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2024-05-10

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精选8篇)

篇1: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内科住院病人家属要求陪护的原因的调查分析问卷

各位家属您好:

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们举行了这次调查活动。本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并且只用于该研究,不会损害和影响您的个人利益,您尽可以按照您的真实想法回答。注意填写时不要有漏项。整份问卷将占用您5分钟的时间,谢谢您的合作。祝您的亲人早日康复!

一家属的一般资料(请在您同意的选项前的数字上画○。)

1、性别:1男2女

2、年龄:岁

3、文化程度:1初中及以下2中专或高中3大专4大学本科5研究生

4、与病人关系:1配偶2父母3子女4兄妹5其它

5、职业:1工人2农民3机关干部4教师5律师6退休7其他

6、陪护时间有保障:1是2否

二家属要求陪护的原因(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面最能反映您真实感受的数字上画○。)

非比一不

常较般太不

需需需需需

要要要要要

1、给予病人安慰……………………………… 543212、给予病人鼓励和心理支持………………… 543213、担心病人病情变化………………………… 543214、亲眼看到,心里踏实……………………… 543215、认为应该尽孝心、尽义务 ………………… 543216、了解记录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543217、担心用错药………………………………… 543218、担心输液期间液体走空…………………… 543219、担心输液期间入厕困难…………………… 5432110、监督病人按时吃药 ……………………… 5432111、接送病人检查 …………………………… 5432112、协助病人进食 …………………………… 5432113、协助病人进行洗漱 ……………………… 5432114、协助病人进行排便 ……………………… 5432115、担心病人坠床、跌倒 …………………… 5432116、保证贵重物品的安全 …………………… 5432117、可以减轻经济负担 ……………………… 5432118、担心住院期间乱收费用 ………………… 5432119、其他:

三 如果医院提供护工陪护制度,您是否同意请护工:(请在您同意的选项前的数字上画○。)1同意(直接答1)2不同意(直接答2)

1、您同意请护工陪护的原因(可多选):

1)、减轻家属的负担,防止过度劳累

2)、护工对医院环境熟悉

3)、护工对护理病人有经验

4)、家属没有时间

5)、护工可以取代家属陪护病人

6)、其他

2、不同意请护工陪护的原因(可多选);

1)、可以减轻经济负担

2)、担心护工不细心

3)、担心护工对病人的生活习惯不了解

4)、担心护工不满足病人需求

5)、担心护工服务态度不好

6)、担心护工不讲卫生

7)、其他

四 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家属陪住?(请您自由填写)

问卷二

一病人的一般资料

1、性别:1男2女

2、年龄:岁

3、文化程度:1初中及以下2中专或高中3大专4大学本科5研究生

4、职业:1工人2农民3机关干部4教师5律师6退休7其他

5、诊断:

6、病人神志:1清楚2 不清楚

7、护理等级:1一级护理2二级护理

8、医疗付费方式:1自费2医疗保险

9、陪住证:1有2无

10、住院天数:天

11、住地:1北京2外地

二您最需要家属在哪方面帮助您? 3三级护理3公费医疗

篇2: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根据患者身心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以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需要患者家属配合进行专人陪护。

陪护要求:

1、人员要求:陪护人员必须身心健康,没有传染疾病,无不良生活嗜好,体质好,有能力协助医院的治疗、护理工作,有能力帮助患者生活起居事务。

2、时间要求:24小时不间断陪护。

3、人数要求:一般情况有1人陪护即可,特殊情况需要多人陪护。

4、陪护人员不尽陪护义务,导致患者出现或者造成不良后果,由患者家属承担责任。谢谢您的合作,祝您早日康复!

患者家属签名:宣教者签名:

年月日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家属陪护告知书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根据患者身心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以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需要患者家属配合进行专人陪护。

陪护要求:

1、人员要求:陪护人员必须身心健康,没有传染疾病,无不良生活嗜好,体质好,有能力协助医院的治疗、护理工作,有能力帮助患者生活起居事务。

2、时间要求:24小时不间断陪护。

3、人数要求:一般情况有1人陪护即可,特殊情况需要多人陪护。

4、陪护人员不尽陪护义务,导致患者出现或者造成不良后果,由患者家属承担责任。谢谢您的合作,祝您早日康复!

