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2024-05-13

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共6篇)

篇1: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废水、废气急剧增加,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大气、河流、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森林在萎缩,沙漠在扩大,生物物种在减少,臭氧层正出现越来越大的空洞„„人类的共同家园已千疮百孔,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恶化,高温、洪涝、干旱、台风、寒害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这些既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一次次警钟。

“一些工厂和企业经营业主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为了追逐自己的短期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的甚至将违法排放废水废气作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捷径。”据该案二审承办法官季金华介绍,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都规定了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中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时,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本案中,资源再生厂经营业主隋某在增加工艺流程、产品类别、新生废物的情况下,应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但隋某在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生产,其行为违反了排污申报登记等相关法律规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环保局作出的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应予以支持。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季金华法官提醒,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环保监测职责,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的行为;广大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从思想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地球一个碧水蓝天

对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显然,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条件之一,没有资金,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2)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到居民,还涉及到外地人员,涉及到部队系统,涉及到少数民族,也会涉及到权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即使再加上环保部门,力量依然是苍白无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实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污水可以通过河道排放。

(2)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都实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区房屋破旧,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减少因风吹、雨水等因素将脏物带入河流。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生意、洗车点或进行环境改造、或取缔。

(2)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

鉴于环卫部门职工向河道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粪的情况客观存在,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要求职工遵守规矩,教育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环境的职工给与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应在沿河设置一些公共厕所,让在外活动的人们感到方便,减少因为没有厕所而将河沿当厕所的现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

对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馆、水上游乐厅等应取缔。

4: 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记者:水污染对“南水北调”有什么影响?

汪恕诚: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污染防治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有三条解决措施:关停严重超标的污染源,隔离污水和输水通道,建设绿色通道(即在南水北调输水线路两侧,种植树、草、绿色无公害作物等,形成一条数百米宽的绿色长廊,来保证调水水质)。今后,湖泊、河流、水源工程都应该进行这种建设。

我有一句话,如果东线的水污染不能解决,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希望。为什么呢?如果水污染都治不好的话,中国今后怎么可持续发展呢?不管搞不搞南水北调,水污染都要治理,而且一定要治理好。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也不亚于洪灾和旱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记者:那么,水污染怎么治理呢?

汪恕诚:第一,不同的污染源的防治特点是不同的,点源污染、面源污染、自源污染的防治是不同的,要特别强调水源地的保护。水源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大,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第二,防治的手段有工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要综合使用。第三,污水处理要实现市场化运作。第四,培育水域的自我净化能力。

这里特别讲一下污水处理市场化问题。污水处理市场化对于中国来讲是刚起步,但特别重要。全国2400多个县,每个县搞一个污水处理厂得要多少钱?因此污水处理不能全靠国家财政,要将水污染处理费计入生产成本。国外的情况是,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处理费,有的国家收取的治污费是水费的一倍。只要这条路走开了,收益有了保证,就能吸引投资者,只有实行市场化,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行了这条政策,国外的投资者就会进来,BOT的方式就会采用。因此,污水处理市场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篇2: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为了能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根据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水体污染源可大概分如下几类: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报道,比长江污染更为严重的水系统还有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水系。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让目前的这种污染趋势发展下去,全国70%淡水资源将由于受到严重以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如上海甲肝暴发流行)。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5.废物的堆放,掩埋和倾倒

一些暂时堆放于露天的废物可以因雨水淋湿或刮风等原因被带入水体中,一些废弃物人为倾倒进入水体,一些难于处置的废弃物被人们掩埋在地下深层,但如地下处置工程设置不当或不加任何处理填埋,会影响处置地区周围的地质与环境,使被处置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废弃物中有毒物质由地下水通过倒虹吸进入生活饮用水系统,使当地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发病率增加,有些婴儿一生下来就是畸型儿。后来这些掩埋地下的废弃物终因雨水侵蚀而露出地面,人们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如何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下面我提出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水环境保护措施:

目前造成全国水污染十分严峻形势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水环境容量;

(二)是生态用水缺乏。目前,黄河、海河、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更是高达95%,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严重挤占生态用水;

(三)是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够健全,执法不够有力,干部群众环保和守法意识不高。

