些的或许会带一头牛)。羊头上要系上红绸带并由专门的人牵去,女方家则要给牵羊人赠送衬衣或其他礼品,以示谢意。这只羊一般要当天宰杀以供客用。同时男方家还要带上馕、茶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点心、大米、清油、面粉、洋葱、黄萝卜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在订亲的仪式上,女方要做抓饭或是库尔达克(维吾尔族传统菜—煮连骨肉)来招待客人。男方则要在客人面前宣布给女方家的彩礼清单。宣布清单的人则是专门聘请的,他以说唱的形式向众人介绍每件彩礼的产地、质量、性能、规格等。同时在介绍每件彩礼时,还要把彩礼举起来,让大家过目。一般来说,介绍彩礼的人,口才要比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讨得女方家人,男方家人满意。因为彩礼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姑娘的身价和男方家的诚意,所以宣布清单的人也特别卖力。事后,男方家人还给他赠送一定数量的礼品。

同样,女方家陪嫁的东西,也要在当天展出。届时,女方家也要请一位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向大家介绍每件嫁妆。同时,女方家还要给未来的女婿做一套衣服,将他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另外还得给亲家和亲家母各准备一套衣服的衣料。

订亲仪式结束后,便是商订婚礼事宜了,双方定好后便可以正式举行婚礼。

维吾尔族婚礼由阿訇主持。首先要念“尼卡”确立夫妻关系。宣誓结束后,阿訇还会拿出两块蘸过盐水的馕饼给新郎新娘,请二人各吃一块。蘸过盐水的馕咸得发苦,所以这一习俗又有着期望夫妇二人从今往后能够同甘共苦的美好寓意。由于地区不同,婚礼举行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同。南疆有些地区的“尼卡”是在婚礼的前一天举行,而北疆的有些地区则是在当天举行。这种仪式在女家举行,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亲属之外,一般不邀请其他的客人参见,所以一般的客人也看不到这种场面。“尼卡”仪式结束后,要举行婚宴,招待各自的亲戚、好友与同事。婚礼有迎新娘仪式、“要力托素西”(意为挡道、拦路)、揭面纱仪式、新郎与新娘为自己的婚礼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等。在多数地区,新娘进入新屋后,新郎方面要为男女宾客准备丰盛的宴席。宴席完了之后,要举行“麦西来甫”。在这期间,人们会欢歌雀跃,气氛非常热烈。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一对男女会有目的地上来跳舞,男的故意揭开新娘的面纱,女的再盖上,直到重复三遍时,新娘站起来,向宾客们深深地鞠一躬,而宾客们用掌声表示这一仪式的结束。

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些有趣的习俗和严肃的仪式里发现维吾尔族独特的礼仪文化。例如在订婚宴中,女客要占多数。在汉满族中,此类情况是尤为少见的,由于数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响,这些民族的礼仪习俗中,鲜有以女性为主的重要宴会,由此可见维吾尔族女性地位相对较受重视。这一文化礼仪使得维吾尔族女性能够得到尊重,而在订婚仪式中,由于频繁的宴会,亲人好友的关注,令人们更易接受它的传播。

在维吾尔族婚礼礼仪文化的传播当中,除了占主要的人际传播,还有另外一种途径是文字传播、甚至已有了大众传播。

随着对少数民族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维吾尔族本民族科技、经济、文化等水平的提高。现在维吾尔族的婚礼礼仪文化已经不单单是人际传播了,不少维吾尔族人选择将自己的婚礼全过程通过摄影摄像等方式记录下来。当我们对维吾尔族婚礼产生好奇的时候,不用再费心寻找资料,或一定要找到某位维吾尔族人为我们解答。我们只需要在网络上搜索“维吾尔族婚礼习俗文字介绍”、“维吾尔族婚礼纪实”等词条,便可解决疑惑。这种大众传播,不仅使维吾尔族婚礼礼仪文化能够被更多其他民族的人知晓,也使得维吾尔族婚礼礼仪文化能够完整的、写实的被保存下来,成为切实参考,弥补了人际传播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偏差。

