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2024-04-14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共6篇)

篇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聚焦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河道如何告别“黑臭”?

2016-10-19 国庆假期,很多人出游、聚餐、休息,可环保民间组织“乐水行”负责人史殿硕和他的伙伴们,却在国庆节当天集结,考察了北京一条名为“孟祖河”的黑臭河道。这样的考察几乎每周都有,史殿硕们的足迹至今已经遍及北京一半的黑臭河。

自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以来,城市黑臭河流治理一直引人关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这样的目标既令人兴奋,也让人捏了把汗。

重视民意,黑臭治理鼓励公众参与

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我家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因为窗外是条黑臭河!”“污水处理费在提高,也不知道钱花了,效果在哪里!”一条黑臭河旁边的居民对记者抱怨道。黑与臭,一度成为不少城市河道的代名词,甚至连一些开发商主打的“亲水楼盘”的“水”,也难逃黑臭的命运。

“黑臭”本是老百姓的大白话,特指那些肮脏不堪的水体。出乎意料,这个大白话被写进了国务院治水文件,并对其明确了治理时间表。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表示,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告诉记者,城市黑臭水体大都流动性差,有的就是不流动的断头浜,就是所谓的“死水一潭”。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在缺氧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分解,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臭类物质,导致水体被污染。

识别黑臭,眼睛鼻子就管用,治理的程度怎么样,感官也能辨别。因此,有关部门在黑臭认定与治理中,特别强调公众参与。由住建部牵头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让百姓全过程参与城市黑臭水体的筛查、治理、评价,监督地方政府的整治成效。《指南》规定,60%的百姓认为是黑臭水体的,就应列入整治名单;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

请百姓参与,需要有畅通的渠道。目前,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网站、公众微信号“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已投入运行大半年,公众可以轻松参与黑臭水体举报和治理监督工作。“比如调查发现的黑臭情况在平台目录里还没有,我们就可以通过系统提交情况,受理还比较及时。”史殿硕说,受理后,系统认定为黑臭水体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但住建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曾联合征询环保民间组织的意见,改进工作正在进行。

记者8月份登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网站,当时的数据还是今年2月发布的全国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治理情况一片空白。到9月底,网站已经有了较大改进,数据得到更新,纳入了公众举报的一些黑臭水体,被认定的黑臭水体数量更新为1945个。

进度落后,实现预期目标难度陡增

全国1945个黑臭水体,大部分还在制定治理方案 对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身边的河流何时脱离黑臭,重现清流。“水十条”中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时间表,给人的希望,尤其“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让人感觉城市中“亲水”的生活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在治理的现状面前,实现这一目标却显得十分艰难。

今年8月,国内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黑臭河治理观察简报》,盘点各地黑臭河名单更新情况、治理计划和进度完成状况。简报显示,黑臭河治理进展多数缺乏信息公开,全国1945个黑臭河水体中有285个没有按规定公布责任人,占总数的14.7%。555个水体没有公示计划达标期限,占总数的28.5%。

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1945个黑臭水体,大部分还处在治理方案制订中的状态,治理完成的有96个,治理中的有203个,未启动的有449个。在只剩下一年多治理时间的“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情况也没好多少。北京61条黑臭水体中只有3条在治理中,其余58条还在制订方案;黑臭水体最多的广东情况略好,广州和深圳的80个黑臭水体中,有一半正在治理。

这些数字反映出的情况,得到了志愿者们实地考察的印证。以北京为例,根据昌平区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规划治理、消除9条10段黑臭水体,2016年治理四家庄河、幸福河、十一排干、一排干、孟祖河5个黑臭水体。今年5月、8月、9月,志愿者们三次考察一排干,发现这一年底要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三四个月间并无变化,也没在治理。位于丰台区的北小龙河,3月份时河道在铺防渗膜,河岸在修整,但9月志愿者再次到访时,发现河道黑臭依旧。