为加强水环境保护提出五点措施:

潘岳说:“某地区50%的饮用水取自长江,从11个饮用水源中测出468种污染物,其中有机毒物210种,甚至检出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已造成肿瘤、癌症等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水环境保护、保障水安全。

1.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

以划定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组织制定全国城市和农村水源地保护规划,特别是要加快广大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的划定工作,防治乡镇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项开发活动。一级保护区内,应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活动

2.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依法实行排污许可,严肃查处超标和超总量排污等违法行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维护和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加快修订《水污染防治法》,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3.实行生态系统管理,重振生命之河 水坝建设直接关系水环境安全,流域开发规划和水坝建设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析利弊得失,对严重影响水环境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上。经过环评可以建设的,也要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实施环保措施。

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

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集中力量查处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印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排污单位的违法排污行为,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

做好水环境质量信息的公开工作,落实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对重大流域开发规划和重大涉水项目,要举行听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落实群众环境监督权,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5.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6.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篇3: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1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来源

1.1 废弃物排放

在一些河流、湖泊,或者近海的周边,有很多的工厂、农田、家舍,如工厂里排放未处理的废水、农田里排除含有化学物质的化肥水源、农家里扔弃垃圾、洗衣洗碗的废水。

1.2 储存废物区

这些储存废物区主要包括了垃圾填埋场、住宅区垃圾堆、地表污水沟、火葬场、矿山开采区等。

1.3 运输污染物

现在的运输不仅仅限制于陆地、河流等,如地下管道、隧道,以及天空领域的开通,运输工具也不仅仅限制于大巴、小轿车、自行车、船等,如管道运输、火车、飞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但在运行过程中,人类活动造成的固态垃圾,经过降解下渗、液态垃圾下渗、气态垃圾凝华后,形成降水下渗,造成地下水污染。

2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2.1 人和动物的体质发生变化

由于人畜的直接饮用水主要之一就是地下水,地下水中含有的有机化合物污染、病原体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碳氢化合物污染、无机阴阳离子污染等,人畜饮用地下水之后,极容易形成病菌,出现怪病,甚至在有的地下水区域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微生物,使人畜生病的几率提高,有的人因为饮用水的问题出现各类疾病、癌症,或者死亡情况,尤其对于小孩子和孕妇而言,这是致命的打击。

2.2 超标的元素

由于一些企业不顾忌环境的保护,一味地追求利益,长期的将未经处理的水排入河流之中,最后下渗,导致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汞、铅、铬、砷,或者化合物等,污染的范围会不断扩大,造成社会不稳定。

2.3 生态平衡被打破

由于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导致人畜的饮用水遭受严重的危机。尤其对于新生儿而言,污染性的水质容易造成畸形儿、身体机能降低、疾病等情况,影响人类繁衍;对于动物而言,食物链形成大范围的病变,动物遭受灭种危机;对于环境而言,生物、植物、动物大范围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也是整个地球的危机。

3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方式

3.1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

及时采取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能够合理、有效的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制止过度开发的行为,尽可能的减少地面沉降现象和污水下渗情况的出现。减少水资源在利用时出现的蒸发和浪费情况,有效的利用水资源,降低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

“污染只需一秒钟,治理需要十年功”,所以为了水资源的安全,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水资源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规,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将保护水资源的理念深入到人心。尤其对于政府而言,要抓好对于已经污染区域的改善工作,对于安全区域要实时的进行跟踪防御,对于污染性较大的企业,要加强监督,加大惩罚力度。如生活中,公民使用水时,应该将洗漱、洗菜、洗澡、洗碗、洗衣服等废水,用来冲马桶,用淘米水浇花等。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3.3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加强监测力度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对于不合理的监测区域要进行实时性的改革,逐步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监测制度,进而来规范监测的行为。对于已经污染的区域要重点监测,实时的掌握最新的水质数据动态变化,为该区域采取有效举措提供原始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解决水质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要从产生的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且要全民行动,切切实实的将保护和治理地下水资源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池塘养殖水体管护及病害防治措施

