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2024-04-26

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精选5篇)

篇1: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篇章一

甲子庆典迎四海宾客

60辆哈雷巡城庆贺

60辆哈雷环城骑行 酷炫巡游震撼山城

11月20日上午,轰鸣的引擎在警车的引导下,60辆屌炸天的哈雷骑手首尾排开,整齐列队,以最酷炫的登场,最拉风的环城巡游向福建金丰酿酒有限公司建厂六十周年庆典送上祝福的大礼。这群来自闽粤哈雷俱乐部的60名骑手均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热爱哈雷,爱好骑行,用风驰电掣切换平凡的生活,用不羁的态度,演绎多元的缤纷人生。在这个隆重的日子,他们用最热血的方式点燃了小小县城。超长的游街队伍,黑色的轰鸣骑行,震耳欲聋,震撼视听,整个永定山城都沸腾了,沿途百姓都被哈雷所刺激,如此豪气云天的游行,耳目一新的庆贺方式,让大家都感受到了金丰酿酒的非凡魅力,分享这个不凡的庆典荣光辉煌。

开放式参观之旅 增进信任树立品牌形象

金丰酿酒凭借它悠远的酒文化历史以及完全公开透明的酿造程序和设备,吸引了无数远道而来的参观者和学习者。全国各地的客商、行业人士、媒体以及广大经销代理商、消费者代表庆典之日来到这里感受金丰酿酒的文化发展,挖掘其改革创新之道,研究其酿酒工艺特色,学习其古法传承与创新。金丰酿酒的大门向每一位参观者敞开,金丰人兢兢业业,用诚实的品质,专注的态度,点滴汇成了客家好酒的美誉。

通过类似参观之旅增强了消费者对金丰产品的信心,他们亲眼见证了金丰酿酒严谨科学的生产过程,体验了传统小坛手工酿造工艺的神奇,这使得金丰品牌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大家在交流中建立信任,在信任中增进了解。

篇章二

千余宾客云集盛典 多方致辞见证辉煌岁月

千人云集庆典盛况空前 见证企业荣光时刻

60年栉风沐雨迎四海宾客,一甲子荣光纳八方吉祥。11月20日,福建金丰酿酒有限公司举行隆重庆典庆贺建厂六十周年华诞,永定区区长陈荣水、政协主席廖方顺,常务江峻伟、副区长林寿杨、副区长刘元刚等区委区政府领导亲临盛典现场;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福建酒业协会秘书长朱榕光等行业权威专家到场祝贺;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肖冬光,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书记教授杜岩刚,龙岩学院经管院书记戴腾荣,龙岩学院经管院院长蔡立雄等专家级学院代表出席庆典;酿酒专家李明球,金丰历任老厂长、老同志到现场见证企业荣光时刻!今日头条,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酒业家;中国商网;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新食品;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凤凰网;中国商报;华盖创意;“新摄慧”摄影平台;乐途网;中国经营报;中国食品报等国家级、省级平面、影视、网络全媒体到会报道庆典盛况,来自全国江苏、浙江、四川等重要客商不远千里奔赴盛会,加上本地区域的千余客商,让本可容纳千余人的宴会厅座无虚席,几百人在宴会入口处翘首观看盛典仪式。庆典仪式隆重且热烈,庆典现场嘉宾云集,千百名观众共同见证一个闽派米香型白酒企业崛起,感受未来米香白酒霸主的辉煌和梦想,分享六十甲子岁月的庆典荣光时刻,反响异常热烈。

庆典盛会多方致辞

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

董事长李荣柱先生在会场仪式上庄重致辞:感谢金丰走过的60年岁月积淀,珍惜老金丰留下的企业血脉与发展根基,向老金丰、老员工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共享荣光荣耀。2013年底成为金丰投资人后进入酒行业,恰逢白酒行业的“寒冬”,在战略定位调整后,有了对新金丰经营和管理思路上的调整。现在的金丰将结合永定的旅游生态资源,挖掘客家酒文化底蕴,建设福建金丰客家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工业旅游,为永定旅游再造一个新名片。

