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2024-05-23

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精选9篇)

篇1: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部分)复习资料

一、《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

1、牛顿环实验中读数显微镜物镜下方的玻璃片G有何作用?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如果G的方向错误将会如何?10%

答:a、起到调节光路的作用,即起到反射和透射的作用。

b、实验时将玻璃片调成相对于光源来说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然后将 它的角度慢慢增大,直到出现明亮的视场。

c、将不能产生干涉,看不到干涉条纹。

2、在牛顿环实验中你是如何避免回程误差的?

答:A、采用单方向测量;B、十字叉丝应移到要测量的第一个数据后面一级的干涉暗条纹处,然后再往回测量;C、测量过程中若超过了头,必须退回一级,再缓慢前进重新测量该数据。

3、牛顿环实验中读数显微镜载物台下方的反光镜要作如何调节?为什么?5% 答:a、应将它关掉。

b、如果有光线经反光镜反射进入牛顿环,将会使干涉条纹变模糊甚至看不到。

4、牛顿环实验的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A、防止震动;B、防止回程误差;C、干涉条纹系数不要数错。

5、如果R864.50mm,UC(R)7.15mm,下面的结果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B)

A、R=(864.5±7.2)mmB、R=(864±8)mm

C、R=(865±7)mmD、R=(865±8)mm

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实验

1、分光计是用来 将 读值平面、观察平面、待测光路平面 此三个平面调节成相互平行,否则,测量得角度将与实际角度有些差异,即引入系统误差。

2、用分光计测液体的折射率实验,在三棱镜的滴入待测液体,应将毛玻璃的 毛面 与三棱镜的 光面 相结合,液层中不能含有 气泡。

3、用分光计为什么要设置两个游标?测量之前应将刻度盘及游标盘作何调节?为什么?

答:a、为了消除刻度盘的度盘中心和仪器转轴之间的偏心差。

b、将度盘的0o线置于望远镜下,两个游标的“0”的连线应与准直管垂直。

c、可以减少在测角度时,0o线通过游标引起的计算上的不方便。

篇2: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热学》复习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变形(1)PVRT;(2)

P1V1P2V2RT;(3)PnKT(4)P MmolT1T2 nNMNV称为分子数密度,摩尔数表达式:

VMmolN0Vmol

二、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 12113Pnmv2ntv2,tmv2KT

3332

2三、理想气体的能量(注意掌握各种理想气体的自由度)1.一个分子的能量

3r平均平动动能:tKT;

平均转动动能:rKT

22i(tr)KT平均总动能:kKT22ii2.理想气体内能:ERTPVCV,mT

22单位体积的内能(E/V)iiRTP;

单位质量的内能(E/M) 22Mmol四、三种速率及其应用(特别注意最可几速率的应用)最可几速率:vP2kTm3kTm2RT8kT8RT

平均速率:v MmolmMmol3RT3P Mmol方均根速率:v2dN及其应用(归一化条件:f(v)dv1)

0Ndv

意义:表示在速率v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dNvvdv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f(v)dv

N

五、速率分布函数f(v)vvdv区间的分子数:dNNf(v)dv

v1v2有限区间的分子数:NdNNf(v)dv

v1v2利用速率分布函数求平均值:v

v2v1v2vf(v)dvf(v)dv,v2v2v1v2f(v)dv

v1v2v1f(v)dv1

六、热力学第一定律(有限过程:QEA,微小过程:dQdEdA)1.理想气体的内能增量、功、热量

(1)体积功: 微小过程dAPdV,有限过程APdV(适用于准静态过程)注意:在PV状态图中,有时可以用求面积法来求功。

ii(2)内能增量:微小过程dERdT,有限过程ERTCV,mT

22(3)热量:QCT

C为摩尔热容量

等压过程:等压摩尔热容量CP,m,QPCP,mT 等容过程:等容摩尔热容量CV,m,QVCV,mT

CV,m理想气体:CP,mCV,mR,Cii2i2R,CP,mR,比热比: P,m22CV,mi注意三个物理量正负的规定:系统吸热Q为正值,放热Q为负值;系统对外作功A为正值,外界对系统作功A为负值;系统内能增加E为正值,系统内能减小E为负值。

2.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四个等值过程中的应用(求Q、A、E)(1)等容过程dV0

iA0, QVERTCVT

2(2)等压过程dP0

iiAPPVRT,ERTCVTPV,QPCPT

22(3)等温过程dT0

E0,ATQTRTlnV2PRTln1 V1P2(4)绝热过程

Q0,ECVT,AECVT

绝热过程方程:PVC1;TV1C2;P1TC3(C1、C2、C3都为常数)