1 池塘养殖水体管护措施

1.1 池塘修整

养殖池塘首先保证进排水方便,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四周池埂牢固坚实,底部不漏,对老旧池塘做好淤泥清理。清淤最好在冬季进行,干塘清淤后经过暴晒、冰冻一段时间,有利于消除残存的病原体和鱼类敌害。修整池塘是改善池塘水环境的保障措施之一。

1.2 池塘消毒

在池塘中,除养殖鱼类外还生存着其它生物。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鱼病的病原体,有的是病原体的承载体,有的是鱼类的敌害,因此必须在养殖初期注水前进行清除和药物消毒。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干塘清塘是在修整鱼池后,池底保留5~10 cm深的水,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数量以能泼洒全池为好。将生石灰放入小坑中吸水化解,在其冷却前向四周泼洒,遍及池塘各处并用长柄耙将池塘淤泥与生石灰浆调和以此增强除害作用。生石灰用量一般为1 200 kg/hm2。带水清塘时,先将生石灰水化,稀释后全池泼洒,带水清塘的生石灰用量为水深l m的养殖水体中用2 250 kg/hm2。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死池中病原体及其他水生生物,还能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漂白粉清塘,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漂白粉遇水放出氯气,具有杀死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的作用,杀菌效力很强,但没有生石灰的改良水质和使水变肥的作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一般1 m深水体使用漂白粉202.5 kg/hm2。经过生石灰清塘的池塘7 d后可放鱼,使用漂白粉的5 d后可放鱼。

1.3 池塘水质调控措施

影响池塘水质的主要因素有溶解氧、水色、透明度、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等。调控好的水质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1.3.1 溶解氧 池塘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8 mg/L之间。水体溶解氧低的原因,一是池塘中有机质过多,如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残饵、养殖对象排泄物等;二是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三是养殖密度超负荷,水体承载量过大;四是增氧机开机时间不足或使用方法不当;五是池水清瘦缺肥,浮游植物偏少。对于溶解氧不足的情况应从提高溶氧量和降低耗氧量針对解决,主要措施有:适时降低池塘负载量;尽量施用无机肥、生物渔肥或经发酵过的有机肥,方法为少量多次;杀灭部分浮游动物;定时加注新水;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突发溶氧量降低时使用如过氧化钙、过硼酸钠等增氧制剂全池泼洒。

1.3.2 水色 水色是浮游生物种群数量的具体表现,好的水色主要呈现茶褐色、油绿色、绿褐色、红褐色。如果水色变混浊,透明度低就应该泼洒生石灰进行降解,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当池塘水透明度增大、水体大量生长丝状藻类,主要原因是水质偏瘦引起的;水色发暗或暗绿色大多是因为鱼类不能很好利用裸藻类引起的。不好的水主要颜色呈现为酱油色水、灰褐色水、暗绿色水、白浊水、土皮色水。改善水色的措施最好使用微生物制剂针对性地进行水质调控,正常的养殖水体透明度应在25 cm上下。

1.3.3 pH值 pH值通常日正常变化值范围小,为1~2,水体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鱼体的生长。pH值过低的处理措施一是排掉老水,注入新水,反复1~2次;二是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三是如果pH值过低或下降过快可以应急使用小苏打稀释后进行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四是充分增加水体溶氧度,控制有害物质生成。pH值过高或上升过快会增加水体毒性。pH值高的水体容易形成蓝绿藻水华,也会导致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弱。pH值过高处理措施一是用滑石粉调节,通常以1.5~2.5 g/m3全池泼洒;二是用7.5~15 kg/hm2明矾全池泼洒;三是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四是pH值过高或上升太快,可以应急使用醋酸适量泼洒,以中和pH值。

1.3.4 氨氮含量 正常养殖水体氨氮含量一般在0.2 mg/L以下,养殖水体氨氮过高通常是因为投饵量过大、鱼体排泄物累积、养殖密度高以及过度施肥造成的。防止养殖过程氨氮偏高的措施一是养殖初期严格进行池塘底部清塘、清淤处理,减少池塘氮存量;二是依据水体承载量制定合理放养密度;三是养殖初期控制好有机肥的使用量;四是选择优质饵料,科学投喂。