永定区人民政府区长陈荣水在致辞中表示,永定区进入“文旅兴区生态永定”经济转型定位发展阶段,永定区政府将积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舞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共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加大助力金丰酿酒公司的发展引擎。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认为:随着消费升级,新生代消费者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注定了白酒风格会多元化发展,给米香型白酒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13年德邦实业对金丰酿酒的并购,及2016年福州秋糖会的宣布上市战略规划,都对米香型白酒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金丰酿酒提出的酒厂加旅游的产业园模式,符合地方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金丰酿酒这样进行投资和业态规划,是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决策。

合作方代表表示,在十几年的合作下仍与金丰保持良好的经销关系,主要是基于金丰的品质。新团队入驻金丰后,金丰酿酒从产品、服务、管理、营销等全方位都感受到了积极的变化。现在的金丰新品酒品有很大提升,回头客和新增客户不断增多。作为经销代理方切实感受到,一个老企业的勃勃新生,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效,有活力,对未来的合作更加期待。

篇章三

盛世典藏传承先祖智慧 封坛承愿盛世酒香

时尚永远无法脱离传统,而未来往往存在于历史。每逢大庆时刻,推出具有极高价值收藏产品,以表庄重纪念,是白酒领域的一项传统文化。在金丰建厂六十周年之际,金丰酿酒特推出以六十周年庆典作为主题背书纪念酒。六十周年纪念酒所传承的工匠精神以及背后的历史,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弘扬和敬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白酒行业的体现。作为私藏、定制属性的封坛酒,饱含着看见的与看不见的匠心,既提升了品牌形象,更是企业品质自信的证明。

六十周年庆典仪式尾声,古朴而庄重的封坛仪式举行,千名宾客共同见证封坛酒的厚重之美。金丰酿酒请出六十周年纪念酒,六名酿造工匠身着红色坎肩,红色扁担挑着九坛耀红陶坛登台而出,主持人邀请贵宾、精英封坛承愿,他们的美好祝愿与酒一起,在岁月中愈久愈醇厚。

在古韵古色的《金丰封坛赋》吟诵下,进入“盛世封坛”环节,红色的景德镇高端红瓷在红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引发了全场惊叹与阵阵掌声。在场来宾深刻体会到金丰酒文化的朴素与悠远,同时也感受金丰酿酒对传统酿艺的恪守与坚持。封坛酒由九位专家与酿酒大师共同题字盖章,封印入窖。整个封坛过程礼制严谨、气氛热烈、节奏明快,彰显了金丰酿酒对传统酿酒智慧的传承及其对封坛这一特殊礼仪的重视。

几组专家在品尝六十周年纪念酒后,一致给出了以下评价:60度六十周年纪念酒,酒体清彻透明,蜜香清雅,绵柔爽净,回味怡畅,余味悠长,风格独特。

在“会员认购”环节,大量消费者现场报名认购了六十周年定制制酒,大家纷纷现场封坛认购,签名后储存至金丰六十周年纪念酒窖内,等待时间成就美好,将来择日开坛,或庆贺寿辰、或金榜题名、或喜结良缘,收获一份激动。一位预定了数坛六十周年纪念酒的消费者说:“金丰酿酒是米香白酒的代表,我相信它的品质。这次的纪念酒,不但品质顶尖,而且很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浓烈而厚重的封坛仪式,把酒文化带入现场千名宾客的视野,让宾客在品酒之外,感受到了更多的酒文化内涵。同时对金丰企业形象,品牌塑造,酒文化的挖掘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

六十周年纪念酒,从生产、贮存到出厂历经贮藏多年,形成酒中浆液。景德镇耀世红色高端陶坛瓷瓶贮存时光佳酿,吸天地之灵气,藏人间之美酒,限量珍藏,卓尔不群。名家鉴证签印稀缺产品,一坛一码一凭证,专享私人号码,免费私人窖藏服务,享有保值增值回购保障,属消费收藏投资一体化酒品。

篇章四

福建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启航

上市进程迈出第一步

庆典会上,福建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仪式隆重举行。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立波,永定区区长陈荣水、政协主席廖方顺、原深圳市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大校程法敏先生,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福建省酒业协会秘书长朱榕光、金丰酿酒董事长李荣柱为金丰酒酿投资有限公司揭牌。福建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溉勋率领全体核心团队亮相,感谢全体投资人对信任。