七、循环过程 1. 热机效率:|Q|QQ吸A 1放,致冷机致冷系数:吸A|Q放|Q吸Q吸Q吸T2T2,卡诺致冷机致冷系数:卡

T1T1T22.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所构成的循环。

卡诺热机效率:卡1八:克劳修斯熵公式的应用、熵增加原理。

《静电场》复习

一、真空中的库仑定律Fq1q21q1q2ˆ rr3240r40r1注意点电荷的概念(只有电量而无几何形状和大小的带电体)及其应用

二、电场强度

FF1q1qˆ)1.电场强度定义E(点电荷的场强:Err32q0q040r40r2.电场强度的计算

(1)利用场强迭加原理

点电荷系的场强:EE1E2En连续带电体的场强:EdE140ˆiqir 2rii1dqˆ(注意dq的选取)r240r(2)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掌握电通量的概念)

qii内真空eEdS,电介质:DdSqi(其中Dr0EE)

S0Si内利用高斯定理求解主要有三种情况:无限长带电直线(圆柱或圆柱体);无限大平面;球面(球体、球层)几种特殊带电体的场强: 无限长直带电体:E

三、电势和电势差 1. 电势:Ua

无限大平面:E 20a20Epaq0EpaEpbAabbUabUaUbEdl Edl

电势差:

q0q0aa零势点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UExxU EgradUEy

yUEzz重点掌握已知U(x,y,z)求电场强度,注意公式中的负号!

2.电势的求解:

(1)利用电势的定义式UpEdl求解。

(p)3(2)利用电势迭加原理求解。

点电荷系:UUiqidq;连续带电体: U。

40r40riqU(rR)40R特别:均匀带电球面或金属带电球体:球面内是等势体

qU(rR)40r★.求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可以用电势叠加的方法,也可以用先求电场强度分布,再从定义来分段积分

★.求解电荷非对称分布电场中的电势时,一定用叠加原理,即U4dq0r

★.有导体存在时,必须先求感应电荷的分布再求电势分布;求感应电荷时必须以对称中心的电势为参考点。

四、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

点电荷:Fq0E;连续带电体:FdFEdq

五、静电场的功、电势能 1.电场力的功:Aab2.电势能:Epaq0(b)(a)(b)Fdlq0Edlq0(UaUb)

(a)零势点bEdl,电势能差:EpaEpbq0Edl aa

六、静电场中的导体(关键是掌握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1.根据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分析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并进一步求电势等。特别要注意导体接地的情况。

要先分清是导体还是电介质,如是导体必须判断是否带电或接地等(1).导体:

在电场中的导体一定处于静电平衡状态(静电场)

E内01.导体内部场强为零E导体表面,E表面表面02.导体内部无电荷q内0 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上3.整个导体为等势体计算有导体存在时的电场强度E,U分布时

1.利用上述条件; 2.电荷守恒定律(导接体地不时)3.高斯定理DSdSq★.注意导体表面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接地时是 U=0,两导体相连时是U1=U2.★.注意导体附近有点电荷存在时,求感应电荷的方法是以对称中心的电势为参考,叠加各部分电势,通过电势关系求出感应电荷。(2).电介质:

在电场中电介质处于极化状态,对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而言,有:

P(r1)0E适用于介质内部各点 

Pcos(电介质表面)DE0r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DdSq(包围的自由电荷),灵活使用补偿或叠加原

S理。

2.电容的定义Cq及其求解,注意电容器串联和并联的特点。UAB★.平行板电容器中r、d的变化,外力所做的功为:A外W后W前,应分电源断开与不断开两种情况来讨论。

(3).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及计算步骤:(重点掌握各种电容器内部的电场强度分布)

Q求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分布求出两板间的电势先假设两极板分别带Q、差UCQ,常见电容器的电容: U平行板电容器C Sd2 l其中0r

柱形电容器CRlnbRa球形电容器C4 RaRbRbRa

七、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在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Dr0EE(注意0,r,的区别与联系:r0)

2.介质中的高斯定理:Ddsqi

s(重点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特点,如:D,CS,电容器一直通电或通电后

d断开的情况下插入介质有关物理量的变化)

八、电场的能量

1.电容器能量:WQ22C12QU12ab2CUab 2.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1e2E2,(真空:1e20E2)定域空间V体积内的电场能量:WdW12E2dV

《电场问题的求解步骤》:

先确定电荷Q的分布用高斯定理求DD0rE求出E

电势U及电势差U电场能量密度we1DE2球:4能量为W r2drewedV,dV2 rldr V柱:板:Sdr或用等效法WQ21eCU22极化强度PCPn2Pcos

《稳恒磁场》复习

一、磁感应强度

1.电流元Idl的概念

2.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1)利用场强迭加原理计算

电流元:dBlr0Id0Idl4r3,任意载流导线:BdBr4r3.磁场叠加原理:

dBIdlsin4r2注意dB的方向叠加时先分解成分量,再分析对称性(0r)BxdBx,BydBy

0qvr(2)利用运动电荷的磁场公式B计算 34r(3)利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

真空LBdl0I,磁介质HdlI(其中HL0B0rB)

掌握几种特殊电流的磁场:(1)一段载流导体的磁场:B0I(cos1cos2)(注意:1,2,a的含义)4a无限长B0I;当场点在载流导体的延长线上时B0;