1.3.5 亚硝酸盐的含量 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不超过0.1 mg/L,超过就会造成鱼类长期处在应急慢性中毒中,严重时会有爆发性死亡。但是在养殖中后期池塘亚硝酸盐偏高是普遍的现象,与养殖中后期投饵量增加有关。亚硝酸盐偏高的防治措施一是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二是使用亚硝酸盐降解剂;三是应急使用增氧制剂全池泼洒;四是及时排换底层水,清理池塘中的污物;五是使用微生物制剂加快亚硝酸盐的分解转化。

1.4 池塘日常管理措施

定时巡塘,观察池鱼动态。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盛夏季节,天气突变时,须在半夜增加一次巡塘。适时加注新水,平时随着鱼体成长,结合调节水质,要适时增加池塘水量。

保持水面和水质清洁。要及时捞除池中污物和残渣、剩饵。清除池边杂草,捞出池中的死鱼。

做好池塘养鱼记录,记录的内容要准确,包括日期、天气状况、水色变化、气温和水温、投饵情况、摄食情况等,以便积累经验和出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出原因。

2 病害防治

全面预防,防先于治,防重于治,积极治疗,防治结合是鱼病防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预防中查清可能的传染病来源,阻断传染和侵袭的途径,同时要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治疗中正确做出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剂量是鱼病治疗的关键。

2.1 准确诊断鱼病

准确诊断鱼病,对症下药是有效治疗鱼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一些体表症状相似的鱼病(如: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烂鳃,病毒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等)要仔细查清病因,对症用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2.2 准确计算药物使用剂量

如果是外用药,首先要准确测量水体,计算出外用药量。计算公式常采用:外用药量(g)=养殖面积(m2)×平均水深(m)×用药剂量(g)/m3。另外,对于全池泼洒的外用药,应考虑水质肥瘦和水温等因素的影响,水质较肥,有机质较多,水温较低,用量要多些。如果是内服用药,要准确计算饲料拌药量。在鱼摄食旺盛时,可按鱼池中吃食鱼的总重量计算药量。当鱼病严重导致鱼食欲下降,应根据投饵率计算出用药量之后,再适当加大药量,将药拌入饲料中,保证吃食的病鱼能吃到足够的药量。用药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

2.3 用药时间和方法

用药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或下午16:00-17:00,原则是先喂食后泼药,阴雨天不用,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从上风处向下风处泼洒,对一些难溶、有残渣的药物提前滤掉残渣,以免残渣被鱼误食而中毒。

2.4 合理确定用药疗程,定期更换药品

对于病毒性、细菌性疾病一般用药5 d左右为一个疗程,寄生虫引起的鱼病,一般用药1~3 d为一个疗程。使用疗程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而定,疗程短,治疗不彻底就有重复感染的可能。治疗过程中,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鱼病,要不定期地更换药物的品种,进行交替使用。

2.5 分清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药前,要清楚所养鱼类对使用药物的敏感性,比如淡水白鲳、鳜鱼对敌百虫敏感,乌鳢对硫酸亚铁和阿维菌素敏感,无鳞鱼用药更要谨慎,不能盲目加大使用剂量。多种鱼病并发时,要分清主次,寄生虫病与细菌性病同时发生时,要先杀虫、再杀菌,用药前一定要查清用药配伍禁忌。

篇5: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摘 要: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提出了对农业生产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体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措施

The Effects on Water Bodies of Corp Production and 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XIA Yan(Huaiyi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uaiyin,jiangsu2233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 crop production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nceptions,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Keywords: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crop productionon;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引 言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农业生产长期持续和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并且,农药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所以,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就农业生产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产生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化肥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4年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化肥使用量为411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平均约为35% 左右,而且产品结构与施用比例也不尽合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氨元素流失进入河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河湖的富营养化。通过地表径流,从农田排放的氮、磷和通过农田渗漏进入地下水的氮已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1980年以前我国农田有机肥加化肥的总投入与总产出(农作物带走的养分)相比,氮、磷、钾均为负值。而1980年以后,由于氮磷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中氮磷积累急剧增加,农田土壤中的氮磷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河流,使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了工农业供水和人畜饮水质量,给人体健康和水产养殖带来威胁。1.2农药污染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积最广、毒性最高的一类有毒化学品。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农药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被水冲进水源里的农药降低或增加了水体的酸度,使得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或导致大批繁殖,造成了当地鱼类的食饵不足,或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含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渗入地表深处的农药污染了地下水,进而污染了井水、河水等饮用水源。1.3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畜禽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另外,饲喂饲料添加剂的鱼类粪便中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铜、钾、锌、硫等微量矿物质,使水的矿物质含量升高,水质发生改变,对人体和其他饮水动物造成一定的生理影响。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相关研究表明,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地面水的感观颜色已呈黄褐色,基本失去了人禽饮用功能。1.4农膜污染