患者家属签名:宣教者签名:

篇3: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1 陪护家属承受压力的现状

1.1 陪护家属的现状

家属在中国法律上指本人以外的其他家庭成员, 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在医院及社区, 家属充当着照顾者 (care giver, CG) 角色, 与国外文献中的照顾者基本同义, 不同的是照顾者还包括非亲属照顾者, 如钟点工等。本文中的家属是指在病人住院期间照顾病人的亲人, 与病人有着精神上的相互依托。

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医院, 除ICU病区家属陪护率为0以外, 其他病区陪护率居高不下, 有的医院陪护率甚至大于80.0%, 远远超过了三级甲等医院对住院病人留陪率≤8.0%的管理要求[1]。而据李小金等[2]调查显示, 病人住院期间陪护类型分布中家属陪护占33.3%, 高于其他类型的陪护人员。李君[3]也提出医院内都不同程度有家属陪护的现象。

1.2 陪护家属承受的压力

压力也译为应激, 是一个人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或威胁时进行调节的过程。通常包括4个方面:压力的原因, 压力的性质, 对压力立即出现的生物、心理、社会反应, 压力引起的短期的或永久的躯体和精神改变。本文探讨为病人提供护理对陪护家属造成的压力,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反应等。目前陪护家属的压力在国外已得到相当的重视, 而在我国相对重视不足[4]。

2 陪护家属承受压力的原因

造成病人陪护家属压力的原因很多,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2.1 经济方面

张莉莉等[5]提出, 照顾者负荷排名显示, 经济方面负荷最重。一方面病人丧失劳动力, 不能工作, 家庭的经济收入相对减少, 而且家人患病就医, 必然增加家庭的经济开支。另一方面由于照顾家人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必将影响病人家属对工作的投入, 影响工作成绩, 甚至有的家属必须长期请假或辞职, 使家庭收入减少, 加重了经济负担。

2.2 社会功能

谷地香等[6]认为, 陪护家属的压力主要为社会压力, 且陪护家属与社会隔离后引起的社会焦虑压力是其真正原因。由于巨大的照料需求, 照料者的生活经常只围绕自己照顾的亲人, 常常牺牲了亲情、友情及放弃参与其他活动, 导致社会孤立和缺乏支持[4]。家属陪护的正常生活被繁重的看护任务打乱, 丧失了与家庭其他成员及好友相处的时间, 打乱了各种计划, 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7]。

2.3 心理负荷

目前对陪护家属的心理负荷研究较多。李艳群等[8]研究表明, 长期陪护、担心传染或遗传、巨额经济开支、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等成为影响病人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从而使他们产生不良心理感受[9]。许慧琴等[10]调查发现, 首次住院病人家属的在陪护期间因为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 容易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 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结果中显示其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还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尤其是焦虑、抑郁情绪[11,12]。

2.4 身体负荷

体力上的负担多发生在老年照料提供者身上, 如为配偶照顾或由于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两代人都进入老年, 出现白发人照顾白发人时, 照顾者本身可能因体弱、同样患病等逐渐力不从心无法再照顾自己家人。“夹心代”年轻的子女也因为全职工作, 照顾老年人同时还要照顾子女, 时间较长也易出现筋疲力尽的感觉[13,14]。

3 陪护家属承受压力的相关因素

与陪护家属承受压力大小相关的因素包括:陪护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费用支出、与病人的关系、照顾病人时间以及病人的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及自理能力等方面。如张莉莉等[5]认为主要照顾者不同性别、与病人的关系、照顾病人时间及病人本身的自理能力压力负荷等都会对陪护家属承受的压力产生影响。刘爱琴等[15]提出, 主要照顾者的负荷状况与病人的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及自理能力呈正相关。谷地香等[6]则认为, 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和病人是否在职为影响陪护人员压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病人在职并且意识障碍程度高, 则陪护人员压力增大。

4 对策

相对造成住院病人陪护家属压力的原因, 目前对如何缓解压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如何根据陪护家属的现状正确评价其护理负担, 找到减轻或缓解陪护家属压力的方法, 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提出的缓解压力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陪护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这是目前学者们都比较认可的方法。对家属陪护进行基本护理操作和技术 (如日常生活护理、搬运、协助进行康复锻炼) 的训练, 减少其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病人疾病、用药相关知识的教育,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使治疗费及康复费用下降。因为陪护家属常忽略自身的健康和需要, 应提醒他们注意休息、自我保健、避免孤立和保持照顾者角色外的身份[5,14,16]。并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 指导家属应用心理防卫机制, 提高心理承受力。如教授家属应用轻松呼吸法、肌肉松弛法, 以放松身心, 也可采用阅读书刊、看电视、欣赏音乐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10]。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属陪护的压力感受, 提高其生活质量。