在致辞中,李溉勋总经理向全体投资人介绍了团队的实力,明确公司的任务是紧紧围绕完善企业法人治理、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提升行业地位、提升企业素质,做大做强企业等工作开展,走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并细化上市进程安排,2017年启动上市工作,5年内金丰酿酒将力争打造福建省第一家工业旅游一体化的酒类上市公司。这个新生的企业将整合资源,重点发展“白酒工业+旅游”,开拓市场、创新产业、文化渗透、引领客家酒文化延伸发展,将金丰酿酒发展驶入快车道,启航入海扬帆远航。

在致辞中,李溉勋总经理强调了企业上市的背景,以及股权募集的初衷,对建立社会共融共享的组织社区概念进行阐述,对建立股东关注金丰,认同金丰,消费金丰产品,进而拓展市场空间,促进金丰发展,回馈金丰股东的良性循环意义进行详细解释。最后,庄重的承诺,新公司将秉承董事长李荣柱先生提出的“诚信立德赢天下,实干兴帮创未来”的企业理念,践行“品质酿造未来”的企业信念,讲求诚信,严格自律,依法运作。

成立仪式上,李荣柱董事长表示,作为企业反哺社会公益,感谢家乡父老乡亲的支持与厚爱,值此60年庆典暨福建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际,金丰弘扬慈善大爱之风,向永定区慈善总会捐赠60万元!

产学研融合 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升级

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产学研推动技术进步,才可以实现长足稳健发展。福建金丰酿酒有限公司致力于米香型白酒的提升发展,推进技术的研发更新,适应消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当前,新金丰已搭建以上市为导向的产业投资平台,未来发展速度将大幅提升,打造高标准品质,离不开专业院校的技术支持与合作。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发酵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近五年学院多项成果荣获科技奖励,获得授权国家专利近200项,践行着知行合一,至善求是的教学理念,致力于产学融合,将前沿技术投入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解决酒企发展中的人才和技术瓶颈。

金丰酿酒目前重点发展古法小坛酿造工艺,实施万吨储酒战略工程,在提高酒品酒质上不遗余力,在技术攻坚、产品研发创新上不断延展产品链,提供产品消费选择的多元化。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科研实力有目共睹,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落地,有效的推动了产学融合的技术落地,也增强了企业的产品信息,打开未来的发展空间。

庆典会上,金丰酿酒与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酿造技术、发酵工程、产品研发创新领域,推进产学研互动,进行深入合作。

篇章六

上市资本盛宴风口打开 投资报告会抢购原始股

众所周知,原始股被称为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桶金。原始股权向来是盈利和发财的代名词,未上市公司股权市场溢价空间巨大,同时也是价值洼地。事实已经证明,优秀的企业都会建立与社会共享财富的机制和通道,而上市是当前最佳的途径。在投资报告会上,来自深圳华惠投资控股董事长翁勤学先生为经销商、供应商解密金丰的上市步骤与所处行业的优势及区域利好政策,以及介绍具体的投资收益。

金丰酿酒上市有着良好的产品基础、充分的资本背书,创始人专注于打造福建首家白酒上市公司,专家团队稳定、专业、敬业,资源整合能力强,业内影响力强大,加上当前国家政策支持,大家对上市未来信心满满。投资报告会上宾客座无虚席,客商在对投资价值、收益分析进行细致分析后,把握上市原始股机遇,纷纷现场抢购签约,收银签约台加急加推,以满足购股需求。

金丰上市,是否会演绎下一个财富神话,每个投资客都在心里掀起波澜。认购现场的火爆,是民间资本的认可,是对上市前景的期待。金丰投资有限公司把金丰酿酒实业作为产业基石,把旅游服务为产业延伸链条,通过建立社会共融共享机制夯实消费粘性,强化市场消费和服务反馈的良性循环。

资本盛宴的风口已打开,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如初升之旭日,势必蒸蒸日上。金丰上市的规划清晰且明确,上市的步伐坚定且有力,金丰的未来必定光耀闽西,福泽神州。

篇2: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一、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通过今昔对比, 用事实说话, 使人民群众感受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历史性变化,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结合建党88周年, 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建立的丰功伟绩, 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深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宣传教育。要把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宣传教育,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 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的统一。