“水十条”是治水的纲领性文件,考核必不可少。在治理进度普遍落后的情况下,如何考核不仅是各地政府要面对的问题,也让专家们感到忧虑。

“必须充分考虑黑臭治理的客观难度,合理确定目标。黑臭是污水排入水体造成的,治理黑臭必须先截污,但黑臭的地方往往存在截污困难,否则就不至于黑臭。同时,黑臭不是一天形成的,黑臭水体中都积存了大量淤泥。治理黑臭,截了污水,还得清淤,否则还是黑臭。问题是,这些污泥怎么清?清出来怎么处理?处理完了送哪里去?这些都要研究,需要较大的投入。”王洪臣教授曾长期在北京水污染治理一线工作,对水污染治理难度有很深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一些地方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层层制订了黑臭限期治理时间表,不现实的治理时间,导致基层有病乱投医,例如,直接向河里投药、加菌种,短期略有改善,事后继续黑臭。

篇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喻文昊

(广西大学 环境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摘要:现阶段随着城市工业发展的加速,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的河流黑臭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本文在分析探讨黑臭水体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目前的黑臭水体处理方法,并提出可用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黑臭水体;产生机理;治理方法

Review of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thods of Black and Stink in

Urban Rivers

Yu Wen hao(College of Environment,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

Abstract: At the present stage,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ndustr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 population.The quantity of wastewater effluent increased dramatically.Black and stink of urban riv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llution problem in many large or medium-sized cities of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producing the black smelly water,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urrent black smelly water treatment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that can be used for practical operation Key words: Black and stink water;Mechanism of production;Control methods

前言:目前我国的城市地表水污染现状非常严峻,据最新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七大水系的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符合Ⅰ-Ⅲ类水质,Ⅳ-Ⅴ类水质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7.3%和16.4%。特别是城市河流黑臭问题突出。如上海的苏州河,宁波的内河,南京的秦淮河常州的大通河等等。[1]

黑臭水体的处理方法大致分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对于处理黑臭水体存在费用高,并且化学法会存在二次污染的危害。但是目前国外的一些应用表明物理化学方法在一些处理实例中仍然效果良好,对于某些只采用生物法处理效果不达标的污水有较好作用。黑臭水体产生机理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大部分水体黑臭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于玉斌,黄勇在2010年对水体黑臭的机理展开的总结表明对水体水体黑臭机理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2]

1.1 致黑机理

①以固态或吸附于悬浮颗粒上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不溶性物质,②是溶于水的带色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腐殖质类有机物)。在不同厌氧微生物的参与下会发生反应产生FeS等黑色沉积物,并且被水中的微小悬浮物质吸附,部分沉积于水底的也会在水底厌氧反应产生的气泡的托浮作用下重现进入水体。

1.2 致臭机理

发黑水体产生臭味途径有多种,以三种比较突出① 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中有一系列的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产生,引起水体发臭。② 通过对腐殖物质的分析,从腐殖酸、富里酸的酸水解产物中得到的近20 种氨基酸和大量游离氨,这些氨基酸在水体中以脱氨基作用、脱羧酸作用以及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等3 种分解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游离氨臭气和具有相当臭味的胺类、硫化氢以及具有特殊恶臭的硫醇类物质[3]。③ 厌氧条件下由厌氧放线菌分泌产生的土臭素和异茨醇。这类发臭物质的嗅阈值为0.05 ~ 0.1 μg/L,极低浓度就容易引起强烈的臭味效应[4]。黑臭水体的一些国内外处理方法

2.1 物理修复

目前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等.[5]

2.1.1 污泥疏浚

其中疏浚既清淤能较好的处理水底污泥,对污泥进行再利用。并且随着轻质疏浚材料的发展,以及科学的疏浚方法。疏浚对水体产生的二次环境影响越来越小。其中Shepsis Vladimir等人采用轻质疏浚材料,将淤泥吸到轻质软管中,能有效防止疏浚过程中对底泥的扰动而造成的二次污染。[6]

2.1.2 河道曝气

河道曝气生态净化系统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地人工曝气,建立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是人工净化与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7]

2.2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方法, 如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 虽然见效快、效率高, 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8]2.3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目前最为受欢迎的黑臭水体修复方式。其具有很多优点,包括节约成本,处理效果好,不耗能或者耗能少,另外这种技术不会向水体投放药剂,避免了二次污染。