4.2 减少陪护家属的照顾时间

减少陪护家属的照顾时间, 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其压力。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4.2.1 专职护工

专职护工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医院护理部管辖范围的临时工人, 主要工作是在病房护士的指导下协助病人的生活护理、搬动病人、病人的外出检查、标本的送取及病房的一些后勤工作。另一种是在医院管辖范围之外, 主要是针对病人的经济状况及需求而进行的一对一的照顾, 包括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 聊天散心等[1]。张慧等[17,18]专职陪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但不论哪一种陪护者, 大都具有以下特点[19]:大多是经济贫困的农民或下岗工人;文化水平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大多是个体从业, 流动性大, 无组织无纪律, 也缺乏劳动保障;法律意识淡薄, 职业责任、工作范围不明确。因此, 使用专职陪护来解决陪护家属压力的问题存在着一定弊端。

4.2.2 无陪护理

无陪护理 (unaccompanied nursing) 是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即由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需要, 为病人提供住院期间全程优质的医疗、护理、生活起居等方面的照顾, 家属可陪伴在一边, 给予亲情上的支持, 但陪而不护, 以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20]。陆砚青等[21,22]都对无陪护护理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 提出无陪护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陪护家属的负担。无陪护护理在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 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目前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无陪护理开展的一项重要原因。另外, 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无陪护模式, 制定更为科学完善、循序渐进的目标和计划, 以避免操之过急和机械效仿带来的弊端也是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5 小结

陪护家属压力和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是目前护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在住院病人陪护家属承受压力的现状、原因、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尚不够完善和全面。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陪护家属的压力, 找到切实有效地减轻或缓解陪护家属压力的方法, 是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总结了目前医院内陪护家属承受压力情况, 主要从住院病人陪护家属承受压力的现状、原因、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篇4: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关键词】抑郁症;陪护家属;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危机行为;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45-03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接近6%[1],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抑郁症患者存在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及走失等危机行为,本院开放式病区为了提高陪护监护能力,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抑郁症患者的陪护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对照研究,为提高陪护家属的认知能力和遵医行为,提高监护质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1年4月-12月在心理科开放病区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陪护家属知情自愿参加。(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陪护家属共入组80名。其中男35名,女45名;年龄20-58岁,平均( 35.20 ±12.14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名,高中32名,初中22名,小学12名;农民26名,打工16名,经商11,干部15名,工人12名。与患者关系:配偶26名,父母42名,子女5名,兄弟姐妹3名,其他4名。有陪护的抑郁症患者,男36例,女44例;年龄10-65岁;病程3个月-18a,平均(11.15±3.5)a.将陪护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俩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1.2.1.1观察组首先采用对陪护家属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抑郁症的病因、概念、发病机理、常见症状、可能出现的危机行为,(2)规范化治疗(3)讲解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如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药物的种类和用法、不良反应及处理、督促服药到胃的方法、定期复查的项目和重要性,促患者养成自觉服药的良好习惯;(4)指导陪护家属,督促患者养成合理饮食习惯。

1.2.1.2针对性健康教育:由患者的责任护士每天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方式,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状况对陪护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并评估患者现阶段的症状与危机行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安全措施,为陪护家属解答疑问。

对照组只采用集体健康教育法。

1.2.2效果评定 采用自制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分别对2组陪护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状况进行评定,统计2组患者自杀、伤人、毁物、外走行为等的发生率,对2组统计效果进行分析。

1.2.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前,陪护家属对抑郁症认知状况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抑郁癥病程多迁延,据统计自杀率约10-15%[2],患者反复住院,家属长期面对病人会存在懈怠情绪,而致病人有机可乘,致抑郁症自杀率增高,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本研究显示,患者出院时,通过研究评定比较观察组陪护家属对抑郁症的概念、治疗、转归、预防的认知状况和患者自杀、伤人、毁物及外走行为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陪护家属的主动性使其能自觉监护患者的行为、遵医行为,同时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了依从性,较传统的集体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观察组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精确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点讲解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了陪护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对患者24小时不离视线,避免患者有机可乘,同时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亲和力,影响了患者的行为,提高了陪护家属的监护质量,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朱艺.抑郁症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24(2),131

篇5:无陪护病人家属须知(推荐)

您的患者在神经外科加强病房接受治疗,有以下事项请家属予以配合,以利于病人治疗:

1.重症病患者,尤其有严重合并症时,病情较危重,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应该有思想准备,请告诉医护人员您的联系方式(保证随叫随到)。

2.在患者抢救期间,为避免延误抢救时机,所需治疗,护理措施,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来不及再征得家属同意,敬请谅解!