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要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 认真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 引导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 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五、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我国对内对外方针政策, 帮助干部群众系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正确把握中央政策, 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理性对待涉及我国家利益的复杂敏感问题, 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 充分看到中央对全球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看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 看到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美好前景, 进一步增强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 增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意志和决心,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当前, 新闻舆论宣传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新阶段。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舆论宣传, 不仅要求大力推动体制上的经济社会转型, 而且要全力促进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的价值观的社会转变。因此, 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新闻舆论宣传不动摇, 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变革, 而不是迟滞甚至阻滞这种社会转变, 应当成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社会思想已经多元化的今天, 必须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新闻舆论宣传不动摇, 并体现和贯穿于整个新闻舆论宣传全过程,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

通过对今年前五个月省内部分报纸审读, 我们认为在新闻舆论宣传方面, 应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新闻宣传的专题报道中一定要旗帜鲜明, 始终坚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创业文化的主旋律不动摇。创业精神、创业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 无论是过去工人农民广义宽泛意义上的创业, 还是现在狭义特定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都是如此。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肆虐, 国内就业形势严峻, 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形势下, 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舆论宣传弘扬创业精神、创业文化, 更是各级报刊和新闻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在文摘、评论的专版编辑中一定要理直气壮, 始终维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主体地位不走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各类报纸, 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依托报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各类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学术界对爱国主义代表人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论, 但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 宣传报道有纪律”的原则。

篇3: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创刊于1987年, 历时20余载, 是国内惟一一本以研究初级卫生保健理论、政策和技术方法为对象的综合指导类期刊。自创刊以来, 始终坚持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 以为读者提供一系列基本的、基础的及有益于保护人群健康的基本理论、政策和方法措施为内容, 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初级卫生保健的政策, 介绍国内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验, 提供预防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妇幼保健和围产期保健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为普及初级卫生保健知识,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 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 被广大读者誉为良师益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2009年, 将迎来我国建国60周年。多年来, 我国卫生事业领域中出现了许多优秀单位,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并涌现出了大批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的优秀管理者。他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管理工作, 紧跟时代, 勇于创新, 带领全体医务人员为我国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迎接和纪念建国60周年, 进一步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突出宣传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单位和管理者, 从而促进卫生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学习和普及他们的科学管理经验,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社决定从2009年第4期开始, 每期宣传1~2家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标杆单位, 同时, 这些优秀管理者, 也是我国卫生事业领域众多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 也将成为全国卫生管理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此次活动将采取推荐和自荐的方式, 一经通过审核, 我们将指派专门的编辑、记者和您联系采访事宜。

联系人:金艳 (联系电话:0451-87253030)

篇4: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为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庆典的整个组织、操演和媒介呈现的过程中, 蕴含着无数含义丰富的象征符号, 组织者期望借此实现权力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 不断进行意义的制造、供给、维系和强化。

一、典礼中的象征符号

国庆作为一种国家行为, 其组织过程中就充斥着国家意识、政治意识, 被赋予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象征色彩。依照以色列社会学家唐·汉德尔曼的观点, 国庆庆典是一种在官僚体制精心控制和设计下的“为了公开显示国家、民族和公民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渊源”而组织的“群众活动场面”, 其元逻辑是“展现”, 群众活动场面井然有序、细节精确、整齐划一, 旁观者在凝视和情感的应和之间徘徊, 炫目动心, 但整个场面隐藏了一种看不见的强大存在——“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 它的存在乃是群众活动场面赖以展现的权力支柱”[1]。与已经成为一种新民俗的春节联欢晚会相似, 组织者精心设计了国庆典礼的内容, 民俗符号、历史召唤、身份象征等共同组成了国庆庆典的结构和秩序。

首先, 仪式中糅合了无数新中国和华夏文化内部共享的象征符号。其中, 有直接呈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符号, 如国旗、国徽、国歌等, 也有中国红、秧歌、腰鼓、民族团结柱、华丽的彩车等一系列隐喻性质的文化符号, 比如国庆庆典对秧歌、腰鼓等民间文艺形式的征用就隐喻了“普天同庆”、“军民同乐”等节日气氛, 各地的彩车除了展示了各领域的发展成就, 也隐含对政权合法性和发展道路的正确性的确认, 历任领袖画像则是以时间为序、唤起民族共同记忆和召唤传承的仪式道具。劳动模范、各领域专家、航空英雄、奥运冠军等则被塑造成共和国的“英雄”, 作为甘于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国争光的进取精神的代表被肯定和倡导;而诸如灿烂的花束、放飞的和平鸽和气球, 巨幅领袖画像、奇妙变幻的政治标语、整齐划一的阵列等等……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传达着丰富的意涵。这些符号以浓缩的方式负载了价值观、信念、忠诚等抽象的概念, 组织者期望以生动具体的方式投射给每一位参与者和整个世界, 以便被社会分享和理解。