到2005年,被农民欣慰地称为“白色革命”的农膜使用量已达153.9万吨,据农业部门调查,虽然近年来农膜的回收率有所提高,但也不足30%。数据表明,全国农膜平均残留量为2.52公斤/亩,最高达17.9公斤/亩。这些废弃农膜不易降解,大量农膜残留飘落于河道中,阻塞河道,导致河道发黑散发恶臭。2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控制在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及其相应可实现的生态环境效应目标,也即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而这些则是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从宏观上得于控制的关键。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控制中涉及流域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景观格局的维护均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就提供了控制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

要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要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确保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要实施排污申报、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鼓励采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

(3)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介绍有机农药的使用量,研究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新农药;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培植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经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减轻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缔造区域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

(4)加强农村环保宣教工作和环保管理能力建设。

要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组)和绿色学校,促使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创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要高度重视乡镇环保机构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5)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和利用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着力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工程,使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它是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和高效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设计建构的,具有使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既可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可增强土壤肥力。3 结论

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农村水环境问题则是与农村的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特别是在当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被忽视,我们要充分重视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水环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遏止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少鹏,汒胜君.农村水体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天工杂志,2006—07—19 [2]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篇6:施工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摘 要:为研究云台山河水体污染现状,该文以湖头桥断面2016年1―12月CODMn、BOD5、氨氮和总磷4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水质达标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河道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云台山河道水质总体处于劣Ⅴ类水平,氨氮为主要污染因子,BOD5和总磷为次要污染因子,CODMn基本能够达到Ⅳ类水的水平。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点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针对各污染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河道水质状况。

关键词:云台山河道;水质达标;污染因子;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73-3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Yuntaishan river in Nanjing,based on the monthly monitoring of CODMn、BOD5、NH3-N and TP water quality indexes of Hutou bridge section in 2016,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and river pollution sources were analyzed using single-factor assessmen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method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up-to-standard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of Yuntaishan river water quality was in worse Ⅴ level,ammonia nitrogen as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BOD5 and total phosphorus for secondary pollution factor,and CODMn can basic in Ⅳ level.Main pollution sources of river included point pollution 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effectiv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each pollution source to improve river water quality.Key words:Yuntaishan river;Water quality up-to-standard;Pollution factors;Sources of pollution

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展的推进,云台山河道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河体恶化发展,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活环境。河道周围主要的污染源包括点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入河污染物的大量堆积造成了水质的恶化,再加上农业面源的影响,水体中的CODMn、BOD5、氨氮、总磷浓度严重超标,污染物总量难以控制,断面水质低于区域水质目标,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针对云台山河道的水质达标状况的调查和水污染的控制工作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主要以云台山河道湖头桥断面2016年1―12月CODMn、BOD5、氨氮、总磷4项指标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通过分析河道主要污染因子和污染来源,对云台山河道水质达标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为河道水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1]。云台山河概况