3.为防止交叉感染和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应减少探视。科室安排每天上午9点到10点由主管医生陪同探视,每次只进1—2位家属。请不要在室内大声喧哗,如果遇到医疗护理操作,请在抢救告一段落后方可探视。

4.当患者神志不清、躁动,为了配合治疗及保证患者安全,需采取制动措施,请家属理解。

5.为了保证治疗工作顺利进行,请家属准备好治疗经费并及时到位,以免延误治疗。

6.每天送餐时间为早上6:30、中午11:00、晚上5:00,除探视时间外其余时间因治疗较多,请家属予以配合。不要私自进入病房,以免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7.请家属为病人准备微波炉专用碗2个、毛巾2条(红色、黄色各

一)、卫生纸3卷、尿垫1包、脸盆1个、湿巾1包、软枕2—3个,用完后随时补充。

8.请不要在病房内吸烟,要不要让家属佩戴贵重物品,由家属自行保管,以防丢失。

篇6: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实验组:在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对济宁市周边农村地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512人进行调查研究。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完成全部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424份,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8.21±13.16)岁。其中:男性197人,占46.46%,全部为患儿父亲;女性227人,占53.54%,221人为患儿母亲,6人为患儿祖母(外祖母)。陪护者每天用于照顾病人的平均时间(7.23±4.08)h,照顾患者的平均月数为(18.3±5.42)个月。

对照组:另在济宁市周边农村地区一般人群中,选取家庭无患儿者424人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均与实验组相仿,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完成与实验组相同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Beck-Srivastava压力量表(BSSI)[1]:BSSI用来测量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的各种压力源和压力强度,α为0.82~0.90,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证实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的每个条目采取1~5级评分,依次表示“没有压力”到“压力极大”,中文版经专家审核,有较好的效度。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的反应被测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健康状况检测。评分标准采用5级分级法,分别以1~5分表示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种不同程度,并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以单因子≥3分说明该因子有问题,得分越高则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越低,心理问题越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undefined表示,采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1作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主要压力源、压力强度调查

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BSSI得分最小值51分,最大值118分,平均(78.17±10.54)分,明显高于临界值(原作者Beck设定,临界值为72分[1])。在压力源方面,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的主要压力源集中在患者健康状况、治疗情况不理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4个方面,其压力强度得分均高于3分,且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正相关(表1)。

3.2 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SCL-90与一般人群差异比较

通过将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与一般人群SCL-90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出生缺陷患儿陪护人在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普通农村人口,且在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3 不同性别陪护人SCL-90得分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陪护人的SCL-90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男性陪护人SCL-90量表除在敌对性因子得分略低于女性陪护人外,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女性陪护人,且而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P<0.01。

4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也不断改善。1991年以来,我国的婴儿死亡率缓慢下降,2004年婴儿死亡率降至21.5‰,为历史最低水平。而1996-2004年,全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却持续升高,从1996年的5.8‰,上升到2004年的12.8‰,升幅达49%。根据出生缺陷发生率粗略估算,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数月和数年后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6%[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数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2%~3%。美国卫生部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报道:在美国,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婴儿死亡数的20%;出生缺陷存活儿中,约5%在1岁前死亡;出生缺陷是导致潜在生命损失的第五大原因,同时也导致儿童各类疾病发生率和残疾(伤残)率增高;出生缺陷占各类儿童住院人次数的30%。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卫生费用每年约为20亿美元。

出生缺陷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或智力损伤,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陪护人进行特殊关照,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4]。此外,患儿陪护人一般均为其直系亲属,因此,精神方面的压力要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或非直系亲属的陪护人,尤其是男性陪护人。患儿的健康状况及今后的治疗问题是其陪护人最重要的压力源,经常导致陪护人产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一系列的精神问题。农村的各种传统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陪护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使其陪护人幸福感降低、无法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及心理负担,生存质量下降,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导致某些疾病发生。

随着出生缺陷患儿数量的逐年增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和非经济负担将越来越沉重,势必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应充分重视出生缺陷的预防干预[5],以降低社会疾病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Beck DL,Hackett MB,Srivastava R,et al.Perceived level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4):180-186.