现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比较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己经成为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9]下面着重介绍几种比较流行的处理方式。

2.3.1 光合细菌法处理黑臭污水(PSB)

曾 宇,秦 松于1997 年3-4 月在滇池草海及其流域的鱼塘和大观河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用光合细菌净水剂处理污水对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BOD5: 81.4%78.9%、TN:63%52.5%、SS: 72.6%-93.3%。结果证明光合细菌对于污水特别是高浓度有机物污水处理有很好的效果。[10]

2.3.2 生物复合酶处理黑臭污水

汪红军,胡菊香等在2006年利用美国引进的一种生物复合酶(Bacto-Zyme)在最适条件下对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试验基地所模拟的城市河道的处理显示。从第5 天开始, 各指标明显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效果更加显著。20 d后, 水体由严重黑臭变为淡绿无臭。结果表明生物复合酶处理黑臭水体, 改善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1]2.3.3 微生物群

最为常见的有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的EM。包含了10属80多种微生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光合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和乳酸菌类。

另外在大多数实际生物修复工程中都会应用的土著微生物,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土著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接种的微生物在环境中难以保持较高的活性以及工程菌的应用受到较严格的限制。

结语:综合以上国内外处理实例,可以看出,其中微生物处理方式以其的巨大优点,成为处理污水最为有效,实用的方式。但是,如果单一投加微生物处理,仍然有DO不足,氮磷效果去除不理想等各种缺点。所以以目前的各种实验综合来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综合利用,是最为现实并且效果最为理想的方式。而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则可以根据处理要求以及经济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美国等有采用直接在污染底泥上放置覆盖物的方式阻止底泥的二次污染,效果也较为理想。

对于我国来说,污水处理工艺对比国外起步较晚,相对落后。因此可在学习国外工

艺的基础上,结合所要处理的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处理方式,自主研发合适的黑臭水体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篇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1.1 阜蒙河东西贯穿利辛县境内,与西淝河呈十字形交汇,流经主城区全长3.871km,一直往东通到蒙城县,最终流入淮河。阜蒙河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优良的开发前景,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区段河水受到严重污染,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提升利辛县城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县城,保护城区内河水环境,有必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质改善规划方案。

1.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常住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使得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得不到很好的收集和截留,最终流入阜蒙河,造成该河段水体气味恶臭、颜色发黑,透明度很低,富营养化严重,水生动物死亡,水动力不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和城市整体形象。通过生态还原治理可以修复该河道水体原有的生物多样性、连续性,使水生态系统转入良性循环,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起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城市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1.3 通过本方案可实现本河段水质改善目标:水体清洁、感观良好,无异味产生;水体透明度在0.7m以上;河体具备一定的自净功能;初步改善水体物种结构,还原水体生态。

2 设计方案

2.1 河道暂时封闭

为避免外部河道水体进入待治理河段,对整个系统构建产生影响,需构建一个河道两端暂时封闭的系统,采取植物带隔离坝阻断其与外界水体交换。

2.2 前期预处理

2.2.1 底质预处理

土壤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媒介,也是病虫繁殖的主要场所。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在土壤中生存或越冬,而且其中还常存有杂草种子,因此在种植水生植物前,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预处理。通过利用底质改良剂,迅速降解底质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有机质含量,改变恶臭底质;快速提高河底氧化性,降低有害物质(NH3-N、NO2-N等)的含量;改善下雨及水质突变后底质中的低氧状况,提高底泥及水体的氧化状态;去除有机物在低氧条件下不完全分解的产物有机酸,稳定河底pH值。

2.2.2 水位调节

由于水生植物种植有较高的水深要求,因此系统构建初期需降低河道内的水位,种植区域最高水位保证在0.3m~0.5m以内,利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和成活。