可无论传播途径、传播媒介如何发展变化,维吾尔族婚礼始终是维吾尔族礼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机制。一场婚礼,不仅是维吾尔族男女约定终生、昭告亲友的仪式,还是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精粹的体现。(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项论s201512026044/X20150816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维吾尔族概况[OL].[2016–11–06].http://www.seac.gov.cn/col/col541/index.html

[2]张继焦.少数民族礼仪[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3]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民俗学概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篇5:内江婚礼上新郎必备的婚礼礼仪

内江幻彩气球 婚庆策划

婚礼每一对新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代表人生有了一个新起点,有了两个人的生活和爱,每一对新人都希望自己在那天里得到亲人和朋友赞许的眼光,着装也就相当重要了。

新郎着装固然重要,精挑细选是必然的,但是作为新郎的你是否知道“修身礼仪、举止礼仪”的重要性呢?要想新婚当天做一个完美的新郎,以下须知可不能不知道哦。

1、加强锻炼

礼服要穿得有形有款,最重要的自然是加强身体锻炼,及早把肥壮肚腩减掉。

2、挺直腰背

即使穿上最名贵的礼服,只要一弓起背来,仪态、风度便会大大打折扣。挺起胸膛,调整姿态,有针对性的锻炼肌肉。

3、洁白牙齿

婚礼那天拍照或会见宾客,露出洁白的牙齿和笑容,是非常重要的。

4、适时的修整毛发

在婚前前一周找熟悉的发型师理发,让头发有足够的时间长出自然的感觉。最好别在这个重要关头尝试新发型,以免留下遗憾。其他如鼻孔等尴尬部位长出的茂密毛发,要修剪干净。

5、修理指甲

为免影响结婚当天的整体表现,小节也不可忽略。事先把指甲剪短。

6、赶走体臭

选定一支适合自己的止汗剂。尽量于行礼前用漱口水驱除口气。当然,清新爽朗的古龙水最好准备浓度不高过新娘的,不然会令男子汉的形象打折。

7、优雅站立

婚礼那天,新郎应站在新娘前方15cm左右,轻曲左臂,让新娘右手挽住自己的臂腕,两人成“八”字形站立。入场时,新郎要挺直腰背、目视前方、步幅中等、速度稍慢,让身边的新娘从容跟随。不要紧挽新娘,以免踩到裙子,也不要离的太远。鞠躬时幅度约15度左右,头向下静止1~2秒。

8、得体致辞

新郎向来宾致谢词,语气诚恳、态度谦虚。在表达自己对新娘的关爱同时,亦感谢双方父母的养育,征婚人以及其他亲友的厚爱等。范例如下: 欢迎各位亲友光临我与某某的婚礼,感到十分荣幸。刚才证婚人与各位长辈的训词,我们一定永志不忘,以后还需要各位长辈、亲友和兄弟姐妹多多指教。今天招待不周的地方,请各位原谅。敬祝各位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9、敬酒需知

敬酒对新人是一大考验,尤其是新郎。因此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首先得找一个善于周旋的挡酒师(伴郎):其次安排正副“挡酒手”和挡酒群:第三在喝酒前避免空腹,多吃含油脂的食物和高汤,有解酒功效;第四不要依赖解酒药和茶水,它们更多用于醒酒;第五如果已喝的过量,不妨多喝热汤和开水,以冲淡酒精浓度。

10、谢客送礼

要对宾客送礼一视同仁,婚宴结束时,新郎新娘应在门口等谢宾客并送行。婚礼回礼必不可少,其中尤其不能忘记辛苦的伴郎,一支手表、一条领带都是不错的礼物。

11、承担责任

婚礼不是一个人的事,新郎要在婚礼中充当主角。确定宾客名单,典礼和婚宴的车辆,蜜月旅行计划等繁累的活,新郎因该主动承担,这也是新郎礼仪的一方面

以上资料由

内江幻彩气球

http://love0832.taobao.com

tel:***

QQ:136679722

love-0832@qq.com

地址:内江市 市中区 中央路94号4楼(建行对面)