2a(2)圆电流轴线上场点的磁场:B0IR22R2x322,圆心处:B0I2R

(3)长直螺线管:B0nI

密绕螺绕环:B0NI 2rI总 L★.掌握面电流的分割法(特别电流线密度的定义)j★.会用已知结果(特别是直线与圆组合)的叠加(几种电流在同一点P的磁场叠加)BPB1PB2P

★.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运动轨迹闭合时,用等效电流法Inq或dIndq,n为转速,n,也可直接用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公式叠加,2dqvrdB

4r3



二、掌握磁通量dBdS的求解

三、磁力及其应用

1.洛仑兹力:fqvB(F方向与q正负有关)

主要用于判断霍尔效应的有关问题(先用左手定则判断载流子的受力方向);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2.安培力

FdF(Idl电流元:dFIdlB,载流导线:B)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断

FxdFx叠加时先分解在合成 FdF

FdFyy3.磁力矩(磁场对线圈的作用):MmB(大小MmBsin)



磁矩:mNISn(S为闭合电流所包围的面积,N为线圈匝数)

四、磁介质的磁化

BB1.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磁场强度:H

0r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五、磁力的功AI

六、磁场能量: 1.线圈的磁能:W自12LI 2LHdlI

0B2B22.磁场能量密度:m(真空m)

220

定域空间V体积内的磁场能量:WdWmdV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复习

dAEKdl

(EK为外来场的场强)

一、电动势:dq电动势的正方向:向电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的方向。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磁通量dBdS及其求解 磁链(磁通匝链数)12N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dN dtdt注意:,是标量,其符号视回路环绕方向确定。0,电动势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0电动势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

三、动生电动势(vB)dl(外来场的场强:EkvB)

大小:vBsincosdl(为v与B的夹角,为vB与dl的夹角)

dB

四、感生电动势E感dldS

LStdt掌握:在圆柱形空间当磁场发生变化时感生电动势的求解,及放在其中的导体所受到的感应电动势。

b动生电动势

i(VB)dl

aBdl 感生电动势

it两种电动势都存在可分别求,也可一起求

总

dBdS(先积分,后求导)

dtdtd(t)dDDD

五、位移电流Id)dS(位移电流密度:jdStdtt产生感生电动势的两种方式;

六、自感和互感 1.自感系数L:LLI;自感电动势:LLdI dt复习自感系数L的计算步骤(与电容类似)细长直螺线管L=μn2V

(H)磁能 Wm12LI

(也是一种求L的方式)2

2.互感系数M:M2I11I2;互感电动势:12MdI2dI,21M1 dtdt可灵活运用,求互感电动势时一般总是先求M后求M

互感系数M的求法M12=M21

(H)

DdSq0SBdSLEdlSt

七、麦克斯韦方程组 SBdS0dDHdlIIICdCdtL(1)Maxwell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及每个方程的物理意义:

(2)涡旋电场:

与静电场有何不同?

只有在载流密绕无限长圆柱内均匀磁场才可求出E涡

dm

iE涡dl

LdtE内rdB

(r≦R)2dtR2dBE外

(r≧R)

2rdt【量子物理】

一、黑体辐射:在任何温度下,物体都能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与温度有关的电磁辐射就称为热辐射。不同的物体对某一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其发射和吸收的能力是不同的,但任何物体发射和吸收电磁波的能力之比却是相同的,即发射能力强的物体,吸收能力也强,反之亦然。绝对黑体:完全吸收入射电磁辐射

黑体是完全的吸收体,因此也是完全的辐射体。

黑体的单色辐出度MB(, T)按  的分布,与热力学温度T有关

两种基本定律及T,m,E

三者变化关系

ET,Tmb

了解曲线图含义,分清总辐出度与功率的区别及联系。普朗克量子假说

能量子假说:

辐射物质中带电谐振子的能量不是连续变化,频率为 n 的振子的能量只能取一些分立值,因此物体发射和吸收的辐射能只能是 hn(称为能量子)的整数的整数倍,即:

,2,3,,n

对于频率为n 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h

h 称为普朗克常数,正整数 n 称为量子数。

二、光电效应:

EK41hc2mvmhAhh0eUa

(0红限,Ah0)20

三、康普顿散射:

0hh(1cos)

0.0024nm m0cm0c

四、德布罗意波与波粒二象性:

区分对比光子和电子的不同之处:

m02Emch(m)2v12chEkhh

电子等pmv(v)光子pmh1p2222Ekmcm0cm0vc222m0当v<<0.1c可不计相对论效应

↑ 能量、动能、总能量区分!