2.2.3 物种清理

目前需要清理水体中杂鱼种类,保证水系中存有有益于水体生态建设的细菌和水生动物群落。细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能够加速生物膜的更新。衰老的细菌被捕食后,为新的细菌生长提供了生长空间,使细菌的整体处于较活跃的状态。同时原生动物又是后生动物的食物。水体中生长的植物在为水体提供氧气的同时也为细菌和微小动物的生长提供了附着空间,水体底质和植物组成的复杂环境又为各种生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地。在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相互促进或约束,保持着整体的功能和活力,可以恢复水体中的水生生态结构、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2.3 构建水生生物环境

2.3.1 种植水生植物

水系中种植水生植物不仅具有景观功能,还能提供更多的栖息生境,营造生态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水生植物有利于封闭底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害物质,降低河道中的氮、磷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沉降、抑制蓝绿藻水华均有一定的作用。水生植物要做到及时收割,收割后移出水景环境,以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景观效应。(1)种植沉水植物:水域适合沉水植物种植条件(2m水深以内),因此在河道中种植一定量的沉水植物,最大程度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选择水质净化能力强、季节上能相互衔接、生长易受控制的品种。有效吸收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2)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一般种植在岸边较浅水域内,河道两岸缓坡软质地带,种植部分挺水植物,能提供水体中所需的光合作用,为水体中提供溶解氧。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污染、护岸坡作用。(3)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主要是通过筛选种植根系较为发达的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更好的起到除磷、脱氮等作用,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2.3.2 放养水生动物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其中水生动物群落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河道水域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水生动物群落,包括滤食性水生动物、食草性水生动物、肉食性水生动物、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等。(1)鱼类:选择滤食性的水生鱼类和杂食性的鱼类为主,待水生植物长好后投放少量的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适当放养少量的肉食性鱼类。通过水体中上层鱼类对藻类的摄食以及水底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水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转移及富集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2)底栖动物:人工水生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考虑水底底栖动物的放养,放养一定量的滤食性的双壳类和刮食性的螺类可以减少藻类的滋生和繁衍,提高水体的水质。也可放养少量的虾类,它能分解河岸落叶、河道中的水草等形成的有机碎屑以及水生动物的粪便、尸体等形成的有机物质。(3)浮游动物:滤食性浮游动物可以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起到滤食藻类的作用。

2.3.3 投放水体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菌种污水净化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群体对有机物和毒性物质进行转化。微生物菌种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强等特点,能不断与周围环境快速进行物质交换。污水具备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菌种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菌种在生态系统中作为还原者,把绿色植物产生的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它们在自然界大量而广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无机营养元素。因此微生物菌种是水体中的“清道夫”,它们为避免由水生生物带来的水体二次污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3.4 河道水体增氧

增氧可以增加河道水体中的溶解氧、抑制水中藻类生长、改善河道底质、优化生态群落,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消除黑臭,减少水体污染负荷,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还能起到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尤其在老城区滞流型的黑臭河道内,高温季节增氧可以很好的改善水体环境。另外,在河道内增设喷泉暴气装置,定期开起喷泉既可以给水体增氧,又增加了城市河道景观,也能抵御外界一定的污染。

3 后期维护方案

3.1 水面日常维护

水面的日常维护工作主要由人员巡视完成,及时清理水中的植物落叶和垃圾,及时打捞因天热和水流静止所引起的水面上漂浮的青苔,防止落叶腐烂造成富营养化;定期关注水面情况,发现水的颜色与平日不同,如变绿、变浑浊、泛白、泛红、泛黑、不明漂浮物出现时应及时采集照片;在景观水系内严禁清洗带有污染物的东西等。

3.2 水体的专业性维护

3.2.1 水质特征检测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定期对景观水系水质进行检测,依据水质检测结果快速判断水质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水质。

检测指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BOD、COD。

检测频率:冬季和春季:1次/2~3月;夏季高温季节:1次月(6至9月)。具体检测频率根据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整。

3.2.2 水生植物的维护

水生植物的维护是针对原位生物修复部分所栽种的水生植物,包括:杂草清除、修剪、清理和补种。

由于水系岸边没有遮挡物,水热条件好且又富含营养,杂草极易生长。故需控制杂草,让栽种的水生植物生长占优势,改善整体景观效果。杂草的去除切不能使用除草剂。杂草采取春季淹水和人工拔出的方法去除(可在水体的日常性维护工作中完成)。