***承接全档次全套婚庆服务***

篇6:婚礼礼仪策划

新人双方正式确定结婚意愿之后,一定会按照惯例拜访双方父母。这时候备上精心挑选的礼物,既关乎面子,又表示诚意。保养品、首饰、洋酒……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妥当的选择是能根据父母喜好购买。

建议:应该适当隆重

比起之前恋爱时候见家长,这次见面应该比较隆重。所以我们都穿了正装,为两家都选择了高档的家居饰品,希望有种即将成为“一家人”的感觉。

2 长辈敬礼

婚礼中,新人常会邀请亲戚朋友中的长辈作为婚礼的证婚人或嘉宾。如果只是口头邀请难免有失礼数,邀请长辈到外小聚,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方面体现诚意,一方面也可以让对方更了解你们“两个人”。

建议:红包还是免了

给家中亲朋送红包,难免有种生分的感觉。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对方熟悉我们自己的故事,送一些亲切的礼物,比如高档水果、好酒好茶等比较好。

3 朋友回礼

相信您邀请来做婚礼后援团的朋友应该都是死党,彼此之前的交情可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细心的新人一定会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来送礼品。直接赠送当天的部分服饰就是不错的主意,既可以和自己的礼服配合,也可以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费。

建议:贴心是最好的礼物

我的伴娘为了我们的婚事真的是花费了很多心力,我们觉得送什么都没办法表达谢意。最后,我们商量好把捧花直接送到了她手中,让她男朋友现场求婚,虽然有些俗套,但应该是她最希望的礼物。

4 收礼之礼

接受来宾礼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一般由新娘双手接收,道谢之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作纪念。千万不要出现手拿红包和来宾入镜头的尴尬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建议:现场点礼金真汗颜

之前有朋友参加南方某地的婚礼,新人家居然用点钞机现场“验”礼金,真是让人汗颜。我觉得新人接受礼金的时候也应该从来宾的角度着想,热情的语言,开心的笑脸,是收礼金时最该注意的礼节。

5 蜜月回礼

蜜月之行,可不是购物之行,只需要购买些当地的特色礼物赠送给父母和比较亲密的朋友就可以了。以表明蜜月的甜蜜和他们在你们心中特殊的地位。赠送的方式也不用太正式,轻松而开心最重要。

建议:送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蜜月毕竟是享受甜蜜二人世界的时间,比起礼物,我想朋友们更关心整个行程是否快乐。所以我们买了当地土特产,邀了好朋友一起到新居来小聚,看看照片,聊聊心情,算是不错的蜜月回礼啦。

6 迎亲之礼

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迎亲,此时免不了被新娘的姐妹们一阵“拷问刁难”,巧妙回答问题之余,发红包是免不了的,但这个环节只是习俗,只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无须花费太多。

建议:红包要分类

当天,无论是迎亲,迎宾,还是婚礼进行中,需要派发红包的地方其实蛮多的,按照金额分成几类,装在相应的利是袋中,交与家人做不同的场合使用是上策。

7 待人之礼

摄影师、摄像师、化妆师、司仪……婚礼当天有许多婚庆专业人员在现场为新人服务,最好事先为他们安排好相应的席位,或者购买好食品请他们提前就餐,体现对他们服务的尊重的同时,您也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建议:安排妥当心情舒畅

我们事前和婚庆人员都见过面,也有过很好的沟通。正式婚礼的时候真的有种朋友的感觉,帮他们特别准备了席位,这样现场协调或者联系也方便,彼此合作也更愉快。

8 拜谢之礼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美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建议:请提前准备

其实当天这些行礼时吃的甜品,并不需要吃完,所以可以请父母早些准备,免得到时候来不及或者太烫,惹来尴尬。当然,新人也可以多吃点为后面的婚礼打个底,毕竟当天能正经吃东西时间太少了。