[2]张作记.症状自评量表(SCL-90).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2,13(3):98-101.

[4]纪颖,郑晓瑛.贫困地区出生缺陷患者家庭的负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67-271.

篇7: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在有陪护的109例患者中, 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 (占35 %) , 癔症49例 (占50 %) , 分裂样精神病17例 (占16 %) , 情感性精神障碍12例 (占11 %) , 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3-R中相应的诊断标准。病例年龄13~62岁, 男性42例, 女性67例, 均系家属要求陪护。在陪护人员中属亲子女者52例, 属于夫妻关系者37例, 其他关系者20例。采用临床观察及询问家属等有关情况相符合的方法获取资料。

2 结果

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因素见表1。结果显示, 陪护家属过早要求出院, 擅自解除约束带及私自调整输液速度占重要比例, 其他因素对护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3 讨论

3.1 精神病人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负面影响

通过109例精神病人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负面影响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3.1.1 陪护家属缺乏精神科疾病的相关知识, 过早要求出院, 影响治疗效果

由于精神障碍是一类慢性病, 疗程长, 一个疗程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 患者病情稍有好转, 陪护家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如工作的关系、经济方面的原因等, 提前要求出院, 此时患者病情并不稳定, 出院后病情容易复发, 影响了治疗效果及医患间的融洽关系。

3.1.2 陪护的袒护和过分包容对住院初期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工作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 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遵医行为与主动性差, 否认自己有病, 或在病态思维支配下, 很难对周围的事情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1]。入院初期往往对工作人员持有反感、敌对的态度, 抵触情绪很大, 有的甚至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外走等过激行为, 临床上只能采取强制性治疗措施, 陪护家属大多不理解, 或难以接受, 如出现家属私自给患者解除约束带, 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使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与控制, 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及管理上造成混乱、被动。

3.1.3 陪护的存在更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部分陪护家属缺乏医学知识, 求治心情迫切, 希望医护人员能尽快控制患者的病情, 由于精神障碍是一类复杂的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起效慢, 而且容易反复。有些陪护家属不理解, 认为医护人员没有为其尽心治疗, 水平差, 甚至出现埋怨、谩骂工作人员, 或擅自从外面购药给患者服用的情况, 使患者的治疗方案受到干扰。当然, 陪护家属的存在, 也使部分护理人员将部分工作依赖于陪护家属, 使患者体会不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这些都会影响护患关系的建立与融洽。

3.1.4 陪护的存在给护理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危险和混乱

由于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治疗缺乏深入的了解, 往往出现陪护家属干扰医务人员对患者行强制性治疗, 如:自行给患者减药或加药, 擅自给患者调整输液速度, 过早要求出院, 不遵守电休克治疗的禁食规定, 私自解除约束带, 私自带打火机和水果刀, 或欺骗工作人员私自带患者外出信迷信、巫医等, 给病区管理和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3.1.5 陪护家属自身心身健康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本身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 表现为紧张、失眠、脾气粗暴和躯体不适[2], 在陪护过程中, 经常出现陪护家属与患者吵架, 或殴打患者, 外出赌博, 甚至离院不归, 此外, 曾经出现陪护家属在陪护期间诱发精神障碍、心肌梗死等意外。这些情况的出现增加了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难度。

3.1.6 病区男女混合, 加大了管理难度

陪护家属在病区内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由于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陪护时间过长会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3]。如不遵守病区规章制度影响他人休息、钱财被盗等, 严格规范精神科陪护家属的管理制度, 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2 针对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负面影响的管理对策

3.2.1 加强对病区的管理

患者入院后病房一级护士及时向患者及陪护家属做好入院宣教, 发放《陪护须知》, 让家属了解病区的规章制度, 并与主管医生签定一份《知情同意书》, 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 尽量安排同性别家属住小房间。对兴奋躁动、有外走企图及消极意念的患者, 实行封闭式管理。