清理植物残体选择在早春进行,如腐烂的植物残体不及时进行清理,势必引起二次污染和沉积,对水质影响很大。对残梗败叶及时清捞,避免沉积水底形成新的污染。对枯死的水生植物实施更新补种,以保证群落结构的稳定。

3.2.3 水生动物的维护

水系水质净化工作中将安排放养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对水生动物的维护包括:捕捞和放养工作;及时清捞动物残尸,防止尸体的腐烂分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视具体情况适量补充;未经允许禁止投放鱼类和其他任何水生动物,尤其是锦鲤等鱼类。

3.2.4 增氧设备的维护

曝气增氧是城市河道水体复氧的重要方式,安排专人每月定期检查曝气设备的螺丝是否松动,并进行紧固;定期清理空气过滤器,有损坏时及时更换;定期清洁管道内部,防止杂物进入;定期更换润滑油;注意清除叶轮上的附着物,使叶轮保持最佳工况,全年使用完毕后,应除锈并涂上防锈漆和保养一次、更换机油等,保证增氧设备稳定运转、高效增氧。

4 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种种措施,可实现本河段水面清洁、感观舒适、没有异味、水体透明度高,河体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和水动力,能很好的改善城区水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摘要:本文以阜蒙河利辛县城区段内河生态治理为例,阐述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生态还原治理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利辛县阜蒙河,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建部,环保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2015,8,28.

[2]付永川,杨海蓉.对重庆市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18).

[3]郑天柱,周建仁.污染河道的生态恢复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2(03):4.

[4]范毅.城镇河道治污规范化管理研究[J].山西水利,2013(07).

篇4:浅议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黑臭河道污染生物生态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10-02

1、黑臭河道的表现及成因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在河道治理和管理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防涝、泄洪作用,而忽视了生态、景观等其它功能,导致河道成了毫无生机与活力、缺乏美感的“臭水沟”,既有碍于城市景观、破坏城市形象,更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河道污染主要表现为黑、臭等。所谓的黑臭河道是指河道特别是城市河道的水体经过污染源侵入,酸雨、初期雨水、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在河底的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没有及时处理: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颜色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对于黑臭河道的整治,首先要了解黑臭河道的成因,一般来讲,黑臭河道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造成:

1.1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生活废水是指炊事、洗涤、沐浴等,伴随人的生活而向公共水域排放的污水。这些废中都含有大量的P元素,极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不加处理和限制,是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中,将会严重使河道污染,这是造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之一。

1.2初期雨水夹带的污染物质

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1.3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工业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逐步减少,但仍存在零星、小规模企业偷排等现象,尤其是分散的食品加工、餐饮、洗衣等企业,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形成对河道水质的冲击。

2、关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一些措施

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和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中或其周边的河流,造成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城市河流污染以及河流黑臭问题逐步提到日常工作中。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进行城市黑臭河道的整治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来讲,常见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它们分别是根据污染源的不同而进行的治理方式。

2.1物理法

2.1.1人工增氧

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河流会变成缺氧或者无氧状态。致使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正常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话。通过在适当位置向河道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增氧,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消除黑臭现象。人工增氧的方式有多种,如曝气增氧、跌水增氧等等。

2.1.2河道清淤

长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的底泥中沉积由大量的污染物。如N、P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造成水质恶化。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可以将底泥中的污染物移出河道生态系统,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

2.1.3引水补水

引水冲污和换水稀释是湖泊净化经常采用的措施,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有应用实例。对污染较严重并且流动缓慢的河流尤其是长期缺乏补充水源的城市内河较为适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时间了将河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总量降低,提高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恢复部分自净能力;并可以置换河道死水区、非主流区的重污染河水。但通过此方法,水体内的污染物仅转移到下游,并末得到有效降解。

2.2化学处理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滇池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城市河道出现严重的水华现象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应急除藻措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除藻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但此方法不能将N、P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2.3生物生态技术