9 问候之礼

如果您婚礼结束后不是立即赶赴蜜月,就一定要注意在婚礼后第二天感谢一些重要人物咯:向双方父母打电话或是登门请安,向前一天辛苦的伴郎伴娘们表示感谢,对前来证婚的长辈也要表示感谢。

建议:补充妥当

篇7:苗族婚礼礼仪知识

结婚礼仪

“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须是公开的地点。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爱慕之情。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习俗。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歌“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 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小伙则追赶姑娘,边跑边追。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愿意让小伙抢走,表明有爱慕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背带上绣着的美丽图案,表明自己未选定对象。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歌、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每年 初, 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歌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歌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爱慕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态度。女方回应,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会为拒绝。

婚礼日期

自主自由式婚,用不着再择日,双方在互定终身中,已自行商定迎娶日期了。说合自由式和说合古典式的关系婚和姑舅婚,男方家挑选男或女一至二人为证婚人,随同媒人到女方家去选择结婚日期。所带礼物是几封点心。

仪式是:女方家杀公鸡一只,煮熟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入夜时举行。这时,女方家堂屋正中摆着一张长条桌,其上端端正正地放着盛在碗里煮熟了的雄鸡 。舅舅坐在上位,两边各就坐着宾主。女方家长说完吉利话后,便毕恭毕敬地端鸡 给男方证婚人和提亲人观其鸡眼,然后依次递给在场的人看:如鸡的双眼睁闭一致者为吉,同意结亲。鸡眼左闭右睁不一致者,则预示克男方;右闭左睁则预示克女方,认为不吉利。一方或双方表示解除婚约,男方即把提亲时所收的彩礼带退还女家。、

如果双方家长执意包办到底,则不计鸡眼好坏,照样开亲,当一屋人专心看鸡眼时,女方家姑娘是很关心的,悄悄以耳朵贴着板壁窃听,若她喜欢这门亲事,当听到老人们称赞鸡眼时,心中就感到无比的高兴。姑娘不同意父母包办的亲事,听到鸡眼不好时,也是无比的高兴。有些姑娘不同意父母包办自己的婚事,在煮鸡时,就悄悄用木棍或筷子把鸡眼戳烂,让老人们无法分辨吉凶,包办不成。

看完鸡眼后,双方就协商一系列的结婚事项,如婚期,送亲和接亲人数等。结婚吉日,大都选在农历正、二月和八至十二月,这时是农闲季节,正适宜办喜事。结婚日期大多喜用卯、丑、子、午日,苗族认为这些日子的属象,象征着吉祥。忌讳在寅、申日举行婚礼。

婚期决定后,双方家庭即分别准备结婚事宜,如喂猪、酿酒,姑娘准备嫁衣等。

婚礼习俗

一、娶亲:娶亲是苗族婚俗中一个隆重的环节,娶亲队伍由大媒公、二媒公、押礼先生、娶亲父母(一般是由儿女双全的叔或伯、婶子夫妻二人当任)、送酒肉2人,背午饭2人(一人背媒公午饭、一人背众人午饭)、新郎和伴郎等共计11人(必须是单数)组成。

二、吃晌午饭和拜堂:无论新人两家距离远近,都需要吃晌午饭,主要是祭祀高山四方饿死鬼,能够保佑人人平安,事事顺利。之后男方到达女方家,将之前约定好的礼金物品全部交给女方家,礼数完毕,之后女方管事会安排开始吃饭。

三、第二天早饭前,双方清点陪嫁物品,除了女方的嫁妆还有宾客送的礼物都要大声诵报,之后交给男方。之后进行交亲仪式,女方父亲或是叔伯要倒一杯酒敬男方娶亲的父母,请对方善待孩子并多加管教,而男方父母则答谢女方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承诺会善待孩子。

篇8:婚礼礼仪公司

1.传统婚礼礼仪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在世界各种民俗活动中,各民族都是穿着本民族的服装举行本民族的传统婚礼礼仪活动,现代的汉民族却遗失了自己的民族服饰以及礼仪文化。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认识到民族服饰是民族身份的标志,是对本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于是大量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站论坛建立,许多有相同志趣的人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华夏传统礼仪和汉服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汉服运动。同时美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华裔建立北美汉服联合会等多种汉服民间组织。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建立,世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式婚礼是传统礼仪文化的载体同时被广泛关注。基于传统华夏文化的现代中式婚礼礼仪,在社会上开始形成一股新的复兴传统礼仪的文化潮流。