其次, 参与者的身份象征也是国庆庆典中的象征秩序展现的途径之一。庆典中20万人保持整齐划一, 是极其成功的对人们身体的“控制”和“规训”。政治仪式“通过一系列经过特殊编排的操演程序将身体装扮成政治生活中的视觉代码”。[2]队列、步伐、呼喊口号、注目礼等身体动作被确定标准、反复演练, 身体的高度规训强烈地传达了权威信仰和政治忠诚等信息;少数民族群众、外国友人、归国侨胞、港澳台同胞、少年儿童等身份也都成为象征载体, 确认着新中国民族团结、和谐安定并充满希望的社会秩序, 也标定着中华复兴、祖国统一和更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等愿景期许:外国友人的参与无疑是作为一种“他者的认可”被植入夸示自我发展成就的典礼中, 边放飞气球边欢腾奔向天安门的孩子们虽然是老套的象征意象, 仍然被反复使用, 一方面象征了中国的年轻活力欣欣向荣, 另一方面也是新一代拥护国家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隐喻。56根民族团结柱、每个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代表、每辆省市自治区的花车、不同身份的观众都被周密安排, 保证社会各界身份象征的到场, 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会含有反对或拒绝的寓意。

总之, 国庆典礼被组织者精心设计成宏大的叙事文本, 展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普天同庆的“共同心声”, 其中种种象征符号和向心臣服的象征秩序, 被期望“以集体的心声凝聚着社会, 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3]。因此庆典并不仅仅是对60周年发展成就的隆重庆祝, 它同时全力证明着身份的合法性, 并竭力展示政治秩序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二、媒介呈现中的符号生产

国家是典礼符号的精心设计者, 而电视是影响媒介事件缔造和符号意义传达的关键媒体。北京奥运会、60年国庆、港澳回归等历史性事件中, 电视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认为:就媒介事件而言, 众目注视的“中心”乃是有“历史意义”的仪式的组织者与技术熟练的电视台联合生产的。[4]

1、典礼的美学监护人

在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这种表演性极强的媒介事件当中, 电视的作用首先是以专业技术规范选择并重述给受众。镜头是典礼媒介呈现的把关者和美学监护人:镜头的分切、摄像技法的调用、画面的蒙太奇组合、色彩的情感运用、音效的造型意识、甚至是节目的结构形式等, 这些视听元素被技巧性确保类似庆典事件的意义被恰当呈现和理解。

电视必须保证“那些能够凝练地表达事件目的的情景”被密切关注, 并营造仪式感。如国旗、国徽等直接象征符号置于镜头中心位置, 并尽量以长镜头, 避免景别突变, 以保持庄严感、肃穆感;再比如以同期声表现国旗仪仗队迈进时的铿锵脚步声。在形象层面, 电视镜头必须保证诸如国家领导人、巨幅画像、社会各界代表等象征符号被注意, 不会轻易溜掉, 事件的意义特征以及事件信息都得到充分突出。

另外电视常常通过镜头把关对观众反应做选择性引导。电视导演导播通常会在现场人群中捕捉特殊画面用来播出, 突出现场观众反应, 为更多电视观众的情绪反应和符号解读提供可仿效的样本。如CCTV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转播中常常适时插入欢呼的人群、大声鼓掌并随现场音乐大声唱和的热情观众等画面, 渲染一种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的情绪。现场人群反应画面的缺失, 可能导致电视观众对要求做出什么反应和做出如何评价产生疑惑, 最终给整个事件的属性带来疑团和传播的负效果。可见, 电视对类似媒介事件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它给观众的特殊情绪以共鸣, 同时通过镜头把关, 确保典礼仪式的语气和动作和谐统一, 不受干扰。电视把组织者的陈述变换成视觉线索, 实现了对事件的自然化、审美化的呈现。

2、典礼的符号释义者

电视叙述者不仅要保证符号被注意, 而且承担着一种释义的功能, 力图保证符号被受众正确解读, 即按照组织者的设置框架理解符号意义。仪式化解说、现场观众反应暗示、非常规的播出设计都是鼓励受众进行支配性解读的常用手段。