五、不确定关系:

xpx2h 2同一方向上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确定!能估算有关物理量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以至于它的某些成对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量值。例如位置坐标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其中一个量确定越准确,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越大。

六、波函数及其统计意义:

的三条件:连续、有限、归一化

篇3: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1 课件制作

所谓多媒体课件, 即多种媒体手段相结合, 直观说来就是利用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 提供给学生直观的信息。基于在大学物理授课中, 多媒体授课主要是传统单纯板书授课方式的补充, 制作时应尽量发挥其优点, 添加上书本、黑板无法给出的信息, 而非直接地把文字知识点搬上课件。总体来看, 多媒体课件相对传统板书教学, 能够额外给出以下信息:

1.1 应用事例

多媒体资料可以给出直观的例子, 例如在讲解刚体动力学时, 关于角动量守恒内容, 从书本描述、相应公式中, 学生知道了该定理的基本叙述和应用, 比如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发生变化时, 绕轴的角速度也会相应改变。但在实际应用上, 虽然传统授课可以举出一些例子, 但通常不够直观。采用多媒体资料后, 只需在此处播放一段运动员花式溜冰的视频, 学生立刻可以看到运动员以自身为轴旋转的快慢和手臂缩伸之间的关系, 而且在授课中突然插入视频的手段也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得到加深, 远胜于印在书上的两幅静止图片产生的教学效果。

1.2 现象模拟

多媒体对现象的模拟也很清晰, 如传统板书方法讲到驻波公式时, 即在同一个介质中, 由两列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行”波合成为视觉观察时只有各质点振动、而无波传播现象的“驻”波, 该合成过程只能在黑板上依次画出几个时间段对应的两列波的波形和合成后的波形, 既绘制困难, 又没有连续的形象感。而引入多媒体课件后, 可制作flash动画, 分别给出两列波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的波形及合成后的波形, 驻波形成一目了然。

1.3 演示实验

演示性实验在大学物理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毋须多说, 虽然有些演示性实验可以直接搬到课堂, 比如振动, 找一根弹性绳绑上一个物体就可简单的演示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等。而有些演示性实验却比较适合在实验室由学生操作, 如光学中干涉、衍射、偏振的相关实验。理论授课时, 学生在课堂上看不到实验结果, 会对教师讲授的某些知识点有所疑惑。使用多媒体时, 可直接播放相应的实验视频, 像是如果正在讲叙牛顿环, 直接让学生看到显微镜下牛顿环的真实图像, 比看着书上黑白分明形状完美的图示更有直观效果。

1.4 揭示思想

教师在授课时, 使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和手段也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展示出来。例如在讲气体动理论时, 教师推导单一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公式时, 需要随意找出来一个分子, 追踪该分子并开始讨论它的运动状态。当该分子与其它分子碰撞时, 教师要说明因为弹性碰撞的原因, 两个质量相同的分子速度完全互换, 而我们将追踪具有被讨论的运动状态的新分子, 而不是换了速度的原分子。关于这部分的描述, 传统用黑板绘图的方式不够形象, 而运用动画, 大家能直观的观察到分子相碰后被追踪分子的变换 (把被追踪分子染色, 分子碰撞时, 颜色也将随着动量一起传递给另一分子) , 这种模拟的方法直观清晰, 教学效果比使用传统板书好。

2 授课手段

多媒体课件授课有其优势之处,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授课时要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而是应让多媒体的优势与我们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率。比较完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传统授课必不可放弃, 因其有多媒体授课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 授课过程毕竟不同于让学生看电影或网络学习、使他们被动的通过听觉视觉获得信息。事实上, 传统教学中, 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语气语调、板书文字和即兴发挥等, 均能给学生提供丰富教学信息, 这些不是只坐在电脑旁、语调平缓念着课件时能够展示的。因此, 即使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上课时仍需在讲台上。如同传统板书教学方式一样, 教师可针对内容的重点与否, 适当地加强语气、重复强调, 并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向学生提出问题等方式, 随时掌握学生接受情况, 以调整此时的授课进度。

其次, 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毕竟不是书本教材, 它每页所能显示的信息必须适量, 内容过多、反复翻页会令学生有烦躁感, 也无法令学生及时消化每页内容。因此,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文字部分应当只是授课内容的提要。授课时, 对每页内容的展开要循序渐进, 此外应尽量避免快速翻页, 以防学生只忙于记笔记而无暇听课。

再次, 授课时涉及到推导公式部分必须使用传统板书, 物理学的公式从推导到应用都比较繁琐, 如果用多媒体直接展示出来, 学生对推导过程来不及思考, 被动接受后理解的效果不好。而使用板书, 随着教师将公式一步步展开, 学生也随之推导思考, 得到最终结论时会有成就感, 也更能印象深刻。

当然, 并不是所有文字内容使用板书都比多媒体有优势, 比如物理概念或物理定理的语言描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文字后, 直接讲解叙述即可, 而无需在黑板上写上一堆文字。此外, 例题也可写在多媒体课件上, 老师既不用在黑板上费力抄题, 学生也能看清已知条件和求解。