在婚礼典礼时,作为汉族人身着汉服、按照传统礼仪举行仪式,这对恢复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已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等大量汉服与礼仪的研究史论资料,但是大都停留在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没有提出传统汉服和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实际制作开发。本文通过对传统经典记载的历代婚礼礼仪程序、传统汉服婚礼服饰系列进行探索、收集和梳理,总结出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本文将对中式婚礼礼仪汉服的实际礼仪程序建立展开研究。汉服婚礼服饰体系和礼仪程序体系的确立有利于现代中式婚礼礼仪市场的开发和推广,有利于华夏传统文化的复兴。

2.重建符合儒家礼仪文化的周制婚礼的现代礼仪程序

第一部分:婚前准备。

准备新郎、新娘、赞者、司仪、从者等人的服饰。

准备婚礼所用礼器、果品等。

准备合卺一个(用一个葫芦,分为两半,用红绳连在一起)。

(1)新郎:

日落前两个时辰内,新郎身穿婚礼服,手捧木雁,乘车到女家,使两人各手持一个红蜡烛(不必点燃),坐于车后。到女家,在大门外等候。新郎就头戴爵弁,身穿纁裳,亲自迎接新娘。跟随新郎的管事人员全部身穿玄端。纁裳,是指上衣用黑色面料而用红色为边缘;下衣用浅红色面料而用黑色为边缘,大带也用黑色,象征阳气下行。

(2)新娘:

更妆,开面:清早,新娘于闺房中试穿嫁衣、定妆,进行最后修订并聆听父母训示。日落前两个时辰内,新娘整装在家等候新郎。新娘梳理好发式,士的新娘梳成髲髢,即将头发做成长短参差的样子,然后,戴好首饰。身穿黑色面料的丝衣,以纁色(即浅红色)为衣缘。女子的上衣和下裳用同样颜色的面料,表示德行专一;以纁色为衣缘,纁色属阴,意味着阴气上行,上交于阳,象征女子出嫁成家而担当起新的责任。妇人不常穿浅红色衣缘的衣服,婚礼不按平时服装穿用,而穿盛装。站立在房屋之中,面向南方。

(3)亲迎: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新娘。

新郎亲自前往,在家中接受母亲教导,从母亲手里接过聘礼。婿以雁做贽礼叩门登堂。此时新娘在闺房等候,新郎到客厅,向新娘的父母请求将女儿下嫁,新娘父母谦称后同意。新郎入新娘闺房,新娘已穿上结婚礼服,向南站在房中。如果有条件,可以请新娘的一位嫂子、婶子、姑姑或者姨妈等已婚的较年轻的女性长辈担任新娘的“姆”。姆为其梳发、插上发笄、结缨(用红绳系在头发上),谆谆教导。姆站在新娘右边,负责向新娘提示礼仪。新娘的伴娘则站在后面。新郎新娘携手出房。接着,新娘的姆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孝顺公婆。”随后,新郎新娘再拜别新娘的父母,登车离去。

第二部分:正婚礼的婚礼仪程(是传统婚俗的重点部分)。

(1)迎礼就位:

古琴演奏:背景音乐《花好月圆》。

司仪:

各位来宾,在这个吉日良辰,大家将要见证一位君子和一位淑女喜结良缘,共成连理。大家将要见到的,是依据华夏传统而制订的周制婚礼。周制婚礼重视庄重典雅,因为婚姻是神圣的、庄严的,它是人生一件大事。所以,君子重视婚礼。我们的婚礼为什么选择黄昏时候举行呢?因为这是“阳往而阴来”的时候。所谓“阳往阴来”,意味着阳气要把生机藏在阴气之中,以便使生机不断。简单介绍完毕,下面有请新人的双方父母、领导和媒人就位。