如CCTV典礼直播选用以庄重著称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担任解说, 其崇敬的语气、意味深长的停顿和强调、感情丰沛浑厚的诗歌朗诵方式已经成为庆典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解说词与日常新闻简明扼要的风格迥然不同, 运用了大量庄严的或者装饰性语言, 配以深沉的赞美诗式朗诵风格。如:

李瑞英: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昔日的故宫金殿, 这一时刻足以激荡中国5000年的记忆。

康辉:当祝福的声响震彻九天, 这一时刻足以激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丰饶的土地。

……

上述话语与其说是新闻语言, 不如说更像抒情诗和宣言, 直接引导人们的情绪、清晰表达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内容。而且解说中对“这一时刻”、“北京时间”、“天安门”、“5000年历史”、“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等字眼的运用, 营造出的跨越时间和空间“天涯共此时”的“神圣时刻”, 营造出一种可视性和“想象性共同体”, 使之超出天安门典礼现场, 成为彰显国家意识形态、建构民族和国家认同感的媒介仪式。解说词中还有“奋进的中国邀你共享盛大节日庆典”、“我们将与您一同见证跨入21世纪的中国盛世华章”等表述, 在直播中, 这种“邀约”是对受众的仪式参与感的召唤, 意在邀请每个受众品尝共享信仰而获得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三、全球化语境下的符号传达

近年来, 中国越来越重视类似“盛大公共仪式的现实功能”[5], 港澳回归典礼、汶川大地震募捐晚会、北京奥运会等, 都被国家有意无意地“征用”。那些带有仪式感的电视直播节目, 通过各种媒体的综合传播变为超越地理界限的“媒介仪式”。公共仪式的组织者和电视台等国有媒体同心协力, 力求使之成为振奋国民士气和凝聚民族向心力的重要资源, 甚至试图创造“奥运精神”、“汶川精神”等象征社会秩序的“精神新图腾”。60周年国庆大典及其媒介呈现作为一个文本, 其叙事结构是极其宏大的, 国家意志、民族情感、主导价值观念是展演的重要内容, 精心设计的繁复的象征符号整体上试图为政治合法性和民族国家认同感建构提供多维途径。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 过于精心设置的意识形态符号和宏大叙事型宣传 (propaganda) 常常成为文化交流的阻力, 为世界舆论所不喜, 如美国《纽约时报》9月30日的报道就意味深长地称:“中国的执政党共产党正在为自己办一场巨大而谨慎编排的纪念派对。”[6]台湾《联合报》10月2日的社论为《中国何时走出巨响标语红海洋?》, 当天一篇国庆游行报道甚至将庆典称为“66分钟样板戏”, 认为“政治宣教意味浓厚”[7]。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同意这些观点, 但是至少能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考虑仪式传播的效果问题。在现代市场化媒体环境下, 大陆观众也逐渐失去了对政治意识形态符号的兴趣, 从近些年观众对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意识形态拼盘”的批判中可见一斑。

其实, 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构成了我们的环境, 并维持着这种环境的存在;精密的典礼设计受到了媒体本身的控制和塑造。在电视媒体不发达的年代, 如开国大典和十周年庆典等, 国庆仪式的直接观众限于天安门广场现场, 他们的整个视听在仪式现场是完全打开的, 直接观看阅兵和游行场景, 倾听队列的脚步声和欢呼声, 并且和周围的人群相互感染, 分享共同价值、意义和信念。这种状态十分接近原始的仪式, 现场观礼的仪式感受是报纸读者和广播听众无法模拟的。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 虽然仪式传播的影响面非常有限, 但在有限的现场观众中无疑是强效果的。而电视等电子媒介兴起后, 摄像机镜头代替了人们眼睛和耳朵, 天安门广场的景象被复制到四面八方的电视机上, 国庆仪式的影响人群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但在媒介建构的可能替代现实世界的“拟态环境”中, 人们必须经由媒介观看仪式现场, 媒介是仪式现场的把关者和描绘者。鉴于电视等媒体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等待被呈现的仪式内容被刻意地编排, 以适应电视媒体的信息采集和传播, 画面的精美性、象征符号的突出性等被高度重视, 因此出现了很多“导演”、“编排”的情况, 例如有媒体报道在摄像机扫过前, 观众席前会有专人举牌提示“马上派到您, 请别看镜头”并指导观众用力拍手欢笑, 严格来说, 国庆现场观礼的观众也成为了媒介仪式中精心挑选的“演员”。这些都是媒体对现实仪式的巨大塑造作用的体现。为顾忌镜头画面的效果, 典礼现场的一些过度符号设计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现场观众的真实参与感。更重要的是, 在全球化、多媒体时代, 传播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的媒介素养较之前已经有了明显进步, 我们在重大仪式中如果继续沿袭惯用的宣传姿态和宏大叙事, 过多地、生硬地调用意识形态符号象征, 可能会降低了对媒介受众的感染力, 反而触发妥协式解读甚至对抗式解读, 最终影响其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的接受效果。