结语

多媒体课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授课时使用的优势非常明显, 它能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课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非一劳永逸, 它同传统教案一样, 要根据学生和同行的意见随时进行修改, 结合板书及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摘要:近些年来, 使用多媒体资料授课的方式逐渐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得以推广。本文以大学物理授课为基础, 简要探讨了其授课过程中多媒体资料的使用方法, 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4:高三物理复习心得

视了学习规律,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踟蹰不前。因此,笔者在这里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三物理复习进行几点总结:

一、强化概念,巩固基础

强化概念、巩固基础是高三物理复习的首要任务,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应对目前考试中的能力发挥型试题。高三课时紧,我们当然没有时间像高一那样详细讲解全部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一定高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提纲挈领,对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对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和物理方法等进行巩固和掌握。尤其要注意分析、研究和对比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速度和加速度、电势和场强、动能和动量、感应电动势和磁通量等。从物理规律的角度,我们第一要分析适用条件、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全方位、多角度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物理基础知识到物理技能的提升内化和变迁。近来高考题型往往用物理情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因此,在复习时学生对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不能只死记结论,而忽视条件和过程,我们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以点带面,例题引导

物理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经典例题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对知识产生形象的理解,提升物理解题能力。当学生理解困难或印象不深时,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研究典型例题,建立并分析物理模型,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引导大家复习“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在摩擦忽略的情况下小球在圆弧槽中下滑的过程,建构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以点带面,健全知识系统:①摩擦忽略,水平方向无外力时——系统动量守恒;②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而没有其他形式能的转换——机械能守恒。

三、联系生活,阐发理论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大家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研究实际中的高科技问题。如,针对超导磁悬浮列车,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电磁感应和磁场等电学知识展开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这些问题,让学生走近高科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重视实验,引导理解

其实许多物理学现象学生觉得理解困难,勉强背下来却不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灵活运用,也会很快忘记。这时我们设置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过程中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帮助他们完成认识上的跨越。譬如,在证明“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滚动的小球不会停止”时,伽利略就用了实验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伽利略的实验是这样的:让小球顺着光滑的U型斜面滚下,小球自然会滚到U形斜面的对面差不多原高度的位置再返回。生活中,小球没有达到理想高度是因为有摩擦力的原因。然后,再减小U形斜面的夹角,小球仍能到达同等高度,这时肯定比第一次滚过的路程长。依次递减夹角直到将斜面放平,小球会滚多远?大家一般都会理解:小球将永远滚下去。

以上是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几点心得,当然复习的方式和方法不胜枚举,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物理概念,牢牢把握物理现象和规律,然后再通过适当的例题训练和实验操作加深印象,最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准确地理解,全面地把握,提纲挈领,完成对高三物理的最后冲刺。

篇5: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及规律

1、模型:质点、刚体、简谐振子、简谐波、理想气体宏观模型及微观模型等;

2、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及在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3、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举例;

4、动能定理、功能原理、保守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5、质点角动量的定义、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6、刚体转动惯量及简单刚体的转动惯量计算、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7、简谐振动方程中各个参量的物理意义;

8、简谐振动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及其位相之间的关系;

9、简谐振动的动能和势能的位相关系;

10、简谐波的动能和势能的位相关系;

11、行波与驻波的能量特点;

12、简谐波方程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惠更斯原理;

13、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4、狭义相对论的同时相对性、运动长度收缩、运动时钟延缓(时间膨胀)效应;

15、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16、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7、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

18、三种特征速率的意义及大小比较;

19、能量均分定律、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

20、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及其物理意义、实质;

2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22、熵的概念及其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关系;

23、熵增加原理。

二、重点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 例1-2(求靠岸速度及加速度)、习题1-

3、习题1-

5、习题1-

14、思考题1-

6、1-7;

第二章 例2-

3、习题2-

3、习题2-13;

第三章 例3-

3、习题3-

9、习题3-

14、思考题3-3;

第四章 例4-

7、习题4-

6、习题4-

9、习题4-

14、思考题4-4;

第五章 例5-

4、习题5-

1、习题5-

8、习题5-

15、思考题5-

2、5-3;

第六章 例6-

2、例6-

3、例6-

5、习题6-

6、习题6-

12、习题6-15;

第七章 例7-

1、习题7-

2、习题7-

6、题7-

10、思考题7-

1、7-2;

第八章 例8-

1、习题8-

4、习题8-

12、习题8-

14、思考题8-2;

第九章 例9-

2、习题9-

3、习题9-

10、习题9-

12、思考题9-

1、9-4;