生物生态净化技术是现代处理城市河流污水的主要方式,由于成本低廉,环保效能好,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因此比传统的截流和清淤方式更具有可行性。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思路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主要目标是恢复和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在科学的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技术是很难治理污染的水体,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性的技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根据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体所含化学元素的不同,配合一些化学处理方式,得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生物生态净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使水体生物达到趋利避害,比如“水葫芦”的水生植物处理受富含有机污染的水体,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效果。水葫芦,学名风眼莲。50多年前从南美的巴西引进来的,是外来物种。它喜欢高温湿润,在摄氏25~35度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适宜的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新株,也能开花坚固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枝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公顷水面的水葫芦就能挤满200万株,重达300多吨。这种植物在水中有着特殊的属性,如果平时不加节制的生长,会过分繁殖而导致水资源的污染,但是由于水葫芦具有快速、极强、多效的净水能力,而且投资少,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污水处理方式。

水葫芦的这种惊人的增殖速度造就了它超强的净化水质本领,它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是最强的,研究表明,水葫芦净化污水体系中约5平方米可处理1吨污水,庞大的须根不断地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植物学家们总结了许多研究成果后认为: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更令人称奇的是:水葫芦还对重金属离子,例如:汞、镉、铊、银、钴、锶、铅等应对自如,对农药和其他人工合成化合物等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它对石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清除率可达95%以上,而且还会向四周环境分泌出杀菌因子,令腐生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大大降低,水葫芦发达的根系所分泌出的物质,可有效降解毒杀酚、灭蚊灵、氰等多种有机毒物。利用水葫芦净化污水可以说是一种成本低廉、节约能源、运转成本低、再生轻易、效益较高的简便易行方法。

3、成本费用比较

综合以上分析看来,生物生态技术在运行费用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使城市环境更加优化,从而实现整个自然系统的有效循环。因此,生物生态净化方式在处理城市黑臭河道中应加强应用。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各种有效的处理方式只是建立在治理的层面上,因此应加强污染源的控制,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才是真正的治理之道。

参考文献: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辉BCO与BAC联用处理微染污染原水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3]刘雨,赵庆良,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5: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措施

近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第四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名单随之出炉。由济邦担任交易顾问的“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和“南宁市水塘江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双双入选。

作为区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明星项目,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对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完成2017年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更是对本项目的肯定与认可。

本期文章中,我们将以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为例,介绍PPP模式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运用及重、难点。

一 项目概况

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PPP项目总投资约12.35亿元,项目合作期不超过15年:建设期自PPP项目协议正式签订起,不超过24个月,运营期13年。项目建设范围共涉及南宁市11条内河河道,包括那平江、西明江、二坑溪、朝阳溪、可利江、亭子冲、石埠河、细冲沟、黄泥沟、石灵河和凤凰江(沙井大道段、凤凰湖至邕江出水口),治理总长度约60公里。

本项目由南宁市城市内河管理处为项目实施机构。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代表,与中选社会资本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北部湾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按照30%:70%的出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以项目资本金作为注册资本,总金额27501.31万元,其中政府方出资代表占股30%,出资额约为8250.39 万元,社会资本出资70%,约19250.92 万元。

项目公司负责污水处理相关设施设备在运营期内的日常运营管理及维修维护,同时还应保证各河道水质按时达到双方约定的水质要求,并在合作期内始终保持其阶段性水质标准。政府根据定期考核的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服务费用。

二 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的难点

不同于单一流域的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整治项目有其独特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

(一)污染源分布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治理方式多样化

黑臭水体通常散布于城市各个位置。以南宁市为例,南宁市建成区有13条内河38个河段总长99.4km的水体属于黑臭水,普查出内河污水直排口309个,需纳入黑臭水体PPP项目治理的直排口有295个,整治河道总长超过60km。黑臭水体及整治范围遍布城区各处,某些黑臭河段甚至位于农贸市场或者居民区等人口稠密、施工难度特别高的地方。

南宁市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沿岸生产生活污水直排;二是河床淤泥对水体的污染;三是两岸畜禽养殖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及初期雨水带来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四是河道水资源量不足,水流动性差。