1.1 研究区域概况 南京市云台山河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内,是秦淮河在江宁区的主要支流之一,是南京市江宁区重要的中小河流之一,全长16.5km,流域面积204m2,流经横溪、禄口、秣陵3个街道。沿线保护面积533.33hm2,保护人口6万多人。云台山河主要在秣陵街道区域,河道周边多为低山、丘陵、平原,地形复杂。秣陵街道地处江宁区中部,东邻秦淮河与湖熟相望,西与谷里接壤,南濒禄口,北与开发区、科学园两大园区相互交织,是江宁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区。全区10个街道,秣陵与10个街道交界接壤,共计25个社区,面积185.3km2,保护人口近40万人。江宁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水充沛,雨热同季,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常出现秋季低温冷害、雨涝、雷雨大风、干旱等天气,因此云台山河道在暴雨期间易出现洪涝等情况,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1.2 云台山河断面概况 本文将云台山河水体分为4个断面,包括湖头桥、凤凰防汛驻点、云?_山山河大桥(宁宣高路)、正方中路云台山河,主要以湖头桥断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云台山河断面情况如图1所示。研究区域水质监测断面采用人工采样为主,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中的CODMn、BOD5、氨氮、总磷4项常规指标,监测频率为3次/月,每月的监测数据取平均值。水样分析方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3]。

图1 云台山河断面位置云台山河水质状况调查和分析

2.1 水质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断面水体的主要超标因子和污染状况[4]。

2.1.1 单因子评价法 计算公式如下:

Pi=Ci/Cio

式中,Pi代表某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即单因子污染指数(pH、DO除外);Ci代表某污染因子的实测浓度(注:若采表、底层样品,即为表、底层样品平均浓度);Cio代表某污染因子的评价标准。

2.1.2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计算公式如下:

P=max(P1、P2……Pn)

式中,P表示某个站点的污染指数;Pn表示第n个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n表示评价因子数目。

2.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中各项基本排放限值,2016年湖头桥断面的水质情况基本处于劣Ⅴ类水平。1―3月正处于旱季时期,河道水质较为恶劣,氨氮浓度低于Ⅴ类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在1以上,污染较为严重;4―9月水质在Ⅳ~Ⅴ类,除个别月份BOD5浓度无法达到Ⅴ类水平,4项指标能达到目标要求;10―12月水质能够在Ⅲ~Ⅳ类。2016年1―12月期间,1月份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可达到2.48,污染最为严重。

表1 2016年1―12月云台山河水质监测数据统计及评价结果

[月份 CODMn(mg/L)BOD5(mg/L)NH3-N(mg/L)TP(mg/L)水质类别 综合污染指标 1 5.8 6.4 4.96 0.23 劣Ⅴ 2.48 2 5.95 7.6 3.02 0.35 劣Ⅴ 1.51 3 4.75 7.1 3.32 0.34 劣Ⅴ 1.66 4 4.8 6.2 0.7 0.15 Ⅴ 0.62 5 4.75 5.8 0.45 0.26 Ⅳ 0.65 6 4.5 4 1.37 0.24 Ⅳ 0.685 7 3.68 3.8 1.31 0.35 Ⅳ 0.875 8 5.5 7.8 0.78 0.28 Ⅴ 0.78 9 7 12.3 1.45 0.4 劣Ⅴ 1.23 10 4.53 2 0.87 0.13 Ⅲ 0.435 11 4.8 4.4 0.81 0.13 Ⅲ 0.44 12 3.6 6.1 1.45 0.16 Ⅳ 0.725 Ⅲ 6.00 4.00 1.00 0.20 Ⅳ 10.00 6.00 1.50 0.30 Ⅴ 15.00 10.00 2.00 0.40 ]

2.3 云台山河断面污染源分析 云台山河主要以氨氮为主,BOD5和总磷污染为辅。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调查云台山河控制断面汇水区内的污染源和现有污染物防止设施情况得知,点污染源主要包括:河流沿岸分布有4座排水泵站,其中2座为支浜排水泵站,2座为雨水排水泵站,雨水排水泵站提升来自泵站汇水区内的径流雨水或混接的生活污水,支浜排水泵站提升来自支浜的河水,两者将提升后的污水汇入云台山河。根据调查发现,2座支浜提升的支浜污染很严重,且水量很大。在江宁南区有一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直接排入云台山河,虽达到一级A标准,但对于河水仍然造成污染。另一重要污染源是上游客水的汇入,湖头桥上游的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也直接造成了河道水质的污染。面污染源主要为农业面污染源,包括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云台山河水质达标整治措施