3.2.2 加强陪护家属的培训和管理

入院后要定期组织家属集中培训授课, 由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认真给陪护家属讲解精神科住院安全管理要求与疾病相关知识, 如冲动自伤行为的防范护理、危险物品的管理、电休克治疗前后的护理、服药与饮食的护理、外走行为的防范措施、康复期患者的基本要求、正规疗程的治疗周期、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等, 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及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让家属交流心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禁家属外出或请假, 对屡教不改或有不良行为的陪护家属, 给予转科或出院的处理。

3.2.3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由于精神科陪护家属的存在承担了护士部分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技术工作, 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4], 使护士可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健康教育、治疗评估、表格填写、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在专科护理方面, 端正陪护家属的认识, 定期讲解精神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应对方法, 消除各种偏见, 加强家属对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热情, 为病人回归家庭、社会打下基础, 并通过陪护家属的满意度来评定护士的工作质量, 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和谐;使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工作得到综合提高和加强。

3.2.4 聘请专职陪护

由于精神科工作的特殊性, 部分家属由于工作或家庭的原因不能陪护, 但又担忧患者在饮食起居生活方面无法得到较好的照顾和护理, 主动要求请专职陪护, 专职陪护责任心强, 又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护理上, 效果较好。还能满足家属、子女亲情之心, 许多医院已开展了专职培训中心[4], 精神科专职陪护能否推广, 目前已在探讨。

综上所述, 精神科陪护家属的存在的确给病区的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却可以帮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的陌生环境, 使患者心理上有安全感, 有利于病情的康复。精神科病房陪护家属能否存在, 目前仍有争议。

摘要:通过对109名精神障碍患者的陪护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影响的观察, 探讨陪护家属对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影响及相应管理对策。我们认为陪护家属的存在及其对患者的过分包容和袒护容易导致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给护理管理造成一定的危险和混乱。通过对病区的综合管理及加强对家属的培训、聘请专职陪护等措施, 使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得到改善, 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陪护家属,影响,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刚平, 颉瑞.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心理状况分析及临床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3, 9 (2) :97-98.

[2]李莉, 李珊珊.精神科家属陪护病房的新模式及相应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1 (1) :61-62.

[3]翟式春, 王玉霞.谈精神科开放管理及陪护人员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 7 (2) :125.

篇8: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

1 健康教育的时机

1.1 入室时的健康教育

患者入室后, 由责任护士向陪送的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日常饮食、睡眠等。同时, 向患者家属介绍脑血管病的一般特点与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必要性, 介绍重症监护室的床位设施、监护器材、护士素质、技术力量及探视制度, 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与科室情况, 从而减轻患者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

1.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患者住院期间, 由责任护士在每天的探视时间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意识状态、饮食、睡眠、情绪等基本情况, 介绍医护人员采取的有效治疗、护理措施, 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 使患者家属能够放心。对于一些特殊的检查治疗, 责任护士应对患者家属予以交代, 并且发放每日的费用清单, 以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情况、费用情况, 从而使患者家属能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1.3 出室时的健康教育

1.3.1 患者病情痊愈, 出院回家时

责任护士向患者家属介绍完整的出院流程, 详细地交代坚持服药、肢体锻炼、合理安排饮食与休息的重要性, 以避免引发疾病的诱因, 并安排复查的时间。另外, 送上一张连心卡, 以便随时帮助患者解除困难。

1.3.2 患者病情好转, 转入普通病房时

责任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及患者家属3方共同签字交接, 同时责任护士向普通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双方介绍患者的病情及各项管道留置情况、皮肤情况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3.3 患者病情恶化, 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时

由主治医生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 责任护士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的液体输入情况、各项管道的护理知识, 安慰患者家属。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我们采取与患者家属直接交谈及定期召开专科疾病知识讲座的方式, 向患者家属宣教脑血管病的特点以及病情变化及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2.2 书面教育

在墙报上宣传健康科普知识, 使患者家属随时能够浏览学习。

2.3 示范教育

向患者家属示范为患者翻身叩背、更换床单、鼻饲饮食、拔出胃管与尿管的方法, 帮助患者家属掌握护理技巧。

3 体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陪护家属压力问卷调查】相关文章:

家属陪护告知书05-28

陪护协议04-11

陪护合同04-25

产假陪护假05-08

加强陪护管理05-04

免陪护护理05-24

护工陪护服务协议05-25

陪护工职责范文05-20

护工陪护协议范文05-27

老年患者陪护范文05-29

上一篇:2022消除疟疾工作总结下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