根据水体黑臭的不同原因,河道治理方式也十分多样化:截污纳污管线工程、生化污水处理厂、物化污水处理设备、底泥清淤工程、初雨调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监测设备等各领域工程交叉覆盖,充分践行“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水质净化、补水活水、生态恢复”的治理路线。

(二)项目中的不同子项目在物理边界、责任边界和权利边界上重合度高,治理责任划分不清晰

应用PPP模式来治理黑臭水体,则合作双方势必要求划分清楚项目物理边界、责任边界和权利边界。

但黑臭水体在由于在地理上分布广泛且分散,很可能导致项目范围内的治理工程与其他项目或设施,如河道、堤岸、管道、绿地、居民区,甚至农田等存在物理边界上的重合。未来其他项目的施工活动均可能对本项目造成影响,从而出现多头施工、相互干扰的情形,增加管理难度。同时,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很容易在污染源头管控和责任边界划分时遇到障碍。

由于河道水体消除黑臭后,其水质指标也不高,部分生化指标甚至属于劣五类(如氨氮),因此,消除黑臭只是河道水质改善的初步目标。未来,政府很可能根据水体功能规划做进一步的水质提升,从而使将来的治理活动与现有黑臭水治理项目出现大量权利义务的重合,导致重新构建合作条件。

(三)项目产出绩效指标难设定,绩效考核难以操作

不同于单一流域的水质改善项目,黑臭水治理PPP项目由于项目范围大,责任边界不清晰,黑臭水体治理的产出绩效指标难设定,绩效考核难以进行。黑臭水体PPP项目的产出物是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为了准确全面地衡量环境治理项目的效果,就需要识别和设计若干绩效考核指标。但由于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融资成本及风险溢价等项目全周期成本与绩效指标的非线性关系,指标选择和衡量存在很大难度。指标并非越多越好、越高越好。指标过高、过多,可能会使项目投资增加,项目经济性大大减弱,同时增加治理和运营维护的难度,为合作增加不稳定因素,还可能带来高昂的履约监管成本。而指标过低、过少,又会缺乏监督、激励效果,不利于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且要保证如此大范围内的水体在长达10多年的合作期内都稳定达标,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尤为重要。在整个方案设计过程中,产出绩效指标的设定都是各方关心的问题。

(四)黑臭水体治理市场发育缓慢,合格运营商数量有限

长期以来,黑臭水治理没有形成一个稳定和长期的国内市场。目前具备整合设计、建设、融投资和运营能力的环境治理运营商较少,能够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的合格运营商数量比较有限,政府可选择面不大。在采购社会资本时,很有可能容易出现流标或非理性报价现象。以本项目为例,尽管本项目在准备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项目推荐和市场测试,但参与并通过资格预审的有效申请人数量仅5家,参与投标的社会资本甚至不足三家,最终有关部门与咨询机构研究后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完成了社会资本采购。

本项目的潜在投资人数量有限,部分原因是前面提到治理范围、权利边界及绩效指标等提高了项目合作难度,同时也反映出国内合格运营商稀缺的现状。

三 项目亮点及成效

(一)克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复杂性,明确各方权利职责范围

项目实施机构为本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前期技术准备,先后从2015年起投入资金,以专业调查公司为骨干,充分发动河道两岸群众,组成9个调查组,历时100余天,投入500多人次,充分掌握了南宁市的黑臭水现状和成因。2016年3月,组织国内知名的治理专家召开座谈会,踏勘现场、查阅资料,为南宁市黑臭水治理进言献策。2016年底,完成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评审,基本确定了治理技术路线、投资规模等。

实施机构还委托济邦咨询和国环清华环境设计院组成联合顾问团队,为本项目提供工程技术、PPP方案设计和PPP法律咨询等在内的顾问服务。针对前面提到的项目在技术和交易条件方面的复杂性,本项目实施机构和以济邦咨询为首的顾问团队进行了充分研判。如针对项目的技术复杂性,顾问团队补充进行了现场踏勘,据此提出技术建议和注意事项;并组织多轮市场测试,向潜在社会资本公开项目技术资料,鼓励社会资本提前踏勘现场并形成自己的治理方案。针对责任和权利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充分考虑各方实际操作中的需求,在实施方案及项目合同文本中提出了多种预案和衔接机制,尽可能为污染源头管控和责任边界划分扫除隐患。