司仪:有请新郎、新娘。

赞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

(新郎在前,新娘随后,行礼然后跪坐。)

(2)夫妻沃盥:

古琴演奏:背景音乐《高山》。

司仪:华夏礼仪,重视洁净,所以,新郎和新娘在行礼时,都要洗净双手。

赞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

(同时男女执事负责帮新人行沃盥礼)

(3)证婚祝告:

赞者:宣读结婚证书,为新婚夫妇证婚,并宣读祝辞。

吉日良辰,喜成婚姻。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窈窕淑女,得其佳偶。恺悌君子,诚敬迎新。

衣冠黼黻,光耀门庭。华服夏礼,琴瑟和鸣。

合卺同牢,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福寿康宁。

尊祖敬宗,诗礼传家。五世其昌,和乐无涯。

天作之合,两姓亲睦。乾健坤顺,既融且洽。

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弦歌绕粱,齐欢共贺。

礼仪既备,肴馔既陈。鸾凤和谐,普天同乐。

(赞者从新郎身后退回原位。)

(4)夫妻拜堂:

司仪:

天地无私,养育人类。尊祖敬宗,光耀门楣。

一拜天地祖先:拜—兴;拜—兴;拜—兴。

父母之恩,没齿不忘。孝顺父母,礼所应当。

再拜父母高堂:拜—兴;拜—兴;拜—兴。

夫唱妇随,百年好合。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夫妻相互交拜:拜—兴;拜—兴;拜—兴。

(5)同牢合卺:

古琴演奏背景音乐《关雎》。

(男女执事把几案搬过来,放在新郎新娘中间。几案上有事先准备好的东西:猪肺、猪脊骨、猪肝、猪肋骨,整鸡,(有一部分分割好),分别放在四个小盘中;筷子两双;合卺一对;米饭两碗。)

司仪:

有请赞者,为新郎新娘主持同牢合卺。即夫妇要共食同一牲之肉,共饮一杯之酒。

新郎对新娘行揖礼,请她入席,二人对面一起坐下。同牢:开始食用一块肉食,只象征性地吃三次。此时司仪可以说一些比较吉祥、夫妻共勉的话语。

合卺:侍者托盘上放两对酒杯,伴郎伴娘斟酒分别奉给新人,饮半杯,由伴郎伴娘交换给新人互饮剩余半杯。第三次奉以红丝线牵连的卺杯一对(用象征夫妻同甘共苦的匏瓜(葫芦),新人执卺杯各自饮半杯后交换,饮干。礼成,撤馔。

新人起身,互拜,答谢赞者。

(6)解缨结发:

司仪:

请新婿亲自为新娘解去头发上的作为婚礼信物的缨。

(新郎亲自为新娘解下缨。)

请赞者为新郎新娘结发。

新郎和新娘把对方的头发各剪下一点,分别装在一个小锦囊里,然后把装新人头发的两个小锦囊装到一个大锦囊中扎紧,把新人的头发梳结在一起,意味着夫妇两人永远连在了一起,由此而成为结发夫妻,永不分离。

(7)拜谢父母:

正婚礼成后新人拜见双方父母,新人奉茶拜谢,同时新人改口。

(8)拜谢众人:拜谢媒人、双方领导、双方新朋好友。

第三部分:饮宴娱乐

播放传统音乐曲目。

可以安排新郎新娘换装敬酒,设投壶、猜谜的娱乐活动增加欢乐气氛(可以设奖,奖品为糖果),最后发放喜糖。

3.传统婚礼礼仪程序的研究意义

探寻传统儒家文化视野下的婚礼礼仪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积淀、成熟的历程,发现华夏传统婚礼礼仪的形成和体现的各种文化、民族、经济、艺术等因素的差异性。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找出现代传统婚礼的礼仪传承现状与发展规律,为实施传统婚礼礼仪文化的恢复和市场开发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为现代华夏传统婚礼礼仪的重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上一篇:论幸福湖北下一篇:寺台小学开展“学雷锋,见行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