第十章 例10-

3、例10-

6、例10-

8、习题10-

10、习题10-

15、思考题10-

4、10-

8、10-9。课后题:做过的作业

习题13、5、9、12、14、16

习题21、2、3、5、8、11、13、1

5习题32、5、7、9、12、1

4习题41、4、6、9、11、14、16习题51、5、8、11、13、15、习题72、4、6、1

篇6:台湾大学管理学资料-恋爱管理学

正在热恋的男性当然要看这篇,因为要小心不要碰到这种女性。身为女性的当然更要细看这篇,因为要小心不要变成这种女性。

爱情物语----恋爱管理学

不能爱的女人

在爱情的世界里,女人比男人容易受到伤害,当然,让男人受伤的女人也不少,她们是……

一位长发飘逸的少女,带着浅浅的笑涡,正好不经意地从 你眼前经过……

哦!在这样一个寂寞孤单的周末午夜,你也只是正巧选了 这间PUB,却彷佛命中注定地,你们相遇了,更重要的 是──她也是一个人来,当她坐在桌角暗处,正举起高脚 杯时,眼眸正好转向你,而且还带着善意的笑容……

且慢!亲爱的男人,此时此刻,或许是动情的作祟;或许 是一时气氛的使然,已经令你意乱情迷、情不自禁了,然 而下一刻的命运呢?

是的,你绝对有权利去追逐爱情,你也绝对有能力处理错 爱,只是在你享受爱恋之余,甚至在陷入情网之前,能否 来做个觉察功课。

底下所提供的十二种不能爱的女人,并加列各三项她们的 行为表现,提供你参考,欢迎仔细品察。

第一种不能爱的女人──睡美人型

1总是依赖你来做决定,就像睡美人,当白马王子来吻她

时,生命才重新苏醒。2很没有安全感,常说:『你不可以拋弃我,我很可怜。』 3常寄托她的『白马王子』要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忽略了

自己的问题终究是要靠自己解决。

第二种不能爱的女人──冰山美人型

1对自己的性魅力缺乏信心,因而封闭身体的反应和感受。2一味向往精神领域的相爱,忽略人性自然的身体亲密需求。3外表一向神圣不可侵犯,使你猜不透你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不能爱的女人──小红帽型

1很容易受骗,被骗得团团转时,还一脸无辜。2习惯对任何人都说『好』,缺乏判断分辨的能力。3长得清纯可爱,可是一开口,却语言乏味。

第四种不能爱的女人──骑驴找马型 1和你在一起时,她常显得心不在焉。

2在社交场所碰到条件好的男士,她会自顾去找对方聊

天,而不在乎你的感受。

3并未向她家人表明你是固定男友,甚至暗中安排相亲。

第五种不能爱的女人──忽冷忽热型

1心情好的时候,非常体贴;心情不好时,碰都碰不得。2常嚷:『我不想活了!』手腕上真的有些割痕,令你非

常担心。

3原生家庭复杂的背景,让她有许多未解的心理困扰。

第六种不能爱的女人──赶尽杀绝型 1一开始她即警告你:『你是我的人,如果有任何轻举妄

动,莫怪我不留情。』

2在公开场合,常不给你情面,往往当面批评。3当你暗示离去,她决定和你『同归于尽』。

第七种不能爱的女人──爱慕虚荣型

1当你大方地把信用卡交给她,她也大大方方地把信用卡

刷爆了。

2常损你不是富豪子弟,要你拚死拚活地赚钱养她。3自从和她在一起,你已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了。

第八种不能爱的女人──严重上瘾症

1她喜欢谈恋爱的感觉,不断更换男友,而你也只是她患

『爱情上瘾症』的收集品之一。

2常酗酒、好赌,而没日没夜地昏沉过日子。

3她沉溺性爱享受,已到需索无度,让你吃不消的程度。

第九种不能爱的女人──有夫之妇型 不言而喻,碰不得也。

第十种不能爱的女人──圣女贞德型

1把神圣任务摆在男友之前。她说不上做错什么事,只是

你在她眼前的份量微不足道。

2你很钦佩她对社会的贡献,想接近她,却常觉得遥不可及。3在她面前,你常对内心的渴望感到内疚,觉得自己不该

要求太多。

第十一种不能爱的女人──铁娘子型

1她做事一向斩钉截铁,你佩服她壮士断腕的风格,却不

免担心她说分手就分手。

2你常逃不过她的法眼,聪慧又果决的她常一眼看穿你的 心事,让你在她面前无所遁逃。

3当你需要她的时候,她会用大道理训示,让你自惭形

秽。

第十二种不能爱的女人──磁娃娃型 1中看不中用的她,全无成长内涵。

2内在非常空虚,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耐心、有兴致慢慢

引导她。

3一向听话乖巧的她,从小得到家人过度的保护,因此和 你在一起了,还凡事必秉报父母。

篇7:大学物理期末复习题

4如图所示,活塞的厚度和质量可忽略。现将Q=2×10J的热量缓慢地传给气体,使气体逐渐膨胀。求氢气最后的压强、温度和体积。(活塞外大气处于标准状态)。-3

活塞H2 m4103kg5pp1.01310Pa,2mol解:已知氢气的摩尔数为,103M210kg/molT273k

V1RT1p144.8103m3

假如氢气在吸热过程中,始终是等压过程,设吸热完毕后氢气的体积为V′,温度为T′。由QpCp(TT1)