(二)多轮磋商,在各个阶段充分与潜在社会资本沟通,最终确定阶段式水质目标

本项目在水环境治理最核心的水质目标的设置上,济邦咨询和国环清华环境设计院组成的联合顾问团队结合国家有关技术导则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了一套“绩效考核指标集”的基准值。绩效指标对应着资本性投入(工程投资)+运营维护(运营成本)+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的最终产出——境治理效果,并采用考核结果与付费挂钩的方式激励社会资本提高服务质量。

绩效考核指标基准值作为社会资本参与采购时的竞争基础,通过设置一定的沟通和评分机制,先后经过市场测试、资格预审、最终竞标等多个环节,让社会资本在应答文件中提出自认为可行的技术考核指标,咨询机构再结合社会资本方反馈的意见,不断修订考核指标。项目最终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根据社会资本在谈判文件的水质目标承诺和专家综合评判,确定了本项目阶段式的考核标准。

与参与采购的社会资本的多轮沟通后确定双方共同认可的水质标准,既可避免完全由政府方面设置技术要求导致的“脱离市场,好高骛远”,又对社会资本提出了力所能及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使得最终确定的技术目标在采购限价和投资规模范围内,尽可能发挥社会资本的技术力量,同时兼顾了市场实情。

(三)社会资本争分夺秒,短期内显现阶段成果

篇6: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切实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对辖区农村所有河道的黑臭水体、村庄内及周边坑塘、沟渠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方式,对存在黑臭水体的河道、坑塘、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封堵非法排污口,2021年12月底前,辖区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现水体无异味、水质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控源截污。

1.采用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对排入农村黑臭水体的生活污水进行管控处理。对可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应截污分流引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对需要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要科学合理筛选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进行综合治理。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满足农业用水、用肥要求。对不能利用的,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2.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按照“规范一批、治理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引导企业适度集中进入工业园区,对污染实行集中治理,依法依规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高耗水、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加大农业农村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排污。(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3.对农村黑臭水体区域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污染进行管控。推广实行畜禽养殖场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畜禽粪污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进行专业化处置,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支持散养密集区实现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培养壮大畜禽粪污治理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形成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在黑臭水体及周边水域,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技术措施,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和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先考虑通过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实现畜禽粪污腐熟后作为肥料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要经过处理做到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高效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4.因地制宜利用生态沟渠、自然水塘等,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积蓄与再利用等设施,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有效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净化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区水利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二)清淤疏浚。

5.对农村黑臭水体区域水质和底泥状况开展综合评估。合理制定清淤疏浚方案后组织实施,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深度;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清淤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不黑臭”的指标要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的水体,应妥善对清淤底泥进行处理。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鼓励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严禁随意堆放,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推进水体水系联通联控联调,打通断头河(渠),拆除未批先建的拦河坝,将具备条件的农村渠道、河道、池塘等水体联通贯通,引入活水,建立水体内部水循环系统。(区水利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三)环境保洁。

6.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对农村黑臭水体周边及沿岸垃圾进行清理清捞,防止因垃圾乱堆乱放导致周边及下游水体污染。在彻底清理沿岸垃圾的基础上,建立垃圾定期清捞清理的维护机制,防止因垃圾乱堆乱放导致周边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区城管局牵头,相关镇〔街道〕配合)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1年7月20日—8月1日):依据全市实施方案对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结合黑臭水体成因和各自实际,细化分解整治任务。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8月1日—11月30日):按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镇(街道)通力合作,全面抓好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1年11月30日—12月31日):

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后,在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及时申请市级验收销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统筹推进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推进,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负责具体推进,区级各相关部门镇办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二)优化审批流程。

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支持和推进力度,在科学决策论证和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的同时,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立项、环评审批提供绿色通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经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深化“以奖促治”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先改后补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合理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资金投入。

上一篇:高考的决战奋斗励志标语下一篇:入井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