国庆节作为社会整合机制的重要时机, 通过隆重的典礼仪式集中地讲述一个伟大民族所拥有的光荣和梦想, 以此振奋国民士气、凝聚民族向心力无可厚非;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对神圣、崇高仪式的心理需求, 经过多年的惯例性传播, 人们对国庆庆典那些庄严豪迈的电视画面产生了依赖、认同与渴求。源自中国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各种象征符号, 是重要的宣传和传播资源, 但在全球化语境下, 媒体高度发达, 传统“只问耕耘, 不求收获”的宣传理念可能影响传播效率和涵化效果。从仪式的传播效果来看, 适当地减少政治标语、程式化口号和陈旧象征符号的套用, 选用更加委婉自然的方法“展示”我们的价值观, 去除“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的明显印记, 可能更符合现代媒介受众的接受心理, 减少抵抗性解读的空间, 获得更理想的受众接受效果, 也更利于在跨文化传播中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摘要:为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庆典的整个组织、操演和媒介呈现的过程中, 蕴含着无数含义丰富的象征符号。精心设计的国庆典礼是国家意志的宏大叙事文本, 本文尝试解析其中蕴含的象征符号, 发现权力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和认同建构技巧;另一方面, 思考在现代媒介环境下, 受众对上述宣传气味较浓的象征符号展演进行非支配式解读的可能性, 以期对今后主流价值观宣传和国家形象展示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象征符号,媒介呈现,把关,编码解码

参考文献

[1]唐·汉德尔曼.仪式——壮观场面[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1998 (3) :99113.

[2]王海洲.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88.

[3][美]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 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10) .

[4][美]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 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17.

[5]庄礼伟.电视屏幕中的奥运会与仿像世界[J].南风窗, 2008 (8) 上.

[6]David Gray/Reuters.On Day for China Pride, Little Interest in Ideology.[J].The New York Times.9/30, 原文链接http://www.nytimes.com/2009/10/01/world/asia/01china.html_r=1&ref=world.

篇5:金丰60周年厂庆特别报道

对于这种变化,他非常感慨,还向记者讲了一件小事,他说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过一次作文,让同学们想象三十年后的学校。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三十年后学校里全部是楼房,校园中全部是水泥路,花园里百花争艳,学生们每天坐着汽车去上学。老师在班上朗读这篇作文的时候,竟引起很多同学哄堂大笑。

如今,对于那个时代农村学生所能想象到的美丽愿景都变成了现实。而这位老师所说的还仅仅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60年前,学校是一个什么样子,大部分人只能从照片或影视资料上得知了。

关键词:土平房砖瓦房大楼房

在《甘肃教育年鉴》中,对解放前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录:1949年解放初期,学校校园里,除了一座2层土木结构的办公楼外,其余皆为土建平房,教学设备总值不到2万元。

解放前,本省4所高校共有校舍建筑面积5405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破旧平房。

西北师范学院作为当时全省的一所高等院校,校舍竟如此简陋,中小学校的情况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有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全省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高等学校为29.8平方米,普通中学为12.0平方米,而小学的数据一直到1978年前都缺失。

到了1966年,西北师范学院才修建了文科楼、理科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10余栋和1栋行政办公楼。

建国以来,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学校校舍依然简陋,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还是很差。