3.1 点污染源控制

3.1.1 泵站改善 云台山河道沿岸分布的4座排水泵站,其中2座雨水泵站为湖头桥雨水泵站和高塘雨水泵站,这2座雨水泵站主要接纳来自汇水区域内的雨水,由于泵站周边的管网系统大部分仍为雨污混接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体系不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也通过该泵站排入云台山河道。对雨污混接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雨污混接问题不仅普遍存在于江宁区市政管网系统中,更有很多街区及建筑内管道有这种现象,若要进行管网系统的重新修整,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因此短期内能够改善的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湖头桥雨水泵站和高塘雨水泵站增设雨污混接截留措施,将截留的污水接入新建的江宁南区的污水处理厂内,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二是在保证雨水泵站不溢流的情况下,将雨水泵站旱天开泵水位提高,防止部分混接污水排入河道[5-6]。还有2座支浜排水泵站为新跃泵站和王家圩泵站,主要是提升支浜内的水,支浜的污染较为严重,而且水量大,对云台山河道的水质影响较大。对于该泵站的整治,必须先对支浜水质进行改善,可根据当地支浜情况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可在泵站内增设简单的水处理设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3.1.2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控制 江宁南区污水处理厂是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正好处于云台山河道中上游,处理总规模10万m3/d,其中一期规模6万m3/d,主要收集城镇污水,排放尾水标准为一级A,达标后直接排入云台山河道。对于尾水入河,虽然已经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8)》要求,但仍然对云台山河道的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排水量大,严重影响河道水质达标。可以在污水处理厂云台山沿岸增加生态化建设,种植绿色植物;提高尾水回用率,可将回用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和道路清洁用水,提高回水利用率。

3.2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措施 江宁区是华东最大、全国第二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主要以畜牧、蔬菜、粮食、水产养殖产业为主,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3,位于秣陵街道的云台山河道自2011年起也开展设施农业,在施展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投洒、工业饲料的广泛使用以及养殖污水的排放对河道造成了一定的面源污染。(1)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按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的要求制定相关措施,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加快养殖小区的建设,合理确定养殖区域、总量、畜种和规模,根据生态环保的原理,以充足的消纳土地将处理后的畜禽废弃物就近还田利用,并强化畜禽养殖分区管理。推广环保型养殖饲料的使用,严谨采用抗生素等药剂的滥用,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健康,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类排泄物排放量,禁止将病死的动物向河道内扔掷,以减少环境污染[7]。(2)加强畜禽综合利用,非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应逐步关停;限养区内以环保设施完善的规模化养殖场为主,规模小、不具备整改能力的养殖场也应逐步关停。对于保留下来的养殖场,探索建立分散养殖粪污收集、贮存、处理与利用体系,提升工厂化堆肥处理规模,推广高效液态有机肥生产技术,鼓励开展屠宰废水等农产品加工业废水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新建养殖场应采取生物、工程、农业等措施利用畜禽粪便,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Y源化利用[8]。(3)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完善水产养殖机制。严禁投放大量化学药剂,提高养殖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生态环保和健康为原则下实施养殖工作[9]。

3.3 河道整治措施与生态修复措施 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重点对各断面所在河流上游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与恢复。对水流不畅、沿岸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河道实施定期清淤,主要河道实施轮浚,减轻河道内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可以在河道两边种植湿地植物,增加绿化,可以阻挡部分污水的排入,在降雨时也可保护河堤,减少初降雨雨水的污染[10]。

3.4 生态补水措施 云台山河道在暴雨时期容易出现洪涝现象,可以在河道边建立水库,当河道容纳量达到极限时收集多余的河水,在河道枯水期填补水位,冲减污染物的浓度;也可以利用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对主要河道枯水期实施补水,增加河流的水环境容量。总结

(1)本文以2016年1―12月CODMn、BOD5、氨氮、总磷4项指标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标评价法,对云台山河道的水质达标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云台山河道总体水质处于劣Ⅴ类水平,1―3月河道正处于干枯时期,水质情况较为恶劣,氨氮浓度低于Ⅴ类水平,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次要污染指标为BOD5和总磷。

(2)云台山河道污染源主要为点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畜牧和水产养殖为主)。建议完善排水泵站系统,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监管,控制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促进河道周围生态建设,改善水质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写海子的句子下一篇:竞聘信用联社主任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