2104得TTT273616k

Cp1(1RR)12(51)8.3122VQpQpRTP028.316160.101m32V1 51.01310所以氢气先等压膨胀到2V1,再等体升温。

等压膨胀过程:V22V1244.810m8.9610m,T23323V2T12T546k V15Q1Cp(T2T1)2(RR)(T2T1)1.59104J

2氢气等体升压过程:Q2QQ14.1210J

3Q2CV(T3T2)T3Q2T2645k CVp3T3p21.2105Pa T2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yAcos2(tx/),而另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负方向传播,波的表达式为y2Acos2(tx/)求:

(1)x/4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2)x/4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解:二列平面简谐波在x/4处引起的振动的方程分别为

11y1Acos2(t)y2Acos2(t)

44设x/4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为yAcos(2t),则

AA2(2A)24A2cos()A

22arctanAsin(/2)2Asin(/2)

Acos(/2)2Acos(/2)2所以,x/4处介质质点的合振动方程为yAcos(2t2)

x/4处介质质点的速度表达为v

篇8: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初三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形式的复习, 方法和作用都不一样, 效果也不相同。例如第一轮复习, 它是系统性的, 教师对照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考纲, 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知识, 它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复习, 主要是为后面的复习夯实基础。不过这轮复习是最让教师头疼的, 原因是这种复习方式不招学生喜欢, 而且在教学中我们也的确发现了它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 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重点不突出, 难点没解决, 每个章节的复习只是把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重新罗列了一遍, 然后点滴不漏地“浓缩”给学生, 学生总有吃剩饭的感觉, 积极性不高;第二, 忽略了各章节之间在内容、方法、结构上的联系, 使学生很难在大量物理现象中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和规律, 无法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联想, 不能构建空间想象力, 起不到融会贯通的作用;第三, 完全把培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希望寄托在题海上, 盲目的过量的训练, 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很多学生面对旧题时, 似曾相识, 但嚼不烂, 吞不下, 如鲠在喉;面对新题时, 又似雾里看花, 不得要领, 解题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我们不愿见到的局面, 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相互抄袭, 弄虚作假。

很明显, 如果仅靠这种复习方式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就毕业班的教学而言,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已刻不容缓, 这就需要我们对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经过长期教学实践, 我认为采用“专题复习”效果非常不错。要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仅靠落实各章节的知识点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一些“专题复习”, 以便于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力。

专题复习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将零碎、散布各处的知识, 通过分门别类的归纳,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让学生从宏观上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把握, 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专题复习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模块化”专题复习:

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 把初中物理内容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能五大模块, 根据考纲把分散于教材各章节中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公式、实验、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加以归纳, 由“离”到“合”, 由“厚”到“薄”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 这也是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采用的复习方式。“模块化”复习的重点是, 加强各个模块间知识的联系, 将知识综合化, 提高复习的难度, 使学生能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并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形式, 能看到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必然联系, 发现它们的规律, 将问题迎刃而解。

2.“考试题型”专题复习:

根据中考题目类型, 分设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复习。本学期教学中, 我在所带的一个班级里重点采用了这种复习方式。以作图专题复习为例, 我把作图分为几个部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力的示意图、杠杆 (画力或力臂) 、滑轮组 (画绕线) 、磁体 (标磁极, 画磁感线) 、通电螺线管或电磁铁 (标磁极, 画绕线, 判断电流方向) 、电路图和实物连线。复习前, 动员全班同学在课下做好整理资料、搜集例题、设计考题的工作;复习时, 班级分组展示成果, 每一组同学就作图中的某一项 (如:光的反射) 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解决, 然后交流评比, 最后由我引导他们进行总结, 并将好的例题保留下来, 作为复习资料。虽然这种复习方式比较耗时间, 但学生激情高涨, 积极性非常高, 复习的效果比我唱独角戏不知要强多少倍。

3.“小专题”专题复习:

细化各专题, 设计一些“小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这种复习可以从一个知识点, 一道习题, 甚至一种仪器的使用上加以拓宽, 由“点”及“线”, 再由“线”到“面”, 不断把问题深化, 直至“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这学期的教学开放日上, 我就“电学中的灯泡问题”上了一节“小专题”复习课。从灯泡的发展过程, 到灯泡的结构、原理、电阻、功率、亮度、串联、并联和故障的判断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 涉及了物态变化 (升华和凝华) 、焦耳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电阻的计算、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串联与并联的区别、短路和断路等内容。等我把灯泡的相关问题讲清楚了, 实际上电学中的很多问题学生也随之明白了, 可见小专题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实我们也可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 利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考察知识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 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当然, 不管以什么方式上专题复习课, 要想效果突出, 教师就得下一番苦功夫。首先, 教师本人要多练, 教师只有多练才能做到精讲, 才能让学生做到精练。那么何为多练呢?一句话:教师跳进题海。只有教师跳进了题海, 注重对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从题海脱身, 才能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 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其次, 专题复习课,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上课的前二三十分钟黄金时间, 讲知识、讲思路、讲方法, 最好不要利用这段时间处理作业等问题。教师也不能一讲到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自主复习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 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敢想敢说, 做到先想后说, 注意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 及时启发校正学生的思维路径, 以点拨为主, 最大限度的杜绝急于求成、自问自答、包办作答的现象发生。