在《甘肃教育年鉴》中,记录了榆中县一所小学的真实情况:在改革开放前,榆中县中河堡小学原是一座破庙改建的,只有两间教室,一间教师宿舍兼办公室。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一遇雨天,就无法进行教学。改革开放后,国家补助了200元,社队支援投工200多个,学校自筹资金2214元,新建教室6间,翻修教室6间,土房改瓦房6间,共360平方米。新建会议室、办公室4间,并修建了围墙、厕所。此外,还用勤工俭学收入,购置了文件柜、办公桌椅、教具、取暖烤箱以及体育器材。

这是记录一所农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细节。其实,更多的学校大概都是如此,学校的每一个变化,都凝聚了一代人的汗水。

到改革开放初,各级学校办学的物质条件,较之建国初期,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据统计,从1950年到1978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累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612.2万平方米,相当于解放前累计建筑面积的22.6倍。

改革开放后,学校校舍出现了大变化。到1983年,全省高等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91.17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1.6倍;普通中学建筑总面积306.9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98%。

截至1983年底,全省13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共占地5084亩,校舍建筑面积91万多平方米,为解放前夕全省高校校舍建筑总面积的16.8倍。

虽然学校校舍面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底子薄、起点低,加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校舍老化,到八九十年代,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新扩建工作又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在现在看来,这样低层次的要求,竟成了那一代人追求的目标。

1983年,省政府拨出专款700万元支持普及小学教育,用于维修校舍,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与1979年相比,每一小学生平均占有校舍面积也由1.9平方米上升为2.5平方米。同年,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高等学校为52.2平方米,普通中学为3.4平方米。

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学校面貌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随着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学校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

到2004年,全省87.01%的普通中学、84.90%的小学实现了校园“六配套”;60.44%的普通中学、41.06%的小学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

随着“两基”攻坚的实施,全省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不断增大,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如今,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拥有当地最漂亮的建筑,学生住的是舒适、方便的公寓,有的学校成了当地最漂亮的风景线。

有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校舍面积,普通高校为30.04平方米,普通中学为6.08平方米,小学为4.42平方米,幼儿园为3.76平方米。

关键词: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人民教育政府办

建国初期,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民办公助”成了学校发展的主要形式。国家除了重点对高校和普通中学投入外,小学则更多由人民群众集资办学。

以1950年为例,当年全省教育基建投资总额为24.0万元,其中,高等学校投资额为3.6万元,普通中学投资额为20.4万元,中等师范学校和小学的投资额为零。各级学校年生均占有教育经费,高等学校为276.2元,普通中学35.6元,小学只有5.8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省教育投资逐年有所增加,从1950年到1960年,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从372.1万元增加到6384.5万元,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2.3%。

到改革开放初期,教育经费投入更是力度空前。1983年,全省教育经费支出总数为19812.4万元,是1978年的146倍。而1950年全省教育经费支出总数只有372.1万元。据统计,1979年至1983年,全省教育事业费累计达到8.28亿元。教育经费在全省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2%上升为12.9%。

与此同时,厂矿企业、乡村集体、社会团体等各方面集资办学,乡村农民集资办学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

当时,有一个口号叫“两条腿走路”,形象地表达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和人民群众集资办学的现实。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勤工俭学作为学校获得办学经费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推行。

据1982年的统计,全省中学校办工厂157个,年总产值365.6万元,纯收入96.9万元。校办农(林)场农副业纯收入40.3万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甘肃教育走上了快车道,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为甘肃省投入8亿元“两基”攻坚专项资金,建成寄宿制学校566所。

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正式启动以来,项目总投资4.2亿元,建成学校396所,新、改、扩建校舍面积55.39万平方米。

2003年启动实施的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至2006年3月底,完成危房改造面积68.97万平方米。

2004年到2006年,中央“两资”投入2.49亿元,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至2006年底,该工程“三种模式”覆盖学校总数达到了15528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了86%。

200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达176.44亿元,加上其他捐资助学等资金,比起建国初期的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的比例已不是可以用十倍、百倍来衡量了。从2008年开始,随着全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由国家全部投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和各类项目的实施,为全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加快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撑起了全省教育的一片蓝天。

60年间,在陇原大地上,从窑洞学校到砖瓦房,从马背学校到定点学校,从砖瓦房再到现代化的楼房,在每一代人的记忆中,都有无数让人欣喜的变化。过去艰苦岁月中学子们所住过的窑洞学校、帐篷学校,都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记忆中,成了一段甜蜜的回忆。

(文中材料、数据引自《甘肃教育年鉴》)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下一篇:英语面试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