篇9:高三物理复习概论

关键词:物理考纲分析;高考预测;高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既重要而又十分难学的基础性学科。特别是在高考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复习实践,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高考考什么?二是研究高考怎么考?三是弄清学生怎么错。四是确定老师怎么做。

一.高考考什么: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考钢,二是研究新课程标准,三是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

1.考纲分析:《考试大纲》规定在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物理的满分为110分,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共有4个模块,包括必修1、必修2 、3-1 、3-2 ,这部分内容基本和旧教材一致,满分值为95分。必考内容四个模块共包括61个知识点,和11个实验。其中一级要求35个,二级要求26个。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3-3 、3-4 、3-5 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5分,这部分内容也和旧教材一致只是按照新课标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而已。其中3-3中知识点15个,实验1个,全部一级要求。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一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一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

2.新课标相对大钢版新增内容及考纲对新增内容的要求:①《万有引力》一章增加考点:“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考纲要求Ⅰ,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②《恒定电流》一章增加了 “简单的逻辑电路”考纲无要求。③《电磁感应》一章新增“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考纲只对涡流要求Ⅰ,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④新课标新增《传感器》一章,考纲删掉了对这一章的考查⑤《机械振动》一章新增考点:“简谐运动的公式”考纲要求Ⅱ,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⑥新课标增《相对论简介》一章,考纲要求Ⅰ,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

3.从知识模块上看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分布:必考内容: 共80分,包括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部分。①选择题:共8道题,48分。三年全考的有三个:万有引力、机械能、静电场。三年两考的五个: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牛顿定律、磁场、电磁感应、物理學史。三年一考的两个:稳恒电流、交流电。三年没考的两个:直线运动、曲线运动。②实验题:每年两个实验都是一个力学一个电学,共15分,采用一大带一小形式,电路实验每年必考,力学实验纸带问题应是重点,还有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③计算题:共两道32分。一个力学一个电磁学。第一道计算题三年中全出在力学,第二道计算题全出在磁场。

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共15分。近三年均为一道选择题一道计算题,选择占5-6分,计算占9-10分,至今还没有考过实验题。3-3计算题都出在了气态方程。3-4机械波和几何光学各出一题,光的折射每年必考,另一题则出在振动和波。3-5计算题均为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4.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分布: 近三年高考共涉及考点56个,其中一级考点12个,二级考点 44个,二级考点约占80%,可以看到二级考点占有绝对优势。

二.高考怎么考: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发现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注重命题的基础性。

2.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注重过程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

3.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原型,考查建模能力。

4.联系学生经验和科技、生活、社会实际,巧设问题情景。

5.注重实验仪器使用,考查迁移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考查。

6.选考部分难度降低,突出考查“Ⅱ级要求”考点。

三.怎么错: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不清,原理模糊 。

2.知识零乱,考虑不全。

3.思路不通,不会建模。

4.实验不熟,方法不会。

5.漏洞百出,处处失分。

6.时间失控,留有空白。

四.怎么做:

1.明确难度结构特点,找出复习主攻方向: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有一定梯度,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3:5:2。容易题约30% ,中档题约50%,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难度较大的题约20%。难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降低容易题的失误率,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是复习的主攻方向。

2.分析考点,把握命题趋势:越是接近高考越要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只有认真分析高考试题才能从中找到灵感,才能把握高考的脉博,特别是对每年必考内容一定要特别重视,认真分析,这些考点连考了三年今年是否还会考?如果考的话能从哪个角度去考?比如第一年以理解能力的形式考,第二年以推理能力的形式考,第三年可能以综合分析能力的形式考或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设问考查。同时还要想一想,如果不考的话为了达到考查的目的它会向那个方向转移呢?

3.慎重选择选考内容:首先分析一下三个选考模块考点分布情况,最简单的应是3-3,但由于气态方程等知识删去好多年了,老师们对教材不熟,大多不愿选,但从考纲上看这个模块应是最简单,要求全是一级要求。不见得出太难的题目。对3-4和3-5笔者还是倾向选3-5,首先从内容上看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一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一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3-4比3-5多了10个知识点,并且3-4又增加了振动方程,振动和波的难度明显加大,另外对于光的折射问题,涉及几何学,大多数学校数学又不会选修这一模块,学生数学知识跟不上。而3-5中二级要求只有一个动量,计算题一定也是关于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以前是20分左右的分值,当然要有一定难度,现在变成了10分左右,难度自然会降低不少。它不可能会出和电磁学相联系的跨模块的综合题,同时讲动量的过程也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复习,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使整个力学体系更加完整。

上一篇:煤矿安全警示片观后感下一篇:公寓楼管理规定